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残疾人运动员顽强不屈的故事
周菊芳,女,1985年生,上海人。 周菊芳原是田径运动员,主攻中长跑,在一次比赛时被一位自行车教练看中,从此改练自行车。可在一次训练中不慎将左手摔断,变成了残疾人。但是,凭着对自行车运动执着的热爱,周菊芳没有放弃,她又改练残疾人自行车。残疾运动员的训练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可周菊芳都咬牙坚持了下来,每次训练从来都是风雨无阻。 菊花芳香苦中来,自从2003年投入系统的残疾人体育训练以来,周菊芳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成绩。2003年在捷克欧洲自行车公开赛上获得3枚银牌,2003年在第六届全国残运会上获得自行车场地3公里、公路5公里2枚金牌,1枚银牌。 2004年9月在雅典残奥会上,在自行车女子1公里场地计时赛中,周菊芳(LC1级)以1分15秒491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这也是中国运动员在历届残奥会上夺得的第1枚自行车比赛金牌。 2005年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的残奥世界杯比赛中,周菊芳获得女子LC1级500米场地计时赛和2000米场地争先赛2枚金牌
王燕红,女,1969年生,新疆自治区肢残运动员。 15岁时王燕红因病致残,1994年被选中参加第六届"远南"运动会,开始练习射箭。每天王燕红都要扛着4公斤重的弓箭,进行五六个小时的拉弓射箭训练和各种艰苦的体能训练。一天下来,手上被磨起一个又一个血泡,胳膊也被箭弦打得青一块、紫一块。那条残腿在一天天的直立硬挺后,更是疼痛难忍,苦不堪言。而每天几百次上千次地重复单调的射箭动作,几乎让她发疯!这一切她都用顽强的意志咬牙挺了过来,她要挽起生命的巨弓,为自己的人生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从1994年到2002年,王燕红先后参加了第六、七、八届"远南"运动会,共获2枚金牌、2枚银牌,并在第八届"远南"运动会上以301环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2003年在世界轮椅运动会上,王燕红夺得射箭女子个人冠军,并创女子个人70米单轮、30米单轮的世界纪录。 2004年在雅典残奥会射箭70米女子个人(站姿)决赛中,王燕红以92环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参加残奥会以来首枚射箭项目的金牌。
‘贰’ 残奥会的感人事件有那些啊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奥运专电题:感动世界激励世人
——记北京残奥会赛场英雄
新华社记者刘阳
北京残奥会的竞技场上,无论输赢,每个运动员都是英雄,他们的身后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
这些赛场英雄当中,有些人也许因为身体缺陷曾经自怨自艾,但是最终,他们在北京用顽强拼搏的精神,证明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名言,感动世界,激励世人,绽放出灿烂的人性光辉。
是历史也是人生
13届残奥会参加10届,至今已舀到9块金牌,澳大利亚66岁的选手莉比·科斯马拉创造了残奥会运动员的参赛时间之最。说起自己的比赛项目射击,科斯马拉谈笑风生,她不看重奖牌,也不在乎是否创造了历史,在她看来,10届残奥会见证了她的快乐人生。
科斯马拉在本届残奥会上发挥平平,参加四项比赛都没得奖牌。但是,在这位老奶奶的辉煌年代,她在1972年慕尼黑残奥会上参加了游泳和田径比赛,1976年多伦多残奥会参加了射箭比赛。在她最爱的射击比赛中,科斯马拉已经舀到9金。在健全人的奥运会上,谁的参赛资历能与科斯马拉相提并论?
20岁时,坐在轮椅上的科斯马拉先是尝试标枪,结果碰到了自己头上,险些打到眼睛。“天啊,太危险了!”她放弃了这个项目。然后去掷铁饼,却砸到另一个人的头上。最终在朋友的鼓励下,她开始接触游泳、射箭、击剑、射击等项目,走上了参加残奥会之路。
回顾自己辉煌的历史,科斯马拉表示,只要可能就不会放弃射击,奖牌只是额外的收获,“如果能获得奖牌,那是运气好,我更享受项目本身”。
坐轮椅的“马拉多纳”
轮椅网球混合级别单打第四名、美国人尼克·泰勒四肢残疾与轮椅为伴,他无论如何与足球也沾不上边,但却有着“马拉多纳”的绰号。
“马拉多纳”得名于泰勒在比赛中独特的用脚发球技术。由于两手残疾萎缩无法握住东西,泰勒只能将球拍绑在自己的左臂上,可是右手又舀不住球,泰勒就先用两脚夹住球,发球时左脚猛然上踢,球跃上空中,他就势用球拍击打完成发球。
这在外人看来几乎不可能的发球方式,却让泰勒用得非常娴熟。他在谈起自己的发球时说:“没有人教我,都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
如此脚法出众,难怪很多人称他为“马拉多纳”。对于这个称号,泰勒毫不客气地笑纳:“叫我马拉多纳也没什么错,我确实脚上功夫挺棒的。”
泰勒自幼四肢残疾,双手明显萎缩,双腿也存在一定的功能性障碍。一般轮椅网球选手都是上肢完好,像泰勒这样连上肢都有残疾的选手比较少见。正是泰勒这样的运动员,把一个个人生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无臂英雄”的有梦人生
雅典残奥会上,没有双臂的中国游泳运动员何军权用左肩与下颌夹住鲜花,站在领奖台上歪着头微笑的一刻感动了世界。在北京残奥会上,这位无臂英雄再用1金2银1铜的成绩续写了辉煌。
何军权在赛场外的故事也同样令人振奋。他自信乐观,对爱情执着,心上人是健全人,他用种种行为赢得女友家人的信任,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并育有一子。他训练刻苦,每天训练4个小时,每天游9000米,有时超过1万米。他自信乐观:“不管任何时候,都要看得起自己。”
何军权曾说:“许多残疾人都觉得自己抬不起头来,其实,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人,有人敢说自己的人生是没有遗憾的吗?所以,心态是最重要的,不要想着别人怎么看你,关键是你怎样看自己。”
这是何军权对“残缺”和“完整”的理解,也是他想对所有残疾人的忠告。他说:“我没法抱儿子,但我可以去背他;我没法拥抱妻子,但我有自己特殊的表达爱的方式。”
跨项参赛的“女超人”
想象一下,早上打完一场奥运会篮球比赛,晚上出现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田径赛场上……不可思议吗?加舀大34岁的轮椅运动员特蕾西·弗格森就做到了。
弗格森是加舀大女篮的一员,同时还参加田径女子200米、5000米、4x100米接力赛跑以及1500米轮椅竞速的角逐,向自己的运动极限发起挑战。
事实上,性格坚强的弗格森是一名斗士,她几乎在可能涉及的所有领域都奋勇争先。9岁之前,她是自己从小长大的那个社区里数一数二的街头曲棍球好手,甚至梦想着有朝一日能代表加舀大站在奥运会领奖台上,然而,一次失败的脊髓手术让她不得不与轮椅相伴。
肢体的残疾没能浇熄她的梦想之火,更没磨圆她好胜的性格。遭遇不幸的四年之后,她终于找到了重返竞技赛场的途径,在当地一家康复中心里,她与轮椅运动不期而遇。后来她又将目光投向了田径赛场。
作为特里·福克斯人道主义奖项的获得者,弗格森把残奥会上代表加舀大的这份荣誉看得很重:“小伤小痛都算不得什么,睡一觉起来明天又有崭新的挑战,每一项比赛我都会全力以赴。”
硬地滚球赛场上的象棋大师
在残奥会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四肢不缺,能看到天空的颜色,但是却要用常人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力气去完成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有的说话还含糊不清,他们就是脑瘫运动员。
尽管因为脑部的某些区域受损导致行动不便、语言功能障碍,但是他们的智力正常,智商甚至比健全人更高。硬地滚球赛场上的脑瘫选手、中国人王义就是个棋艺高超的“大师”。
45岁的王义早在2001年就摘得北京市中国象棋等级赛冠军,获得了地方棋协大师的称号。一个先天重度脑瘫的残疾人能力克众多健全人象棋高手,简直不可思议,但王义做到了。
王义7岁那年第一次接触中国象棋。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甚至学棋时没正经研究过棋书,已经过世的父亲只教会了他基本走法,但凭借一股子钻劲,王义闯出了自己的“野路子”,成了名副其实的“鸀林高手”。
因为疾病,王义的语言功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只能进行极为简单的表达。尽管水平有限,没能收获奖牌,但是王义总是用灿烂的微笑面对为他加油的观众。
自从练上硬地滚球,王义摸棋的时间就少了。“虽然两者没有什么可比性,但那种意义和比赛的心理状态都是差不多的。”在王义眼里,无论是中国象棋还是硬地滚球,其实都具有相同的意义,而他也正享受着这二者给他带来的快乐。
自行车场上的“阿赫瓦里”
“我是代表我的国家来完成比赛的。”当布基纳法索唯一的北京残奥会选手阿拉萨内·加斯贝奥戈骑着借来的自行车最后一个完成男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赛(HCC级)比赛,人们渀佛又看到了40年前奥运马拉松赛场上的坦桑尼亚英雄阿赫瓦里。
在全程48.4公里的比赛中,22岁的加斯贝奥戈最后一个“晃”过终点,成绩比第一名慢了20多分钟。原来,队里为他度身定做的手动自行车随机空运时被压坏了,他只得骑着从法国队借来的自行车参赛。这辆车坐上去背靠不着椅背,手柄太高,腿跪在上面晃来晃去。
不过,双下肢瘫痪的加斯贝奥戈没有放弃,也没有半途而废,因为“我是代表我的国家来完成比赛的……虽然成绩不理想,但我没有让我的祖国失望”。
他的话不禁让人想起了1968年奥运会上,阿赫瓦里拖着中途被踩穿孔的膝盖和脱臼的肩膀坚持4个半小时跑完马拉松全程后的那句名言:“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让我完成比赛。”
这些残疾人运动员走过的路,也许远比健全运动员的路更加艰辛;他们所受过的苦,也许比健全人所遭遇的更加苦涩;他们的名字,也许不如奥运会明星那样广为人知。但是,他们却用自己的故事激励世人:珍惜生活、发挥潜力、创造奇迹并非不可能。正如奥运歌曲《EveryoneisNo.1》中所说的:“一样的天空,不同的光荣,有一样的感动。”(完)
她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两只手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娅?帕蒂卡,一个天生右下臂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维纳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届奥运会的首次高调“出镜”,她代表波兰队与中国香港队进行女团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虽然最终以微弱分差惜败。但比赛中,这位独臂女侠还是赢得了全场的尊敬和掌声。在波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从7岁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岁参加残奥会,15岁赢得2004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今年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虽然帕蒂卡最终没有取得本届奥运会女单的入场券,但她却得以代表波兰乒乓球女队参加女团比赛,同时也力求在残奥会上捍卫金牌。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蒂卡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也感动着世人。
‘叁’ 残奥会小知识
你知道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路德维希·古特曼爵士是何许人吗?
残奥项目和其对应的奥运项目又有何不同?在残奥运动员们超群的能力之外,关于残奥还有太多知识值得我们了解。
在东京残奥会即将拉开大幕之际,小编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残奥会的100个小知识,观赛之前,请务必收藏哦!
1. 羽毛球和跆拳道将首次作为残奥项目出现在东京赛场。
2. 东京曾在1964年首次举办残奥会,将成为历史上首个两次举办残奥会的城市。
3. 2020年东京残奥会的吉祥物是Someity,这个名字来自日语“染井吉野”和英语词组“so mighty”。“染井吉野”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樱花品种,“so mighty”译为无所不能。
4. 一支由六人组成的残奥难民代表团将参加2020年东京残奥会的比赛,代表团团长将由曾参加2012年伦敦残奥会的伊利亚娜·罗德里格斯担任,她曾经也是一名难民。
5. 2020年东京残奥会的火炬设计灵感源于樱花,五片“花瓣”的火焰汇聚成一束,发出耀眼光芒。
6. 残奥运动项目中,只有硬地滚球和盲人门球两项没有相对应的奥运项目。
7. 共有41亿观众通过电视收看了里约残奥会比赛,创下历史新高。由于转播方的增加,预计东京残奥会的观众人数将再创新高。
8. 匈牙利运动员帕尔·塞克斯是至今为止唯一一名包揽了奥运和残奥奖牌的选手。他曾在1988年汉城(现首尔)奥运会获得击剑铜牌,1991年遭遇车祸之后,他转而成为一名残奥选手,并在1992年巴塞罗那残奥会获得轮椅击剑金牌。
9. 2016年里约残奥会男子1500米T13级决赛,阿尔及利亚选手阿卜杜拉蒂夫·巴卡以3分48秒29夺得冠军,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前四名选手的成绩都优于同届奥运会男子1500米前四名选手。
100. 自2004年雅典残奥会以来,中国代表团在每届残奥会上都占据金牌榜榜首位置。雅典残奥会中国队摘得63金、北京残奥会89金、伦敦残奥会95金、里约残奥会107金。
‘肆’ 残疾人奥运会有什么比赛项目
每届残奥会比赛项目都不同,以2012年伦敦残奥会为例:
2012年伦敦残奥会共有20个比赛项目,分别为:
射箭
参加残奥会射箭比赛的运动员,一般是脊髓损伤、脑瘫和肢体残疾的伤残人士,按残疾类别划分为男、女ARW1(坐1)、ARW2(坐2)、 ARST(站姿)及团体共3个级别8个项目,在正式比赛中通常会根据参赛人数对某些级别进行合并。在世锦赛及其他比赛中有时还设有复合弓、弩等项目,历届残奥会只设反曲弓的比赛。最近国际残疾人射箭组织已根据程序在有关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增加复合弓的比赛。每个级别的比赛需要先进行排名赛,残奥会的排名赛实行的是70米双轮排名,即每位选手在70米的距离,发射72支箭(单轮36支),以最后的总环数排定名次。根据名次再采用对抗进行淘汰赛,淘汰赛的名次作为该队员参加残奥会的最终成绩。
在1960年第一届罗马残奥会上,射箭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开展这项运动的国家达到37个,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
田径
田径运动项目源于各类残疾的康复活动,二战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残奥会的田径项目。田径项目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逐渐纳入了各残疾类别,为了使每个残疾类别的运动员参赛时处在一个相对平等的环境中,就要按类别分级进行比赛。例如,视力残疾分为B1、B2和B3三个级别(B为盲人的英文单词 Blind的字头)。不同级别还会有相应的特殊规则,因此,田径成为所有残奥会项目中残疾类别、级别、小项最多,并且组织工作最为复杂的一个大项。雅典残奥会的田径比赛设有205个小项,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田径比赛经过“瘦身”、合并也将要设立160多个小项。
硬地滚球
硬地滚球,20年前起源于意大利,后流行于欧洲,因为比赛技巧易于掌握且规则简单,受到残疾人士的喜爱,该项目特别适合严重痉挛、脑瘫或严重肢体残疾的人士参加。
比赛时运动员须坐在轮椅上进行投球,得分以投出的球距目标球(即中心球)的距离计算,距离目标球近者得分,累积分最高者获胜。该项目自1992年起正式列为残奥会比赛项目,共设有7块金牌。
自行车
残奥会自行车项目比赛方式与奥运会自行车比赛相似,同样分赛车场比赛和公路比赛。选手是由部分或全部视力损伤、脑瘫、肢体残疾或其他永久性身体残疾的运动员组成。盲人自行车赛使用双轮自行车,领骑员为非现役的健全人运动员;肢残运动员下肢残疾较重者用一只脚来蹬踏自行车脚踏板;下肢障碍的运动员还可使用手摇自行车进行比赛;脑瘫较重的运动员可使用三轮车进行比赛。自行车是残疾人体育中的新兴项目,最早只有视力损伤的运动员使用双人自行车参加比赛。在1988年汉城残奥会上首次出现自行车公路赛,标志着自行车运动正式成为残奥会比赛项目,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增加了自行车场地赛。
自行车项目是残奥会上仅次于田径、游泳的金牌大户。
马术
残疾人马术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从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开始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残疾人马术比赛只设盛装舞步,其中包括个人锦标赛(规定动作)、个人自由式赛(自选动作)和团体赛。个人赛按残疾类别分为4级,共计9个小项。男、女骑手均可以参加比赛。
比赛在健全人场地进行,场地标准为20米×40米或20米×60,运动员通过驾驭马匹在规定时间内作出行进、疾走和慢跑等规定动作,以展现马匹和骑师的协调性、马匹的灵活性以及骑师对马匹的驯服程度,力求使裁判和观众感觉到马匹完全是在自己的控制下完成动作。
五人制足球
盲人足球是专为视力残疾的运动员设立的比赛项目,1986年在西班牙举办了第一届世界锦标赛,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比赛在两个队之间进行,每支球队由5名场上队员和5名替补队员组成(包括守门员和替补守门员各1名)。比赛场地为健全人五人制足球比赛场地,但场地可以为人造草皮或室内场地。场上每队各5名队员,除守门员外全部是全盲运动员并统一戴上眼罩,双方队员在各自场外引导员的指挥下将带铃的足球努力攻向对方球门,当球的整体从球门柱间及横梁下越过球门线,而此球并非由进攻方队员以手掷入、带入或故意以手或手臂挡入,即为进球得分。在比赛中进球数较多的队为胜者。如两队进球数相等或均未进球,则比赛为平局。
七人制足球
脑瘫足球是1978年在苏格兰第一届脑瘫运动会上专为脑瘫运动员设置的比赛项目,1984年被列为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
比赛在两队之间进行,各队包括1名守门员在内共7名队员在场上比赛,每队有3名替补队员,比赛分上下半场,共60分钟,中场间歇5分钟。在半决赛和决赛中,如果比赛在60分钟内决不出胜负,就要进行10分钟的加时赛,并采用国际足球联合会的金球制胜法,如果还决不出胜负,则以点球决胜负。
盲人门球
盲人门球为盲人特有的球类项目,是奥地利人和德国人在1946年为失明的二战老兵创造的一个项目,197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残奥会上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盲人门球比赛分男子和女子两个项目,每队由三名队员和三名替补队员组成。比赛在体育馆内一个长方形的场地中进行,场地为光滑的地板,球门与场地同宽。比赛使用带有响铃的球,比赛时一方通过用手投球力图将球滚入对方球门,而对方三名球员在防守区通过球滚动时的铃声辨别来球的位置阻挡球进入球门,然后进行攻防转换,进球多的一方为胜。
盲人柔道
残奥会盲人柔道是专为视力障碍运动员设立的运动项目。1988年韩国汉城残奥会上,盲人柔道男子项目成为正式比赛项目;雅典残奥会上,女子盲人柔道也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参加残奥会柔道比赛的运动员, 根据视力损伤程度分为3个级别,但比赛采取只按体重级别划分的公开级比赛,男女按体重分级各有7个级别。竞赛规则执行国际柔道联合会柔道规则和国际盲人体育联合会(IBSA)盲人柔道规则。
举重
这个项目最早出现在1964年日本东京残奥会上,“力举”(powerlifting)的举式,现已确定为残奥会的举式。运动员在卧推床上采用直臂从杠铃架上取下杠铃,再曲臂到胸前停顿,再举起。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首次增加了女子比赛。纵观国际举坛,中国、埃及、伊朗、尼日尔爾利亚实力较强,2004年雅典残奥会我国在这个项目上共获得5金、4银、6铜和3个第四名的成绩。2006年世界残疾人世界举重锦标赛共有66个国家300多名运动员参加。
参加残奥会举重比赛的运动员按体重划分为男、女各10个级别,每个级别的比赛都直接进入决赛。每位选手有三次试举机会,允许第四次试举,但只作为记录,不计入最后成绩。每次试举所增加的重量必须为2.5公斤的倍数,在试图破记录的情况下必须是0.5公斤的倍数。
赛艇
赛艇运动起源于英国。1715年为庆祝英王加冕首次举行赛艇比赛。1755年英国制定出第一部健全人的赛艇竞赛规则。残疾人赛艇运动在欧美国家也已经开展多年。2001年,在世界赛艇锦标赛中增设残疾人比赛项目。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残疾人赛艇首次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
帆船
1991年在瑞士举办了第一届残疾人帆船锦标赛,1996年帆船作为表演项目第一次进入残奥会,在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正式成为比赛项目。
射击
射击运动1976年在多伦多举行的第七届残奥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在残奥会射击比赛中,大多数运动员坐在轮椅上进行比赛。因此,无论是卧射、立射还是跪射,对运动员的姿势要求及竞赛规则都有特殊规定。
游泳
游泳具有很广泛的适应性,所有的残疾人运动员都可以进行练习和锻炼,加快身体康复,体验水中乐趣,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残疾人游泳运动和普通人游泳运动一样,不同的是他们要克服自身的不足,去进行和常人一样的游泳。视力障碍的运动员通过对水线的触觉,把握游行方向完成比赛,可以锻炼他们敏锐的触觉和听力,弥补视力的不足;肢体残疾的运动员,在游泳中只能使用单手/单脚,或者只有双手/双脚游行,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平衡能力,强化肢体力量;智障的运动员通过游泳动作的刺激,可以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改善。
乒乓球
乒乓球运动起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英国,流行于欧洲。在第一届残奥会上,乒乓球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随着残奥运动的发展,残疾人乒乓球项目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坐式排球
坐式排球运动1956年源于荷兰。1980年,男子坐式排球第一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进入残奥会。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女子坐式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轮椅篮球
轮椅篮球运动1945年起源于英国和美国。早期的轮椅篮球运动以脊髓损伤人员康复为目的,由于轮椅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竞技轮椅得到开发,轮椅篮球也越来越普及。从1960年首届罗马残奥会至今,轮椅篮球一直被列为残奥会正式比赛项目,也是残奥会最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比赛项目之一。
轮椅击剑
轮椅击剑运动于1960年在罗马举行的首届残奥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是根据下肢残疾运动员的特点而专门设计的。它不但要求运动员具备很强的上肢力量和战术技巧,同时也对运动员在场上的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轮椅橄榄球
轮椅橄榄球运动1977年起源于加拿大,近年来发展迅速。该项目在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上被列为表演项目,在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作为正式比赛项目,男、女队员混合组队参加。
轮椅网球
轮椅网球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它是为肢体运动性功能障碍的残疾人开设的体育运动项目。从事轮椅网球运动不仅能锻炼残疾人的上肢和躯干的运动能力,还可以借助挥拍击球建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达到生理和心理康复治疗的目的。在1992年巴塞罗那残奥会上,轮椅网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伍’ 中国几名残奥自行车选手破世界纪录
东京残奥会于8月25日进入首个比赛日。在当日上午结束的场地自行车女子3公里个人追逐赛C1-3级资格赛中,中国选手钱王伟、曾思妮和王小梅分别打破C1、C2和C3级别世界纪录。
在C1级资格赛中,钱王伟以4分31秒476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C2级资格赛,曾思妮以4分06秒263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C3级资格赛,王小梅以3分55秒781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
虽然她创造的这一纪录随后被澳大利亚选手刷新,但王小梅仍以第2名的成绩,晋级到金牌赛中。这场冠军争夺战将在当日下午进行。
残奥会自行车比赛规则:
(1)视力残疾的运动员使用双人自行车参加比赛时,前座是一个视力健全的领骑员,后座是视力残疾运动员。VI运动员只允许参加一个组别的比赛,并且不得再变更参加其他组别的比赛。
(2)视力残疾的运动员或者领骑员在同一天内不得参加两次比赛。
(3)公路个人赛中,要求运动员佩戴与自己级别所规定的一致颜色的头盔,或者使用相应颜色的头盔罩。
红色头盔:男、女LC1级;男、女CP2级;男、女HCC级;男子双人车
白色头盔:男、女LC2级;男、女CP4级;男、女HCB级;女子双人车
蓝色头盔:男、女LC3级;男、女CP3级;男、女HCA级;混合双人车
绿色头盔:男、女LC4级;男、女CP1级;
在比赛中,运动员错误使用头盔颜色,将不予以出发,或者令其退出比赛。
(4)在公路个人赛中,要保证所有参赛运动员的安全和公平。比赛开始必须在至少200米的中立骑行后行进间出发。比赛中,仅同一级别、组别的运动员之间可以尾随。否则,违规运动员被取消比赛资格。
(5)公路个人计时赛中,任何一个级别、组别的运动员尾随其他运动员,将被加罚时间或取消比赛资格。
(6)场地比赛中,计时赛、追逐赛、争先赛的编排方法和竞赛方式同国际自行车联盟规则。
(7)在团体竞速赛中,每队由3名肢体残疾运动员组成。每个队必须包括至少2名不同级别的LC运动员,并且每队3名成员的级别数字相加的总和不少于6(例:LC1+LC3+LC3;LC1+LC2+LC3或+lLC4)。其中,一名CP3级运动员可以代替LC3级运动员;一名CP4级运动员可以代替一名LC2级运动员。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日报网-中国3名残奥自行车选手破世界纪录
‘陆’ 北京奥运会感人事迹,快快快!!!
最心酸的瞬间
19日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105公斤以上级的颁奖仪式上演了感人的一幕:该项目冠军、德国选手马·施泰纳把亡妻苏珊的照片和奥运金牌高高举起,让人们不仅看到一个强壮的大力士,还深深感受到他对妻子深深的爱。这位德国大力士在比赛最后阶段上演大逆转,用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来祭奠亡故的妻子,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潸然泪下,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感人至深的一幕。去年7月的一起车祸夺去了施泰纳妻子苏珊的生命,从此施泰纳就一直随身带着苏珊的照片,高强度的艰苦训练就成为施泰纳摆脱痛苦思念折磨的唯一途径。26岁的施泰纳在夺金后激动地表示,他的亡妻苏珊在比赛中一直陪伴着他,给予他夺金的勇气。他说:“我所有的期盼就是苏珊在今天可以看到我的成功。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苏珊在注视着我,她在我的心里,给予我勇气和力量。这是一场献给苏珊的胜利。”马·施泰纳夺得的这枚奥运金牌不仅是德国16年来获得的第一枚奥运举重金牌,更证明了爱能创造奇迹。
最坚强的瞬间
她用一只手臂做到了常人用两只手都很难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娅•帕蒂卡,一个天生右下臂残疾的坚强姑娘,一个被誉为为乒乓球而生的波兰“维纳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届奥运会的首次高调“出镜”,她代表波兰队与中国香港队进行女团小组赛的第一轮比赛,虽然最终以微弱分差惜败。但比赛中,这位独臂女侠还是赢得了全场的尊敬和掌声。在波兰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从7岁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岁参加残奥会,15岁赢得2004年雅典残奥会乒乓球冠军。今年她还在世乒赛首轮小组赛中打败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将李佳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虽然帕蒂卡最终没有取得本届奥运会女单的入场券,但她却得以代表波兰乒乓球女队参加女团比赛,同时也力求在残奥会上捍卫金牌。作为残疾运动员,帕蒂卡用别样的美丽诠释着体育运动的真谛,也感动着世人
最感慨的瞬间
伊拉克奥运代表团在奥运会开幕不到十天才得到参赛资格,他们的队员甚至连队服都没有。皮划艇上,其他国家的选手都穿着合适的队服,而伊拉克的选手则穿着已经起球的旧T恤,但他们仍然在顽强的比赛。 而由于资金匮乏,参加短跑比赛的伊拉克女选手达娜·侯赛因也只能穿着一双有些破损的“二手”跑鞋参加比赛。她的一句话曾让世界潸然泪下,她躲过了两次枪击后依然坚持训练,但是此前得知无法参加北京奥运会时,她一度崩溃了。教练安慰她,4年后可以参加伦敦奥运会,21岁的达娜脱口而出:“照伊拉克这个样子,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2012年……”中国网友得知这一消息无不为之动容,在开幕式伊拉克代表团入场时,全场中国观众给予了不亚于东道主代表团的礼遇,报以热烈的掌声。当他们离开时,中国网友特意将自己准备的球鞋、衣服、福娃以及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送给伊拉克代表团,伊拉克队员收礼物收到手软。伊拉克队的教练非常感动地说:“虽然我们远离家乡,但我们在中国感受到了温暖。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到巴格达,让我们来回报你们。”
最欣慰的瞬间
在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个人全能决赛中,出现了一张并不年轻的面容,其眼神透出坚定与温柔。她就是已经33岁的德国老将奥克萨娜·亚历山德罗芙娜·许索维蒂纳。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治病,她曾以26岁高龄复出参赛,此次是她第5次参加奥运会比赛,并获得女子跳马银牌,现场观众对她表达了敬佩之情。许索维蒂纳的大儿子阿廖沙2002年被诊断患上白血病,由于治疗需要高昂的费用,生活并不富裕的许索维蒂纳一家实在难以支付,于是她选择了复出参赛,因为“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唯一的办法”许索维蒂纳说。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参加比赛,争取获得奖金的机会,许索维蒂纳每次都会把体操的4个项目全部都报上名。为了儿子,从26岁开始,许索维蒂纳朝全能型发展。“母爱胜于天”,中国这句老话很适合许索维蒂纳,目前,儿子的病情已经好转,只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因此许索维蒂纳终于松了口气,她表示:“我参赛,不再是为了奖金,而是真的喜欢这项运动。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它更可爱的了。”
最留恋的瞬间
2004年,举重选手努尔詹·塔伊兰以总210.0公斤的总成绩夺得雅典奥运会女子48公斤级举重金牌,成为首名赢得奥运金牌的土耳其女运动员。她说:“这是土耳其妇女在奥运比赛中的第一个巨大胜利。我决心将这一胜利献给土耳其民族。”四年后的北京,她抓举开把的重量是84公斤,可惜三次试举均告失利,最终比赛无成绩。失利后,塔伊兰在下场前特意吻了一下杠铃,令人动容。她虽然失败了,但她对举重项目的热爱却在这一吻中完全倾注了,这是不舍,是留恋,是遗憾。
最真挚的瞬间
日前,三名外国人在开幕式上救助一名晕倒的中国女孩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各大网站论坛的热门话题。现在经过多方努力,这三位无名英雄的姓名终于被查实,他们分别是:波兰代表队首席医务官休伯特·克日什托菲亚克、队医马尔钦·克日什托杰克和23岁的波兰皮划艇女选手贝娅塔·米科瓦伊奇克。为此,他们错过了奥运会点火仪式。但有网友留言说:“这张照片完美地诠释了本届奥运会主题曲表达的情感:我们来自同一个世界,我们是一家人。奥运会将人们连在了一起,不论种族、文化和语言。”
最委屈的瞬间
北京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在北京射击馆进行,卫冕冠军朱启南在决赛中慢热,而宾德拉决赛中发挥出色,他后来居上以700.5环的成绩夺取金牌,朱启南依靠最后一枪逆转获得银牌。这是最近三届奥运会以来,中国首次丢失这枚金牌。在颁奖仪式上,出现了感人的一幕。亚军得主中国射击队员朱启南不禁失声痛哭,内心亦喜亦忧之情完全释放出来。
最深情的瞬间
马修·埃蒙斯把头深埋在妻子怀里,没有人看到这一刻他是否落泪。从雅典到北京,这一枪原本能击碎四年的噩梦,这一枪原本能成就一对奥运金牌夫妻,这一枪原本能写下一个童话般的结局。但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和四年前一样,卡捷琳娜坐在看台上给捷克电视台当解说嘉宾;马特站在男子50米步枪三姿的决赛2号靶位上;4.4的数字出现在显示屏上,冰冻了卡捷琳娜的脸,她张着嘴巴,眼睛一眨不眨,愣了好几秒钟,然后冲下看台,把丈夫拥入怀里,在他耳边轻轻地说:“命中注定还不是时候。”
最执着的瞬间
8月18日,俄罗斯选手伊辛巴耶娃在北京奥运会女子撑杆跳高决赛中夺得金牌并创造新的世界纪录5.05米。这是这位跳高女王第24次改写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无疑是田径第四个比赛日最完美的“收官”。助跑、撑杆、跃身、过杆……伊辛巴耶娃翩然而起,一气呵成,5米04的前世界纪录顿时成为过眼云烟,全场呼声震天。“天空是我不断挑战的极限,我想我很快会向5米10发起冲击的。”这个距离天空最近的女人,无忧无虑地在属于她的高度自由飞翔。
最勇敢的瞬间
在男子10000米项目中,埃塞俄比亚选手内尼萨-贝克勒打破奥运会记录,以27分01秒17夺冠。但是从雅典奥运会冠军到北京奥运会冠军,贝克勒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伤痛。2005年,贝克勒在他未婚妻、年方18岁的阿莱姆陪同下进行训练,但她在开始跑步时突然倒地,贝克勒试图向别人求救,但只能把她带回镇里,她在途中停止了呼吸。贝克勒异常悲痛,想要退役,但是在2005年夏他又重新振作参加了世锦赛,并且赢得了冠军。他说:“我不能放弃,跑步是上天赐与我的礼物,是我的天赋所在,也是我的工作。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许你做不到,但是我可以。我自己能够掌控好。”
最悲壮的瞬间
8月18日,刘翔在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第一轮比赛中,因伤退出比赛,他失去了他的北京奥运会。无数关注刘翔的中国网民得知刘翔退赛的消息后,互联网上顿时沸腾了。短短一个小时,毫无思想准备的网民们从震惊、疑惑转为遗憾、理解。他们在为刘翔因伤退场感到惋惜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他努力与伤病作斗争、坚持到最后一刻的精神表示钦佩和支持。在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孙海平泪洒现场,让关心和支持这对师徒俩的网民们心酸不已。“刘翔挺住!国人不哭!”“刘翔,好好养伤!”“刘翔,依然是英雄!”这是中国人的心声。他曾经给国人带来了无数的感动,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会再一次站上跑道,依然给中国人带来感动。
最温馨的瞬间
冼东妹赢了,以微弱优势战胜朝鲜选手,实现了自己在奥运会柔道52公斤级比赛中的卫冕。她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冠军妈妈”,同时也是世界女子小级柔道界第一位在奥运会上实现卫冕的选手。夺冠后,冼冬妹挥舞着双手,任眼泪在空中挥洒飞。成功卫冕的东妹并没有想到自己的成就多么伟大,而是哽咽着向女儿保证:“妈妈一年多没在身边,以后会好好补偿你”。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冼冬妹对着电视镜头说:“女儿,妈妈一年多不在身边,你还好吗?你想妈妈吗?”场面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
最震撼的瞬间
8月20日,在刚刚结束的奥运会女子游泳10公里马拉松比赛中,来自南非的独腿女侠纳塔莉-杜托伊特没能获得奖牌,也没能跻身前十名,但是所有人都对她表示钦佩。在比赛中,一共有25名运动员参加,除了一名智利选手没能完成比赛之外,纳塔莉在24名运动员中以落后冠军、俄罗斯选手拉里莎-伊利琴科1分22秒2的成绩排名第16,领先第24名12分8秒2之多,让很多健全的运动员以及现场观众惊叹不已。更让大家惊奇的是,她在下水之前将假肢去掉,几乎用一条右腿游完10公里。
最感人的瞬间
北京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1/32决赛在击剑馆进行,加拿大选手栾菊杰13比9战胜突尼斯选手伊娜·布贝克里,取得她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首场胜利。赛后,栾菊杰在场上高举起“祖国好”的布幅,向现场观众表达心迹。50岁的栾菊杰是北京奥运会参加击剑比赛的所有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更为特殊的是,栾菊杰是中国首枚奥运会击剑金牌获得者,1984年获得了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冠军。在她之后,中国击剑24年再没有人登上最高领奖台。退役20年后,已到半百之龄的栾菊杰复出了,虽然没能像24年前的洛杉矶一样所向披靡,半百老将复出挥剑征战奥运精神足以让世人敬佩,虽然24年后的体力已不足以支撑她在奥运赛场上披荆斩棘,然而,就像她说的,“能在北京参加奥运会是我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了,我今后不会再有什么遗憾”。
最激动的瞬间
12日上午,当小将邹凯结束单杠比赛稳稳落地,国家体育馆瞬间成为欢乐的海洋,中国男子体操队六名队员紧紧拥抱在一起,提前庆祝这一枚已经等待了四年之久的男团金牌。经历过“雅典之痛”的杨威、李小鹏、黄旭在赛后第一时间相拥而泣。忆起四年前的惨痛经历,杨威十分感慨,更令他忍不住流下激动的“男儿泪”。从雅典到北京,从大悲到大喜,中国男子体操队终于凭借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总分重回世界之巅。从雅典到北京,从大悲到大喜,中国男子体操队终于凭借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总分重回世界之巅。也向世人骄傲的宣布“王者回来”,体操队的几个帅小伙子哭成一片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最百感交集的瞬间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北京奥运会射击项目女子50米步枪三姿的决赛中,杜丽终于完美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最终她以690.3环、破奥运会纪录的总成绩勇夺金牌。北京奥运会,杜丽两次出战,两次落泪。短短五天,她尝尽了人间的痛苦与快乐,悲凉与温暖。在重压下憾失首金的杜丽,当天首枪失利的情况下,顶住压力,用一块金牌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领奖台上的她,百感交集笑中有泪,场面感人至深。
最想哭瞬间
“今天的这枚金牌,我想献给祖国和人民,同时献给我刚去世不久的母亲。”在夺得北京奥运会女举75公斤级金牌后,曹磊红着眼眶哽咽着说。昨天下午,曹磊在女子75公斤级比赛中以总成绩282公斤夺取冠军,这个成绩也刷新了奥运会纪录;这也是中国代表团本次奥运会获得的第23枚金牌,同时填补了中国女举在奥运 会各个级别冠军的最后空白。而此刻,离乡背井十余年的曹磊,只能用奥运金牌告慰去世不久的母亲。为了这枚奥运金牌,母亲的噩耗,曹磊的爸爸整整瞒了两个月。夺冠后曹磊哭了,这是长时间以来压抑的悲痛,也是对不久前去世的母亲的怀念。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她终于站上了世界最高荣誉殿堂,把这一块最宝贵的奥运金牌献给了已逝的母亲。
最动容瞬间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东道国最后一个出场是历届奥运会的惯例,8月8日的中国国家体育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出场使得全场观众欢声雷动,人们惊奇地发现,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入鸟巢的并不是传说中的姚明一人,汶川映秀小学的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跟随在姚明身边,引领着中国代表团。中国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奥运梦可谓历尽艰辛,年初的雪灾、五月的地震,中国在大自然的磨砺中依然坚守着自己心中的奥运梦。小林浩的出现并不是牵强附会,他在灾难面前勇救两名同龄人,同样彰显着奥运所倡导的与自己竞争、与自然斗争的顽强精神。姚明与林浩,虽然身高相差巨大,但是他们的精神同样伟大,一位是在赛场上永不言弃的运动员楷模、一位是代表着中国人顽强团结、生生不息精神的小英雄,他们正是中国人最好的代表。他们的同时出场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最具风度瞬间
在8月18日进行的男子体操吊环决赛中,倒数第二个出场的中国选手陈一冰,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裁判和现场观众,16.600的高分足以让陈一冰提前庆祝胜利。但是他在赛场上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让我们看到了金牌意外的可贵。 就在观众用排山倒海般地喝彩声为“吊环王”祝贺的时候,陈一冰却颇有大将风度的将手指放在嘴前,示意观众安静下来,因为后面还有一位选手即将登场比赛。此时的陈一冰,没有因激动而忘记运动员的职业素养,他的心里想着对手,这也许就是一位冠军的大度与坦然,陈一冰在尊重对手的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荣誉有归属,运动无国界。在奥林匹克旗帜下,只有“我和你”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才能增进友谊、促进和谐,才能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魅力。因此,陈一冰的“涅氏风度”比金牌更有魅力,更值得每一个人学习。陈一冰好样的,你不仅是我们看到了金牌,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运动员的风度,看到了闪光的奥运精神。
‘柒’ 残疾运动员的故事,最好是在08年残奥会拿过好名次的
残奥之星:张海东
张海东,男,1969年生,江苏启东人,因小儿麻痹后遗症造成终身残疾。 1987年张海东开始参加体育运动,开始练习轮椅竞速和轮椅投掷。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海东认识了南京市盲人学校体育教师王兴江,在其引导下,他开始用业余时间练举重,开始了人生旅程中一项更加艰难的跋涉。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张海东始终如一地摇着轮椅车,每天往返十几公里赶去盲校一个几乎露天的棚子里进行训练。寒冷的冬天里,他曾多次连人带车摔倒在冰天雪地上,半天爬不起来;炎热的夏天里,汗水浸透全身,双手抓杠铃时直打滑,险象频生。但他始终以超人的毅力承受着高强度的训练,每天的训练量常常达到数十吨。 功夫不负有心人,骄人的成绩回报了张海东的努力。1992年3月在第三届全国残运会上,张海东以120公斤的成绩夺得举重金牌,同时还获得轮椅铅球投掷金牌。1994年在第六届"远南"运动会上,张海东夺得他在国际性比赛中的第1枚金牌。1996年在亚特兰大第十届残奥会上,张海东夺得1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2000年10月在悉尼第十一届残奥会上,张海东再次夺得1枚金牌,并3次打破世界纪录。2004年在雅典残奥会上,张海东又大显身手,夺得1枚金牌。 张海东的不凡表现为他赢得众多荣誉,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等。
‘捌’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残奥名人
官方网站2006年03月10日讯据国际残奥委会官方网站消息,当地时间3月9日晚6时,残疾人奥运会名人堂首批名人就位仪式在都灵市阿尔梅达赛艇俱乐部举行。
首批入选的名人共有3人,他们是德国高山滑雪女运动员阿涅米业。施奈德(Annemie Schneider),芬兰男运动员朱科。格利普(Jouko Grip)和瑞典女教练乌拉。任瓦尔(Ulla Renvall)。
施奈德是肢体被截除者,曾参加过4届冬季残奥会,在高山滑雪项目中得过4枚金牌。她也热心残疾人体育事业,1980年荣获德国最高体育成就奖。格利普左手得过脊髓灰质炎,曾参加过7届残奥会,自1980年起获得过14枚北欧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奖牌,此外他还是个出色的中跑手。任瓦尔擅长指导患有视力障碍的运动员,曾成功带领4人在北欧滑雪和田径项目中夺冠。
国际残奥委主席菲利普。克雷文称赞这3位名人是残奥事业的榜样,他们的入选当之无愧。
残疾人奥运会名人堂是由威士公司赞助设立的。这是国际残疾人事业的首创之举。
国际残奥委会规定,只有至少参加过两届残奥会并得过多枚奖牌的运动员才可参选残疾人奥运会的名人,名教练可以直接推荐,也可由残疾人运动员推荐。名人选举和就位都要举行仪式。
残奥名人堂又添新成员 五位运动员教练入选
VISA全球赞助管理总监迈克尔·林奇、加拿大田径运动员安德烈·瓦伊格之妹、丹麦田径运动员康妮·汉森、澳大利亚自行车运动员彼得·霍曼、澳大利亚自行车教练员凯文·麦金托什、德国游泳运动员克劳迪娅·亨斯特与国际残奥委员会主席菲利浦·克雷文(从左至右)一起合影。
北京时间2008年09月7日,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PC)和Visa国际组织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加拿大田径运动员安德烈·瓦伊格、德国游泳运动员克劳迪娅·亨斯特、丹麦田径运动员康妮·汉森、澳大利亚自行车运动员彼得·霍曼和澳大利亚自行车教练员凯文·麦金托入选“残奥名人堂”。“残奥名人堂”由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IPC)和Visa国际组织共同创建,以表彰残疾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运动精神、杰出成就和奉献精神等综合价值。
伦敦残奥会圣火熄灭 巴西向世界高呼2016里约见北京时间2012年9月10日清晨,燃烧了整整12天的2012年伦敦残奥会圣火在伦敦碗奥林匹克体育场熄灭,第14届夏季残疾人奥运会圆满落幕。整个残奥会,向世人展现了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热情似火的“里约8分钟”里,巴西人向世界发出邀请:“2016,里约再见!”
颁奖
首先进行的是本届残奥会“顽强拼搏奖”,即“黄延大成就奖”颁奖仪式。在推广国际残奥运动中有着巨大贡献的韩国人黄延大,将和国际残奥委会副主席哈唐一起,给两名运动员颁发这个奖项。他们不仅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又体现出本届残奥会“激励一代人”精神。获得此奖的是爱尔兰运动员迈克基洛普和肯尼亚运动员扎卡约。迈克基洛普在本届残奥会夺取男子T37级的800米和1500米两金,他平时在爱尔兰一直积极主动地鼓励孩子们进行残奥运动。扎卡约参加的是标枪和铅球项目,她为在非洲推广残奥运动起到了很大作用。
“黄延大成就奖”是以韩国着名残疾人事业活动家黄延大命名的。黄延大生于1938年,3岁时因小儿麻痹症致残,她一生致力于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开展。为表彰其为全世界残疾人所作的贡献,国际残奥委会在1988年汉城残奥会上决定设立“黄延大成就奖”,之后每届夏季和冬季残奥会颁发一次。
随后,国际残奥委会为6名参加了伦敦奥运会或残奥会的志愿者代表颁奖。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上,总共约7万名辛勤工作的志愿者,为赛事的顺利进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狂欢
伦敦残奥会闭幕式正式开始,这是一个“火焰的节日”,这是一个快乐和荣耀的节日。“暴风雨”来了,现场音效震耳欲聋,暴雨随之袭来!场地中升起一股巨大的烟雾,54名鼓手分列两排让出一条通道,爱德华王子和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一起,乘坐由哈里斯上尉驾驶的一辆“火焰的节日”仿古车辆进入体育场。在莉萨演唱的英国国歌声中,西洛特爬到旗杆顶端,将英国国旗挂在了旗杆顶端,和国际残奥委会的旗帜并排飘扬。
风停雨歇,火龙骤起。世界着名的酷玩乐队《多彩人生》的歌声响起,164名残奥运动员和164名护旗手围着日晷舞台组成了一个心形图案。一场盛大的彩车游行仪式开始,各种奇形怪状的彩车陆续进入伦敦碗。当《我们与世界的抗争》响起,人们发现这是一个音乐盛宴。伴随着歌曲《天堂》,19只“萤火虫”从体育场顶部慢慢降下。
《紫罗兰山丘》唱响,“雪花”漫天飞舞。《42》奏响,在秋季一幕中隐藏的“高跷上的乌鸦”围绕着“冬季舞台”旋转。勇士们将源于童话《纳尼亚传奇》的“雪之女王”从冰
传承
晶里解救出来,于是《上帝在你脸上留下的微笑》响起。象征着春天的彩车外形是一只巨大的蚱蜢,随着酷玩乐队那首《钟表》,春天迸发出灿烂的生命力,12名杂技演员在车上表演惊险的芭蕾。
焰火里,竖起了6个巨大的五月节花柱,8个旋转木马的动物形象飞向天空,象征欢快的闭幕式演出在飞舞的“雪花”和旋转的焰火里抵达巅峰,酷玩乐队的《生命万岁》成为英国这一天的主题歌。
传承
残奥会旗交接仪式开始,英国残疾人交响乐团奏响残奥会会歌,飘扬了12天的残奥会旗缓缓落下。伦敦市市长约翰逊将会旗交给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里约热内卢市长帕埃斯从克雷文手中接过会旗。巴西国旗随即升起,巴西国歌奏响。“里约残奥会8分钟展示”突出的是巴西特色浓郁的歌舞表演,巴西表演艺术家奉献出激情四射的演出。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说:“这是一届简单而神奇的残奥会,是一届独一无二的残奥会。”伦敦奥运会、残奥会组委会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说:“伦敦残奥会每天都在创造新的纪录,体育的纪录、现场观众的纪录、电视观众的纪录、体育精神的纪录。我们将标志着高品质、创造力的一句话烙印在了伦敦奥运会、残奥会之上,它就是‘2012,伦敦制造’。火炬虽然熄灭了,但理想的光芒永远在我们的心中闪耀!我并不悲伤!”
本届残奥会两位英国明星运动员西蒙兹和皮考克来到主火炬塔下,在他们取下薪火相传的奥运火种后,残奥圣火缓缓熄灭。“这一次,我感到我不可阻挡,天堂就在眼前。”酷玩乐队演唱的最后一首《每滴泪珠都是一座瀑布》响彻伦敦碗,“我心里那面旗帜,将永远不倒。”绚烂的烟火照亮伦敦夜空,伦敦残奥会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