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历史上也经历过蝗灾,他们是如何解决的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蝗灾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灾害,而且中国的传统社会是较为典型的农业社会在古代的时候农业是绝对举足轻重的行业之一,而黄灾就成了古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古代人民的智慧肯定还是发生了一定的作用的。他们发现了鸡鸭鸟都会吃掉蝗虫,所以,他们普遍在遇到蝗虫的时候都会选用生物防治,或者是驱虫药。但是在古代是没有杀虫剂的他们发现蝗虫并不喜欢艾草,于是他们将艾草收集起来,专门用来驱赶蝗虫。而中国即使发展到现在,也才是摆脱了严重蝗灾二十几年,可想而知蝗虫的威力。
⑵ 为什么蝗灾时不吃蝗虫
吃蝗虫防止蝗灾
关于靠吃来解决蝗灾危害早就存在了,而且做了许多努力,但似乎提倡吃这些虫子是个艰巨的任务,就本人而言真下不了口啊。
2004年,两名澳大利亚农业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处理一个巨大的蝗虫群,因为它们破坏了整个新南威尔士州的庄稼。
两人鼓励当地居民利用好(吃)蝗虫群提供的免费而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他们称蝗虫为“天虾”,甚至还制作了一本同名食谱,因为这样看起来更有吸引力。
称蝗虫为“天虾”并不是他们原创的,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食用昆虫的国家都在使用类似的术语(这里就不扩展哪些国家吃蝗虫了)。
20世纪70年代末,泰国爆发了一场蝗灾,当时他们就倡导吃蝗虫,这一吃便一发不可收拾,蚱蜢和蝗虫的消费在泰国从此流行起来。
有研究人员提出,如果能够接受吃蝗虫,那么蝗虫不再是农业害虫,更不会成为形成灾害。
这次蝗灾为什么不吃呢?
洪灾来的时候,我们是没法喝完洪水的,或者说我们没法利用洪灾去灌溉作物。
这是因为当这些灾害成规模的时候,就会变得不可控,4000亿只靠吃解决问题明显不可能。
现在,为了得到更好的收成,所有农业国家都会使用一些杀虫剂,这会使许多吃了这些作物的蝗虫带有毒素。
另外,当蝗灾来临时,所有地方都会对其采取措施,空中喷洒有害而长效的化学物质是常态,这是用来杀死蝗虫的,但对我们一样有害。
所以,蝗灾来的时候不仅不可能吃得完,也是不能吃的,因为很可能是有毒的。
⑶ 蝗虫危害和防止方法
对于蝗灾具体的防治方法
1、加强环境保护。现在的人都没有环境保护意识,对保护环境一点都不重视,只顾着眼前一时的经济利益就乱砍乱伐,造成植被大量减少,环境遭到破坏、污染,这样绝对是不行的。
一定要保护环境,多植树造林,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引起蝗灾的问题。
2、用天敌防治蝗虫。可以引入一些吃蝗虫的鸟或者家禽,一物降一物,让它们解决这种害人的病虫。比如把家里饲养的鸭子、鸡赶到农田里,让它们捕食蝗虫,这样一来不但替我们解决了心头之恨,还让它们吃到了“可口的食物”,一举两得。
3、喷洒农药防治蝗虫。可以选择喷洒一些专门消灭蝗虫的药物,比如每亩地用25毫升的锐劲特悬浮剂兑水55公斤喷施。
蝗虫比较多的地方,可以在一些小叶子或者小木材上面撒一些敌百虫粉进行防治。
总之,蝗虫防治的办法有很多,找到合适自己的,方便实施的就可以,尽快的消灭这种害虫。
⑷ 如何治理蝗灾
1、环境保护
蝗灾的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
现在有些地方的生态意识不强,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视。
2、药剂防治
建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如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用20—3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虫若虫)出土10日内,用敌百虫粉撒于小竹、杂草上,或用敌敌畏烟剂熏杀。施药后还要加强监测,在一周内迅速检查防治效果,对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时补施药一次。
还可使用诱杀法:将稻草切成四五寸长,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湿性敌百虫0.05-0.l公斤配制的药液中,浸没8小时,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于蝗虫多处。
目前,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该法杀虫率高、灭杀范围广,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应一时之需,不能保证长治久安。
3、天敌防治
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4)澳大利亚蝗虫靠什么解决扩展阅读:
灾害物种:
蝗灾的致灾物种主要为蝗虫。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咀嚼式口器,后足大,适于跳跃,不完全变态。
其幼虫称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种类很多,世界上共约有1万余种,在我国就有300余种,如飞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农林业的主要害虫。
蝗虫在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蝗虫就会改变原来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蝗虫通常胆小、喜欢独居,危害有限。但它们有时候会改变习性,喜欢群聚生活,最终大量聚集、集体迁飞,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
⑸ 蝗虫最怕什么该如何根治蝗虫
引言:蝗虫已经成为一种灾难,在许多国家蔓延。消灭蝗虫保护粮食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那么,蝗虫最怕什么?该如何根治蝗虫?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
蝗虫可以吃小麦、水稻、玉米、芦苇、瓜类、杂草的叶子和花朵等。并把谷物、蔬菜和树叶一个个啃成洞。如果农作物只能被电线杆或完全吃掉,将对农业、畜牧业和林业造成极大的危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当然,要彻底解决铺天盖地的蝗虫,需要科学的防治方法。
⑹ 大批老鼠侵袭澳大利亚,鼠灾和蝗灾哪个更难治理
有的动物,能够让我们生活带来欢乐,甚至有的动物可以帮助我们生产生活,减轻我们的劳动力投入,但是同样有一些动物,它也危害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大批老鼠侵袭澳大利亚,鼠灾和蝗灾哪个更难治理?
其实照看来蝗灾比鼠灾更加难以治理,究其原因,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第一,蝗虫出没,颗粒无收
蝗虫他能够在空中飞行,同样它也能够在地上爬行,蝗虫出没,它是非常多的,它体积小,数量庞大,掠食粮食的速度非常之快,人们抢射的速度是赶不上他破坏的速度的,所以蝗虫出没颗粒无收,真的一点都不夸张老鼠,它只能在地上行走,而且人们容易采取防治措施,他对粮食破坏的程度相对有限,所以蝗灾确实要比鼠灾更加严重
蝗灾和鼠灾都是对人们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它的蔓延,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
⑺ 人们治理蝗虫的方法有哪些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因而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问题的研究成为古今学者关注的主题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不少影响深远的治蝗类农书,在蝗虫习性、蝗灾发生规律、除蝗技术等方面有了初步的科学认识和总结.如明代着名科学家徐光启,通过对明代以前蝗灾的统计、分析,得出有关古代蝗灾发生季节和滋生地的正确认识,成为我国古代蝗灾研究的杰出成就.进入20世纪后,伴随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来自不同专业的学者们投身于中国历代蝗灾与治蝗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尤其是在90年代,为响应联合国提出的“减灾十年”活动,学术界更掀起了对中国灾害学、灾害史的研究热潮,蝗灾史研究也成为其中一个热点,出现了不少文章与论着.据初步统计,20世纪以来约发表专题论文百余篇,涉及蝗史研究的论着有30余部.纵观百年来的研究历程,大致表现出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50年代到70年代;80年代至今.
20世纪初,伴随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一些从西方留学归来的学者,如吴福祯、陈家祥、邹钟琳等人,在进行现代蝗虫的分类与分布、蝗虫生活史与生活习性的观察、飞蝗的预测及防治工作的同时,也把研究的触角伸到蝗史资料,以期对蝗灾发生有个纵深的认识.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陈家祥《中国文献中关于蝗灾之记载》(写成于1928年,1938年以英文发表、李凤荪《捕蝗古法》(《昆虫与植病》1933年第1卷)、马骏超《江苏省清代旱蝗灾关系之推论》(《昆虫与植病》1936年第18期).与此同时,一些历史学者也在他们的着作中开始了蝗灾的统计,如被视为中国救荒史拓荒之作的《中国救荒史》(邓云特着,商务印书馆,1937年),就对包括蝗灾在内的我国历代自然灾害次数与频率作了统计.陈高佣编写的《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国立暨南大学丛书之一,1939年),辑录出257年次的蝗灾记录.其中邓氏所统计的蝗灾次数多为后人引用.
真正意义上的蝗史研究工作开始于50年代.其大背景是我国大规模的药剂防治蝗虫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为了更全面弄清蝗灾发生规律,当时不少学者对蝗史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曹骥《历代有关蝗灾记载之分析》(《中国农业研究》1950年第1卷第1期),讨论了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901年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六省的蝗灾发生情况,及其与旱灾、水灾、温度、天敌、人类防治等因素的消长关系;并运用数量统计、对比分析的方法,绘有多种关系曲线表.这是较早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统计古代灾害的尝试,也是后来研究者用得较多的方法.郭郛《中国古代的蝗虫研究的成就》(《昆虫学报》1955年第5卷第2期),对我国古代的治蝗成就进行了分析.安徽省文史研究馆自然灾害搜集组《安徽地区蝗灾历史记载初步整理》(《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第2期)一文是对该馆编制的“安徽省近千年来自然灾害分区统计表”中关于蝗灾记载的整理分析,得出该地蝗灾的发生表现出连续性与广泛性、蝗灾与旱灾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等结论.此外还有钦白《历代捕蝗记》(《安徽日报》1961年8月17日),兆寅《陈振龙在农业上的又一贡献——〈治蝗传习录〉介绍》(《福建日报》1961年10月29日),汪子春、刘昌芝《徐光启对蝗虫生活习性的认识》(《生物学通报》1964年第5期)等.
⑻ 防治蝗虫的烹饪料理措施有什么
菜肴名称: 天鸡虾排(蝗虫)
原料: 蝗虫10一20只,鲜基尾虾12只
调料: 色拉油、鸡蛋、面包屑、料酒、味精、吉士粉、淀粉、生姜、盐。
烹饪方法:
(1)蝗虫去掉翅,伸水捞起,放人钵中加姜片、盐、料酒腋渍10一20分钟。
(2)基尾虾去头及身壳(尾部壳留用),洗净用刀从虾头部片至尾部,用刀背略轻辗,放入钵中加盐、料酒、吉士粉、淀粉、鸡蛋拌匀后放入面包屑中,使虾两面沾匀。
(3)将腋渍好的蝗虫下150C油温中,炸至枣红色捞出,再将虾排放入油中炸至金黄色捞出,一起装盘点缀上桌。
菜肴特点: 色泽美观、香酥适口。
澳大利亚目前正面临着3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蝗灾袭击,在极力灭蝗的同时,一本名为《飞虾烹饪大全》的食谱应时而出。书中向人们介绍了20多种蝗虫食品的做法。其中包括蝗虫饺子、巧克力脆皮蝗虫和蝗虫味爆米花等。作者还特意将蝗虫称为“飞虾”。
⑼ 肯尼迪沙漠蝗灾情况逐渐好转,解决蝗灾的办法有哪些
解决蝗灾的办法主要有环境保护、药剂防治和利用蝗虫天敌来克制的办法。
首先对于环境保护,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每个人都要有比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环境是全人类要共同努力的事情,据了解,蝗虫在没有植被的条件下更容易繁衍,所有植树造林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更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并且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实施,我们抵挡不了自然灾害,但保护环境我们志在必行。
所以我认为不管是采取环境保护、药剂防治或者利用蝗虫天敌来克制的方法,最关键的是每个人要养成一个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正越来越多,其实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要认识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其实是非常渺小的,只有共同爱护我们的环境,才能从最大限度上去抵御这些灾难。
⑽ 国际社会为共同应对蝗灾,都做出了那些努力
自古以来蝗虫可以说就是一个难题。不仅仅是在中国一个国家,在其他国家它也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并且这么长时间了人们对于蝗虫的解决还是没有特别高效的方法。一只蝗虫可以吃掉相当于自己自身重量的粮食。最重要的是蝗虫喜欢成群结伙的在一起,并且迁徙能力非常的强。而最近大家所知道的蝗灾是在东非开始的。东非地区明确的表示这次的防灾是十几年里面对国家造成最大影响的。
我们国家还发明了很有特色的生物防治法。就是用我们的家禽鸡、鸭来对付蝗虫。但是生物防治法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它见效的时间太过于漫长,并且鸡和鸭都是要经人训练过后才能用来防治蝗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