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漂移的大陆
我们生活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并围绕着太阳公转。除此之外,地壳也在不停地运动。但是,地球太大了,以至于我们几乎不能察觉到大地的运动。如果你注意一下世界地图,就会发现南美洲的东海岸与非洲的西海岸是彼此吻合的,好像是一块大陆分裂后,南美洲漂出去后形成的。
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了这一现象。此后经研究、推断,他在1912年发表《大陆的生成》,1915年发表《海陆的起源》,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的学说认为,在古生代后期(约3亿年前)地球上存在一个“泛大陆”,相应的也存在一个“泛大洋”。后来泛大陆分裂~地表的硅铝层比深部的硅镁层轻,就像大冰山浮在水面上一样,又因为地球由西向东自转,南美洲、北美洲相对非洲大陆是后退的,而印度和澳大利亚则向东漂移了。泛大陆的解体始自石炭纪,经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古近—新近纪的多次分裂漂移,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他认为,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
现代科学的发展,为大陆漂移提供了更直接的证据:精确的大地测量数据证实,大陆仍在缓慢地持续水平运动;古地磁的资料表明,许多大陆块现在所处的位置并不代表它的初始位置,而是经过了或长或短的运移。然而早期他们提出的证据,未能使地学界相信大陆漂移的真实性。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随海洋地球物理调查的开展,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说以洋底扩张的形式东山再起,这就是板块学说。60年代初,Hess提出了海底扩张的概念,并得到古地磁学、地球年代学,以及海洋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方面一系列新证据的支持。三种不同的现象:熔岩序列中磁极性转向的年代、深海岩心中剩余磁化转向的深度、平行于海洋中脊的线状磁异常的宽度,都以同样的比率变化着,都是由于扩张海底的地壳从洋中脊迁移而造成的。地学界普遍接受了活动论的观点,并逐渐形成了板块运动学说。
由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进展,迄今被视为不解之谜的地球活动大多得到了解释。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证实板块构造学说为目的的世界规模的地球观测蓬勃开展。通过这些观测,海底的年代分布被详尽确定,弄清了以往地质时期板块运动的过程,更由于空间观测技术的发展,就连每年一厘米的板块运动,也能够连续数年进行观测。
2. 澳大利亚大陆是全世界上没有冰川的大陆,简述起原因
1、纬度低。纬度越低,接受太阳辐射越多,温度越高,很难形成终年不化的冰川。澳大利亚地处低纬,南回归线穿过其中,气温较高。当然,如果是海拔足够高的高山的话,山顶温度很低,还是可能分布有冰川的。但澳大利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
2、海拔低,澳大利亚大陆海拔高度较低,最高峰是大分水岭的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澳大利亚的最高峰,山顶气温比海平面气温低13度左右,在夏季,山地气温肯定高于0度,不会形成终年积雪,就更不会形成冰川了。
3. 澳大利亚向什么方向漂移
澳大利亚大陆进一步飘离南极洲,形成今天的印度洋.而印度洋将成为继太平洋之后的大洋,所以澳大利亚大陆应该是继续飘离南极洲的
4. 澳大利亚是不是从南极洲漂移出去的
不是南极洲,是冈瓦纳古陆
又称南方大陆。大陆漂移说所设想的南半球超级大陆。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以及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上述各大陆被认为在古生代及以前时期曾经连接在一起。“冈瓦纳大陆”是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于1885年在《地球的面貌》(The Face of the Earth)一书中提出的。根据印度中部冈瓦纳地区石炭纪到侏罗纪的地层——“冈瓦纳系”得名。休斯认为,非洲、印度等大陆具有相同的地质历史和古植物群,过去曾是一个统一的大陆。石炭纪一二叠纪时,南方大陆的大规模冰川活动已由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印度等地发现的冰碛岩所证实。该古陆上发育的大冰盖,其中心在南极洲东部和非洲南部,冰流由此辐散出去。古地磁资料也表明,当时这一带靠近古南极,大冰盖分布于古南纬60°以内。二叠纪时期,南方大陆占优势的植物群是种子蕨类植物舌羊齿,其分布遍及南美洲、中非、南非、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印度,而在包括北美洲、格陵兰、欧亚大陆在内的北方大陆则没有出现这类植物。一般认为,冈瓦纳古陆在中生代开始解体,新生代期间逐渐迁移到现今位置。
5. 为什么56%的陆地在北半球
因为这是地球自转和轨道公转的结果,地球是自西向东运转的,由于离心力的原因,陆地都随着黄道面漂移.
同时地球又是一个和黄道面成一定斜角的原因,在和地球中轴线同方向的力的作用下,陆地偏向北半球漂移.
根据科学家的估计,再几万年以后,大陆将更向北移动,同时,澳洲大陆由于离心力将向南移动.
地球不再是一个圆球体了,而是中间赤道越来越鼓,两极越来越瘪
6. 大陆是怎样移动的
1901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逊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块,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
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他把地图上所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后来,他还进一步从地质构造和古气候、古生物学文面,对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地层、岩石、构造进行论证,发现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此外,南美洲、非洲、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等地,在古生代和中生代初期,古生物及古气候的分布状况也十分相似,但在中生代以后则又有明显区别。这说明几块大陆曾经连在一起,后来才逐渐分开。因此,魏格纳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界的着名学说——大陆漂移假说。他认为: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受到自东向西的潮汐摩擦力和从两极向赤道方向的离心力,导致大陆分裂并产生漂移。美洲大陆漂得最快,亚洲、大洋洲大陆漂得最慢,成了今天的陆地概貌。
7. 根据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大约65,000,000年前什么大陆和什么大陆亚欧大陆漂移分离,形成了什么洋
6500万年前美洲大陆向西漂移,南极大陆
向南方向、澳大利亚大陆向东北方向漂移离开亚欧大陆形成了现在的四大大陆与四个大洋的海陆格局
8. 大陆如何漂移的
谁能想到,茫茫大地,坚实的岩石圈,竟可以像巨大的轮船一样千里漂移,而且,至今这种漂移也没有停下来。
地球科学家已经证实,大约在2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彼此相连,构成一个统一的超级大陆。当时,大西洋还没有出现,北美东岸的纽约、华盛顿等地紧接着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西缘,而我国西藏的南部则是一片茫茫大海,印度次大陆在万里之外的南大洋中与南极洲紧紧相连。
不久,这个超级大陆解体了,美洲相对于欧洲、非洲越漂越远,它们之间形成的大西洋慢慢地扩张。随后,印度次大陆从南极洲动身北上。这“艘”长途旅行的“巨轮”,漂洋过海上万千米,一头撞到正在向东漂移的亚洲大陆上,“船头”被撞得变了形,逐渐地隆起,把原来海底的沉积物撞得皱皱巴巴,使得那里的地壳破裂,深部的岩浆上涌,形成了花岗岩和变质岩,巍峨的喜马拉雅山横空出世。北漂的印度次大陆到现在还收不住脚,至今还一个劲地向北推挤着!
“大陆漂移”学说的创立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关于这个学说,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人们只能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间接证据,因此,长期以来,经典的大陆漂移学说遭到非难和攻击,它被斥为荒谬的理论、不切实际的幻想。一些美国地质学家说过,那时你若在美国承认自己相信这一学说,就根本当不了大学教授。
直到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领域中的一些情况才发生了变化。由于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方面的大量发现与深入研究,相继出现了海底扩张与大陆板块构造学说。它们大大地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发展。在短短几年内,大陆漂移的概念已经从“荒诞的邪说”变成了可信的事实。
9. 大陆漂移运动与海沟有哪些联系
地球物理学家还算出了各条海沟的海底俯冲速度,它们大多为每年78厘米。千岛海沟、日本海沟、菲律宾海沟等仿佛是无底的陷阱,西北太平洋海底正以每年近10厘米的速度钻入其中,于是,这些海沟两侧的地块渐渐聚合靠拢。比如上海与太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之间的距离就一直在缩短,夏威夷群岛正随着太平洋海底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夏威夷群岛的檀香山,如今是游览胜地,何等的繁华,但在几千万年后,檀香山连同整个夏威夷群岛都将葬身于日本海沟,而被拖进“地狱”之中。
太平洋周缘的海沟好似一张张吞吃海底的大口。若干亿年后,整个太平洋洋底都可能会被地球这头怪兽所吞没,浩瀚无际的太平洋闭合消逝了,中国有可能与美国碰撞相遇,在两国之间将会升起一座象喜马拉雅山那样高峻的山岳。因为在1亿多年前,印度与我国西藏之间就曾隔着一个辽阔的古地中海。在当时,古地中海北缘也有吞食海底的深沟。大约4000万年前,古地中海合拢了,印度与西藏碰撞在一起,就仿佛汽车相撞使车头变形一样,印度和西藏之间猛烈地挤压拱起来。高冲霄汉的喜马拉雅山便是这样形成的。
如此看来,海沟的存在,对于大陆漂移运动是不可少的。当一块大陆向前漂移时,难免要盖没前方的海底。这部分海底正是通过海沟这张大口俯冲潜没于相邻大陆之下。所以在一块漂移着的大陆的前缘,一般都展布着一列列的海沟。向西漂移的美洲大陆,其前缘是中美海沟、秘鲁—智利海沟。随着美洲大陆向西漂移,它前方的太平洋收缩了,后面的大西洋则扩展开来,向东漂移的欧亚大陆,其前缘有日本、琉球、菲律宾、马里亚纳等海沟。太平洋周围的大陆(欧亚、澳大利亚和美洲大陆)的漂移方向,大体上都指向太平洋内部。
地球内部物质不停地沿着大洋中部的裂谷喷吐出来,生成新的海底,并缓缓向两侧扩张推移,在大洋边缘的海沟里,老的海底被消灭,重新返回到地球内部。海底犹如不息的传送带,有生有灭,不断地更新。有的大洋海底生的多,灭的少,如缺少海沟的大西洋、印度洋,大洋不断扩展;也有的大洋海底生的少,灭的多,如太平洋,则渐渐萎缩。我们的地球表面,就是由漂移着的大陆和变动着(扩张或收缩着)的大洋所组成。
10. 南北洲和南极洲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在前寒武纪时,地球上存在一块泛大陆.以后经过分合过程,到中生代早期,泛大陆再次分裂为南北两大古陆,北为劳亚古陆,南为冈瓦那古陆.
到三迭纪末,这两个古陆进一步分离、漂移,相距越来越远,其间由最初一个狭窄的海峡,逐渐发展成现代的印度洋、大西洋等巨大的海洋.
到新生代,由于印度已北漂到亚欧大陆的南缘,两者发生碰撞,青藏高原隆起,造成宏大的喜马拉雅山系,古地中海东部完全消失;非洲继续向北推进,古地中海西部逐渐缩小到现在的规模;欧洲南部被挤压成阿尔卑斯山系,南、北美洲在向西漂移过程中,它们的前缘受到太平洋地壳的挤压,隆起为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同时两个美洲在巴拿马地峡处复又相接;澳大利亚大陆脱离南极洲,向东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于是海陆的基本轮廓发展成现在的规模.
具体来说就是:南极洲向南飘移,澳大利亚大陆脱离南极洲大陆向东北方向飘移,进而古印度大陆脱离澳大利亚大陆,向北部飘移,形成现在的南亚以及喜马拉雅山.南北美洲作为一个整体和现在的非洲大陆脱离,向西运动,而非洲大陆向东运动.而南北美洲大陆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了现在的科迪勒拉山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大西洋的面积越来越大,而太平洋的面积却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