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饲养葵花凤头鹦鹉的方法有哪些
葵花凤头鹦鹉有洁白的体羽、金黄色的冠羽,且善于学习模仿人说话,善于表演各种技艺,因而广泛受到养鸟爱好者的欢迎。但是要养好和调教好这种鸟,应掌握两个要诀:首先是要喂给营养均衡的饲料,其次是调教时要建立人鸟相互信任的关系。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1)栖架这种鸟体型比较大,单只饲养可选用弓形金属架,成对饲养可用较大的金属鸟笼。家庭饲养一般选用高1米、横杆长50-60厘米的℃形金属架,架的两端各设置食罐和水罐。(2)饲料食物以玉米、稻谷、小麦等作为常备料,并辅喂花生仁、火麻仁、葵花子、青菜、苹果等,繁殖期和换羽期要添加熟蛋黄,并适量添加矿物质饲料,如骨粉、牡蛎粉、熟石灰等。(3)调教每次喂食的时候要一边发出某一种固定的声音,一边用手拿食物喂给鸟吃,开始时,可以用筷子夹食物喂鸟,以免被鸟啄伤手指。平时要经常用手抚摸鸟的羽毛,向鸟传递一种友谊之情,具体的调教方法可以参照虎皮鹦鹉调教内容。葵花凤头鹦鹉在澳大利亚北部繁殖期为5-9月,南部为8月至第二年1月,筑巢于近水源处的岩洞里或大树上。每窝产卵2-3枚,孵化期30天,由雌雄鸟共同孵化;育雏期为60天。人工繁殖,每年繁殖1次,繁殖期为4-8月份,卵化期、育雏期等与自然繁殖同。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期为4-8月。
‘贰’ 小葵花凤头鹦鹉的人工繁殖
小葵花凤头鹦鹉除了避免购买野生鸟外,公鸟与母鸟是否合得来也须注意,不然会容易发生上述公鸟攻击母鸟的情形,繁殖期间公鸟对母鸟会更具攻击性,此情形若发生,过小的笼舍会使母鸟因受攻击却无处躲藏而死亡,所以饲养于较大的鸟舍中较为理想,而使用有两个出入口的T字型巢箱可以使母鸟较不易受公鸟的严重攻击;约在3至4岁时始有繁殖能力,人工繁殖鸟的繁殖难度不高,一窝约产2至3颗蛋,亲鸟会轮孵蛋,孵化期约22-25天, 幼鸟太晚移出巢外有时会遭公鸟攻击,8至10周大时羽毛长成。
澳洲南方的繁殖期在8-1月,北方在5-12月,一窝约有2-3颗蛋,通常2颗,30天后孵化,70天后羽毛长成;饲养小葵花凤头鹦鹉就像饲养其它的凤头鹦鹉一样,需对它付出多一些的关心与注意,尤其只饲养一只时;它们常常只亲近主人一人,而对他人有攻击性,可学会一些把戏,一些野外捕捉的野生鸟也可变的很驯服,公鸟的说话能力较母鸟佳;他们需要大笼舍,至少5x1.2x2m的规格,最好是6x2x2m较理想,有时巨大的叫声非常吵杂,尤其是晨间及傍晚,啃咬力很强,笼舍必须够坚固,提供新鲜树枝与玩具供咬嚼,也可消除无聊。
小葵花鹦鹉是一种相当长寿的动物,如果喂养的方法得当,它们的寿命一般在40年左右。但是在野外因为有天敌,它们的寿命会比家养条件下短很多。 这种鹦鹉进食相当谨慎,而且大鸟不容易接受新食物,所以在饲养时尽量让幼鸟尝试各种食物,以免造成偏食;葵花鹦鹉叫声也比较大,家庭饲养应当注意不要干扰邻居的生活;国内多数是上架饲养,建议还是采用大型鸟笼饲养为好,这种鹦鹉容易亲近人,如果在感情上缺少照顾的话,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啄羽症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人工饲养繁殖并不容易,除非能买到一对本来就和睦相处的小葵花鹦鹉,不然雄鸟常会攻击雌鸟。
‘叁’ 鹦鹉怎么繁殖
雄鹦鹉和雌鹦鹉交配,交配完后雌鹦鹉产卵,之后雌鹦鹉开始孵化,一般18天左右,小鹦鹉就出壳了,经过5-8个月左右的发育,小鹦鹉成为成鸟,新一轮的繁殖又开始了
鹦鹉是鹦形目(学名:Psittaciformes)众多羽毛艳丽、爱叫的鸟。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
羽色鲜艳,常被作为宠物饲养。它们以其美丽的羽毛,善学人语技能的特点,更为人们所欣赏和钟爱。鹦鹉中体形最大的当属紫蓝金刚鹦鹉,体长可达100厘米,最小的是蓝冠短尾鹦鹉 ,体长仅有12厘米。
大多数鹦鹉主食树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实、种子、坚果、浆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虫。吸蜜鹦鹉类则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软多汁的果实。
鹦鹉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羽色艳丽。有华贵高雅的紫蓝金刚鹦鹉、全身洁白头戴黄冠的葵花凤头鹦鹉、能言善语的亚马逊鹦鹉、五彩缤纷的彩虹吸蜜鹦鹦鹉、小型葵花似的鸡尾鹦鹉、小巧玲珑的虎皮鹦鹉和牡丹鹦鹉、大红大绿的折衷鹦鹉、形状如鸽的非洲灰鹦鹉。
泰国2001年发行了一套鹦鹉邮票,分别是绯胸鹦鹉、亚历山大鹦鹉、短尾鹦鹉、花头鹦鹉;其中绯胸鹦鹉、花头鹦鹉在我国境内都有野生种群。绯胸鹦鹉分为大绯胸和小绯胸两种,尤以大绯胸鹦鹉为最,是驰名中外的笼鸟。
大多数鹦鹉主食树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实、种子、坚果、浆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虫。吸蜜鹦鹉类则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软多汁的果实。
鹦鹉在取食过程中,常以强大的钩状喙嘴与灵活的对趾形足配合完成。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在树冠中攀援寻食时,
首先用嘴咬住树枝,然后双脚跟上;当行走于坚固的树干上时,则把嘴的尖部插入树中平衡身体,以加快运动速度;吃食时,常用其中一足充当"手"握着食物,将食物塞入口中。
曾有人观察过饲养下的10多种鹦鹉在取食中使用左、右脚的频率,发现超过72%的个体多向于用左脚抓食。
对后肢肌肉的比较解剖发现,常以左脚抓食的,其左脚明显长于右脚,善用右脚抓食的,右脚仅微长于左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