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简述澳大利亚荒漠化的成因
虽然五万年前就有土着人定居,但澳洲的开发史却只有200多年,十八世纪后期欧洲移民登陆并定居于此,进行农牧业生产才真正拉开了澳洲开发建设的序幕。至十九世纪中期在维多利亚州发现了金矿后,移民骤增,掀起了淘金热,一味无节制地毁林扩牧、毁草经农、过度放牧、开矿破坏,加上野兔成灾(十九世纪中期为人们休闲打猎而引进,后来由于野兔数目骤增并泛滥成灾,对植被造成严重破坏,澳政府使用一种粘液菌进行灭杀)、不合理的土地使用和低下的管理水平,使原有良好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水土流失(水蚀与风蚀)的发生与发展。由于当时人们认识的局限性,水土流失并未引起当局的重视。到了十九世纪末期,水土流失已发展成连片,出现了上千平方公里流失严重的不毛之地。至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又遇上了严重的旱灾,加上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水土流失仍未得到控制。另外澳大利亚是个平坦的国家,没有高山没有大川,所以地面水蒸发量很大,陆地面积的75%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仅1983年的那场席卷墨尔本的沙尘暴,就撒下了200万吨尘土;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一次沙尘暴,卷起的尘土随着气流围绕地球环绕了3圈;2002年掠过格里菲斯市的沙尘暴,一小时内给城市覆盖了厚厚一层沙尘,使澳大利亚当年经历了1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最近二三年澳洲却没有发生过大的沙尘暴。原因是重点围绕牧场开展了治理,阻止了土地荒漠化蔓延趋势。
在澳大利亚,农场一般被水泥柱和铁丝网分隔成了一个一个的方块,不同的方块是不同的放牧区,澳大利亚人通常不会在同一个牧区里连续放牧,而是轮流使用不同的放牧区,以便牧草能有足够的时间恢复。澳大利亚政府大力推行羊群圈养。通过割草圈养牲畜,保留草根和草茬,进而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亚养畜非常严格,养什么、养多少都不由农场主决定。澳大利亚政府每年都要对各牧场作一次普查,以确定下一年的载畜量。在同一个畜群里,牛、羊的数量搭配也是经过科学测算的,从而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澳大利亚的土地荒漠化主要体现在草场的退化上,因此澳大利亚对沙尘暴的治理主要围绕牧场来进行。 澳大利亚严格实行轮牧。为了防止羊群将草连根拔起,破坏植被,澳大利亚政府还大力推行圈养,通过割草圈养牲畜,就保留了草根,也就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亚养畜非常严格,养什么、养多少不是由农场主自行决定。澳大利亚政府每年都要对各牧场作一次普查,以确定次年的载畜量。而在同一个畜群里,牛、羊的数量搭配也是经过科学测算的,从而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B. 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状况两方面说说看,澳大利亚为什么能实现机械化放牧
你的问题好多啊
先看看下面的资料,有第一题的答案。
澳大利亚的农牧业
生产布局合理
澳大利亚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重视自然生态平衡。在澳大利亚几乎看不到一块裸露的土地,整个国家除了河流、街道、建筑物。到处都是花草、树木。每个城市中心地带,都有大的植物园,如悉尼的皇家植物园、海德公园,墨尔本的维多利亚植物园等。即使是在不长草的树蔸、花坛下面,也都铺上厚厚一层木屑,以防止水土流失。政府要求农田、森林、牧地和水体有一定的比例,不能无限制地扩大耕地。对农田实行轮作、轮歇以保持地力。政府还大力推动有机农业,实行秸秆还田,提倡施用有机肥。
澳大利亚人依据不同的气温、雨量、土壤等条件对农牧业生产进行合理规划。北方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是肉牛、水果、棉花、甘蔗、蔬菜的生产基地。如昆士兰州,甘蔗面积占全澳90%,棉花占50%,水果占39%,肉牛养殖占33%。东南沿海降雨相对较多,气候温和,是粮食、蔬菜、奶牛、羊、肉牛的主产地,如奶牛养殖,维多利亚州占63.8%,新南威尔士州占12.6%,昆士兰和南澳各占7%,其他各州仅占不足10%。中部内陆地区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是大草原低密度的粗放式牧业。农牧业生产的合理布局,不仅保护了生态平衡,而且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回报。
劳动者素质高
在澳大利亚,农场均为私人所有,往往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农场。家庭农场占90%以上,股份合作农场不足10%。因此,澳大利亚农民既要懂经营管理和农牧业生产知识,还要会操作农业机械,自己会找产品销售市场。他们是集生产、管理、操作、推销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农民。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耕种、施肥、打药、收获、投料、挤奶等均实现了机械化。在澳大利亚可以看到,每个农场院子里都摆满了拖拉机及各种农业机械,有些农场还有农用飞机,因此,农业生产率极高。平均每个澳大利亚农民负担耕地面积103.2公顷,生产粮食53697公斤或肉类5051公斤,养羊1615头,出栏700头,产羊毛7476公斤,养肉牛170头。在墨尔本市郊的卡德梅德农场,养殖奶牛600头,该场采用了先进的环形脉冲管道设备挤奶,一次可同时挤奶50头,由2名工人操作,2小时就可完成600头奶牛挤奶。
因特网在澳大利亚农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个农场都有自己的因特网址。他们通过因特网与农民协会联系,与市场联系,从网上获取种养信息和技术,发布产品销售信息,从网上接受农协及政府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澳大利亚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和信息化。
市场化程度高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不足3人,人均占有资源多,农业人口比重小,因此,农业生产完全是商品生产,市场化程度高。他们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发展本国农业生产,国内外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近年来,北半球国家需要大量反季节水果,他们就利用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优势,大力推广葡萄、桃、樱桃、甜柿等生产。多年来,澳大利亚政府支持农民发展出口农产品生产,但未采用欧美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的补贴仅为4%,远低于WTO成员国平均31%的水平。
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高,成本低,国内外价格一致,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如牛奶,每100公斤的平均成本,美国为27美元,欧洲为30美元以上,加拿大则高达38美元,而澳大利亚不到15美元。
在澳大利亚,超市是农产品销售链的终端,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大城市的着名超市,如科尔斯、沃尔沃斯,还是小集镇的超市,货架上都是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在盖登镇Schu lte 肉站看到,该肉站在店铺后面的加王厂内,将从定点屠宰场购进的肉进行分割、包装后摆在货架上销售。超市一般从水果蔬菜批发市场进口大包装蔬菜水果,分装成小份后出售。超市的农产品,如甜椒、南瓜、薯仔、甜柿等都有精美的包装,上面均有自己的品牌及厂名。企业通过品牌和包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扩大了市场份额。
农民协会作用大
澳大利亚的农业协会十分普及,主要是按行业组建,也有按地域组建的,协会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了多层次、多行业纵横交错的网络式的协会体系。协会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广普及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维护农产品价格链的正常运行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他们不仅游说政府的农业政策,使之有利农民,而且还与商家讨价还价,使之让利于农民。实际上,协会以第三者的身份,替代了政府的部分管理职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各种农民协会,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政府的农业政策也无法落实。
重视农业科技工作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及研究。基本上每个州和大学都设有推广示范及科研机构,形成了以政府、大学、协会、企业共同投资的农业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的推广实行项目制,每一项科技的推广,都要明确项目主体和项目资金。项目实行招标制,农业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都可以平等竞标。项目资金一般由联邦政府、州政府拨专款进行资助。政府还根据农产品的产值,向农民提取一定的科研基金,然后以项目费的形式,支持农业科研。
在不同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相适应地生存着不同的人、种群、民族,他们或者选择狩猎、或者从事农耕、或者进行游牧。自古以来蒙古高原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生存活动的舞台,尤其,蒙古民族在与草原上几百年的游牧生活中不断探索着生存的哲理,谋求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地。
内蒙古草原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是中国北方天然的生态屏障。由于地理位置、草原类型及气候的差异,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牧民的生存状况也略显不同。现在,除了内蒙古的极个别地区保留着非完整意义上的游牧生活以外,大部分地区的牧民都已经过着定居生活。定居后的牧民既有经营纯粹放牧的,也有经营半放牧半农耕的;既有生存环境较好的,也有生存环境较艰苦的。
农耕、游牧是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内蒙古幅员辽阔草场丰美适合游牧生产,牧民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已适应了游牧生活。
藏袍、蒙古袍:
藏袍既无口袋,也不用纽扣。腰间系上腰带,胸前凸突成大行囊,里面可以装随身用品,如木碗、糌粑袋、酥油盒;甚至小婴儿也可放入其中。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从后面拉到前面。这种习俗与当地的高原气候有密切关系。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藏族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多变的天气。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热。牧民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西藏牧民有时离家远出,夜宿在外,也常用宽大的衣服来盖体暖身。可见,藏袍一衣多用,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服饰。
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其式样和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盘肠"、"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鄂尔多斯等地的蒙古人还喜欢在袍外套穿长短不一的坎肩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欢穿长袍,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宽大,束有腰带,因性别不同,样式和颜色也不同。一般女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红、粉、绿、天蓝等为主色,逢节庆之时,还要配戴用玛瑙、珍珠、珊瑚、宝石、金银玉器等编织的头饰;男子则多喜欢穿棕色和蓝色的蒙古袍。
C. 澳大利亚现代混合农业农事安排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小麦种植和绵羊饲养两种生产方式结合,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生产活动。教材中通过一幅图表(表3-1-1)给予了准确表述。在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能看懂但记不住。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这样进行解读突破。
首先,让学生阅读图表思考,小麦种植和绵羊饲养都有哪些生产环节?这些生产环节按照生产规律是怎样排序的?小麦种植:犁地——播种——生长——收割,绵羊饲养:在牧场上放牧——配种——剪羊毛——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
然后,引导学生参照图表,得出各生产环节的月份数(各有几个月)。学生通过阅读图表可以得出,小麦种植:2、3、4、3,绵羊饲养:4、3、2、3。根据得出数据寻找规律:最后一个生产环节都是3个月;其他三个生产环节,小麦种植的是2、3、4,绵羊饲养的是4、3、2,月份数相反。
最后,总结生成新图表:
小麦种植:犁地 播种 生长 收割
2忙 3忙 4闲 3忙
月 份: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闲 3忙 2忙 3闲
绵羊饲养:在牧场上放牧 配种 剪羊毛 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
D. 澳大利亚为什么沙漠特别的多 澳大利亚沙漠治理
在澳大利亚地区,据说沙漠特别多,我要以前只知道澳大利亚那边生态环境是非常不错的,各种稀有的动物,如袋鼠,考拉都生活在那个地带,说起澳大利亚的沙漠还是第一次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了解下澳大利亚的沙漠究竟是怎样的啦!
澳大利亚为什么沙漠特别的多?
“祝贺大家穿越辛普森沙漠成功!”昨日,“中澳沙漠大穿越”跨国环保探险队抵达此次穿越路线终点阿德莱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部主人谢元、悉尼市前副市长曾筱龙设宴为队员接风洗尘。
为了保证一些沙漠地带的长久安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澳北方地区推出了“沙漠知识经济”战略,开始在沙漠淘金,以此长期地、可持续地促进沙漠地带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所谓“沙漠知识经济”,就是在沙漠地区及其周围应用传统或现代治理沙漠的技术知识,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现代沙漠知识包括生物学、生态学、科学用水、建筑设计、农业和园艺生产系统、道路建设和保养、矿业、边远地区卫生教育服务、太阳能和其他新能源系统等。传统沙漠知识是在沙漠地区进行土地和牧场管理、旅游经营、人烟稀少地区社会行政管理等。
北方地区政府算了这样一笔“聪明账”:将沙漠开发建设好,很大程度上就等于将沙漠的沙固定了,就可以达到对沙尘暴长治久安的目的。因此,治沙治荒、保护环境成为推广沙漠知识经济战略的核心环节。北方地区政府一方面派出专家,到小企业和当地土着人社会推广和传授治沙知识;另一方面制定了免税、发放补贴和长期无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公民尤其是土着人在沙漠地区开办私人农场。农场的经营方向必须是生态农业,把治沙固沙与发财致富结合起来。虽是个体经营,但治沙固沙的柳条树、灌木和草籽都由北方地区研究和开发咨询委员会下属的研究所统一发放,按规划和标准的种植方法栽种,因此成活率高,治沙效果非常明显。
为了让地处沙漠地区的居民接受新知识,北方地区政府通过“沙漠知识工程”建起了沙漠电视广播网,利用现代通讯工具提供远程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定期传授最新沙漠环保和开发知识。当地居民可通过双向电视或电话进行交流和咨询,也可通过因特网查阅沙漠知识信息库,获取有关知识。政府设立的前沿技术科学应用研究所,定期推广和示范沙漠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北方地区注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确定利用日光多、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大力发展园艺和水果业。
由于实施了“沙漠知识经济”战略,昔日被称为大漠“红心脏”的澳大利亚北方地区,如今沿途沙地上都铺满了绿色植被,甚至还有较大面积的沙漠绿洲,沙漠农场也是瓜果飘香。
E. 澳大利亚现代混合农业农事安排
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表
F.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将耕作、放牧、休耕进行轮作的原因是
答案C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轮作的目的关键是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而A、B项与题意不合。
G.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模式是什么!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1、在西南和东南地区(含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和养羊业混合为主,其中东南沿海地区以经济作物和乳肉畜牧业为主.
2、北部地区混合性小,以肉牛业为绝对主要饲养类型
扩展:
混合农业主要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混合农业生产有多种方式,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这种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地。农业的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等;饲养的牲畜有猪、牛、羊等。世界混合农业发展最为典型的是澳大利亚的墨累一达令盆地的小麦一牧羊混合农业。
H. 澳大利亚荒漠化治理措施意义
治理措施:加强管理;划区轮牧,轮流放牧;提倡牲畜圈养;制定合理的载畜量;不同畜种合理搭配等。
意义:有效保护了草场资源和草原生态环境,从而起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在澳大利亚,农场一般被水泥柱和铁丝网分隔成了一个一个的方块,不同的方块是不同的放牧区,澳大利亚人通常不会在同一个牧区里连续放牧,而是轮流使用不同的放牧区,以便牧草能有足够的时间恢复.澳大利亚政府大力推行羊群圈养.通过割草圈养牲畜,保留草根和草茬,进而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亚养畜非常严格,养什么、养多少都不由农场主决定.澳大利亚政府每年都要对各牧场作一次普查,以确定下一年的载畜量.在同一个畜群里,牛、羊的数量搭配也是经过科学测算的,从而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澳大利亚的土地荒漠化主要体现在草场的退化上,因此澳大利亚对沙尘暴的治理主要围绕牧场来进行. 澳大利亚严格实行轮牧.为了防止羊群将草连根拔起,破坏植被,澳大利亚政府还大力推行圈养,通过割草圈养牲畜,就保留了草根,也就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亚养畜非常严格,养什么、养多少不是由农场主自行决定.澳大利亚政府每年都要对各牧场作一次普查,以确定次年的载畜量.而在同一个畜群里,牛、羊的数量搭配也是经过科学测算的,从而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I. 地理问题 澳大利亚中部可以一年四季露天围栏放牧的原因
地下水丰厚,牧草优秀,没有大型野生食肉植物,降水平均,天气适合
地广人稀,草类繁盛,;地域平整,水源富足,草原地域,草繁盛,有利于畜牧业的开展
J. 澳大利亚奶源地有什么优势呢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有三分之一的国土是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保持着原状的大自然,纯净,原始,环境保护良好,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并且是国际公认最好的优质奶源地之一,政府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政策以及气候地理的优越性,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澳大利亚奶源的优质和安全,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澳大利亚原产地的奶源是来自吃青草的奶牛,而不是来自饲料喂养的奶牛、奶羊,目前国际上能真正做到畜牧放养的国家屈指可数。澳乐优奶粉就是澳大利亚原装原罐进口的,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