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形容两个人没有共同语言
话不投机 [ huà bù tóu jī ]
释义
投机:意见相合。形容话说不到一起。
出 处
《元曲选·贾仲名〈对玉梳〉二》:“话不投机一句多。”
❷ 鸡同鸭讲
故事大约发生在公元1997年前后。
当时,生活水平相对落后,好多人吃了上顿没下顿。于是乡村里的小偷很多。村庄里,每家每户经济状况也差不多,没什么太多值钱的财宝,偷贼只好经常打牲畜的主意。家猪不好偷,只好偷鸡鸭鹅。
村民们,本来就没有太多家当,家禽下的蛋一来可以做一道难得荤菜,或可以卖掉,成为为数不多的收入来源之一。好多人家攒着鸡蛋卖掉给孩子凑学杂费。
如果哪个偷贼被抓住,那是非常值得庆祝的一件大事,乡亲们会奔走相告,普天同庆。因为几乎每家都遭过贼偷,都对这样的人恨之入骨。“鸡犬不宁”可以极其恰当地形容那个时代的中国某些区域的村落。
有一次,我家鸡窝和鸭窝遭了贼。凌晨听到动静出来看,偷贼的脚印落在鸡窝旁的田野里,衍生至田间小径,步子迈得很大。再一看围栏,清点一下,一群鸡鸭只剩一只母鸡和一只母鸭。不知道贼来不及全部偷走,还是故意留下这两只。
作为家中重要生产和生活资料,这一次损失,给家庭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困难。
而仅剩的一只鸡和一只鸭,又因此分别落单,大家也很担心它们的命运。单只鸡能活多久,怎么饲养,是卖掉还是怎么处理,鸭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它们都是群居动物。
还没想出对策的时候,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
鸡和鸭成为了好朋友。它们每天结伴一起出去,一起觅食,并排一起行走。
鸡不能下水,鸭喜欢游水,它们为了每时每刻互相陪伴,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鸭只在河边游水,紧紧贴着河沿,鸡在岸边,紧紧贴着水边。两位依旧并排,速度一致,一同觅食。
倘若那时我有相机,定会拍下这幅画面,当时还在读小学的我,傍晚放学回家路上,在落日的余晖下,亲眼见证了它俩在河沿默契地一起并排相伴。
以前还是一群鸡鸭的时候,每天都让人操心,每天早上放它们出去时,一个个闹腾不堪,晚上还需要家人去找它们回来,一个个不听话,贪玩。
现在一切都变了,它俩没有闹腾过一次,每天晚上按时按点回家。乖巧得出乎意料。
还有更好的,以前鸡鸭随处下蛋,许多蛋都找不到。现在他俩想要生蛋,都到家人指定的地方下蛋,实在可贵。
在中国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整个世界史上都罕见的这温馨一幕,发生在我家乡,我家,我身边。以志记载。
有一天,家人跟我说,鸡不见了。
家里仅剩的一只鸡都么有了。但是鸭应该会更难过。
连续好几天放学回来,鸭在河沿撕心裂肺地"嘎嘎"叫。它很痛苦。鸭不再按时回窝了。
不久后的一天,鸭很晚都没有回来,我出去找它,再也没听到游水声和它的叫声。
从此,鸭也不见了。
❸ 鸡同鸭讲是什么意思
“鸡同鸭讲”字面意思为鸡和鸭讲话,语言不通,形容两个人操非共同语言,无法沟通,也有对牛弹琴的意思。 在粤语地区,有俗语叫做“鸡同鸭讲,眼碌碌。”,在广东家喻户晓的电视短片《外来媳妇本地郎》中有句歌词即为“鸡同鸭讲,眼碌碌”。
❹ 【鸡同鸭讲】深奥的理论……
囫囵吞枣的听了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一个大课。对韦伯难题特别感兴趣。
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常说鸡同鸭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着老师从理论层面讲清了。
我理解的还不够透彻,把这些问题记录于此,也许慢慢悟就会豁然开朗。
韦伯难题让他为难,他说:让我们接受工具理性的巨大成就,同时承受价值理性衰败的后果吧。
哈贝马斯心有不甘。他认为,在人生信仰和生活理想方面,百花齐放是好事,但如果这种多样性瓦解了公共生活的客观性原则,现代社会的道德和政治生活就失去了共同规范,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没有规范的冲突是什么?就是弱肉强食、成王败寇的野蛮。
没有规范的妥协是什么?就是迫不得已的让步。
没有规范的宽容是什么?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回避,或者“大人不见小人怪”的恩赐。
这样下去,就会威胁到社会的正义和人的尊严。难道我们只能指望这样的公共生活吗?
想到出现社会问题出现一些牛人的残酷指责,还有自己碰上的烂人……
韦伯难题之所以困难,就是因为公共生活的规范性原则失去了共同依据:你不再可能诉诸高于人类的神秘存在,因为世界已经祛魅;你也无法依靠人本身,因为每个人各有主观的判断标准。
公共生活的规范性原则为什么难以确立?就是因为许多时候人与人的想法无法达成一致,甚至不可调和。
我们常说要好好说话,但是好好说话的标准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不一样的。
哈贝马斯发现,人不只是一个主体;我们生活在人间,通过和他人交往,继而展开社会生活。
人类所有的活动都发生在人与人之间,那么主体与主体之间就会形成一种关系。
中文的“在人间”是指人们生活的社会,但同时也暗示了人类生活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活动。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活动就是交谈,言谈行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策略行动”,你的言谈只是要达到特定的功利性目标。这时候你好像在和人交流对话,但语言只是你的策略工具。这时候你使用的理性,其实就是工具理性。例如打赢一场诉讼案。
但还有另一种不同类型的行动,是为了真正理解彼此而展开的对话交谈,哈贝马斯称之为“交往行动”,也可翻译成“商谈行动”或“沟通行动”。例如,我们和同事在工作之余聚餐。
好好说话这件事本身有很深的道理。这不只是解决矛盾的调解机制,他从中发现了一种理性的类型,这种理性既不是工具理性,也不是主体性的价值理性,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的理性,哈贝马斯称之为“交往理性”。
“交往理性”,也就是好好说话这件事,其实是我们生活中规范性共识的源头。
我们常常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和别人达成共识,并不是某个人的“道理”振振有词,说得我们都哑口无言,而是因为在好好说话的氛围下,出于彼此的信任和平等尊重,大家一起把道理讲通了。
我们能合作,能建立良性的公共生活,不是因为消除了主体性的主观分歧,而是通过运用“交往理性”,绕了一个弯,才达成的。
交往理性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道理,而是大家一起来把道理讲通。讲道理达成的规范共识有真正的约束力,因为这种共识有真正的理由,能够让彼此心悦诚服。
人与人之间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谈得好,才可能达成彼此心悦诚服的共识。
这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言谈的有效性”,需要四个条件:可理解、真实、正当和真诚。你可以用这四项“有效陈述”的标准来检查一下自己平时的谈话。
其次是交谈需要的“理想言谈情景”,这个情景也有四个条件,总的来说就是保证所有参与者,能够平等地、自由地展开理性的讨论。
提出一个概念,确立一个标准,大家都知道应该往哪里走,这是我们每个人交谈的目标也是最终走到的目的地,这也就是思想家工作的价值。
实录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中的文字,希望自己能悟透他们之间的关系。
❺ 鸡同鸭讲是什么意思
鸡同鸭讲的意思:意思是鸡和鸭说话,语言不通,形容两个人不在共同语言中,无法沟通。
鸡同鸭讲的拼音:jī tóng yā jiǎng。
说法来源:鸡和鸭的说法,又称鸡和鸭,来自广东地区。
造句子:我又一次看到内地脱口秀与香港明星们格格不入。这是一个典型的鸡谈话鸭的例子。
(5)澳大利亚人写的鸡同鸭讲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鸡同鸭讲近义词:鸡对鸭讲。
鸡对鸭讲指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来说是合理的,对不懂美的人来说是优雅的。它也被用来嘲笑说话的人。
鸡对鸭讲:jī ì yā jiǎng
造句:说了一大堆,结果对方什么都没听懂,真是鸡对鸭讲,浪费热情。
❻ 《鸡同鸭讲》到底讲了什么呢
“鸡同鸭讲”字面意思为鸡和鸭讲话,语言不通,形容两个人操非共同语言,无法沟通,也有对牛弹琴的意思。在粤语地区,还有一则俗语叫做“鸡同鸭讲,眼碌碌。”
而在冷面笑匠许冠文主演的电影《鸡同鸭讲》中,方言“鸡同鸭讲”则不单单是讲人和人语言上的障碍,我觉得还反映了观念之间的对话与激烈碰撞
《鸡同鸭讲》主要讲了老许这个市井小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观念上的“沟通障碍”,其中既有他守财抠门和岳母看重享受之间的金钱观念障碍,也有他苛刻吝啬和员工需要自由公正待遇间的人情观念障碍,当然“鸡鸭”障碍在东西方文化观念上的表现更为激烈电影的最开始,通过一对儿男女入店用餐的桥段将许记烧鸭店脏乱差的就餐环境很直白的表现给观众,随后随着电影的发展,观众进一步的了解到了老许思想的腐朽和对鸭店员工的刻薄,这些都为之后他鸭店生意一落千丈埋下了隐患,当对街出现了西式快餐店丹尼炸鸡之后,许记长久以来积累的问题在一起爆发,于是老许也不得不求变,但是这种求变只能算得上是改良,老许守旧的那一套也无时无刻不表现在其改良的每一个环节中,因心态上始终保守,其求变也只是换汤不换药,治标不治本,表面功夫显得徒劳无功......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原有的社会事物必然会遭遇新的社会事物,当新的社会事物来自于不同的文化、民族或者意识形态,必然会带来观念的冲突。独特的历史决定了这种“鸡同鸭讲”的冲突在香港格外明显,在香港这个既中又西,或者说不中不西的地方,最终的胜利者究竟是中呢?还是西呢?,《鸡同鸭讲》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冲突之后的合理融合才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引申到观念来说,并不是固有的观念完全剔除,也不是新生的观念全盘接受,而是要两者结合,各取所长,各避所短
❼ 一只鸡对着一只鸭叫打一成语
鸡同鸭讲
❽ 一只鸭和一只鸡对叫,打一成语
答案是:鸡同鸭讲。
一只鸡和一只鸭在对叫,首先可以筛选出有鸡又有鸭的成语,另外根据他们在“对叫”这个关键点,可以得知是鸡同鸭讲。
鸡同鸭讲从字面上理解就是,鸡用鸡的语言跟鸭说话,而鸭用鸭子的语言跟鸡说话,由于双方说的是不同的语言,双方都不知道对方说的真正内容是什么,也用来形容两个人想法不一致,没有共同的语言,无法沟通。
(8)澳大利亚人写的鸡同鸭讲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鸡同鸭讲这个词来源于广东地区的粤语方言,是一个中性词,也可以叫做鸡同鸭说,近义词是对牛弹琴,反义词可以用志同道合,其实只要记住鸡同鸭讲是表示双方无法沟通、或者沟通起来不是很畅快,就很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