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动物数量太低时就会因近亲繁殖而灭绝,为何澳洲的野兔却泛滥成灾了呢
兔子在澳大利亚能繁殖到泛滥成灾,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说起澳大利亚的兔子,最早可以追溯到1788年的英国舰队。当时的英国第一舰队负责运送犯人到自己的殖民地澳大利亚,顺带着带点什么家禽、兔子之类的过去,像今天的人一样用来当作食物。
另一方面,生物在不断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有几率产生基因变异,为生物基因增加遗传多样性。这个概率很小,但是乘以兔子的繁殖能力,就会成为一个不错的数字,让兔子仅仅需要几代,就能够摆脱近亲繁殖带来的基因问题,而这种事情如果放到人类身上,很可能需要几个世纪。
科学家们曾经对澳大利亚的兔子进行过基因检测,发现这十几只兔子留下的后代,其遗传多样性,竟然丝毫不比它们老家欧洲的兔子差。现如今的澳洲,实际上兔子问题已经没有那么严重了,澳洲人多管齐下,种群数量被控制在2亿左右,但是这还是远远超出了澳大利亚的人口数量,并且一刻不能松懈。
不然不需要多久,兔子大军就又会卷土重来,足见入侵物种的危害性之大。所以不要学习这位贵族,不要胡乱放生外来物种,从你我做起。
㈡ 澳大利亚没有大型食肉动物吗为什么
当然有,澳大利亚的野狗很有名的,不过种类很少,原因如下。
在澳大利亚的洞穴深处,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巨型动物的化石,从而向世人揭开了一个已经消失了的远古时代的动物世界……
进化之迷
澳大利亚是世界七大洲中最小的,却是世界上的哺乳动物之乡,有袋动物的天堂。地球上三大类哺乳动物中,有两类生活在这里。一是有袋动物,如袋鼠和树袋熊。二是单孔目动物,以鸭嘴兽和针鼹鼠为代表,单孔目动物与爬虫类及鸟类一样,是靠产卵来繁殖下一代的。哺乳动物中的第三中是胎盘类哺乳动物,包括从老鼠、鲸类到人类在内的诸多哺乳动物。为什么有袋哺乳动物和卵生哺乳动物会在澳大利亚占据进化优势?这是一个有着1亿年悠久历史的故事。但只在最近几年里,古生物学家们才成功的勾画出了一幅澳大利亚独特的生物进化史祥图。让我们先从亮颗牙齿化石的故事说起,1992年在世界两个不同地方发现的两颗牙齿解决了两个久而未决的疑问。为什么单孔目动物没有利用大陆连在一起的机会离开澳大利亚?又为什么胎盘类哺乳动物同样没有利用这个机会进入澳大利亚呢?
直到白垩纪的某个时期(1.46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美洲都是南方冈瓦纳古大陆超大陆的一部分,世界各大陆原先都是连在一起的。一条森林带从澳大利亚东南部开始,穿过南极洲,一直延伸到南美洲南部,科学家认为在那个时候,三大类哺乳动物的早期形式已经存在,然而如今,除了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单孔目动物的存在,而澳大利亚也没有既不会飞又不会游的哺乳动物(会飞的有蝙蝠,会游水的有儒艮),除啮齿类动物之外(大约是500万年之前到达澳洲的),其他一些哺乳动物都是由人类在大约6万年前到达澳洲时带去的。在阿根廷的一颗牙齿解答了第一个问题,这颗牙齿是在6300万年前至6100万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的。这颗牙齿的发现说明,单孔目动物确实在别处生活过,古生物学家确认这颗牙齿是属于一只鸭嘴兽的,是一个已经灭绝了的物种,被称为巴塔哥尼亚鸭嘴兽。
澳大利亚昆士兰出土的牙齿回答了第二个问题,胎盘类哺乳动物确实到过澳洲,一些专家认为,这颗牙齿属于原始的、不会飞的胎盘类哺乳动物,一种古有蹄类动物,经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测定,这颗牙齿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5500万年前。最近的一些发现也证实了其他早期胎盘类哺乳动物也在澳洲生活过。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学家兼古生物学家蒂姆•弗兰纳里将澳洲和南美洲三类哺乳动物的进化史比作一场竞赛。单孔目动物在三者中有着较低的新陈代谢率,对能量的需要也较低,在澳大利亚繁盛起来,但在南美洲却输掉了这场竞赛。胎盘类哺乳动物是三者中新陈代谢率最高的,也是能量需求量最大的,在南美洲兴旺起来,却在澳大利亚落败。有袋动物的新陈代谢率和能量需求在三者中居中,在两个大陆都未输掉这场竞赛,但显然在澳洲更为繁荣兴盛。是什么原因使得澳洲走上了一条独特的进化之路?这要从澳洲于4500万年至3800万年前与南极大陆——澳洲与冈瓦纳古陆的最后联系时发生的故事说起。
与南极大陆分开后,澳洲开始了向北缓慢的漂移,这个过程至今还在继续。澳洲脱离冈瓦纳古陆独自向北漂移这一地质变化是澳洲大陆充满了有袋哺乳动物和卵生哺乳动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漂移的过程中,澳洲大陆的气候经历了从温暖潮湿的“温室”气候到寒冷干燥的“冰室”气候周而复始的变化,大约在2300万年前至1500万年前,澳洲大陆经历了历史上最繁荣的温室期,多样性的有袋动物物种大爆发,那时出现的一种巨大的像袋熊似的古食草有袋属动物,是已知最大的有袋动物。1500万年前之后,气温开始下降,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今天。这段时间内,澳大利亚的气候开始变得干燥起来,澳洲大陆北部和中部的大片森林地区变成了半干旱的牧草地。4000万年的岁月里,地球其他地方普遍经历了寒冷的冰河期,而澳洲大陆却正在热带温暖的水域中漂移,因此,澳洲虽然在“温室”气候和冰室气候间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却保持着基本稳定的气候环境。而此时,继续向南移动的南极洲却冻成了一片坚冰,北美洲和欧洲也正在遭受若干次河期之劫难。在过去的6000万年里,澳洲大陆在地质学上一直处于一个平静的时期,而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大陆所没有的。但是没有冰川、火山和地震活动,澳洲的土壤无法得到更新,澳洲的土地也是世界上最贫瘠的。所有这些因素,对于澳洲的野生生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袋动物以其较低的新陈代谢率和较少的能量需求,比同样体形的胎盘类哺乳动物更容易生存和繁荣起来。其他一些动物,包括雷鸟和火烈鸟,随着湖泊的干涸以及苍翠的植被变成了稀疏的干草地而遭至灭绝。结果,幸存下来动物的个头越长越大 ,也许是因为植被的质量越来越差,个头大的动物可以吃得多来弥补食物营养的不足。于是,当人类在6万年前到达澳洲时,澳洲土地上到处都漫游着大批巨型动物群。
化石骨骼揭秘袋狮
澳大利亚最迷人的古生物,是已经灭绝了的袋狮。袋狮有着如今许多动物所没有的一些独特的身体特征,作为一种以巨型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他具有许多“捕食猎手”的诸多优势,包括可收放自如的子 ,和袋鼠一样长而有力的尾巴,颌部的肌肉比狮子还要强有力。古生物学家通过对袋狮身体结构这些特点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更新世时期活跃在澳洲的这种古生物的生活。
尾巴:袋狮的尾巴长而有力,很适合这种行动敏捷的捕食动物,它的尾巴很像如今的食草动物袋鼠的尾巴。它的尾巴里有一根狭长的骨头,当它直立起来的时候,这根骨头可使它保持平衡。在捕食猎物时,会用尾巴帮忙,腾出前爪紧紧抓住猎物,最后以有力的颌部咬住猎物,给予致命的一击。
后腿:袋狮的后腿凝聚着极大的爆发力,但在高速奔跑时可能缺少弹性。古生物学家认为,袋狮的这些生理特征决定了,他喜欢谨慎小心的跟踪猎物,突然出击。尽管袋狮的名字听起来会让人误以为它属于狮子,但它属于大型猫科动物狮子却是一点关系也没有的。
后爪:可向回收缩的爪子和脚趾适合抓握,这表明,被认为生活在灌木树林环境中的袋狮,有时也许还得爬树,必要的时候,它就是从树上跃下来扑向猎物的,他们的爪子看上去很有点像一只灵活的手。
前腿和前爪:英国伟大的解剖学家理乍得•欧文在1859年首次对袋狮进行描述时,将这种动物称为“捕食猛兽中最凶猛最可怕的野兽”。如今手中有了这种动物骨骸可以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也完全赞同欧文当年的断语。袋狮拥有强大有力的前腿,以及大而尖锐的利爪,袋狮利用这样的爪子可以灵活的爬树,在捕食中可以紧紧抓住猎物不放。
牙齿:与树袋熊不同,袋狮属于双门齿型,也就是说它的下颌处有两个突出来的前门牙,这种牙齿结构很像鹦鹉的喙,因此早先有些专家认为袋狮主要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 。但是现代解剖学家的看法正好相反,他们认为,袋狮拥有强有力的颌部肌肉,以及尖锐的前臼齿,他们完全有能力扑咬住任何类型的动物。
鼻腔:袋狮有一个相当大而且高度发达的鼻腔,对于一种捕食者来说,这也许并不奇怪,它们需要极其敏锐的嗅觉。有了这样的能力,袋狮就能跟踪猎物。
大脑:对袋狮的头骨进行计算机X射线轴向分层造影扫描(CATscan),可使研究人员了解到袋狮大脑的一些主要特征。根据袋狮脑叶的大小和突出程度,科学家们确定袋狮的听觉、视觉和嗅觉能力都相当强。
灭绝之迷
袋狮是澳洲巨型动物之一,约在5万年前至4.5万年前灭绝。是谁又是怎样使他们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遭致灭绝命运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伯尔德分校的地球科学教授吉福德•米勒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根据他的观点,人类是在巨型动物灭绝之前不久抵达澳洲的,这些动物的灭绝一定与人类活动有关。
当人类最早到达澳洲时,那里有着许多不同寻常的动物,那些动物的样子超出我们的想象,一些动物长得像袋熊一样,体形却犹如河马般庞大,它们是地球上 曾有过的最大的有袋动物。还有些动物长得像袋鼠,但它们却不是吃草为生,而是伸起两只高过头顶的手臂,扯下树枝,吃树上的叶子。还有一些动物则从树上寻找昆虫吃。澳大利亚有着独特的自然发展史。当它与其他地方完全隔离开以后,唯一在这块大陆上兴旺发达的哺乳动物就是有袋动物。食物链最高层的以大型动物为食肉动物,如袋狮,通常潜伏在树上,等待着猎物走到近旁,然后从树上跃出扑向猎物,袋狮也属于有袋动物,现代已经没有与他们相像的动物存在了。澳洲的巨型动物丽纹双门齿兽 ,是一种超大的袋熊,是曾经有过的最大的有袋动物,重约4400磅,但只有大象的三分之一重,现已灭绝的最大的袋鼠重约440磅。澳大利亚大型食肉动物有袋狮、袋狼、塔斯马尼虎和肉食性的袋鼠,还有虫类肉食动物陆地鳄鱼和巨蜥,这些大型动物最终都消失了。在人类到达澳洲之后不久,大约在5万年前至4.5万年前之间,澳洲的大多数巨型动物物种,无论是肉食性动物还是食草性动物,都渐渐灭绝。巨大的袋鼠、雷鸟以及巨蜥,都消失了。在人类开始登上这块大陆之后,澳大利亚当地的哺乳动物已经消失了四分之一,其中确切的原因,至尽仍然是一个迷。幸运的是,也有一些巨型动物生存了下来,包括如今幸存下来的最大的有袋动物——红大袋鼠(又名大赤袋鼠),澳大利亚现今仍然是有袋动物和单孔目动物的天堂。如今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如何能够确保这些动物,包括袋熊、袋狸、澳洲野狗、鸸鹋等,能够安然度过新一轮由人类在世界各地引发的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灾难。
㈢ 为什么北半球没有狮子,南半球没有老虎🐅
谁说没有,南美有美洲虎,北美有美洲狮,亚洲赤道地区(爪哇虎),非洲赤道地区有非洲狮
㈣ 为什么诺大的澳大利亚,几乎没有大型食肉动物出现
说起世界上唯一国土覆盖一整个大陆的国家,那自然就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就像一块得天独厚的大陆,造就了许多自然界的传奇,但是遗憾的是,以目前看来,澳大利亚并没有大型食肉动物,这不免给人留下了一丝遗憾,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史前,澳大利亚是孤立的,非常非常孤立,离任何大陆都有数千里之遥,那时候的这里有一些古老的哺乳动物谱系——有袋动物和单孔目动物,它们分化开来,占据了豹、鹿、袋鼠和大象的领地。
当澳大利亚最终在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下面尘埃落定时,它已经拥有了许多大型的、独特的物种。当冰河时期海平面下降时,其他大洋洲动物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从巴布亚新几内亚移居到澳大利亚,反之亦然(这就是为什么印尼有袋动物,印尼是亚洲唯一的有袋动物)。大约四万五千年前,人类曾与可怕的野兽共享这片大陆。巨型巨蜥是科莫多巨蜥的两倍长,袋鼠有公共汽车那么高,还有大喙的大型食肉鸟类,那时候的澳大利亚真的是物种多样,精彩纷呈。
如今,鳄鱼的数量有所回升。除了鳄鱼之外,只剩下为数不多的澳洲野狗、塔兹魔鬼、巨蜥、蟒蛇、鹰和鼬鼠,与曾经大量存在的物种相比,它们的数量少之又少。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动物填补了原有本土动物的空白,澳大利亚正被入侵物种侵占。作为人类,我们必须以澳大利亚为例,说明我们对地球造成的后果,以及我们不应该重蹈覆辙。
在更新世物种灭绝之前,我们在奥兹确实有大型猎物,牛到犀牛大小的双齿兽是最大的。顶端的捕食者是袋狼,一种能长到小狮子大小的杀人负鼠。还有巨蟒和哥斯拉大小的巨蜥。但等一下,这里还有一些可怕的爬行类食肉动物。但是后来种种导致澳大利亚丧失了大型猎物,现在最大的本土动物现在居住在澳大利亚是红色和灰色袋鼠。
㈤ 澳洲的猫没有人工干预,能进化成老虎吗为什么
澳洲的猫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进化成老虎的,因为从现在地球生物进化的趋势来看,没有从小体积向大体积进化的,除非说是遭受到了意外的人工基因变异,或者说是类似于核辐射一样的,导致它基因变异。
现在猫逐渐成了人们家里饲养的主要的宠物之一,因为它本身并没有特别高的环境需求和人类是差不太多的,他吃人吃的东西其实也是可以的,因为以前家里养的那些家猫都是人,吃什么他吃什么,然后他也能够非常健康的生存,至于猫不能吃盐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的,这种习惯似乎是从西方传进来的,因为现在饲养猫大多数都是宠物猫,所以和中华田园猫不一样了。
㈥ 为什么澳大利亚没有老虎和狮子
老虎最初出现在东北亚,狮子则最初出现在非洲。一般认为,老虎在由东北亚向西亚和非洲迁徙时,正是古人类崛起的时期。正是古人类的崛起限制了老虎进入非洲,同时也住阻止了狮子向亚洲的发展。
㈦ 澳大利亚有老虎和狼吗
澳大利亚没有老虎
但是澳大利亚有狼,不过世已经绝种的袋狼
袋狼:(英文名:Thylacine,Tasmanian wolf )从它的头和牙来看,它显然是一只狼,但是它的身体又像老虎一样浑身布满条纹,而且和老虎的习性相同,不结群,因此又名塔斯马尼亚虎。
㈧ 动物王国澳大利亚,为什么会容忍那么多动物横行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的动物种类繁多,并且在陆地上可以说是横行霸道了,当地的居民甚至都非常惧怕,但是却不可以想我们国家这样可以随意吃掉一些身边的允许食用的动物,原因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也不得不说澳洲人民的脾气真的是好得不行,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动物进行迁徙,可是也会有一部分在路上时死于车祸,他们竟然为迁徙的动物专门修建了一座桥以保护他们过马路时不受到伤害也是可爱极了。希望我们生活在内陆的人也要学会保护身边的动物不受到伤害。
㈨ 非洲什么动物都有,为何就是没有老虎
谈到老虎我们就不得不谈狮子。尤其说非洲为什么没有老虎,那跟狮子关系大了。家都知道非洲的地理环境不适合老虎的生存。
首先,老虎起源于中国东南部,四散繁衍,南到印度尼西亚,北到西伯利亚,西到印度。
老虎的猎物既会被它们抢夺,孤身也会被它们围攻而寡不敌众。要命的是它们抗敌时,或外出捕猎时,它们的幼仔没能获得有效的保护,存活率会极低。可以想象老虎或许就是这样在非洲灭绝的。
㈩ 澳洲兔子最初只有几只,为什么没因近亲繁殖而灭绝,反而泛滥了
大家都知道,现在澳洲野兔泛滥,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但这里存在一个常识性错误,澳洲泛滥的不是野兔(英文名hare,学名Lepus),而是穴兔(英文名rabbit,学名Ochoronidae)。我们饲养的家兔也是穴兔驯化的,而非野兔。因此,澳洲野兔是个不太科学的译名。
1934年在昆士兰州修建的围栏,没有起到阻挡穴兔扩张的作用
澳洲最适合穴兔之处就是贫瘠,多数生境植被很稀疏,能养活穴兔而养活不了大型食草动物,因此穴兔在这里是得天独厚的。而人类毁草开荒的做法破坏了更多植被,使本来就不多的灌木丛变得更稀疏了,这等于帮穴兔排除了竞争对手。穴兔在澳洲的泛滥,人类一直是重要推手,最终也是深受其害。
穴兔的大量滋生导致澳洲荒野寸草不生,澳洲人致力于消灭穴兔已经有100多年了,从悬赏捕杀,到修剪围栏,再到散播病毒,怎么杀都杀不完。然而同样的穴兔,繁殖能力同样那么强,在原产地却泛滥不起来,这主要是因为在原产地有各种各样的竞争者。在西班牙,穴兔甚至是受保护的动物,因为它是两大珍稀动物——西班牙猞猁和帝雕的主要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