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澳大利亚火灾为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怎样体现出来的
从火险天气 火源 可燃物分析
天气:2019年是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弱 东北信风很弱所以澳大利亚少雨,沿岸的寒流降温减湿。天气干燥提供了火灾的天气环境,高气压带控制对流很弱降雨少。
可燃物:桉树生长快茂盛,油脂多提供了火灾的物质条件
火灾的利与弊:
利: 有利于更新树木,淘汰枯死老木,更新换代。
有利于,有利于为土地提供肥沃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农业生产。
有可能会迁移新的新的生物可能会增加生物多样性
弊:增加了大气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臭氧破坏,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
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了动物植物的数量,破坏了动植物的家园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
易导致人地矛盾尖锐
❷ 臭氧层还能恢复吗
能的!
1985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推动下,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
从各项国际环境条约执行情况而言,这项议定书执行的是最好的。目前,向大气层排放的消耗臭氧屋物质已经逐年减少,从1994年起,对流层中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开始下降。预计到2000年,平流层中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浓度将达到最大限度,然后开始下降。但是,由于氟利昂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至100年,即使议定书完全得到履行,臭氧层的耗损也只能在2050年以后才有可能完全复原。另据1998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研究报告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出的预测,大约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最初迹象,只有到21世纪中期臭氧层浓度才能达到本世纪60年代的水平。
❸ 北半球的冬天不再严寒,这与澳洲森林大火有关系吗
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也烧了有许多时日了,但是森林大火依旧没有被完全扑灭,目前能做到的就是尽快做好隔离带。而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对世界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引起了各个国家的重视,可以说澳大利亚这片热带雨林遭到的破坏,严重影响全球,包括北半球的冬季温度升高。
一些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本国的绿植覆盖率,这是一个好事,对本国对世界都是有利的,但是发达国家的数量和所占有的国土面积还是相对较小的。不仅仅是澳大利亚的大火肆虐,巴西的大片热带雨林也惨遭山火的袭击,森林覆盖面积已经减少了原来的百分之十,上面还说了澳大利亚的森林火灾肆虐。全球变暖已经不只是北半球,而是全球问题。
❹ 说明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和机制
臭氧层空洞形成机制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是一种与物理化学、大气化学、大气环流、气候环境和太阳紫外辐射等多种因素有关的、复杂的大气现象和过程。目前对于解释臭氧层空洞出现的成因和机制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理论:第一种认为动力气象学上的极地纬向环流变化造成输送至南极上空的臭氧减少;第二种认为极地冰晶效应影响下的多相化学反应引起臭氧的减少;第三种认为与太阳辐射变化相关的动力气象因素及光化学反应(包括人类活动影响)综合作用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形成。
其中破坏臭氧层起主要作用的氟氯烃化合物(如氟里昂)和含溴卤化烷烃等化学气体,它们不会在大气中自然产生,大部分是人类社会的工业生产和现代生活过程中,在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后产生和扩散出来的。大量的氟氯烃和含溴卤化烷烃类等气体在进人大气层的对流层中后,又在热带地区上空被大气环流带人到平流层,然后在气流和风的作用下,又从低纬度地区的平流层向高纬度地区输送并在平流层内均匀混合。在高空的平流层内,由于强烈太阳紫外线的照射,能使氟氯烃和含溴卤化烷烃分子发生离解,释放出高活性的原子态的氯和溴,氯和溴原子又会使臭氧分子分解而失去氧原子,它们对臭氧的破坏是以催化的方式进行的,如此反复下去,加重了臭氧层的缺失和破坏而形成臭氧层空洞。
另外,大气中臭氧含量的多少对地球气候也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研究证明,大气臭氧含量越多地面温度越低,同时太阳紫外辐射地面的能量就越小;反之,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地面上的太阳紫外辐射就会明显增强。早在1991年,澳大利亚冰川与大气科学方面的研究就揭示出南极臭氧层空洞与气候变化之间有一反馈联系,大气臭氧减少反映出高空大气温度降低与低层大气温度上升是一致的,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预示着平流层臭氧减少,但也反映出另一种特性,即对流层的温度有所上升。这种变化在南极地区十分强烈,对臭氧影响起着控制作用,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的。在南极的冬季,南极平流层中旋风是很强的,而这种旋风还将增大且较长期影响着南极平流层温度的降低,在旋风作用隔离区中,臭氧含量降低更多,这种过程有可能进一步扩展到南极夏季。
在南极上空,由于冬季接受到的太阳热量很少,气温可以达到零下80度。距地面20公里的高空,尽管空气十分干燥,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下还是易于生成平流层云。经南极的科学考察和实验室的研究都证明,这种平流层云有加剧氯的催化而产生氯原子的化学作用,而氯原子又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南极上空的空气受冷下沉,形成一个强烈的西向环流,称为极区涡旋。这种涡旋有一重要的作用,就是将南极大陆上空的冷空气团团围住,使其与极区外低纬度空气隔离开来,减弱了南极大陆上空冷空气与外界的对流与交换作用,而在南极大陆上空形成一个温度很低的区域,从而使涡旋内部的大气成为一个巨大的加剧氯的催化和臭氧层破坏的化学反应器,这种催化作用反复积累,致使臭氧层遭到大幅度破坏而形成臭氧层空洞。当南极的春季(每年的11月)来临时,温度开始升高,平流层云的成云过程减弱,同时极区涡旋强度也大为减弱,高低纬度之间的空气径向交换与对流作用加强,含有臭氧浓度低的空气迅速从南极上空向低纬度地区扩散,而极区外围含臭氧量高的空气进入高纬度的南极上空,补充臭氧层浓度的缺失,修复臭氧洞的面积,臭氧的耗损过程停止。因此一般来说每年8月在南极上空开始出现臭氧层空洞,9至10月空洞范围最大,从12月开始逐渐缩小.
原因看网址:
❺ 因为澳大利亚大火臭氧层开始恢复是真的吗
假的,臭氧层恢复是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只是当地燃烧的地方春草复生了。
❻ 地球臭氧层正在恢复那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似乎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陷入坎坷之中。地球仿佛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大灾难。
人类确实应该感到担忧,毕竟这些灾难到最后都会被人类所接受。自然灾害近些年来频繁爆发。
虽然这样看来,确实于东亚国家的问题若不了干系。但是臭氧层的种种问题都会在未来不断发展中被解决。上个世纪70年代所发现的臭氧层正在慢慢恢复不就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吗?所以我们也不要对东亚国家太过于苛刻!
❼ 北极融化,温室效应,澳洲大火真的会毁灭地球吗
澳洲熊熊燃烧了大半年的山火,随着气温的转凉和大面积降雨,终于要熄灭了。这场大活累计造成5亿多只动物死亡,至少24人死亡和失踪,烧毁了超过1450万英亩(相当于1/4个英国)土地,根据MIT Technology Review的数据显示,火灾已经向空气中排放了40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世界116个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国家的总和,这对澳洲乃至地球的生命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很多人担忧这些二氧化碳是否加剧地球的温室效应,也有一些人认为温室效应不过是法国人搞出来的骗局,但是如果地球的温度持续增加,人类将面临的是灭顶之灾。
随着气温的提升,水无法再以液体的形态存在,蒸发成了气体,这些水蒸气一旦进入了大气中,就会形成一道屏障,并且不断地吸收热量。这个时候的金星,就像是一只微波炉里的烤鸡,越来越热的温度又反过来加剧了这场温室效应。变成水分子的H2O,其中的氢元素因为质量较轻逃离了金星,剩下的氧元素和碳就合称了二氧化碳,大量的温室气体,把金星彻底烤成了一块焦土,再也没有生命存在的可能了。
等待地球的,会是像金星一样的结局吗?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如果我们永远只顾眼前利益,不停地伤害它,等到真的温室效应失控,气候变异的那一天,我们人类又将何去何从呢?
❽ 高中地理分析澳大利亚南部森林火灾发生得主要自然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从火险天气
火源
可燃物分析
天气:2019年是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弱
东北信风很弱所以澳大利亚少雨,沿岸的寒流降温减湿。天气干燥提供了火灾的天气环境,高气压带控制对流很弱降雨少。
可燃物:桉树生长快茂盛,油脂多提供了火灾的物质条件
火灾的利与弊:
利:
有利于更新树木,淘汰枯死老木,更新换代。
有利于,有利于为土地提供肥沃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农业生产。
有可能会迁移新的新的生物可能会增加生物多样性
弊:增加了大气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臭氧破坏,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
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了动物植物的数量,破坏了动植物的家园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
易导致人地矛盾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