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拥有世界近两成铁矿,被中国大量进口,为何澳大利亚铁矿这么多
澳大利亚铁矿多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自然原因导致的,其次的话就是由于之前的话澳大利亚并没有被开发,所以说铁矿资源得到了很充足的保留,直到近代以来澳大利亚的铁矿资源才被开发,因此澳大利亚的铁矿出口才这么多。
❷ 中国有铁矿为什么还要进口
主要原因是我国铁矿大多以贫矿为主,给选冶和高品质钢铁产品的生产制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我国铁矿类型多样,成矿条件复杂,中小型矿床多、超大型矿床少,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组分多,选冶条件复杂。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地质工作程序分析,我国铁矿资源仍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预测在15个重点有望区(带)内的37个有望区段的远景资源/储量为96亿吨,其中东部地区40亿吨,西部地区56亿吨。为保证我国铁矿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应加强铁矿资源的勘查开发,加大国外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提高资源科学利用水平,从而保证铁矿资源的安全供给。
❸ 宝钢到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的原因
很简单,澳大利亚的矿石都是富铁矿,我国的铁矿石含铁量不足,也就是说品质普遍不高,而且宝钢的用量又比较大,所以只能从国外进口,当然他们也不仅仅从澳大利亚进口,也从巴西等地方进口,不过主要的供应商还是澳大利亚,因为他们的产量能够满足宝钢的需求,而且澳大利亚海运比较方便。
❹ 为什么中国从澳洲进口那么多的铁矿砂主要是做什么用
主要就是为了冶炼钢铁,因为中国的原材料已经比较越来越少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
❺ 为什么一定要买澳大利亚高价铁矿
成本优势:全球优质铁矿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非洲地区,中国铁矿石资源虽然储量较大但铁矿资源总体品位较低,矿石加工费用较高。
历史原因使得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和FMG四大矿商对全球优质铁矿石资源形成高度垄断。
以中国港口现货为基准,看似我们拥有了定价权,实则不然。普氏能源指数背后仍然是巴西、澳大利亚四大矿山的资本。比如巴西淡水河谷由巴西国有资本Valepar公司控制,其前10大股东中,有3名股东持有麦格劳-希尔的股份:美国先锋集团、道富公司、贝莱德机构信托公司。
在铁矿石定价权上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是短期还无法摆脱对进口的依赖,所以高价买矿也是无奈之举。
❻ 澳大利亚企业的套路太深,揭秘中澳企业的铁矿石争夺战
中国作为钢铁生产的第一大国,却在铁矿石上处处受制于人,为什么?主要还是因为全球优质的铁矿石矿山资源被少数几家巨头垄断,特别是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和力拓这两家公司,2019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就占到总进口量的62%。但是很多人会说,中国企业明知道澳大利亚对铁矿石的垄断会制约中国钢铁行业,为什么还要如此依赖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为什么不早一点打破垄断呢?其实啊,中国政府和企业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早在10多年前,中国企业曾经有机会买入力拓公司的铁矿石矿山资产,从而打破澳大利亚企业对铁矿石的垄断,但是却被力拓公司坑了一把,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场争夺铁矿石控制权的商业战争其实非常的精彩,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段往事。
力拓公司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全世界第二大的铁矿石生产企业,但是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却在2009年的时候差一点破产,为什么呢?
事情最早的起因是力拓公司在2007年盲目扩张欠下了400亿美元的巨额的债务。
2007年11月,力拓公司拼命在市场上找钱还债。这时另外一家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向力拓抛来了橄榄枝,他公开发布信息,建议两家公司换股合并,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我买你的股份,我们成为一家人,我手里有钱,可以帮你解决债务问题。”但是对于必和必拓这样的“好意”,力拓公司的股东却并不领情,为什么?因为,必和必拓给出的价格太低了,有点趁火打劫的意思,所以,这时候力拓公司股东们的内心其实是拒绝必和必拓的。
另一方面,必和必拓的并购建议震惊了世界。你想啊,世界的优质铁矿石都掌握在三大巨头手里,垄断已将够严重了,如果这其中的两家还合并的话,垄断程度就更加集中,这对铁矿石的进口国是个很坏的消息,特别是对于咱们中国这个严重依赖铁矿石进口的国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这时候第三个主角登场了,他是中国的一家国有企业,叫做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铝业之所以加入战局,一方面是为了阻止力拓和必和必拓的这两家公司联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力拓公司陷入困境的时候,能够抄底力拓的股份,让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上更有定价权。
中国铝业悄悄的雇佣了国际投行作为财务顾问,招兵买马、蓄足粮草。
2008年2月1日,中国铝业当时的总经理肖亚庆亲赴伦敦坐镇,发起了突然袭击。伦敦股市收市后的几个小时内,中国铝业在场外市场快速收购力拓公司的大量股份,最终以14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力拓英国12%的股份。这也是那个时候中国企业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
中国铝业的这第一场战役可谓有惊无险,目的也达到了,这场突袭把必和必拓打了个措手不及,有效地降低了必和必拓成功收购力拓的可能性。中国铝业的介入也给力拓提供了一个安全保障,在拒绝必和必拓的时候更有底气。
这次行动虽然达到了战略目的,但是资本市场上这种不暴露消息的快速收购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中国铝业是以高出市场价格20%的价格收购力拓的股份,在明面上,中国铝业并没有占到便宜。
所以,这场突袭战虽然是中国铝业发起的,但是潜在的最大受益者却是力拓公司,因为中国铝业一方面帮助力拓阻击了必和必拓的并购要约,一方面还帮助力拓公司抬升了股价。
虽然如此,必和必拓也并没有放弃对力拓的并购要约,力拓的债务问题也还是没有能够解决,局面就这样僵持着。
时间进入到2008年的下半年,一场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就是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导致股市崩盘,铁矿石的价格暴跌。本来就债务缠身的力拓公司,这时候的资金链已经非常的危险,说白了,就是公司没钱了,必须要到处找钱来维持公司的运作和偿还利息,不然就会破产。力拓公司本来是指望通过配股和发债向资本市场融资。但是在金融危机后,想在资本市场上要钱已经不现实了。找银行借?当时银行都自身难保,哪有钱借给你?
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售自己的股权和矿山资产,用这笔钱来为自己续命。
这时候的必和必拓公司呢?由于铁矿石的价格暴跌,必和必拓的日子也并不好过,金融危机爆发后,也就是在2008年11月,必和必拓就撤回了对力拓的并购要约。
但是对于中国铝业来说,这就是天赐良机。当时中国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小,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提供贷款,鼓励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去海外收购矿山资源。中国铝业有国家的支持,弹药是非常充足的。
2009年2月份,中国铝业和力拓公司进行了谈判,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国铝业将向力拓公司投资195亿美元,其中72亿美元用于购买力拓公司的可转债,可转债就是带有看涨期权的股票。按照当时市场价格,加上中国铝业之前持有的9.3%的股份,中国铝业可以拥有力拓公司18%的股份。
更重要的是另外的123亿美元将用于购买力拓公司矿山资产的部分股权,而且协议还规定这些矿山生产的铁矿石中的30%将稳定的供应给中国。这就意味着中国铝业能够从澳大利亚企业手中拿回部分铁矿石的定价权。
总之一句话,就是中国铝业用了较低的价格就获得了力拓公司的最优质资产。面对当时的债台高筑的状况,力拓公司这个“落难公主”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但是这个交易要完成,必须要面临一个大的障碍,就是澳大利亚政府对外国投资的审批制度。中国铝业的国企背景引发了澳大利亚政界和 社会 的担忧,澳大利亚主管外国投资的外国投资审批委员会(FIRB)迫于政府的压力,宣布延长对中国铝业投资力拓公司的审查时间,在原来的30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90天。
中国铝业这边钱都已经准备好了,就只等着审查通过就可以注资了。
但是就是在这90天的时间里,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首先是2009年上半年,金融危机得到控制,铁矿石的价格开始复苏,而且中国铝业准备注资力拓公司这个消息本身也稳定住了力拓公司的股价,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资本市场也开始回暖。4个月的时间,力拓公司的股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意味着力拓公司现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配股和发债融资,可以从资本市场上拿钱了。
更重要的是必和必拓又杀了回来,因为经济的恢复,必和必拓又满血复活,向力拓公司提出了另一套合资方案,可以向力拓公司提供58亿美元的资金,这次的合资方案相比之前的并购方案,开出的条件要好的多。反正生米也没有煮成熟饭,“脚踏两只船”的力拓这时候的心理天平自然倾向了必和必拓这边。
于是,2009年6月,力拓公司单方面宣布毁约,终止和中国铝业的合作交易,按照协议规定,只需要向中国铝业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这1.95亿美元,其实都不够支付中国铝业的贷款利息和顾问费。
复盘一下力拓的“骚操作”,先是利用中国铝业抵挡住了必和必拓的并购攻势,接着又利用澳大利亚政府审批和与必和必拓的合作金蝉脱壳,撕毁了和中国铝业的“婚约”,在必和必拓和中国铝业之间左右横跳,最终保住了自己最大的利益。
对面力拓的失信,中国铝业只能黯然离场。
❼ 澳大利亚铁矿输往东亚的原因
简单说原因1澳大利亚地广人稀,铁矿储量世界排名第四,且品质很高。2 东亚像我国日本的铁矿都依赖进口
但复杂一点或许你又问:
澳大利亚既有煤炭又有铁矿,为什么不发展钢铁业而是直接出口这些矿产?
这个问题很复杂,但是答案和澳洲制造业为何没有竞争力是一致的。简单的讲,就是Dutch Disease.资源出口性经济具有资本密集的属性,劳动力主要在服务业就业。 一者吸收资本一者推高劳动力成本,带来制造业成本过高的弊端。且伴随矿产出口的高额贸易盈余,外汇往往币值走高波动也大,进一步压缩营收。两头挤压下,制造业死亡是几乎不可避免的结局。因此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两级分化非常严重:虽有高福利民主体制如挪威澳洲加拿大,更多的是中东蒙古俄罗斯乃至巴布亚新几内亚这样的高失业高基尼系数高腐败的案例。
具体到钢铁,钢铁有很多种,被出口的较多的是粗钢。铁矿石出口距离不是问题,但钢加工的越精细,定制的程度越大,越趋近于买方驱动,越需要离市场近。中国作为世界第一钢铁出口国,2/3的钢材出口集中在韩国和东盟。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区和钢铁消费区都相距很近。所以澳洲作为地广人稀的国家,钢铁消费能力很有限,即使发展出口,总产能也是很有限的,何况粗钢的附加值有限。因此即使卖钢比卖铁矿利润高些,钢材市场限制也不足以培育出大规模钢铁工业。而且同汽车一样,钢铁制造业也是规模经济,赢家通吃。固然澳洲的单位投入品成本低,但中日韩的钢铁市场远远大于澳洲,随着产量提高,澳洲钢铁的单位产出成本就不占优势了。
2011年博思格(BlueScope Steel)关闭了一半产能,基本停止了他们公司的本土钢铁出口。媒体当时有一场大讨论,许多人认为中国是抢走澳洲钢铁就业的元兇。在他们看来,中国的竞争优势来自恶劣工作环境,忽视环境成本和操纵人民币汇率。虽然这些指责并非虚构,但是澳洲公众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澳洲制造业的死穴在于荷兰病。严谨地看,澳洲的钢铁制造是逐渐萎缩的,但是从本世纪起澳洲钢铁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衰退地格外厉害。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使得澳元非常昂贵,且原材料的成本上升使得本来不那么关键的人工成本对利润率格外重要--澳洲的人力成本是世界最高之一。荷兰病从成本和价格两边挤得澳洲制造业濒临死亡。澳洲的经济特点决定了澳洲制造业必然夭折,非理性地指责中国反而会蒙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