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读“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问题.(1)描述图中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的分布
(1)利用图中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进行判断,在澳大利亚的南部等值线是6、7、8,在东部是7、8,在西部是9、10,在中部是9,因此分布规律是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并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
(2)日照时数多,表示晴天多,从等值线分布图来看,甲地的日照时数在9以上,因为甲地位于大陆的内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燥,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乙地主要位于澳大利亚的东部,并且还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背风坡由于受地形的影响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丙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下,降水少,并且沿岸还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更加剧了干旱,降水更少,此外还受到来自内陆的信风的影响,干燥程度加剧,因此本地区最为干旱,降水最少,晴天所,所以日照时间最长.
(3)根据等值线的数值来判断最大的时差,在澳大利亚的南部的最小的等值线是5-6(大于5小于6)小时,在澳大利亚的西部最大的等值线是10-11(大于10小于11)小时,因此最大时差应该在4-6小时.
(4)丁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在夏季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南半球,白昼时间长,因此该地区接受的日照时间长,故该地夏季每日日照时数较长.在冬季,主要受西风的影响,主要从海洋带来丰富的降水,晴天少,并且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地区昼短夜长,所以日照时间较短.
故答案为:
(1)南部和东部日照时数较短,并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增加.
(2)甲地日照时数较长,主要是位于大陆内部,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晴天较多;乙地主要是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晴天多;丙地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又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及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降水稀少,晴天多,因而日照时数最长.
(3)4~6
(4)丁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晴天多,且该季节太阳直射南半球,白昼较长,因而该地夏季每日日照时数较长;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多,该季节太阳直射北半球,丁地昼短夜长,因而冬季每日日照时数较短.
⑵ 澳大利亚的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澳大利亚的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的时间分别如下。
春分:9月22日或(23日)
夏至:12月22日或(23日)
秋分:3月22日或(23日)
冬至:6月22日或(23日)。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所以立春 、立夏 、立秋 、立冬与处于北半球的我国相反。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虽然时差与中国(含港澳台)只有2-3小时,但是季节却完全相反。12月-2月为夏季,3月-5月为秋季,6月-8月为冬季,9月-11月为春季。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于2亿年前,具有独特的地理和特点,澳大利亚跨两个气候带,北部属于热带,每年11月-次年04月是雨季,11月到第二年的4月是旱季,由于靠近赤道,1月-2月是台风期。澳洲南部属于温带。澳洲中西部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干旱少雨,气温高,温差大;在沿海地带,雨量充沛,气候湿润。
⑶ 澳大利亚全为昼长夜短的24节气里面的是哪一个
春分 3月20-22日交节(一般在3-21 ) 直射赤道 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1-22日交节(6-21)直射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北半球)
秋分 9月23-24日交节(9-23)直射赤道 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1-23日交节(12-22) 直射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北半球)
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名称含义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是一年四个季节的开始将一年划分为春、夏 图解二十四节气
、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雨连连,冬至雪纷纷.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 节气
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芒种火烧天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 节气
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