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家庭如何教育孩子

澳大利亚家庭如何教育孩子

发布时间:2023-03-22 17:29:50

A. 家庭需要众多金钱才能让孩子接受私立教育,澳大利亚学校教育的成本是多少

澳大利亚奖学金组织 (ASG) 在 2013 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揭示了澳大利亚学校教育的价格,揭示了父母为让他们的孩子进入政府、天主教和独立学校部门而预期支付的费用。本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将需要近 50 万美元才能让孩子接受私立教育,而公立教育系统则需要 60,000 多美元。除学费外,这些数字还包括服装、课外活动和交通等额外费用的预计费用。

天主教学校部门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中间选择,布里斯班以 242,533 美元的价格被证明是天主教教育成本最高的城市。最便宜的大都市是堪培拉,天主教教育的家庭花费为 208,426 美元。对于选择私下教育孩子的家庭,小学教育预计将超过 140,000 美元。将孩子送到公立小学的父母预计将面临约 23,000 美元的费用,而天主教部门的费用约为 61,000 美元。如果您正在寻找有关各部门小学费用的更多信息,可以在下面的 ASG 调查链接中找到。

B.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导语:孩子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与大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孩子只有到了5——7岁才开始接触外部事物,孩子到了七岁以后,就要跨入学校的大门,接受老师们的教育。接下来,就让我们也一起来了解一下外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吧。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欢迎大家的参考借鉴!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美国: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

美国家长们认为,除营养和知识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孩子讲话,美国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美国家长不会像大多数中国家长那样,提前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而是由孩子做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需要一概满足,对于主人没有主动提供的东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长一般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解释和说明。

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孩子

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中国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

英国家长却不这样认为。麦克的儿子查理今年10岁,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知识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感到很好奇。于是麦克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查理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全都湿了,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麦克没有制止他,一直站在旁边,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开始,查理还在笑,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终于,他忍不住地哭了起来。直到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边,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麦克的想法很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

澳大利亚:教给孩子生存能力

悉尼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般从小就被家长送去学开船,教练常常把船泊在浅滩上,船底船身难免会沾满沙子。猫头的工作就是用抹布、清水把它们清洗干净。11岁那年,他趴在船身上,在太阳下一天干上6个小时,整整干了一个暑假,他妈妈也不会因心疼而阻拦。因为在她的观念里,猫头有权也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时间。鱼生那阵子上课时老打盹,问他原因,他自豪地说:“我每周四上午5点到7点在我家的街区送报纸,一次可以挣14块钱!”班上其他男孩羡慕不已。老师建议鱼生把这个活转让给另一个男孩:“你可以只给他12块,不用干活就可以挣两块钱。”谁知,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为什么?我可以挣14块钱干吗只挣两块钱?”

以中国家长的心态去考虑,我们是绝不会允许这类事情发生的:让孩子到浅滩擦船,除了意外事故怎么办?为了挣14块钱上课打盹,学不好功课怎么办!而悉尼的家长们却不这样想,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能力最重要,而不是看重孩子学了多少具体知识。

悉尼的孩子们都特别能忍耐,他们从小被教育:身上不舒服可以告诉家长去看医生,但不可以没完没了地报怨、呻吟,报怨是没出息的表现。冬天里女生们都清一色穿裙装校服,小男生则穿短裤西装。即使是星期天,家长也不给孩子们穿厚衣服,他们仍是一副短打扮在公园的草地上跑来跑去。悉尼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长大后敢做敢当,有能力,有创造力,同时还要有从小锻炼出来的、不怕寒冷饥饿劳累的健壮的身体。

以色列:让孩子不断提问

都说犹太人做生意很成功,不知道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有一套?我不自觉地观察利娅和拉米尔。利娅是以色列人,因老公在美国工作,她也带着儿子拉米尔在美国生活。那天,拉米尔从幼儿园的接送车上回到家。利娅就问拉米尔:“今天你提问了吗?”拉米尔连连点头。“那么,你都问了些什么呢?”利娅继续问。拉米尔开始复述他一天中所提的问题:为什么树叶有红的也有绿的?为什么有的蚂蚁会有翅膀?为什么牛奶不能换你的饼干……我略数了数,这小家伙一天问了十几个问题。利娅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是怎么回事?”我好奇地问利娅。“提问啊,”利娅笑眯眯地说,“拉米尔就是个问题篓子,总是问个不停。”

随着利娅的讲述,我渐渐明白了。原来,每个犹太人在很小的时候,几乎都会被长辈提问。利娅小时候,她爸爸就让她每天都问别人十个她不懂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这没什么,”利娅说,“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问中长大的。”

我忽然发现了我一直在探寻的秘密所在:犹太人崇尚创新,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并不耻发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自然就越来越多。我不由得想到一则流传甚广的故事。几乎每个犹太人家长都会问孩子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房子失火,你会带什么跑出去?”如孩子回答的是金钱或贵重物品,母亲就会再问他一句:“有一种无形、无色、无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告诉他:“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而智慧,恰恰就来自于提问!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孩子跌一跤,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觉得成长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让孩子在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注目两分钟。

●带孩子去动物园,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

●带孩子到公园、森林去,让他们喜欢绿色,让他们热爱生命。

●让孩子懂得,认真为人做事,要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

●使孩子成为一个最热情、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人。

●即使你的经济状况很好,也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学习费用,或支付保险费用。

●鼓励孩子在16岁以后,在放假期间,找一个钟点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军人、警察、消防员、环卫工人、教师和医生。

●让孩子学习音乐,学会听懂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励孩子上台演说、演唱、跳舞、朗诵。

国外教育孩子的方法

1、美国教育部推广培训“父母辅导者”

美国人十分重视人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从婴儿1岁半起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开或拉上拉链、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等。

2、英国社区儿童中心免费提供多样服务

英国政府很重视5岁以下孩子的学前早期教育,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了很多的服务,出生到5岁,宝宝可以加入各个社区儿童中心的活动,妈妈也可以参加各种育儿的论坛和培训,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如果3岁前需要送孩子上幼儿园,就要自己付费,一个月大约1000多英镑。

3、法国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

法国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而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长就会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法国的早教课更像是艺术细胞的培养和激发课程。他们首先是尊重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4、加拿大不提前教写字和计数

在加拿大,宝宝稍大一点时可以送其到“playschool”,不是去上课学习,而是参加那里的美术、劳作、音乐以及唱游等活动,而且与众不同的是,这样的早教学校不会设置写字和计数等课程。加拿大的早教专家普遍认为,幼儿期是动作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动手能力更为重要,若让孩子过早认字、写字和计数,会耗费幼儿的体力和脑力,延缓他们的动作发展。

5、日本学会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从家长到早教学校都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你会发现在日本,孩子上课甚至全家人外出旅行的时候,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里面装着他自己的物品,很多事情年幼的孩子都要自己去做,家长和老师只是在一旁略加指导。

6、德国让孩子与大人争辩

德国人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争辩,孩子觉得父母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依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启发你。

7、犹太人让孩子早知书本是甜的

在每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常常就有本书,说是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来看书。这种做法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即生命结束有时刻,求知却无止境。

8、丹麦教育从”人“出发

丹麦人的思想比较“超前”,丹麦的孩子交给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绩单”,上面没有语文、数学、社会、自然的分数,也没有老师的评语,更没有排名。事实上,这份成绩单是由孩子自己或写或画完成的,上面只有四个格子,分别是“最喜欢的事情”、“最讨厌的事情”、“最擅长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学习的事情”。

丹麦儿童教育从“人”出发,每个阶段都有清楚的重点。幼儿时期,重点在孩子适应能力和社群能力的培养;年纪稍长,重心逐渐转移到好奇心的激发,训练孩子跨领域的知识运用,探索兴趣,多元认识自己。到了年纪大一点的小学生,教育的重点则转移到团队合作和主动探索知识方面。

9、韩国流行“自然育儿法”

近年来,在韩国的父母中间, “Nature(自然)育儿法”开始受到重视,而且渐渐流行起来。“自然育儿法”的核心就是将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戏等都尽可能回归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成长。 让孩子从小单独睡觉。不管是婴儿还是幼儿,韩国人开始流行让孩子单独睡觉。汉城妇幼保健医院的朴医师说:“以往从婴儿开始,我们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边睡觉。这样做,有的是图喂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婴儿自己睡觉,怕出什么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觉时因蹬被子着凉而生病;还有的是怕分床睡觉,和孩子少了那份亲情。

10、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教育上,芬兰有些条件较不少国家略胜一筹。芬兰移民人口很少,不必多费人力物力照顾移民的语言及文化适应问题。芬兰国民的文化水平也高:他们曾被瑞典和俄国统治了几个世纪,其间学习本国语文成为民族主义象征,大家都以本国语文自豪。

C. 澳大利亚小学教育是怎样的

澳大利亚小学教育以放任为主。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孩子们每天背到学校的书包里没有教科书,没有铅笔盒,没有各个科目的作业本,只有水、吃的、帽子和防晒霜(他们会不会自己抹就只有天晓得了),外加一个图书馆的包包,从学校借回家的书必须装在这个特定的包包里。

小学学习的科目有英语、数学、社会与环境学、科学、艺术、英语之外的第二语言、技术、个人发展、体育及卫生教育。但个人以为学校最重视的就是英语阅读。想来是因为只有会读才能理解才能写才能与人沟通与社会交流,这是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最基本技能;而且这个良好习惯一旦养成,终身收益。
小学从5周岁进入学前准备班(PREP)开始,6周岁开始一年级(YEAR1)直到六年级(YEAR6),每天带回家一本薄薄的书,由家长陪同阅读,需要家长评论并签字。书的难易程度由每本书上贴的不同颜色标签加以区分。老师会根据对孩子的测试决定需要阅读哪一程度的书。
带回家阅读的书应该是足够简单而能让孩子独立完成的。家庭阅读的目的是练习孩子在学校学到的阅读技能和行为,进一步提高流利度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和家长多处一些时间,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
小学三年级开始(有的学校开始的更早),孩子们需要每天记录自己在校的活动,精细到每小时。这样做有利于孩子培养规律性的生活,也能为将来做事时提前规划、做好计划提前进行锻炼。所以这里的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能独立为自己的生日party或其他活动做好令人惊叹的周密的计划表,时间、人物、所需物资、项目等等一应俱全,让人不得不竖大拇指。
再往高年级后,回家作业就是开始是一个个project,有的需要孩子们上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完成一篇文章,有的需要孩子们查阅各种来源的资料,进行历史人物角色扮演,有的需要家长配合建造一个复杂的模型等等。一般,学校会同时布置几个作业,不会要求隔夜完成,而是分别有不同的截止日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时间管理的技能。
下面来看看某小学三年级某四周的家庭作业吧:
小学三年级每四周的家庭作业,都需要家长陪同或监督,并签名。内容如下:
1.拼写
方法:Look,Cover,Write,Check,看,遮盖,写下来,再检查。
孩子在学校看书时,自己从书中摘录一些词,这些词就是回家需要拼写的单词。
2.阅读
大声的朗读给家长听,需要家长每晚再阅读记录或日记本上签名。
3.家务
每天整理自己的床铺,并保持卧室整洁。
4.单词
从方阵中挑选合适的字母拼出由3-9个字母组成的单词,看看你最多能拼出几个?
记录你读过的或别人读给你听的一本书中10个有趣的单词,把这些词按首字母顺序排列。
5.数字
帮助家长做饭(菜),记录每种原料的用量,以及所用到的烤箱温度。
记时并记录你做以下事情花了多长时间:刷牙、走到学校、吃完饭、整理床铺、写好所有你的拼写单词。
6.创新的思维和身体
设计一种障碍运动,可在院中或公园进行,需要和朋友或兄弟姐妹一起完成。
制作一个关于你喜欢的角色的短片四格漫画,可以是在电视/书中看到的或自己想象出来的。这个漫画需要讲述一个小故事,告诉人们这个角色身上发生了什么。
7.世界的公民
5月11日是母亲节,为妈妈、祖母或任何你觉得特殊的大人做一件事,比如:做一张卡片,制作一样小点心或帮忙做事。写下2-3句话,描述你做了什么,以及大人们是如何反应的。

D. 澳大利亚是怎么样教育孩子

您好,澳大利亚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教育理念确实与中国有所不同,他们认为,人一生所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在学校里一步学完,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格和健全的人格,教给学生将来继续学习知识的方法。基于这点,他们特别注重学生在音乐和体育方面能力的培养,强调团队合作,很关心学生是不是有很多兴趣爱好。
其次,澳洲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非常有耐心,针对学生的毛病,老师除了提出要求,重要的是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一些学生能接受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了因人施教。我到过一所学校,校方介绍说,该校对刚插班的学生,首先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爱好、特长,然后针对他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对一些需要特别帮助的学生,如新移民的学生,学校每周一早上准时召开有学生、学生家长、校长、教导主任、学生的班主任、行为老师参加的例会,老师们向家长介绍学生这一周在学校的表现,学生还存在一些什么问题,一起商量采取什么具体措施。
澳洲的班级,一个班二十几个学生,班主任老师通常只管教学。另外,配备一位行为老师,专门负责对不听话或行为失当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那些犯有严重错误的学生,则被送到教导处接受教导主任的训导,教导主任是心理学博士,他们对学生采取心理评估教育,把看书或者完成教导主任布置的作业,作为对他所犯错误的惩罚,并规定一整天不能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活动。
在教育方式上也是很有趣的。比如说老师开始上阅读课了,如果一位学生还在电脑上打字,不认真听讲。碰到这种情况,老师就实行有奖有罚的办法:专门给他一个本子,让他自己在本子上记下做得正确的事情,同时注明这件事可以得几分,老师在学生本子上贴上奖励的卡通图片,到周末的时候,学生可以凭他本子上的得分记录,去教导主任那里换取相应的小奖品,如玩具、糖果等等,学生非常高兴。做了错事,除了在本子上记下来为什么事做错了外,还要扣分。这样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非常明确,每天都喜滋滋地拿着本子计算自己的得分情况。
澳洲学校的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课桌都是不固定的,上课的时候,刚移民去的学生不知道该坐哪个位子,总是在后面站着,老师讲的课,那些刚移民的学生大部分听不懂,他们下课后也不知道跟谁玩好。为解决他们不能很快融入这个问题,老师就在一张纸条上写上学生的名字,贴在他的凳子上,这样学生就知道上课的时候他该坐在哪儿。同时,指定两位学习比较好的学生总和他坐在一起,指定两位体育比较好的学生,下课的时候陪他玩,让那些新移民的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的环境。此外,学校还专门为他安排每周两次语言学习课,指派专门的老师一对一地教他,并落实一位也是从同一国移民去的学生帮助他学习语言,以此解决他们语言不通问题。
澳洲的教学是多元化的,真是百花齐放。澳洲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居住在澳洲的人大多是从世界各地来的移民。从不同国家移民到澳洲的老师把自己国家的传统习惯、教学方法、不同的想法融入教学中,同时也吸收学校其他老师的新观点,新主张,新方法。澳洲的整个教学环境要比中国宽松。我这里说的是教育的大环境。比如澳洲的小学里没有教科书,老师根据教学大钢自己组织教材。学生每天回家没有作业,也不带课本。这样做的好处是:老师有足够的灵活性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可以根据各个地区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材。中国的传统是一元化的,比如全国统一教材,学校、老师都要严格地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去组织教学。
澳洲老师的花样多,一般以正面激励教育为主。如果你教的是一些很勤奋刻苦学习的学生,你会很轻松,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考虑如何来教这些学生;如果你的学生是一些不那么用功的学生,你就要花脑筋去想怎么让这些学生更容易地学好,怎样让他们有兴趣,有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勤奋起来。也就是说,怎么教,变得很重要。
一般来说澳洲学生没有中国学生那样听话,那样刻苦学习,但澳洲的老师对学生总是以鼓励为主,学生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很大的鼓励。对对学生的期末评价,学校规定只能用正面的评语而不能写负面的评语,评语单上不能写“学生没有做作业”,不能说“这个学生这学期没有好好学习,希望家长督促他”等等。你要写“这个学生有很大的潜力,如果再多花一点时间学习,他将会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这样的话。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澳洲人的家庭教育观念,特别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澳洲人的家庭比较尊重孩子的意愿,或者说家长和孩子比较平等。有一次我们去一个白人家庭做客,主人家里的一位孩子很有艺术才能,主人很想让他的孩子给我们展示一下,但孩子不愿意,主人只好跟我们说对不起,丝毫没有责怪孩子的任何表情。澳洲的家长对孩子比较宽容,没有中国家长那么严厉。家长总是给孩子许多鼓励,表扬。即使批评也是以理服人,孩子若有一点进步就给予很大的鼓励。可以说那里的孩子是在表扬声中长大的。在学习上,澳洲的家长对自己孩子学习成绩不会太在意。他们允许自己的孩子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不会逼自己的孩子追赶别人。这种态度使一些比较差的或是没时间好好学习的孩子能坚持学习。
许多中国家长则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孩子进步慢会很不高兴,甚至会打骂孩子。澳洲的孩子慢慢来,竞争意识不强,有一定的竞争对孩子是有好处的,但过分强调竞争或不愿正视现实的竞争却是有害的,因为每一位孩子的情况是不同的。教育就是要注重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E. 澳大利亚社区教育的主要形式有

澳洲告知社区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有:(1)玩具图书馆。作为社区中儿童玩具不足的补充,丰富儿童的玩具世界。儿童由家长带领进入馆中玩耍或者借出回家玩均可。玩具图书馆设有辅导员,对儿童的游戏和使用玩具起帮助和指导作用,并对玩具图书馆实行管理。玩具图书馆的玩具经常有调剂和增添,被损坏的玩具及。时修理,原则上不允许陈列。玩具图书馆还可以吸收大一些的孩予参加管理和做小辅导员。(2)游戏小组。由儿童和家长共同参加,大多面向3岁以下儿童开设。儿童在游戏小组中玩耍,有母亲在旁,儿童可减少分离焦虑,又获得与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使儿童对社会交往活动有最初的适应。一般由5个家庭组成一个小组,以居住距离决定活动次数,如一周活动一次,有教师参加和辅导,家长也参加分组、分工辅导或者做教师的助手。(3)儿童活动中心。多设于城市的郊区,一个班25名儿童,小的班有l5~20名儿童,由一位教师负责,是全天的。根据地区情况有的每天活动袜纳消,有的地区距离较远则隔日活魂。(4)远距离教育计划。为不同年龄组、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提供适应其发展的教育馆,内装有教具、玩具、视听材料,并有家长反馈记录。家庭距服务中心2.5千米便可得到寄去的箱子,按期使用完毕后退还更换,这项服务是免费的。(5)组织家长学习。组织家茄启长学习,由教师或社区志愿人员到当地家庭中去组织。使家长懂得抚养、健康、教育等知识,帮助家长根据地区的不同生产与生活条件,安排儿童的生活和教育。

F. 澳洲三种托育模式

1、澳洲基于托儿中心的日托服务(CentreBasedDayCare):基本上,这是监管部门批准的提供高质量幼儿配衫托管和教育服务的机构,每天提供10至12小时的服务。
2、澳洲家庭日托服务(FamilyDayCare),在服务提供者的住宅中运营。这意味着你将孩子带到家庭环境中,接受照料和早教扒银。
3、澳洲课后托管服务(OutsideSchoolHoursCare)是指孩子在上学前或放学后需要照顾,时间通常是上午6:30至9:00、下午3:00至6:00,以及在学校假培此腔期期间。

G. 澳洲家庭教育孩子的成功秘籍有哪些

(1)有教养,懂礼貌
孩子最早接触的礼节是家庭礼节,所以要培养孩子有礼貌的好习惯,当然要从家里做起。首先可以培养“敲门”的礼仪。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如果父母房间的门关着,想进去要先敲门,得到允许才能进入。同样,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在进到孩子房间时,也要敲门,因为尊重是互相的。
(2)有责任心
父母如果想要孩子将来能更快适应快速多变的社会,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开始,创造机会让他们去承担责任。
(3)有懂得感恩与珍惜
教导孩子懂得感恩与珍惜是必须从小养成的,因为习惯会成为性格,性格又可能决定命运。在家懂得感谢父母,出外才会懂得感谢别人。

H. 国外如何教育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一直是中国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太纵容不行、太严厉也不行!下面就是我跟大家分享国外如何教育孩子的吧,欢迎大家阅读!

外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

●孩子跌一跤,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觉得成长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让孩子在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注目两分钟。

●带孩子去动物园,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

●带孩子到公园、森林去,让他们喜欢绿色,让他们热爱生命。

●让孩子懂得,认真为人做事,要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

●使孩子成为一个最热情、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人。

●即使你的经济状况很好,也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挣钱,让孩子自己支付部分学习费用,或支付保险费用。

●鼓励孩子在16岁以后,在放假期间,找一个钟点工的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军人、警察、消防员、环卫工人、教师和医生。

●让孩子学习音乐,学会听懂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一切可以引以自豪的好作品。

●鼓励孩子上台演说、演唱、跳舞、朗诵。

国外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

孩子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与大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孩子只有到了5——7岁才开始接触外部事物,孩子到了七岁以后,就要跨入学校的大门,接受老师们的教育。

孩子们进入了学校以后,老师就要与孩子们长期相处,孩子和老师逐渐的相互了解,在彼此了解的同时,师生的感情也在渐渐的加深。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育方法很重要,有的老师讲课学生们认真听讲,对老师讲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的老师讲课学生们听不进去,精神溜号感到厌倦。

在犹太人的学校里,每天上课时间为六小时,一般在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其它时间用于孩子们自由活动,有的孩子与小伙伴们在一起做游戏,有的孩子去学校游泳池洗澡,有的孩子去唱歌跳舞,有的孩子去学校理发店理发,有的孩子去画画。

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很特别,他们主要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老师在黑板上画一点,问学生们一点像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像星星,有的学生回答像花生米,有的学生回答像米粒,有的学生回答象沙粒。老师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你们回答的都对,你们很有想象力。”这样的问题在中国,老师们只能说那是一点,学生说是别的老师肯定会说答案不对。

在以色列国土中有一所“鲸鱼学校”,这所学校就是让孩子们乘坐帆船在一年内横渡两次大西洋,游遍三个海岛。孩子们除了经受大风大浪外,还要忍饥挨饿。到了岛上自己采集野果充饥,自己搭帐篷睡觉。

在俄罗斯有一所学校,每年冬天老师都让孩子们,赤身裸体在冰雪中滚爬一定的时间,天寒地冻,孩子们被冻得浑身发抖,嘴唇发紫老师也不会让他们停下。在俄罗斯的学校里,开设体育课中,有一个特殊的体育项目冬泳,在寒冷的冬天砸开冰,让学生们在刺骨的水里游泳。俄罗斯孩子的家长们无论天气怎样寒冷都让孩子用冷水洗脸,孩子出门的时候大人也不让孩子穿得太厚。

在原联邦德国的法律条文中,有一个特殊的归定,要求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规定内容如下:孩子在6岁之前可以不做家务。6——10岁偶尔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一些小的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上的花草、洗碗、扫地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父母上班没时间要每周给家里打扫除一次家庭卫生。

美国:把尊重孩子放在第一位

美国家长们认为,除营养和知识外,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因为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孩子讲话,美国家长从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孩子不肯吃饭时,美国家长从不硬逼,而是婉转地说:“你看萝卜馅饼在等着你,你不吃它,它就不高兴了。”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很少动辄指责孩子,而是说:“我想你不是有意的,下次就不会这样做了。”如果孩子要换衣服,他们也很少以命令的口吻说:“穿上这件白的。”而是以商量的口气说:“你看穿这件白的好呢,还是穿那件黄的好?”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带孩子外出串门时,如果主人拿出什么东西给孩子,美国家长不会像大多数中国家长那样,提前替孩子回答“他不吃”、“他不要”等,而是由孩子做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需要一概满足,对于主人没有主动提供的东西而孩子又想要,家长一般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解释和说明。比如,当孩子想要主人家珍贵的玩物时,家长就会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需求而不顾别人的感受,从而让孩子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不少中国家长喜欢“人前教子”,常在别人面前指责、训斥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而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犯罪,因为对孩子当众的指责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孩子

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败的时候。如果孩子还小,中国家长们就会一笑了之,抢着帮他把问题处理掉,或者干脆让孩子放弃。

英国家长却不这样认为。麦克的儿子查理今年10岁,这个小男孩不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电器,就连修汽车也能说个头头是道。在中国,这些知识可能二十几岁的大小伙子也未必了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麦克正在洗碗,感到很好奇。于是麦克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查理马上跳进洗碗池里干了起来。这是在洗碗,同时也等于是在洗澡,衣服裤子全都湿了,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麦克没有制止他,一直站在旁边,看着查理的一举一动。开始,查理还在笑,慢慢地,他觉得这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凉水粘在身上……他求助似的看了看麦克,麦克把头转到了窗外……终于,他忍不住地哭了起来。直到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边,然后,在查理的注视下,一个个地把碗洗干净。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来越好了。

麦克的想法很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

澳大利亚:教给孩子生存能力

悉尼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般从小就被家长送去学开船,教练常常把船泊在浅滩上,船底船身难免会沾满沙子。猫头的工作就是用抹布、清水把它们清洗干净。11岁那年,他趴在船身上,在太阳下一天干上6个小时,整整干了一个暑假,他妈妈也不会因心疼而阻拦。因为在她的观念里,猫头有权也有能力安排自己的时间。鱼生那阵子上课时老打盹,问他原因,他自豪地说:“我每周四上午5点到7点在我家的街区送报纸,一次可以挣14块钱!”班上其他男孩羡慕不已。老师建议鱼生把这个活转让给另一个男孩:“你可以只给他12块,不用干活就可以挣两块钱。”谁知,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为什么?我可以挣14块钱干吗只挣两块钱?”

以中国家长的心态去考虑,我们是绝不会允许这类事情发生的:让孩子到浅滩擦船,除了意外事故怎么办?为了挣14块钱上课打盹,学不好功课怎么办!而悉尼的家长们却不这样想,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能力最重要,而不是看重孩子学了多少具体知识。

悉尼的孩子们都特别能忍耐,他们从小被教育:身上不舒服可以告诉家长去看医生,但不可以没完没了地报怨、呻吟,报怨是没出息的表现。冬天里女生们都清一色穿裙装校服,小男生则穿短裤西装。即使是星期天,家长也不给孩子们穿厚衣服,他们仍是一副短打扮在公园的`草地上跑来跑去。悉尼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长大后敢做敢当,有能力,有创造力,同时还要有从小锻炼出来的、不怕寒冷饥饿劳累的健壮的身体。

以色列:让孩子不断提问

都说犹太人做生意很成功,不知道教育孩子是不是也有一套?我不自觉地观察利娅和拉米尔。利娅是以色列人,因老公在美国工作,她也带着儿子拉米尔在美国生活。那天,拉米尔从幼儿园的接送车上回到家。利娅就问拉米尔:“今天你提问了吗?”拉米尔连连点头。“那么,你都问了些什么呢?”利娅继续问。拉米尔开始复述他一天中所提的问题:为什么树叶有红的也有绿的?为什么有的蚂蚁会有翅膀?为什么牛奶不能换你的饼干……我略数了数,这小家伙一天问了十几个问题。利娅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是怎么回事?”我好奇地问利娅。“提问啊,”利娅笑眯眯地说,“拉米尔就是个问题篓子,总是问个不停。”

随着利娅的讲述,我渐渐明白了。原来,每个犹太人在很小的时候,几乎都会被长辈提问。利娅小时候,她爸爸就让她每天都问别人十个她不懂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这没什么,”利娅说,“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问中长大的。”

我忽然发现了我一直在探寻的秘密所在:犹太人崇尚创新,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并不耻发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自然就越来越多。我不由得想到一则流传甚广的故事。几乎每个犹太人家长都会问孩子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房子失火,你会带什么跑出去?”如孩子回答的是金钱或贵重物品,母亲就会再问他一句:“有一种无形、无色、无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告诉他:“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而智慧,恰恰就来自于提问!

美国人管教孩子的实例

美国人管教孩子,"放任自流"一词会立即蹦到你的脑子里。

我们刚认识阿莱希欧博士一家时他们才有第一个孩子,名字叫泽克。后来跟阿莱希欧博士一家熟了,我们大家都用阿莱希欧博士的呢称"海琳"称呼她。那天我们在学校的冰球馆看打冰球,正好同他们一家坐在一起。当时泽克才一岁多,金发碧眼,像个小金丝猴。冰球馆里的温度很低,一进到馆内,妻子就忙不迭地让矿矿穿上早准备好的长袖外衣。儿子很不情愿,扭来扭去地反抗着。妻子连哄带压地硬是让矿矿穿上了外衣。

儿子指着海琳怀里抱着的泽克说:"看,他那么小,为什么他不用穿外衣。"

泽克穿着件小短袖,衣服太短了,半个小白肚皮露在外面。泽克的小脸青青白白的,两条清鼻涕挂在鼻子下。

妻子指了指泽克,对海琳说:"你不觉得他可能冷吗?"

中国人对旁人的孩子往往是关照有余的,并不大想到这关心是否适合,海琳低头亲了亲儿子的脸,问道:"你冷吗?"

"NO!"泽克使劲摇摇头。

海琳对我们笑了一笑,算是回报妻子的关心。一场球赛一个多小时,泽克就这么光着小肚皮挺过来。

妻子百思不得其解:美国人到底是怎么养孩子的?孩子说不穿就不给穿。哪能纵容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后来,我们一家同海琳一家的交往越来越深,两家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度周末。妻子对海琳夫妻管孩子的方法也就见怪不怪了。

泽克快3岁的时候,他有了一个妹妹杰西卡。杰西卡从小就喜欢小动物,看见猫啦狗啦什么的,就非要上去扯尾巴。扯耳朵,又搂又抱,不把那些小动物玩得嗷嗷叫决不放手。开始时,妻子怕小动物忍受不了会伤了杰西卡,每每看到"险情"就将孩子抱开。杰西卡当然不青,总是大哭之后又如愿以偿。久而久之,妻子也学会对孩子放任自流。

在杰西卡之后,海琳又有了一个男孩科迪和一个女孩爱瑞卡。对这两个小的,海琳更是放任自流。有一年的感恩节,我们一家,还有丽莎一家到海琳家聚餐。大大小小十多号人又吃又喝,很是热闹。不知是因为什么事,两岁的爱瑞卡大哭起来。她先是躺在客厅里的沙发上哭,接着连踢带踹地从沙发滚到了地上,在地毯上打滚哭闹。

海琳安详地微笑着,不停地哄着爱瑞卡:"宝贝,你想要什么?"

海琳每问一句,爱瑞卡的哭声就升高一级。海琳无可奈何地对丈夫说:"你来试试。"

古瑞克坐在地毯上,想把女儿抱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哄着她。爱瑞卡拼命扭动着身子,站了起来,接着又跺脚大哭。这回古瑞克也无计可施了。在座的每个人几乎都试了一回,但谁也没有本事让爱瑞卡停下来。

海琳笑着说:"爱瑞卡就是这样的。她不高兴就是不高兴,谁的话也不听。有时哭到兴头上,她还会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一件扯下来。"

话声刚落音,爱瑞卡就开始拼命地扯自己的衣服,然后光着小屁股又在地毯上滚起来。海琳不在意地对我们说:"没关系,等她哭累了她就会停止的。"看着我们惊异的眼光,她又补充道:"每次都是这样的。"

就这样,爱瑞卡整整哭了半个多小时,直到自己躺在地毯上睡着了。

任孩子大哭大闹,在客人面前尽情耍性子而不加制止,中国的家长绝难做到。如果是我们的儿女,我们一定好好治治他们,非把他们的丑脾气改过来不可。

海琳和她先生心地非常善良,但脾气也很急。然而,他们对儿女们的任性的容忍,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他们的解释很简单,孩子哭闹自有他们的道理:不舒服了、渴了、饿了、心情不好等都可能是哭闹的原因。哭闹也是孩子的权利。孩子哭够了,闹够了,到头来也会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办?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应给孩子留下自省的余地。

在他们家的厨房的墙上,挂着一个用木头做成的小屋子。旁边围挂着6只也是用木头做的可爱的小狗,每只小狗身上都写着名字:爸爸、妈妈、泽克、杰西卡、科迪、爱瑞卡。海琳告诉我,谁犯了错误,谁的小狗就会住进小狗房受惩罚。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谁也没有例外。如果自己觉得自己认识到错误了,可以把代表自己的那只小狗从小房子中挪出来。

我们搬到西金库市后,因为离牛津市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各忙各的,见面的机会少了。但每次见面,我们都发现泽克和杰西卡变了不少,变得越来越懂事了。

我在写这一章时,正好碰上泽克的10岁生日,我们去参加他的生日晚会。

吃完生日蛋糕后,孩子们玩他们的、"疯"他们的去了。

我们4个大人在聊天。突然楼上传来科达一会儿干嚎。一会儿痛哭的声音。

我们望望阿莱希欧博士夫妇,他俩习以为常地说:"一定是科边玩电子游戏机,玩不过电脑,输了,就发脾气,哭。"

科迪就这样时哭时停的,大人小孩没一个理他。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了,上楼去劝他,谁知,越劝他越哭得厉害。

于是,我就叫儿子去帮他。

儿子说:"这里就数科边玩那个游戏最棒,他赢不了,谁都赢不了,我去更糟糕!"

"也得想个办法呀!"

"爸爸,不要管他那么多!泽克小时候在我们家玩电子游戏机,玩不过,不也是大哭大闹吗?长大就好了……"

泽克在我儿子身边做了个鬼脸。

我突然"悟"到什么似的,赶快下楼与阿莱希欧博士夫妇交流教养孩子之道。

再谈日本人怎么教育孩子

在日本的幼儿园,孩子只要过了一周岁,老师就不会再给孩子喂饭了,都是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她女儿幼儿园的老师曾经很诧异地问她:难道在你们中国,一岁多的孩子还要大人喂吗?

我的朋友也诧异:当然了!这么小的孩子呢!

然后,日本老师说了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一岁之后连自己吃饭都不会,那么长大后还能干什么?

这就是日本人的教育观念。和以色列人一样,他们都认为,孩子的自理能力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

但是即使是如此不近人情的观念,我朋友的女儿也仍然特别愿意去幼儿园,因为那里好玩。整个夏天,他们几乎都是在游泳池里面度过的,非常开心。她说,经常地,孩子会特别早就醒来,然后要求她送自己去幼儿园。她每次都得告诉孩子:现在还太早呢,人家没开门呢!

相比之下,我见过太多在幼儿园门前和家长哭闹着不愿意进去的中国孩子。不能说我们的幼儿园老师不尽心,她们真的特别辛苦,整天提心吊胆地,生怕稍有差池而招致家长的指责。只能说,我们的家长,实在是太过溺爱。

本周二的下午,我去参加了我女儿入学后的第二次家长会。大喇叭广播结束后,班主任老师(教语文)和数学老师都在反复强调一点,那就是:让家长一定要尽力去督促和帮助自己的孩子完成各项作业。

我其实很反感这种事情。孩子已经6周岁了,为什么她自己的事情,要让我来督促和帮助呢?为什么每天,要我去检查作业并且签字?我的孩子已经有能力去完成她应该完成的事情,而完全不必再来依赖我了呀!

可是,我却不能不每天去检查她的作业并签字,因为我不能去冒这个风险,冒这个被老师和其它孩子认为我女儿是另类、是不被父母所关心的这种风险,她幼小的心灵,不可能接受这种被孤立。

很久以前就听说,现在国内的小学,都是在折腾家长,基本上,家长等于跟着孩子再重新上一遍学。

那个时候,我不齿也不屑于参与这样的讨论。但是若干年后,我发现,我却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那就是:我确实正在开始我第二轮的小学学习生活。

其实我真的无所谓我的女儿是否能够现在就把各种数字和拼音写得尽善尽美,我也不在乎她是否在班级中拔尖或者能够经常受到表扬。我只在乎她是否能够真正学会照顾自己、和睦但却并不低三下四地与人相处,而且,我真正在乎的,是她真的喜爱学习。无论她能否在第一时间学习得很好,只要她喜爱学习,她就是一个让我满意的好孩子。

扯远了。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国家人口众多,多到不需要我们的国民具备高素质,而只需要他们具备温顺和刻板的性格。

孩子们的创造力、自信心,都在这样一种整齐划一的环境中被越磨越平,直至消失殆尽。

I. 外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么

以下举例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教育孩子方法

日本:

1、自己做午饭的幼儿园娃娃

日本人从小培养孩子动手能力,从上幼儿园开始,他们就已芹梁败经在接受制作料理的课程了。这也是为什么,在日本越小的孩子越没有见过饭煲,反而是大孩子才会自行带饭煲到学校的原因。

2、礼仪也要严格化

好多日本的孩子,不管是贫民还是富豪,统统与被妈妈打过的经历,而且大多是因为礼仪的问题。日本礼仪很公式化,为了教育孩子们都能成为“合格的日本人”,他们教育孩子自然不用其极。

澳大利亚:

1、寒冷中,依旧少穿一件衣服的宝宝们。澳大利亚的冬天异常寒冷。但就是这样的天气下,也没见到过有人把自己家的孩子包裹成“粽子”。他们一般会在孩子的绒衣里穿上短衣、短裤或者短裙。

2、父母的财富和孩子没有干系。

一个澳大利亚的富豪,竟然在儿子口渴的时候,顺手拿起公用纸杯,让孩子去接自来水喝,而就在他们的身边,大大小小的饮料售卖机有序林立。当然,这只是各类,不过在学校里,光是凭借孩子们自带的午餐,也渣穗一样是无法分辨出家境的。

外国教育法经验

天嫌颤赋是建设人才的第一素质。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艾琳居里和夏娃。居里对两个女儿进行家庭教育的想法是挖掘她们的一些才能。

早在她女儿喋喋不休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开始探索她们。经过观察和鉴定,她发现:大女儿艾琳沉着、朴素、敬业、自然,对物理学和化学着迷,这些都是科学家的素质。她的小女儿伊芙充满了梦想和多变的情感。她的才华是文学和艺术。

正是通过这种家庭教育来发掘孩子们的天赋,居里夫人终于在1993年凭借大女儿艾琳·居里的《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并使小女儿伊芙·居里成为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 所以,重视观察孩子天赋,用心挖掘和培养,一定可以让孩子将来大放异彩的。

阅读全文

与澳大利亚家庭如何教育孩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5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