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全澳大利亚观鲸攻略,澳洲哪里可以看鲸鱼
在维州的东部,大洋路继续往西开,有个小镇Warrnambool,那里是维州有名的看鲸鱼的地点,小镇里专门修建了看鲸鱼的栈道,视野非常开阔。但是看鲸鱼是有季节性和运气成分在的,做好心理准备。
㈡ 请问澳大利亚观鲸季一般都是在什么时候谢谢了。
一般是在每年的5月~11月,然后之前我们在荷维湾(Hervey Bay)看过,这这里是观鲸非常热门的地方了,不过观鲸季是澳大利亚的秋冬季节,上船的话还是有些冷的,日后去的话,记得带上厚点的衣服呀~
㈢ 赫曼努斯成为着名观鲸的原因
相信大家对于鲸鱼都充满好奇,那海中的庞然大物,或喷水或倒立、或跃起都十分精彩有吸引力。但是观看鲸鱼通常都是要乘船到大海的深处才能追寻到鲸鱼的踪迹。如果有那么个地方,不用你乘船出海,就能近距离看到鲸鱼就太完美了!在南非就有这样一个只需要在岸边就能近距离看到鲸鱼的地方:赫曼努斯。
距离开普敦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的赫曼努斯,是一个并不大的临海小镇。小镇坐落在海边的悬崖上,欧式的房屋坐落于蜿蜒的滨海公路两侧。房前屋后绿草茵茵,松柏掩映,俨然是一个宁静优美的人间天堂。
得天独厚的的地理位置 赫曼努斯的海湾海水温度适宜,风浪又不是很大,适宜鲸鱼在此交配繁殖。因此,每年7月到12月,生活在南半球的9种鲸鱼都会不远万里洄游到赫曼努斯海湾中哺育幼鲸。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情况,让赫曼努斯成了全球唯一可以在岸边就能观看鲸鱼的好地方!
㈣ 座头鲸介绍
座头鲸是鲸类中最大者,成体平均体长雄性为12.9米,雌性为13.7米,体重25~35吨。其前缘具不规则的瘤状突如锯齿状,口大,进食时上下颌间特殊韧带结构可使口张开90度的角度。主食小甲壳类和此外还有鳞鱼、毛鳞鱼、玉筋鱼和其他群游性小型鱼类等。常发出类似“唱歌”的繁杂声音,因此受到海洋生物学家、音乐家、摄影师的钟爱。座头鲸是有社会性的一种动物,性情十分温顺可亲,成体之间也常以相互触摸来表达感情,但在与敌害格斗时,则用特长的鳍状肢,或者强有力的尾巴猛击对方,甚至用头部去顶撞,结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鲜血直流。外型特征
座头鲸
成体平均体长雄性为12.9米,雌性为13.7米,最大记录雌性18米。体重25~35吨。体肥大,上颁广阔,由呼吸孔至吻端沿中央线,以及上下须两侧有瘤状突起。背鳍较小。位体后身长的2/3处。鳍肢很长,约为体长的1/3,为鲸类中最大者,其前缘具不规则的瘤状突如锯齿状。尾鳍宽大,外缘亦呈不规则钳齿状。脸面褶沟较少,约14~35条,由下颁延伸达脐部。背部黑色,并有黑色斑纹,腹部黑色或出色,体包个体变异较大,鳍肢上方白色部分多于黑色部分,方白色。尾鳍腹面白色,边缘黑色。口大,进食时上下颌间特殊韧带结构可使口张开90度的角度。鲸须每侧有270~400片,须板和须毛皆黑灰色。
呼吸时唤起的雾柱粗矮,高达4~5米。深潜水时露出巨大的尾鳍,常将体躯跃出水面,或侧身竖起一侧鳍肢。每年进行有规律的南北泅游。
编辑本段
生理描述
座头鲸
座头鲸-澳大利亚昆士兰座头鲸可由他们带有明显驼峰的厚实身躯,以及黝黑的上半部而轻易辨认。头部与下颚布满称为节瘤的小瘤,这些小瘤其实是毛囊,也是此物种的特色。尾部尾鳍具有波浪状耸起边缘,于潜水过程中会往上举起。 它们部分栖息于太平洋一带,总数只剩下约4000条,亦有分布于中国黄海、东海、南海。活动时多一双一对活动,有洄游习性,惟游泳速度较慢。主食为小甲壳类和群游性小型鱼类。雌性座头鲸每2年生育一次,孕期约10个月,每次生1胎。座头鲸的寿命可长达40-50年。
这种鲸鱼会发出多种复杂声音,听似“唱歌”,引起动物学家关注。
黑白相间的长尾翅,可达身长三分之一。胸翅具有独特图样,可用以辨识个别鲸鱼,辨别方式与冻土天鹅的鸟喙标记相似。关于座头鲸会演化出鲸科动物比例上最长的胸翅,目前有多种理论。两种最流行的假设为:长翅带来的高度机动性具有可观进化利益,或者,较大的表面积有助于在寒带与温带迁徙时的体温调节。
编辑本段
群体结构
浮潜中的鲸鱼一般的座头鲸群体结构都较为松散,一般都是单独生活,或者几只一起生活的也有。群体生活通常在夏季持续得较久,这是为了方便互相合作觅食。
座头鲸介绍
当雄性的座头鲸寻求配偶时,通常会与其他雄性一起包围着一只雌性,通常这不是合作性质,而是雄性之间的竞争。竞争会持续几小时,慢慢竞逐失败的都会自动游离,剩下者会与雌性交配。
科学家一直认为鲸语在座头鲸间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未能确定。现时大部分仪器都能研究出来,乃进一步发现的关键。
编辑本段
行为习性
座头鲸
座头鲸是有社会性的一种动物,性情十分温顺可亲,成体之间也常以相互触摸来表达感情,但在与敌害格斗时,则用特长的鳍状肢,或者强有力的尾巴猛击对方,甚至用头部去顶撞,结果常造成皮肉破裂,鲜血直流。它游泳的速度很快,每小时约为8~15公里,在海面缓缓游动时,就像一座冰山一样,身体的大部分沉在水下,有时又象是一个自由飘浮的小岛,人们在海岸上也能看到它露出海面的身体。游泳、嬉水的本领十分高超,有时先在水下快速游上一段路程,然后突然破水而出,缓慢地垂直上升,直到鳍状肢到达水面时,身体便开始向后徐徐地弯曲,好像杂技演员的后滚翻动作。它可以钻入水中快速潜水游动,仅用几秒钟就消失在波浪之下,进入了昏暗的深渊。露出水面呼吸时,从鼻孔里会喷出一股短粗而灼热的一种油和水蒸汽混合的气体,把周围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形成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同时发出洪亮的类似蒸汽机发出的声音,被称之为“喷潮”或“雾柱”。有时它还兴奋得全身跃出水面,高度可达6米,落水时溅起的水花声在几公里外都能听到,动作从容不迫,优美动人。在它的皮肤上不仅常附着藤壶和茗荷等蔓足类动物,而且携带着许多诸如鲫鱼一类有吸盘的动物,加起来足有半吨重之多,然而这似乎丝毫也不影响它的行动和情绪。
结群不大,多成对活动,性情温顺,同伴间眷恋性很强。每年进行有规律的南北洄游: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饵,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现下洄游期不进食。游泳速度较慢。主食小甲壳类和此外还有鳞鱼、毛鳞鱼、玉筋鱼和其他群游性小型鱼类等。常发出类似“唱歌”的繁杂声音,为动物学家所关注。座头鲸的配偶为一夫一妻制,雌兽每2年生育一次,怀孕期约为10个月,每胎产1仔。当雌兽带着幼仔时,往往另有1只雄兽紧跟其后,它的任务是对入侵的其他鲸或小船进行拦截,不过要是遇上凶恶而狡猾的虎鲸时,它就无能为力了。像其它哺乳动物一样,雌兽用乳汁喂养幼仔,乳汁由乳头自动挤出,幼仔在水中吸食,幼仔发育很快,每天体重可以增长40-50千克,更令人叹服的是雌兽在哺乳期间为幼仔的成长提供一切营养,而它自己却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直到几个月以后才开始寻找食物。雌兽与幼仔之间也常常是温情脉脉的,幼仔用两鳍触摸着雌兽,有时好像是抓在雌兽的身上。座头鲸的寿命为60-70年。
编辑本段
繁殖饲育
座头鲸
一对座头鲸正在扑食。座头鲸只在夏天捕食,在冬天它们就会依靠体内储存的脂肪过活。 座头鲸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捕猎者,它们的捕食对像包括磷虾,小群鱼,鲱鱼,胡瓜鱼和玉筋鱼。 捕食的方法包括直接攻击或者通过用鳍拍打海水而将猎物击晕。
其中最独特的猎食技巧称为水泡网捕猎法。一群鲸鱼在群鱼的下方围成一个大圈迅速地游动,再利用它们的喷水孔向上喷气形成水泡网从而使群鱼逼得更为密集。这样子它们突然会张大口向上窜,一口就可以吞下数以千计的群鱼。利用这种捕猎法的鲸鱼可达十二条, 而水泡网的直径可长达30米(100英尺)。 这或可被称为最奇特的海洋哺乳类的捕猎法。
通常虎鲸会视幼年座头鲸为猎食对象,但是这种威胁对于成年的座头鲸来说是相当轻微的,顶多是造成表皮上的伤痕。 座头鲸不但有类似特技飞行的跃出水面的动作,它的长而且复杂的叫声也很出名。在它们的低吟的叫声中,振幅与频率重复的模式会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中保持一致。由于座头鲸只在交配季节呼叫,因此人们认为它们的叫声是用来求爱的。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每条鲸鱼所独有的叫声会在数年的时间中持续进化,甚至过了十多年也不会重复。
编辑本段
进食方法
座头鲸
座头鲸进食的方法也很奇妙,首先是冲刺式进食法,将下腭张得很大,侧着或仰着身子朝虾群冲过去,然后把嘴闭上,下腭下边的折皱张开,吞进大量的水和虾,最后将水排除出去,把虾吞食;第二种方法叫轰赶式进食法,将尾巴向前弹,把虾赶向张开的大嘴,这种方法也是只有当虾特别密集时才适用;第三种方法是从大约15米深处作螺旋形姿势向上游动,并吐出许多大小不等的气泡,使最后吐出的气泡与第一个吐出的气泡同时上升到水面,形成了一种圆柱形或管形的气泡网,像一只巨大的海中蜘蛛编结成的蜘网一样,把猎物紧紧地包围起来,并逼向网的中心,它便在气泡圈内几乎直立地张开大嘴,吞下网内的猎物。这种捕食方法,同捕鱼者用两只渔船拉曳大型渔网,逐渐迫使鱼虾接近水面,然后一网打尽的情景一样。当猎物数量稀少时,座头鲸常常单独或仅有2~3只在一起觅食,而当猎物数量很多时,便形成8只左右的较大群体,有时不同群体之间还会互相争食。因此,食物的多少、分布和种类,也会直接影响座头鲸的数量。
编辑本段
神秘之歌
座头鲸
在鲸类王国中,座头鲸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奇鲸了。它不仅外貌奇异、行踪神秘,而且智力出众、“歌声”悦耳。听觉敏锐,因此受到海洋生物学家、音乐家、摄影师的钟爱。
座头鲸长相奇妙,背部不像一般鲸那样平直,而是向上弓起,故又名“弓背鲸”,或“驼背鲸”;背鳍很短小,胸部鳍状肢窄薄而狭长,呈乌翼状,所以又叫“巨臂鲸”。“大翼鲸”。座头鲸尾叶腹面颜色雪白,鳍状肢特别长,背部黑色,鳍状肢前面腹部具有许多很显眼的纵形肉指,所以,只要座头鲸跃出水面,人们就可以认出来了。
座头鲸有一个很特殊的彼此拍打和跳跃的动作,它们用自己特有的鳍状肢或宽薄的鲸尾叶去拍打同伙,或者互相触体跳跃。对此人们有种种猜测:有的人说是一种发情表现,有的人说那是发怒产生的,还有人说这纯粹是天性爱好。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至今仍是个谜。
座头鲸还是个一流的表演能手。它拿手的几个节目都有激动人心的效果。第一个节目是“高垂直上升”。座头鲸在海面上突然破水而出,高高上升,身体徐徐向后弯曲。好似杂技演员的后滚翻动作,体态优美似舞女:落水时,几千米外部能听到溅水声。第二个节目是“翘尾下潜”,一头十几米长,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仅仅几秒钟功夫,就可迅速潜入水中。潜水时,总是先翘起尾叶,然后头部直入水中,身后带着“一锅旋涡”,以极其优美的姿态消失在大海之中。第三个节目是无与伦比的合唱。座头鲸合唱,大海是欢乐的宫殿大厅,隆隆的巨声复杂多变,包含着“悲叹”、“呻吟”、“颤抖”、“长吼”、“打鼾”等18种不同声音,节奏分明,抑扬顿挫,交替反复,恰似旋律优美的交响乐。1977年春天,美国将座头鲸的歌声同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联合国60个成员国55种不同语言录进同一张唱片里,足见它们的歌声身价之高!
编辑本段
远航冠军
成年座头鲸在中美洲西海岸的哥斯达黎加附近进行交配、分娩、哺乳,之后成年座头鲸穿越赤道返回南极地带,在食物来源丰富的南极地区休养生息。由此,专家确认座头鲸为世界上航行距离最远的哺乳动物个体,从而结束了长久以来生物学界为哪种鲸鱼才是真正航行纪录创造者争论不休的局面
为了下一代的幸福,父母历经千辛万苦的场景常常使人动容。而在生物界,有一种哺乳动物,其交配繁殖与哺育幼崽之地竟然相差8000公里之遥,“世界上一种神奇的庞然大物造就一次不同凡响的奇妙旅行。”远航者正是鲸鱼家族中的“美声演唱家”——座头鲸。
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成年座头鲸在中美洲西海岸的哥斯达黎加附近进行交配、分娩、哺乳,之后成年座头鲸穿越赤道返回南极地带,在食物来源丰富的南极地区休养生息。由此,专家确认座头鲸为世界上航行距离最远的哺乳动物个体,从而结束了长久以来生物学界为哪种鲸鱼才是真正航行纪录创造者争论不休的局面。
编辑本段
语言交流
座头鲸
据生物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座头鲸用以交流的“歌声”中包含有人类语言要素。不过尽管研究者认为鲸在本质上尚未拥有自己的语言,但他们还是发现了座头鲸歌声与人类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
研究小组负责人玲木真田告诉记者,人类和鲸都是用抽象的声音单位进行交流的。 这些声音单位通过不同等级的结构组合在一起。就好像一篇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一个段落是由句子组成的;一个句子是由分句组成的一样,以次类推,它们都位于不同的层面的。
他还补充说:“就座头鲸的歌声而言,一段歌是由一首首歌组成的;一首歌是由旋律组成的;一个旋律是由一个个短语组成的;一个短语则是一个个音符组成的。”将所有这些要素归纳起来看,就会发现座头鲸有某种类似自己语法的东西,这就好象句子中的词汇按语法的排列顺序一样。
玲木和他的同事约翰·布克、彼得·提阿克设计了一个电脑程序,通过该程序将鲸的歌声分成小段并转换成数学模型。而后,通过一种信息理论技术分析每个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对其复杂性和结构进行数量化。电脑分析和人工观察都发现鲸的歌不但有层次分别,还能够在每秒内传递大量信息。一般,人类每说出一个词就传达出1比特信息,甚至更多。但鲸是在水中进行交流的,而且通常都是长距离的,由于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在空气中的四倍,因此水有助于“歌声”的传播。马萨诸塞斯大学研究合作人詹妮弗·米克西斯·欧德斯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利用信息理论对鲸的歌声进行研究的人。她告诉记者:“我非常赞同这一新发现。我目前正在用信息理论对座头鲸的交流进行研究,而且我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她也认为水生动物的歌声和声音不能用现有的语言来分类,她和玲木都承认他们还无法了解鲸歌声的含义,这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玲木说:“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一点东西。(座头鲸)歌手通常都是雄性,而这些歌很可能是求偶的表白。歌的种类则随着求偶季节而不断发展,并且一个族群的所有动物似乎都用的是同一首歌。也就是说座头鲸是在互相学习的。不过关于这一点的细节尚不清楚。而这些歌的意思也不清楚。”
编辑本段
观看要点
观看座头鲸
观看这种座头鲸在其自然栖息地的活动,是冬天或早春逗留在夏威夷的最精彩的活动项目之一。每年的11月中旬到翌年5月中旬,座头鲸离开阿拉斯加海域游到夏威夷州毛伊岛周围比较温暖的水域,进行繁殖、生育、喂奶育崽。成年座头鲸什么也不吃,要回到食物丰富的阿拉斯加沿海海域才进食。座头鲸最喜爱的食物包括一种小鱼,如魳,而这种动物在夏威夷的热带水域中是没有的。所以成年鲸全靠其贮存的脂肪生存。而出生时重量为2000—3000磅的仔鲸,全靠母鲸营养丰富的乳汁喂养。雌鲸在夏威夷过冬,求偶交配,6月份涸游到北方海域,到冬天再返回夏威夷生儿育女。幼鲸通过观察鲸“群”中即家族中的成年鲸,掌握运动技巧,如挥动胸鳍,跃人空中等。幼鲸与母鲸,通常在一头雄鲸的“护卫”下,一前一后地游泳,学习潜水,并间隔一定时间浮上水面呼吸空气,幼鲸将掌握通过头顶上2个相连的鼻孔呼气。成年鲸喷出的气柱高达20英尺。幼座头鲸将发现,用尾鳍击水可能是一种精力旺盛的有趣显示,或是对闯入领地的入侵者的警告,或是一种交流信息的方式。幼鲸跟母鲸学游泳,但经常被成年雄鲸发出的有节奏的音响所打断。许多博物学家认为这种音响是求爱抒情的“情歌”。
观看座头鲸的最佳方式是乘坐小船,最好选择在风平浪静之时。因为可能需要离岸2—20分钟,所以最好服用一些晕海宁片。建议的最佳旅游是带科学望远镜的生态历险。望远镜可从毛伊岛上非盈利性质的太平洋鲸基金会预订。一般可在基金会设在拉海纳和马阿拉埃亚的2个港口边上的信息棚预订当天或第二天的活动。基金会所有票房收入将用于水生研究、教育和保护。观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一观察。环视海面,找一个能发现这种温顺的哺乳动物的地点.好的起步办法是朝远处发现有鲸喷气的地点驶去。另一条线索是追踪鲸的“足迹”——即使在波浪滔滔的海面,座头鲸向下深潜之后,就会在海面上留下一片低平的平滑水圆。第二阶段——等待。等待发现的一个鲸群游近游船,也许会游入游船必须遵守的离鲸100码的法定限制线,这条限制线是为了给鲸留出活动所需的空间。游船、船员和乘客决不可做出任何使鲸大幅度改变其活动样式的行动。如果做了,将被认为是骚扰。最后一个阶段——观看。幸运的观众可以看到好几群这种临危物种的活动。一旦亲眼目睹座头鲸疾游如飞,转身,然后像大剧院芭蕾舞女演员那样优美地飞旋腾空,便会称这种鲸动作优雅绝伦。为了拍摄到最好的照片,太平洋鲸基金会建议使用带80—200毫米可变焦距透镜的35毫米单镜片反射式照相机,胶卷使用ASA感光度在100以上的印制胶片或幻灯片,快门速度控制在1/500秒以上,便可以把鲸的运动“定格”下来。
编辑本段
捕杀情况
日本捕鲸船
2007年11月18日,日本的一支捕鲸船队起航前往南太平洋捕杀鲸鱼,其中包括濒危物种座头鲸。此举立即引发了环保人士的激烈抗议。他们威胁要将日本渔船猎杀鲸鱼的血腥场面公之于众。
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报道,这支捕鲸船队将从南部港口城市下关出发,前往南太平洋地区,计划捕杀50头座头鲸、935头南极小须鲸以及50头长须鲸。长须鲸也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这将是日本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研究”捕鲸活动。
自1960年代以来,座头鲸一直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但日本说,座头鲸的数量现在已经恢复到了可以重新进行捕杀的水平。日本一直宣称他们的捕鲸行动是出于科学研究的目的。但环保人士对此予以驳斥,指责日本“利用冠冕堂皇的科研理由开展商业捕鲸活动”。 由于环保人士去年开展的一次护鲸活动导致他们的船只和日本捕鲸船相撞,因此,在这次捕鲸船队出发之前,日本官员再次攻击环保人士。
日本捕鲸船队这次计划捕杀50头座头鲸。澳大利亚警告说,这样做“将会损害日本的国际信誉”。与此同时,环保人士说,座头鲸是一种极为敏感的动物,过着密切的群体生活,其中任何一只的死亡都会给鲸群造成伤害。
环保人士说,他们将追踪座头鲸群的活动,设法阻止日本船队的捕杀行动。 由于座头鲸能够发出复杂的声响和进行杂技式的水面跳跃,他们对鲸鱼爱好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编辑本段
分布与现状
大部分栖息于太平洋一带,总数只剩下4000只左右。中国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虽然如此,它也无法平静地生活,除了人类的猎杀外,世界性的观鲸旅游活动也越来越多,形成对座头鲸生活的新的威胁,游客们产生的喧闹声干扰了座头鲸的觅食活动,抛弃的大量塑料食品袋等废物被座头鲸误食后积聚在胃肠里,来自大型船只螺旋浆的拍击声更是使它无法平静下来。而有些捕鲸业发达国家拒绝实行禁止捕鲸法,更加使它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日本政府07年12月21日宣布,日本捕鲸船队将不再于南极洲海域的捕鲸活动中捕杀座头鲸,这是日本四十年来首次放弃捕杀座头鲸,国际社会对此表示谨慎的欢迎。
㈤ 澳大利亚观鲸攻略 澳大利亚观鲸最佳时间是什么季节
5月至11月期间,你可以在澳大利亚海岸线的很多观光景点都能看到鲸鱼,错过了就得再等一年。
观鲸圣地一:新州 New South Wale
新南威尔士观鲸点一:悉尼观鲸
新南威尔士观鲸点二:杰维斯湾观鲸
观鲸圣地二:昆士兰州 Queensland
昆州观鲸线路一:冲浪者天堂鲸声有约
昆州观鲸线路二:海豚岛观鲸与喂海豚的双重体验
观鲸圣地三:西澳WesternAustralia
西澳观鲸线路:宁格鲁礁—体验赏鲸与鲸鲨共舞的双重刺激
观鲸圣地四:南澳SouthAustralia
观鲸圣地五:维多利亚 Victoria
观鲸圣地六:塔斯马尼亚 Tasmania
㈥ 谁知道这是什么鲸鱼
抹香鲸吧
㈦ 世界上第二大的鲸鱼是什么
长须鲸是体型第2大的鲸鱼,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平均寿命超过90岁,长须鲸在25-30岁时才达到成熟。雌性长须鲸的体型一般比雄性大,体长可达27米,体重可达80吨。它们是大型鲸鱼中的游泳冠军,速度保持在37公里/小时,短时间内时速可突破40公里/小时。它们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
中文学名: 长须鲸
拉丁学名: Balaenoptera physalus
别称: 脊鳍鲸,真须鲸,鲱鲸,鳍鲸
二名法: Balaenoptera physalu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现存:约120000 头长须鲸 背鳍位置:中央偏体后方 初生重量:约2吨 成年重量:30-80吨 族群大小:3-7(1-2)头 良好食区:可达100只或更多 体型:初生 6~6.5 公尺,成年 18~22 公尺 寿命:约40 年[1]
[编辑本段]简介
长须鲸,属于鲸目 鲸科,拉丁学名Balaenoptera physalus,英文名Fin whale。长须鲸 最长体长26米,体重95吨。身体较细长。背部为黑褐色,喷气孔后方至鳍肢基部有一个“V"字形淡色区域,向腹面逐渐无规则过渡为纯白色。下颌左右两侧颜色不对称,左侧为黑色,右侧为白色。喷气孔有2个,位于眼前方背中线上。上、下颌及喷气孔周围有50~100根感觉毛。口大,每侧的须板为260~470枚。背鳍、鳍肢较小。有50~60条褶沟。 多单只或2~3只一起活动,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饵,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一般不在靠近沿岸。最高时速为20海里,下潜深度200米以内。食物为磷虾类、糠虾类、桡足类等小型甲壳动物,也吃鲱鱼、秋刀鱼、带鱼等群游性鱼类和乌贼等。怀孕期11~12个月。幼仔出生时体长6.4米,8~10年性成熟。寿命90~100年。 分布于南至南极、北至北冰洋的各大洋中,在中国见于南海、东海和黄海。曾遭过度猎捕,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编辑本段]濒危信息
CITES: IUCN:濒危;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
[编辑本段]鲸歌
像其他鲸一样,雄性的长须鲸的叫声长、响亮且频率低。据现时人类所知,蓝鲸和长须鲸的叫声是全世界长须鲸所有动物的叫声中最低的[18]。 长须鲸大部分的发出低调频的声音,范围从16至40赫兹(大部分的人类可以听到的范围是20赫兹至2万赫兹之间),每个声音持续1至2秒,并以许多不同的声音来组成一个长7至15分钟的序列。长须鲸会在持续很多天来反复的发出这些声音。这些声音在参考距离一公尺一大气压的情况下达到184-186分贝,并且在几千公里之外都可以检测到 。 长须鲸当美国研究人员首次纪录到长须鲸的叫声时,并不明白这种异常响亮、长且纯粹的规律声音是由鲸鱼所发出的。他们首先怀疑这些声音是因为机械故障、地球物理学的一种现象、甚至是苏联侦测敌人潜艇所导致的。最终生物学家终于确定这些声音是由长须鲸所发出的 。 因为这种声音是在鲸鱼的生育季节中发出的,所以科学家认为这很可能是求偶的展现。在过去超过100年间,船只与军事活动造成的海洋噪音可能减缓长须鲸量的恢复速度,因为这些声响可能妨碍雄鲸与雌鲸之间的接触。
[编辑本段]分类
域: 真核生物域(Eukaryota) 界: 动物界(Mam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哺乳纲(Mammalia) 目: 鲸目(Cetacea) 亚目:须鲸亚目 科: 须鲸科(rorqual) 属: 须鲸属 种: 长须鲸
[编辑本段]特征
外形特征
长须鲸体呈纺锤形,长约25米,体重约70吨,雌雄兽最大者可长达26.8米,最大体重有95吨。我国捕到的长须鲸雌兽仅有20.3米,雄兽仅有18.4米。眼小,位于口角的后上方。喷气孔2个。上下颌周围和喷气孔周围有50~100条灰褐色感觉毛。背面青灰色,腹面白色。体后部有1个背鳍,胸鳍小,末端尖,尾鳍宽。喉胸部有50~60条,最多可达114条褶沟,褶沟达脐部。口大,口内每侧有鲸须约260~470片,平均为350~360片。颜色不一样,右侧的前约1/2为淡黄色。 其余均为灰黑色,其中有许多角质板部分或整板呈白色,有时略带黄色。这是长须鲸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征,与其他须鲸类截然不同。雌兽有一对乳房,位于生殖裂两侧的乳沟内,左侧暗灰色。每侧须板260~480枚,右侧前20~30%的须白或黄色,其余深蓝灰色。1头长22.7m、重57.6吨的雌鲸,其脂肪重13.78吨,肉25.22吨,内部器官6.21吨,心脏0.13吨。肺和气管0.54吨。胃0.2,肠1.04,肾0.23,肝0.56,头骨2.62吨,脊柱4.76,肋骨1.89,颌1.25吨。 长须鲸的体形小于北极露脊鲸和蓝鲸,居鲸类第3位。头部约占体长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体型庞大,头部颜色不对称,它的身体呈纺锤形,较为细长,从背面看,头的前部呈楔形,两侧边不平行,在身体后背部形成较高的背脊。背鳍小,位于肛门正上方的背部。鳍肢也比较小,仅为体长的1/11。尾鳍宽小于体长的1/4。褶沟有50一60条,向后到达脐部。眼睛较小,位于口角的后上方。喷气孔有2个,位于眼睛前面一点的背中线上。 长须鲸背鳍小,头上有纵脊,头部后方有灰白色的人字纹, 是近距离鉴别的有利特征。 右侧的下唇、口腔以及鲸须的一部分是白色,而左侧则全部都是灰色。 不对称的颜色有可能是由于摄食时是以右侧游泳所致。鲸须每侧260-480厘米,长须鲸的鲸须最长可达70至90厘米,宽度可达20至30厘米。鲸须和头部一样,具有罕见的不对称色调:右侧前1/4至1/3的鲸须呈白,乳白或黄白色,期于的右侧鲸须与整个左侧则都呈暗灰色(经常间杂着黄白和蓝灰色的条纹)。鲸须刚毛比蓝鲸的软,呈黄白至灰白色不等。左侧的所有鲸须都呈暗灰色。
背鳍
背鳍前缘外突,背鳍耸立呈钩状(有个体差异),末端尖锐(有个体差异),背鳍后缘有时有凹刻或擦痕。
尾鳍
后缘稍微向内凹,中央凹刻明显,尾鳍宽阔。初生3.4-4米成年11.5-14.5米
头部
长须鲸头部的不对称特征在某族群中可能非常广泛,某些个体头部右侧的白色部分会延伸至上“唇”,甚至到达颈部侧边。大多数长须鲸沿着喙形上颚都有一道纵脊,少数个体甚至还有两道额外的隆脊;虽然这些通常都不很明显,但仍可能会与布氏鲸混淆。长须鲸的头部约占体长的1/5至1/4。 2个喷气孔明显,单一纵脊从喷气孔延伸至吻尖附近,独特的头部呈V字型,吻部窄而尖,喷气孔前卫显着,喙形上颚宽而平,但不如蓝鲸扁平,右侧前方的饿鲸须呈白色,头部右侧呈白色,喉腹褶。
喷气
喷气呈现非常高耸,狭窄的气柱,高度通常在4至6米之间,从相当远的地方就看得见。
[编辑本段]鉴别特征
体型非常庞大 头部颜色不对称 背鳍小,向后倾斜 头上有纵脊 喷气高耸而狭窄 喷气后不久可见到背鳍 尾鳍很少展现 头部后方有灰白色的人字纹 对船只反应冷淡
[编辑本段]行为习性
长须鲸大多单只或二、三只在一起活动,但也能见到10一20只 ,甚至100只以上的大群,最多时为200只长须鲸左右。在进食的时候,它游泳的速度较为缓慢,每小时大约只有3—4海里,但在洄游时,游速也可以增到每小时12—14海里,最高时速为20海里。每经2一3分钟的浅潜水后就浮出水面换气,每次呼吸需时大约为5秒钟。 既不回避,也不接近船只。几乎不可能判断它们会在何时,或在多远处出水,近距离观察非常困难。浮升动作的差别端视其为悠闲的海面游行,或为刚刚深潜后的行为。在进行5至15分钟的潜水前(也可能待更久),一般会喷气2至5次,中间约隔10至20秒;潜行的深度至少是230米。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最长可持续20一30分钟。此时可以看见它露出水面的头部、肩部、背鳍和高举在水面上的尾鳍,有时为了换气,头部常抬出水面很高,甚至连褶沟部分都露出来。它在呼吸的时候喷出的雾柱比较细长,好象一个倒置的圆锥形,高度为6—10米,接近蓝鲸喷出的雾柱,如果是晴朗的天气,数海里之外都能见到。不对称的体色可能是由于摄食时是以右侧游泳所致。有时会跃出海面。游泳速度非常快,时速可达30公里。比其他须鲸科更常见到形成小型的族群体。经数次浅潜水后,再拱起背部进行最后一次呼吸,随后就静静地转为时间较长的深潜水。
[编辑本段]繁殖
多只或2~3只一起活动,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饵,冬季到温暖海域繁殖。一般不在靠近沿岸。最高时速长须鲸为20海里,下潜深度200米以内。食物为磷虾类、糠虾类、桡足类等小型甲壳动物,也吃鲱鱼、秋刀鱼、带鱼等群游性鱼类和乌贼等。怀孕期11~12个月。幼仔出生时体长6.4米,8~10年性成熟。寿命90~100年。 潜行的深度最少是230米,比其他须鲸科更常见形成小型的族群体。 喷气呈非常高耸、狭窄的气柱,高度在4至6米高。浮升动作的差别端视其为悠闲的海面游行,或为刚刚深潜后的行为。族群大小 3~7。 在繁殖季节,雄兽和雌兽的恋情颇深,交配时它们鲸或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时而侧翻体躯,时而倾斜竖立,十分欢娱。雌兽的怀孕期为11一12个月。幼仔出生时的体长为640厘米左右。8一10年后达到性成熟,寿命为90一100年。 由于长须鲸的经济价值很高,遭到过度猎捕,特别是在北太平洋水域,最高的一年的猎捕量竟达到28,000只,导致数量锐减,现在仅剩有大约100,000只,其中南半球水域为80,000只,北太平洋为15,000只,北大西洋约5000只。雄/雌喙形上颚顶端平直(没有向下弯),头部后方的两侧有因个体而异的灰白色人字纹(右侧较明显),体色呈银灰或暗灰或棕黑色,修长躯体呈的流线型,背鳍小,呈镰刀状(有个体差异),末端尖锐(有个体差异),背鳍至尾鳍间有明显的隆脊,因此得名“剃刀鲸”,下唇左侧颜色深,右侧则呈白色,50-100道喉腹褶,通常延伸至肚 或稍后方,胸鳍的腹面呈白色,胸鳍修长,但比例上算短,腹部呈白色,躯体通常有少许疤痕,身上没有斑驳的花纹,尾干厚实。初生6-6.5米,成年18-22米 。
[编辑本段]分布
长须鲸分布于南至南极、北至北冰洋的世界各海洋中,在我国见于南海、东海和黄海。在南极海域,主要以磷虾、糠虾、桡足类等为食;在北太平洋则食鲱鱼、秋刀鱼、带鱼和乌贼;在我国海洋主要吃磷虾。浅潜水时,每2~3分钟浮出水面换气1次,喷出雾柱高达6~10米;深潜水时,尾鳍常举出水面,下潜深度约200米,时间约15分钟,最长可持续20~30分钟。冬春季常出现于我国黄、渤海。肉、脂肪、皮骨、内脏、鲸须等均可利用。长须鲸一般不在靠近沿岸的地带活动,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域索饵,冬季又游回到较为温暖的海域去繁殖。有趣的是,南半球和北球的种群并不相遇,尽管刚出生时的幼仔的体长都差不多,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也一致,但北半球的个体达到性成熟时候,体长却比南半球的同龄个体约小150厘米左右,据说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是由于它们所吃的食物的不同而引起的。
[编辑本段]食物
它嗜吃磷虾类、糠虾类、桡足类等小型甲壳动物,也吃鲱鱼、秋刀鱼、带鱼等群游性鱼类和乌贼等,捕食方式和食物种类与蓝鲸基本相同,但食量稍少。
[编辑本段]下潜程序
1.平坦的头顶会浮现,深潜之后会浮升得更陡。 2.程序竟喷出一道高耸的气柱,背部维持浅浅地露出水面。此阶段可能看得到白色右侧躯体。 3.喷气后,长而色深的背部回翻滚出水。背鳍不易见到,只有在长潜前的最终喷气后才看得到。 4.假如长须鲸只是悠闲地在水面游行,其背部会以长而浅的动作向前翻滚;深潜之后,背部则会高高地拱起。 5.假如长须鲸在进行深潜,那么尾干会陡峭地拱起,然后再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回落水中。 6.当长须鲸潜行时,很少浮现尾鳍;然而尾鳍有时会贴近海面。
[编辑本段]何处观赏
南半球最普遍,热带较少见。会游入极地水域,但不象蓝鲸或小须鲸那样频繁;是唯一常在地中海出没的长须鲸须鲸科。可能有三种地理隔离的族群分别分布于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南半球。尽管长须鲸的行动较其他大型鲸难以预料,但是有些族群可能会往返迁徙于相当温暖的低纬度越冬区,与较冷的高纬度避暑区之间。分布与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湾(科特斯海)等某些低纬度的族群似乎为定栖性。通常出没在外海水域,但也曾见其游至沿岸水深够的区域。跃身击浪 长须鲸 长须鲸有时会跃身击浪,一般以腹部着水 ,溅出激烈的水花;也可能在空中扭体,然后再以侧身或背部(较罕见)着水。当长须鲸开始回落时,可能在空中扭体,重新入水时,会产生响亮的击水声,以斜角出水,躯体的尾段通常维持在水面下。
[编辑本段]现状
在南半球本世纪初未开发前估汁有490000头,由于大肆滥捕,使其数量锐减。最高时1年(1937/38)捕杀18000多头,在1953/54年度捕杀27000多头,现估计那里仅有13000头。北太平洋原有53000头,现在2000头,北大西洋只有几千头。1976年世界已全面禁捕,宣布长须鲸为重点保护对象。
[编辑本段]小夜曲
鲸是海洋中无与伦比的歌剧演员,它们的低频歌声能传播到数百公里外。由于鲸歌很难捕捉和定位,科学家一直不清楚其真正作用。美国科学家收集研究长须鲸的歌声后认为,鲸歌可能是一种求偶信号,因为只有“他们”在唱,就像阳台下弹着吉它唱小夜曲的只有男孩子。 研究人员使用固定在拖缆上的麦克风收集长须鲸的鲸歌。一旦捕捉到歌声,研究者就设法确定演唱者的位置,在它浮出海面时采集一小块皮肤样本。分析其中的遗传物质,就能够确定这头长须鲸的的性别。结果表明,尽管被调查海域中既有雄性也有雌性长须鲸,但是演唱鲸歌的全都是雄性长须鲸。研究者据此推断,长须鲸的歌声很可能是一种求偶的信号。由于长须鲸习惯独自生活,这种歌声能够吸引数百公里外的雌性长须鲸来到食物丰富的繁殖地与雄性长须鲸交配。
[编辑本段]生存
日本政府曾于1986年禁止商业捕鲸行为,却在一年后以科研为借口继续捕杀鲸鱼。批评人士指出,日本实捕杀长须鲸际是借用科研旗号捕杀鲸鱼用作商业目的。今年6月,日本宣布将捕杀小须鲸数量增加到850头, 并增加捕杀长须鲸及座头鲸。 对此,沙尔霍恩说,日本无视国际社会反对及国际捕鲸委员会的多次呼吁,仍然继续发展所谓“鲸鱼科研项目”,其实就是“为了金钱”。 “没有人会被日本捕鲸船上标示的‘科研’一词欺骗,”沙尔霍恩说,“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燃油,船队仍能坚持几个月,我们将竭尽所能(阻止捕鲸行为)直至明年3月捕鲸季节结束。” 海洋守护者协会以“米加洛行动”为本次拦截行动命名。“米加洛”源自澳大利亚人喜爱的一头白化座头鲸的名字。“海洋守护者协会”的一份声明说:“当无情的日本捕鲸者要捕杀‘米加洛’和它的家人时,‘海洋守护者协会’将猎捕捕鲸者。我们坚定的目标是要干涉他们的非法活动”。
[编辑本段]加大捕鲸干预
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日本捕鲸行动的干预,与以往环保组织唱独角戏的场面不同,今年,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日本捕鲸行动的干预。在这次事件中,澳大利亚政府反应比较激烈。何勇告诉记者,鲸同澳大利亚似乎有一种难解难分的特殊因缘,南大洋的各种鲸不仅时常出没于澳洲大陆沿岸,有时甚至会游入城区水域。去年就曾有母子二鲸两度游入悉尼城中的杰克逊湾,并在那里逐浪嬉戏,流连忘返达数日之久,让城中人们大饱眼福。因此观鲸近年已开始成为澳洲招揽旅游者的一块亮丽的新招牌。 据美国鲸类学会估计,全世界现存座头鲸3万至4万头,仅为人类现代捕鲸活动开始时数量的约三分之一,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名单。但日本渔业官员解释说,座头鲸的数量已经反弹,大约升至6万头,不再面临灭绝危险。捕杀座头鲸将有利于海洋生物学家研究这种生物的内部器官,了解其生活习性。
㈧ 鲸鱼的资料
鲸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他具有和陆上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征,例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具备了一些为适应水生环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构造。须鲸亚目主要的形态特征是没有牙齿,但是有具大的鲸须,可用来筛选浮游生物,所以为滤食性。齿鲸亚目的主要特征为有牙齿,掠食性,且牙齿的数目与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响会有不同,全世界现存有13科约79种。
以下为详细的分类地位: 动物界(kingdomAnimal) 脊索动物门(phylumChordata) 哺乳纲(classMammalia) 鲸目(orderCetacea) 须鲸亚目(suborderMysticeti,blaleenwhales) 齿鲸亚目(suborderOdontoceti,toothedwhales) 鲸的分布 在全球的不同水域中皆发现鲸鱼的踪迹,两极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分称南极与北极。自极地向赤道靠近,分别是副极地(subantarctic&subarctic)、冷温带(coldtemperate)、暖温带(warmtemperature)、副热带(subtropical)、最后是热带(tropical)。海洋也可依其海洋地理的类型来分类:离岸区(offshore)属大洋(pelagic)水域,及深海盆的海底地形。向海岸靠近,则分别是陆棚区是大陆斜坡的水域。近岸区(nearshore)则有沿岸水域(coastal)及近岸水域(inshore)。
大多数的须鲸类分布在各水域中,并有洄游的行为,齿鲸也可在不同的水域中发现,但大多数局限于相当小的地区中,例如有些海豚只生活在河水中,有些只在近岸的海域,有些则是在开放水域中生存。齿鲸中有些科全生活于开放性海洋中,例如抹香鲸及喙鲸科,而瓶鼻海豚及虎鲸在近岸区及深海区都可发现。观鲸
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增加,有更多的人对于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越来越感兴趣,观鲸如同观鸟一样也是一种成为一种人与动物勾通的行为。但是为了鲸和人的安全,观鲸必须一些规则,大致如下: 速度、方向、行进路线以及区域的划分速度不可太快,在一定范围内要维持稳定抵达,在更近距离下甚至要以怠速或无浪速度前进。行进时不可突然变化(加或减)速度及方向,更重要的是不可追赶或包围鲸类,通常以适当距离平行于鲸类方向斜后方以稳定速度跟随鲸类为佳。通常区域的划分是以何鲸类的距离为半径所画出的,不过各国不同,其中一定会有某区域只能有数艘船只同时在此区域,更近的区域只能有一艘,更近则为禁区了。
声音:因为听觉对海洋哺乳动物是很重要的一个感官,所以有些国家或有些地区(如钮、号、加拿大等)会对船只的找因程度加以管制,一般来说即使没有实施规则的规范,一般还是希望以减低船只及人的噪音为原则。 所以梢陨狭酱笙钪胁荒芽闯錾途ǖ幕�咎�仁嵌�鄄欢�郑�嗣谴τ诒欢��痪咄�残缘淖纯鱿吕唇�谢ザ�MǔU攵圆煌�掷嗟木�嘁约疤囟ǔ稍弊槌傻木�嗷嵊刑厥獾墓娑ǎ�缛毡炯鞍闹弈承┣�蚧嵊心?幼鲸群,所以就有特别的准则或条例特别为脆弱而敏感的他们而制定。
参考资料:http://rmschool.nje.cn/weishuwu/images/xctp/shengwuwenben/jdzl.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