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澳大利亚的粮食产量能养活多少人左右
问题是澳洲的劳动力成本比较高,加上远洋运输的价格,粮食产品价格可能比国内产品的有不小的增幅,所以是否值得进口澳洲粮食,进口多少,还是要看中国市场的需求程度以及世界粮食价格的走势情况来定
㈡ 4.为什么商品谷物农业多分布在美洲,澳大利亚亚洲和西欧为什么商品谷物农业不发达
1。谷物成长的气候,美洲和亚洲的气候适合谷物的成长;而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复杂和西欧的大部分气 候是温带海洋性,不适合农作物成长。
2。农业人口,亚洲农业人口总多,生产率低下,人均耕地少,需要粮食量大;而美洲,澳大利亚地大人少,出口量大。
3。机械化水平,亚洲机械化程度低,发达国家机械化程度高。
总的来说,亚洲商品谷物农业不发达主要由于人口多,粮食需求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率低;西欧商品谷物农业不发达主要由于气候和土壤。
㈢ 世界粮食问题 澳大利亚相关资料如题 谢谢了
就公开资料进行分析,目前世界粮食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世界及中国国内的粮食价格上涨幅度明显,资料显示从2006年9月份开始全球粮食价格到了28年以来的最高点。用2008年3月份数据与2005年数据相比,玉米价格的涨幅为134%;大米价格涨幅为96.6%;小麦为191.2%;大豆为112.6%......总之在这一时间段内,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的价格都有大幅度的上涨,而且上涨势头不减! 2.世界范围的粮食库存减少 据权威专家分析,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美国的小麦库存在2008年底将跌至60年以来最低水平,将从3.12亿蒲式耳降至2.8亿蒲式耳。英国《卫报》年初报道,目前世界粮食库存储备只有57天,和1962年的历史最高水平81天相比下跌30%。 3.粮食总产量的增长速度降低 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使气候显得更加变化无常,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自2003年以来,全球主要产粮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乌克兰等国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粮食产量急剧下降。此外持续的旱灾还波及了欧盟、美国、阿根廷、印度、印尼、泰国、南部非洲等其它世界粮仓。加上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世界的粮食产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虽然因科技的发展与应用,粮食单产的潜力被不断挖掘,目前资料显示的数据说明世界粮食总产量仍然处于不断提高的阶段,但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已经无法跟上粮食消耗速度的增加了。 4.粮食消耗快速增长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慧丽对全球粮食低储备和高消耗的碰撞作了详细分析。她在分析中指出,整个冷战期间,全球大规模粮食危机仅发生一次,而冷战后却已发生5次。二战结束以来,全球的粮食产量是一直处于增加状态,且其增加速度明显高于人口增加速度,但是粮荒仍然不可避免。究其原因,人均粮食消耗的疯狂增长是罪魁祸首。据权威资料统计,在过去的45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至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造成人均粮食消耗剧烈增长的最大元兇是生物燃料的开发与使用。 以上四点是目前全球粮食问题的具体表象,四点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关联的。下面逐项进行简单分析: 1.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成因 我们都知道,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着商品的价格。当市场供求关系相对平衡时,商品价格也相对稳定。供求关系失衡的时候,商品价格便会产生波动。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小于求,价格上涨。目前全球粮食产量虽然仍处于不断增长趋势,但粮食消耗的增长远远大于粮食增长,从而产生了严重的供求失衡,导致粮食价格急剧上涨。这是本轮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导致供求失衡的根源并不是粮食产量的的减少,而是粮食消耗的大幅度增加。这种粮食消耗的增加也不是来源于粮食作为食品消耗的增加,而是粮食作为新能源原料而消耗的增加。这是近几年因能源紧张,美国及欧洲诸国把大量粮食转化为燃料造成的。 除了大量粮食转化为燃料造成粮食供求失衡外,粮食生产成本的增加、通货膨胀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等对粮食价格都有一定影响,但来自这些方面的原因对本轮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2.世界范围粮食库存减少的成因 造成世界范围粮食库存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总量的增长速度放慢;二是粮食消耗速度的加快。尽管目前世界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放慢了,但其增长比率仍然高于人口增长的比率。如果单从粮食作为食品的角度考虑,即使是现在的粮食生产增长比率也不至于造成粮食的短缺,粮食库存减少的根源仍然是粮食向燃料的转化消耗。 3.粮食总产量的增长速度降低的成因 造成世界粮食总产量增长速度降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环境的恶化致使自然灾害明显增加,对粮食生产造成恶劣影响;全球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与退化;粮食种植成本的增加对粮食生产者积极性的影响等都是造成世界粮食总产量增长速度降低的原因。 4.粮食消耗快速增长的成因 造成粮食消耗快速增长的原因也来自于几个方面,一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产生食品结构多样化的要求,使部分粮食向饲料等非直接食用领域转化;二是由于近几年能源的紧张,大量的粮食转化为燃料。
㈣ 粮食短缺的自然因素是怎么样的
全球变暖引起的淡水资源短缺、表土流失和温度升高(及其他影响),使全球粮食供应增长越来越难以赶上需求增长。其中,水资源普遍短缺是最直接的威胁。灌溉是最大的挑战,占用了全球淡水用量的70%。在许多国家,数以百万计的灌溉水井抽取地下水的速度超过了降雨对地下水的补充速度。结果造成占有世界一半人口的国家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这些国家中包括中国、印度和美国3个粮食生产大国。
通常,蓄水层是可以补充的,但是一些最重要的蓄水层——“化石”蓄水层,却是不可补充的。之所以称为“化石”蓄水层,是因为它们存储远古的水,并且不能被补充。美国大平原地下巨大的奥加拉拉蓄水层、沙特蓄水层和中国华北平原地下的深蓄水层都属于“化石”蓄水层,它们的枯竭就意味着无水可抽。在干旱地区,地下水枯竭也预示农业将完全终结。
华北平原的小麦产量占中国全国1/2以上,玉米产量占全国1/3,那里的地下水位下降迅速。过度抽取地下水已经耗尽了该地区浅蓄水层的大部分水,迫使打井者瞄准深蓄水层,而深蓄水层是不可补充的。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预测,如果水供需不能快速恢复平衡,“将对子孙后代造成灾难性后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和灌溉水井的干涸,自1997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23亿吨以来,中国的小麦产量已经下降了8%。同期中国水稻产量下降4%。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可能很快就需要进口大量粮食。
印度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令人担忧。粮食消费和生存需要之间的余地更加狭小。数百万口灌溉水井几乎使印度每个邦的地下水位全部下降。弗雷德·皮尔斯在《新科学家》杂志中报道:
印度一半的传统手打井和数百万口浅层管井已经干涸,大量以此为生的人因此自杀。在印度的许多邦,大面积断电正在成为家常便饭,因为那里超过半数电量都要用于从1千米之下抽取地下水。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指出,15%的印度粮食是靠抽取地下水生产的。换句话说,1.75亿印度人所需粮食的生产用水来自灌溉水井,而这些水井会很快干涸。持续水资源供应短缺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粮食短缺和社会冲突。
第二个令人烦恼的趋势——表土流失的范围也很惊人。大约世界1/3的耕地,表土侵蚀速度快于新土形成速度。这层植物必需的、薄薄的营养物质,是文明的基础,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但通常只有15厘米厚。风蚀和水蚀引起的表土层流失曾经毁灭过多个早期文明。
2002年,一个联合国小组评估了莱索托的粮食形势(莱索托是一个小小的内陆国家,四周被南非环抱,人口200万)。这个小组得出的结论非常明确:“莱索托的农业濒临崩溃,作物生产不断萎缩。如果不采取措施扭转土壤侵蚀、土壤退化和土壤肥力下降的趋势,莱索托大片土地将无法进行作物生产。”
海地地处西半球,是第一批公认的失败国家之一。40年前,海地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但从那以后,海地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森林和大部分表土,一半以上的粮食要依赖进口。
地球表面温度不断上升是粮食安全的第三个环境威胁,可能也是最普遍的威胁,能够影响世界各地的作物产量。世界许多国家都是在最适宜或接近最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种植作物,哪怕生长季节的温度细微上升,都可能导致作物收成减少。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的一项研究已经证实了作物生态学家的经验法则:温度相对于正常气温每上升1℃,小麦、水稻和玉米产量就会下降10%。
过去应对粮食需求不断增长的措施是,采用各种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产量。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化肥、灌溉、高产小麦及水稻品种的应用革新创造的“绿色革命”,就是最着名的案例。但这一次,许多最有效的农业技术早已投入使用,土地长期生产率的提高速度正在缓慢降低。1950~1990年期间,世界粮食亩产量年增长率达到2%以上,超过人口增长率。但是从那以后,粮食单产年增长率降到了1%多一点。一些国家的粮食单产——包括日本和中国的水稻单产,似乎已经接近了可能的极限。
一些评论者把基因工程当成了救命稻草,认为转基因作物可引领人类走出困境。遗憾的是,没有任何转基因作物可以使单产有令人惊喜的提高,能够与“绿色革命”期间小麦和水稻单产翻一番的情况一较高下。以后似乎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根本原因在于,常规作物育种技术已经开发了作物单产的大部分提升潜力。
知识点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它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它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障碍。目前,已经有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等植物和转基因牛、猪、鱼等动物出现。
㈤ 澳大利亚小麦种植
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
优点:
1 种植业与畜牧业可以互补,种植业提供饲料给畜牧业 畜牧业提供有机肥料给种植业
2 适应力强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养羊
3 可以充分、合理利用时间 因为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忙季是不一样的
㈥ 粮食收购危机的成因和影响
专家们大多都认为,尽管粮食危机总是以戏剧性的方式表现出来,然而它绝非短期因素作用的后果。此次全球粮食危机也不例外。全球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何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分析,造成全球粮价激涨有以下五大因素。 1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全球粮食 减产。近来,百年一遇的干旱沉重打击了澳大利亚粮食产区;恶劣的气候也使欧洲的主要小麦产地遭受了灾难性的损失。与此同时,全球对粮食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主要产粮区都遭受了灾难性损失。 2饮食习惯变化。人们对植物油和动物性蛋白食品的消费急速增长,饲料粮的消耗增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数据,2006年,世界谷物消费总量增长到20.43亿吨。另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的粮食消费从2005年到2006年增长了1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粮食消费增长了25%左右。 3大量生产燃料乙醇消耗大批粮食资源。2007年,美国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相当于该国玉米总产量的27%。按照美国的《新能源法案》,美国将大幅度增加生物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将达到360亿加仑。生物柴油迅猛发展则消耗了大量植物油资源。欧盟是生产和消费生物柴油的主要地区。欧盟生物柴油的消费量2005年为303万吨,2006年为544万吨,2007年为690万吨,2008年预计将达到1154万吨。这自然会导致人车争粮。经常批评IMF的非政府组织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说,富国在这次粮食危机中要承担大部分责任,因为它们中止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此外,他们还鼓励发展生物燃料生产,而据IMF称,对农作物需求的增长几乎有一半是用于生产这种燃料。 4美元贬值促发的全球性 通货膨胀也难辞其咎。同时由于石油价格猛涨,导致运输成本上升,化肥等农业生产物资也不断涨价。所有这些都使得粮食的生产和储运成本升高,拉高了粮价。同时贫困人口和国家的经济状况并无太大改善,因此粮食危机大大加剧。 5全球粮食储备量猛降。2006年,全球粮食总储备量下降到3.75亿吨,比上年下降16.2%;粮食期末库存只占当年总产量的17.1%,占当年总消费量的16.5%,低于FAO确定的世界粮食安全线。 危机国已达33个 随后,仿佛蝴蝶效应一般,骚动在西部非洲爆发了。毛里塔尼亚随后发生示威抗议粮食涨价。2月27日,喀麦隆首都雅温德发生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食品等基本生活物资涨价。 与此同时,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首先发生了抗议食品和汽油涨价的示威活动。2月28日,示威演变为骚乱,发生了大规模打砸抢事件。当地的反对派力量和21个工会坚持要求政府降低消费税和附加税。3月中旬,该国再度发生示威活动,要求控制物价。4月爆发了全国大罢工和示威活动。 接下来是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埃及。很快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粮食骚动也相继爆发:菲律宾、印尼、海地、秘鲁、墨西哥、孟加拉国……截至目前,已经有13个国家发生了粮食骚动。这些骚动在一些国家演变为暴力事件,甚至造成人员死亡。 世界银行在近期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有33个国家正面临因食品短缺而发生动荡的危险全球库存吃紧 全球粮价疯涨,但库存却在走低。“以前,为了确保粮食安全,许多国家都储备了大量大米,这减少了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但由于维持储备耗资巨大,近十年来,全球大米储备在持续下降。”联合国粮食及农 业组织2月份发出警告,36个国家今年将面临食物短缺,全球大米库存也降至7210万吨,为1984年以来的最低点。库存吃紧的消息使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更加重视本国的粮食安全。 禁止囤米牟利 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菲律宾在米价飙升中首当其冲。菲律宾每年消费大米1200万吨,其中10%需要进口。2007年,菲律宾进口大米187万吨。4月8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宣布,将对国内囤积大米以牟取暴利的商人予以打击,任何人只要偷窃他人大米都将被认定为有罪,并被送进监狱。为响应政府“节约粮食”的号召,现在的菲律宾快餐店在为顾客提供主食时,将原来的一碗米饭改成了半碗。为提高国内供应,菲律宾先后两次宣布了大米进口招标计划,数量分别为100万吨和50万吨,这给全球大米供应带来了更多压力。 大幅控制出口 与此同时,各大米生产国也开始控制出口。柬埔寨和埃及在3月27日公布了大米出口禁令。3月28日,越南政府表示,今年大米的出口量将减少22%。越南的农业协会也敦促本国稻农在今年4至6月间不再签订大米出口合同。今年越南的大米出口量将减少到400万吨,以确保国内供应。 同在3月28日,印度也公布将出口大米的最低价格大幅调高近五成,由每吨650美元增至每吨1000美元。 动用政府储备 泰国商业部于4月2日宣布拿出65万吨政府储备米投入国内市场以平抑急升的米价。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但急剧攀升的全球物价使得泰国米价不断上涨。人们担心,如果稻农想出口大米换取现金,市场就会发生短缺。同日,世界第三大大米生产国印度尼亚西宣布,将联合中国、印度、越南和埃及一起控制大米出口。今年印尼的大米产量会超出国内需求量大约200万吨,但无法满足出口需求。
㈦ 说明2020年澳大利亚粮食供应不足的主要原因
马克思说过,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作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澳大利亚,也是存在生产过剩的危机。
2020年澳洲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不存在供应不足的情况。
㈧ 世界多国面临粮食危机,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不利气候因素造成主要粮食生产国减产,出口量大幅下降。作为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的澳大利亚连续数年遭受干旱气候,小麦出口锐减,仅2007年的出口量就减少400万吨。同年,乌克兰小麦出口也减少300万吨。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的巨额农业补贴严重扭曲了贸易,为压低了国际农产品价格,致使发展中国家的中小粮食生产者和农民不得不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生产其他经济作物,致使许多中小发展中国家的粮食自给能力严重不足,大量依赖进口来维持国内粮食供应。
自由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传播也钝化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自身农业生产的愿望,天真的认为世界粮食供应永远是充足的,可以完全依赖便宜的进口来替代国内生产,这也是许多国家对危机的爆发和持续准备不足的潜在原因。
(8)澳大利亚粮食单产怎么这么低扩展阅读
粮食危机是全球66亿人口共同面临的种种重负发出的一个警告。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至91亿,而且新增人口全部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为了应对粮食危机,需要从解决贫困问题着手。富国需要采取措施,落实它们在2002年做出的将0.7%的国民收入用于国际援助的承诺。
到2008年底为止,22个做出承诺的国家用于发展援助的资金只占其国民收入的0.45%,而美国只有0.16%。敦促富国落实国际援助迫在眉睫。
㈨ 非洲为什么粮食产量低
非洲是一个缺粮的大陆。非洲人口占世界1/10以上,但粮食产量尚不足世界总产量的1/20,人均占有粮食300多斤,不到世界平均数的1/2。约有4/5的国家和地区粮食不能自给,上亿人营养不良,几千万人在忍饥挨饿。
虽然许多国家独立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发展粮食生产,但粮食增长缓慢,缺粮问题依然严重。然而,非洲生产粮食的条件却比较好,大部分国家过去粮食自给有余,如埃及、尼日尔爾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埃塞俄比亚等都曾是粮食出口国。前后反差为什么会这么大呢?非洲的粮食问题为什么仍未解决呢?
长期的殖民统治是造成非洲严重缺粮的最根本原因,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首先是非洲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粮食供不应求。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陆之一,比粮食增长速度还快,如上世纪70年代人口增加1/5以上,而粮食产量只增加了1/10,人均粮食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
其次是非洲政局动荡不稳,风云多变,战争、内乱时有发生。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初至1980年,有36个国家发生了60次政变和100多次未遂政变,以及20多场各种武装冲突,许多国家社会动荡不安,罢工罢课等时有发生。战争、动乱导致农田荒芜,粮食减产,难民增加,连累邻国粮食供应也困难。
再次是非洲生产方式落后,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非洲是世界上粮食单产水平最低的一洲。非洲粮食生产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方式原始,一旦有什么天灾人祸,粮食就会减产甚至绝产。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每次旱、虫、鼠灾,都造成粮食歉收,大批人畜死亡。
第四是对粮食生产重视不够。有些国家尽管也提出口号,尽快实现“粮食自给”,但并未付诸实际行动,也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把发展重点仍放在某些农矿产品上。有些国家虽采取了一定措施,但由于新老殖民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阻挠,也没能很好实施。还有的国家制定的发展政策有损农民利益,农民积极性不高,粮食生产发展缓慢。
另外,因为生活水平低,食物中肉类和奶类少,增加了粮食消费量。加上经济落后,无力购买更多粮食,使粮食供应更加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