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澳大利亚为什么地下水丰富
澳大利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和半沙漠的面积分布很广,地表河流很少,
无流区面积极广,但地下却埋藏着丰富的水源。全大陆共有自流盆地
20
多
个,总面积约285万平方公里,地下水埋深40~2,100米不等,75%为自流
水。中部平原的大自流井盆地,北起卡奔塔利湾、南至达令河上游,东到大
分水岭、西接西澳大利亚台地,面积达173.5万平方公里,有一半的地方凿
井后地下水会自动流出地面。现有18,000多眼自流井,日出水量达160万
立方米,成为澳大利亚灌溉农田的重要水源。虽然有许多井含盐分太多、水
温太高,不宜农作物生长,但作为牲畜饮水还是可以的。这些丰富的地下水
的形成,一是由于中部平原是一向斜盆地,在含水地层的上下都夹有不透水地层,使地下水承受一定压力,而含水地层在地势较高的东部山地西坡和西
部高原东缘出露;二是东部山地降水较多,雨水除一部分蒸发或渗入河流外,
另一部分就沿含水地层渗入盆地中部,成为有承压力的地下水,只要把上面
的隔水层钻穿,地下水就在压力作用下,沿钻孔自流上涌,喷出地表成为自
流井。
Ⅱ 澳大利亚西部地下水
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的地势是一个倾斜着的地方,所以西部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非常的丰富,由于中部地区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气候有相对比较干旱,地下水的含盐量就比较高。
为什么能满足生理调节,我估计是可以补充牲畜们的矿物质缺失,呵呵我也不是很清楚
你还是再找找专业的人问问吧
Ⅲ 澳大利亚盆地为何又称“大自流盆地”,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简而言之,盆地中的地下水通过钻孔或天然泉从地表涌出,因此被称为大自流盆地。
澳大利亚的大盆地,也被称为大自流盆地,是世界第三大盆地和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在澳大利亚,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中东部。澳大利亚的岩层覆盖着不透水层。东部下雨了,形成了一个取水区。地下水以每年 11 ~ 16米的速度流向西部多雨地区。
由于大陆海岸和陆地面积小,海岸线的总长度只有 19000千米多米,是各大洲中最短的。然而,与大陆地区相比,平均海岸线长度为每 402km2 1千米条海岸线。大陆北部的海岸线相当曲折。约克角半岛以西是卡彭塔利亚湾,它深入内陆,但是他的海水深度并不大。
关于以上的问题今天就讲解到这里,如果各位朋友们有其他不同的想法跟看法,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分享你们个人看法,喜欢我的话可以关注一下,最后祝你们事事顺心。
Ⅳ 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如下原因:
1、大自流盆地的东侧是大分水岭,由于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的影响,降水较多,丰富的雨水沿着隙水的岩层向低洼处渗透在盆底底部凿井,到蓄水层,中部盆地的地面低于地下贮水层水面,再加上水本身的压力,水就可以自动喷出地面。这些水是发展畜牧业的宝贵资源。
2、自流盆地就是某地区地势底,地表凹陷,而该地区的地下水位高于该地区,水往低处流,叫做自流,这种情况多见于明显的四周高中间低而地下水位又高于低处地区的地方而澳大利亚的这个盆地就是一种自流盆地,又很大,于是直接简单的起名叫大自流盆地了。
3、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偏东.在澳大利亚岩层上,覆盖着不透水层,东部多雨,形成受水区,地下水流以每年11~16米的速度流向西部少雨地区.承压水透过钻井或天然泉眼等涌出地表,所以自流盆地因此而得名.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发展得益于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形。
Ⅳ 为什么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部的地下水盐分较多
西侧的降水明显小于东侧,使得西侧的地下水盐分较多;
形成原因:在山脉的迎风坡,气流上升,受地形阻挡,在一定高度上,形成了地形雨,而气流在山脉的背风坡下沉所以很少有降水,背风坡形成的这种情况被称为雨影效应,而不是迎风坡. 山脉高峻能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在迎风坡一面降水增多,背风坡降水较少.雨影效应的典型代表就是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的东西两侧不同的降水量.大分水岭的东面是悉尼和墨尔本,这里气候湿润宜人,降水量很高.而西面就是澳大利亚的沙漠了,这里的降水量就不高了.当然这也有洋流的影响.澳大利亚的东部大分水岭阻挡了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形成地形雨,使得东部的降水量比较丰富,不同的纬度位置形成了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主体处于东南信风带上,东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给大分水岭的迎风坡带来了丰富的降水...
Ⅵ 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澳大利亚大陆介于 10°41′—39°11′S 和 113°05′—153°34′E 之 间,南回归线大致横贯中央,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和亚热带。
澳大利亚大陆东面是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距南美大陆约 14000km;南岸 和西岸临印度洋,距非洲大陆约 10000km;只有北面隔帝汶海等与亚洲南部 的马来群岛相望,但距亚洲大陆最近距离也有 3000—4000 km。从对其他大 陆的距离来看,它显得遥远。
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简单,东西最大距离约 4100km,南北最大的距离
约 3200 km。由于大陆海岸曲折较少,陆地面积又小,海岸线全长只有 19000
余 km,在各大陆中是最短的。但海岸线长度与大陆面积对比,平均每 402km2
即有 1km 海岸线。 大陆北部的海岸线比较曲折。约克角半岛以西有卡奔塔利亚湾,该湾深
入内陆,但海水深度不大,沿岸尤多浅滩,红树林丛生。此湾以西,小海湾 较多呈里亚斯型海岸。这里较大海湾是范迪门湾,海湾入口附近有着名的达 尔文港。
西海岸较平直,南回归线以南有岛屿和砂嘴围成的沙克湾,岸外水浅滩
多,缺乏良港。 南海岸的西段也较平直,仅有弧形的大澳大利亚湾,沿岸既没有半岛,
也没有海湾,而是壁立的陡崖。大澳大利亚湾以东,由西向东有埃尔半岛、
约克半岛(York Pen.)和洛夫蒂(Lofty)半岛;三个半岛之间夹有斯潘塞 湾和圣文森特湾(St.Vincent Gulf)。它们是在第三纪形成的,断裂上升部 分形成半岛,下沉部分形成海湾。湾内有不少良港。南海岸的东部有能阻挡 海浪的菲利普湾(Port Phillip Bay),湾北岸有墨尔本港。
东海岸的北部和南部很不相同。北部是珊瑚礁海岸,它是以沉降的海岸
岩石地带作为基础,由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的。大堡礁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 隔着浅狭的潟湖,船舶只能沿着几条弯曲而危险的通道航行。南部属下沉溺 谷型海岸,沿岸虽没有大海湾,但小海湾却不少,对外联系的主要海港,如 悉尼、纽卡斯尔、布里斯班等就位于湾内。
Ⅶ 为什么澳大利亚地下水含丰富的盐
澳大利亚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和半沙漠的面积分布很广,地表河流很少,无流区面积极广,但地下却埋藏着丰富的水源。全大陆共有自流盆地20多个,总面积约285万平方公里,地下水埋深40~2,100米不等,75%为自流水。中部平原的大自流井盆地,北起卡奔塔利湾、南至达令河上游,东到大分水岭、西接西澳大利亚台地,面积达173.5万平方公里,有一半的地方凿井后地下水会自动流出地面。现有18,000多眼自流井,日出水量达160万立方米,成为澳大利亚灌溉农田的重要水源。虽然有许多井含盐分太多、水温太高,不宜农作物生长,但作为牲畜饮水还是可以的。这些丰富的地下水的形成,一是由于中部平原是一向斜盆地,在含水地层的上下都夹有不透水地层,使地下水承受一定压力,而含水地层在地势较高的东部山地西坡和西部高原东缘出露;二是东部山地降水较多,雨水除一部分蒸发或渗入河流外,另一部分就沿含水地层渗入盆地中部,成为有承压力的地下水,只要把上面的隔水层钻穿,地下水就在压力作用下,沿钻孔自流上涌,喷出地表成为自流井。
Ⅷ 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大浅碟形凹陷盆地。又称澳大利亚大盆地,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偏东,即中央低地区北部1/3的地区范围内。介于东部高地与西部高原之间,自卡奔塔利亚湾向南,直至达令河上源和艾尔湖盆地,包括昆士兰州的1/3地区、新南威尔士州和南澳大利亚州的大部以及北部地方的一部分区域 ,面积 175万平方千米,地下广布着承压水层。东部边缘大致以大分水岭西麓为界,地势较高,西、北、南三边较低。在澳大利亚古陆岩层上,覆盖着基岩不透水层、侏罗纪砂岩承压含水层和白垩纪页岩不透水层,露头在东部多雨地带,形成受水区。地下水流循含水层以每年11~16米的速度流向西部少雨地区。承压水通过钻井或天然泉眼涌出地表,自流盆地因此得名。第一个人工钻井于1878年在新南威尔士州的伯克附近钻成,1970年前后,共有自流钻井4500孔,另有需使用抽水机的半自流钻井 2 万孔 ,70 年代末,前者已减为约2900孔。地下水的矿化度一般是离东部受水区越远就越高。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钠离子含量太高,不宜于农业灌溉,但大部分尚可供牲畜饮用。有些井的水温很高,须待降温后方能使用。地下水到达地面的水量不大,全盆地年总涌流量仅1.99亿立方米,但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牧业作用极大。
Ⅸ 为什么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部的地下水盐分较多
西侧的降水明显小于东侧,使得西侧的地下水盐分较多;
形成原因:在山脉的迎风坡,气流上升,受地形阻挡,在一定高度上,形成了地形雨,而气流在山脉的背风坡下沉所以很少有降水,背风坡形成的这种情况被称为雨影效应,而不是迎风坡.
山脉高峻能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在迎风坡一面降水增多,背风坡降水较少.雨影效应的典型代表就是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的东西两侧不同的降水量.大分水岭的东面是悉尼和墨尔本,这里气候湿润宜人,降水量很高.而西面就是澳大利亚的沙漠了,这里的降水量就不高了.当然这也有洋流的影响.澳大利亚的东部大分水岭阻挡了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形成地形雨,使得东部的降水量比较丰富,不同的纬度位置形成了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主体处于东南信风带上,东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给大分水岭的迎风坡带来了丰富的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