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澳大利亚 > 为什么要对澳大利亚小麦反倾销

为什么要对澳大利亚小麦反倾销

发布时间:2022-11-03 10:03:26

A. 中方对澳葡萄酒实施反倾销措施,这是一种什么措施

中方对澳葡萄酒实施反倾销措施,这是一种根据《反倾销条例》规定的一种措施。商务部已经发布公告,相关机关已经进一步认定,原来生产在澳大利亚进口方面的葡萄酒存在倾销这个问题,国内涉及到的葡萄酒产业严重受到损害,并且倾销和损害二者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根据相关条例当中的第二十八条及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调查此次事件的机关用保证金的这种方式,来实施临时的反倾销。

B. 澳大利亚的态度来了180度大转弯,你怎么看

澳大利亚的外交部长还公开表示澳大利亚已经做好了全面对抗中国的准备,但是这个讲话也在国际上面引起了哗然。

很多国家就算是再受到美国的压力,也都在尽可能地保持中立的态度,避免站错了队,给自己的国家造成一定的打击,毕竟生意还得做,日子还得过下去。很多人都以为澳大利亚可能是真的做好了全面的准备吧,但没想到澳大利亚的总统莫里森在接受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谈到当前陷入到僵局当中的中国跟澳大利亚的关系。

C. 中国开始将向原产于澳大利亚进口的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意味着什么

反倾销税,是指一国对该国的某种商品产生巨大冲击时,该国会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的这种措施,来减少外来商品向国内的出售。中国计划未来5年向澳大利亚进口的普通征收反倾销税,这样可以促进本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给中国葡萄酒从业者更大的希望,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将迎来春天。

反倾销税的出现是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福音,也是国民的福音。国产的产品价格低廉,深受国民的喜爱,而且国民的购买力巨大。国民对同等品质的物品会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那么国产葡萄酒将会是大多数人的首选,这对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力的。

中国对原产于澳大利亚进口的葡萄酒征收5年的反倾销税,在这期间中国葡萄酒产业将会得到飞速的发展,也不会因外来葡萄酒产业的加入而对中国葡萄酒产业产生实际性的伤害。

D. 1. 中国对澳大利亚进行反倾销的制裁,对国际的影响

中国对澳大利亚进行反倾销的制裁对国际的影响吗?中国跟澳大利亚进行的这种反倾销的制裁,对国际市场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推动了中国跟国际市场的这种贸易。

E. 影响澳元走势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澳元汇率的因素非常多,也很复杂,但关键的大概有三个:
1。一是经济表现;
2。二是利率水平;
3。三是大宗商品。

F. 澳产品出口附加值大降,是什么原因所导致有什么解决方法

我们大家关心的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澳大利亚出口附加值已经开始出现一个下降的趋势,并且相比之前来说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这样的状态。那么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样的状态其实也是一个缓解澳大利亚与其他地方关系的关键一步。在之前我们都已经看到过澳大利亚与很多地方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的友好,并且澳大利亚一直对于很多地方存在着非常多的误会,就造成了在他出口产品的这一方面对海关要求非常的严格。很有可能就是在中国海关拦截到他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的一系列的情况。并且对奥产品出口到别的地方的这样一种形态来说,它总是会在出口的时候进行一些附加值的增额,这对于别的地方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对于他们的发展来说也是十分的不理想的,不仅仅是大麦这一个商品,包括葡萄酒和龙虾其他的一些商品也是遭到了这样的一个价格降低的状态。所以他在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他的GDP已经损失了非常多,已经到达了6%这样一个高昂的局势,那么就是造成了他现在的出口附加值已经产生了下降的这样一个趋势,如果他需要能够解决这样一个局面的话,那他必定要表示出一定的诚意来与中国有一个有好的状态,才能够恢复他在出口贸易上这样一个地位,不然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他们这样一个局面一直持续下去。

G. 澳洲专家说中国太没有“人情味”了,原因何在呢

现在随着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易更加密切的,国民之间的交流也是更加多的。就像现在有许多中国人会跑到外国定居,也有许多的外国人跑到中国学习和旅行。中国人是比较喜欢澳大利亚的,现在有许多人会移民到澳大利亚,觉得澳大利亚这里的生活条件非常好。



所以也会在很多地方会帮助到巴基斯坦,比如巴基斯坦在一些水果堆积的情况下,中国就慷慨地掏腰包买下了这一些水果,解了巴基斯坦的燃眉之急。所以从整体上来说,中国也是一个比较讲义气的国家。澳大利亚专家所说的这种情况,仅仅是对于这一次澳大利亚取消对中国出口牛肉的看法的比较片面的评价。

H. 什么是反倾销

反倾销法(Antimping Law)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认定并抵制倾销行为,促使国际贸易在公平有序之中进行。由于它以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行为为主要调整和规制对象,因而,要研究反倾销法,首先必须了解倾销的概念及其由来。

倾销,作为经济法律范畴的概念,从所属的法律部门来看,可区分为国内倾销和国际倾销。前者一般由国内法中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后者则归国际贸易法管制。

倾销,英文表现为Dumping,根据词典解释,它的意思是抛弃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据学者考证,1776年,着名经济学家英国人亚当·斯密(Adamsmith)在其名着《国富论》中论述当时各国官方对出口贸易进行奖励时,首次将倾销概念引入经济学领域,不过,此书提及的"倾销"有别于现代意义上的倾销,其含义更接近于国际贸易法中的"补贴"。

直至1884年,英国议会在一次会议上针对关税问题进行辩论时,所涉及的倾销一词才具有"低价抛售商品"的意思,但是,当时倾销还不能专门理解为一种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手段,而是一种普通意义上的价格战略,从词性角度而言,仅属于中性词,不带有褒贬之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生产企业的不断扩大和先进机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这为一些生产商垄断国内市场,低价抢占国外市场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由此,人们也进一步认识到倾销对国际贸易有着重大影响,国际社会终于开始关注倾销行为对国际贸易的利弊问题。在这种背景下,1922年,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也对倾销问题进行探讨,并在一份备忘录中首次对其下了如下定义:如果出口产品的销售价格低于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生产成本即构成倾销。这一定义将进出口两个市场价格和与生产成本相比较的方法来确定倾销,对照目前法律界有关倾销的定义其深度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这份意义深远的备忘录招来了不少的批评,没有被普遍接受。批评者认为:第一,在不同市场不同价格的销售并不等于就是不公平的贸易手段,是否不公平还取决于产品的原材料、劳动力以及资金量等因素;第二,用生产成本来界定是否倾销在实际操作上是有困难的,需要准确计算运输、保险、税收等成本因素,再推算是否倾销以及倾销幅度也是不容易的。

美国国际贸易学家各布·瓦伊纳(Jacob Viner),在总结和研究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后,撰写了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23出版的名着《倾销--一个国际贸易问题》。这本书把倾销定义为:在不同国家市场上实施价格歧视。当时,将倾销定义为"价格歧视"被经济学界广泛接受,该书在倾销问题以及与补贴有关等方面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由此,各布·瓦伊纳在倾销与反倾销学术界确立了权威的地位。但是,不同国家市场的价格歧视具体究竟指什么,从上述定义来分析,瓦伊纳未能进一步地作详尽阐述,只是从国际贸易角度,从总体价格方面进行考察。应该说,不同国家市场的价格歧视,存在着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倾销现象:第一,在进口国市场销售的商品,价格高于在出口国市场的销售价格;第二,在进口国市场销售的产品价格低于在出口市场的销售价格。经济学家将前一种倾销现象称为"反向倾销",后一种则称为"正向倾销"。由于"反向倾销"对进口国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并不构成损害或威胁,因而,在反倾销法中,所要调整和讨论的倾销仅指"正向倾销"。

按照瓦伊纳的学说,不同国家市场之间的价格歧视意味着倾销,那么,是否所有的倾销均属于应该抵制之列呢?瓦伊纳依据倾销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对国际贸易的不同作用将其划分为零星性倾销(Sporadic mping),连续性倾销(Persitent mping)和间歇性倾销(Intermittent mping),并分别予以对待,认为只有间歇性倾销才应受到谴责,是反倾销法规制的对象。

1933年,现代着名的女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Joan Violet Robinson)发展了瓦伊纳的"价格歧视说",并指出在考虑"价格歧视说"时,不能光从两地市场单纯价格来衡量,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影响价格的因素,从而尽量公平地认定倾销。例如,美国密执安州某汽车生产商在加利福尼亚州以4000美元/辆销售,在伊利诺斯州将同样车子以3800美元/辆出售,其中两地售价有200美元之差,但是,伊州离密州近,伊州离加州远,经计算,汽车的运输费恰好是200美元,此时,这两个市场价格差就不能成为瓦伊纳"价格歧视说"中的价格歧视。

通过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和论述,以上关于倾销的来源、概念及其学说,人们的认识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观点,在不同的认识阶段均有复杂的经济条件和深刻的社会背景。

倾销,作为法律领域的概念,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GATT这一当时在规制国际贸易方面唯一具有广泛国际法效力的协定,在文本第6条对倾销下了如下标准定义:"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的方式进入另一国商业"。结合GATT其他条款来看,GATT并不一般地禁止倾销,如果将某一出口商的倾销行为诉诸法律,并采取法律措施予以抵制,还需具备以下客观条件:第一,倾销产品对进口国国内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者造成实质性损害的威胁或实质性地阻碍某一国内工业的新建;第二,这种造成实质性的损害或威胁或阻碍必须与倾销有直接因果关系。按照"条约必须信守"的国际法基本原则,GATT关于倾销的定义具有国际法上的指导意义,因而各国反倾销法关于倾销的规定与GATT大同小异。

从反倾销法的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来看,反倾销法由反倾销国际规范和反倾销国内规范组成。反倾销国际规范,如GATT有关反倾销方面的规定及其补充性规定,目前有效的主要包括GATT第6条和乌拉圭回合《反倾销协议》。其目的主要是给GATT各缔约方提供一个反倾销立法和执法的标准,抑制或避免国际社会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滥用各自的反倾销措施对正常的国际贸易产生消极影响,公平抵制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行为,它适用于所有GATT各缔约方,即现在的WTO各成员。

反倾销国内规范主要指各国或地区针对并适用进口产品倾销行为而制定的有关反倾销法律规范,如美国反倾销条例,欧盟反倾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中的有关反倾销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正常的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保护国内产业,对出口贸易中的倾销行为进行抵制。从现行反倾销法的内容来看,不管是反倾销国际规范抑或反倾销国内规范,都涵盖了反倾销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的内容。

因此,基于以上认识,可以将反倾销法定义为:反倾销法是指为了维护正常的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合理保护各国国内相关产业,对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行为和各国所采用的反倾销措施进行限制和调整的,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内容在内的国内法规范和国际法规范的总称。

1.反倾销国内法的产生和发展

根据国际贸易学家瓦伊纳的研究,美国人在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统治胜利,取得政治上独立之后,开始行动谋求经济上的完全独立,其中对源源不断来自英国的倾销产品采取不同方式的抵制措施便是其行动之一。但是,采用立法方式来制止外国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倾销行为,则是19世纪初的事。1816年美国制定了《1816年关税法》,它的有关反倾销方面的条文被认为是国际上反倾销立法的开端。

20世纪初,英国、德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诸如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垄断组织相继形成,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它为了占领国外市场,大肆将自己廉价产品对外进行掠夺性倾销。在这种背景下,1902年加拿大财政部长WS菲尔汀在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提出加拿大应该制定反倾销法律的建议。他在提案中明确提出,一些托拉斯、康采思等垄断组织,为了操纵和控制国外市场冲垮加拿大工业,将其国内剩余产品低价向加拿大大量倾销,应该采用立法方式加以制止。他还主张,对付外国倾销行为的最适宜办法是对倾销产品征收特别税,即反倾销税。

加拿大国会讨论了W.S菲尔汀有关反倾销立法报告后,终于在1904年通过《海关法》(Customs Act),其中第六节是反倾销法的内容。至此,世界上有了第一部以国内法形式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反倾销制度的法律。接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相继效仿,制定了各自的反倾销法律。

根据加拿大1904年《海关法》,只须认定进口产品存在倾销,不须证明倾销对国内工业造成损害,就可采用反倾销措施。这种做法一直沿用到1969年加拿大新的反倾销法生效才将有关"损害"方面的规定纳入其中,一改以往缺乏"损害"确定规定,偏于对国内保护的做法,开始与GATT的规定保持一致。此后,加拿大反倾销法经过1984年、1989年以及1994年的修订,尤其是1994年的修改,加拿大反倾销法更加具体和健全。现行的反销法在程序方面已实行"双轨制",在实体规定方面亦非常详尽,基本上与国际反倾销法相协调。

加拿大1904年的反倾销法在反倾销法发展史上开辟了系统成文立法的先河,吸引了多国效仿,就当今在反倾销法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原先也专门派人考察加拿大1904年反倾销立法和执法的情况与经验,并以该法为蓝本在《1916年税收法》(Revenue Act of 1916)的基础上制订了1921年的反倾销法即《1921年紧急关税法》(Emergency Tariff Act)第二编。可见,加拿大反倾销成文立法的深远影响。

美国自1916年制定了第一部反倾销法(即美国《1916年关税法》第301节规定的反倾销条款)以来,先后经过多次立法和修改。

从法律渊源看,实际上美国反倾销法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美国国会通过贸易法中所包括的有关反倾销条款,如《1930年关税法》、《1979年贸易协定法》、《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法》等;第二,美国行政机构如商务部等根据贸易法的授权条款制定的反倾销法实施细则等条例;第三,司法判例,如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审理不服商务部等行政机构裁决的反倾销上诉案,并作出判决的判例,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审理不服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批判决的判例。

虽然美国制定反倾销成文法晚于加拿大,并且美国1921年反倾销法参照了加拿大1904年反倾销法,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美国反倾销法已成为现代国际反倾销法中最完备、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国内法规范之一了。

欧共体(即从1995年1月1日起的欧州联盟),在1968年以前,并不存在统一的反倾销法。1965年,欧共体委员会向欧共体理事会提出制定统一反倾销法的建议,1968年4月17日,欧共体第一次颁布了统一适用于所有成员国的欧共体反倾销法,即《欧共体理事会关于防止来自非欧共体成员国的倾销或补贴进口产品的条例》(EECNO.459/68),该反倾销法条例先后经过975年、1979年、1987年、1994年的4次修改,现在有效的是1995年12月22日颁布的《关于防止来自非欧盟成员国的进口倾销基本规则》(第384/96号法令)(下文称欧盟反倾销法)。

尽管欧盟反倾销法是由各成员国组成的理事会制定,从立法主体上看,该法类似于国际条约,但它们适用的直接对象是在各成员国国内的进口倾销,而不象GATT反倾销法一样所直接适用的是国家或成员,因而在这种意义上讲,它仍然可归属于反倾销国内法规范。在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中,澳大利亚早在20世纪初就制定了反倾销法,并且很频繁地对进口产品实施反销措施。日本在本世纪80年代也开始重视制定反倾销成文法。80年代以来,以墨西哥和韩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国际反倾销法的行列,都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反倾销法。

中国1994年的《对外贸易法》对反倾销法作了原则性规定,1997年国务院依据该规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从而结束了中国无反倾销法的历史,是我国国际贸易界的一件大事。

广大发展中国家制定并实施各自的反倾销法,有利于改变反倾销法的国际格局,有利于国际贸易新秩序的建立。

2.反倾销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

反倾销国际法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英国与荷兰等10个欧洲国家签订了一个关于共同防止和抵制多种食糖倾销的联合协定。这种通过多个主权国家共同签署条约的形式,协调一致联合对倾销产品进行抵制的创举,意味着具有国际法意义的反倾销法的开始。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瀑发前期,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经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反倾销法,并在实践中多次实施,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行为。但不可否认,同时也不断暴露出反倾销法的负面作用:各国实施反倾销并非都为了抵制不正当的倾销行为,而是将其作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武器加以使用。因而,国际社会对反倾销法的关注程度不亚于对倾销本身的关注。在1933年当时国际联盟和世界经济会议也对反倾销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可见,国际社会对反倾销立法的态度表现为既认可又担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在各国就拟建国际贸易组织进行谈判的过程中,反倾销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被提出来,当时《国际贸易组织宪章》第17条专门针对反倾销问题进行规定,试图以此来规范世界各国的反倾销法并为成员国的反倾销国内立法提供一个"国际标准"。由于宪章未获批准而流产。宪章第17条的规定被移植到GATT第6条。

由于GATT是由代表国际贸易80%的成员各方组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GATT各条文对各缔约方具有当然的法律约束力。各缔约方的反倾销法不能与GATT第6条相抵触,所以GATT反倾销国际立法就起着里程碑的作用。

然而,GATT反倾销法有"天生不足"之缺陷,其主要表现为:第一,条款表述过于笼统,没有明确界定"合理"采用反倾销措施和"滥用"反倾销措施的标准,为以后一些国家利用反倾销法手段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可乘之机;第二,根据GATT"祖父条款"的规定,各缔约方对反倾销所承担的义务,仅在与各自现行的法律不低触的范围内执行。这就大大削弱了GATT反倾销法的效力。

本世纪60年代以来,经GATT主持的几轮谈判,各缔约国的关税税率已普遍得到下降,而反倾销由于其本身具有的隐蔽性的特点,就很容易被一些国家当作一种有效的非关税壁垒经常使用。在这种背景下,各国终于达成共识,有必要弥补GATT反倾销法的缺险,于是,1967年在GATT肯尼迪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就产生了《关于实施GATT第6条的协定(又称《反倾销守则》)(Antimping Code)(下文简称1967年守则》)。它有以下特点:第一,确立了《反倾销守则》优先于国内反倾销法适用的原则;第二,提供一套统一的比较完整的反倾销实体和程序法标准;第三,强化了对滥用反倾销措施的限制。随后。许多国家均依据《反倾销守则》制定或修改国内反倾销法。但是,在国际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美国,其国会不接受《反倾销守则》,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1979年在GATT东京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各缔约国对1968年《守则》进行了多处的修改,又形成了《反倾销守则》(下文简称1979年《守则》),并于1980年1月1日生效。当时,包括美国、日本、欧共体、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在内的西方国家均接受了1979年《守则》。

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更加频繁将反倾销措施作为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加以适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由于成为事实上反倾销行动的主要受害者,于是也乐于与一些西方国家一道积极主张对1979年《守则》的某些原则,定义和概念加以修改、澄清、延伸和补充。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于1986年的GATT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将反倾销问题作为15个主要议题之一列入谈判议程,最后终于形成了《关于实施〈GATT 1994〉第6条的协议》(下文简称1994年《协议》),并于1995年1月1日与乌拉圭回合其他文件一并生效。

I. 澳大利亚小麦出口在国际市场中的优势与劣势有哪些

优势:1、澳大利亚小麦种植成本低,实行家庭规模经营2、小麦质量高。第一,新品种选育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从亲本选配、各代选拔与鉴定过程中均采用较严格的控制手段和措施。第二,新品种推广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每年都要根据试验所得的数据资料公布一次小麦品种推荐名单和各品种的质量分析结果,供种植者选择。第三,严把收购质量关。收购的小麦至少要经过3次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质量的另一个关键是仓储条件;从港口到基层收购站都采用标准化的金属仓库,架离地面,严格封闭,并撒施防虫剂3、澳大利亚国内小麦需求量小,大约80%的小麦用于出口,出口量大,占世界小麦贸易量的10%4、澳大利亚小麦种植业地处南半球,小麦收获季节正是大多数产粮国的淡季,所以澳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具有季节性优势。劣势:澳大利亚干旱、半干旱地区占70%以上,灌溉面积很小,而且几乎不使用任何肥料,因此,小麦单产很低,且受干旱影响小麦总产量不稳定自行搜集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要对澳大利亚小麦反倾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