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历史上比较着名的作家和文学作品有哪些
澳大利亚作家也许不如本国运动员那样出名,但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毫不逊色。从国际畅销书作者毛里斯·威斯特、科林·麦卡罗、布拉斯·科特奈,到布克奖得主彼得·加雷和国际着名诗人莱斯·摩雷,澳大利亚作家为理解和定义本国文化作出了主要贡献。
澳大利亚出了大量诗人和小说家,如亨利·劳森,A.B.(“班卓”)佩特森、A.D.霍普、克莉丝婷娜·斯黛德和女王诗歌金奖(1992年)第一位澳大利亚获得者朱蒂丝·怀特。然而直到70年代,澳大利亚仍存在作为殖民地市场的问题,那就是文学输入远远多于文学输出。
也许受帕特里克·怀特197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事件的鼓舞,在过去30年里澳大利亚出版界出书不断增多,至今价值超过10亿澳元,其中50%以上的书籍为澳大利亚作家所着。
在过去20年里,许多澳大利亚散文作家在国际上建立了自己的声誉,如提姆·温顿、凯特·格伦维尔、珍尼特·特纳·霍斯皮托和大卫·马洛夫等。儿童文学也很繁荣,如图画书作者-插图作家阿里森·莱斯特和巴美拉·艾伦在他们的作品里描绘了澳大利亚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地形地貌。澳大利亚作家在世界学术界亦不乏举足轻重的人物。最着名的有批评家哲迈内·格里尔、学者德尔·斯宾德和历史学家英格·克兰丁南。
作家奥杰鲁·努纳科尔和萨莉·摩根等则为非土着澳大利亚人异常清晰地描绘了土着人的生活画面。
澳大利亚电影业取得如此卓着的国际声誉,应感谢澳大利亚的作家们。仅举一例,斯皮尔伯格的票房重磅炸弹《辛德勒的名单》就是以托马斯·肯尼利的布克奖获奖小说《辛德勒的方舟》为脚本。同时,在利用新型传播媒介如因特网和多媒体进行创作方面,澳大利亚作家亦走在前列。
诺埃尔·希利亚德(1929—)新西兰作家,曾就学于惠灵顿维多
利亚大学和师范学院,先后当过“南方十字架”劳动党报的记者、教师和“新西
兰听众”杂志的副编辑。1971年获奥塔戈大学罗伯特一伯恩斯奖金。他早期创作
以短篇小说为主,六十年代开始转向长篇,主要的长篇作品有《毛利姑娘》(1960)
《欢乐的权力》(1966)《绿河之夜》(1969)《毛利妇女》(1974)和《光荣
与梦想》(1978)。他的作品大多描写了毛利人,反映他们的痛苦和愿望,他们
的所思和所想,涉及了新西兰社会突出的种族歧视问题,很具有现实意义,在国
内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他的这种创作思想和他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他从小生
长在毛利人集居的吉斯伯思,和毛利人有过广泛的接触,耳闻目睹的桩桩事实唤
起了他对毛利人的同情,加深了对他们的理解,也触发了他的文思。作为一个白
人作家,他能站在毛利人一边,用文学的形式为他们伸张正义,揭露、谴责社会
对毛利人的世俗偏见和种族歧视,表达了“肤色不同,人格平等”的进步观念,
这确实是一难能可贵之举,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个白人作家能如此打破禁忌,大胆
地描写这一令人敏感的题材。这也是小说发表后引起轰动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
评论家赞誉小说是“一部”新西兰的生活曲,……一部敏感的,有思想性的作品。
着名新西兰华裔作家:邓荣进博士
1944年生于南京市,是一位生在南京长在台湾的中国人,先后曾在“空中大学”、“实践大学”、“崇右技术学院”、“明新技术学院”等所学校担任过讲师及副教授。旅居纽西兰之后,先后出版了“轻描淡写纽西兰”、“纽西兰奇异奇案录”、“奇异纽西兰”、“千禧年的纽西兰”、“纽西兰社会传真”上集与下集、“南京人写纽西兰”、及“印象之旅”“蓝天白云下的小故事”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纽西兰时论”“纽西兰扎记”“大选年的纽西兰”等书。
侨居纽西兰之后,曾任纽西兰“中文一族”的专栏作家;“进报”及“纽西兰周报”的社务顾问及专栏作家、“东方时报”的社长兼总编辑等职。
现任“中文先驱报”“新西兰镜报”专栏作家,每日为纽西兰各大媒体及网络撰写“邓博士谈时事”、“鹬鸵新闻”、“白云故乡的岁月”等专栏。
2003年、2004年均被纽西兰的网络媒体评为:“新西兰十大风云人物”之一,是“新西兰最有名望的的时事评论家及作家”。
邓荣进博士热衷宣扬中华文化,乐于助人,经常协助许多侨胞了解及适应新西兰的生存环境,并代为解决许多难题,亦参与大量的社区工作,极获大众及社区的推崇。
⑵ 澳大利亚有什么文学名作啊最好有英文原名
澳大利亚文学
澳大利亚虽然是一块古老的土地,但在欧洲人登陆之前,当地的土着民族仍处于原始公社时期,无文字,仅有萌芽状态的口头文学。18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陆续有大批英国流放犯定居,以后才逐渐产生了见于文字的文学作品。因此,澳大利亚文学实际上是英语文学。
澳大利亚文学起始于殖民时期(1788~1890),以流放犯和乡野劳动者的口头歌谣为开端。帕特森搜集编纂的《古丛林歌》(1905)就是这一时期的歌谣汇集,其中大多抒发被侮辱与被压迫者的感受,有较多的民主精神。最早在澳大利亚出版的诗集是英国官员巴伦·菲尔德(1786~1846)的《澳大利亚诗歌的第一批果实》(1819),但艺术性不高。随后出现一批当地出生的诗人:威廉·查尔斯·温特沃斯(1793~1872)、查尔斯·汤普森(1806~1883)和查尔斯·哈珀(1813~1868)等,其中哈珀较为突出,他受英国诗人弥尔顿、华兹华斯和雪莱的影响,擅长描绘景色和叙事。继之而起的亚当·林赛·戈登(1833~1870)在当时颇负盛名,但意境不高,着有《丛林歌谣与跃马曲》(1870)等。亨利·肯德尔(1839~1882)是这个时期造诣较高的诗人,以抒情诗见长。
小说的出现较迟于诗歌。最早类似小说的作品是流放犯亨利·萨弗里(1794~1842)写于狱中的《昆塔斯·塞文顿》(1830)。但在1850年前后,游记、回忆录等成为文学的主要形式,它们向英国本土介绍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及殖民者的生活情况。后期,这种形式的作品更接近于小说。较有影响的作品是亨利·金斯利(1830~1876)的《杰弗里·哈姆林回忆录》(1859)、马克斯·安德鲁·希斯洛普·克拉克(1846~1881)的《无期徒刑》(1874)和托马斯·亚历山大·布朗(1826~1915)的《武装抢劫》(1888)等,这些作品描写了放牧漫游、流放囚犯、绿林好汉、淘金致富等典型的澳大利亚生活场景,其中最突出的是《无期徒刑》,作者根据历史材料,在作品中揭露了澳大利亚早期的殖民流放制度。
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成就都不甚突出,基本上囿于英国作家和文学流派的影响,没有形成澳大利亚文学自己的风格特色。多数作品在艺术上也不够精湛,特别是小说,往往侧重于叙述故事,忽视人物形象的刻划和心理描写。
19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开始酝酿成立联邦,兴起了民族主义运动。同时,由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袭击了澳洲大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生活愈加贫困,加之工作条件恶劣,因此,工人纷纷组织工会,举行罢工,争取民主,要求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蓬勃兴起的民族民主运动给澳大利亚文学带来了新面貌。1880年约·费·阿基布尔德所创办的《公报》杂志公开提出“澳大利亚属于澳大利亚人”的口号,宣传激进主义、共和主义和社会主义,团结了一大批作家,形成了“公报派”,促进了澳大利亚民族文学的发展。阿·乔·斯蒂芬斯(1865~1933)担任编辑之后,开辟“红页”,大力扶植青年作家,提倡创作短篇小说和“丛林歌谣”,并组织出版长篇小说。在他的倡导下,许多作家踊跃创作,出现不少优秀作品,形成了繁荣的创作局面。民谣和短篇小说的创作尤为突出。
约瑟夫·弗尔菲(1843~1912)和亨利·劳森(1867~1922)是这个时期创作成就最大而且最有影响的两个作家。弗尔菲是工人出身的小说家和诗人。他的长篇小说《如此人生》(1903)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了丛林风光和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有明显的民主精神,语言生动幽默,生活气息浓郁。劳森既写诗也写短篇小说,出版过诗集《在海阔天空的日子里》(1896)和短篇小说集《当罐里的水沸腾的时候》(1896)等14部作品。他的诗充满爱国主义激情,表达了人民反抗压迫和要求民主、自由的强烈愿望;他的小说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塑造普通劳动者的形象,歌颂他们的优秀品质。语言多用劳动人民的口语,朴实生动。这两位作家的作品都从现实出发,具有澳大利亚特色。他们对澳大利亚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此外,短篇小说作家还有:幽默作家阿瑟·霍伊·戴维斯(1868~1935),反映流放犯生活的威廉·阿斯特利(1854~1911),反映海洋生活的乔治·路易斯·贝克(1855~1913),反映工人生活的爱德华·乔治·戴森(1865~1931)。迈尔斯·富兰克林(1879~1954)的表现男女平等的自传体小说《我的光辉历程》于1901年发表,被誉为“第一部澳大利亚小说”。亨利·汉德尔·理查逊(1870~1946)是一位有才华的女作家,善于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她的三部曲《马奥尼的命运》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歌谣创作的代表是安德鲁·巴顿·帕特森(1864~1941),他搜集整理并创作了大量的歌谣,有些在谱曲以后广为流传,《雪川来客》(1895)等诗至今为人传诵。其他着名诗人有玛丽·吉尔摩(1865~1962)和克里斯托弗·布伦南(1870~1932)等。前者的诗具有明显的民主性,而后者的诗作中较多地表现出了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
在诗歌和短篇小说创作的影响下,澳大利亚民族戏剧艺术也有所发展。1909年剧作家威廉·穆尔 (1868~1937) 发起,每年举行一次“澳大利亚戏剧晚会”。随后,路易斯·埃森(1879~1943)与万斯·帕尔默(1885~1959)等人共同组织了“先驱演员”团体。同时,出现了一批反映人民生活与斗争的剧本,如埃森的《时机尚未成熟》(1912)、帕尔默的《黑马》(1922)、凯瑟琳·苏珊娜·普里乍得(1883~1969)的《先驱者》(1922)等。
20世纪2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小说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帕尔默继承了劳森、弗尔菲的现实主义传统,写出了反映劳工运动的着名的三部曲:《戈尔康达》(1948)、《播种时期》(1957)和《大家伙》(1959)。普里乍得是澳共的创始人之一和重要左翼作家,她写过多部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小说和剧本。小说《库纳尔都》(1929)是最早的一部反映白种人和土着人关系,并对土着人寄予深切同情的小说。战后的金矿三部曲《沸腾的九十年代》(1946)、《黄金的里程》(1948)和《有翼的种子》(1950)描绘了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历史的一个侧面。在战后到60年代初将近20年的时间里,左翼文学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家和作品。如弗兰克·哈代(1917~ )以长篇小说《不光荣的权力》(1950)抨击了社会的黑暗;艾伦·马歇尔 (1902~ )擅长刻划儿童心理,以自传体小说《我能跳过水坑》(1955)着称;工人作家约翰·莫里逊(1904~ )则主要反映工人生活,着有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蔓延中的城市》(1949)等。
30年代至40年代在澳大利亚文坛上有一些关于文学流派和文艺观点的论争。30年代初期,与诺曼·林赛有关的“幻影派”诗人反对文学艺术中的狭隘民族主义倾向,他们有意识地探求一种表现形式,以取代风行一时的“丛林歌谣”,在诗歌创作上过于追求形式美。代表诗人有肯尼斯·斯莱塞(1901~1917)、罗伯特·菲茨杰拉尔德(1902~ )等。1938年雷克斯·英格默尔斯(1913~1955)发起了“津狄沃罗巴克运动”。“津狄沃罗巴克”是土语“合并”、“融合”的意思。英格默尔斯认为文艺家只有和澳洲本土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创作出具有美感的好作品;主张作家、诗人应该从土着民族的艺术、诗歌和传说中汲取营养。尽管这一运动没有产生出突出的诗人和作品,但自19世纪90年代之后,是他们首先从新的角度提出民族文学的口号,也是他们首先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土着民族的文化的。这些观点吸引了一批青年诗人,对他们的诗歌创作影响很大。40年代初期,马克斯·哈里斯(1921~ )创办诗刊《愤怒的企鹅》,提倡先锋派诗歌,即在诗歌创作上袭用英美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方法。
同时,意识流小说开始传入澳大利亚。继切斯特·弗兰西斯·科布(1899~1943)之后,帕特里克·怀特(1912~ )在小说创作上着意运用意识流手法,并取得了突出成就。《人类之树》(1955)、《暴风眼》(1973)等都是他的成功之作。他的小说注重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语言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因此,怀特于197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成为澳大利亚第一个得到这种荣誉的作家。其他着名的作家还有克里斯蒂娜□斯特德(1902~ ),着有《悉尼的七个穷汉》(1934)等。哈尔·波特(1911~ )具有独特的风格,用词刻意求新,除短篇小说外,诗歌创作也很突出。伦道夫·斯托(1935~ )的小说在写法上接近怀特,但多以西部生活为题材。托马斯·基尼利(1935~ )是一位多产作家,共有14部小说和3个剧本。克里斯托弗·考什(1932~ )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风格清新,被认为是近年来一位优秀作家。 当代诗人中最着名的是阿历克□德温特□霍普(1907~ ),此外还有朱迪思·赖特(1915~ )、戴维·坎贝尔(1915~1979)、詹姆斯·麦考莱(1917~1976)、道格拉斯·斯图尔特(1913~ )等。 戏剧自50年代以后有了较快的发展,主要剧作家有亚历山大·布佐 (1944~ )、戴维·威廉逊(1942~ )、杰克·希伯德(1940~ )、巴利·欧克莱(1931~ )、约翰·罗默里尔(1945~ )等。近10年来,剧院上演的澳大利亚戏剧不断增加,这些剧本大多着力反映澳大利亚现实生活,有强烈的时代感,语言生动,富有民族特色。
⑶ 美国黑人文学成为澳洲土着作家的榜样,为何会成为榜样
美国黑人与澳洲土着人不管是在历史还是现代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都存在着极大相似性,两者之间有着相似的肤色、并且曾经都是被殖民国家,拥有着殖民前的语言和文化,在各自的国家里都属于少数族裔,这种极大的相似性促使澳洲土着人对美国黑人产生了一种情感共移,美国民权运动的成功典范给予了同样遭遇的澳洲土着人莫大的鼓舞。
两个民族文学之间的距离感也反映了种族敏感性,阿里.马祖尔就曾经指出,在非洲背景下,是民族主义天性阻止了人们承认异国文学对他们的影响和鼓励,另外,作家无意识的受到了外来国家的影响,而布鲁斯对于科林.约翰逊的《野猫掉下来了》结构的影响应该是看做无意识的影响而不是有意识的影响。
尽管以上几位土着作家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受到了美国黑人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他们最后的回应模式都十分的相似,他们统一认为美国黑人与澳洲土着人之间的文学有很多平行相似部分,他们从美国黑人思想模式下获得的灵感和鼓励,并将美国黑人看做是协调一致、富于斗争的少数族裔,这种影响主要是心理上和边缘性的。
每个土着作家都有自己钟爱的美国黑人文学家和政治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学家和政治家都对种族平等进行毫不妥协的追求,并且充满了战斗精神和激进态度,因此,澳洲土着人受到美国黑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对压迫的战斗性抵抗精神,正是美国黑人在社会、政治、文化上面取得的胜利,激励了澳洲土着人的反抗意识,影响了当代土着人的文学感悟力。
⑷ 澳大利亚的名人有哪些
澳大利亚的名人有:
一、亨利·劳森
亨利·劳森(1867年6月17日- 9月2日1922)
是澳大利亚殖民地时期的着名诗人和散文作家,生于工人家庭。他从十七岁从事劳动,同时酷爱文学艺术。
他学习刻苦,写作勤奋,着有《亨利·劳森诗集》、《通俗诗和幽默诗》、《在路上》、《乔·威尔逊和他的伙伴们》、《丛林儿童》、《把帽子传一传》等诗和散文集十四部。劳森的作品题材广泛,充满爱国主义激情,表达了澳大利亚人民要求独立反对压迫的愿望,情节动人,语言平易、通俗、幽默,生活气息浓厚。
二、玛丽·吉尔摩
玛丽·吉尔摩(Mary
Gilmore1865-1962),澳大利亚早期着名女诗人。她因为引用澳大利亚土着人话语来表现他们的生活而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出版有《结婚和其他》、《热情的心》、《战场》等多部诗集。
她的诗洋溢着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散发着澳大利亚丛林的芬芳和泥土气息。想象丰富,风格质朴、率直、热烈,用词简洁明了。
三、迈尔斯·弗兰克林
弗兰克林生于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场主家庭,最初在家里接受教育,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尝试写作。青年时代以自由新闻记者为职业,1906年移居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奔赴英国,在苏格兰妇女医院和军队内任职。
1933年在离开故土三十年后重返澳大利亚定居,从事专业写作。她书中的女主人公大都机巧敏慧,意志坚定,流露出作者本人的女权主义倾向。迈尔斯·弗克克林一生共写过十二部小说,但《我的光辉生涯》被公认为最具影响力和文学价值。
四、班卓·帕特森
提起班卓·帕特森的名字,澳大利亚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在一八九五年创作的“马蒂尔达”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一百多年来一直得到广泛的流传,被公认是澳大利亚的非正式的国歌。
二零零零年的悉尼奥运盛会就是以班卓·帕特森的长诗“雪河男子汉”中描述的骑士形象拉开了开幕式的序幕。这届奥运会的闭幕式又是以他的短诗“马蒂尔达”写成的歌曲而告终,尽显了真正澳大利亚的风味。
五、克里斯托弗·布伦南
他是个学者,一生郁郁不得志,终因患癌症而亡。他的诗精致、纤巧、朦胧,爱用隐喻,较多地表现出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特别是马拉美的影响。主要作品有《诗集:1913》。他在生前几乎不被重视,五六十年代以来评价日高,被认为是澳大利亚现代屈指可数的重要诗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澳大利亚文学
⑸ 澳元上的人物都是谁
100澳元主色调为绿色,正面人物是耐丽.梅尔巴(Nellie Melba),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澳大利亚女高音歌唱家,1861年5月19日出生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并成为那个时代澳大利亚的传奇人物。1928年,耐丽.梅尔巴在澳大利亚举行了她的告别演出。3年后,她因为血液感染而辞世,享年70岁。100澳元背面的人物是约翰·莫纳什将军(SirJohn Monash),一战中澳大利亚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1865年出生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在大学读书期间参加了预备役部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6年,已晋升为少将的莫纳什率领澳大利亚陆军新编第三师前往法国作战。1918年8月12日,莫纳什将军因卓越战功被英国乔治五世国王册封为爵士。50澳元的纸币主色调为黄色,正面人物是大卫·尤奈邦(David Unaipon),他1872年9月出生在南澳州,是澳大利亚着名的土着作家和发明家。尤奈邦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个发表文章的土着作家,他的《土着人传奇故事》一书的手稿至今还被保存在悉尼的米切尔图书馆中,成为澳大利亚土着人历史的珍贵资料。在澳大利亚的50元纸币上也有这份手稿的图案。1967年2月,尤奈邦逝世。50澳元的背面的人物是(Edith Cowan)埃迪丝·科恩,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澳大利亚一位杰出的妇女和儿童权益的倡导者,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位女议员。1932年她因病逝世,享年71岁。20澳元的主色调是红色,正面人物是船运大亨和慈善家玛丽·莱蓓(Mary Reibey)。这位澳大利亚历史上的女性船运大亨和着名企业家曾经是一名被英国法庭判处7年流放的罪犯。20澳元背面人物是世界上第一个飞行医生服务机构的创始人约翰·弗林(John Flynn)。约翰.弗林1880年出生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古德菲尔德,1928年5月15日,经过弗林和他的支持者多年的积极奔走和艰辛努力,皇家飞行医生服务终于问世了。10澳元的主色调是蓝色。正面人物是诗人、作家班卓·帕特森(Banjo Paterson)。班卓.帕特森1864年2月出生在新南威尔士州的奥兰治附近地区,1895年,他创作了着名的《马蒂尔达》诗,被称作澳大利亚的非正式国歌。他创作的长诗《来自雪河的人》更被赞誉为澳大利亚人精神的赞歌。2000年的悉尼奥运盛会就是以班卓.帕特森的长诗《雪河男子汉》中描述的骑士形象拉开了开幕式的序幕,闭幕式是以他的短诗《马蒂尔达》写成的歌曲而告终,尽显了澳大利亚的风味。10澳元背面人物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着名的女作家和诗人玛丽·吉尔默女爵(Dame Mary Gilmore)。1865年8月16日,玛丽·吉尔默出生在新南威尔士州的考塔瓦拉,1937年,作为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知名作家,她被英帝国封为女爵士,成为澳大利亚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妇女。1962年12月3日,吉尔默去世。3天之后,澳大利亚为她举行了国葬。5澳元的主色调是粉红色,绘制的则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画像,理论上澳大利亚的最高统治者,不过,最高统治者只落得了在5元面额的钱上露了下脸。5澳元的背面是澳大利亚国大厦,建于1988年,耗资11亿澳元,是澳大利亚参议院和众议院的会议地点,背景是国会山规划设计图
⑹ 澳大利亚的代表人物
女高音歌唱家奈丽·梅尔巴:
杰出军事将领约翰·莫纳什爵士:
澳大利亚着名的土着人作家和发明家戴维·乌奈庞:
澳大利亚历史上的第一位女议员艾蒂丝·科恩:
世界上第一个飞行医生服务机构的创始人约翰·弗林:
作为罪犯被流放澳洲、最后成为船运大亨和慈善家的玛丽·莱蓓女士:
澳大利亚历史上着名的作家和诗人班卓·帕特森:
澳大利亚历史上着名的女作家和诗人玛丽·吉尔默女爵:
澳大利亚早期的着名政治家、被称作是澳大利亚联邦之父的亨利·帕克斯爵士:
着名女记者、社会改革活动家和小说家凯瑟琳·海伦·斯彭斯: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⑺ 澳大利亚的名作家
1、帕特里克·维克托·马丁代尔·怀特
帕特里克·维克托·马丁代尔·怀特(Patrick Victor Martindale White 1912年5月28日-1990年10月30日),澳大利亚小说家、剧作家,20世纪最重要的英文作家之一,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12年5月28日出生于英国伦敦。他的小说可以在情节性描写和意识流间自由切换。他所创作小说是只有他自己才明白的天书。
但他在小说中娴熟的运用了叙述角度自由切换及意识流等的手法,使得作品成为超越平庸,获得极大成功。评论界一致公认他是当今世界上富于才华并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怀特因病于1990年9月30日在悉尼市郊百岁公园寓所去世。享年78岁。
代表作品有《人树》、《风暴眼》等。
2、亨利·劳森
亨利·劳森(1867年6月17日- 9月2日1922) 是澳大利亚殖民地时期的着名诗人和散文作家,生于工人家庭。他从十七岁从事劳动,同时酷爱文学艺术。
他学习刻苦,写作勤奋,着有《亨利·劳森诗集》、《通俗诗和幽默诗》、《在路上》、《乔·威尔逊和他的伙伴们》、《丛林儿童》、《把帽子传一传》等诗和散文集十四部。
(7)澳大利亚有哪些少数民族作家扩展阅读:
作品风格:
1、帕特里克·维克托·马丁代尔·怀特
帕特里克·怀特的作品,尽管有其独特的一面,不容否认,它们同时体现了澳大利亚文学的某些典型特征,这主要表现在采用了澳大利亚的社会背景、自然历史和生活方式。
同时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怀特并不像他的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同行那样,只把目光盯在澳大利亚特有的事物上。
虽然他的小说大多以澳大利亚为背景,但他主要关心的是写人,写那些超越地区和民族界线、其面临的问题和生活环境都极不相同的人。
即使在他最有澳大利亚特色的史诗《人树》中,尽管自然和社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他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中的人物,与其说是以其典型或不典型的移民生涯,不如说是以其独特的个性而跃然纸上。
当怀特陪同他的探险家福斯进入澳大利亚大陆的荒野以后,那荒野就首先成了演出沉迷于尼采式意志力并为之自我献身的戏剧的一个舞台。
2、亨利·劳森
劳森的作品题材广泛,充满爱国主义激情,表达了澳大利亚人民要求独立反对压迫的愿望,情节动人,语言平易、通俗、幽默,生活气息浓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帕特里克·维克托·马丁代尔·怀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亨利·劳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澳大利亚文学
⑻ 求澳大利亚的作家罗莎莉 哈姆 的小说《裁缝》
《裁缝》网络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裁缝》为作家罗萨莱·哈姆(RosalieHam)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