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核辐射正常值是多少
工作中的正常值为20mSv。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
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1)澳大利亚核辐射有多少扩展阅读
核辐射的危害
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γ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
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轻度损伤,可能发生轻度急性放射病,如乏力,不适,食欲减退。
中度损伤,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如头昏,乏力,恶心,有呕吐,白细胞数下降。
重度损伤,能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虽经治疗但受照者有50%可能在30天内死亡,其余50%能恢复。表现为多次呕吐,可有腹泻,白细胞数明显下降。
② 射线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射线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射线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辐射想必大家都知道是对人体有害的,但是辐射其实分为很多种,不同的辐射造成的危害不相同,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辐射,下面分享射线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射线是一种人眼看不见并感觉不到的射线,它可以穿透人体和一般物体,甚至金属制品。广泛应用的CT诊断技术(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射影)、胸透等,都属于X线诊断范畴。X射线在穿透人体时,会对人体产生轻度危害,引起人体生物大分子及水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反应,产生有害效应,无任何防护的照射就会对人体造成射线损伤。
概述
X射线它具有波长短、穿透力强、荧光、摄影作用及生物效用等特征。通过透视、摄片、照射等手段方法,对人体内部器客进行诊断及治疗。X射线射入人体后被吸收产生的生物效应对人体有损害,损害的程度随吸收剂量而定。一般来说,过小剂量对人体无大损害,大剂量可导致组织细胞破坏及血液系统方面的病变。
胸透是一种常用的射线检查方法,它利用了X线的穿透性、荧光性和摄影效应的特性,当X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时,被吸收的程度不同,到达荧屏上的X线量就有差异,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依据。胸透检查一般在数十秒,对人体的危害有限。成年人一年内做一、两次胸透几乎没有明显危害。但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细胞分裂活跃,比成年人敏感得多,且年龄越小越敏感(胚胎组织对射线更敏感),会造成部分机体细胞受损,这些受损细胞如果没能自我修复(也可能是异常修复),就会残存于机体里,像“定时炸弹”,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开始疯狂复制,成为一个癌症病灶。所以说,放射检查次数做得越多,诱发癌症的概率就越大。在其放射检查后的未来几十年里,远后效应就可能被诱发。
特点
把装有放射性同位素的铅室打开,会立即从铅室中射出一束射线,加入磁场射线分成了三束,其中偏转角度较小的一束叫α射线,另一束偏转角度较大的叫β射线,中间一束叫γ射线。α射线穿透能力最弱,用一张厚纸就可以把它挡住;β射线穿透能力强一些,一定厚度的有机玻璃也可以把它挡住;γ射线有着极强的穿透力,通常用铅板可以挡住。除这三种放射线外,常用的射线还有X射线和中子射线,这些射线各具特定能量,对物质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和间离能力,从而使物质或机体发生一些物理、化学、生化变化。如果人体受到长时间大剂量的射线照射,就会使细胞器官组织受到损伤,破坏人体DNA分子结构,有时甚至会导致癌症,或者造成下一代遗传上的缺陷,受照射的人常常会出现头痛、四肢无力、贫血等多种症状,重者甚至死亡。
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是一种特殊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物质,因此有人把它比喻为“魔线”。如何对它进行防护,以减少射线的危害呢?使用电离辐射源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遵从放射防护的三原则,也就是:一、实践正当化;第二、防护最优化;第三、个人剂量限制。
预防
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三条:第一、时间防护;第二、距离防扩;第三、屏蔽防护。值得注意的是,医生使用射线装置给病人诊治病症时,要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权衡利弊,做到安全合理地使用射线装置。并耐心劝导那些主动要求但不需要使用射线装置诊治的病人,引导他们走出误区,并非一定要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才可以治疗百病。另外,随着人们对居室美化装修的升温,居室污染也在加剧。其原因之一就是某些建筑材料放出的污气作祟,但是只要我们的居室经常通风化气,污染就可以减少,兴利避害,让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造福人类。
病例
对于放射线的危害,人们既熟悉又陌生。在常人的印象里,它是与威力无比的原子弹、氢弹的爆炸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全世界和平利用核能呼声的高涨,核武器的禁止使用,核试验的大大减少,人们似乎已经远离放射线危害。然而,近年来,随着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在工农业、医疗、科研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放射线危害的可能性却在增大。
1999年9月30日,日本刺成县JCO公司的的铀浓缩加工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核 泄 漏事故,有三名工人遭受严重核辐射,当救援人员把他们送到当地医院时,他们已经昏迷不醒。同时这次事故致使工厂周围临近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辐射量是正常值的一万倍,放射线的危害再一次向人类敲响警钟。
放射辐射在非医疗领域的应用
放射/辐射在非医疗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按其应用的方式和目的,还可分为放射性核素仪表、辐射加工、辐射育种、辐射刺激生长、辐射防治虫害、食品辐照保藏、辐射治疗(又称放射治疗)和医疗用品的辐射消毒等。
常见放射射线类型
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可能接触到的主要射线有阿尔法射线( a 射线)、贝塔射线(射线)、伽马射线( y 射线)和×射线,前三类射线主要是来自于放射性元素(放射源),X 射线主要来源于射线装置。
各类射线的穿透能力不同, a 射线穿透力很弱,极易被阻挡,甚至可以被一张纸所阻挡,因此 a 射线直接照射(外照射)的危害容易预防。阝射线穿透力稍强,能被体外衣服消减、阻挡或一张几毫米厚的铝箔完全阻挡。 y 射线穿透能力很强,最好的屏蔽材料是铅板,固定场所常用一定厚度的混凝土进行防护。
X 射线只有射线装置通电的时候才产生,断电后无放射性残留,其穿透能力与电压相关,通常使用铅橡胶防护服进行防护,固定工作场所通常用一定厚度的混凝土进行防护。
射线辐射可能的健康损害有哪些
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但过量的放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癌、致死。
受照射时间越长,受到的辐射剂量越大,危害也越大。在一定的照射剂量下,组织受照射面积越大,损伤越大。在相同的照射剂量下,腹部受照危害最大,四肢受照危害最小。人体的血液系统、生殖系统、淋巴组织、眼晶体等对放射线最敏感,容易受损害。
在影响辐射对健康危害的照射剂量、时间、面积、部位等因素中,辐射剂量是最关键的,辐射剂量一般用毫希沃特(简称毫希,符号 mSv )来表示,1000mSv=1希( Sv )。我们拍一次×线胸片约受到0.1mSv的辐射剂量,一次胸部 CT 检查约8mSv。
当人体一次或短时间内多次累积受到1000mSv以上剂量的全身辐射时,会导致急性放射病的发生,根据辐射剂量的不同,由轻到重可以导致骨髓型急性放射病、肠型急性放射病和脑型急性放射病。放射性疾病往往只能对症处理,高强度辐射易造成不可逆的致命损害。当然高强度的辐射一般只有在事故状态下才会发生。
人体长期受到较高剂量的辐射(平均年剂量150msv),累积剂量达到1000mSv以上,则会引发各类慢性放射病,如血液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白内障等。这些主要针对是职业接触射线的人员,为保证职业安全,国家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全身照射的接触限值是: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得高于20mSv;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不得高于50m Sv 。此外,对职业活动中易受到照射的眼晶体的`年剂量不得高于150mSv,四肢(手与足)或皮肤的年剂量不得高于500msV。
对公众来说接触限值一般是职业人群的1/10。
上面提到的急、慢性放射病的发生必须达到一定的辐射剂量(即阈剂量)才会发生,并且其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直接相关,称为确定效应或非体确定性效应,这也是职业接触射线人群皮肤的辐射效应所要重点防止的。
科学家在对辐射与健康的影响研究中还发现,辐射剂量越高的人群,其发生肿瘤、遗传性疾病等的概率也越大,即对个体来说,接触的射线越多,其发生癌变或遗传性疾病的风险会越大,这也被称为射线的随机效应,因为这种风险不存在接触限值,与受照的机会有关,所以辐射是公众日常生活中需要重点去控制和减少的。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参考剂量
如何进行放射线辐射防护
人类接受的辐射有两个途径,称为内照射和外照射。 a 粒子只有进入人体内部才会造成损伤,这就是内照射;×射线、 Y 射线主要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这就是外照射;B 射线既造成内照射,又造成外照射。
外照射防护要遵循三原则:一是时间防护,即尽可能减少受照射的时间;二是距离防护,增大与辐射源间的距离,因为受照剂量与离开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三是采取屏蔽措施,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足够厚的屏蔽物,防止射线穿透。屏蔽的主要材料有铅、钢筋混凝土、水等,我们住的房对外部照射来说是很好的屏蔽。
任何能量在空间的传播都叫辐射,包括各种电磁波。与核能相关,能够伤害人体的辐射又叫电离辐射,放射性辐射,也就是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包括X射线,伽马射线(都是高能光子),质子,α辐射,β,β+辐射,裂变碎片(都是带电粒子辐射),中子,等。
衡量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的标准是,人吸收了多少放射性能量。不同的放射性类型,同样能量给生物造成的损害是不一样的。下表是不同放 射类型的有效生物剂量权重:
人体不同部位对辐射伤害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性腺(生殖细胞生成区域),骨髓,乳腺,甲状腺等区域对辐射敏感,容易受到伤害。 能量吸收单位用格雷(Gray, 吸收剂量),1格雷等于1公斤物质吸收了1焦耳的放射能量。对生物的伤害用相对生物有效剂量(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 RBE)来衡量,单位是西弗(Sievert)。根据上表,如果辐射类型是X射线,电子,等,那么1格雷等于1西弗。如果是α粒子,1格雷等于20西弗。
自然条件下,空气,人体自身,土地,建筑都有放射性辐射,叫背景放射性辐射。人体一年接受到的背景放射性辐射全球平均为2.4毫西弗,不同地区略有差别,比如北美大约是3,澳大利亚大约是1.5。中国近期的背景辐射是3.1,明显高于全球平均,与中国近几十年重工业化,大量采矿,采煤,开采地下水等有关。
人体对放射性的耐受能力比较低(越高等的动物对放射性的耐受力越低)。图1是不同剂量对人体的伤害能力。一些关键事实:
1、 放射性辐射都有伤害,剂量越大伤害越大,没有安全值。“一定量的辐射对人体有益”没有根据。
2、 对于癌症,辐射伤害的效应是累积性的。
3、 每接受1西弗的辐射伤害(300到400年背景辐射),癌症患病概率提高5.5%(绝对值,即如果本来患癌概率是30%,增加5.5%后就是35.5%)。
4、 涉及辐射伤害的设施(环境)安全标准中,普通人一年接受的额外辐射不能超过5毫西弗,专业人员一年不超过50毫西弗,五年总和不超过100毫西弗。
5、 短期内接受到100毫西弗以上的照射,就可能患急性放射病(淋巴细胞,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高烧,等)。
6、 短期内接受到3000-4000毫西弗照射,30日内致死率为50%。6000-7000毫西弗致死率为99.9%。
7、 吸收到人体放射性元素引起的内照射危害远远大于外部照射,特别是α辐射(氡,镭,铀,钍,钚等重离子及其衰变链元素上的辐射主要都是α辐射)。同样能量的阿尔法辐射造成的辐射伤害是β和γ辐射的20倍,一般阿尔法粒子的能量还是β和伽马粒子的四五倍。所以内照射情形,一次阿尔法衰变造成的伤害是一次β衰变的100倍左右。γ辐射一般会穿透人体,损害要小的多。
图1 辐射伤害与剂量的关系。
微观层面,辐射会导致蛋白质变性,DNA断裂,细胞病变或者死亡。大部分DNA破坏会被修复,但是也有一些不能修复。不能修复的DNA破坏就是DNA变异,可能发展成癌症。
一些核专家提出的“适量辐射对人体有益”的说法,正式名称叫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低毒刺激效应,radiation hormesis,或homeostasis),即低剂量的辐射能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人体自我修复,从而改善人体健康。该说法在不发生DNA变异的条件下是可能的,因为细胞死亡会刺激免疫系统。但是DNA变异概率正比于辐照剂量,终生累积,因此负责制定辐照损害标准的权威机构,如联合国电离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美国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等,都不认可这一说法。核能界,如世界核能协会(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WNA)的相关网页就强烈暗示这一说法很有道理。被权威机构认可的辐射伤害与剂量线性相关无最低阈值(Linear no threshold,LNT)理论在WNA被指为“假说”(hypothesis)。法国科学院也有一篇报告部分支持这一说法。
图2,辐射伤害与剂量的关系。B线为线性相关,D线为低剂量兴奋效应(Hormesis)
由于辐照能够损害DNA,人体细胞分裂旺盛的器官,如生殖腺,骨髓等对辐照更敏感。这些器官受到辐照会引起不育,白血病等。基于同样的原因,孕妇和小孩对放射性辐射的危害也更敏感。胎儿受到辐照损害,终生癌症患病概率都会上升。特别地,由于胎儿和婴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辐射伤害将大大降低新生儿的智商。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为例,如果胎儿接受到500毫西弗的辐射,终生癌症患病概率将从美国平均的38%增加到55%,智商下降15个点(与胎儿孕期周数有关。
③ 辐射量多少对人体有害
辐射量多少对人体有害
辐射量多少对人体有害,辐射想必大家都知道是对人体有害的,但是辐射其实分为很多种,不同的辐射造成的危害不相同,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辐射,下面分享辐射量多少对人体有害。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辐射
辐射根据能量的高低及电力物质的能力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
电离辐射能量高、频率高,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比如宇宙射线、X射线和来自放射性物质的辐射。该过程会使生物体内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造成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对身体造成危害。
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并不会电离物质。包括紫外线、手机、电脑、电磁炉、高压线、变电站、电视广播等产生的电磁场,危害性较弱。
医院“拍片”用的是什么辐射
医院的X射线透视、照相诊断、放射性核素对人体脏器测定,对肿瘤的照射治疗等,都是电离辐射。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电离辐射(所有类型)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乍看一眼很吓人,都致癌了还说风险极低?这不是忽悠人吗?
其实人在生活每时每刻都要受到自然界的辐射,这种辐射被称为天然本底辐射,一个人一年受到的辐射通常约为2.0mSv-3.0mSv/年。根据科学统计显示: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全球平均约为2.4mSv。
医学上一般采用毫西弗(mSv)来衡量辐射危害性,只有遭受100mSv以上的辐射量,人体患癌的概率才会明显增加。
CT、核磁、B超有多少辐射?
实际上,医院里一定程度的辐射是不会伤害人体的,离开剂量谈辐射伤害的,都是在扯淡。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做CT检查的辐射剂量总量。如果一定时间内进行了反复多次检查,比如说肿瘤患者,经过多次检查/复查、多个期像的扫描、多个部位的扫描,这些使累积的辐射剂量增多,这肯定是对人体有危害的。
下面看看B超、X光片、磁共振、CT这几种检查的辐射情况:
B超
辐射:无
B超的原理是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计算反射波呈像。多用于孕期产检,查看胎儿状况。“超声科”的检查项目是没有辐射风险的,所以不用担心辐射的问题。
磁共振(MRI)
辐射:无
原来是叫“核磁共振”,但一听到里面有“核”就总误导人觉得有辐射。在磁场中,让受检者身体里的原子(主要是氢原子)发生共振,然后接收这个共振的能量进行成像。磁共振是没有辐射的。为了避免误会,现在已经改名叫“磁共振检查”。
X光片
辐射很小 0.1mSv
由于X射线穿过人体时,受到不同程度的吸收,如骨骼吸收的X射线量比肌肉吸收的量要多,那么通过人体后的X射线量就不一样,因而在荧光屏上或摄影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将显示出不同密度的阴影。
一次胸部X光检查收到的辐射剂量是0.1mSv,大致相当于日常生活10天所受的辐射。
CT检查
辐射较高 2-15mSv
CT的检查原理是X光会分层穿过人体,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来看。
关于CT检查的辐射是与剂量有关的,以一个普通的胸部CT为例,检查时的辐射剂量不会超过1mSv,相当于我们乘坐飞机从广州来回北京一次的高空辐射量。
胸透一次大约1.1mSv、胸片一次剂量0.2mSv、头颅CT 2mSv、胸部CT 8mSv、腹部CT 10mSv、骨盆CT 10mSv
打个比方,乘坐飞机1万公里(约20小时)受到辐射剂量约为0.05mSv,一次X线检查受到的辐射剂量为0.02-0.1mSv,相当于坐了20小时飞机;一次胸部普通CT检查的辐射为2mSv-5mSv,每天1包烟的辐射剂量为0.1mSv,相当于抽了二三十包烟。换言之,一个人一年当中坐飞机和抽烟接受的辐射量,就比做一次X射线或者普通CT胸片检查要多了。
核医学检查 PET/CT
辐射较高 15mSv
PET-CT的全称为“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是核医学领域比较先进的临床检查影像技术。PET-CT是将PET和CT整合在一台仪器上,组成一个完整的显像系统,被称作PET-CT系统(integrated PET-CT system), 病人在检查时经过快速的全身扫描,可以同时获得CT解剖图像和PET功能代谢图像,两种图像优势互补,使医生在了解生物代谢信息的同时获得精准的解剖定位,从而对疾病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比如肿瘤的良恶性、手术后肿瘤有无复发等。
PET-CT一次的辐射量,国内一般在10毫希弗-15mSv之间,相当于一次胸部CT的辐射量,对人体并不会造成伤害,但有个缺点就是,检查费用偏贵。
以此看来,以上医院的影像检查远远都还达不到100mSv的辐射量值,也谈不上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了,但如果你短期内大剂量或者是长期小剂量的接受辐射,的确是可能会导致细胞发生突变,导致身体发生病变的。
任何能量在空间的传播都叫辐射,包括各种电磁波。与核能相关,能够伤害人体的辐射又叫电离辐射,放射性辐射,也就是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包括X射线,伽马射线(都是高能光子),质子,α辐射,β,β+辐射,裂变碎片(都是带电粒子辐射),中子,等。
衡量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的标准是,人吸收了多少放射性能量。不同的放射性类型,同样能量给生物造成的损害是不一样的。下表是不同放【射】类型的有效生物剂量权重:
能量吸收单位用格雷(Gray, 吸收剂量),1格雷等于1公斤物质吸收了1焦耳的放射能量。对生物的伤害用相对生物有效剂量(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 RBE)来衡量,单位是西弗(Sievert)。根据上表,如果辐射类型是X射线,电子,等,那么1格雷等于1西弗。如果是α粒子,1格雷等于20西弗。
人体不同部位对辐射伤害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性腺(生殖细胞生成区域),骨髓,乳腺,甲状腺等区域对辐射敏感,容易受到伤害。
自然条件下,空气,人体自身,土地,建筑都有放射性辐射,叫背景放射性辐射。人体一年接受到的背景放射性辐射全球平均为2.4毫西弗,不同地区略有差别,比如北美大约是3,澳大利亚大约是1.5。中国近期的背景辐射是3.1,明显高于全球平均,与中国近几十年重工业化,大量采矿,采煤,开采地下水等有关。
人体对放射性的耐受能力比较低(越高等的动物对放射性的耐受力越低)。图1是不同剂量对人体的伤害能力。一些关键事实:
1、 放射性辐射都有伤害,剂量越大伤害越大,没有安全值。“一定量的辐射对人体有益”没有根据。
2、 对于癌症,辐射伤害的效应是累积性的。
3、 每接受1西弗的辐射伤害(300到400年背景辐射),癌症患病概率提高5.5%(绝对值,即如果本来患癌概率是30%,增加5.5%后就是35.5%)。
4、 涉及辐射伤害的设施(环境)安全标准中,普通人一年接受的额外辐射不能超过5毫西弗,专业人员一年不超过50毫西弗,五年总和不超过100毫西弗。
5、 短期内接受到100毫西弗以上的照射,就可能患急性放射病(淋巴细胞,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高烧,等)。
6、 短期内接受到3000-4000毫西弗照射,30日内致死率为50%。6000-7000毫西弗致死率为99.9%。
7、 吸收到人体放射性元素引起的内照射危害远远大于外部照射,特别是α辐射(氡,镭,铀,钍,钚等重离子及其衰变链元素上的辐射主要都是α辐射)。同样能量的阿尔法辐射造成的辐射伤害是β和γ辐射的20倍,一般阿尔法粒子的能量还是β和伽马粒子的四五倍。所以内照射情形,一次阿尔法衰变造成的伤害是一次β衰变的100倍左右。γ辐射一般会穿透人体,损害要小的多。
图1 辐射伤害与剂量的关系。
微观层面,辐射会导致蛋白质变性,DNA断裂,细胞病变或者死亡。大部分DNA破坏会被修复,但是也有一些不能修复。不能修复的DNA破坏就是DNA变异,可能发展成癌症。
一些核专家提出的“适量辐射对人体有益”的说法,正式名称叫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低毒刺激效应,radiation hormesis,或homeostasis),即低剂量的.辐射能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人体自我修复,从而改善人体健康。该说法在不发生DNA变异的条件下是可能的,因为细胞死亡会刺激免疫系统。但是DNA变异概率正比于辐照剂量,终生累积,因此负责制定辐照损害标准的权威机构,如联合国电离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美国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等,都不认可这一说法。核能界,如世界核能协会(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WNA)的相关网页就强烈暗示这一说法很有道理。被权威机构认可的辐射伤害与剂量线性相关无最低阈值(Linear no threshold,LNT)理论在WNA被指为“假说”(hypothesis)。法国科学院也有一篇报告部分支持这一说法。
图2,辐射伤害与剂量的关系。B线为线性相关,D线为低剂量兴奋效应(Hormesis)
由于辐照能够损害DNA,人体细胞分裂旺盛的器官,如生殖腺,骨髓等对辐照更敏感。这些器官受到辐照会引起不育,白血病等。基于同样的原因,孕妇和小孩对放射性辐射的危害也更敏感。胎儿受到辐照损害,终生癌症患病概率都会上升。特别地,由于胎儿和婴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辐射伤害将大大降低新生儿的智商。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为例,如果胎儿接受到500毫西弗的辐射,终生癌症患病概率将从美国平均的38%增加到55%,智商下降15个点(与胎儿孕期周数有关,具体数据可以参考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官网上的数据:http://www.bt.cdc.gov/radiation/prenatalphysician.asp)。
影像学检查的辐射对有人体伤害吗?
在常见的影像学检查中,B超、磁共振,是非电离辐射检查手段,而X线、CT 及核医学检查,则会产生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穿透力较强,在达到一定剂量时会对人体细胞造成损伤,而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害怕影像学检查辐射的原因。
电离辐射剂量的单位是mSv,事实上,人们每天都在接受大小不一的辐射,例如乘坐飞机20小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 0.1mSv;照一次胸片约为 0.2mSv;胸透一次剂量约为1.1mSv;每天吸1包香烟,每年约接受辐射为35mSv;地铁安检乘客每年可能接受剂量约
只是这些辐射剂量不大,危害可以不论。只有当辐射超过一定的剂量时才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健康危害,
以CT为例,做一次CT检查的辐射剂量约为2mSv-15mSv,10mSv以上的剂量可以视为高风险。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害怕了,会想“果然,做CT就是会伤害身体”,其实不然,因为医生在决定患者是否进行CT检查时,是已经权衡过利弊了的,只有在无其它检查手段可行的情况下,才会要求患者行CT检查。
虽然CT检查存在风险,但是做好防护措施,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对于普通人群来说,不必过于担心。
常见影像学辐射量排名
我们在医院,常常会见到因为疾病或者发病器官、部位的不同,需要使用到不同的影响检查,例如超声、X线拍片、CT、MRI等。很多人常会疑惑,这些影响检查是否有辐射,辐射差别大吗?
下面就一一做下排序,让大家更为清晰:
B超、磁共振成像(MRI):没有辐射,绝对安全;X光摄影(平片):0.1MSV,剂量很小,完全安全;CT:2-15 mSv,较高但是辐射量处于安全范围,不用过于担忧;核医学检查SPECT:0.1-5.2mSv,剂量不大;核医学检查 PET/CT:PET与CT辐射剂量叠加,最大仅有15mSv。从整体上来看,影像学检查所产生的辐射都属于安全的范围,受检者不用过度担忧,不过有些人群,则不适合其中的某些检查!
以下3类人群,做CT检查要谨慎
孕妇以前的观点认为,在怀孕期间,胎儿的发育情况极其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在该阶段,孕妇最好是不要进行CT检查,避免胎儿受到辐射,出现不良影响。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对孕妇身体的任何部位进行一次CT扫描,对胎儿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多次扫描可能会有问题。
不过,在受孕前15周内受到辐射的胎儿,在儿童期间患癌可能性略微增加,发生率理论上1/1000。但是这个风险暂时还没有被证实,如果准妈妈们不放心,在进行检查前就要跟医生讲明,调整辐射剂量,并做好防辐射准备。
儿童孩子的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免疫功能较为低下,进行CT扫描易影响身体细胞健康,最好是避免该项检查。如有必要,建议首选超声、磁共振等没有辐射的检查,或严格遵守医生指导下,在安全防护下进行检查。
过敏体质患者X线与CT检查所用的造影剂是碘剂,约有4%-12%的患者在注射造影剂之后会出现过敏样的反应。曾有新闻报道一名60岁的女士在医院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几分钟后发生造影剂过敏的情况,出现恶心、胸闷、心慌气短、四肢无力,很快神志不清、血压骤降,最终进过抢救才挽回生命。
所以本身易过敏的人群,对于CT影响检查则要多加注意,提前跟医生报备自己的过敏史。
CT类型这么多,怎么选?
CT检查,包含高分辨CT(HRCT)、CT平扫、低剂量CT、增强CT、CTPA等等。每当面对这么多种类的CT检查,患者多会认为最贵的是最好的,其实不然,CT检查的不同,只是因为患者发病部位、器官、病灶大小所需,并不是越贵的效果越好!
例如CT平扫,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胸部常规检查之一,对于HRCT,分辨率要低一些,CT平扫只能显示HRCT中的30-47.8%,多用于急诊、门诊常规病变的检查,可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可疑病变部位。
如果发现端倪,那么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增强CT,对发现的可疑部位,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进行重点检查,从而提高准确率。
而HRCT主要用于观察病灶的微细结构,是胸部常规扫描的一种补充,HRCT可以清晰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在胸部的应用非常重要。
有些人会疑惑,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使用HRCT呢?这是因为HRCT并不能代替常规CT,而是作为常规CT的一种补充。对于当下患者来说,可能CT平扫更适合,而随着检查的进展,医生也会随着病人的情况随着更换检查手段,做进一步的筛查,让患者进行最合适的检查。
④ 各种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各种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各种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辐射想必大家都知道是对人体有害的,但是辐射其实分为很多种,不同的辐射造成的危害不相同,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辐射,下面分享各种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是从细胞开始的,会使细胞的衰亡加速,使新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或造成细胞畸形,或造成人体内生化反应的改变。
在辐射剂量较低时,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可对上述反应进行修复,从而不表现出危害效应或症状,但如果剂量过高,超出人体各器官或组织具有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病变。
在日常生活中,晒太阳、看电视,戴夜光表、乘飞机、拍x线片都会受到一定的辐射,只是生活中这些辐射量都是微量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人们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大量的辐射对人体是非常有害的。
辐射是以波、粒子或光子的能量束形式传播的一种能量。核辐射是指来自原子核的辐射。全身照射超过100拉德时引起急性放射病,局部急性照射可产生积局部急性损伤,如暂时性或永久性不育、白细胞暂时减少、造血障碍、皮肤溃疡、发育停滞等。全身长期接受超剂量的慢性照射,可产生慢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生育力受损、白内障等。
万物皆有辐射
按照标准的科学定义,辐射指的是由场源发出的电磁能量中一部分脱离场源向远处传播,而后再返回场源的现象。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扩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能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正因为万物都是能量组成,所以万物都有辐射,辐射就是能量的散发。每个物体都在接受辐射和辐射别人,都在进行能量交换。从定义上看,在这个自然界中,只要是本身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可以发射电磁辐射。然而,世界上并不存在温度等于或低于绝对零度的物体。因此,人们周边所有的物体时刻都在进行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分为天然来源与人工来源两种。天然的电磁辐射来源于地球的热辐射、太阳热辐射、宇宙射线和静电等,属于自然现象。人工电磁辐射来源广泛,既可以来自于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子仪器、医疗设备、激光照拍设备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运行,也可以来自于微波炉、电视机、电脑、手机、电冰箱、空调、电热毯和收音机等家用电器的使用。
对人体的影响取决3因素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系:与辐射源的相对距离、“热效应”的时间长度及辐射源强度。距离因素的作用最为明显,辐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当距离增加10倍时,辐射量会减少100倍。
当全身的电磁辐射剂量值达到每公斤4瓦,持续时间达到30分钟以后,人体的温度就会上升1℃,这就是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的“热效应”。“热效应”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人体长期处于41℃时,会产生充血反应;长期处于45℃时,新陈代谢会受到阻断。有些人体 器 官例如眼睛、头部、男性生殖系统等,对于“热效应”的反应更为强烈,男性生殖系统若长期处于30℃,便会影响睾丸的生命活动。
辐射源的强度主要取决于电器电流的大小,电流越大的电器,其磁场的辐射强度越大,对人体的.伤害也越大。
综上可见,只要辐射的剂量达不到一定值,就不必太担心。定量来看,电离辐射的剂量有个单位叫毫希弗,100毫希弗,是有害剂量极限。单次电离辐射超过这个值,可能会有严重后果;不超过这个值,则观测不出确定性症状。100毫希弗有多少呢?差不多相当于你同时被八十多台X光机一起照射,所能达到的辐射量。做一次X光检查,辐射是1.2毫希弗。每年吸进去氡、吃进去的放射性元素、被宇宙射线的电离辐射累积(此合称为“自然辐射”,即自然状态下不可避免要受到的电离辐射),是2.4毫希弗。相比100毫希弗的有害剂量极限,这样一点几、二点几的微剂量,远不足以给人造成实质伤害。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因噎废食,因为担心那一点点辐射,而该体检也不去体检;更不必杞人忧天,为那些微乎其微的天然辐射担惊受怕。
平时接触电磁辐射较多的成年人和儿童,可以多吃油菜、芥菜、卷心菜、萝卜等。对于电磁辐射损伤的治疗主要以抗辐射药物治疗为主。如我国新近以中药为原料研制的安多霖胶囊,即可作为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损伤的防治和保健用药。
任何能量在空间的传播都叫辐射,包括各种电磁波。与核能相关,能够伤害人体的辐射又叫电离辐射,放射性辐射,也就是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包括X射线,伽马射线(都是高能光子),质子,α辐射,β,β+辐射,裂变碎片(都是带电粒子辐射),中子,等。
衡量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的标准是,人吸收了多少放射性能量。不同的放射性类型,同样能量给生物造成的损害是不一样的。下表是不同放 射类型的有效生物剂量权重:
人体不同部位对辐射伤害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性腺(生殖细胞生成区域),骨髓,乳腺,甲状腺等区域对辐射敏感,容易受到伤害。 能量吸收单位用格雷(Gray, 吸收剂量),1格雷等于1公斤物质吸收了1焦耳的放射能量。对生物的伤害用相对生物有效剂量(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 RBE)来衡量,单位是西弗(Sievert)。根据上表,如果辐射类型是X射线,电子,等,那么1格雷等于1西弗。如果是α粒子,1格雷等于20西弗。
自然条件下,空气,人体自身,土地,建筑都有放射性辐射,叫背景放射性辐射。人体一年接受到的背景放射性辐射全球平均为2.4毫西弗,不同地区略有差别,比如北美大约是3,澳大利亚大约是1.5。中国近期的背景辐射是3.1,明显高于全球平均,与中国近几十年重工业化,大量采矿,采煤,开采地下水等有关。
人体对放射性的耐受能力比较低(越高等的动物对放射性的耐受力越低)。图1是不同剂量对人体的伤害能力。一些关键事实:
1、 放射性辐射都有伤害,剂量越大伤害越大,没有安全值。“一定量的辐射对人体有益”没有根据。
2、 对于癌症,辐射伤害的效应是累积性的。
3、 每接受1西弗的辐射伤害(300到400年背景辐射),癌症患病概率提高5.5%(绝对值,即如果本来患癌概率是30%,增加5.5%后就是35.5%)。
4、 涉及辐射伤害的设施(环境)安全标准中,普通人一年接受的额外辐射不能超过5毫西弗,专业人员一年不超过50毫西弗,五年总和不超过100毫西弗。
5、 短期内接受到100毫西弗以上的照射,就可能患急性放射病(淋巴细胞,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高烧,等)。
6、 短期内接受到3000-4000毫西弗照射,30日内致死率为50%。6000-7000毫西弗致死率为99.9%。
7、 吸收到人体放射性元素引起的内照射危害远远大于外部照射,特别是α辐射(氡,镭,铀,钍,钚等重离子及其衰变链元素上的辐射主要都是α辐射)。同样能量的阿尔法辐射造成的辐射伤害是β和γ辐射的20倍,一般阿尔法粒子的能量还是β和伽马粒子的四五倍。所以内照射情形,一次阿尔法衰变造成的伤害是一次β衰变的100倍左右。γ辐射一般会穿透人体,损害要小的多。
图1 辐射伤害与剂量的关系。
微观层面,辐射会导致蛋白质变性,DNA断裂,细胞病变或者死亡。大部分DNA破坏会被修复,但是也有一些不能修复。不能修复的DNA破坏就是DNA变异,可能发展成癌症。
一些核专家提出的“适量辐射对人体有益”的说法,正式名称叫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低毒刺激效应,radiation hormesis,或homeostasis),即低剂量的辐射能够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人体自我修复,从而改善人体健康。该说法在不发生DNA变异的条件下是可能的,因为细胞死亡会刺激免疫系统。但是DNA变异概率正比于辐照剂量,终生累积,因此负责制定辐照损害标准的权威机构,如联合国电离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美国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等,都不认可这一说法。核能界,如世界核能协会(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WNA)的相关网页就强烈暗示这一说法很有道理。被权威机构认可的辐射伤害与剂量线性相关无最低阈值(Linear no threshold,LNT)理论在WNA被指为“假说”(hypothesis)。法国科学院也有一篇报告部分支持这一说法。
图2,辐射伤害与剂量的关系。B线为线性相关,D线为低剂量兴奋效应(Hormesis)
由于辐照能够损害DNA,人体细胞分裂旺盛的器官,如生殖腺,骨髓等对辐照更敏感。这些器官受到辐照会引起不育,白血病等。基于同样的原因,孕妇和小孩对放射性辐射的危害也更敏感。胎儿受到辐照损害,终生癌症患病概率都会上升。特别地,由于胎儿和婴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辐射伤害将大大降低新生儿的智商。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为例,如果胎儿接受到500毫西弗的辐射,终生癌症患病概率将从美国平均的38%增加到55%,智商下降15个点(与胎儿孕期周数有关。
⑤ 英国在澳大利亚核试验后,现在澳大利亚还有多少核辐射
有关英国在澳洲进行核试及其揭露者获奖之报道是真实的。不过至于对澳洲在时过五十年后的今天是否仍然存在核幅射则存疑。即便仍有幅射也应该是在核试地区而不可能是整个澳洲。否则像中国这种当年在新彊和西北地区进行过多次核试的国家,不也早就应该被污染了吗?!美国在内华达州也进行过大量的核爆试验,如果说时至今日仍会有幅射污染的话,美国也早己被污染啦!
⑥ 核辐射对人的危害有多大
人体遭到多大的照射才会受损呢?下面就来具体说一说:
轻度损伤,可能发生轻度急性放射病,如乏力,不适,食欲减退。
中度损伤,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如头昏,乏力,恶心,有呕吐,白细胞数下降。
重度损伤,能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虽经治疗但受照者有50%可能在30天内死亡,其余50%能恢复。表现为多次呕吐,可有腹泻,白细胞数明显下降。
极重度损伤,引起极重度放射性病,死亡率很高。多次吐、泻,休克,白细胞数急剧下降。
核事故和原子弹爆炸的核辐射都会造成人员的立即死亡或重度损伤。还会引发癌症、不育、怪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