① 恩格斯啊有老婆的啊
恩格斯有两位妻子,玛丽·白恩士和莉希·白恩士。她们是亲姐妹俩。19世纪40年代初在曼彻斯特与恩格斯结识,曾同恩格斯一起参加工人的社交集会、考察工人阶级状况。积极支持恩格斯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参加恩格斯从事的革命活动。因心脏病猝死。
恩格斯对玛丽·白恩士有着深厚的爱情,1843年6月间,恩格斯和玛丽开始同居。1844年秋,恩格斯离开英国返回巴门。1845年4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处境困难的时候,毅然迁居布鲁塞尔与他并肩战斗。同年,玛丽·白恩士离开英国,迁往布鲁塞尔和恩格斯住在一起。
(1)澳大利亚恩格斯旅游住哪里方便扩展阅读: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大量手稿、遗着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
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第二、三卷)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病逝世。
② 急急急!!!《伟大的友谊》原文是什么注: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那个!
1955年7月25日,为纪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件”签订五周年,邮电部发行“纪32”邮票一套,其中第一枚票名为“伟大的友谊”,画面为斯大林在书房中会见毛泽东的情景。此画原为油画,在历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中都注明其作者是苏联画家德·阿·纳尔班殿。
然而,时隔41年之后,在1996年12月15日举行的“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岁末艺术精品拍卖会”上,这幅油画被冠以“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会晤”,标价25万至28万人民币进行拍卖。拍卖目录上的资料注明此画作者为中国画家刘文清。笔者将“伟大的友谊”邮票与拍卖目录上“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会晤”油画彩色图样进行仔细对照,发现两图不论在人物的神情、坐姿及场景的光线,还是任何其他细节上都毫无二致。
究竟谁是这幅油画的真正作者?据笔者研究存在着如下几种可能:其一,此画为苏联画家纳尔班殿的画作,而拍卖的画作为刘文清的临摹之作。若拍卖公司仅以此画的画布背面有“籍1950年辽宁宾馆刘文清恭绘”便断定此画为刘文清所作,出错的可能性就很大。
其二,此画为刘文清所作。刘文清1947年赴法国巴黎画院留学,1949年回国,1980年去世。1950年他32岁,凭其在法国举办过个人画展的功力,创作此画应无问题。苏联画家纳尔班殿曾临摹此画。(刘去世前是甘肃师大教授、美术系副主任。)
其三,此画有“双胞胎”存世。画作表现的是1950年初斯大林会见毛泽东的历史画面。有可能纳尔班殿与刘文清双双根据同一张新闻照片进行创作。
③ 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理论的态度
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1844年2月,在马克思主编的《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绝对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
8月底,恩格斯在回国途中绕道巴黎会见了马克思,开始了二人的终身合作。9月至1845年3月,他在巴门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描述了无产阶级的悲惨处境和历史使命, 表明恩格斯已经完成了两大转变。
恩格斯晚年住在英国伦敦西北区瑞琴特公园路122号的一幢单元式三层楼里。这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宅院,在马克思去世后,成了各国革命者之家,全世界社会主义者的圣地。恩格斯在家中热情地接待英国工人运动领导人、爱尔兰贫困工人、法国逃荒农民以及流亡大学生。
让他们在这里休养、“避难”。同时,他对来访的民主派以及保守派人士也以诚相待。德国保守党人、经济学家鲁道夫·迈耶尔就常常与恩格斯在家里一醉方休。
④ 读了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伟大友谊故事,你有何感悟
讲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不分你我,亲密合作的故事。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着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亲密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和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时时刻刻设法帮助对方,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恩格斯从事着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他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使恩格斯悲痛万分.朋友们劝恩格斯去旅行,散散心.但他想到马克思生前用毕生精力写作的《资本论》还没完成,就谢绝了朋友们的劝说,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着手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最后两卷.他日以继夜地抄写、整理、补充、编排,几次累得生病.花了整整11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着作.恩格斯说:“这是我喜欢的劳动,因为这时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
马克斯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40年里,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⑤ 恩格斯真有这么"二"吗
“时代在哪里,美女就在哪里”这话是说的。过去的美女大多在大英雄的周围,现在的美女却大多傍了大款。追潮流,赶时尚。美女是时代弄潮儿的跟庄者。透过现象看本质。[同舟共济]之所以要开这个话题,就是因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股里会涨的股票不就是“美女”吗,而会跌的不正是野兽?
[一]“时代在哪里,美女就在哪里”心理学原因
美女的本质就是公认好看的女人,好看是现象,女人才是本质。普通是大众的,好看是稀缺的。大众追逐稀缺资源,少数顶尖弄潮儿最有可能得到稀缺资源。所以,其本质和股票一样,只是个供求关系。
既然讨论到需求,不得不让我们先认识一下马斯洛和他的需求理论。以便于我们透彻地理解“时代在哪里,美女就在哪里”的心理学本质。
[1]梅奥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梅奥的原籍是澳大利亚,后来移居美国。他在 20 年代的后期在美国霍桑工厂作了有名的霍桑试验,发现了所谓的 “ 霍桑效应 ” ,即发现计件工资制,并不象所期望的那样,彼此拼命争夺,而是到了一定程度,工人间即缩小差距,快的等待慢的,或共同向厂方交涉降低定额,他发现在职工中存在有一种 “ 非正式体 ” ,他们怀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讲求友情、互助和要求受到尊重等,不只是单纯追求金钱物质,他们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求。从而梅奥指出:人并不是单纯追求物质的 “ 经济人 ” ,而是具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 “ 壮会人 ” 。
在梅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美国着名学者马斯洛提出了 “ 需求层次论 ” ,他认为人们普遍具有五种基本需求,而且是有层次的:
第一层次,生理需求,包括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
第二层次,安全需求,如生活有保障、不会失业,没有威胁人身安全的因素等;
第三层次,感情和归属上的需求,社交需求,爱、交往和友谊等;
第四层次,尊严需求,需要被尊敬、也需要自尊以及地位和各誉的需求等;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需求,即要尽量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生活有意义、有抱负。
马斯洛认为人们一般是按照这样的层次来追求需要的,即至少前一层次得到部分满足后,下一层的需求才变为迫切的主导需要,他指出要有顺序地按着层次进行激励才会获得好的效果。
马斯洛的理论很流行,也比较符合实际,符合人们的价值观,很明显,当然首先要衣、食、住、行解决了,安全有保障后,才想到社交和得到人的尊重以及发挥自己的才能等。这个理论很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很像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
需求层次论比泰罗制进步多了,指出了对人的激励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但是,仍然未能突破一反应这一被动式的大范畴。而且人的需求,有时可能是几个需求同时出现的,先后的次序也可以因人而异。然而需求层次论作为归纳和抽象化条理化来说是非常成功的。
[2]现代需求理论的补充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及自我实现这五个需求虽然层层递进,但只是低层次需要满足的个体“更有可能”追求高层次的需要,而不是“当人的某一级需求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之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求”。这只表示一种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确定性。再者,从下向上推正确,却并不能证实从上向下推也正确。
[3] 结论
“时代在哪里,美女就在哪里”的现象,完全能用需求理论加以解释。
领航时代的弄潮儿,处在社会的金字塔尖。美女一旦追上了他们的步伐,就有可能立即实现需求理论所指的人类的五个层次的基本需求:
第一层次,生理需求,包括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的需要,如衣食住行等;
第二层次,安全需求,如生活有保障、不会失业,没有威胁人身安全的因素等;
第三层次,感情和归属上的需求,社交需求,爱、交往和友谊等;
第四层次,尊严需求,需要被尊敬、也需要自尊以及地位和各誉的需求等;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需求,即要尽量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生活有意义、有抱负。
而获得美女的弄潮儿,他们同时也可以得到:第一层次,第三层次,第四层次,第五层次的满足。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时代在哪里,美女就在哪里”的现象,是需求理论实现双赢的一种自然模式,是心理学规律使然。
近期股里宝钢权证狂潮和ST丰华现象,提示引领股的弄潮儿大举进攻低价,小值个股。他们把握了现行政策脉络的精髓。因此,狂涨的股票,被股民戏称为股美女——ST丰华小姐。我们最关心的是:下一位股美女会是谁?只要跟着股弄潮儿你就会有解。
⑥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情简介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引发了科学和社会领域里的一系列变革,教育理论从此掌握了科学的武器,揭开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志同道合是友谊的坚实基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1844 年,马克思在巴黎期间,恩格斯拜访了他。两人在一起生活了 10 天,倾心交谈,对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这次会见为他们终生的战斗友谊和伟大合作奠定了基础。他们在政治风浪中团结战斗,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切磋,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彼此激励,共同奋战了 40 个春秋。他们各自都为自己有志同道合的战友而自豪。恩格斯说:“马克思是和我相交 40 年的最好的、最亲密的朋友,他给我的教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马克思说:“我们之间存在的友谊是何等的珍贵!”恩格斯为了使马克思有可能从事革命活动和理论研究,心甘情愿作出牺牲,从事自己最不愿干的“该死的生意”,把挣来的钱负担马克思一家的生活。 欧洲1848 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住在伦敦,恩格斯住在曼彻斯特,他们两人虽然不能“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欢笑”,但却保持着密切的书信联系。他们几乎天天都要通信,只要一方回信稍慢一点,另一方就会感到不安。有一次,恩格斯隔了几天没有写信,马克思就写信风趣地问他:“亲爱的恩格斯!你在哭泣还是在欢笑?你睡着了还是醒着?”既是问候,又是关切。他们这种友谊是前无古人的。
⑦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什么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情同兄弟,志同道合。
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上,马为主,恩为辅,但离开了恩,马克思主义难以形成,更难以传播。马克思一生的主要创作中,要么是在恩格斯的帮助下完成,要么是两人共同完成,特别是恩格斯作为一个资本家的后代,在资金上给了马克思极大的帮助。
在马克思逝世后,他为宣传马克思的着作出版和宣传作了不朽贡献。两人都是可以比肩的伟大人物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着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
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亲密合作。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和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时时刻刻设法帮助对方,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恩格斯从事着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他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
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使恩格斯悲痛万分。朋友们劝恩格斯去旅行,散散心。但他想到马克思生前用毕生精力写作的《资本论》还没完成,就谢绝了朋友们的劝说,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着手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最后两卷。他日以继夜地抄写、整理、补充、编排,几次累得生病。花了整整11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着作。恩格斯说:“这是我喜欢的劳动,因为这时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
马克斯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40年里,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