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澳大利亚为什么没有恐龙活下来
OK,澳大利亚上确实有很多的珍稀动物没错,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哺乳动物。恐龙的灭绝是世界性的,我个人认为是由于气候改变的原因造成的,(或许是冰川期的缘故?)这和澳大利亚的与世隔绝没有关系,毕竟,这个大陆还是在地球上啊。
<br><br>
<br><br>另外,恐龙灭绝的时候,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没有人生存,这点请注意哦。
<br>
<br>其他动物在冰河期生存下来了,恐龙的生理结构可能不适应寒冷环境
<br>有皮毛的哺乳动物更适应些
<br>其实,不光澳大利亚,世界上都没有恐龙活下来,没有恐龙活下来,这个是世界范围内的大条件,然后,澳大利亚有更多的珍惜动物存活,这是由于当地特殊的环境造成的。也就是说,澳大利亚的珍稀动物的存活,与恐龙的存活是两个概念,两者没有关系。
再或者这么说吧,世界范围内很多动物都没有灭绝,就恐龙这一大物种灭绝了,然后,澳大利亚只不过是运气好点,珍稀动物保留的比较好而已
2. 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撞击点是在哪里
据生物学家推断,6500百万年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的灭绝的亏迅行星,其碰撞点坐落于如今的西班牙尤卡坦半岛上的希克苏鲁伯陨坑,该陨石坑的外径有180千米,生物学家可能小行星撞击地球时释放出来的能量转换是广岛原子弹的100亿倍左右以上。早在1951年,一家石油企业在西班牙尤卡坦半岛开展油气田时就曾发觉经过超高压高温产生的岩层,最初那样的状况并没有造成她们的留意,
万幸的是一些身型较小、适应能力极强的哺乳类动物得到活下来下来,促使生命的种子得到持续。生物学家可能,导致希克苏鲁伯碰撞坑的行星销橘此孔径有10千米,碰撞时发生的力量达到4.0×10^23焦耳,等于100万亿吨TNT的暴发杀伤力。假如用美国军队投在日本广岛的核弹计算,此次碰撞的杀伤力等同于70亿颗核弹。行星的碰撞产生了一系列的地质灾难,包含有地震灾害、火山喷发、大海啸、冲击式破碎机这些,碰撞造成的浮尘进到地球大气层,将地球上包囊住,防护来源于太阳光和热。在各种各样灾难的整体功效下,地球上超出四分之三的种群消失了,在其中就包含霸王龙。三叠纪完毕,新一代逐渐。
3. 曾经独霸地球的恐龙在什地方灭绝
恐龙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爬行动物。 说是脊椎动物而不说是爬行动物的原因是,恐龙曾经被归为爬行动物,但是其不符合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匍匐的行走方式,以及现在一直被质疑的冷血动物一说。
恐龙(Dinosaur),曾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
中生代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时出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以菊石类繁盛为特征,故也称菊石时代。淡水无脊椎动物,随着陆地的不断扩大,河湖遍布的有利条件,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等大量发展,这些门类对陆相地层的划分、对比非常重要。
中生代植物,以真蕨类和裸子植物最繁盛。到中生代末,被子植物取代了裸子植物而居重要地位。中生代末发生着名的生物绝灭事者碧件,特别是恐龙类绝灭,菊石类全部绝灭。有人认为生物绝灭事件与地外小天体坦源撞击地球有关,但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中生代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至今难有定论。最有代表性的是小行星撞击说。以下是关于恐龙灭绝的各种假说:
1、小行星撞地球假说: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大爆炸,爆炸产生的大量尘埃使地球大气层遮天蔽日,使当时的动物冻死或饿死.(目前较为普遍的说法)
2、火山爆发假说:白垩纪末期发生了火山大爆发,剧烈的火山运动把大量火山灰、硫酸盐、二氧化碳喷到大气当中,遮蔽阳光,气候寒冷,使恐龙灭亡.
3、气候变化假说:侏罗纪湿热、几乎常年不变的温度到了白垩纪全球性自然环境变坏、气候季节性明显、昼夜温差变大、暖湿气候区逐渐缩小,导致恐龙灭亡.
4、食物中毒或匮乏假说:白垩纪后期,植物更替,使恐龙在改换食物的过程中,无法排除植物的毒素导致其死亡.同时,也不排除因食物匮乏而引起恐龙种群少生育,以减少种群压力的情况
5、海洋变迁假说:从白垩纪中期开始,大陆板块分离、漂移速度明显加快,海洋环流变得更为复杂,地壳运动加剧,造成海退,使温度上升,导致恐龙灭绝.
2L说的是小行星撞地球假说,但是,不是小行星“撞上了”墨西哥湾,而是让嫌态“撞出了”墨西哥湾.
4. 关于恐龙灭绝的资料
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渴死的
恐龙是在五次物种大灭绝中的第五次大灭绝中灭绝的,因此要想搞清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就必需首先搞清五次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地球膨裂说认为地球从寒武纪到白垩纪共发生了11次膨裂,其中5次形成了大的造山运动,每次造山运动都使海洋从大陆上退却,造成了物种的大量灭绝。这5次大的物种灭绝每次都与造山运动形成的时间惊人的相同。这足以说明地球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海水从大陆上5次大退却使物种渴死,是造成物种大灭绝的真正原因。证据:
一、5次造山运动与5次物种灭绝的时间惊人的相同
1、第1次是加里东造山运动,开始时间是4.4亿年左右,这和第一次物种大灭恐龙灭绝的时间4.4亿年完全相同。
2、第2次是海西造山运动,始于3.65亿年左右,这和第二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3.65亿年完全相同。
3、第3次是印支造山运动,始于2.5亿年,这和第3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5亿年完全相同。
4、第4次是燕山造山运动,始于2.05亿年,这和第4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2.05亿年完全相同。
5.第5次是喜马拉雅运造山运动,始于6500万年前。这和第5次物种大灭绝的时间6500万年前完全相同。
二、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存方式
这些灭亡的物种都是些浅海、底栖、固着、不能主动寻找食物、体形庞大、喜欢水环境的物种。
三、5次大灭绝物种的生殖方式
那些生活在浅海、滨海地区、不论是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它们的生殖方式离不开水环境。这些物种没有了生殖的水环境,必然走向灭绝。
造山运动,使海洋从大陆上逐步退却,一部分生存方式和生殖方式不适应新环境的物种灭绝了。而其中生殖方式的不适应是造成物种灭绝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因为物种的生殖方式是不会改变的。我们从两栖动物在水中受精,到爬行动物的卵生,再到哺乳动物的胎生可以看出,生殖方式的进化才是物种进化、灭绝的决定性因素。
恐龙为什么在6500万年前的第5次物种大灭绝中灭绝的呢?虽然恐龙有迁徙功能,但因为海洋第五次大退却是海洋最后一次从大陆上彻底退出,恐龙再没地方迁徙了,水源干涸了,绝大部分恐龙被渴死了。
当然,地球上还有一些湖泊,一小部分恐龙活了下来,这一小部分恐龙是如何灭绝的呢?这部分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生殖方式的不适应。恐龙在繁殖季节经过交配后,“夫妻”双方便忙着筑巢产卵。他们在地势较高而且向阳的地方,寻找松软的土地,用带爪的前肢在地上掘出一个圆形的坑来,扒出的泥土垒在坑的周围,使坑的周围隆起,高出地面,其形状就像一个火山口,可以防止雨水流进窝里。挖好坑后,再填上一些松土,接下来恐龙“妈妈”蹲在巢上产卵。产完卵后,再用一层薄土或植物叶片把蛋盖起来。然后这些将要做父母的恐龙便轮流守侯在窝旁,直到孵出幼恐龙来。恐龙下蛋后,用土埋上,靠阳光孵化。恐龙蛋的孵化,一靠温度,二靠湿度。温度过高,胚胎发育过于迅速,胚胎死亡增加;湿度过低,将加速蛋内水分蒸发,造成失水过多,引起胚胎和壳膜粘连而导致胚胎死亡。由于造山运动,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燥,气温升高,土地干旱,土壤的湿度下降,造成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我国天文地质工作者徐道一说:“在我国的白垩纪末沉积层中发现有成堆的没有孵化的化石恐龙蛋”,在广东河源发现15000多枚恐龙蛋没有孵化,这便是很好的证明。考古研究表明,恐龙灭绝持续了100万年时间。恐龙的全盛时期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前期,恐龙蛋化石却只在白垩纪晚期出现,这说明很可能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前期,恐龙的孵化是正常的,到了白垩纪晚期,它们可能遭遇了某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孵化不能进行,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新生恐龙越来越少,直至最后灭绝。根据土壤的湿度下降造成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导至恐龙最终灭绝,我们从缺水的角度也可以说恐龙蛋是渴死的,恐龙最终灭绝的原因是渴死的。
作者:赖柏林
5. 恐龙的灭绝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关于恐龙灭绝原因,假说不下百种。其中堪称主流的学说也有十余种。其中包括———
“气候大变动论”。持这种说法的科学家们认为白垩纪晚期的造山运动引起气候的剧烈变化,许多植物枯死,食用植物的恐龙因此死去,从而影响到食肉恐龙的生存。
“疾病论”。持这种观点的多是美国权威的病理学家,他们认为在地球上恐龙这一物种发展到最鼎盛的时候,一场类似于人类目前面临的艾滋病一样的神秘病毒或者瘟疫,突然席卷了整个地球,使称霸地球长达1.4亿年的物种彻底灭绝。
“地磁移动论”。以美国肯涅学院的查尔斯·霍普古斯教授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提出,在过去的时代,地球磁极的极圈曾多次发生移动,而每一次移动都导致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如洪水、海啸、物种灭绝等,最严重的可能导致过文明的彻底终结,所以身体庞大的恐龙逃不过此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便秘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食草类恐龙的食物以苏铁、羊齿等植物为主,后来这类植物灭绝,所以恐龙们不得不改食桑树等植物,造成便秘,食而不化而死亡。
“种族老化论和哺乳类竞争论”。持这两种观点的人认为,在生存竞争中,“后来者”哺乳类不但与恐龙争食,而且把恐龙蛋吃光了,使恐龙绝了后。
“超新星爆发论”。前苏联天文学家什克洛夫斯基漏段认为,是太阳返吵誉附近的超新星爆发使恐龙灭绝,超新碰闭星爆发时,强宇宙线的照射对生物是致命的,苏联和巴西科学家对恐龙化石的分析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还有“氧气过量论”、“火山喷发论”等等
澳大利亚科学家提出一种新假设,旨在说明恐龙为何灭绝,他们认为,导致巨大爬虫纲灭绝的主要原因不是小行星与地球的碰撞,而是地球气候改变。澳大利亚科学家作出这一结论是建立在研究恐龙残骸化石结果的基础上,这些恐龙化石是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发掘出来的。古生物学家注意到这些恐龙骨骼化石中各种氧同位素的分布,获得的数据可以用来判断当时的气温。
他们发现,在杀死恐龙“兇手”——小行星与地球碰撞之前约700万年地球的平均气温已从25℃降低到了15℃,同时随着气温的降低,大气降水数量减少,对于没有调节体温系统的恐龙来说,这一气温改变是致命的。而在后来地球与小行星相撞时,恐龙数量已减半,那些数量不多的恐龙虽已学会适应新的气候条件,但是已不能在地球与小行星相撞的新灾难中继续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