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澳大利亚北部定义为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
澳大利亚陆地面积比较小,它与周围海洋之间的海陆热力性质没有亚洲与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大,所以,不能形成季风气候中丰富的降水,而受周围海洋影响,全年高温,树木稀少,草类茂盛,也就形成了相应的热带稀树草原。在这里,主要是其降水量少于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与非洲热带草原降水量类似,植被类型也类似。一个地方气候的类型进行定义时,也要看到他所影响地区的植被类型。你比如,欧洲西部的原始植被就是以法桐为主的阔叶树种,而欧洲人对其进行改造,以针叶林为主,但是,我们还是说他的自然带是落叶阔叶林带,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真正的针叶林分布区,我们叫他亚寒带针叶林带,相应的气候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我的回答还算满意吧。
Ⅱ 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气候和亚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国土内陆及西部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然后往东一圈为热带草原气候,沿海为其他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地带是其他温湿气候带的与沙漠气候带i之间的过渡带,其北侧是受南赤道低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并受东南季风影响形成的,南侧则是受副热带高压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Ⅲ 澳大利亚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澳大利亚南、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特殊:
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类似热带季风气候,但典型性不足,中学未采用,仍归属热带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南部气候干湿季变化,成因类似地中海气候,由于西南部和东南部沿海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往内陆由于降水减少,从而形成草原,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归属热带草原气候(也有表示为亚热带草原气候的),显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Ⅳ 澳大利亚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是什么
澳大利亚南部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分析:
1. 纬度位置刚好在南纬30度及以南附近。若是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主要受副高控制或西风控制。若受西风影响,其降水应在冬季月份。
2.澳大利亚东部又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可见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还比较明显,夏季月份来自南边印度洋的海风较强,从而形成湿季。
综合上述原因,澳大利亚南部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应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Ⅳ 高中地理 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热带草原气候
②东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草原景观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又属亚热带草原气候).
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Ⅵ 请问老师,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季节性变化。-热带草原气候
②东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降水丰富,低纬度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背风坡降
水减少,草原向沙漠过渡。西风带控制区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南部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向内陆过渡为草原、沙漠,草原景观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又属亚热带草原气候)。
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气候。
其中澳大利亚南、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特殊:
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类似热带季风气候,但典型性不足,中学未采用,仍归属热带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南部气候干湿季变化,成因类似地中海气候,由于西南部和东南部沿海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往内陆由于降水减少,从而形
成草原,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归属热带草原气候(也有表示为亚热带草原气候的)
,显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关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总结: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
形成湿季;
受信风控制时,
形成干季。
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
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赤
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
10°以内,它是怎么影响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热带草原气候
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
(
特别是在大陆上
)
,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
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
(7
月
)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
(1
月
)
,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
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着。
1非洲
10°N
至
20°N
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
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
10°S
至
20°S
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
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着,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
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
6
月至
10
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
10
月至次年
3
月,降水丰富,
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
南非高原南部(20°S
至
30°S)
1
月的南半球是夏季,
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
暖湿的、
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
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
形成湿季。
7
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
1000
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
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
澳大利亚南部(30°S
至
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
(1
月
)
,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
(7
月
)
,受到北移的湿
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四、垂直地带性类型
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
本地区海拔达
3000
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
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五、背风坡型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部和马达加斯加岛西部两地由于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但干湿季明显,形成热带草原气
候。
综上所述,夏季时,南北纬
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赤道辐合带的影响,该带的位置一般也就是赤道
低气压带的位置,因此,也可以说是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但由于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复杂的,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索,借以引导学生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Ⅶ 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及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1、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3、澳大利亚东部
由于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且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但干湿季明显,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年雨量700~1000毫米,多集中在湿季。干季的气温高于热带雨林地区,每日平均气温在24~30℃之间。大致每年5-10月大陆低气压北移,这时北半球热带草原上盛行从几内亚湾吹来的西南季风(又称几内亚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形成湿季。
11月到次年4月,大陆低气压南移,北半球热带草原盛行来自北回归高气压带的信风(哈马丹风),十分干燥,形成干季。南半球热草带草原的干、湿季节时间与北半球恰好相反。
简略说法:终年高温,降水一年可分干、湿两季,降水总量较少。(和热带季风气候相比)而如果干季延长会出现旱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