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处理废旧电池
国际上通行的废旧电池处理方式大致有三种:固化深埋、存放于废矿井、回收利用。
(1)热处理
瑞士有两家专门加工利用旧电池的工厂,巴特列克公司采取的方法是将旧电池磨碎后送往炉内加热,这时可提取挥发出的汞,温度更高时锌也蒸发,它同样是贵重金属。铁和锰熔合后成为炼钢所需的锰铁合金。该工厂一年可加工2000吨废电池,可获得780吨锰铁合金,400吨锌合金及3吨汞。
另一家工厂则是直接从电池中提取铁元素,并将氧化锰、氧化锌、氧化铜和氧化镍等金属混合物作为金属废料直接出售。不过,热处理的方法花费较高,瑞士还向每位电池购买者收取少量废电池加工专用费。
(2)“湿处理”
马格德堡近郊区正在兴建一个“湿处理”装置,在这里除铅蓄电池外,各类电池均溶解于硫酸,然后借助离子树脂从溶液中提取各种金属,用这种方式获得的原料比热处理方法纯净,因此在市场上售价更高,而且电池中包含的各种物质有95%都能提取出来。
湿处理可省去分拣环节(因为分拣是手工操作,会增加成本)。马格德堡这套装置年加工能力可达7500吨,其成本虽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贵重原料不致丢弃,也不会污染环境。
(3)真空热处理法
德国阿尔特公司研制的真空热处理法还要便宜,不过这首先需要在废电池中分拣出镍镉电池,废电池在真空中加热,其中汞迅速蒸发,即可将其回收,然后将剩余原料磨碎,用磁体提取金属铁,再从余下粉末中提取镍和锰。这种加工一吨废电池的成本不到1500马克(现约合6345.18元人民币)!
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是指把使用过的电池通过回收再次利用,国内使用最多的工业电池为铅蓄电池,铅占蓄电池总成本50%以上,主要采取火法、湿法冶金工艺以及固相电解还原技术。外壳为塑料,可以再生,基本实现无二次污染。
废电池的材质:
小型二次电池使用较多的有镍镉、镍氢和锂离子电池,镍镉电池中的镉是环保严格控制的重金属元素之一,锂离子电池中的有机电解质,镍镉、镍氢电池中的碱和制造电池的辅助材料铜等重金属,都构成对环境的污染。
小型二次电池目前国内的使用总量只有几亿只,且大多数体积较小,废电池利用价值较低,加上使用分散,绝大部分作生活垃圾处理,其回收存在着成本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再生利用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
处理技术:
铅蓄电池行业由于“血铅污染事件”引发的国家加紧采取重金属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措施,导致用铅行业震荡,铅价下跌,作为电池行业主体的铅蓄电池行业受此影响增长放缓,从而影响到整个行业进入发展滞缓期。
“血铅污染事件”的起因一方面是部分用铅行业企业长期忽视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导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铅污染物未经处理流入大气、水、土壤,造成严重的铅污染;另一方面,大量的废旧铅蓄电池缺乏较完备环保无公害的处理方法,在处理过程中极容易造成铅酸外泄,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现如今,一项无公害处理车用铅酸蓄电池新技术的问世,将极有可能改变这种现状。这种由波兰科学家新近开发出的无公害处理车用铅酸蓄电池技术,采用湿法冶金和火法冶金相结合,可以把铅酸蓄电池中的硫酸加工成洗衣粉原料。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铅金属和电池中的涂膏在旋转的熔炉中熔化后转化为粉末,铅蓄电池外壳的聚乙烯的板栅和聚丙烯的外壳则被加工成颗粒,可以二次使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该技术不仅极大地减轻了环境污染,还变废为宝,其产品为其他行业提供了重要原料,真正做到了“一箭双雕”。
该项技术已经在布鲁塞尔2011创新研究和新技术展览上获得金奖。此项技术正在波兰推广使用。
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正逐渐为世人所重视,废电池的回收、处理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人们一直在寻求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可取的科学处理方法。废旧电池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义重大,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壮举。
㈡ 国际上,其他国家一般是如何处理废旧电池的
查了下资料,目前国际上关于废旧电池的处理主要有一下几种方式 (1)热处理 瑞士有两家专门加工利用旧电池的工厂,巴特列克公司采取的方法是将旧电池磨碎,然后送往炉内加热,这时可提取挥发出的汞,温度更高时锌也蒸发,它同样是贵重金属。铁和锰熔合后成为炼钢所需的锰铁合金。该工厂一年可加工2000吨废电池,可获得780吨锰铁合金,400吨锌合金及3吨汞。另一家工厂则是直接从电池中提取铁元素,并将氧化锰、氧化锌、氧化铜和氧化镍等金属混合物作为金属废料直接出售。不过,热处理的方法花费较高,瑞士还规定向每位电池购买者收取少量废电池加工专用费。 (2)“湿处理” 马格德堡近郊区正在兴建一个“湿处理”装置,在这里除铅蓄电池外,各类电池均溶解于硫酸,然后借助离子树脂从溶液中提取各种金属,用这种方式获得的原料比热处理方法纯净,因此在市场上售价更高,而且电池中包含的各种物质有95%都能提取出来。湿处理可省去分拣环节(因为分拣是手工操作,会增加成本)。马格德堡这套装置年加工能力可达7500吨,其成本虽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贵重原料不致丢弃,也不会污染环境。 (3)真空热处理法 德国阿尔特公司研制的真空热处理法还要便宜,不过这首先需要在废电池中分拣出镍镉电池,废电池在真空中加热,其中汞迅速蒸发,即可将其回收,然后将剩余原料磨碎,用磁体提取金属铁,再从余下粉末中提取镍和锰。这种加工一吨废电池的成本不到1500马克。
㈢ 怎样处理废旧的电池
您好,方法
1、准备一个透明收纳盒,用于存放废旧电池。废旧电池即使没电了,也可以长时间存在(这也是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之一)。我们放在透明盒子里,可以让家里人一眼就知道,这个盒子不可以乱扔,对小孩子也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2、当电池数量积攒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要及时把这些电池送到回收的地方。首先我们先寻找身边有没有下图这种的垃圾分类箱,中间有害物的位置就是回收电池的地方。
3、如果没有找到也没有关系,在很多学校的周围,政府机关的附近都设立了专门的电池回收点。下图是佛山市的示范。
4、有人会说不是大城市很难找到这些回收点。那接下来这个方法也是可行的。那就是废品回收,我们可以在卖废品的时候把废电池一起卖掉,不要觉得废电池没人要。事实上,已经有回收废电池的产业出现。
5、正确地回收利用废电池,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长此以往,青山绿水,一定会出现。
㈣ 废旧电池如何处理
1、送到回收站:有些地区设有专门的回收废旧电池的垃圾箱、垃圾站、回收站之类的;
2、焚烧:电池中含有很多化学物质,还含有硫酸,把废旧电池拿到比较远的无人的地方进行焚烧,减小废旧电池对人类的危害;
3、热处理:将旧电池磨碎后送往炉内加热,这时可提取挥发出的汞,温度更高时锌也蒸发,它同样是贵重金属,铁和锰熔合后成为炼钢所需的锰铁合金;
4、直接从电池中提取铁元素,并将氧化锰、氧化锌、氧化铜和氧化镍等金属混合物作为金属废料直接售卖;
5、湿处理:除铅蓄电池外,各类电池均溶解于硫酸,然后借助离子树脂从溶液中提取各种金属,用这种方式获得的原料比热处理方法纯净,而且电池中包含的各种物质有95%都能提取出来;
6、制锌粒:电池中含有铁、锌、锰,等物质,将表皮的塑料纸剥去,再剥去锌壳洗净后放到铸铁锅中,加热熔化并保温2小时,除去上层浮渣,倒出冷却,滴在铁板上,待凝固后就可获得锌粒;
7、二次电池的再利用:利用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以组建成一个新电池,即当一个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之后,还可以用电能使化学体系修复,然后再利用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一般为可充电电池。
废电池危害:
1、对环境,一粒小小的钮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干电池可污染12立方米水、一立方米土壤,并造成永久性公害;
2、对人类:我们日常所用的普通干电池,主要有酸性锌锰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两类,它们都含有汞、锰、镉、铅、锌等重金属物质,一旦水体或土壤被污染,水体或土壤不能领先自身的净化作用将污染消除,同时也于重金属容易在生物体内积蓄,从而随时间的推移,和蔼到一定量之后,产生致畸或致变作用,最终导致生物体死亡;
3、过量的锰蓄积于体内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综合性功能紊乱,较重的出现言语单调,表情呆板,感情冷漠,伴有精神症状;
4、长期食用受镉污染的水和食物,可导致骨痛病,镉进入人体后,引起骨质软化骨骼变形,严重时形成自然骨折,以致死亡;
5、锌的盐类能使蛋白沉淀,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当在水中的浓度超过10-50毫克/升进有致癌的危险,可引起化学性肺炎。
㈤ 现在发达国家是如何回收处理废电池 的
搜索得到的,请参考。
废电池不是中国特有的,世界各地都有废电池产生,他们是如何处理的,特别是发达国家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呢?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人士并查阅了相关资料。
废干电池对环境有负面影响(哪怕是轻微的)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汞。因此,发达国家较早开始控制电池中的含汞量,提倡开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安全电池系列产品,禁止生产汞含量大于电池重量0.025%的电池。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都实现了电池的无汞化(含汞量在0.0001%以下)。
在电池管理政策上,发达国家的政策可以概括为两类。
第一类是针对普通干电池的。政府要求制造商逐步降低电池中的汞含量,最终禁止向电池中添加汞。这项要求是淘汰所有含汞产品、工艺的一部分,而不仅仅针对电池行业。现在,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禁止向电池中添加汞。
第二类政策是针对可充电电池的。通过立法要求制造商逐步淘汰含镉电池。目前,镍氢电池、锂电池正逐步取代镍镉电池。一些国家的电子制造商协会开展了可充电电池回收利用工作,效果也比较显着。这主要是因为可充电电池总消耗量相对较少(与普通干电池相比),应用范围较小,容易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收集,而且回收价值较高,所以这类废电池收集较容易。
对于报废的普通干电池,没有一个发达国家强制要求集中收集处理。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地区未把群众日常生活使用的普通干电池作为危险废物对待,也没有强制单独收集处理普通干电池的法律。有一个阶段,一些发达国家的电池(子)工业协会、个别城市曾经组织过普通干电池的收集活动,他们的国家既不鼓励也不限制。目前发达国家单独开展回收普通干电池的活动已经很少了,而是在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时,把废电池单独收集起来处理。
一位来我国参加环保学术活动的日本专家曾经向国家环保总局的同行介绍说,日本福冈大学作了连续15年的研究,表明含汞电池随生活垃圾填埋是可以的。废电池可造成水俣病的推论是没有根据的,日本在1959年发生的水俣病事件,是上游开采了近百年的含汞铅锌矿几十年向一条河流排放大量含汞废水,下游水系中的汞逐渐累积造成的。这位专家也强调说,废电池客观上不可能造成水俣病之类的危害。
关于废电池再利用工厂,据了解,目前日本、瑞士两国各建有处理废电池的工厂,原来主要处理含汞普通废电池,现在则主要处理可充电电池。由于废电池数量较小,设施的生产能力有一部分闲置。
德国的作法是把收集到的废电池放置在废弃的矿坑中存放,采用此种方法存放前,必须要对所选择的矿坑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进行防渗漏、封存等特殊处理。接受采访的专家们建议,可以借鉴这种方法处理目前我国已收集起来的废电池。
㈥ 废弃电池应该如何处理
目前国内主要的处理方式有4种,人工分选、干法、湿法和干湿法。
1.人工分选回收利用就是将回收的废旧干电池,先进行分类,人工分选出碳棒、铜帽、锌批及各种残留物,并分别用相应的方法予以处理,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使用劳动力多,经济效益差。
2.所谓干法,也叫烟法或火法,就是对废旧干电池分类筛选、破碎后,再放入陪烧炉中在600——800度下焙烧,将排出的气体冷凝后提取汞,再将焙烧剩余物放入回转窑在1100——1300度下低烧,从烟气中回收干电池中的锌,若须进一步回收其他物质,尚须增加设备。
3.所谓湿法,就是将干电池分类破碎后,置于浸取槽中,加入稀硫酸进行浸取,再经过滤,从滤液中提取金属锌,滤渣分离出铜帽铁皮后,再从剩余泥渣中进一步提取出锰来。此法可以利用现有湿法炼锌工厂的设备和技术,对废旧干电池进行回收利用。
4.干湿法,就是将干法和湿法的优点结合起来,先用焙烧的方法回收汞和部分锌,再用浸动和电积的方法回收锰和剩余锌。运用此法,回收效果好,但工序较复杂,成本也较高。
㈦ 各国都是如何把废旧电池回收起来的
德国:广泛设立收集点 撒网回收废电池
德国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回收废旧电池系统”。专门协调电池生产商、经销商与立法者之间的官方机构――德国电池回收协会的负责人舒维茨博士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废旧电池的回收率,德国政府早在1998年就立下法规: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电池生产商征收环境税。
法律规定,消费者要将用完的干电池、钮扣电池等送交商店或废品回收站,这两个场所也必须无条件接收废旧电池,并转送处理厂家。对于具有毒性的镍镉电池和含汞电池,上面需要有特殊标记,消费者购买这类电池时,押金是包含在价格里面的,把废旧电池送到废品站时,押金就能得到返还。
正是有了严格的立法,德国在第一年就回收了1万吨废电池。2005年,回收率也从2000年的25%提高到了70%以上。
收集点无处不在
那么,德国又是怎样回收废旧电池的呢?舒维茨博士表示,德国实行的是“撒网式”收集系统,即充分利用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废旧家电收集系统、包装收集系统,以及学校、综合办公楼等人口集中地区进行收集。各个场所均设置了指定收集箱,每个星期,收集垃圾的卡车会一次性将垃圾和废旧电池清理干净。这不仅避免了额外的交通运输和人工投入,也提高了收集效率。
电池里到处都是“宝”
为提高对不同种类电池资源的再利用,收集来的废旧电池会被送到专门的公司进行分类。德国采用的是一种自动分类技术:在电池上印有带荧光墨水的标签,就能分离碱性电池和碳锌电池。
在“循环利用”上,德国各家企业更是高招连连。比如,一家企业将旧电池磨碎,送往炉内加热,可提取挥发出的汞、锌等,锰和铁可熔合为炼钢所需的锰铁合金;有的企业从电池中提取铁元素,并将氧化锰、氧化锌、氧化铜等金属混合物作为金属废料直接出售;还有企业兴建了“湿处理”装置:先将电池溶解于硫酸,再从溶液中提取各种金属物。
瑞士:废旧电池高热处理最环保
“不得随意丢弃旧电池,更不能遗弃蓄电瓶”,“旧电池不能与其他垃圾混合处理,必须投入指定回收箱,并交由物业集中处理。”在瑞士,每个社区都有这样的明文规定,这也成为了瑞士家喻户晓的常识。
据瑞士联邦政府统计,目前整个瑞士设有1.43万个废弃电池回收箱,其中30%以上设在商店中。瑞士国民年人均送往回收箱的废弃电池达20余个。与欧洲其他国家25%―40%的电池回收处理率相比,瑞士政府并不满足于自己创造的66.4%以上的成绩,而是将目标定在了80%以上。
记者在联邦政府能源局采访中获悉,瑞士之所以能实现如此高的回收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政府立法鼓励全民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并先后制订了诸如《提前收取废旧电池处理费的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此外,瑞士全国还有各类民间“回收协会”,负责官方机构、零售商,乃至普通居民间的密切联络。
在瑞士,相对于其他类型电池的处理,废旧手机电池的回收是个新工程。瑞士每年约有150多万部手机被淘汰,为此,联邦政府于2003年成立了专门机构,并在全国8000多个邮局开设了回收业务,对每个旧手机支付5―10个瑞士法郎的回收费(1瑞士法郎约合6元人民币)。然后由他们将旧手机电池送往专门的电池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在瑞士,不同类型的电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其中包括深层填埋、热处理(包括真空热处理和高温热处理)、溶液“湿处理”等。高温热处理需要先将废弃电池碾碎,然后送往炉内加热,电池中所含的汞、锌等可以通过挥发回收;其他诸如铁、锰等金属元素会被熔炼成锰铁合金。采取温度不同的热处理,还可以获取诸如氧化铜、氧化锰、氧化镍等混合金属。尽管热处理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处理成本相对较高,但对环境影响最小,所以目前瑞士主要依靠此方法处理废旧电池。
美国:重视回收汽车蓄电池
美国各州涉及电池回收的法律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在美国,汽车蓄电池的回收工作做得最好。
据了解,美国蓄电池的回收率几乎达到100%。以纽约州为例,法律规定,废弃不用的汽车蓄电池或拿回给零售商,或送到专门回收站,或放到清洁局专属的垃圾清理场中,但绝不能和普通垃圾混在一起随便丢弃。法律还规定,汽车电池零售商每月有免费回收每人两个蓄电池的义务;消费者购买汽车电池时,要多交5美元手续费,作为未来的回收费用。
除汽车电池外,铅酸电池、镍镉电池也有定点回收处,消费者可以将用完的电池交给制造商、零售商或批发商。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商家会提供免费回收电池的服务。如沃尔玛超市,就有废旧电池回收箱,顾客可以将家用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话机、电脑中的电池丢弃在那里。钟表部的柜台还负责回收手表中的电池等。
不过,对于国内常用的7号到1号等一次性电池,美国的回收渠道并不多。笔者曾询问过很多人,都不知道有回收这类电池的场所,大家一般将之与普通垃圾放在一起丢弃。
法国:电池广告注明回收点
法国政府1999年就曾颁布废旧电池回收的法令,后来,条款经修改更加完善:自2001年1月1日起,强制生产、销售电池的商户对电池进行收集、分类和回收工作;销售商必须免费收回消费者送来的废旧电池;禁止将电池与其他垃圾一起丢弃,而应放到专用收集容器内;电池回收点应有明显标志,并定期有人清理运走;销售难以拆卸电池的电器时,商店必须回收相关电器;电池广告中必须同时注明废旧电池的回收点和回收方法等。
其实,关于废旧电池的处理,关键在收集分类这一环节,消费者不但要将废电池送到回收点,还得知道如何区分不同电池的成分及分类标志。
目前,法国有一些企业专门研究如何处理回收旧电池,欧盟及法国政府也给予他们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
日本:封住正负极 电池才能扔
1991年,日本制定了《促进再生资源利用相关法律》,后经修改规定:在小型充电电池中,除镍镉电池外,镍氢和锂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都应由制造商负责。
据统计,2005年,日本全国的废弃电池约有5.7万吨,其中超过半数由“野村兴产”和“东邦亚铅”等专门公司负责处理和再利用。目前,日本各地的商场、24小时便利店,还设置了60多万个钮扣电池专用回收箱。
在日本,普通干电池一般是作为不可燃垃圾处理的,但抛弃前,要求把电池的正负极用绝缘胶带封住,尤其是一次性锂电池,如果仍有剩余电量,在接触到金属后很可能出现发热、破裂,甚至引起火灾。
镍镉、镍氢等充电电池回收后,会运送到专门的电池处理厂进行“再生”。首先要经过600℃―800℃的高温加热,使其中的水银化为蒸汽以便分离。回收的大部分水银被利用于荧光灯等的原材料;铁、亚铅、锰、镍等被分离后,会用作新电池原料或磁力材料。
钮扣电池多用于计算器、游戏机等小型电子产品,“碱性钮扣电池”在日本相当普及,回收这类电池主要是为提取铁、亚铅、镍和锰等金属。另一种是“酸化银钮扣电池”,由于其中含有珍贵的银金属,回收的主要目的是把银提取出来。
除此之外,日本的汽车蓄电池、产业用电池等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回收途径。无论哪种,无不遵循着严格的分类制度。
回答者:ling13003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7 15:37
国际上通行的废旧电池处理方式
国际上通行的废旧电池处理方式大致有三种:固化深埋、存放于废矿井、回收利用。
我国目前在废电池的环境管理方面相当薄弱。按照巴塞尔公约中关于危险废物的控制规定,许多种类的废电池如铅酸电池、含汞电池、镉镍电池等属于危险废物,应该按照危险废物来管理,但是目前在我国,对于任何种类的废电池都没有按照危险废物来管理,而是当作普通垃圾来对待。此外,对于废电池的回收、处理和处置,国家也没有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法规。1995年颁布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于废电池的回收处理未作任何规定。
废电池收集,分类处理和处置方面。政府已经相应立法,明确规定:对于毒性大的铅酸蓄电池、含汞电池、镉镍电池等必须标有再生利用标识;电池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必须收集所有废电池;经销商必须将有标识和无标识的电池加以分类;电池生产企业必须建立电池再生利用和处理设施;对于所有的废电池必须优先考虑再生利用,对于不可再生利用的电池要根据废物管理法进行妥善处置;在电池的生产方面,要进一步降低电池的重金属含量,尤其要降低碱锰电池的汞含量,积极开发对环境危害小的新产品。
西欧许多国家不仅在商店,而且直接在大街上都设有专门的废电池回收箱,将收集起来的废电池先用专门筛子筛选出那些用于语钟表、计算器及其他小型电子仪器的纽扣电池,它们当中一般都含有汞,可将汞提取出来加以利用,然后用人工分拣出镍镉电池。
法国:一家工厂就从中提取镍和镉,再将镍用于炼钢,镉则重新用于生产电池。 其余的各类废电池一般都运往专门的有毒、有害垃圾填埋场,这种做法不仅花费太大(例如:在德国填埋一吨废电池费用达1700马克),而且还造成浪费,因为其中尚有不少可作原料的有用物质。
瑞士:有两家专门加工利用旧电池的工厂,巴特列克公司采取的方法是将旧电池磨碎,然后送往炉内加热,这时可提取挥发出的汞,温度更高时锌也蒸发,它同样是贵重金属。铁和锰熔合后成为炼钢所需的锰铁合金。该工厂一年可加工2000吨废电池,可获得780吨锰铁合金,400吨锌合金及3吨汞。另一家工厂则是直接从电池中提取铁元素,并将氧化锰、氧化锌、氧化铜和氧化镍等金属混合物作为金属废料直接出售。不过,热处理的方法花费较高,瑞士还规定向每位电池购买者收取少量废电池加工专用费。
德国:德国为加强对废旧电池的管理,实施了废旧电池回收管理新规定。规定要求消费者将使用完的干电池、钮扣电池等各种类型的电池送交商店或废品回收站回收,商店和废品回收站必须无条件接受废旧电池,并转送生产厂家进行回收处理。据估计,全球每年有320亿节废旧电池被丢弃,仅德国平均每人每年就要消耗10节电池,合计约30000吨,大量丢弃的废旧电池对土壤环境的破坏是严重的。德国环境部门对于新规定能否杜绝乱扔废旧电池的现象,目前还不能肯定,因为在此之前,废品回收站和生产厂家一般只回收含镉、含汞有毒化学成分的电池,而90%的普通锌碳电池和铝镁电池都被作为生活垃圾填埋或焚烧处理。据德国环境部统计,德国每年回收带有毒性的镍镉电池只有1/3,而2/3的电池被作为生活垃圾处理,每年流入环境的中的汞约8吨、镍400吨、镉400吨。一般来说,要使普通消费者在生活中区分有毒电池或无毒电池并加以处理是困难的,因此新规定要求商店和废品回收站担当起责任。环境部的一个新的思路是对有毒性的镍镉电池和含汞电池实行押金制度,即消费者购买每节电池中含有15马克的押金,当消费者拿旧电池来换时,价格中可以自动扣除押金。马格德堡近郊区正在兴建一个“湿处理”装置,在这里除铅蓄电池外,各类电池均溶解于硫酸,然后借助离子树脂从溶液中提取各种金属物,用这种方式获得的原料比热处理方法纯净,因此在市场上售价更高,而且电池中包含的各种物质有95%都能提取出来。湿处理可省去分拣环节(因为分拣是手工操作,会增加成本)。马格德堡这套装置年加工能力可达7500吨,其成本虽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贵重原料不致丢弃,也不会污染环境。德国阿尔特公司研制的真空热处理法还要便宜,不过这首先需要在废电池中分拣出镍镉电池,废电池在真空中加热,其中汞迅速蒸发,即可将其回收,然后将剩余原料磨碎,用磁体提取金属铁,再从余下粉末中提取镍和锰。这种加工一吨废电池的成本不到1500马克。
世界大环境:
联合国环境署正在全世界推广“生活周期经济”的新概念。它是将一个商品“从摇篮到坟墓”分为多个阶段,即:原料获得、制造工艺、运输、销售、 使用、维修、回收利用、最后处置等,在每个阶段,都必须加强环境管理。生产厂家和消费者都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生产厂家在制定生产计划、开发新产品和回收废弃产品时必须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丢弃商品时也不能对环境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