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丹霞地貌分布在哪些地方
一般认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
赤水丹霞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境内,是早期丹霞地貌的代表,其面积达1200多平方千米,是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美丽壮观的丹霞地貌。赤水丹霞核心区面积273.64平方千米,是我国丹霞提名项目中面积最大的丹霞景观,是地貌结构分异明显的纯砂岩的高原峡谷型丹霞。
⑵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同时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福建泰宁、武夷山、连城、永安;甘肃张掖(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江苏新沂马陵山;湖南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东北部万佛山、邵阳新宁县崀山(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青、壮、晚年期丹霞地貌均有发育);云南丽江老君山;贵州赤水(约有1300平方千米);江西龙虎山、鹰潭、弋阳、上饶、瑞金、宁都;青海坎布拉;广东仁化丹霞山、坪石镇金鸡岭、南雄县苍石寨、平远县南台石和五指石;浙江永康、新昌;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四川江油的窦圌山、成都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重庆綦江的老瀛山;陕西凤县的赤龙山以及河北承德等地,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质地貌。
⑶ 什么是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区在哪里
丹霞地貌是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的由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总称。这种地形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
⑷ 澳大利亚中部无丹霞地貌的原因
澳大利中部的地貌都是沙漠地形,那里风沙侵蚀的非常厉害。所以没有丹霞地貌。
⑸ 丹霞地貌在哪里呢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到2008年1月31日为止,中国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着名景点
中国东南部是最大片的分布区,主要位于南岭、武夷山、仙霞岭附近。
1、 东南部地区:丹霞山(广东仁化)、金鸡岭(广东乐昌)、苍石寨(广东南雄)、南台石、五指石(广东平远)、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福建武夷山市)、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福建泰宁)、冠豸山(福建连城)、龙虎山(江西贵溪)、龟峰(江西弋阳);
江郎山(浙江江山)、方岩(浙江永康)、仙都(浙江缙云)、崀山(湖南新宁)。
2、 西南地区:窦团山(四川江油)、青城山(四川灌县)、老瀛山(重庆綦江)、四面山(重庆江津)、白石山(广西桂平)、都峤山(广西容县)、石表山(广西藤县)、赤水丹霞地貌(贵州)。
3、 西北地区:青海坎布拉、赤龙山(陕西凤县)、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甘肃临泽、肃南)。
4、 其他地区:河北承德。
(5)澳大利亚哪里有丹霞地貌扩展阅读:
基本特征
红色陡崖坡是丹霞地貌最重要的识别要素,不同形态和体量的陡崖坡组合成堡状、墙状、柱状等各类丹霞地貌的基本坡面。在幼年期和青年期丹霞地貌区,大部分陡崖坡则构成峡谷的谷壁。
基本坡面形态
黄进(1982)把近水平构造的丹霞地貌基本坡面形态,自上而下分为三种类型:
1、受近水平岩层面控制的层面顶坡;
2、受垂直节理控制的陡崖坡;
3、崩积岩块受重力作用形成的崩积缓坡。
产状倾斜的岩层发育的丹霞坡面则表现为“顶斜、身陡、麓缓”三种坡面。
在一些构造比较强烈的地区,岩层的倾角可能达到60-90°,则层面可构成陡崖坡。
近水平和缓倾斜岩层发育的丹霞地貌坡面形态。
此后,刘尚仁、罗成德等对丹霞地貌有关的形态要素提出了一些量化标准,认为陡崖坡高度应大于10m,坡度大于55°或60°,以此作为判断丹霞地貌的参考依据。但目前学者们对这一标准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因为一些老年化的丹霞或下切量不大的丹霞,可能会达不到上述标准。
⑹ 丹霞地貌旅游景点在哪里
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第1名:丹霞山(广东韶关)。
第2名:武夷山(福建南平)。
第3名:大金湖(福建泰宁)。
第4名:龙虎山(江西鹰潭)。
第5名:资江——八角寨——茛山丹霞地貌。
第6名:张掖丹霞地貌(甘肃临泽、肃南)。
第7名:赤水丹霞地貌。
以上内容解释: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部及西南部,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其中中国分布最广。1928年,冯景兰等在粤北仁化县发现丹霞山,将此地地貌取名为丹霞地貌,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此后又有多人对其概念进行阐述。
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
⑺ 丹霞地貌分布在哪些地方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部及西南部,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其中中国分布最广。1928年,冯景兰等在粤北仁化县发现丹霞山,将此地地貌取名为丹霞地貌,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此后又有多人对其概念进行阐述。
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
最低海拔可以形成于东部的海岸带,最高海拔可以出现在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上。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除中国外,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国分布最广。
(7)澳大利亚哪里有丹霞地貌扩展阅读:
丹霞地貌形成原因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
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⑻ 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分布在哪里
丹霞地貌成因是由红色砂砾岩在水作用下,沿垂直节理面不断侵蚀、搬运、磨蚀、风化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丹霞地貌形成主要受到内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
1、受到流水作用将周围风化的红色砂砾带到低洼盆地处沉积下来成为岩石,气候干热造成岩石的氧化作用。
2、在重力等外动力作用下, 沟谷不断展宽, 崖壁崩塌后退, 山顶面积不断缩小, 原来的山体逐步退缩成“堡状残峰”或孤立石柱。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同时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到2008年1月31日为止,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790处,分布在26个省区。
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丹霞山以赤色丹霞为特色,由红色沙砾陆相沉积岩构成,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层、构造、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区中最为详尽和深入。在此设立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319平方公里,2004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⑼ 丹霞地貌在哪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东经113°36′25″至113°47′53″,北纬24°51′48″至25°04′12″之间。 面积292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风景区。1988年以来,丹霞山先后荣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五项国家级牌子,2004年2月1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以赤壁丹崖为特色。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在距今7000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 形成丹霞地貌的是一种沉积在内陆盆地的红色岩层,这种岩层在千百万年的地质变化过程中,被水切割侵蚀,形成了红色山块群。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湖南崀山和万佛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和龟峰、浙江的方岩和江郎山共同组成的“中国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