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民众怎么看

澳大利亚民众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2-12-26 08:05:55

1. 最低时薪居全球第一,为啥澳大利亚的民众还会不满

由于通货膨胀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降低,时薪的涨幅跑不赢通货膨胀,对于澳大利亚人们来说,涨的幅度不大,对购买租用住房,购物没有什么实质的改变。再加上国内的基础建设不足,设备更换成本大,生活压力大,因此感到不满。

2. 澳大利亚东南部洪水持续,部分居民紧急撤离,目前当地居民安置情况如何

遭遇洪水袭击的澳大利亚居民已经被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并且已经得到了足够的生活保障支持,除此之外,澳大利亚居民的生活也正处于缓慢的恢复状态。

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出现洪水灾害之后,很多澳大利亚居民的生活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如果不将澳大利亚民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必然会危及到澳大利亚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遭遇洪水袭击的澳大利亚居民已经被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由于澳大利亚经常会出现洪水灾害,这使得澳大利亚政府已经提前做好了相应的预防准备,虽然此次洪涝灾害持续时间非常漫长,但是由于澳大利亚居民已经被转移到了安全地带,这使得澳大利亚居民的安全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只不过澳大利亚居民的财产会面临一定程度的损失。

3. 我在澳洲生活的真实感受总结

在国内的朋友常问:澳洲的生活到底怎么样?

我无法用一个“好”或“不好”来概括,就好像有人问你在中国的生活到底怎么样?真的不好回答,因为不同人感受肯定不一样。

今天,抛开澳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体育之类的不说,我就站在一个普通小老百姓的立场,如实记录身边人最最真实的感受。

当然,本文涉及的主要是从中国移居到澳洲的华人,至于在澳洲土生土长的人,感受肯定会有差别。正因为移居的人对两边都了解,有对比,才更能体会两国生活的差异之处。

我从正反两方面分别介绍,先从好的说起。

一、正面反馈

除了大家知道的澳洲社会福利相对较好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有以下切身感受:

1、自然环境好。

这一点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纯净的空气、通透的蓝天、热情的阳光、清澈的海水、干净的沙滩、随处可见的大片绿地,可以说是所有人对澳洲的印象,确实是货真价实毫不掺假的。

澳洲相对地广人稀,可以说是人类住进了大自然之中。家里常会跑出大个儿的蜥蜴、蜘蛛,甚至有一次我的卧室不知哪个角落藏了一只蛐蛐,一到晚上就叫,天天给我唱催眠曲呢。我家附近有个叫狐狸山的小高尔夫球场,一直没想过为什么起名叫狐狸山。直到有一天,发现一只狐狸尸体直挺挺地躺在路边,才惊觉原来真的有狐狸生活在我们身边啊。它们在夜间出没,所以不为人知。

至于房前屋后的树上,每晚都嘶叫活跃的一种澳洲特有的负鼠,就更是普遍,如果它们钻进屋顶,相当恼人,半夜会听到天花板上面有脚步声,刚来澳洲时令我毛骨悚然。后来知道是怎么回事就不怕了,请专业的公司来把它们赶出去就好。

毫无疑问,对于像我这样特别喜爱大自然和动物的人来说,澳洲是个好地方,每天叫醒我的是窗外叽叽喳喳歌唱的鸟儿。澳洲养各种宠物的人家比例很高,随处可见猫猫狗狗,关键是它们的生存环境和待遇很好,看着它们活得那么快乐,每个爱动物的人都会感到欣喜。

当然,这里也适合像我这样喜欢清静的人。因为人口密度低,每户人家间隔大,平时外面也没人,很难得听到人声。有时我猫在家里对着电脑一天,耳朵里除了窗外的鸟叫声,就只剩下键盘的敲击声了。感觉这样的时光特别超脱,斯是陋室,胜似桃花源。

下图是女儿和小伙伴们,正在跟野生袋鼠赛跑呢,离市区远一点儿的地方,就能找到野生袋鼠,根本不用去动物园看关在围墙里的。

2、相对公平,按规章办事。

虽说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在澳洲,至少表面上不会让你感觉到被不公平地对待。至少,整个社会都视公平、公正、尊重为美德。虽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真正做到,但至少大众的认同是一致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澳洲要小心被人控告种族歧视,有时候我跟女儿说起某个黑人,原本并无歧视的意思,只是用肤色来区别我指的是谁而已,女儿都会赶紧打断我,提醒我不要种族歧视。一个十岁的小孩子对此这么敏感,可见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是很重视的。

作为既无关政治又不做大生意的普通工薪族,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在澳洲办事完全不需要找关系托人情,任何政府机构办事都是公事公办,完全按照规定操作。只要资料按清单准备齐全,就很简单,不用陪笑脸讨好什么工作人员。

3、关照弱势群体,慈善工作深入民众。

对小孩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无论是从公共设施还是人文关怀,都做得非常到位。不是口号喊出来的,而是落实到细节,处处可见,包括专供他们使用的通道和设施,这一点我将在另一篇文章详细介绍。

我知道的朋友就有两个正在做有关弱势群体的服务工作。她们就职于政府机构,其中一位是专门为新移民提供帮助的。

另一位朋友在妇女儿童紧急救助中心工作,那里专门接收遇到重大困境无处可去的妇女儿童。比如:遭遇家庭暴力的女人,会带着孩子投奔他们;没有合法签证滞留下来,因为被丈夫抛弃等原因无处可去的妇女儿童......避护所无偿为他们提供临时的住处,保证他们的温饱和基本生活,还会为他们找律师、申请难民签证等等。

澳洲人工不便宜,虽然物资可以从募捐中获得不少,但雇佣这么多工作人员为他们服务,就要花费政府不少钱。澳洲税收不低,但相对来说,已经有不小的比例是用在百姓身上了。

我朋友就职的妇女儿童紧急救助中心,英文名称是Women's & Girls' Emergency Centre (简写为WAGEC)。下面两张是官员到中心探访的照片,摘自该中心官网:

澳洲大大小小的慈善机构特别多,并不是做秀搞形象工程,几乎每个购物中心都有他们的临时摊位,售卖东西,收益都用于慈善。平时在家,也会有人上门来宣传,要你捐点小钱。最常见的是慈善机构设立的二手店,店里的东西都是捐的,清洁消毒后售卖,里面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义工,没有薪水,卖得的钱款用于慈善事业。说是二手店,其实也有许多全新有吊牌的东西,有的是不合适的礼物,用不上就捐了,也有厂家商家的尾货捐出来。我自己也会光顾这样的店子,给孩子淘书,反正书是多多益善的,二手一手无所谓。

4、体力工作同样受人尊重。

在澳洲,明显地感觉到工作是不分高低贵贱的,这不仅是表面上说说而已,确实深入人心。因为,蓝领人士的收入往往秒杀那些看起来体面光鲜的白领。而且,他们的工作不那么操心,心理压力小,甚至时间上更为灵活自由。

当然,高学识、有头脑、有专业、有技术、有能力的人,在什么社会都会活得很滋润。如果你不那么聪明,没什么学历,也没什么擅长的技术,也不用怕,只要你肯卖力、肯吃苦,就一定能挣到钱。

比如,打扫卫生不难学会吧?可以说是零入门成本的。我们在购物中心随处可见的清洁工人,拿着扫帚拖布四处巡视,保证自己负责的区域的干净卫生,这不难吧?就是这样一份工作,薪水并不比办公室文员低。也丝毫不会被人看不起。当他们过来清洁你眼前的餐桌时,我们都会非常客气地表达感谢,从他们脸上,你看到的是自信和淡定,偶尔还会快乐地和你打招呼聊两句。

都知道在西方国家,医生和律师是高薪又体面的职业,因此考这些专业特别不容易,大学读书的时间也比普通专业更长,许多华人移民最希望自己孩子从事的,就是这类体面稳定高薪的工作。因此从孩子很小开始,就参加各类补习班,要在成绩上拼出路。在咱们华人传统思维里,就算蓝领工资再高,都不太情愿让孩子做。

但大多数普通的本地西人,从心里并不认为孩子必须从事文职。我家邻居大男孩儿,就是高中毕业没考大学,去TAFE(类似中国的职业学校)学了汽车维修,估计他很喜欢干这个,成天在家捣鼓一台已经被他半拆了的车。做个修车师傅,也算是有一技傍身,而且收入高,基本不用担心失业。澳洲没车就像没腿,每家至少一台汽车,车辆保养检修是钢需。

记得曾看过报道,澳洲普通的搬砖工人,每月收入可达2到3万澳元。当然,这也是真正的血汗钱,风吹日晒,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人家付出了就应该得到回报。我每天接送孩子,路过附近的建筑工地,常看到工人们有说有笑,边听音乐边干活,感觉他们是很快乐的。

想不那么累,可以学点简单的技术,比如当个电工、水管工、锁匠、裁缝、修鞋匠之类的,这些工作相对轻松,时间灵活自由,一样能过上舒服的小日子。

我有个朋友忘带了钥匙,打电话叫人过来帮她开锁,人到了以后,不到两分钟搞掂,花了60澳元。人家现从家里跑出来专程为你服务嘛。

所以,在这里,只要愿意努力,不能说多富贵,但丰衣足食住个大别墅是一定可以的。关键是不用靠人脉拉关系,简单清爽自由,只要是凭劳动挣钱,不管是脑力还是体力,没人会瞧不起,更没人笑话。

下图的每小时平均工资,摘自2017年10月25日的《Daily Mail》(每日邮报澳洲版) 官网:

5、自由的多元文化国家,新移民更容易融入。

澳洲是移民国家,移民来自全世界各地,政府也很重视各国家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每年有多元文化节,就是对此的重视。

在这里生活,感觉自由简单。只要不触犯法规,不妨碍别人,你想怎么活都行,自己舒服开心最重要,不需要过多考虑别人的眼光,包括穿着打扮、行为方式。世界那么多不同地方来的人,真是什么样的都有,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谁也不会对你的生活品头论足。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最大的方便就是生活上的便利。你能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买到世界各国的食物。像我们长着中国胃,离了中国那些传统食物真是没法活,只要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就一定能找到华人的食品。现在就连澳洲本地的超市都有专门的亚洲食品货架了,我竟然连咱们的海天酱油都看到了。

政府对新移民也提供许多帮助服务,比如有免费的翻译热线,在医院有翻译服务等等。哪怕你一句英文都不会,在这里也能活得不错,这真不是夸张。当然,最好住在华人聚居的区,餐馆什么的全是同胞,很方便。

说了这么多好的,澳洲在你心目中是不是特别完美呢?别急,凡事都有两面,我们也得客观公正地看到它不那么完美的一面。

二、负面反馈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同样,澳洲的生活有好的一面,必然也会有不那么理想的,以下是被许多人抱怨的地方。当然,有的东西,在一些人眼里是缺点,在另一些人眼里却恰恰是优点,或者是无所谓的事情。这里提及的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不同人生追求和性格的人,看法肯定会不同。

说起居住在非母语地区,对多数人来说,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语言的障碍。就算在国内已经学过很多年英语,一下子还是很难适应。何况还要用这半生不熟的语言去面试找工作等等,就算自己能胜任的工作,因为表达跟不上,也可能会竞争不过本地人或者英语比我们好的其他移民,比如印度人。这也是国外的华人还是喜欢泡在华人圈子里的重要原因。毕竟交流完全无障碍,相同的文化,交起朋友来更容易互相理解和深入。

不过,因为语言问题不算是澳洲特有的,移居其它国家也会面临这个问题,所以,我就不把它单独列为一条了。

1、生活单调,一成不变。

澳洲的休闲娱乐业和中国的城市真没法比。晚上只有一些酒吧什么的开业,除了周四,就连商场都早早关门。刚来的时候很是纳闷,你上班,商场开门,等你下班了,商场也都关门了,包括银行也是如此。真是有生意都不愿意做。当然,购买食物和日用品的超市开到晚上九点,也有为数不多的24小时营业的大超市或便利店。仅仅能应个急,不像国内那种热闹非凡的商业街天天灯火通明甚至通宵达旦。

澳洲人喜欢的娱乐消遣和国内的华人不太一样,一到周末或假期,一家人就开车往郊外跑,到海边冲浪、钻丛林徒步、划船钓鱼、烧烤露营......晚上泡酒吧的大多是还没成家的年轻人。澳洲就连男人都非常居家,一下班就回家,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

一到天黑,市中心的路上都是匆匆回家的脚步。居民区的街上基本看不到人,所以自己走在路上感觉是有点害怕的。如果遇上醉鬼或坏人很难找到人帮忙。所以,晚上一般都不出门,非要出去也是开车。

因此,许多喜欢热闹,享受灯红酒绿的人,来到澳门会感觉非常枯燥无聊。总怀念在中国时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娱乐休闲场所。而且在时尚方面,澳洲也不如中国的大城市,特别是亚洲人,好像很难买到合适的时尚服装,或许有身材的差异,或许有审美的差异,反正我身边的朋友每次回国都必要大买一番。所以有这么一个戏称,管澳洲叫“土澳”,物质上土,人也傻憨。

下图是某镇的清晨,有华人在打太极拳,也有西人参与其中:

2、多数新移民在澳洲的社会层次相比国内有所降低。

对于讲究社会阶层的人来说,这确实让他们苦恼。在国内的时候,大多都是社会地位较高的大学讲师、企业管理层、专业人才等高级知识分子。来到澳洲之后,很多都不得不放弃原来的专业,能找到什么工作就干什么。澳洲失业率也在上升,作为没有底子的外来户,生存压力摆在这儿,由不得你挑三拣四。

有开办奶吧、干洗店、杂货店、鱼薯店等小生意的,也有打工的,比如在幼儿园看孩子、做记帐员、卖房子等等。虽然这里没有职业歧视,而且挣钱并不少,但不少中国人心里还是有点不适应,特别是国内的亲戚朋友问起来,就觉得有点儿说不出口。

职业变化,接触圈子的层次必然跟着变化。在国内混的是中高层文化的圈子,在这边天天接触的人层面相对是低的。倒不是说看不起低层的人,他们也很有教养有礼貌,但在文化深度方面的交流确实是有隔阂的。

因此,那些很享受自己原先优越社会地位的人,或者想出人头地、高人一等的人,不适合生活在澳洲。

3、生活安逸,不利于年轻人奋斗。

澳洲的社会福利不错,加上生活节奏比国内缓慢,只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家的日子就过得差不多。人就很容易发懒,没有奋斗的愿望。对于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来说,挑战不小。

特别是这边人口少,人流量小,人工贵,做点小生意不难,但想搞大生意有难度。澳洲的市场规则已经非常健全,很难有暴发的机会。再加上语言沟通、文化融入等等水土不服,极难像在国内那样动不动就创造一夜暴富的神话。这里的每一分收入,都是一点一滴的劳动换来的,真的不是想象中那样遍地黄金。

澳洲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外面的变化也不像中国那么日新月异,在这住久了,人真的会变得越来越休闲。

下图摄于家附近的小公园,每到周末,就有人家来这里野餐,成群的野鸭悠闲地觅食,整个一派慢悠悠的气象。

4、事事需要自己动手。

大的不说,就说很小的生活琐碎。在国内,给车加油的时候,连车都不用下,开窗付钱完事儿。在澳洲你得自己下来加油,再进屋到收银台付钱。给车胎加气什么的也得自己弄。咱们华人刚来时因为不会加油闹的笑话也不算少了,有的加错了油,有的喷了自己一身汽油,好不狼狈。

这里买家具,基本要自己回家安装。对我来说,简直是不可完成的挑战。好在对男人来说,组装家具似乎是个乐趣,老公总是兴致勃勃,装好了特别有成就感。当乐趣做是好,可是如果老公不在呢?把我关屋里几天我也搞不掂啊。花钱找人帮忙安装家具?还真有点怕丢人。估计本地人会惊讶于世上还有这么四体不勤的怪物吧?

澳洲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做手工,他们超强的动手能力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有些本地人手巧得让人惊讶。有的人把车库变成手工作坊,一到周末就在里面捣腾,桌椅板凳甚至后院孩子玩的滑梯秋千,都可能是自己亲手做出来的。看起来跟买的没什么两样,甚至更加独特。

这里多数人是住在有独立前后院的房子里,前后院草坪的打理,对我们来说真是个事儿。澳洲阳光足雨水好,过不了多久草就疯长,本地人家家户户的院子都整洁漂亮,你也不好意思放纵自家的野草影响市容。一到周末,到处都是剪草机的轰鸣。当然,不差钱的也可以花钱请人来做。但澳洲的人工可不便宜,如果是自己的辛苦的血汗钱,真不忍心那么个花法。帮你除草的工人,很可能每小时挣得比你上班还多,想想还不如自己干吧,就当锻炼身体了。

5、花钱不如在国内时爽快。

澳洲人少,人工贵,不管是理发、修指甲、按摩、干洗衣服、改个裤脚,干什么都比中国贵,再加上澳元和人民币的兑换率,刚来时总是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换算人民币。这一算就觉得更贵,花钱真的不如在国内时爽,从心理上就不那么舒坦。

我很羡慕在国内的朋友,哪怕是不用上班的全职妈妈,基本也都会请家政工来打扫卫生,甚至可以请人来帮忙做饭带孩子。我们在澳洲就没这福气了。一想到每小时要付三十多澳元,将近两百人民币呢,就为了自己偷偷懒?真的于心不忍。如果想请住家保姆就更贵了,保姆的薪水可能比你自己出去打工还要高。

我是个不爱做饭不爱做家务的懒人,想想以前在国内时,虽然没请保姆,但常会找钟点工打扫个卫生什么的,那时只要十几块人民币,根本不觉得有任何负担。

在国内随处都是餐馆,懒得做饭就出去吃,便宜方便。现在可好,像我不是住在华人聚居区,小镇上根本没有中餐馆,西人的牛扒炸鱼薯条沙拉那一套,真吊不起食欲。要想吃舒服了,就得开车到远点儿的地方找华人餐厅。而且也不敢天天出去吃啊,人工贵,厨师薪水高,饭菜的价格自然就高。

有个朋友曾经感叹道:“在澳洲有个稳定收入也不难,但要想攒下钱可真难啊!” 的确,在澳洲,特别是悉尼、墨尔本这样的大城市,生活开销真的不低,物价一直在涨,更不用说房价早已翻番。虽说哪怕一家人都不上班,政府也不会让你饿死,但要想活得有点儿品质,每年出国旅游旅游,孩子上个好点儿的学校什么的,还真得好好做资金计划。当然,我对比的是大多数普通人,富几代官几代来享受生活的不包括在内。

总之,澳洲是个既美丽又有挑战的地方。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相对来说,那些生活简单、安于平淡、心性淡泊、独立和动手能力强、对名利富贵奢华享受没有很高要求的人,更容易适应和享受澳洲的生活。好与不好,还是亲眼看看,亲身体会吧。

我相信,只要内心充满阳光,何处都可以成为演绎幸福人生的美丽家园!

4. 当你移民了澳洲,你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呢

我会过上无拘无束的生活,因为澳洲的人口较少,而且文化差异跟国内较大,同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所以压力也相对较小。

5. 澳大利亚怎么看中国

1、中国制造在澳大利亚泛滥
2、质量差,好便宜
3、污染严重
4、吃奇怪的东西
5、海南、云南好漂亮(BBC有拍过记录片关于这些地方,所以他们得以了解)
6、澳大利亚快被中国占领了(中国人很多很多)
7、共产党有好有坏,坏的是体制,好的是能养活这么多人
8、中国新一代人不得了
以上是个人在澳大利亚出差三个月与澳大利亚人相处的出来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6. 澳大利亚的人文特点

澳大利亚的人文特点
http://austour.1736.cn/art/234/

澳大利亚英语
澳大利亚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英语国家,教育发达,国民综合素质在发达国家堪称前列,知识界和政府工作人员及其他白领人士均操一口地道的英语,文字表达也相当规范。但却经常听人说澳大利亚英语的语音、语调,甚至有些字眼奇怪难懂,却又为何?

细究起来,澳大利亚英语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英语相比确有不同,有的元音发音方法有自己的特点,语言表达习惯与方式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种情况在青年学生、工人、农民或下层百姓中更加突出,初来澳大利亚的人对此往往不习惯。有人说,这与当今澳大利亚的先人出身于罪犯不无关系。那些罪犯囿于鄙俗的生活圈子和异于常人的不幸遭遇,相互间交汇形成一套“自己的”语言和语音表达方式,喜欢用一种奇怪的腔调和一些含糊不清、狂荡不羁、嬉笑玩闹的字眼(甚至脏话)来表情达意。再加上澳大利亚开发时期,管理罪犯的下级军士往往缺乏文化教养,粗俗有加,于是上下传承,久以贯之,形成了澳大利亚普通(下层)民众的语言特点。

此外,澳大利亚土着人语言对英语表达方式的影响不可低估。有人统计,在澳大利亚,至少有四五百个常用的特殊字眼(如 kangaroo 和dingo)和表达方式(如g-day、gone hung、hard yakka 和within coose )“混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数以千计的富有土着特点的地名和人名,经常会给人们(包括本地人)的语言沟通带来麻烦和障碍。再有,英语中很多传统的表达方式被“美国用语(americanism)”所替代,也是澳大利亚英语“难懂”的原因之一。

在澳大利亚居住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很多人的名字起得很具特色,它除了像欧美人那样,体现各自的价值取向和对历史名人、皇族(贵族)的崇拜以外,还常有以出生时孩子长相特点起名的。更有一些人的名字颇具时代特色,这同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生的人起名“建国”、“国庆”,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的人起名“跃进”、“东风”,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起名 “文革”、“敬东”、“学东”,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人起名追求靓丽浪漫和文化底蕴的情况很类似。

信仰趣谈

澳大利亚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也有一些人信奉犹太教、回教和佛教。据说大多数成年人都是各种宗教的虔诚信徒。但奇怪的是,若与澳大利亚人交谈起来,不少人会风趣地告诉你,他们宁可信仰“外星人”也不去信仰上帝。据1995年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80%的人相信外星人确实存在,70%的人认为“不明飞行物”是真的,有人甚至相信“不明飞行物”曾到过地球,并能“劫掠”人类。澳大利亚的成人中可能有74%的人信奉上帝,20%的人称自己是无神论者,2%的人称自己是不可知论者。在上世纪90年代的另一次问卷调查中,近四分之一的人宣称自己没有宗教信仰,很多人干脆不填写“宗教”一栏。

撇开人们对于宗教难以说得清楚的这些“信”与“不信”,可以肯定,宗教的浸润力对于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作用决不亚于法制的钳制力对于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作用。究其实质,宗教和法律是治理社会的相辅相成的两只手。宗教是一只软手,它能使人自觉自愿地、舒舒服服地在精神上就范;法律是一只硬手,它能使人们“非其所愿”地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宗教和法律成为保持社会平稳发展的两个互依互存的车轮。从一定意义上讲,澳大利亚今天的宗教活动场所已经不单单是做礼拜和讲经传道的地方,它似乎“离开”了统治阶层当初设立教堂的初衷,成为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松弛身心、陶冶情性、传换友谊,甚至休闲的大众文化场所。

环保“王国”

澳大利亚的环境保护堪称世界之最,无论哪个季节,无论走到哪里,除却阴雨天气,扑入人们眼帘的永远是湛蓝如洗的苍穹和轻盈飘动的白云。原始古朴的国家公园、清新静谧的城市绿地、游人如织的金色海滩、人迹疏朗的山野小镇、无处不在的花香鸟语、漫山遍野的牛羊牧场、遍地瓢香的葡萄酒坊,无不令人心旷神怡,如醉如痴。澳大利亚可以说是点缀在南太平洋浩瀚波涛中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澳大利亚人的环保意识极强,他们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抓环境保护,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财政经费,进行环境质量研究。他们的着眼点始终是人类活动如何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共进共荣,真正做到天人合一。澳大利亚人已经把环保意识纳入到社会公德和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中。肆意猎杀海、陆生动物,破坏山林草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到处涂鸦,宠物户外遗屎(即使有此情况发生,宠物的主人也一定用纸包起投入垃圾箱)以及进食野生动物和鸟类的行为在人们看来是不可思议和不能容忍的。

凡是乘坐飞机到过澳大利亚的人都知道,班机在停机坪停稳后,必须做的一件事是先进行机舱消毒,然后乘客才可走出机舱。这个雷打不动的制度已经坚持了几十年。澳大利亚海关对于入境旅客行李物品的查验极为严格,一旦发现隐匿不报的违禁物品,如鲜活植物、种子、肉蛋奶类食品和木制品之类,就会遭到重罚。这是保证国家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澳大利亚注册机动车为1174万辆,按现有人口总数计算,每人平均占有0.5辆汽车。如此众多的汽车整日在街上跑来跑去,但很少闻到汽车尾气的味道。澳大利亚法律规定,不符合技术指标的汽车绝对不准上路,不符合标准的汽油不能出售。
澳大利亚对于水质的管理极其严格,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要严格净化处理,直接向地表河湖排放的事从未发生过。猎取野生动物、鸟类的事件闻所未闻。有的小鸟 “傻”得可爱,有时竟敢跑进人们的家里喳喳乱叫,向人乞食。野外驱车你会经常发现公路两侧树着绘有动物图形(如袋鼠、树袋熊)的标志,提醒开车人要注意野生动物的出没。

环境保护是物质文明发展的自然,是精神文明发展的自然,是社会进步的自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人心的自然。我国距离这一天的到来可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澳大利亚珍玩

澳大利亚建立联邦以后,把全国划分成六个州和两个特区。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自然风貌以及人文特色的种种不同,各州都有自己的“昵称”。昆士兰称自己为“艳阳之州”,以树袋熊为州的标识;维多利亚称自己为“花园之州”,以蜂鸟为州的标识;南澳称自己为“节庆之州”,以针鼹为州的标识;西澳称自己为 “昂奋之州”,以黑天鹅为州的标识;新南威尔士称自己为“第一大州”,以鸭嘴兽为州的标识;塔斯马尼亚称自己为“度假之岛”,以塔斯马尼亚虎为州的标识;堪培拉称自己为“国家首府”,以巨冠白鹦鹉为特区的标识;北领地称自己为“自然之地”,以红色袋鼠为特区的标识。

据地质学家研究,大约5500万年以前,非洲、南美洲、印度和南极洲相继脱离冈瓦纳大陆,澳大利亚也随即漂移出来。澳洲大陆的漂移造成了生物进化的独特性,产生了十分奇特而众多的生命种群。澳大利亚国徽上的袋鼠、鸸鹋和金合欢树自不必再说,早以成为家喻户晓的澳大利亚动物“明星”,树袋熊(koala)的知名度似乎也不在其后。树袋熊栖息在桉树上,憨态可掬,整日懒洋洋地吃了就睡,醒了就吃,树袋熊一天可以睡上20个小时。它腹部有个用以养育幼崽的皮囊,特殊的生活方式,形成了树袋熊极强的消化力,也造就了它一副强健的阑尾。据说树袋熊的阑尾是全世界所有动物中最长的。袋熊(wombat)也是澳洲的有袋类动物,类似毛猪,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洞中。鸭嘴兽(platypus)是一种卵生的单孔目动物,生活在湖泊和小溪中,它是澳大利亚20分硬币上的吉祥物。针鼹(echidna)是另一类单孔目哺乳动物,浑身长满硬刺。针鼹的独特之处是可以伸出带黏液的长舌,灵巧地扑捉昆虫。它是澳大利亚5分钱硬币上的吉祥物。

澳大利亚海域十分辽阔,澳大利亚人绝大多数居住在海滨城市,对大海情有独钟,水上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澳大利亚人过于依恋大海,往往忽略了大海中时刻窥伺人类活动的水中“杀手”,澳大利亚常常出现海生动物伤人的悲剧。近百年来,在东北部热带海湾被巨型海蛰吞食的就有六十多人。有些海滨浴场鲨鱼伤人或食人的报道时有发生。

澳大利亚对他们的几项“世界之最”,视如家珍,听下来叫人啧啧称奇,昆士兰大堡礁曾发现过3公斤重的生蚝,北领地的蚂蚁身长可至4厘米,蚁山可高达3.95米,14公斤重的螃蟹曾出产于塔斯马尼亚,维多利亚的硕梨重达1.5公斤,雄鹰的双翅伸开可达3.5米,维多利亚的蚯蚓可达4米长等等。

澳大利亚有若干处世界闻名的自然景观,除了尽人皆知的大堡礁,还有绵延东南海岸(阿得雷德和墨尔本之间)数百公里的“大洋路”。那里的海岸岩石由于千百万年来大自然的风化和海水的侵蚀,形成了突兀清奇、气势雄浑、森然搏人的景象,其中尤以“十二门徒”一段海岸为精粹。每天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游客络绎不绝。再有就是土着人于4万年以前在澳大利亚中央(艾丽斯泉附近)的大漠中发现的那一块神秘莫测的巨石。巨石东西长3.1公里,南北长1.9公里,高348米,绕石一周9.4公里。这块巨石每天随着不同角度的阳光照射,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它被土着人尊为圣物。每年大约有30万人光顾这里。除了悉尼歌剧院,这里可以说是澳大利亚的象征了。

澳大利亚国内国际航空事业极其发达。澳大利亚qantas公司的班机能飞抵世界各个角落。我国同胞搭乘过qantas班机的不在少数,但知晓qantas其意的恐怕不多。qantas的全意应为“昆士兰和北领地航空服务(queensland and northern territory aerial service)”。澳大利亚qantas航空公司成立于1920年,一向以清洁安全、服务周到被国内外游客所青睐。

澳大利亚在西方资本主义大家庭中是一个年轻的“小老弟”,但又是南太平洋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在国际事物中有相当的影响力,澳大利亚对自己一向充满自信和自豪。澳大利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

澳大利亚有一首着名的歌曲,名为《前进,美丽的澳大利亚》,1984年被定为澳大利亚国歌。这首歌是澳大利亚的自画像,它以舒缓柔和的曲调唱道:

全体澳大利亚人,让我们快乐吧!
我们年轻而自由,
我们有金色的土地和劳动创造的财富。
我们的国土为海洋所环绕,
我们的土地富于自然的恩赐,
她美丽、富饶而稀有。
让历史的每一个时期,
推动美丽的澳大利亚前进。
让我们快乐地歌唱,
前进,美丽的澳大利亚。
在南十字星座灿烂的星光下,
我们用自己的心和双手辛勤地劳作。
为了将我们的联邦建设得举世闻名,
对那些远涉重洋到来的人们,
我们有无尽的土地来分享。
鼓起勇气,让我们一起,
推动美丽的澳大利亚前进,
让我们快乐地歌唱!

“土”“白”之争

据地质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大约5万多年以前,来自印度尼西亚和新几内亚岛屿的原始人类驾着独木舟跨海来到澳大利亚,成为最早定居澳大利亚的土着居民。土着居民肤色灰黑,以狩猎和采集野食为生。土着人以小游牧家族或部落的形式,散居北部。现今北领地科卡杜国家公园方圆数百公里的山洞中,还有大量被火烧过的彩色石头的发掘。十分遗憾的是,土着人的生活情景早已随着历史的烟云飘荡得渺无踪迹了。

大约500年前,有一些漂洋过海的探险者从澳洲大陆北边浩瀚的波涛中跌跌撞撞地闯入澳大利亚。1688至1699年,英国人威廉•皮丹尔也两次来到澳大利亚,探险西北部的荒蛮之地。皮丹尔对这里可能感觉不佳,探险之后草就了一份兴味索然的报告,呈送英国政府。英国政府被他的报告所“误导”,由此对这块“南方大地”失去兴趣。

半个多世纪以后,英国旧事重提,又派海军船长詹姆士•库克率领船队探险澳大利亚。1770年4月,库克船队到达澳大利亚东南海域,兴奋地发现了大陆东南部的雄姿。库克随即北上,边走边绘制海岸图,9天以后在植物湾(后来发展为悉尼市)登陆。接着又挥师北行3千公里,抵达昆士兰,进而登上托列斯海峡的约克角,并插上英国国旗,向全世界宣布英国领有澳大利亚东南部各地,并冠其名为新南威尔士。库克船长对他的发现虽然做了一番生动细致的描述,也曾引起英国“开发”澳大利亚的兴趣,但那时英国人仍然裹足不前。

美国独立战争以后,英国失去北美的罪犯流放地,于是又想起了澳大利亚。1788 年1月,英国一支由11艘船组成的船队,押解着736名罪犯登上新南威尔士植物湾,开始定居澳大利亚,随即英国又任命了象征英国王权的地方长官----新南威尔士州督。从此,英国人开始了主宰澳大利亚的历史。

英国人的到来使澳大利亚土着人与世无争的原始生活环境受到袭扰,土着人不断收缩活动领域。土着人十分厌恶这位远方到来的“客人”,双方冲突连年不断。英国人登上澳大利亚初期,土着人总数尚有50万。随着英国人的扩张和对土着人的杀戮,土着人人数锐减,低谷时总数不足30万。

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土着人仍然得不到公正待遇。直至1900年,澳大利亚宪法还赫然规定,“在联邦、各州和联邦其他部分的人口统计中,土着人不列其中。”土着人得不到人的待遇,更谈不上公民身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土着人为此向白人统治者展开了不懈的斗争。

时至今日,澳大利亚联邦议会旧址门前的草坪上,尚有土着人“安营扎寨”的草棚,终日有人驻守,向联邦政府静默示威。看来,土着人向联邦政府争取各种权利的斗争势将旷日持久地继续下去。

移 民

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澳大利亚曾是一个沉闷、单调、种族单一的国家。1901年的移民法案明文规定,移居澳大利亚的人必须通过“欧洲语言”的测试。该法案遭到非议,人们经常讥讽,到底能有几个来自非洲和亚洲的移民知道“凯利(澳大利亚开发时期一个草寇的名字)”和罗马文字。截止上世纪50年代,全国总人口的90%出生在澳大利亚,8%的人口出生在英国和新西兰。到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欧洲和亚洲50万移民的到来,澳大利亚才逐渐发展成一块充满活力和情趣的热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澳大利亚的有识之士主张施行人口膨胀政策,50万移民随即到来。经过一段缓慢而痛苦的磨合,外来民族将他们的技能和观念逐步渗入到因循守旧的澳大利亚白人文化,白人固守的“白澳政策”不断遭到外来移民的猛烈攻击,迫使白人不得不接受多元文化的现实,“白澳政策”开始走向末路。1973年惠特拉姆代表的工党当政,惠特拉姆向全世界宣告澳大利亚“废止任何种族和肤色歧视”。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宣言,而不是行动。

近年来,移民澳大利亚的人数又呈下降趋势,每年来澳移民不到10万人。移民当局要求来澳定居的人必须“比现有的澳大利亚人更加优秀”。目前,移民的主干依然是不列颠人、爱尔兰人(占13%)和新西兰人(占9%)。以下是香港人(占8%)、越南人(占7.5%)、菲律宾人(占5%)和印度人(占4.5%)。

共和之路

1901年澳大利亚建立联邦时,曾花费大量时间在民间征集国旗图案,据说当时有3万多人卷入设计国旗图案的热潮。澳大利亚的国旗底色为深蓝色,上边绣着南极十字星座(五颗星),旗的左上角缀着英国米字旗图形,象征着臣属英国的关系。

2000年澳大利亚关于共和制的全民讨论中,很多热心共和的人纷纷拿出自己的国旗设计图案,有趣的是不管哪种图案都少不了南极十字星座。澳大利亚人认为南极十字星座给他们带来光明、吉祥和幸福,他们钟情南极十字星座。南极十字星座已经成了澳大利亚人崇拜的“图腾”。

上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曾爆发一场大规模的全民辩论,是继续向英国君主称臣,充当英联邦的一员,还是走共和之路?工党主张全民公决,并提出到2000 年脱离英联邦,不再向英国称臣,实行共和制。这一主张亦曾得到英国一些皇族的支持。澳大利亚主张实行共和制的热心分子还设计了一系列“澳大利亚共和国”的国旗图案,供大家讨论了相当一段时间,最后终因种种势力的明争暗斗和莫衷一是而偃旗息鼓。

澳大利亚这次关于共和制的讨论虽然归于“失败”,但它对澳大利亚社会发展方向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它反映出英国皇权制度在澳大利亚的衰败和澳大利亚人民对“共和”的企盼。澳大利亚最终走向共和制是大势所趋,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

资源大国

澳大利亚土地资源非常富庶,正如国歌歌词所唱“我们有金色的土地和劳动创造的财富”,但其土地价值被人们所利用的还不及三分之二。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者是美国,其次是英国和日本。澳大利亚的生财之道之一是取自日本、新西兰、英国、美国、韩国、中国和东南亚等国入境旅游者的收入,每年达140亿澳元。黄金、矿产、钢铁、小麦、畜牧产品和酒类等产品的出口成为澳大利亚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达197亿多澳元。

世人戏称澳大利亚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牛羊确实给澳大利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澳大利亚农牧场面积达4.7亿公顷,约占大陆面积的60%,全国大大小小的农牧场14 万多个。澳大利亚常年蓄养1.4亿只美利奴羊,羊毛出口占世界市场70%的份额,畜牧业每年为澳大利亚创造280亿澳元的财富。乳制品生产也是澳大利亚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澳大利亚人年均消费的牛羊肉总量是全世界最高的(每人每年要吃掉100公斤牛羊肉),牛奶、奶酪的人均占有量就更不要说了。

澳大利亚有一首世界闻名的乡村歌曲,曲名叫“羊毛剪子咔咔响”,它以粗犷轻快的曲调表现出澳大利亚农牧生活的豪放景象。澳大利亚还是啤酒和葡萄酒的生产大国,澳大利亚啤酒和葡萄酒一向以色正味醇享誉全世界。澳大利亚人嗜酒为乐,说他们“整日蹲在酒缸里”决不为过。据统计,澳大利亚人每人年均要喝140公升啤酒,仅次于德国(147公升)和比利时(143公升),每人每年还要消耗19公升葡萄酒。

抵牾难平

澳大利亚建国以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比较平稳,在化解劳资矛盾、控制失业人口比例和平抑通货膨胀等方面把握得比较平稳。澳大利亚劳动力总数近千万,其中大约 70万人是失业人口(约占8.5%)。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失业率呈上升趋势。但值得庆幸的是,同期的通货膨胀率却从10%降至3%以下。所以,尽管不少人时常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牢骚满腹,但依然该吃还吃,该喝还喝,该穿还穿,该玩还玩,好像并未感觉到生活的艰辛和购物的窘迫。在澳大利亚,工资水平高的不多得,工资水平低的也不少得,原因是高额累进的个人所得税法发挥着“均贫富”的杠杆作用,它能使“富的不富,穷的不穷”(澳大利亚人每年要向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缴纳1500多亿税金,其中600多亿是个人所得税。年工资收入2万元的,个人所得税是20%,年工资收入5万元以上的,个人所得税是 47%)。澳大利亚保持社会稳定的措施除了个人所得税法,还有失业救济保障制度(约有490亿元的投入)、退休金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约有270亿元的投入)。

足额兑现的退休金能使老年人衣食无虞、安度晚年;医疗保险制度又使人们了却了无药无医的疾苦和烦恼。这些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保证澳大利亚人能始终过着悠然自乐的生活。但也有人时不时地抨击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说这一套法规,特别是失业救济制度已经变成那些好吃懒做的人的保护伞。

上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人曾自诩自己的小家庭是一块温馨的乐土,陶醉在“妈妈-爸爸-孩子”三人组成的安乐窝里。但近年来由于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家庭离异和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如果以上世纪70年代家庭完整率为100%计,90年代已经降至51%。全澳每年结婚人数平均为 10多万人,但年平均离婚人数竟达5万之多,在全世界排名第3位,仅次于英国和美国。统计显示,澳大利亚离婚的男人总数已近40万,妇女达50万。家庭离异和单亲家庭在澳大利亚变得越来越“时髦”了,但深受其害的却是那些可怜无辜的儿童。

教育与科技

澳大利亚是一个文化教育水平十分发达的国家,按人口比例衡量,澳大利亚人均占有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澳大利亚现有人口1982万,但有普通高校40所,在校生 68万。高等职业技术学校92所,在校生250万。承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学中心有600所,在校生154万。有中小学9590所,在校生323万。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每年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投资达240多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4%。澳大利亚重视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国际留学生在校生总数大体维持在16万左右,国际留学生每年为澳大利亚创造50亿元的财政收入。

澳大利亚还有一个强大的、无所不在的远程教育体系,国内外在学学生数百万。目前,澳大利亚总人口中有30%以上的人具有研究生或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澳大利亚的教育无论从理念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完成了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澳大利亚在科学技术方面有不少骄人的发明和创造。1917年,墨尔本药学家乔治•尼古拉发明了止痛药,至今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用于头痛治疗。仿生耳目前已经被广泛用于聋耳的矫正和助听,但可能很少有人了解,这项造福人类的重大发明是墨尔本大学格雷姆•科拉克教授所领导的科研团队于1978年所做出的。这项发明刚一问世,就成功地挽救了一位因车祸而完全失聪的病人。

澳大利亚人特别喜欢户外活动,无论是野餐,还是烤肉都离不开冷饮,这在夏季十分炎热的澳大利亚,几乎是野外活动的必需品,但如何在野外也能及时喝上冷饮却成了恼人的问题。1950年,麦利公司的主创人员突发灵感,并很快付诸设计和生产。于是,手提式啤酒塑料冷藏箱在澳大利亚问世,并迅速行销全世界。

澳大利亚的实用科技也有不少令人瞩目的产品,如人们每天都要接触的钞票就具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澳大利亚的钞票是“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重大发明。这种钞票不是纸票,而是由一种特殊的树脂制成,耐磨耐折不怕水浸,便于消毒处理,具有极强的防伪性能。目前有20多个国家都在使用澳大利亚的钞票制作专利。

使澳大利亚人感到骄傲的还有获诺贝尔奖的数项重大发明。劳伦斯•布来格创始的x光晶体学、霍华德•菲洛里发明的青霉素、约翰•埃克尔斯的神经学、麦克法兰•白奈特的免疫学、约翰•康福斯的酶化学和彼得•多赫提的病毒学等,在拯救人类疾患、建立全新学科以及促进相关学科发展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至今仍然造福于人类。此外,澳大利亚的生物技术、太阳能动力、药物学、天体物理等,在当今科技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

7. 澳大利亚遭遇数十年来最严重鼠灾,你认为当地的人该怎么办

我认为当地人应该找到灭老鼠的方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减少经济损失。

8. 澳大利亚40多个城市超10万女性上街示威,这是为何

澳大利亚40多个城市超10万女性上街示威,因为她们想争夺女性的权利。
女性作为弱势全体,在职场可能会遭受到不公的待遇和潜规则。在澳大利亚一名被解雇的前政府职员,将自己遭受性侵的经历公开。
此后接连着几起澳政坛性丑闻被曝光,但澳大利亚的总理,对此事并不上心。他认为是有人利用这件事,制造混乱,是政治手段。


澳大利亚40多个城市超10万女性上街示威,应该是忍受不了自家总理坐视不管的态度,亲自上阵为同胞伸冤,为自己争夺平等的权利。

9. 澳大利亚人怎么生活

澳大利亚人大都肥胖,尤其是妇女。

在街头的咖啡座,默数胖妇的比例,细算之下,如果是中年妇女,三人行必有一胖妇;至于青少年,大概五、六个之中也有一个。以至于象我这样的中国胖子在澳大利亚是“小巫见大巫”了,只能算是标准身材;而中等身材的中国人来到这里简直好像是营养不良。

走在澳洲街头,见一个极其肥胖的女士穿着非常宽大的裙子,形似一个巨大的圆形的鸟笼。而那些穿着T恤、沙滩裤,顶着大肚子的男子,肥胖得连走路都困难。看那身材两头尖尖、中间胖胖的,极像澳大利亚的“袋鼠”。

传说昆士兰州有一个肥婆重330公斤,平时行动都十分困难,有一次在家中小心摔折了腿,不能动弹,当医务人员赶到她家,都无法把她从家里抬出来,最后无奈只得拆掉一面墙。可到了医院又找不到一张合适她的床,只能躺在地上进行治疗,可见这个肥婆的厉害。

澳大利亚人运动机会甚多,远足、游泳、风帆、球类活动,照理应该人人健康,不致痴肥。导游说,澳大利亚肥胖者多,主要与饮食习惯有关。澳大利亚人喜爱吃雪糕和甜食,常见街头肥胖的少女、女童,以至中年妇女,都手持一雪糕筒或雪糕条,吃得津津有味。有的人还手持两筒,吃完一筒再来一个。此外,薯条、汉堡包、炸鸡块等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都是致肥胖之物,他们乐此不疲;另外,长期以来,澳大利亚人还有不用早餐、狂吃晚餐的习惯,难怪肥婆之多了。澳洲优质的乳制品和啤酒让澳洲成为醉汉的天堂,也是肥胖人士的数目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据说另有澳大利亚人种的基因关系,人体中缺少一种氨基酸的成分,所以怎么节食也瘦不下来。

澳大利亚似乎对于“纤体”并不热衷。澳大利亚街头,报章杂志不见大量“纤体广告”,也不见街头有健身商店,大都顺其自然。据说这里180斤以上的女人有“亚级美女”之称。然而澳洲人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们不以肥胖为耻。即便是“亚级美女”,在海滩上依然会穿上艳丽的比基尼晒太阳,依然会潇洒自信地走在街上。

据说澳大利亚人是世界上最肥胖的。由于澳洲是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这里的胖人非常多。这里社会福利制度健全,上学不花钱、生孩子不花钱、买新房有补贴,其医疗、养老、生育等生老病死一系列大事都由政府或保险公司负担。所以澳大利亚人生活得很安逸,随之而来的是很多人非常懒惰。一些年青人不能吃苦,往往学没有上完就辍学,以打工为生。即使人们没有工作,澳大利亚政府也会保障他们有基本的生活水平,每月提供150澳元的救济金,并安排参加培训,然后介绍到相应的单位作双向选择。澳大利亚,地大人稀,政府鼓励生育。小孩越多领取的救济金就越多。但是一般家庭大都是2个或者3个小孩。

可以这么说,澳大利亚人工作并非为了糊口,他们挣钱只是为了更好地享受,对“存钱”一词,自然是没必要;说政府鼓励人民消费,以增加就业为目的。假若你不花钱的话,存钱则需交利息税。所以澳大利亚人没必要存很多钱。

澳大利亚实行的是周薪制,据非专家数字,澳大利亚工人最低收入每周约400澳元。澳大利亚人每星期工作五天,通常在周四、周五发薪,更多的人们往往会在发薪的前一两天就没了钱用。本着这挣了钱不花也没用的思维方式,自然会有挣了钱便及时花掉的普遍现象存在。像在澳大利亚这种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对有着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传统习俗的中国人来讲,恐怕是难以一时接受的现实。

澳大利亚工人最低收入每周约400澳元,即平均每天80澳币,约合人民币400元;中国工人最低收入每月约800人民币,即平均每天27元人民币。买一双耐克球鞋,澳大利亚120澳币,按最低收入,澳大利亚工人需工作1天半;中国230元人民币,中国工人需工作8天半,1:6。买一台1.5匹的松下空调,澳大利亚1080澳币,澳大利亚工人需工作13天半;中国3000元人民币,中国工人需工作111天,1:8。买一套普通办公套装,澳大利亚120澳币,工人需工作1天半;中国400元人民币,工人需工作12天,1:8。买一台东芝手提电脑,澳大利亚2800澳币,工人需工作35天;中国22000元人民币,工人需工作815天,1:23。买一台29寸索尼全平彩电,澳大利亚699澳币,工人需工作9天;中国6000元人民币,工人需工作222天,1:24。去医院生一个婴儿,澳大利亚免费,政府额外奖励7000;中国2000元人民币,工人需工作74天……数字很枯燥,但说明问题: 普通人在澳大利亚生活比在中国生活容易, 况且澳大利亚人年均收入为41000澳币,是最低收入的两倍。

在澳大利亚买汽车,价格相当便宜,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比如一辆奥迪八成新,或丰田八成新的轿车,仅需人民币1万元左右;如果是买桑塔纳这一档次的轿车,就更便宜了,仅需五、六千元即可。买一辆新丰田佳美小车,约25000澳币,澳大利亚工人最多需工作312天半;而在中国则需450000元人民币,工人需工作16667天。

从住房情况看,几乎所有家庭都居住在郊外的别墅,有自己的汽车、花园。都是一套一套的,用栅栏或花木隔开,干净整洁。一般家庭都有2-3辆汽车,交通相当发达。因此,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到下午5点过后车来人往,大街小巷十分繁忙。不一会,整个城市尤其是闹市中心,就归于平静。没有灯火辉煌,没有卡拉OK,呈现出一片宁静。这是因为,城市里就只是办公的地方,只有白天才感觉到城市这部机器的转动。下班后,就小鸟归巢,一片宁静。

澳大利亚是人们能想出来的最安逸社会中的一种,是一个很福利的国家。这个国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中间大两头小”,也就是极富的人和极穷的人都少,中产阶级多,国家超稳定,和平,不动乱,搞起文明的勾当极为方便。世界上任何国家要想成为一个稳定、安宁、社会治安良好、犯罪率低的国家,都必须加大中产阶级的比例,使社会财富在民众中成一种均衡存在的状态,贫富之间没有陡峭的山谷,人心间没有不平的愤恨和仇视。如果社会财富分配悬殊很大,就会暗示天理“不公”,人心里就会有刀剑。澳大利亚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人到了18岁就有一个税号,收入2万元,交税15%;收入4万元,交税21%;收入10万元,交税40%。挣的越多纳税越多。而穷,你绝不会“不聊生”,别说是质朴的良民,就是一个无赖和懒汉也一样没事儿,国家会养着你。这里有一个人性的基点,不是说不饿死人,而是要“养好人”。

中国经济正在迅猛发展, 但法规却跟不上, 成了“冒险家的乐园”。据报道13亿人口的中国已有了五千万的千万富豪, 千万富豪们在国内不可一世,有些现在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嘲讽起“海外的朋友”来。令人沮丧的事实是贫富悬殊急剧拉大,甚至富人迅速地一步步挤压穷人的生存空间。有千万富豪本来是好事, 可中国的千万富豪有哪一个敢公开他的致富历程? 有几个千万富豪可以公开传授他的成功经验?

澳大利亚也有亿万富翁,但最低收入的工人在当地也有足够的生存消费能力,不致于望富哀叹。澳大利亚没有社会弃儿,街上的乞丐不是闲得无聊就是吸毒酒鬼,单身母亲带一小孩在家无须找工作,澳大利亚政府每周会准时自动汇她帐户五百多澳币,竟然比澳大利亚工人每周最低收入还多。也许带大一个小孩的工作在澳大利亚政府眼里比最低收入的工人要贡献大。

现代澳大利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为富有的国家之一。随便问一个澳大利亚人,他们都会告诉你,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他们自豪地把自己的祖国称为:“幸运之国”或者“上帝的土地”。

旅澳匆行中,的确感受了澳大利亚人放松、欢乐、悠闲的举止心态,这与该国的高税收高福利国策,国民享有的高福利待遇不无关系。而我们似难以真正放松下来,要面对太多的生存竞争,生老病死之忧!但我想,在内心营造一个放松、宁静的心态,营造一片绿茵,不也是应对竞争、焦虑的良方嘛,或许真正的放松,才是释放想象力、创造力的自由空间。

10. 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有哪些

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有政府津贴、家庭津贴、子女补助、健康护理卡等。

澳大利亚政府所运作的福利,多数都是以津贴的形式来发放。政府的津贴品种繁多,有:

家庭津贴、青年津贴、新开始津贴(失业者的福利)、生育津贴、免疫津贴、家长补助、子女补助、托儿津贴、住房补助、残疾儿童津贴、护理人补助、土着青年助学金、偏远地区儿童补助;

健康护理卡、老年津贴、鳏寡津贴、残疾人津贴、老年优惠卡、老年健康卡、电话补助、退伍军人津贴、孤儿养育津贴、领津贴者的教育补助等等。这些津贴基本上已经覆盖到了人们的衣食住行。

(10)澳大利亚民众怎么看扩展阅读

澳大利亚的医疗和教育制度含有隐形的福利:

1、凡澳大利亚的公民和永久居民,均享受免费的中小学教育。澳大利亚中小学及职业学院由各州或领地的教育部负责管理,联邦政府拨款资助,大学则由联邦政府统一管理。

2、澳大利亚拥有完善的全民公费保健系统,名叫国民保健,创办于1984年。澳大利亚公民和永久居民都可以在全国的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

阅读全文

与澳大利亚民众怎么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9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7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0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