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是哪几个国家和哪几个国家打
二战是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首,以及罗马尼亚,奥地利等国家组成的轴心国和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流亡政权,澳大利亚,中华民国,印度等多国组成的反法西斯阵营打。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波及范围最广,破坏力最大的一次世界性战争,战争的主要爆发地是欧洲,整个欧洲几乎都变成废墟;其次是亚洲太平洋地区,中日战争在中国爆发,太平洋战争是美日的较量;再次是北非战场,德意联军和英军的较量,后来美军也加入到北非战场。
战争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其影响广泛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 二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2. 法国队与澳大利亚队的比赛在哪天
法国队vs澳大利亚队比赛日期:2018-06-16。
法国队一枝独秀,2018世界杯23人名单:格里兹曼博格巴领衔。法国主帅德尚手里的年轻牌足够羡煞旁人,姆巴佩、登贝莱、博格巴、马夏尔都是欧洲球会新冒出的翘楚,且这些球员早早便效力豪门且拥有大量顶级赛事的征战经验,世界杯他们准备好了。
澳大利亚在世预赛中一路磕磕碰碰,他们是倒数第二支锁定世界杯席位的球队,目前的阵中核心——38岁的卡希尔即将迎来自己第四次世界杯之旅,但是本届比赛他们与法国、丹麦和秘鲁分在同组,纸面实力上他们毫无优势可言,但是12年前的德国世界杯,澳大利亚也是在拥有巴西和克罗地亚的小组中逃出生天,在1/8决赛中也一度用防守阻击了意大利的步伐,因此本届比赛澳大利亚人创造奇迹并非只是梦想。
3. 法国vs澳大利亚比分是多少
法国vs澳大利亚比分是:法国2比1战胜澳大利亚。
北京时间2018年6月16日18:00(喀山当地时间13:00),2018年世界杯C组一场比赛在喀山竞技场展开角逐,法国2比1力克澳大利亚,格列兹曼射入点球,杰迪纳克点球扳平,博格巴绝杀。法国两粒进球分别依靠视频裁判和门线技术获益。
法国曾在5年前的热身赛上6比0大胜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上次取胜法国还是2001年的联合会杯。博格巴和格列兹曼领衔出场,19岁178天的姆巴佩成为出战世界杯最年轻的法国球员。
姆巴佩赢得禁区前任意球机会,博格巴25码处直接射门正入赖安下怀。随后博格巴头球摆渡,格列兹曼禁区前抽射低平球也被赖安救下。姆巴佩左路任意球传中,格列兹曼头球攻门弹地后也正入赖安下怀。
澳大利亚第17分钟险些破门,穆伊左路任意球传中,莱基头球后蹭打在托利索腿上偏转,皮球直奔右下角却被洛里斯神勇扑出。此后比赛节奏放缓进入僵持局面。德尚多次在教练席上起身对球队的进攻表现表示不满。上半场双方互交白卷言和。
双方下半场均未作出调整。法国第58分钟取得领先,博格巴直传,里斯顿禁区内铲断,格列兹曼倒地,裁判第一时间并未作出判罚,但他在场边观看录像之后改判点球,格列兹曼主罚点球爆射入网。随后姆巴佩回传,格列兹曼禁区边缘射门被封堵后再射偏出。
澳大利亚第62分钟扳平,穆伊任意球传中,乌姆蒂蒂前点争顶时手球犯规,杰迪纳克主罚点球低射命中,1-1。
随后澳大利亚险些回传失误,幸亏赖安及时冲出禁区抢在姆巴佩之前解围。法国第80分钟再次超出,吉鲁传球,博格巴禁区边缘内挑射击中横梁下沿弹地而出,裁判通过门线技术提醒判定进球有效,2-1。
法国(4-3-3):1-洛里斯;2-帕瓦尔,4-瓦拉内,5-乌姆蒂蒂,21-埃尔南德斯;6-博格巴,13-坎特,12-托利索;11-登贝莱(70‘,18-费基尔),7-格列兹曼(70’,9-吉鲁),10-姆巴佩
澳大利亚(4-4-2):1-赖安;16-贝希赫,20-塞恩斯伯里,5-米利甘,19-里斯顿;13-穆伊,15-杰迪纳克;23-罗基奇(72‘,22-欧文),10-克鲁斯,7-莱基;11-纳布特(64’,9-尤里奇)
4.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哪一次战役中,澳洲的士兵几乎全部阵亡
加里波利之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一部份
日期:
1915年2月19日 - 1916年1月9日
地点:
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岛
结果:
鄂图曼帝国胜利
起因:
领土变更:
参战方
英国
法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印度
纽芬兰
鄂图曼帝国
指挥官
伊恩·汉密尔顿、察尔斯·门罗
奥托·冯·赞德尔斯、穆斯塔法·凯末尔
兵力
开始:5师
结束:14师
开始:6师
结束:14师
伤亡
死亡44,072,
受伤97,037
死亡86,692,
受伤164,617
加里波利之战
海战–澳新军团湾–海丽丝岬–克里希亚–苏弗拉湾–萨利柏尔–独松–尼克山谷–弯刀坡–80号山坡
加里波利之战(英文:Battle of Gallipoli),又称达达尼尔战役(Dardanelles Campaign),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加里波利(Gelibolu)半岛的一场战役。它始于一个英国法国联盟的海军行动,目的是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然后占领鄂图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土耳其此战称为恰纳卡莱之战(土耳其语:Çanakkale Savaslari)。
在此次登陆战中,协约国方面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将近十一个月的战斗后,双方约131,000死亡, 262,000受伤。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着名的战役之一,也是至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设澳新军团节纪念4月25日登陆日期。
1.序幕
在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之后,协约国和同盟国在法国北方和比利时一角的战线上陷入了僵持状态。法国大臣推荐采取“外围战略”的办法打破僵局。
1914年11月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提出凭借英国海军的实力打开达达尼尔海峡登陆,,然后在加里波利登陆,直取鄂图曼首都君士坦丁堡(今),把土耳其逐出战争。一方面又减轻俄罗斯高加索山战线的压力。得到君士坦丁堡控制的金角海就可直通黑海,支援血战的俄国军队。并且,希望借此开辟南线,攻打奥匈帝国。此设想,在战略上固然相当高明,但实行起来却搞得一团糟。1915年1月2日英国政府接受了尼古拉二世的请求,决定在达达尼尔海峡展开一条新战线。
2.海战
不可抵抗号(HMS Irresistible)被水雷击沉,3月18日。
英法两国投入战役的共计有62艘战舰,以及大量辅助船只,并指定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司令萨克维尔·卡登(Sackville Carden)上将负责指挥这次战役。舰队从2月19日炮轰达达尼尔海峡。3月18日,16艘军舰企图强行闯入狭窄的海峡通道, 4艘军舰立即触发水雷,舰只慌忙撤退。
在陆地上,土耳其军队在遭受突然袭击的情况下,纷纷丢弃阵地向内陆退却,英国突击部队在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率先冲上海岸。至此,德国军事顾问奥托·冯·赞德尔斯(Otto Liman von Sanders)已洞悉对方计划中的加里波利登陆战,火速调动军队至战区。土耳其军队掘壕坚守,依据半岛复杂的地形建立了强大的防御体系,又在该地集结炮兵部队。
在英法军队准备扩大战果时,隐蔽在阵地中的土耳其士兵一起开火,把正在攀登悬崖的英军也打了个措手不及。3月3日,联军的首轮登陆行动宣告失败,卡登上将也被当作伤员送回英国。
3.陆战
为夺回海滩,盟军判断一定要以陆军占领加里波利,才可得到达达尼尔海峡控制权。协约国在埃及和希腊群岛仓促中集结了一支近8万人的远征军,其主力由当时在埃及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队组成,即“澳新军团”(ANZAC)。英国兵部大臣赫瑞修·基钦纳(Horatio Kitchener)命有“诗人将军”之称的英国陆军上将伊恩·汉密尔顿(Ian Hamilton)负责指挥这次战役。与其对阵的是由冯·赞德尔斯率领的土耳其新编第五集团军,有8.4万人。当协约国远征军抵达时,兵力已被对方超过,土军居高临下,火力又占压倒优势。
3.1登陆
根据计划,英军和澳新军团在同一天,分别从两个不同登陆点上岸,英国军队从海丽丝岬(Cape Helles)登陆。在英国登陆之前,澳新军团先在更北面近伽巴帖培(Gaba Tepe)的海滩登陆。
1915年4月25日夜,在掩护舰队实施炮火准备后,协约国部队同时展开登陆行动。由于澳新军团士兵大多没有接受过夜间登陆训练,再加上对半岛地形一无所知,错误地登陆在目标以北的一个无名小湾(今澳新军团湾)。同一天,英国和印度部队在海丽丝岬同样遭到土耳其猛烈火力。法军在海峡对面,达达尼尔亚洲一边登陆,但第二天撤退加入英军。虽然建立了滩头阵地,登陆军根本就无法把部队有效展开,实际上陷入了不稳固的、难以防守的立足点。
土耳其军队在穆斯塔法·凯末尔上校(后来“土耳其之父”阿塔土克)的指挥下,随即进行了猛烈的还击。经过一夜的混战,双方死伤惨重,已登陆的1.6万名澳新军团士兵在土耳其军队炮火的压制下,被困在临时掩体中动弹不得,接下来的几天,双方又陷入了僵持局面。
3.2僵持
5月1日,土耳其军队大举反攻协约国部队最南面的一个登陆场。在战斗中,英国战列舰霍莱伊特号(HMS Goliath)、胜利号(HMS Triumph)和威严号(HMS Majestic)驱逐舰相继被击沉。结果英国撤离了大批舰只,这样一来,登陆部队便失去了海军的支援,也失去了活力优势。
5月6日至8日,协约军向克里希亚(Krithia)进攻,死伤惨重,最终失败。19日土耳其沿着整个澳新军团前线又发起反攻。士兵在一连串自杀式冲锋中战死。澳新军团无法占领预定的山头目标,他们被困守在一条从海滩到前沿不过400米的单薄的阵地上。
随着夏季的来临,上坡上遍地尸体,带来痢疾、腹泻和肠热等疾病。半岛上的澳新军团士兵因气候不适导致非战斗减员持续增加。但协约国为了赢得此次行动的胜利,又调配了3个师的英军前往半岛。与此同时,冯·赞德尔斯也在拼命集结土耳其军队,准备迎击新一轮的进攻。
3.3 八月进攻
1915年8月6日,新一轮的登陆战在澳新军团登陆场西北面的苏弗拉湾(Suvla Bay)拉开。配合这个计划的两场战斗在独松(Lone Pine)和尼克山谷(The Nek)展开。这次行动由英国陆军资深将领弗雷德里克·斯托普福德(Frederick Stopford)将军指挥,由于土耳其人在苏弗拉湾的防守比较薄弱,英军在登陆时未遇到太多抵抗。可惜的是部队上岸后未能及时扩大登陆场、巩固滩头阵地和向内陆推进占领制高点,宝贵的战机再次被错过了。冯·赞德尔斯紧急从其他防线抽调了近2万土耳其军队抵达苏弗拉湾,抢先在萨里巴依尔山脊设置了一道临时防线。凯末尔亲自领土军成功遏制了协约国军队前进的步伐。9月战事开始又陷入僵局。
4.撤退
半岛南岸W海滩,1月7日。
9月,汉密尔顿被召回并被解除了指挥权,察尔斯·门罗(Charles Monro)将军接替了他,但协约国军队的伤亡人数仍与日俱增。初冬寒冷,许多兵士患病,严重冻伤迅速在部队中蔓延,超过16,000人冻伤,有人甚至冻死。11月23日,国防大臣基钦纳视察战场后,不得不下令按阶段撤退。9万军人秘密撤离加里波利,而土耳其人完全没有发觉。整个战役中,撤退是最成功的行动,伤亡不到10人。1916年1月9日,当最后一名澳新军团士兵离开海滩后,这次一战中最大的登陆战也就正式宣告彻底失败。
史学家分析此次作战,计划疏漏,指挥不当,配合不力,导致伤亡惨重。其中,失败很大原因归咎于指挥者的优柔寡断,正如一名英国历史学家所言:“这是一个正确、大胆而有远见的计划,但却被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英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错误给断送了。”
5.余波
加里波利之战有许多政治,军事与文化上的后果。
5.1伤亡
· 协约军:44,072战死,97,037负伤
· 英国:21,255战死,52,230负伤
· 法国:约10,000战死,约17,000负伤
· 澳大利亚:8,709战死,19,441 负伤
· 新西兰:2,701战死,4,852负伤
· 印度:1,358战死,3,421负伤
· 纽芬兰:49战死,63负伤
· 鄂图曼帝国:86,692战死,164,617负伤
5.2纪念
土耳其政府建立加里波利半岛国立历史公园纪念加里波利之战而死的士兵。公园里建有纪念馆、纪念碑和墓地。
今天,加里波利半岛昔日战场,许多已经变成了农场。惟独澳新军团湾模样基本没变,称为了土耳其旅游景点。
加里波利之战,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代表了两国的国家特征:英勇顽强和队友情谊(mateship)。因此4月25日,澳新军团登陆的日子,被定为澳新军团日,为纪念加里波利之战牺牲的联合军团将士。今天,澳新军团节已成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5. 二战时,大洋洲战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与哪国为敌
日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的势力范围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亚等,日本常常从印尼出发袭击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当时作为英联邦的一员在北非参与抗击德国纳粹,在大洋洲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而新西兰同样也参与了战争。
6. 法国队和澳大利亚队有哪些历史对战
法国和澳大利亚在历史上共交战4场,战绩上法国队2胜1平1负稍占上风,进8球失2球。
其中两队在联合会杯历史上交战过1场,法国队在2001联合会杯小组赛中0比1被澳大利亚击败。其中两队在友谊赛历史上交战过3场,法国队2胜1平保持不败战绩占据优势,进8球失1球。
法国国家队
世界杯参赛次数:20次
世界杯最好成绩:1998年世界杯冠军,2006年世界杯亚军、1958年世界杯季军、1986年世界杯季军
世界杯参赛时间:1930-1938、1950-2014
FIFA排名:9
2017年10月10日,法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以欧洲区A组第一,获得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参赛资格,是第15次参赛。
澳大利亚国家队
世界杯参赛次数:4次
世界杯最好成绩:2006年世界杯十六强
世界杯参赛时间:1974,2006,2010,2014
FIFA排名:39
2017年11月15日,世预赛洲际附加赛次回合,澳大利亚主场3-1取胜力压对手晋级,成为第5支获得世界杯决赛圈门票的亚洲球队。
(6)法国和澳大利亚在哪里打的扩展阅读:
法国国家男子足球队(France National Men's football team)成立于1904年,主场位于法兰西大球场,是法国足球总会领导的国家级别足球队,参加国际比赛。
法国队的战术打法是拉丁派的代表,通过中场的强大控制力来实施进攻,边路突破和中路强攻相结合,威力巨大而且套路多变防不胜防。而说到球星,法国队可以说是群星荟萃,特别是年轻球员已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今年6月,英国《电讯报》推出“世界50大年轻球员(未满22岁)”榜单,法国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法国队虽然在大赛的成绩起落很大,但足球人才辈出,球员方面表表者有方丹、雷蒙高帕、皮安东尼、普拉蒂尼、吉雷瑟、简东拿、齐达内、杜林、皮雷,近代则有亨利和维埃拉;而教练则有杜斯亚、费尔南德斯、侯利亚和温格,现在转行为教练的齐达内执教皇家马德里队,并取得了2015-2016赛季欧冠的冠军。
2011年,法国国家队的球衣赞助商由阿迪达斯转为耐克。
2016年欧锦赛将会进行揭幕战,东道主法国队将在法兰西大球场迎战罗马尼亚队。
法兰西王朝
2006年世界杯靠着齐达内、维埃拉等老将的最后爆发打进了决赛,但当老队员先后离开后,法国随即在08年欧洲杯上遭遇惨败,甚至未能从小组出线。在2010南非世界杯预选赛上,法国队跌跌撞撞的进入决赛圈,但在小组赛过程中,内讧、开除球员、全队罢赛,不仅小组未能出线,还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014年巴西世界杯,法国队凭借世预赛附加赛总比分3:2战胜乌克兰队获得参加世界杯正赛的资格。小组赛2胜1平,小组头名出线。八分之一决赛法国队2:0战胜尼日尔爾利亚晋级8强,四分之一决赛0:1负于德国出局,在32支球队中排名第七。
2017年10月10日,法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以欧洲区A组第一,获得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参赛资格,是第15次参赛。 12月1日,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分组出炉,法国与澳大利亚、秘鲁、丹麦同处C组 。
澳大利亚球员的身材普遍高大强壮,并且结合其速度快等优点,擅长边路起球传中,长传冲调并头球进攻的战术策略。澳大利亚的当家球星是马修·莱基,被誉为科威尔的接班人,场上司职右边锋及前锋。他的特点是速度快,爆发力强,突破犀利,身体强壮,能经常在对方禁区搅乱防守。这次将面对强队,他们强壮的身体和强硬的打法所组成的防御应该会给法国队带来不小的麻烦。
首场国际比赛;新西兰3 - 1澳大利亚(新西兰奥克兰;1922年6月17日)
最大比分胜利:澳大利亚 31 - 0美属萨摩亚(澳大利亚考夫斯港;2001年4月11日)
最大比分失利:澳大利亚 0 - 8南非(澳大利亚阿德莱德;1955年9月17日)
世界杯参赛次数 4(1974年首次参赛)
最佳成绩 十六强,2006年
亚洲杯:参赛次数 3次(2007年首次参赛)
最佳成绩 冠军,2015年
大洋洲国家杯:参赛次数 6 (1980年首次参赛)
最佳成绩 冠军,1980年、1996年、2000年、2004年
联合会杯:参赛次数 4(1997年首次参赛)
最佳成绩 亚军,1997年
网络:法国国家男子足球队
7. 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的首部各在哪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法国首都巴黎
8. 法国队和澳大利亚队有哪些历史对战
法国和澳大利亚在历史上共交战4场,战绩上法国队2胜1平1负稍占上风,进8球失2球。
其中两队在联合会杯历史上交战过1场,法国队在2001联合会杯小组赛中0比1被澳大利亚击败。其中两队在友谊赛历史上交战过3场,法国队2胜1平保持不败战绩占据优势,进8球失1球。
澳大利亚国家队
世界杯参赛次数:4次
世界杯最好成绩:2006年世界杯十六强
世界杯参赛时间:1974,2006,2010,2014
FIFA排名:39
2017年11月15日,世预赛洲际附加赛次回合,澳大利亚主场3-1取胜力压对手晋级,成为第5支获得世界杯决赛圈门票的亚洲球队。
国家队阵容名单详情: 2018世界杯法国国家足球队阵容 最新23人大名单 澳大利亚2018世界杯23人大名单 最新国家足球队阵容。
澳大利亚球员的身材普遍高大强壮,并且结合其速度快等优点,擅长边路起球传中,长传冲调并头球进攻的战术策略。澳大利亚的当家球星是马修·莱基,被誉为科威尔的接班人,场上司职右边锋及前锋。他的特点是速度快,爆发力强,突破犀利,身体强壮,能经常在对方禁区搅乱防守。这次将面对强队,他们强壮的身体和强硬的打法所组成的防御应该会给法国队带来不小的麻烦。
(8)法国和澳大利亚在哪里打的扩展阅读:
法国国家男子足球队(France National Men's football team)成立于1904年,主场位于法兰西大球场,是法国足球总会领导的国家级别足球队,参加国际比赛。
法国是欧洲大陆较早开展足球运动的国家,并且参与创办了世界杯、欧洲国家杯等赛事,同时在1950年代开始崛起。1958年世界杯,由王牌射手方丹领衔的法国队勇夺世界杯季军,方丹创造了6场13球的世界杯单届进球惊天记录,至今无人能打破。
1984年,由普拉蒂尼领衔的法国队拿到了欧锦赛冠军,普拉蒂尼5场9球至今也是欧锦赛最高单届进球记录。而以德尚为队长、齐达内、亨利、佩蒂特、德塞利、布兰科、图拉姆等为中坚,加上特雷泽盖、皮雷斯等新人组成的黄金一代,更是连夺1998年世界杯、2000年欧锦赛、2001、2003年联合会杯的冠军。
2016年欧锦赛中,法国队2-0击败德国队进入决赛,但0-1不敌葡萄牙队,屈居亚军。法国前锋格里兹曼获得欧锦赛最佳球员和最佳射手。
截至2017年底,法国国家队国际正式比赛战绩为827场403胜173平251负,进失球数比1460:1168,净胜292球,位于欧洲前列的成绩。2018年6月30日,俄罗斯世界杯淘汰赛正式打响,首场比赛是法国VS阿根廷。
法国4:3击败阿根廷,进入八强。北京时间7月11日,法国1:0击败比利时,时隔12年再度挺进世界杯决赛。北京时间7月16日凌晨,2018俄罗斯世界杯落幕,法国队最终以4-2击败克罗地亚队,时隔20年再次捧起大力神杯。
澳大利亚国家男子足球队由澳大利亚足球协会(Football Federation Australia)负责管辖。原属于大洋洲足球协会,于2006年1月1日成为亚洲足联成员,之后一直是亚洲的一流强队,并于2015年本土作战的亚洲杯中斩获国家队史上第一个亚洲杯冠军。
澳大利亚加入亚足联前是大洋洲四度盟主,先后参与了1974,2006,2010,2014,2018,五届世界杯决赛圈。球队在世界杯的最佳成绩为2006年的十六强。
2017年11月15日,世预赛洲际附加赛次回合,澳大利亚主场3-1取胜洪都拉斯,力压对手晋级,成为第5支获得世界杯决赛圈门票的亚洲球队。
2017年12月1日,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分组出炉,法国、澳大利亚、秘鲁、丹麦同处C组。
参考资料:法国队靠VAR补获点球2-1击败澳大利亚 中新网
9. 法国、英国、美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日本分别在什么时候,对什么地方发起侵略战争
侵略就是把侵略地作为自己的殖民地
早期的殖民地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其海外行省和殖民地被东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西哥特王国等国家瓜分。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局限,同时由于西罗马灭亡之后出现的人口稀少,这些国家几乎没有力量去征服海外殖民地。
十字军东征标志着欧洲对自身之外的地区产生兴趣的开始。在地中海东岸建立起来的十字军国家并非殖民地,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占领拜占庭帝国后,威尼斯和热那亚占领了原属拜占庭的许多领土,在东地中海建立了自己的商业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后来大多被奥斯曼帝国夺取。
15世纪至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帝国
一般认为,近代西方国家最早占领的殖民地是葡萄牙于1415年占领的休达。该港原属摩洛哥,为扑灭当地海盗、并控制经休达中转的西非黄金及象牙的进口,葡萄牙经过周密部署占领了休达港,随后为直接与出产黄金的西非黑人帝国建立联系,又沿非洲海岸南下,占领了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等群岛。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发展,欧洲出现了对商业资本和财富的渴望。当时欧洲的主要贸易对象是东方,尤其来自是中国、印度和南洋各群岛的丝绸、宝石、香料等奢侈品。由于当时与东方的贸易被威尼斯、热那亚垄断,西欧国家决定自己探索通往东方的航路。首先对东方航线展开探索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1498年达·伽马经过好望角抵达印度。为了确保与印度的贸易不受莫卧儿帝国、阿曼以及印度洋沿岸各土邦国的干扰,葡萄牙于1510年在果阿建立了第一处殖民地,修筑要塞,配备军队,保护葡萄牙商人的安全,同时在非洲沿海占据了一些岛屿和滨海据点,作为前往印度的中途补给站。
由于经好望角前往东方的航路被葡萄牙垄断,西班牙不得不向西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线。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西班牙展开了对美洲的征服和殖民运动,在极短的时间内消灭了印第安人所建立的各个帝国,建立起极其广大的殖民地。1494年经教皇仲裁,葡萄牙在西经50°以东的美洲大陆也获得了面积极为庞大的殖民地。
由于西班牙征服地区盛产金银,大量贵金属经西班牙流入欧洲,刺激了欧洲其他地区的物价变革和工商业发展。同时,由于咖啡、可可、茶叶、烟草、蔗糖、马铃薯等新消费品引入欧洲,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也大幅度改变,导致对这些消费品需求的增长,这就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新征服的美洲广大地区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国和法国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了加勒比海诸岛,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巴西东北沿海的纳塔尔地区。由葡萄牙人在非洲的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首创的黑奴种植园制度传入英、法、荷控制的这些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猛增。而由于殖民者(尤其是西班牙人)对印第安土着的残酷屠杀,印第安人的数量由15世纪末的5000万锐减至17世纪的400万,因此欧洲殖民者不得不从非洲寻找新的劳动力来源。
从1442年起,葡萄牙人就把柏柏尔人用作奴隶(在葡萄牙本土),西班牙人从1502年起开始把非洲黑人运入美洲。对奴隶贸易的需求促使两国以及英国、荷兰、法国、丹麦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在西非洲沿海建设了许多商站,贩卖奴隶、象牙、黄金和辣椒(当时被称为“天堂的种子”,科特迪瓦(今名科特迪瓦)的另一个名称是种子海岸)。但是由于西非的海岸难以接近,再加上当地的地貌和气候不适合欧洲人居住,因此在此后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只限于少数滨海据点。从欧洲国家对这些殖民地的命名——黄金海岸、科特迪瓦、奴隶海岸——上可以看出,在西非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属于资源掠夺型殖民地。
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英国、法国和荷兰
18世纪欧洲与非洲和美洲殖民地之间“大三角贸易”的航线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为商业交通的必经之路,导致意大利地区和德意志北部汉萨同盟各传统商业城市的衰落,以及英国、法国、荷兰这几个面向大西洋的国家的经济兴起。英国最初试图经过俄罗斯打通东方贸易路线,为此于1533年成立了莫斯科公司,不久之后发现俄国与东方没有直接商业往来,于是转而寻找西北航线,试图经北美洲北部前往东方。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开始了对北美洲的殖民,建立了哈得孙湾公司和新英格兰殖民地。1600年英国商人建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随后开始了在印度的扩张。荷兰在16世纪末独立后,迅速发展为世界最大的航海和商业国家,于1602年设立荷兰东印度公司,逐渐垄断了与中国、印度、日本、锡兰和香料群岛的贸易。法国则在北美洲建立了新法兰西殖民地,并在加勒比海占据了数个具有战略意义并盛产蔗糖的岛屿。
由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进行烟草和棉花的商业种植,法国需要向加勒比海岛屿的甘蔗种植园输送人力,因此两国对奴隶的需要也日益扩大。1526年,英国开始奴隶贸易。不久之后,荷兰和丹麦作为活跃的贸易中转国也加入奴隶贸易活动中来,试图从中分得利益。瑞典、勃兰登堡、汉堡、库尔兰等国家也在这一时期从事奴隶贸易,为此在非洲海岸占领了一些据点。由于西非地区的本土经济以采集和狩猎为主,食物产量有限,为了供养奴隶在长途贩途中的伙食,在这些据点周围开辟了农业地区,从欧洲和美洲引进甘薯、薯蓣等粮食作物。
罗伯特·克莱武,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奠基人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英国和法国由于在欧洲大陆的利益争夺而进行了四次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在海外夺取了法国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领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流的殖民大国,并且在同荷兰的数次战争取代了荷兰,成为主要的船运国,建立起庞大的商船队和海军。以1763年英国与法国和西班牙签订《巴黎条约》为标志,英国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强国。
这一时期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地管理方式基本相同,即将其与本土区别对待,向殖民地派出代表国王的总督或副王,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受到遏制和监管,被迫种植宗主国需要的单一经济作物,矿业高度发达,其他工业发展停滞,甚至连农具和衣物等基本消费品也无法生产。宗主国从殖民地无偿或低价输出产品,甚至因此产生了殖民地通货紧缩、不得不借用别国货币(例如在英属殖民地中通用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西娅银币和西班牙八字银元)的现象。殖民地之间的联系也被阻止,在北美十三州中,从某一殖民地寄往另一殖民地的邮件要先寄回伦敦。
工业革命时代:殖民地的萎缩
工业革命时代到来后,传统的以蔗糖、烟草和奴隶为主的殖民贸易已经不再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国家对棉花、羊毛、燃料、铁、铜、锡、煤炭等工业原料的需求取代了对消费品的需求,同时这些国家迫切需要在本国之外开辟市场,以消化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由于欧洲地区的市场已经饱和,因此只能向美洲和亚洲(当时尚未开始对非洲的殖民)寻求发展空间。
1776年北美十三州独立后,英国的殖民事业受到很大打击,遂将殖民经略重点由北美洲转至资源更为丰富、市场更为庞大的印度。此外,英国还占领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缅甸、开普殖民地、香港等地。
由于法国大革命宣扬的天赋人权观念影响,加上宗教、人道和经济方面的原因,英国于1807年宣布奴隶贸易为非法,此后荷兰、法国、瑞典、丹麦等国也宣布禁止奴隶贸易。这一措施使得各国在非洲沿海的据点迅速萎缩,丹麦、荷兰均于19世纪中叶卖掉了在西非沿海的商站。同时由于拿破仑战争的冲击,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对奴隶的需求锐减,这两国在非洲的殖民力量也迅速衰弱。
在北非,法国利用土耳其的衰败,借助消灭北非海盗的机会向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等土耳其附属国渗透,海盗最活跃的阿尔及利亚受到最沉重的打击,1815年美国海军打败了阿尔及利亚海军,1819年英荷联合舰队炮轰了阿尔及尔,法国也与阿尔及利亚发生多次冲突,于1830年占领了阿尔及利亚。
从1825年到1875年这段时间,除英国和法国外,欧洲国家征服新殖民地的活动已基本停止,代之以向海外殖民地移民的运动。而就英国的情况来说,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在1852年的一句话可以说是这一时期英国对殖民地态度的最好总结:“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以英国在冈比亚和黄金海岸的两小块殖民地为例,其商业税收远远赶不上行政开销,英国议会几次建议缩小殖民地规模或将其完全抛弃,只是由于英国皇家海军西非分舰队需要在几内亚湾建立海军据点禁止奴隶贸易,英国才最终保留这两处地区。
但是,为了安置加勒比海诸岛被解放的黑人奴隶,英国在殖民地萎缩时期通过建立授权公司的形式,又开辟了塞拉利昂殖民地,美国殖民协会在同一时期开辟了利比里亚殖民地,法国则开辟了利伯维尔(今加蓬)殖民地,这些殖民地都被用来安置被释奴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占领殖民地的高潮
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统一之后,德国地理学家腓特烈·拉策尔开始研究当时正在扩展中的德国工业产品的市场问题,并开始应用地理学为俾斯麦的帝国主义政策作辩护。他认为,由于世界在向前发展,空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将越来越重要,大国将逐渐拓展,小国变得无足轻重。世界历史对空间之要求越来越大,这个事实可以从各重要商业国家的演变明白看出:威尼斯是一个城市;荷兰是一个三角洲国家;英国是一个岛;美国是一个大陆。各强国必须遵从这个绝对的、必然的趋向,努力用殖民、合并及征服的手段来拓展他们的空间。英国帝国主义理论家哈尔夫·马金德爵士也提出了类似的理论,指出一个国家如果要生存,必须实现自给自足。控制原料产地并将其变为产品输出市场成为攸关国家利益的战略需求。在19世纪的头75年里,西方国家平均每年占领21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而在后25年里,平均每年占领62万平方公里殖民地。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殖民主义国家在被称为“最后的大陆”的非洲占领的领土只有318万平方公里,而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欧洲对于非洲的兴趣又浓厚起来,在非洲占领了2569万平方公里土地。由于欧洲的迅速工业化和人口的增加,对植物油、植物纤维、橡胶和某些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大了,而这些产品可以用廉价的工业品在非洲换得,对新原料的需要引起对非洲原料产地的激烈争夺。
殖民主义国家对非洲内地的殖民始于19世纪晚期法国在塞内加尔开创的逐步推进方式,即以种植花生或油棕榈的农场为前进基地,利用药物治疗热带疾病,利用当地土着组成雇佣军队,沿主要河流向腹地推进,这种方式远比英国的沿海渗透方式有效,因此为其他殖民国家所效仿。1870年代,南非发现巨大的金刚石、黄金等矿产又刺激其他殖民国家国家在非洲其他地区探寻同类矿藏,争夺的土地不再限于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地区,荒地、沼泽、沙漠和无人区都成为争夺的对象。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确定了“只有实际占领才能证明对一个殖民地的统治权”的原则,已占据非洲沿海地区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和葡萄牙,迅速与当地酋长签订协议和条约,把自己的势力扩大到内陆。新兴的工业强国——德国、比利时和意大利也加入到对非洲的争夺中来。
从1885至1900年,欧洲国家完成了对非洲的瓜分。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政治上独立的国家外,传统的非洲王国如阿散蒂、达荷美、索科托、布干达,以及欧洲裔非洲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等国家均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保护国。埃及名义上为独立国家,但完全受英国的控制。
在亚洲,俄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加速了对外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及远东的殖民和征服,先后占领了大茹兹、中茹兹、小茹兹、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浩罕汗国,并向中国的新疆、外蒙古和满洲地区渗透。到1876年,俄国已经占领了1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法国征服了安南、老挝、柬埔寨,英国占领了马来半岛和北婆罗洲,控制了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南部。在大洋洲,新兴的德国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了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殖民地。除了直接征服殖民地外,殖民国家还将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如中国、朝鲜、暹罗、波斯、阿富汗、奥斯曼帝国等,在这些国家攫取了海关、交通、通商、筑路、开矿、建厂、开办银行、训练军队等权益。
重新瓜分殖民地与两次世界大战
1914年的世界殖民地至20世纪初,殖民国家及殖民地已占全世界85%的陆地面积。各国的殖民地分布是不均衡的。除了实力仍然强大的英国和法国外,早已衰落的西班牙、葡萄牙仍然掌握着大片的殖民地,而新兴的美国、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这些国家只占有一些面积不大、资源贫乏的“剩余地区”。随着争夺殖民地的手段趋于激烈化,各主要殖民国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相继卷入一系列外交和军事冲突,如英、法、德之间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英法之间的法绍达危机,两次布尔战争,美西战争、日俄战争、意土战争等一系列冲突。
从1900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各殖民国家为了争夺新殖民地或保护既有殖民地而纵横捭阖,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利害冲突关系:德国对英国的世界霸权提出挑战;日本对俄国在亚洲的霸权发出挑战;俄国对英国在亚洲的霸权发出挑战;英国利用法国牵制德国;英国利用日本牵制俄国;法国利用俄国牵制德国;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包围俄国……为了巩固既有的殖民地,相继组成了英法俄协约国和德奥意同盟国两大集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意大利倒戈)战败的结果告终。作为惩罚,德国被剥夺了全部海外殖民地,奥匈帝国瓦解,领土被邻国瓜分或组成新的国家,奥斯曼帝国丧失了全部阿拉伯领土。
随着经济的现代化、市场的调整、城市化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民族解放和反殖民主义运动的高涨,到1920年代时老式的殖民主义体系已经大为削弱,殖民国家已经认识到不能通过战争的手段来获得新的殖民地。战败国被剥夺的殖民地成为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区交给战胜国管理,虽然实质上仍是殖民地,但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条款已经规定受托国必须促进委任统治地居民的福利,并在适当的时候建立独立的国家。
到1930年代,出现了新的殖民主义思潮——源于地缘政治理论的法西斯主义殖民观及“生存空间”的概念。日本也在日俄战争之后开始提出亚洲国家在日本“领导”下抵御白人世界侵略的口号,并在1930年代将其演变为“大东亚共荣圈”理论。其他法西斯国家如意大利和西班牙也陆续提出了“法西斯帝国主义”和“大西班牙主义”的口号。希特勒曾在其着作《我的奋斗》中不主张德国从事海外扩张,认为在海外扩张不如在欧洲扩张对德国有利,但他后来却核准纳粹党“25点纲领”中的殖民地要求,并在1933年后鼓励德国殖民地运动派的活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宣告对世界的重新分割已经再度开始,继之是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于传统形式殖民主义发展的结果,但殖民主义的变种——“生存空间”理论,以及对“生存空间”的争夺,显然是其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1939年的世界殖民地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战后残存的各主要殖民国家,如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在战争中都被削弱。在战争期间,未被占领的盟国殖民地,如印度、东非、尼日尔爾利亚、比属刚果等地的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殖民帝国内部的分工体系被打破。同时,由于日本和德国借助扶植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的方法来削弱盟国的力量,盟国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在战争中也在轴心国的卵翼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地解放运动首先在曾被日本占领的荷属东印度、英属缅甸、法属印度支那等地爆发。这些地区的民族主义者曾经在战争中与日本占领军合作,建立名义上“独立”的傀儡国家。日本在投降前夕将权力及武器移交给当地的民族主义分子,令其为盟国制造混乱。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首先宣布独立,越南于9月2日宣布独立。殖民地独立运动的浪潮随即蔓延到缅甸、印度、马来亚、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 至1953年柬埔寨独立之后,法国、荷兰和美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已经全部成为独立国家。
举例说,英国曾是一殖民帝国,二战后,则通过“威斯敏斯特法”,给予自治领独立的权利,一些国家如加拿大等便宣布独立,但此些国家仍属于英联邦。如澳大利亚的宪法中便着明英王为国家元首。
进入1950年代后,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之后,在已独立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鼓舞之下,这一运动又发展到非洲。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国宣布了“从苏伊士以东撤退”的政策,英国在1957年至1963年间先后撤出锡兰(今斯里兰卡)、马来亚、北婆罗洲、海峡殖民地(新加坡、马六甲和槟榔屿)、南也门、巴林、科威特、卡塔尔、特鲁西尔阿曼(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桑给巴尔、肯尼亚和乌干达。
战后非洲国家的独立浪潮始于1956年英埃苏丹和1957年加纳的独立。从1960年起,非洲殖民地独立运动达到高潮,1960年一年内,非洲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其中13个国家为原法属殖民地,3个国家为原英属殖民地(包括意属索马里),1个为原比属殖民地。至1960年代末,英国和法国所属的殖民地已经大多宣布独立,只有葡萄牙仍然在非洲保留有大片殖民地,经过多年的战争,这些殖民地也在1970年代中后期独立。
10. 马上开始法国队和澳大利亚比赛时间表
法国VS澳大利亚比赛时间:2018年6月16日
18:00,比赛地点:
喀山
/
喀山竞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