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澳大利亚发现霸王龙表亲化石,可是这种恐龙的嘴里没有牙
澳大利亚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奇怪的恐龙新物种,这种新恐龙是elaphrosaur的一种,与霸王龙、迅猛龙一起被归入兽脚亚目。
新发现恐龙的假想图
虽说是霸王龙的表情,但是这种脖子很长的恐龙嘴里没有牙齿,饮食习惯也很不寻常。
目前这种新恐龙还没有正式的名字,不过这个标本被称为“Eric the Elaphrosaur”,这个名字的来源就是它被发现的挖掘地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奥特韦角附近的Eric the Red West。
作为一种兽脚亚目的恐龙,这种新发现的恐龙拥有和很多食肉恐龙差不多的体征。它双腿站立,有两条小的前肢,身上可能还长着羽毛。不过这种恐龙的个头相对较小,从头部到尾巴的长度只有2米。
但是,这种恐龙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首先,它们的脖子比大多数兽脚类恐龙长很多,而且它们的幼兽拥有牙齿,到了成年反而会失去牙齿,只有一个脚趾的喙。这点很有趣,说明这种恐龙在年幼时吃肉,随着年龄增长,它们会逐渐过渡到素食。
研究人员说,他们不确定这个新物种的情况一定是这样,因为他们还没有找到头骨。目前在,关于这种恐龙的化石只有一块2015年发现的颈部骨骼。
经过仔细观察,研究人员推翻了这块骨骼来自于翼龙的最初认定,确定它属于一种兽脚亚目动物。而且这种恐龙生活的时代比较晚,距今大约1.1亿年 历史 。
现在古生物学家希望在以后的发掘中发现更多这种恐龙的骨骼化石。
这项研究发表在《冈瓦纳大陆研究》杂志上。
2. 澳大利亚没有大型食肉动物吗为什么
当然有,澳大利亚的野狗很有名的,不过种类很少,原因如下。
在澳大利亚的洞穴深处,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巨型动物的化石,从而向世人揭开了一个已经消失了的远古时代的动物世界……
进化之迷
澳大利亚是世界七大洲中最小的,却是世界上的哺乳动物之乡,有袋动物的天堂。地球上三大类哺乳动物中,有两类生活在这里。一是有袋动物,如袋鼠和树袋熊。二是单孔目动物,以鸭嘴兽和针鼹鼠为代表,单孔目动物与爬虫类及鸟类一样,是靠产卵来繁殖下一代的。哺乳动物中的第三中是胎盘类哺乳动物,包括从老鼠、鲸类到人类在内的诸多哺乳动物。为什么有袋哺乳动物和卵生哺乳动物会在澳大利亚占据进化优势?这是一个有着1亿年悠久历史的故事。但只在最近几年里,古生物学家们才成功的勾画出了一幅澳大利亚独特的生物进化史祥图。让我们先从亮颗牙齿化石的故事说起,1992年在世界两个不同地方发现的两颗牙齿解决了两个久而未决的疑问。为什么单孔目动物没有利用大陆连在一起的机会离开澳大利亚?又为什么胎盘类哺乳动物同样没有利用这个机会进入澳大利亚呢?
直到白垩纪的某个时期(1.46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美洲都是南方冈瓦纳古大陆超大陆的一部分,世界各大陆原先都是连在一起的。一条森林带从澳大利亚东南部开始,穿过南极洲,一直延伸到南美洲南部,科学家认为在那个时候,三大类哺乳动物的早期形式已经存在,然而如今,除了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单孔目动物的存在,而澳大利亚也没有既不会飞又不会游的哺乳动物(会飞的有蝙蝠,会游水的有儒艮),除啮齿类动物之外(大约是500万年之前到达澳洲的),其他一些哺乳动物都是由人类在大约6万年前到达澳洲时带去的。在阿根廷的一颗牙齿解答了第一个问题,这颗牙齿是在6300万年前至6100万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的。这颗牙齿的发现说明,单孔目动物确实在别处生活过,古生物学家确认这颗牙齿是属于一只鸭嘴兽的,是一个已经灭绝了的物种,被称为巴塔哥尼亚鸭嘴兽。
澳大利亚昆士兰出土的牙齿回答了第二个问题,胎盘类哺乳动物确实到过澳洲,一些专家认为,这颗牙齿属于原始的、不会飞的胎盘类哺乳动物,一种古有蹄类动物,经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测定,这颗牙齿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5500万年前。最近的一些发现也证实了其他早期胎盘类哺乳动物也在澳洲生活过。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学家兼古生物学家蒂姆•弗兰纳里将澳洲和南美洲三类哺乳动物的进化史比作一场竞赛。单孔目动物在三者中有着较低的新陈代谢率,对能量的需要也较低,在澳大利亚繁盛起来,但在南美洲却输掉了这场竞赛。胎盘类哺乳动物是三者中新陈代谢率最高的,也是能量需求量最大的,在南美洲兴旺起来,却在澳大利亚落败。有袋动物的新陈代谢率和能量需求在三者中居中,在两个大陆都未输掉这场竞赛,但显然在澳洲更为繁荣兴盛。是什么原因使得澳洲走上了一条独特的进化之路?这要从澳洲于4500万年至3800万年前与南极大陆——澳洲与冈瓦纳古陆的最后联系时发生的故事说起。
与南极大陆分开后,澳洲开始了向北缓慢的漂移,这个过程至今还在继续。澳洲脱离冈瓦纳古陆独自向北漂移这一地质变化是澳洲大陆充满了有袋哺乳动物和卵生哺乳动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漂移的过程中,澳洲大陆的气候经历了从温暖潮湿的“温室”气候到寒冷干燥的“冰室”气候周而复始的变化,大约在2300万年前至1500万年前,澳洲大陆经历了历史上最繁荣的温室期,多样性的有袋动物物种大爆发,那时出现的一种巨大的像袋熊似的古食草有袋属动物,是已知最大的有袋动物。1500万年前之后,气温开始下降,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今天。这段时间内,澳大利亚的气候开始变得干燥起来,澳洲大陆北部和中部的大片森林地区变成了半干旱的牧草地。4000万年的岁月里,地球其他地方普遍经历了寒冷的冰河期,而澳洲大陆却正在热带温暖的水域中漂移,因此,澳洲虽然在“温室”气候和冰室气候间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却保持着基本稳定的气候环境。而此时,继续向南移动的南极洲却冻成了一片坚冰,北美洲和欧洲也正在遭受若干次河期之劫难。在过去的6000万年里,澳洲大陆在地质学上一直处于一个平静的时期,而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大陆所没有的。但是没有冰川、火山和地震活动,澳洲的土壤无法得到更新,澳洲的土地也是世界上最贫瘠的。所有这些因素,对于澳洲的野生生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袋动物以其较低的新陈代谢率和较少的能量需求,比同样体形的胎盘类哺乳动物更容易生存和繁荣起来。其他一些动物,包括雷鸟和火烈鸟,随着湖泊的干涸以及苍翠的植被变成了稀疏的干草地而遭至灭绝。结果,幸存下来动物的个头越长越大 ,也许是因为植被的质量越来越差,个头大的动物可以吃得多来弥补食物营养的不足。于是,当人类在6万年前到达澳洲时,澳洲土地上到处都漫游着大批巨型动物群。
化石骨骼揭秘袋狮
澳大利亚最迷人的古生物,是已经灭绝了的袋狮。袋狮有着如今许多动物所没有的一些独特的身体特征,作为一种以巨型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他具有许多“捕食猎手”的诸多优势,包括可收放自如的子 ,和袋鼠一样长而有力的尾巴,颌部的肌肉比狮子还要强有力。古生物学家通过对袋狮身体结构这些特点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更新世时期活跃在澳洲的这种古生物的生活。
尾巴:袋狮的尾巴长而有力,很适合这种行动敏捷的捕食动物,它的尾巴很像如今的食草动物袋鼠的尾巴。它的尾巴里有一根狭长的骨头,当它直立起来的时候,这根骨头可使它保持平衡。在捕食猎物时,会用尾巴帮忙,腾出前爪紧紧抓住猎物,最后以有力的颌部咬住猎物,给予致命的一击。
后腿:袋狮的后腿凝聚着极大的爆发力,但在高速奔跑时可能缺少弹性。古生物学家认为,袋狮的这些生理特征决定了,他喜欢谨慎小心的跟踪猎物,突然出击。尽管袋狮的名字听起来会让人误以为它属于狮子,但它属于大型猫科动物狮子却是一点关系也没有的。
后爪:可向回收缩的爪子和脚趾适合抓握,这表明,被认为生活在灌木树林环境中的袋狮,有时也许还得爬树,必要的时候,它就是从树上跃下来扑向猎物的,他们的爪子看上去很有点像一只灵活的手。
前腿和前爪:英国伟大的解剖学家理乍得•欧文在1859年首次对袋狮进行描述时,将这种动物称为“捕食猛兽中最凶猛最可怕的野兽”。如今手中有了这种动物骨骸可以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也完全赞同欧文当年的断语。袋狮拥有强大有力的前腿,以及大而尖锐的利爪,袋狮利用这样的爪子可以灵活的爬树,在捕食中可以紧紧抓住猎物不放。
牙齿:与树袋熊不同,袋狮属于双门齿型,也就是说它的下颌处有两个突出来的前门牙,这种牙齿结构很像鹦鹉的喙,因此早先有些专家认为袋狮主要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 。但是现代解剖学家的看法正好相反,他们认为,袋狮拥有强有力的颌部肌肉,以及尖锐的前臼齿,他们完全有能力扑咬住任何类型的动物。
鼻腔:袋狮有一个相当大而且高度发达的鼻腔,对于一种捕食者来说,这也许并不奇怪,它们需要极其敏锐的嗅觉。有了这样的能力,袋狮就能跟踪猎物。
大脑:对袋狮的头骨进行计算机X射线轴向分层造影扫描(CATscan),可使研究人员了解到袋狮大脑的一些主要特征。根据袋狮脑叶的大小和突出程度,科学家们确定袋狮的听觉、视觉和嗅觉能力都相当强。
灭绝之迷
袋狮是澳洲巨型动物之一,约在5万年前至4.5万年前灭绝。是谁又是怎样使他们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遭致灭绝命运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伯尔德分校的地球科学教授吉福德•米勒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根据他的观点,人类是在巨型动物灭绝之前不久抵达澳洲的,这些动物的灭绝一定与人类活动有关。
当人类最早到达澳洲时,那里有着许多不同寻常的动物,那些动物的样子超出我们的想象,一些动物长得像袋熊一样,体形却犹如河马般庞大,它们是地球上 曾有过的最大的有袋动物。还有些动物长得像袋鼠,但它们却不是吃草为生,而是伸起两只高过头顶的手臂,扯下树枝,吃树上的叶子。还有一些动物则从树上寻找昆虫吃。澳大利亚有着独特的自然发展史。当它与其他地方完全隔离开以后,唯一在这块大陆上兴旺发达的哺乳动物就是有袋动物。食物链最高层的以大型动物为食肉动物,如袋狮,通常潜伏在树上,等待着猎物走到近旁,然后从树上跃出扑向猎物,袋狮也属于有袋动物,现代已经没有与他们相像的动物存在了。澳洲的巨型动物丽纹双门齿兽 ,是一种超大的袋熊,是曾经有过的最大的有袋动物,重约4400磅,但只有大象的三分之一重,现已灭绝的最大的袋鼠重约440磅。澳大利亚大型食肉动物有袋狮、袋狼、塔斯马尼虎和肉食性的袋鼠,还有虫类肉食动物陆地鳄鱼和巨蜥,这些大型动物最终都消失了。在人类到达澳洲之后不久,大约在5万年前至4.5万年前之间,澳洲的大多数巨型动物物种,无论是肉食性动物还是食草性动物,都渐渐灭绝。巨大的袋鼠、雷鸟以及巨蜥,都消失了。在人类开始登上这块大陆之后,澳大利亚当地的哺乳动物已经消失了四分之一,其中确切的原因,至尽仍然是一个迷。幸运的是,也有一些巨型动物生存了下来,包括如今幸存下来的最大的有袋动物——红大袋鼠(又名大赤袋鼠),澳大利亚现今仍然是有袋动物和单孔目动物的天堂。如今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如何能够确保这些动物,包括袋熊、袋狸、澳洲野狗、鸸鹋等,能够安然度过新一轮由人类在世界各地引发的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灾难。
3. 澳大利亚土着人的起源是什么
在澳大利亚发现的人类化石及较早的人类骨骼明显地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骨骼粗壮、身材魁梧的人群,如科萨克、塔尔盖、莫斯吉尔、科阿沼泽等;另一类是骨骼较为细致、身材纤细的人,如凯洛、芒戈湖等。两者的文化也不相同。
澳大利亚的人类化石中年代最早的不过距今3万多年,以后可能会发现更早一些的人类化石,但不可能太早,应该不会比5万年多多少。因此,可以肯定,澳大利亚的土着人是由其他地区的早期人类迁入的。但对他们究竟来自何方这个问题,长时期来有着不同的意见。
1922年,人类学专家在分析爪哇发现的瓦贾克头骨性状时,就曾指出它与澳大利亚土着人的关系。1946年根据爪哇发现的特里尼尔和桑吉兰直立人化石以及昂栋头骨的性状,提出爪哇的材料与澳大利亚的人类化石和现代人有着明显的相似性,表明澳大利亚的现代人是由爪哇的直立人经昂栋、瓦贾克发展而来的,因为澳大利亚的塔尔盖、科休纳头骨等保留了一些类似猿人的原始的粗壮性状。但也有人认为爪哇的人类化石与澳大利亚的人类化石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联系。
伯塞尔在1949年、1967年和1977年一再倡导三次混合说。他根据现代人形态的变异,提出过去发生过形态上不同的人群,三次经过印度尼西亚到澳大利亚的理论。第一次为大洋洲小黑人,其来源地点不明;第二次为默雷伊人,其来源与阿伊努人有关;最后一次迁入的人群是以印度为其进化中心的卡彭塔里人。弗里德曼、洛弗格伦在1979年,索恩在1980年,提出两种来源的理论。他们认为,在澳洲曾经有过两次互不相干的迁移。一是南路,一批以粗大骨骼为代表的体格魁梧的人来自东南亚,可能从爪哇经过帝汶而进入澳大利亚西北部,然后沿西海岸南下;另一是北路,可能是从中国华南来的体态较为纤细(根据骨骼)的人群,经过印度支那、加里曼丹和新几内亚进入澳大利亚东北部,随后沿东海岸南下,其中一部分也许最后越过陆桥而到达塔斯马尼亚。这两批不同来源的人群互相混杂,产生了现代澳洲土着人,其形态介于这两种祖先类型之间。
对澳大利亚近邻地区发现的人类化石的形态分析,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澳大利亚土着人的起源。
柳江头骨是在我国南方形成中的蒙古人种的最早代表,同时其许多性状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蒙古人种与澳大利亚人种之间。
爪哇的瓦贾克头骨,一方面有一些性状与澳大利亚土着人相似,如明显的齿槽突颌,鼻腔下缘不明显,头骨壁很厚,牙齿巨大等;另一方面又有一些与蒙古人种相似的性状,如宽阔和平扁的面部,平扁而不凹陷的鼻根等。但瓦贾克头骨的年代一直未能确定。最初从其石化程度判断,认为可能属更新世晚期;后来得知骨的成分以及同相关动物群的对比,表明其年代较晚,可能属全新世。
菲律宾塔邦洞发现的头骨,一方面具有与澳大利亚土着人相似的一些性状,如额骨长,眶间宽度小,眶上脊部分盟显前突等;另一方面又与周口店的山顶洞101号头骨有相似的性状,如很发达的眉间区和宽阔的眶上沟等。
加里曼丹的尼亚头骨和新几内亚的艾塔普头骨也有类似的情况。
从以上所作的比较中,表明柳江人、瓦贾克人、塔邦人、尼亚人和艾塔普人是蒙古人种与澳大利亚人种之间的过渡型,这也暗示,存在着原始人类从我国华南地区逐渐迁徙到澳洲的可能性。
4. 澳大利亚的动物多少是有毒的
澳大利亚大陆四周环海,独特的地质历史和环境使其成为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它是地球上拥有爬行动物物种居第二位的国家,是两栖类动物种属列于世界第十的国家。
海洋生物中最具致命毒性的生物箱形水母、蓝圈
八爪鱼,凶猛的大白鲨,都出现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中;在河流入海口附近的红树林中,生活着可能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鳄鱼———澳洲咸水鳄;在陆地上除了危险的毒蜘蛛,世界上最为致命的毒蛇,有一多半生活在那里。
死亡蝮蛇(DeathAddersnake)分布在澳洲,体长约50厘米,栖息于干燥多石的灌木丛,以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是世界上最毒的十种毒蛇之一。
漏斗网蜘蛛(FunnelWebspider)是澳大利亚一种毒性特强的大蜘蛛,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蜘蛛之一,生性好斗,如果人被它咬伤,在15分钟内就会死亡。漏斗网蜘蛛长而坚硬的毒牙足以刺穿人的手指甲。在澳大利亚,马桶座是它们经常出没的地方。
红背蜘蛛(RedbackSpider)是澳大利亚最毒的蜘蛛之一,也称黑寡妇。被红背蜘蛛叮咬后,开始时很难察觉,5分钟后伤口才开始发热发痛,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死亡。
澳洲咸水鳄鱼(SaltwaterCrocodile)一条咸水鳄鱼正在晒太阳,露出了它粗大锋利的牙齿。咸水鳄鱼生活在南亚、东南亚沿海和澳洲北部的海域中。它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鳄鱼。
蓝圈八爪鱼(BlueRingOctopus)与箱形水母是两种最毒的海洋生物,它体内的毒液可以在数分钟内置人于死地。目前医学上仍未有解毒的方法,蓝圈八爪鱼个性害羞,喜爱躲藏在石下,晚上才出来活动和觅食。
棕伊澳蛇(KingBrownsnake)它也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一种毒蛇,是世界十大毒蛇之一。棕伊澳蛇一旦受到威胁,发动攻击前会先撑平窄窄的颈部皮褶及抬高身体前部,以其他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5. 澳洲野猫的牙齿有多长
五厘米。澳洲野猫是一种澳洲的猫科动物,它们体型巨大,体重为7到10公斤,其牙齿也比普通小猫要长,有五厘米长。澳洲野猫能捕杀比体型巨大动物,包括重达10斤的砂巨蜥,甚至还捕杀60多斤的袋鼠,十分凶蛮。
6. 澳大利亚大多是什么人种
过去曾称棕色人种或列入尼格罗人种。肤色多数浓黑,仅巴布亚地域人种呈褐色。波形发至卷发,尤以卷发者多。欧洲人发现澳大利亚时,有土着居民30万,塔斯马尼亚岛4000人。澳大利亚土着主要居住在海岸附近,尤其是东海岸和南海岸及墨累河谷。塔斯马尼亚人肤色黑,卷发。身材短壮,少数站高约6英尺。鼻宽扁,大鼻孔。下颌突出,但下颏后倾。髭须浓密。于1876年最终绝灭(混血种尚存在)。未能留下血型资料。但其体质特征不同于澳大利亚土着,可能为一地域人种。澳大利亚岛的居民身材多细长、下颌突出、眉嵴显着、牙齿硕大,超过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化石,体毛多且浓密,头长而窄,下端宽,男子秃顶率高,并伴有小腿无毛现象,与高加索人种近似。儿童的发色有时为浅黄或微红色。ABO血型系统的B型血出现率很低,MNSS血型系统的N型血型出现率极高、无S型血型。与非洲尼格罗人种不同,未发现异常血红蛋白,亦未发现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在澳大利亚本岛有默伊雷(墨累)地域人种及卡彭(奔)塔里(亚)地域人种生存于内地以游动狩猎为生,他们极为适应夜间的寒冷。N型血型出现率极高(达100%),可能意味着M型血型对澳大利亚人种是不利的
7. 我想问一下哪个国家的轮廓像牙齿
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轮廓像牙齿,澳大利亚(Australia),全称为澳大利亚联邦(TheCommonwealthofAustralia),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788年至1900年,曾是英国的殖民地。1901年,殖民统治结束,成为一个独立的联邦国家。澳大利亚一词,意即“南方大陆”,欧洲人在17世纪初叶发现这块大陆时,误以为是一块直通南极的陆地,故取名“澳大利亚”,Australia即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变化而来。澳大利亚四面环海,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拥有很多自己特有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澳大利亚领土面积761.793万平方公里,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全球第12大经济体,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被称作“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的国家”。
更多关于哪个国家的轮廓像牙齿,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89726d1615738583.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8. 蓝鲸有几颗牙齿
有两种,一种是现在的蓝鲸叫须鲸,绝对没牙齿:一种是蓝鲸的祖先,个头小,有锋利的牙齿,化石被澳大利亚科学家发,蓝鲸背脊呈浅蓝色,肚皮布满褶皱,带有赭石色黄斑。它的尾巴宽阔平扁,能在水中自由灵活地摆动,既是前进的动力,也起着方向舵的作用,时数可达27公里。蓝鲸捕食方式属“吞食型”,主要食物是小虾、水母、硅藻等浮游生物。它常在水面张开血盆大口,把虾和海水一起吞入口中,接着闭嘴滤出海水,把小虾吞进腹内。一头蓝鲸每天要吃约4吨重的小磷虾。
如果它肚中的食物少于2吨,它就回饿得发慌,好像是永远吃不饱似的。所以它经常潜入水深三四十米处,搜寻食物。由于长时间待在水中,每次浮上海面换气时,会从鼻孔内喷射出高达15米左右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清泉。蓝鲸的力气很大,大约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的拉力。
蓝鲸在冬季繁殖。母鲸怀胎一年后才生小鲸。刚产下的幼鲸体长就有7.5米左右,重约6吨,经过24小时的喂奶,它的体重就能增加100公斤左右,平均每分钟增加约75克。幼鲸经过7个月的哺乳后,体重可达23吨左右,体长约16米,并开始学着张嘴吞食各种浮游生物。小蓝鲸要到5岁才算成年,它的寿命约为20-100年。
蓝鲸浑身是宝,的脂肪可制肥皂;鲸肉营养丰富;鲸骨可提炼胶水;鲸肝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血和内器官又是优质肥料。因此,蓝鲸屡遭人类的肆意捕杀。现在,蓝鲸的数量正急剧下降,几乎到了濒临毁灭的境地
以上信息如对你所帮助,请点下采纳,谢谢!
9. 澳大利亚的原始居民是什么种人
1、澳大利亚的原始居民是棕色人种,也叫澳大利亚人种。
2、特征
澳大利亚地理人种肤色浓黑,发波状至卷曲状,身材细长、体毛中等至浓密、男子秃顶率高、并伴有小腿无毛现象。牙齿大、眉嵴高、下颌突出。B型血型出现率很低,N型血型出现率极高,无S型血型。无异常血红蛋白,无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
3、涵盖人群
澳大利亚人种包括澳大利亚、巴布亚、美拉尼西亚原着民、尼格利托,有时也指斯里兰卡、印度的维达人(Vedda)或者类似维达的人群。
10. 一只鲨鱼有多少个牙齿
鲨鱼有3千多颗牙,但鲨鱼的一生需更换3万颗牙齿。
很多鲨鱼包括大白鲨,口中都有成排的利齿。只要前排的牙齿因进食脱落,后方的牙齿便会补上。新的牙齿比旧的牙齿更大更耐用。而角鲨和棘角鲨等鲨鱼则会更换整排牙齿。鲨鱼的牙齿呈锯齿状,如此一来,鲨鱼不但能紧紧咬住猎物,也能有效的将它们锯碎。
由于大白鲨的上下颚并未和头部紧密相连,它可以将上颚向上和向前延伸吞下猎物,有时甚至能将猎物一口吞下。
鲨鱼的牙齿结构又是它的另一个独特生态之一。凡是熟悉鲨鱼的人都知道,它的牙齿像一把锋利的尖刀,能轻而易举地咬断像手指般粗的电缆。如魔鬼鲨,有着长而尖的鼻吻以及锐利的牙齿。不同种类的鲨鱼,它的牙齿大小、形状和功能几乎都不相同。因此,鱼类学家只要从鲨鱼牙齿的形状和大小,就能判别出它是属于哪个目、属、科。
令人惊讶的是鲨鱼的牙齿不是像海洋里其它动物那样恒固的一排,而是具有5~6排,除最外排的牙齿才是真正起到牙齿的功能外,其余几排都是“仰卧”着为备用,就好像屋顶上的瓦片一样彼此复盖着,一旦在最外一层的牙齿发生一个脱落时,而在里面一排的牙齿马上就会向前面移动,用来补足取代脱落牙齿的空穴位置。同时,鲨鱼在生长过程中较大的牙齿还要不断取代小牙齿。因此,鲨鱼在一生中常常要更换数以万计的牙齿。据统计,一条鲨鱼,在10年以内竟要换掉2万余只牙齿。它的牙齿不仅强劲而有力,而且锋利无比。例如,有些鲨鱼的牙齿长的利如剃刀,它就可以用来切割食物;有的牙齿生成锯齿状,可以用来撕扯食物;还有的牙齿呈扁平臼状,它就可以用来压碎食物外壳和骨头等。好像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把鲨鱼的牙齿用作刮胡子的工具。但可怕的是它在相互抢食时,鲨鱼常常就会不分青红皂白,甚至连自己亲生的孩子——鲨仔,也不放过,吃得一干二净;当一条鲨鱼为其它鲨鱼所误伤而挣扎的时候,这头伤鲨就该倒霉了,其它同宗族的兄弟也同样会群起而攻之,直至完全吞食完毕为止;还有更加恐怖的是鲨鱼由于是胎生的,一胎可产10余条鲨仔,最高可达80余条之多,这些鲨仔在娘胎里竟也互相残杀,人们曾在大西洋海岸发现在一种虎鲨的肚子里,作了解剖得出这一结论:娘胎却成了战场,这在任何动物中都是未曾见过的先例。
鲨鱼之所以如此更换牙齿,既与它残暴凶猛、厮杀成性有关,又与它的牙齿形不同分不开。因为鲨鱼的咬食力可以说是在海洋所有动物中最强有力的。曾有人用金属咬力器藏在鱼饵中,用来测定一条体长8英尺鲨鱼的咬食力大小,经测定结果得知其咬食压力每平方英寸高达18吨。所以有些商轮在航海的日记上曾记载过轮船推进器被鲨鱼咬弯、船体被鲨鱼咬个破洞的事故,这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鲨鱼牙齿的形状很奇特。例如噬人鲨的牙齿边缘具有细锯齿,呈三角形;大青鲨的牙齿则大而尖利;而鲸鲨虽躯体庞大,但它的牙齿却是短细如针;锥齿鲨的牙齿是呈锥状且长而尖;长尾鲨的牙齿则是扁平的呈角状;姥鲨的牙齿既细小而又多似米粒;虎鲨的牙齿宽大呈臼状等等。鲨鱼的牙齿形状之所以繁多,这就象上述所说的与其生态食性是极为密切相关的。
在某种意义上讲鲨鱼全身是牙,其体表覆盖的盾鳞构造和牙齿相近,可以称得上皮肤牙齿。鲨鱼的牙齿有几百颗,可以移动,因此鲨鱼不用担心牙齿不够用,因而具有很大的攻击力。
大白鲨是目前为止海洋里最厉害的鲨鱼,以强大的牙齿称雄。
鲨鱼的体型不一,身长小至6寸,大至18公尺。
鲸鲨是海中最大的鲨鱼,一般长成后身长可达36尺(12米)。虽然鲸鲨的体型庞大,它的牙齿在鲨鱼中却是最小的。最小的鲨鱼是侏儒角鲨,小到可以放在手上。它长约6到8寸,重量还不到一磅。
世界最大的鱼类是鲸鲨。它最大可长达18公尺,重40吨。所幸它们的食物是浮游生物,否则,人类可就有难了!
根据澳大利亚的鲨鱼专家到海里和鲨鱼的长期生活,鲨鱼是可以一动不动的在海底的,并不会因此窒息。鲨鱼和硬骨鱼类的不同之处是,它们没有鳔来控制浮潜。如果停止游泳,大部分的鲨鱼会往下沉。为了增大在水中的浮力,鲨鱼的肝内具有大量的油。
鲨鱼身体为流线型,以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躯干部具有背鳍,臀鳍和尾鳍各一,胸鳍和腹鳍各一对。尾鳍上大下小,是尾椎骨偏向上叶所致。泄殖腔孔位于两腹鳍之间。
皮肤内具有大量黏液腺,分泌黏液使体表黏滑,既可减少游泳阻力,又可使身体免遭病菌和寄生物的侵袭。
鲨鱼表面附以盾鳞,由伸出体表的棘突和埋入真皮的基板组成。内部有血管和神经通入,与牙齿相似。盾鳞的棘突可用于减少游泳时体表的湍流
以前,大家都普遍认为鲨鱼从不睡觉。据佛罗里达州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记载,白鳍鲨和虎鲨其实是睡觉的,它们是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大白鲨是日行性猎食者。其它种类如护士鲨通过气孔,迫使水通过鳃,提供稳定的富氧水,让它们在静止不动时可以呼吸。支配游水的器官--中央测试信号发生器位于脊髓,它让鲨鱼可以无意识地游泳。但因为鱼没有眼睑,所以无法判断鲨鱼是否在睡觉。
在鲨鱼造成的事故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属于误伤。它们以为我们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加里·艾肯森(Gary Adkison),潜水员,摘自《鲨鱼之吻:从大白鲨口中逃生》(Sharkbite! Surviving the Great White)
虽然鲨鱼的袭击看起来可能十分凶残,但请记住,鲨鱼并不是那种不断地寻找人类作为攻击目标的邪恶生物。它们与其他所有动物一样,是依靠本能行事的。作为高居海洋食物链顶端的食肉动物,鲨鱼会进行捕猎并吃下大量的肉。鲨鱼的食谱由其他海洋生物组成,主要有鱼类、海龟、鲸、海狮和海豹。人类并不在这份菜单上。实际上,鲨鱼那肌肉发达的庞大身躯需要大量的能量来驱动,而人类无法为它们提供高脂肪的肉。
如果鲨鱼对吃人不感兴趣,那为什么要攻击我们呢?大多数鲨鱼的攻击方式提供了第一条线索。在大部分有案可查的袭击事件中,鲨鱼在咬了受害者之后,会在几秒钟内一直咬着对方(可能会在水中拖动受害者,或将其拖入水下),然后将其放开。鲨鱼反复进行攻击的情况是很罕见的,它们实际上很少以受害人为食。鲨鱼只是错误地以为某个人是它通常所吃的某种动物。一旦鲨鱼尝到了味道,它就会发现这并不是它平常的食物,于是把受害人放开。
如果我们从鲨鱼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就更容易理解鲨鱼的困惑了。在遭到攻击的受害者中,很多是冲浪运动员或正在玩趴板冲浪的人。在水下游动的鲨鱼看到一个大致呈椭圆形的物体,而且这个物体的手脚还在划水。这看起来与海狮(大白鲨的主要猎物)或海龟(虎鲨的常见食物)颇为相似。对于鲨鱼来说,一位在冲浪板上划水的冲浪者
此外,鲨鱼袭击事件经常发生在人类在海水中用捕鱼枪捕鱼的时候。鲨鱼被垂死的鱼发出的信号(即水中的血液味道和鱼在挣扎时产生的电脉冲)所吸引。鲨鱼用它们的洛仑兹壶腹(鲨鱼口鼻部皮肤下的一组“探测器”)来检测这些信号。壶腹是一些通过小管与皮肤表面相连的电敏细胞。一旦鲨鱼抵达事发现场,面对那么多食物,它就会变得十分激动而富攻击性。一只饥饿而兴奋的鲨鱼很容易错把人当成它平常的猎物。
2.对鲨鱼袭击行为的剖析
有时,鲨鱼攻击人类的原因很容易确定——鲨鱼在对人类的入侵行为做出反击。例如,铰口鲨平常是一种温和的鱼类,它静静地躺在海底。出于某种原因,这种习性使一些潜水者以为自己可以随意拽它们的尾巴。已经有好几名潜水者在被恼怒的铰口鲨的教训后学会了把手放规矩点。因此,关于鲨鱼攻击的统计数据被分类为应对挑衅的攻击和主动攻击。
“鲨鱼最特别的一点是,它有一对毫无生气的眼睛,黑色的,就像玩偶的眼睛。它游过来时,看起来甚至不像个活物。但当它咬住你时,这些黑色的眼睛会突然翻白,然后……”——昆特,《大白鲨》鲨鱼的袭击很少有什么预兆。正在水中玩耍的冲浪者或游泳者对将要发生的事慒然不知。有时,他们发现事情不妙的第一个迹象就是在旁边的朋友眼中看到了恐惧的神情。而更常见的情况是,受害者首先感受到一股突然出现的巨大冲击力,这说明鲨鱼正在向受害者冲来。大白鲨以捕食海狮而闻名,由于力量过大,它们会完全跃出水面,同时嘴里还叼着猎物。在《鲨鱼突袭》(Shark Attacks)一书中,怀有身孕的救生员道恩·绍曼(Dawn Schaumann)回忆起她在1993年遭到鲨鱼袭击时的情景。事情发生在距美国佛罗里达海岸约100米的水域里。“一只鲨鱼狠狠地撞了我一下,感觉就像一辆大卡车。”她说,“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这回死定了。”
冲浪运动员肯尼·道特(Kenny Doudt)曾于1979年在美国俄勒冈州的海岸附近遭到一只大白鲨的袭击。他在《冲浪:与大白鲨同行》(Surfing With the Great White Shark)一书中写道:“鲨鱼巨大的上下颚将我的整个背部夹在中间,冲浪板压在了我的胸口,我听到了一声沉闷的吼声……鲨鱼把我拖到水下0.6米深的地方,但冲浪板的浮力使它无法把我夹牢……我的胸部感到了一股巨大的压力,我听到肋骨断裂的声音,冲浪板的下侧也发出了嘎嗄的响声。”
鲨鱼开始时的攻击方式与它平常捕食时相同。大白鲨从下面攻击海狮,张开大嘴,一口把它咬住,再将猎物拖到水下。然后鲨鱼让失去行动能力的猎物漂浮在水中,任其流血至死,几分钟后再回来享用美餐。在道特经历的那次事件中,由于冲浪板的阻碍,鲨鱼的第一口没能咬下去,但它仍然尝试了约20秒之久。“我的整个身体被带到了水面以上很高的地方,然后重重地拍下来,落在水面以下,此时我产生了彻底的无助感。”他回忆道。
最终这只鲨鱼放开了道特,从此他再也没有见过它。虽然他在划向海滩时很害怕遭到后续攻击,但这只鲨鱼却游开了,没有发动第二次攻击。它可能意识到冲浪选手和冲浪板吃起来并不可口。实际上,大白鲨对食物很挑剔,在初尝滋味后,如果发现不是它们平常的猎物,而是诸如绵羊的浮尸之类的其他东西,它们是不会咬下去的。
不过,鲨鱼种类繁多,并非每种都遵循同一种方式。环境也能使攻击方式发生改变。鲨鱼在深海通常不会采取游击式的攻击方法。在这些情况下,受害者常常是沉船或空难的幸存者,鲨鱼会围绕着事发地点游动。接下来,在用牙齿攻击之前,它们会首先撞击人群中处于外围或已经受伤的人。
美国军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惨剧是最着名的鲨鱼袭击事件之一。该舰于1945年在太平洋上被日本鱼雷艇击沉。救援人员花了数天时间才抵达沉船地点,因为这是一项绝密任务,任何人都没有报道该舰失踪的消息。当海军救援船只赶到时,沉船时幸存的大约1,000人中只有317人还活着。虎鲨是导致大多数船员死亡的罪魁祸首。
公牛鲨同样以它们不同寻常的攻击行为着称。之所以有这个名字,部分原因是它们热衷于不断攻击。它们会撞击目标,然后绕目标游动,接下来再次撞击,如此反复。一位14岁的小女孩不久前在佛罗里达的走廊地带附近的海域中遭到公牛鲨的攻击。当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时,那只公牛鲨仍然咬着她的腿不放。接下来它继续在周围游动并攻击,甚至对另一名救援人员发动进攻。
造成的伤害
“鲨鱼在我身上留下了一个半圆形的伤口,从我的腋下一直延伸到身体左侧的中间部分……斯塔医生想数数我身上缝了多少针,当他数到五百后就没再数下去了。”——肯尼·道特
鲨鱼在攻击时会对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在某些情况下,鲨鱼的第一口就能把胳膊或腿完全咬断。一位外科医生在为一名十几岁的澳大利亚冲浪者做手术后,把他失去的一条腿形容为“就像铡刀铡过一样”。鲨鱼在牙齿尖端产生的压力超过2800千克/平方厘米,大型的鲨鱼甚至拥有比这更强劲的咬合力。
如果鲨鱼没有把人的胳膊或腿咬断,它一般会咬掉一大块肉(撕下肌肉和骨头)。如果鲨鱼咬在人的躯干上,可能会使肋骨裂开,弄断其他骨头,还可能把大块的皮肤撕下来。有时,这会使体内的器官暴露在外并受到伤害。罗德尼·福克斯(Rodney Fox)是一位使用捕鱼枪的渔民,1963年在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遇到的一只大白鲨给他留下了一道从肩部延伸到臀部的伤口。他活了下来,但为了修补他的伤口,他做了4个小时的手术,缝了462针。
不过,遭到鲨鱼袭击的受害者通常不是死于突然的外伤,而是死于失血过多。将受害者送到海滩可能需要几分钟,而急救人员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赶到。生死的一线之差往往在于现场有没有人懂得如何止血。每秒钟都很宝贵。2005年,一名男孩在佛罗里达州圣布拉斯角(Cape San Blas)附近的海域遭到鲨鱼的袭击。当时正在海滩度假的一位医生和一位护士按压住他腿部的动脉,使他活了下来。
奇怪的是,在海中游泳时可能遇到的一种危险反而会帮助受到鲨鱼攻击的受害者生存下来。当被攻击的人处于冷水中时,他们的体温可能会降低到危险程度。体温的降低使身体各项机能变缓,包括失血速度。这会延长受害者生存的时间。
在受害者接受急救治疗后,另一项危险出现了,那就是感染。鲨鱼的嘴和海水都不太干净。鲨鱼的咬噬会不可避免地在伤口中留下一些有害的细菌,和咬噬本身一样致命。幸运的是,现代的抗生素能使鲨鱼的受害者们免受感染。
有人认为,在温暖的热带海域,鲨鱼带来的危险是最大的,不过,在水温明显很低的高纬度海域中也留下了鲨鱼攻击人类的记录,例如,在苏格兰最北端的威克郡,有一位渔民就被鲨鱼在胳膊上咬了一口。——罗德尼·斯蒂尔(Rodney Steel),《世界鲨鱼博览》(Sharks of the World)我们已经提到了三种最危险、最富攻击性的鲨鱼:大白鲨、虎鲨和牛鲨。下面几个原因使它们成为最致命的鲨鱼种类:
它们的分布区域很广。 它们的个头足够大,以致人类可能成为它们眼中的猎物。它们非常强壮,只需一口就可以造成致命的伤害。它们处于食物链
的顶端,也就是说它们从本能上是无所畏惧的。不过,其他种类的鲨鱼也并非完全无害。虎鲨、槌头双髻鲨和灰鲭鲨也制造过一些袭击事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鲨鱼袭击事件是由一些知名度较低的种类造成的,如黑尾礁鲨、铰口鲨和各种礁鲨。总体来看,牛鲨大概是最危险的鲨鱼种类,因为它们采取积极的攻击方式,而且喜欢生活在较浅的沿海水域。根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30至50起鲨鱼主动攻击事件,其中有5至10起致人死亡。在美国,佛罗里达是袭击事件发生最频繁的一个州,从1990年以来,每年都会发生10至37起。世界范围内鲨鱼攻击人类的次数排行榜上,美国高居榜首。
大多数袭击事件发生在离海岸几百米内的水域,原因很简单:大多数人下海后都停留在这一区域。全世界包括美国的鲨鱼袭击事件数目近年来不断上升,其原因相同,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到海边度假和参加海上活动。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鲨鱼正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攻击性。
美国政府对水生哺乳动物的保护使西海岸的海豹、海狮和海獭数量大大增加,而这些动物是大白鲨的捕猎对象。因此,在旧金山附近的海边,尤其是那些明显聚居着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的地区,大白鲨的数量有所增加。这并未造成大白鲨袭击事件的突增,因为在这些地区,大多数人都知道,当附近有大白鲨游弋时,最好不要和海狮一起游泳。
某些地区有连续发生鲨鱼袭击事件的趋势,不过,鲨鱼会游动很长的距离,常常出现在自己的活动范围之外的地区。大白鲨对冷水有特别强的适应能力,它们甚至会远赴北方,出现在美国西海岸的俄勒冈和东海岸的新英格兰海域。公牛鲨以它们对淡水的耐受能力闻名,人们曾发现它们在距离海洋数千公里的河水里游动。不过,它们通常偏好热带气候。
3.如何避免受到鲨鱼的攻击
鲨鱼很少会进入人类聚集的海滩区域,从中择一而噬。另外,受害者往往是那些突然独自离开人群,比其他人更远离海岸的人。——大卫·博德里奇(David H. Baldridge),《鲨鱼突袭》
每年夏天,媒体都会吸引许多民众来关注鲨鱼袭击事件。这种关注带来的后果之一是,我们会把这种威胁看得比实际情况严重。我们在对待飞机坠毁时也是如此。根据统计,驾车远比乘坐飞机更有可能致人于死地。不过,空难虽然较少发生,却是相当可怕的灾难性事件。各种新闻都会报道空难,相关的图片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因此,我们往往会高估飞行的危险。
新闻报道和科学家提供的一些真实的统计数据有时也具有误导性。例如,常有报道说,人被鲨鱼袭击的几率比被闪电击中的几率还要低。这一统计数字是以每年发生的事故次数为依据的。但是,当暴风雨来临之际,任何人都有可能被闪电击中。而如果您住在堪萨斯州,并且从不去海滨度假,那么您被鲨鱼袭击的可能性一定是零。相反,如果您每天都在佛罗里达海边冲浪,则被鲨鱼袭击几率会比平常高很多。
这并不是说,所有下水的人都应该害怕鲨鱼,但如果您要在海中游泳或冲浪,则必须对可能存在的危险野生动物多加小心。通过学习来了解与鲨鱼袭击有关的风险因素,可以帮助您大大降低成为受害者的可能性。
鲨鱼袭击事件:
1916年新泽西连环袭击事件。1916年,新泽西州海岸连续发生了五起鲨鱼袭击事件。第一起事件被当地居民和媒体当作一起偶然事件而未予重视。若干天后发生的第二起袭击震惊了整个美国,造成当地旅游业停滞。但更令人震惊的事件还在后面。
第二起袭击发生后不久,有人发现一条巨大的鲨鱼在马塔旺河中逆流而上,乘着浑浊的潮水向远离海洋的方向行进。人们一直怀疑这份报道的真实性,直到一群男孩在离海19公里的河中游泳时遭到了鲨鱼的袭击。其中一个男孩的部分身体被鲨鱼吃掉,有一个成年人跳进水中想救他,结果也被鲨鱼杀死。后来,当这只鲨鱼顺流回游时袭击了另一个男孩,使他失去了一条腿。
在由此掀起的反鲨狂潮中,数以百计的鲨鱼被捕杀。最终,人们抓住了一只在报道中被称为大白鲨的鲨鱼,并在它的胃里发现了人体残骸。然而,这份报道一直存有争议。马塔旺河的袭击事件更像是一只牛鲨干的。这是食人鲨的一个例证吗?有可能,不过还有另一种可能:在海中制造袭击事件的鲨鱼可能不是马塔旺河里的那一只,五起袭击事件的时间只是巧合。
以下是几条一般性指导原则:
不要在黄昏或清晨游泳——这是鲨鱼积极捕食的时段。由于水中的能见度低,可能会造成鲨鱼的误判,从而招来它们的咬噬。不要在浑浊的水中游泳——同理,糟糕的能见度会提高鲨鱼把您错认成猎物的可能性。在有未结疤的伤口时不要游泳——即使水中有少量的血液,也会引来数公里之外的鲨鱼。有专家建议经期的妇女也应避免在海中游泳。 避开沙洲、海中的小丘和水下的陡坡——海中的野生动物往往会聚居在这些区域,包括那些作为鲨鱼天然猎物的鱼类。鲨鱼通常就在不远处。不要穿着色彩对比强烈的衣物——对比强烈或色彩鲜艳的游泳衣会对鲨鱼起到迷惑作用。即使是对比强烈的棕色线条也会使鲨鱼产生误判而招致它们的咬噬。 不要穿戴闪亮的珠宝——手表或项链反射的阳光可能会吸引鲨鱼的注意力。不要在水中存在大量的鲨鱼天然猎物时游泳——如果您在海生哺乳动物(或其他作为鲨鱼猎物的物种)附近游泳,并看到它们突然表现得十分惊慌、匆忙逃离这一地区时,请效仿它们,赶快逃生吧。不要胡乱扑腾——您应当采用平稳有力的游泳动作。如果毫无章法地划水并溅出水花,在鲨鱼眼中您就会像一条受伤的鱼。“狗扒式”的游泳方法也会招来鲨鱼。在浅水区,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安全的——鲨鱼可以在深度不足1米的水中发动攻击。虽然鲨鱼倾向于在距离海岸几百米远的水域活动,但即使您只是站在水位只及大腿的区域,也应保持警惕。不要把鲨鱼饵留在水中——大量的鱼饵或动物血液会引来饥饿的鲨鱼。如果您站在海里钓鱼,在使用鱼铒前请使它们远离海水,而且不要在同一位置停留太久。不要在水中有鲨鱼时游泳——这是避开鲨鱼最显而易见的方法。如果您知道有鲨鱼,那就不要下水。
这些招术并非万无一失。在相当多的例子里,鲨鱼的攻击并没有遵循既有的方式。最好的方法是保持警惕,并且总是和同伴一起游泳、潜水或冲浪。有些袭击事件防不胜防,但附近有同伙呼救能够拯救您的生命。
如果发生了最坏的情况,您发现自己被一只鲨鱼攻击,该怎么做呢?如果有可能,您应该反击。虽然鲨鱼十分凶残,但它们有点欺软怕硬。它们不喜欢会使自己受伤的猎物。受害者可以用拳打、用脚踢、用刀捅甚至用头撞,使尽一切办法赶走鲨鱼。它们的眼睛尤其敏感,这似乎能帮助鲨鱼认识到它所面对的并不是普通的猎物。
鲨鱼的种类很多,世界海洋能分辨出的鲨鱼种类至少有344种。
根据1971年的拉斯分类系统向下分为
六鳃鲨目(Hexanchiformes):软骨鱼纲的1目。只有六鳃鲨科1科3属约4种。中国
六鳃鲨
有3属3种。结构原始。鳃孔6~7个。眼无瞬膜或瞬褶。有喷水孔。背鳍1个,无硬棘,后位,具臀鳍;胸鳍的中轴骨伸达鳍的前缘,前鳍软骨无辐状鳍条。脊椎分节不完全,但椎体多少钙化,脊索部分或不缢缩。吻软骨1个。
鼠鲨目(Lamniformes):
鼠鲨目又称鲭鲨目,侧孔总目中最大的一个目。包括现代的大多数种类。鳃孔5对。背鳍2个、无棘、具臀鳍。眼无瞬膜或瞬褶。椎体具辐射状钙化区,4个不钙化区无钙化辐条侵入。颌舌接型,上颌仅以韧带连于头骨。被认为较其他鲨类对人更有危害性,又称食人鲨、白死鲨。分布于各大洋热带及温带区,一般生活在开放洋区,但常会进入内陆水域。因有时会在未受刺激的情形下对游泳、潜水、冲浪的人,甚至小型船只进行致命的攻击而恶名昭彰。食量大,食物包括鱼类、海龟、海鸟、海狮、海船上所弃杂物等。
白鲨身体硕重,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锯齿缘,呈三角形。它的危险性在于其体大且具攻击性。其标本重3,300公斤(7,300磅),身长约6.4公尺(21呎)。鲨的身长最长约可达11公尺(36呎)。一般体灰色、淡蓝色或淡褐色,腹部呈淡白色,背腹体色界限分明,体型大者色较淡。
大白鲨所享有的盛名和威名举世无双。作为大型的海洋肉食动物之一,大白鲨有着独特冷艳的色泽、乌黑的眼睛、凶恶的牙齿和双颚,这不仅让它成为世界上最易于辨认的鲨鱼,也让它成为几十年来极具装饰性的封面“人物”。
大白鲨是分布最为广泛的鲨鱼之一,这是因为它有一种不寻常的能力,使它可以保持住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而这让它在非常冷的海水里也可以适意地生存。虽然很难在大多数的沿海地区看到它,但渔船和潜水船经常会与它不期而遇。
虎鲨目(Heterodontiformes):软骨鱼纲板鳃亚纲的一目。仅有1科1属8种。体粗大而短,头高近方形。吻短钝,眼小,椭圆形,上侧位。鼻孔具鼻口沟。口平横,上、下唇褶发达。上、下颌牙同型,每颌前、后牙异型,前部牙细尖,3~5齿头;后部牙平扁,臼齿状。喷水孔小,位于眼后下方。
巨齿鲨Carcharodon megalodon,这种鲨鱼据推论最大可长到22米长,重100吨以上,而平均体长则为18米,受气候变化影响,巨齿鲨已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