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澳洲留学前需做好哪些心里准备
澳大利亚留学生活,心理准备要做足
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一下子离开生活了多年并且已经熟悉、习惯的环境,身处异国他乡,这对于留学生的生理、心理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远离亲人和朋友,最开始的几周时间是十分难过的。所以在出国之前把最后一样东西放进行李箱之后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了。有国外生活经历的人都能理解到,出国前良好的心理准备比带上多么丰裕的经济储备都要有用和重要。对国外生活了解的多少和精神上的准备程度,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始终影响着留学生活的质量和顺利与否。
去澳大利亚留学,初到留学国家会有以下几种心理状态:
一、抵触情绪
这与学生的出国目的不明确有关,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年纪较小的孩子身上。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想法,不要强迫孩子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可以在留学前帮助他们了解留学这件事情,在其中找到一个自己孩子的兴趣点。
二、思乡情绪与孤独感
孤独感主要是由语言障碍和生活习惯的差异造成的。没有了自己成长的土壤,没有了原来游刃有余的圈子,运用语言不熟练让自己羞于启齿,生活每迈出一步都感到如此的艰难。这种情况每个人出国以后都会遇到,只不过是程度不同。应该先在国内做一些准备,培养一个爱好是十分必要的,出国以后,这种爱好会吸引你学习以外的注意力,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也是冲淡思念与孤独的一个好办法。
三、挫折感和心理压力
对困难的估计和自信心不足的人更容易有这样的问题。刚一到国外,学习跟不上,交流困难的情况很正常,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都是可以解决的。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一些学生本身心理素质不好,无端地把自己的困难夸大,越想越绝望,在极度的焦虑中走向精神崩溃或是半途而废的情况都是有的。
澳洲留学生在出国前就要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想一想,有意识地让自己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多面对一些挑战,在独立的环境下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国外要学会自我激励的方法。出国后前半年的不适应期,是因为两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生活方式等种种的差异造成的。所以留学前的心理准备就是做一些预防工作。其实了解是前提,心理准备最根本的是要尽量详细地了解那个国家,大到文化历史,小到图书馆怎么用,公共汽车怎么坐,了解得越清楚,准备得就越充足,心里就越有底,出国后的生活也就更顺利。
你该为健康做哪些准备?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王先生终于拿到了国外一所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从此他忙碌起来,整日东奔西跑地办理各种手续等,临动身时,他因身体不适去了一趟医院。初步检查后,医生劝他暂缓出国,再做进一步诊断。可他哪里听得进去,只揣了点儿药,就匆匆启程了。想不到他刚刚报到,就被学校通知去体检,结果在他的肺部发现了阴影,校方立即做出拒绝接收他入学的决定。
近几年,出国留学已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的追求目标,许多人为实现这一目标不辞辛劳地做着准备:考托福、考雅思、筹措担保金、申请学校、办理签证等,可却很少有人会为健康做些准备。殊不知,一旦这方面出了问题,即使其他条件再好,也会功亏一篑。那么,正打算出国读书的学生应当在健康方面做好哪些准备呢?
据了解,各学校对学生体检项目都有不同的要求,每个国家也都有禁止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入境的规定。例如我国除规定患有鼠疫、霍乱、黄热病这三项国际上公认的传染病患者不能入境外,还有阻止患有艾滋病、性病、麻风病、精神病和开放性肺结核病的外国人入境的规定。因此,患有某些疾病的人要先放弃出国留学计划,等病好后再作打算。所以,健康咨询是出国前必不可少的一环,但也是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环节。留学目的地国家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食品和饮水卫生状况、某些传染病流行趋势、生活习惯等,对初来乍到的留学生都会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影响。所以,留学生在出国前应当先到旅行卫生保健机构进行健康咨询,对所要去的国家有个了解。
物品准备面面观
在家长眼中,子女像永远不会长大似的,事事都替他们操心,恐怕他们在外国吃不饱,穿不暖,于是,大包小包地为他们预备大量“物资”留学去。
其实,留学行李不宜过多,因为在国内购买的东西,未必在当地合用;而且留学生由于转校或其他因素,可能常常搬家,初到外地的学生,朋友不多,要搬好多东西,很是吃力。反而金钱较实际,最好为留学生准备数百元现款,以便汇票未能立即兑现时,亦有钱可用。
需要携带的行李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活用品,另一类是学习用品。基本上,不同的国家携带的东西都差不多,只是根据所去国家的气候和环境的不同稍有调整。
生活用品一般包括:季节外套、袜子、单上衣、休闲衫、牛仔裤、睡衣、内衣、内裤、皮鞋、运动鞋、拖鞋、正式套装一套、短袖衬衫、T恤衫、太阳帽、太阳镜、皮带、游泳衣、闹钟、电池、充电器、转换插座及变压器、薄被、床单/床罩、卫浴用品、指甲钳、剃须刀和应急药品若干,另外可以携带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和MP3等物品。如果自己租用公寓,还需要携带简单的厨房用品。
学习用品一般包括:笔记本电脑(推荐)、软盘、刻录光盘、各种中文软件,例如:window系统盘、word,photoshop等,铅笔两打(2B和HB)、橡皮、圆珠笔若干、水性笔(签字笔)若干、彩笔、电子字典和单独的计算器、文件夹若干、大书包、眼镜、尺、小剪子、美工刀等。
以上就是对去澳大利亚留学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的介绍,希望对大家适应澳大利亚留学生活有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澳洲留学的相关信息,请关注天道教育平台的澳大利亚频道,小编会为大家持续更新信息,欢迎您的访问。
‘贰’ 如何快速适应澳洲留学生活
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来澳洲留学,很多同学在当地都会遇到适应的问题,虽然是因人而异,但我们怎么做,才能适应当地的留学生活,从而有更好的学习生活质量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能帮助大家的留学做好准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提高英文水平
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往往是影响学生留学期间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英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在国外留学的学业质量和生活质量。对于准备到澳洲读中学的同学们来说,到达澳洲后,往往需要先通过语言课程的学习。
语言课程的学习会为日后的中学主修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建议准备要到澳洲入读中学的同学,在未出国之前要打好英文基础,到达澳洲后要认真对待语言课程,并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和思维的转变,以尽快适应澳洲的留学生活。语言课程结束后,也要利用好一切可以说英语的机会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
对于留澳上本科和研究生的同学们,虽然在入学前已经考好雅思,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获得非常出色的分数,但是雅思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某些专业的科目会有很多专有名词,未必就能够快速适应澳洲的英文教学。
2、学习思维模式的大转变
刚到澳洲的学生看到老师布置的作业会很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也不知道哪里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英文能力不够好也不敢与本地的学生组队去完成作业,有时候也缺乏主观能动性去深究问题等。
建议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关于学习的介绍和活动,例如每个大学在开学的时候都有 Orientation
Week(简称Oweek),我们建议所有留学生都应该去参加。在 Oweek
中,有非常多的学校社团会招新,你可以了解到不一样的校园文化,也可以适当地参加,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结识跟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每个院系都会有相关的日程,介绍他们院系的学习内容,如何使用各种工具去查找相关资料,会带大家去教室和图书馆进行参观,让你提前熟悉环境。
3、择校和选课要正确
首先,中学生留学选择学校时需要考虑学校的学术表现、地理位置、国际学生比例、擅长学科、课外活动类型、学校设施等等非常多的因素。
另外,有条件的学生和家长可以在定校前到当地参观了解学校,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选择。
第三,在选校时,切忌眼高手低,选择一所真正契合学生本身实际情况的学校有利于在澳洲当地学习的开展。针对本科和硕士学生,大家一般会先看院校排名,但其实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该院校的专业特长还有所希望入读专业的具体排名和就业情况、对国际留学生提供的服务和帮助、就业方面的指导、校园文化等等,这样子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而不是盲目地跟着排名走。
如何了解课程的信息、如何合理安排课程是解决选课难题的关键。针对中学生每所学校都会设置选课顾问老师,为学生提供选课方面的帮助。建议同学们多与学校的老师充分沟通,详细了解信息后做出选课的决定。
‘叁’ 面临“留学生荒”窘境的澳大利亚,有什么好办法解决现在的这种情况吗
澳大利亚面临留学生荒的窘境,想解决留学生荒的问题,要知道为什么留学生都不怎么愿意选择澳大利亚作为留学地了,因为根据市面上的一份调查,外国的留学生有接近60%,不建议选择澳大利亚,而我们国内的留学生有接近75%的人反馈不建议选择澳大利亚。
我们国内有无处不在的监控系统,天网系统就是想查一些东西总能查得到,但是国外人口密度比较低的城市基本上没有那么便利的监控,什么都没有,有你就找不到任何证据找到了也不能怎么样,因为当地政府跟我们对待留学生。是不一样的,我们都是尽可能的优先帮他们处理,就是怕他们在我们这生活体验不好,但是国外的政府就与之相反。
‘肆’ 澳洲留学生关于放弃中国国籍及未来个人发展的焦虑
看你的自己的了,如果你觉得在澳洲有归属感就待在澳洲,如果在澳洲感觉融入不了就回国。钱什么的是没底的,永远有比你拿更多钱的人,关键是自己生活在澳洲幸福不幸福,考虑清楚这个,你的决定就很好做了。
另外我在阿大读书,澳洲的物价绝对还是要比国内低很多的(你一定要什么都折成RMB的话那没办法比),而且澳洲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都比国内好,我现在在澳洲混的不错,LOCAL朋友也有很多,有了归属感,准备明年申PR,在此之前我有过你相同的困惑,但现在已经没了,我决定留在澳洲,因为我有归属感,最后希望决定你是否留在澳洲的不是钱。希望有帮助。
‘伍’ 留学生心理问题如何解决
开学在即,又有一批同学奔赴异国求学。一个青春懵懂还没真正长大却时刻标榜自我的小大人,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一个人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感到无助和孤独,甚至崩溃到躲到被窝里大哭......他们一边承受着心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边还要假装像一切都很好的样子,面对家长的关心还是报喜不报忧,在没有得到有效途径释放压力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
▲▲▲
心理问题的产生,就像身体得了感冒一样,没想象中可怕,却也不可忽视,首先要了解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是因为孩子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急切需要得到被认可和被尊重。因为语言和文化障碍,绝大多数留学生短时间内很难融入新同学的圈子,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边缘感。
二是因为荷尔蒙的变化,情绪易波动,任何变化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
同时,当心理遇到问题时,中国留学生不习惯与别人分享。在外面受到挫折、孤独、无助的时候,也很少知道该怎样减压,寻求帮助或解决问题。
如何应对心理问题
▲▲▲
孩子怎么做
1、尽量让自己去找到一种放松自己的方式
当压力大时,做自己喜欢的事,就算很多时候出于无奈要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要保持一个不为了任何人只为了自己的爱好,那种让你每次做起来就开心和享受的事情。
2、给自己设定目标,但是不要过分压力,大学时间还很长
3、多交朋友,和真的了解你,舒服的人交朋友
我知道很多国际生在交朋友方面会给自己很大压力,但是我觉得中国朋友和外国朋友都是需要的,不要强迫自己为了和美国人交朋友而交朋友。
二、家长怎么做
1
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的情绪
比较轻度的心理问题可能就像感冒,也是可以自己康复的,首先不要小题大做,理性对待。
2
问题严重怎么办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家长们也要及时干预,并通过专业人士(心理咨询师)帮助来治愈心理疾病。对于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的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积极接受心理咨询,不要讳疾忌医。同时,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也很重要,建议家长不要擅自行动。
3
家长自身提高情商也很重要
因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也最重要。很多心理疾病的发生都来源于家庭,特别是人际方面的心理问题基本反映了家庭内部的不健康关系。因此父母用合适健康的方法与孩子相处非常重要。心理医生只能解决孩子短期表现的问题,在长期的家庭关系处理中,还是需要家长一同努力,才能培养出孩子健康的人格!
《纽约时报》报道,中国留学生患抑郁的比例是65%。留学生自杀事件也时常爆出。留学生群体的压力,不止是学业方面,而是全方位的。无法适应异国环境、显着的语言文化差异、身边缺乏家人或知心朋友的关注交流,甚至种族歧视、求职不公等压力都让远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倍感孤独和焦虑。幸好,政府、学校、学生自己都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除了哈佛大学,全美各地的大学也出现了很多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心理咨询小组,从旗舰学校蔓延到其他分校。
留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提前进行心理建设,北美教育会在给孩子的升学规划过程中,让学生提前适应国外大学的学习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以保证从国内到国外的顺利过渡。在学生出国前,北美教育还会做一系列的行前辅导,大一期间还会持续提供选课指导,减少孩子在学业上的焦虑,让孩子在国外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业。
‘陆’ 10月去澳洲留学,有轻度焦虑症,医生让吃两年的药,分别是百忧解和奥氮平,应该怎么办呢
可接受远程心理辅导治疗,轻度焦虑症几乎不需要吃药!可求助职业心理师辅导治疗化解。
心理师职业主要指从事非药物心理咨询或者治疗的专业工作者,涵盖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和心理科医师等。在求助者和心理师之间,第三方专业机构认证的合格、资深心理师是可求助的心理助人专业人士。从事非药物心理干预的才叫做心理师。心理师大体分为三个群体:
1、学院派。高校“庙大”、名声大,学院派着书立说的多,职称高的多。除了少数常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的健康中心或兼职开业的老师,大多数心理老师未必有临床心理干预能力。 2、医院派。医院虽有心理科、精神科,但是极少有真正从事非药物心理干预治疗的医师。医院派重药物治疗。除了体制的原因,部分医师不熟悉非药物干预而且对心理咨询持不屑观念,基本是鼓励吃药。须知药物治标不治本,遇到庸医连标(情绪调节)也治不了。
3、开业派--独立或者合伙开办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群体。开业派不像前两类“吃皇粮”而在技能和效果上不断刻苦精进,注重全人多因素干预治疗,视需要也建议来访者到医院适当服药调节情绪。国家有明确的职业资格考前培训体系,即使是博士、教授,要取得心理咨询师证,也需要接受规定的培训,合格后取得人社部统一印制的certic培训证。至2015年底,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合格持证者,已达到90.7万人次,而持证只是进入行业的入场券,尚需不断继续教育修炼。部分心理咨询师经验丰富,也难免鱼龙混杂,大部分还在学习发展。第三方按照标准做实际能力认证才是一个合理的评判方式。心理干预一样人命关天,咨询心理师、临床心理师的认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注册心理师协会是专业心理师认证机构之一。
干预的深度和能力有关,分三个层次:
1、支持性心理干预。属于抚慰,陪伴,提示等浅显的心理支持性干预。家人、亲友、智者、甚至网友等非专业人士,公益项目或团体也能给予有效帮助。电视媒体秀出来的,困扰者被专家巧妙、聪明、点化开窍的多属于此类。更有甚者,有的电视台播出的心理访谈类节目是策划的表演桥段。经过电视台剪辑配音,满足大众窥私、好看、好玩和好学的心理,虽然缺少深度,但是有很好的科普意义。有些心理困扰化解需要深度和过程,并不能茅塞顿开。
2、再教育型心理干预。需要专业心理师进行,价值观澄清重整,文化取向厘清,现实冲突焦虑策略构建等咨询性干预。大部分二级心理师经训练合格后,可从事再教育型心理干预。
3、重建型心理干预。重建就是临床变态心理的深度干预或者治疗。成熟或资深心理师可从事此类干预,此类心理师占心理咨询师比例不超过3%,具备此种干预能力。促进思维模式合理化,引导来访者自我的“问题”探索发现,人格偏向矫正,情绪障碍治疗等。典型的临床心理障碍一般都需要数月的康复过程。中国注册心理师协会注册认证的心理师,部分可以从事系统性、结构性和深层次的心理干预。
心理师有分级和资历深浅,但是对于求助者,没有最好,只有更合适!
网络求助有更多选择,不必拘泥于本地。
‘柒’ 留学生怎样缓解压力困扰
《纽约时报》网站文章称,耶鲁大学研究人员2013年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45%的中国留学生称出现抑郁症状,29%的人称有焦虑症状。
这个数字令人震惊,因为美国大学里一般人群的抑郁比例和焦虑比例只有13%左右。
中国留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发生的时候似乎只是一些小小的低潮:
错过的课、失眠、突然缺席群体活动、充斥着阴郁形容词的脸书长帖。
耶鲁大学研究称:近一半中国留学生曾被这四类压力困扰!
1、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
2、难以与顾问建立信任
3、支付高额学费带来的负重感
4、心理问题无法得到疏导
留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还有哪些?
学业压力大
初到国外的同学往往在语言上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在这期间可能在学业上压力会比较大。
也有同学会因为自己的实际留学生活与自己期望的生活不同而产生厌学现象,甚至因为目前的表现比以往差而陷入裹足不前的状态。
(社交圈)孤独感
来到陌生的一片土地,社交圈的全面断裂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华人圈子里活动怕不能融入当地文化生活,混迹歪果仁的圈子又时常遇到各种文化差异和价值观挑战,总是找不到安全感,孤独感爆棚是留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原有的心理问题爆发
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咨询专业的Summer同学,曾在采访时表示,很多同学在留学时期爆发出的问题,其实是原来就潜伏在自己身上的情绪问题,例如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其实是不健康的家庭关系的映射。
这些问题在外部环境发生突变或压力骤增时容易集中爆发。
新环境适应难
面对留学生活中的新环境以及新压力,许多的留学生都会对自己的正常生活失去控制。
这种失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有的留学生晚上失眠,需要喝掉一整瓶的红酒来助眠;有的学生靠“买买买”缓解压力;有的暴饮暴食,发胖或是暴?......
那么2018年即将踏上留学之路的你是否也在担心自己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当留学生们面临压力时,自己如何努力做出缓解?以下方法可以尝试。
准留学们,请记好
1
经常进行户外运动
有人说,抑郁是在家里闷出来的,此话不无道理。户外天地广阔,空气新鲜,阳光温暖。
感觉被烦恼包围的时候,不妨到户外踏踏青,散散步,或者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散步、踢毽、体操等,坚持1-2个小时,就可以排解阴霾的心情。
2
保持心态平和
心理专家表示,轻度抑郁症如何治疗,首先要从心态上做好调整。
快乐的心态能使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处于最佳状态,促进体内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类和酰胆碱,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提高机体的控病能力。
3
找人倾诉
不要掩饰失落情绪,学会倾诉烦恼。
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纸上,无论是多么荒唐的或者在你认为是可笑的事情,不要急于去否定,你可以在锻炼或者身心状态有所缓解之后,再去看它,要知道,只是去看不必分析,因为这不是锻炼你分析和认识的能力,你也不缺乏这种能力,而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4
聆听舒缓音乐
临床心理学上,有一种音乐疗法,是心理医生考虑抑郁症如何治疗时的首选方式之一。
5
做出理性改变
改变负面的思维方式。需要适当改变思维方式,别让自己“钻了牛角尖”,一直陷入负面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同时可以适当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可以把“高不可攀”的大目标分割成可以看起来容易实现的“小目标”。
家长,请您这么做
1、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的情绪;
2、但是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家长们也要及时干预,并通过专业人士(心理咨询师)帮助来治愈心理疾病;
3、当然,家长自身提高情商也很重要,因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也最重要。
最后祝大家成功申请到自己的梦校,留学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