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澳大利亚土着人传统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欧洲人觉得澳大利亚的气候恶劣,景色也不美,而土着人却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土着人生活在澳大利亚各地,甚至在沙漠中也有他们的足迹。他们知道怎样追踪捕捉到动物,知道什么样的植物可以食用,什么样的可以入药,还知道怎样制造工具、网、袋子、容器和小船,还会就地取材,建造房屋。
2. 澳大利亚土着人叫什么
澳大利亚土着人被称为古利人,属于尼格利陀人种。在四万多年以前,土着居民就定居在澳洲大陆,这些土着居民和世界上的其它地方完全隔绝,靠打猎为生。十八世纪时,欧洲人来到这里,强迫土着人离开他们的领土。许多土着在白人社会里感到孤立,但他们仍努力维护他们部族的个性。 澳大利亚土着人是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他们没有固定的居住点,分散在整个澳大利亚,在欧洲人占领澳大利亚之前,共有 500 多个部落,人数达七十五万之多。
土着是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但却并不是真的“土”生“土”长。澳大利亚的土着也是外来移民。
关于澳大利亚土着的来源,最早的猜想是“非洲人种说”。1839年,英国爵士罗伯特·菲茨罗伊郑重其事地在宴会上向来宾宣布他的重大发现:澳大利亚土着来自非洲。他认为,无论从肤色还是体形来看,澳大利亚土着和非洲黑人并无二致。至于途径嘛,爵士用餐巾抹了抹嘴,指着不远处一叶扁舟说,或许是乘船偶然被风刮来的。
罗伯特爵士的猜想在英国掀起了一阵土着研究热。
1847年,普查里德博士对此提出了疑问:一来,靠海风将非洲黑人吹到澳大利亚简直不可想象:二来,黑人和土着之间并不完全相同,比如脸形、毛发等。
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最早的土着居民在最近的—次冰期时来到澳大利亚,当时的海平面较低,故他们能够通过大陆桥和小片的水域来到这里。随着冰川消融,海平面再次上升,该大陆被完全隔离。最初,人们沿海岸和河流而定居.后来逐渐移居到大陆各地。
土着的人种归属在大洋洲诸岛和东南亚一带的尼格利陀人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入了其他人种的基因,包括高加索暗色人种、斯里兰卡的唯达人、日本的阿伊努人、印度的托达人,甚至中国的苗族也融入其中。
土着人传统上以打猎和采集为生。他们属于游牧人口,游牧地域很广,在水源附近搭起临时帐篷,食物耗尽后便再次迁移。他们与别的部落进行贸易,交换商品,如矛等。
土着人靠猎取袋鼠等动物为生,以野生植物、坚果、浆果等为辅助食物。狩猎者使用装有石刀的矛和飞去来器——一种可飞回投掷处的镖。有些部落发展了复杂的手势语,这样他们在悄悄地追踪猎物可以传达无声信息。
土着人使用哑语以免惊跑猎物。在哑语中,将拳头握紧再展开即表示袋鼠。
3. 澳洲土着人的特点
澳洲的土着人最神奇之处在于他们高度灵敏的嗅觉和视觉,他们有着非常强的判断力,这些本事如用在追踪方面会收到奇迹般的效果。在新南威尔士,一个4岁女孩迷路了,人们遍寻不见,警方于是聘用一名土着人协助搜索。那名土着人在拂晓前赶到女孩家,绕着屋子急步行走,越绕越远,忽然之间,他满怀信心地沿着一条直线前进,甚至一片落叶丶一根断枝丶一颗石子,都是他跟寻的对象。有时快速前行,有时跪卧于地。几个小时后他发现这迷途的小女孩筋疲力尽地倚卧在一棵大树旁边。医生们对土着人的这种本领进行了深入分析,但是仍然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对世人来说,澳洲土着的种种过人之处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直至二十世纪,澳大利亚政府才开始意识到侵犯到澳大利亚原居民的权利,开始逐渐改善与土着人的关系,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开始尝试同化土着人,迫使土着人住入乡镇并接受欧洲文化的教育。土着人权真正有所改善是从 1960年开始,政府设立了土着人事物机构,土着人成为了澳大利亚原始居民,部分土地归还给原属的土着居民。1962年土着人获得了选举权。现在澳大利亚土着人受到了许多政策的优惠。
印第安人,又称美洲原住民,是除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着居民的总称。意大利航海家C·哥伦布航行至美洲时,误以为所到之处为印度,因此将此地的土着居民称作“indians”,以后虽然发现他的错误,但习惯称法已经普及了,所以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称印地安人为“西”印度人,在必要时,为了区别,称真正的印度人为“东”印度人。汉语翻译时直接把“西印度人”这个单词翻译成“印第安人”或“印地安人”,免去了混淆的麻烦。此人种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国,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使用印第安语,包括十几个语族,至今没有公认的语言分类。
人种体质:
印第安人,黄种人,美洲最古老的居民。据传在15000—25000年前由亚洲经白令海峡陆续迁入,分布南北美洲。在极北部有埃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在北美有阿塔巴斯干人、阿尔贡金人、易洛魁人、苏人和马斯科基人等;在中美有阿兹特克人、玛雅人、加勒比人、奇布查人等;南美有印加人、瓜拉尼人和阿拉乌干人等。语言属印第安语族。最先种植玉米、马铃薯、向日葵、棉花、金鸡纳树等作物,对人类作出贡献。16世纪前,多半尚处于母系氏族阶段,也有少数象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等已形成早期奴隶制国家和有相当高的文化。16世纪起遭欧洲殖民者的摧残和杀戮,发展中断,人口下降。现有3200余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北美约剩80余万人,大都被赶入保留地,生活艰苦。在中美和南美一般都受所在国统治者的歧视和同化。
婚俗
酋长印第安人的婚礼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婚礼地点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公共建筑物里举行,一般是一幢较大的木头房屋。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但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其他
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大多数印第安人都生活在偏僻的农村地区。和玛雅人一样,其他印第安民族也大都保留着自己传统的生活习俗。印第安人做饭时,仍喜欢使用质地粗糙的陶罐、石碗、木勺。有人生病时,他们采来草药,或将其点燃对病人进行烟熏,或煮汤为病人沐浴。他们至今喜穿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服装。尤卡坦半岛的玛雅妇女不分老幼都身着宽松的白色绣花裙,头戴色彩艳丽的鲜花;男人则身穿宽松的白色衣裤,头戴草帽,脚穿草编凉鞋。中部高原上的印第安妇女爱穿绣花罩衫和竖条纹的宽大长裙,上身披一种叫“雷博索”的多用披巾。这种披巾既可遮阳,也可御寒,还可背小孩、包东西。极富民族特色的服饰成为印第安人一个明显标志。许多印第安人仍住在原始的房屋里。在尤卡坦半岛,玛雅人在树林中开出一块平地,就地取材,把粗树枝一根根固定在地上,围成一个大圆圈,把棕榈树的大叶子搭在上面,房子就盖好了。
文化:
其实,玛雅人就是印第安人大家庭的一员。墨西哥一共有56个印第安民族,总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0%,大约有1000万人。过去,印第安人一直是墨西哥这片土地上的主人。他们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奥尔梅克、玛雅、特奥蒂瓦坎、托尔特克、阿兹特克等古代印第安文化,墨西哥因此而成为印第安古文化的一个中心。只是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墨西哥后,由于被屠杀和混血,印第安人才成了墨西哥的少数民族。
玛雅文化是世界最着名的古代文化之一,有美洲印第安文化摇篮之称。玛雅文化发展的地域包括现今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的提卡、洪都拉斯西部的科潘、瓦萨克通(已知最古老的玛雅城市)、以及伯利兹和萨尔瓦多部分地区,共约32.5万平方公里。
玛雅文化的发展分三个时期:前古典时期(约公元前1500-公元317年),古典时期(公元317-889年)和后古典时期(889-1697年。1697年最后一批有组织的玛雅人被西班牙人征服)。
玉米农业是古代玛雅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他们采用原始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最早培植了玉米和甘薯等农作物,并掌握了饲养火鸡、狗和密蜂的技术,织布用龙舌兰纤维和木棉,并能制作彩陶。在商业上,玛雅人主要进行以物易物的贸易活动,有时以可可豆作为通用货币。 玛雅人还在建筑、雕刻、绘画艺术、象形文
字、天文、历法和数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约在公元前1500年初,玛雅人进入定居的农业生活时代。公元前后,逐步形成城邦。公元300-900年左右是玛雅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先后出现了大小100多个城邦。这些城市人口众多,组织完善,建筑宏伟,文化丰富。宗教在玛雅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举行盛大祭祀活动的庙宇建筑在作为祭坛的金字塔上,蔚为壮观。供奉牺牲品是玛雅人祭拜的重要形式,包括食品、饰品乃至活人。
一一玛雅人无论在半身雕塑还是在浅浮雕方面都取得了较高造诣。玛雅绘画一般采用壁画形式,其中人物的刻画富有表现力。此外,陶器和金属盘上也有绚丽的画面。
公元前后,玛雅人独立创造了象形图画文字,他们将树皮条压平并浸透树胶,然后涂上一层熟石灰,在树皮条上绘画,书写象形文字、数字、众神和动物形象。古玛雅文由800多种图形和符号组成,文字与彩色图画并列在一起,图文并茂。许多抄本中记载了玛雅人的历史、神话传说和历法等,但绝大多数被西班牙殖民者当作“魔鬼的
作品”付之一炬。迄今仅保存下来三本玛雅文古抄本,均被收藏在欧洲的博物馆中。除抄本外,古玛雅文还保存在石柱、石碑和古建筑的铭文之中。玛雅人十分重视历史,每隔20年并在一些城邦内树立一个石柱,用玛雅文记载重大事件。因此,玛雅文化是美洲古代历史上唯一有明确纪年可为依据的文化。玛雅人立柱记史的传统绵延1200多年,后因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而中断。
玛雅历法产生于公元前,该历法以13天为一周,20天为一月,18个月为一年,外加5天为禁忌日,一年365天,52年为一轮回。玛雅历法比古希腊历法和罗马历法更精确。玛雅人还建造了一些天文观象台,可以推算出日蚀时间以及月亮和行星的运行周期。
一一玛雅人在数学方面成就显着,他们通过手指和脚指的共用来进行计算,采用二十位计算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玛雅人懂得应用零的概念比欧洲早七、八百年。
在玛雅文化的后古典时期,由于飓风、瘟疫和战乱等天灾人祸,古玛雅文明迅速衰落,所有大城市都被遗弃。当西班牙人入侵时,尤卡塔半岛上的玛雅城邦已是支离破碎、衰微破败的景象。
一一如前所说,玛雅文化是美洲最先进的古文化之一,它在物质和文化方面的成就十分可观,至今仍对墨西哥和中美洲部分国家产生着重要影响。但与同时代的欧洲大陆先进文明相比,显得原始而落伍。因此,16世纪西班牙入侵时,脆弱的玛雅文化遭到严重的摧残
印第安人相信“万物有灵论”,他们崇敬自然,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报以敬畏态度。印第安人相当程度上已经被欧洲基督教信仰所同化,在今天的美国大部分印第安人信基督,但印第安的原始信仰仍然存在,它与基督教相混杂,成为一种奇怪的宗教信仰。卡耶特说,宗教信仰在印第安人生活中占据很高地位,最重要的部落首领是宗教领袖,他在内部事务上的权力高于部落首长。在大多数部落,部落首长仅负责对外事务,主要是与联邦或当地政府打交道,他对外代表部落,但他的任命权在宗教领袖,他在对内事务上更要听宗教领袖的。
印第安人:徘徊于现代与传统边缘
4. 澳洲野狗是怎么形成的是野化的家狗吗
澳洲野狗
拉丁名:Canis lupus dingo
英文名:dingo
科属分类:食肉目、犬型总科、犬科Canidae、犬亚科Caninae、犬属。
澳大利亚的野犬雄性比雌性略大,秤重在11.8~19.4公斤之间,平均体长920毫米;雌性秤重在9.6~16.0 公斤之间,平均体长885毫米。肩高大约470~670 毫米。东南亚野犬比澳洲的同类要小,可能是由于它们吃的食物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而澳大利亚的野犬则主要吃高蛋白的食物。
澳洲野犬典型的毛色是姜黄色带白斑,但黑色或纯白色毛色的野犬也被发现过。东南亚的野犬也主要是姜黄色,不过发现纯黑个体的比率比澳大利亚高。
澳洲野犬组成小群生活,群落中有严格的等级,每群只有一对有统治权的野犬能繁殖后代,其他野犬都帮助首领共同抚育幼崽。母首领有时候会杀死不是她亲生的幼崽。行为特征比较像原始的犬。每年繁殖一胎。繁殖季节依纬度和季节变化情况而定。在澳洲它们从8月到9月交配,在东南亚它们3月到4月交配。怀孕期是63天,每胎1~10只幼崽,平均4、5只。有时候配成对的野犬即使不在繁殖期也会有交配行为,应该是维系“夫妻”关系的一种手段
野生澳洲野犬和家养的狗混血的情况非常严重,纯种的野犬只能在澳大利亚的几个被保护的国家公园才能找到。三个星期大时小狗第一次走出洞穴。在出生八个星期后,小狗断奶彻底离开洞穴。主要在成年犬的陪伴下在离洞穴三公里以内的范围漫游。在新生小狗9到12个星期大时群体中的成年犬会为它们带来大块的固体食物,通常大狗把食物囫囵吞下再反刍给小狗。3-4个月大时小狗就可以独立了,但它们会留在群体里协助抚养新生小狗直到大约22个月,那时它们就性成熟了。 野生状态下寿命大约10年,饲养的野犬寿命最高记录是13年。
澳大利亚野犬食物包括60%的哺乳动物,其余是鸟和爬行动物。野犬有时候群体协作捕猎袋鼠、袋熊、绵羊和牛犊等大猎物。但是它们主要还是吃小动物,特别是引进的欧洲兔子。亚洲的野犬住在人家附近,主要吃一些人类有意或无意提供的食物,包括米饭、果子和小鸡、鱼或蟹肉。在泰国有些野犬被观察到在狩猎蜥蜴和鼠。野犬是机会主义的掠食动物。
主要天敌是人和鳄鱼,还有家犬和胡狼。有时候不同群落的野犬会相互残杀。老鹰也会抓走小野犬。澳洲野犬是早期由人类带入澳洲的,但是已经繁衍了数千年,成了那里的顶级肉食动物,也是白人到达之前那里的唯一食肉目成员。
基因测试:澳洲野狗祖先是亚洲人宠物
澳洲野狗,澳大利亚一种黄色的土着狗,是一种即将灭绝的生物。听来和亚洲并没有什么关系,但科学家在上周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却指出:澳洲野狗是一种古老狗类的一个小分支,这种狗可能是5000年前由东南亚的移民者们带到澳洲的一小群狗里进化而来的。
澳大利亚自然资源局的动物学家巴克和昆士兰大学的生物博士研究生艾伦制定了一项3年计划,在弗雷泽岛追踪野狗的踪迹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他们俩跑遍了全岛,从海滩到丛林收集每一只野狗的DNA样本。他们用一种鱼和油的混合物作诱饵,让狗用舌头去舔。当狗用舌头去舔诱饵时,就会留下它舌头上成千的细胞。
研究人员称,从进化角度看,人、鼠和狗曾拥有共同祖先,但狗大约在9500万年以前从进化路线上分离成一个独立物种。人类和老鼠同时在大约8700万年前独立出来,因此老鼠就进化关系而言与人类更近。尽管如此,人类和狗基因组之间的相似性,却比鼠和人类、鼠和狗基因组之间的相似性都要大。
由于人类和老鼠的基因序列已经较为完整,所以进行比较确定狗体内的哪些基因与人类最为相似并不困难。利用这种对比技术,研究人员将可以更快而且用成本更低的方式来确认人类基因突变的源头。
狗拥有大约24亿对基础DNA,较之人类的DNA数量仅少5亿对。狗拥有39对染色体,人有23对。狗的体积、生活方式和生命期等与啮齿类动物相比更贴近于人类。多年来,狗作为一种模型动物,在骨髓移植等医学研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漫长的选择育种的历史过程中,许多品种的狗容易患癌症、心脏病、失明以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据估计,狗身上有360多种遗传疾病与人类疾病相似。因此,测定狗的基因组序列图谱,并将其与人类基因组图谱进行比较分析,对寻找人和狗的致病基因都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由瑞典、美国、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澳洲野狗以及世界其它地方的狗进行了基因测试。这个测试共收集了211只澳洲野狗的DNA样本,以及亚洲和欧洲大陆其它676只狗以及38只狼的DNA样本。随后,科学家们对这些样本中的某种特定的DNA线粒体进行了研究。由于这种特定的脱氧核糖核酸线粒体经由母亲传到女儿的过程中变化微乎其微,一旦确定这种线粒体有相似之处,就可以判断出两种动物必然存在着某种血缘关系。
研究的结果表明:澳洲野狗的祖先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一小组动物中的一只雌性狗中,而这个时间又恰好与东南亚移民者通过大陆桥到达澳洲的时间相吻合。因此,科学家们就认定澳洲野狗其实有着亚洲的血统。当时,一群东南亚移民之所以带着狗来到了澳洲,可能是把它作为猎犬,也可能是把它作为晚上取暖的“活毛毯”。澳洲野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那时塔斯马尼亚岛上并没有这种物种,然而在除了澳洲的其他地方,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2000年之前。而且,在没有人为因素的情况下,大型动物不可能从世界的其他地方自己到达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认为,澳洲野狗最有可能是通过移民者的船只到达澳洲的
5. 澳洲没殖民之前有土着居民么大概是怎样的呢
澳洲最早的移民出现在至少四万年以前,现在居住在澳大利亚的土着居民在澳大利亚已经扎根了几千年以上。澳大利亚土着”——KOORIS(古利人) 40,000多年前,土着居民定居澳大利亚大陆。他们与世界上的其它地方完全隔绝,以打猎和采集为生。十八世纪时,欧洲人来到这里,强迫土着人离开他们的领土。现在,许多土着在白人社会里感到孤立,但他们仍努力维护他们部族的个性。 澳大利亚土着人是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他们属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住点,分散在整个澳大利亚,在欧洲人占领澳大利亚之前,共有 500 多个部落,人数达七十五万之多。。
早的土着居民在最近的—次冰期时来到澳大利亚,当时的海平面较低,故他们能够通过大陆桥和小片的水域来到这里。随着冰川消融,海平面再次上升,该大陆被完全隔离。最初,人们沿海岸和河流而定居.后来逐渐移居到大陆各地。欧洲人来到这里时,澳大利亚约有500个不同的部落。 从1787年起,欧洲人大批量向澳大利亚移民,由于土地与生活资源的冲突,而土着人原始的武器根本无法抵抗外来的侵略,至少有2万土着人死于土地的冲突,许多土着人轮为奴隶,大部分的土着人失去了肥沃的可生存的土地被赶往不毛之地。更灾难性的是移民带来了大量的疾病,使缺少生活资源的土着人雪上加霜,至1933年,土着人在澳大利亚的人数大约仅存七万人左右。
澳大利亚最早居民为土着人,最古老的原住民可以追溯到7万年前。 1770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抵澳东海岸,宣布英国占有这片土地。 1788年1月,英国流放到澳的第一批犯人抵悉尼湾,英开始在澳建立殖民地。当时估计有75万土着人生活在澳大利亚。 1789年,土着人中出现首例由殖民者传染的天花疫情,造成数百土着人死亡。 1791年,英国殖民当局把悉尼湾附近的土地“分配”给服完刑期的流放犯人,开始了对土着人土地的剥夺过程。这一过程中,土着人与殖民者的冲突造成数以万计土着人死亡。 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区改为州,成立澳大利亚联邦,但把土着人排除在人口普查范围外,他们被归为“动物群体”。 1910年,澳通过一项政策,以改善土着儿童生活为由,规定当局可以随意从土着家庭中带走混血土着儿童,把他们集中在保育所等处。 1937年,澳当局通过一项可以武力同化混血土着人的官方政策。 1967年,澳大利亚人在全民公决中赞成修改宪法,把土着人纳入人口普查,并赋予他们投票权。 1970年,澳废除允许当局带走土着儿童的法令。 1976年,澳政府通过法令,承认土着人对澳“北部地区”大片土地的所有权。土着人此后掀起要求归还先祖土地的运动浪潮。 1992年,澳最高法院裁定,土着拥有殖民时期以前澳大利亚一种形式的所有权。 1997年,一项全国性调查报告说,从家人身边夺走土着儿童的政策使多达10万的土着人遭受精神创伤。报告建议政府对“被偷走的一代”作出补偿。时任总理约翰·霍华德拒绝做官方道歉。 2007年,陆克文当选总理,承诺代表政府向那些土着人道歉。
土着是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这些居民是否真的”土”生”土”长呢?答案是否定的。同地球上其他大陆相比。澳大利亚的生物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它的植物大多狭叶细花,而物不少为有袋类 如袋鼠、袋熊、袋貂等。如果沿着这条轨道继续进化,澳大利亚的人也应该是有袋的(可以称为”袋人”),然而土着的腹部并没有育儿袋。更何况这块大陆上的动物,连高级哺乳动物的层次都没有进化到——澳大利亚的土着也是外来移民。 澳大利亚土着的皮肤黝黑,人们很容易把他们同非洲黑人联系起来。果然,最早提出的答案是”非洲人种说”。1839年,英国爵士罗伯特·菲茨罗伊郑重其事地在宴会上向来宾宣布他的重大发现:澳洲土着来自非洲。他认为,无论从肤色还是体形来看,澳洲土着和非洲黑人并无二致。至于途径嘛,爵士用餐巾抹了抹嘴,指着不远处一叶扁舟说,或许是乘船偶然被风刮来的。人们对爵士的话半信半疑,一些科学家干脆开始自己研究这个问题,结果还在英国掀起了一阵土着研究热。1847年,普查里德博士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认为,一来 靠海风将非洲黑人吹到澳洲简直不可想象:二来,黑人和土着之间并不完全相同,比如脸形、毛发等。 那么,土着的人种归属在哪里呢?洋洲诸岛和东南亚一带的尼格利陀人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入了其他人种的基因,包括高加索暗色人种、斯里兰卡的唯达人、日本的阿伊努人、印度的托达人,甚至中国的苗族也融入其中。土着人传统上以打猎和采集为生。他们属于游牧人口,游牧地域很广,在水源附近搭起临时帐篷,食物耗尽后便再次迁移。他们与别的部落进行贸易,交换商品,如矛等。 土族人艺术品狩猎和采集 土着人靠猎取袋鼠等动物为生,以野生植物、坚果、浆果等为辅助食物。狩猎者使用装有石刀的矛和飞去来器——一种可飞回投掷处的镖。有些部落发展了复杂的手势语,这样他们在悄悄地追踪猎物可以传达无声信息。 土着人使用哑语以免惊跑猎物。在哑语中,将拳头握紧再展开即表示袋鼠。 土着居民的故事,歌谣和传统代代相传。歌舞会和庆典舞会仍保留着这些传统文化;部落成员聚集在一起,通过歌曲、音乐和舞蹈讲述澳大利亚的过去。 黄金时代 土着人认为黄金时代就是祖先们塑造陆地、创造物种和人类的时期。这些先人被认为是以神灵形式永生。人类被认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所有其它生物密切关联。黄金时代神灵的偶像,如雷公像等,布满部落居住区的圣崖。澳大利亚土着在严格的习俗规范中生活 每个部落都划分成三个“年龄一性别”集团:成年男子集团,成年女子集团,儿童集团。在成年男子集团中,有一个人数虽少但颇有势力的长老阶层,他们是习俗的维护者,也是社会权力的体现者。其他男子即使被允许参加长老议事会议 也只能旁听,不能参与决策。而儿童进入成年,则要举行献身仪式,即成丁礼。成丁礼是土着男子一生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他从儿童集团跨八了成年男子集团。只有经过成丁礼的土着男子,才有资格婚配。同时成丁礼也是传授生存技能和部落传统的最佳时机。 一般来说,完整的成丁礼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让男童与妇女、幼童隔离一段时间 期间仅与男子、老人接近,以传授部落的信仰和传说 学习敬神仪式。事情的开端往往是突然的 该男童在懵懂间被父辈抓住,蒙上眼睛 带到男子的住宿地。第二日,他由祖父带领,拜访远近的部落男子,并观看他们的表演。这是男童第一次看见部落的图腾仪式。 其次,行割礼。割礼由祖父、父亲和舅舅执行,整个过程绝不能被妇幼看至。 再次,文身 成年男子会用尖利的贝壳有规则地在男童的手 腿、脚、肩、背、胸等处割出伤口 并搽涂木炭粉,使伤口愈合时留下疤痕。在这一过程中老人经常会以身作则 将自己的肘部静脉剌穿,让鲜血滴在男童的身上,以向他灌输勇气。 接着,男童会留在森林里 学习各种狩猎和运用武器的技能,并接受一些肉体上的考验。这些肉体考验很奇特但能培养男童刻苦耐劳的精神,比如互相撕咬对方的头脸和肌肉、在火堆上熏烟,甚至还有打掉牙齿、拔头发等。在这一过程中 男童还要遵循一些饮食禁忌。 最后,部落将举行盛大的图腾仪式,正式宣布男童已“成丁”。事前 新男子被绑在青树枝的篝火堆上 由他的姐妹随意打击他的背部。只有经过这场火的考验”,土着男子才有权利结婚。 成丁礼的最后一幕是土着大型狂欢舞会——科罗波里。该舞会通常安排在晚上。当夜幕降临 土着就在树林中间燃起一堆篝火,男女老少围绕着篝火尽情地歌唱跳舞。男子是整个仪式的主角,女子则不停地拍打着自己的臀部,摇头甩发,口中还念念有词。欧洲殖民者于1788年到达澳大利亚,将土着部落赶离他们的领土。今天,澳大利亚约有250,000土着居民,多数居住在城市,尽管种族歧视仍存在,但土着居民已开始受益于政府救助,并已经开始设法维护他们的民权。 今日澳大利亚土着人
土地权 欧洲人到达澳大利亚后,宣称这里的土地“尚未并入任何国家的辖区”,即它不属于任何人,故他们有权利加以占领。近来,土着人一直在为收回他们失去的领上和圣地而斗争。1992年,澳大利亚政府废除了未受辖领土政策。 乌卢鲁(艾尔斯岩) 土着人认为澳大利亚的地貌是先人塑造的,先人们还建立了沿用至今的习俗和传统。在许多圣地保留了他们曾经造访的证据,如澳大利亚中部的乌卢鲁——它被当地的阿兰达人尊为圣地。澳大利亚政府曾称之为艾尔斯岩,1988年恢复其原称。 多元化背景下土着人的生存 上世纪中叶,随着国际上反对殖民主义浪潮和国际人权呼声的逐渐高涨,澳大利亚政府以种族隔离为内容的“白澳政策”逐步瓦解。土着人的命运出现转机。 1958年2月14日,一个名为“联邦土着进步委员会”的组织在澳大利亚南澳州首府阿德莱德宣告成立。澳洲大陆5个州都有代表出席,有意思的是,12名代表中,只有3人是土着人,其他都是白人。越来越多的白人同情土着人,不能不说是社会的进步。 委员会通过了七点原则声明:废除歧视土着的一切法律;修改宪法,授权联邦政府立法,保护土着人;改善土着人居住条件等。 次年,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墨尔本召开,吸收了同样不具有公民权的托雷斯·斯查伊岛的土着人,更名为“争取土着和托雷斯·斯查伊岛民进步委员会”,这个全国性机构为土着人争取权益展开了不懈的斗争。 澳大利亚政府在1967年宪法修正案上,宣布废除“在计算联邦人口时……土着人将不计算在内”的《宪法》第127条,授予土着人以公民权。 其后,一些有关土着人土地、教育、文化等问题的立法也相继出台。从联邦政府到各州和领地政府都从法律、政策和政策措施上致力于保护土着人的各项权利。土着人和土着文化被政府认同,各种文化向着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的方向健康发展,澳大利亚进入多元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1970年4月29日,白人在悉尼港举行盛大庆祝活动,纪念库克船长“发现”澳洲200周年。而全澳各地的土着人则聚集在库克登陆处,举行悼念活动。标语牌上写着一个个消失了的部落名字。他们说:“他们庆祝他们的,我们要悼念许许多多死去的人。”1970年,澳政府废除了允许当局带走土着儿童的法令。 1972年,澳大利亚政府重新认识土着人问题,并开始考虑土着人权利的法律保障问题,“多元文化政策”随之开始起步。 1976年,澳政府通过法令,承认土着人享有“北部地区”大片土地的所有权。土着人此后掀起要求归还先祖土地的运动浪潮。 全国和解大会1997年在墨尔本召开。总理霍华德在会上为“被偷走的一代”辩解,在场的土着人全都背过身去,齐刷刷地把屁股对着这位总理。土着人认为,霍华德的自由党对土着人的态度远不如工党。他们还认为,霍华德同情“单一民族党”,而这个党实际上是主张“白澳政策”的。 1997年,一项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被偷走的一代”多达10万人,土着人遭受了精神创伤。报告建议政府对“被偷走的一代”作出补偿。时任总理约翰·霍华德拒绝作官方道歉。2007年,陆克文当选总理,承诺代表政府向那些土着人道歉。 2008年2月13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代表政府就澳土着居民自白人登上澳大利亚大陆上百年来所蒙受的苦难作出了正式道歉。 当天大约1000名土着居民聚集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议会附近观看了澳政府具有历史意义的道歉仪式,各地政府也将当地的土着居民集中在电视大屏幕下观看了现场直播。 陆克文说:“对于强加给这一自豪民族和自豪文化的屈辱和衰落,我们说对不起。我们澳大利亚议会敬请土着人士接受这一歉意。作为国家和解的一部分,我们提出了这一道歉。” 陆克文表示,这种不公平将“不再发生”,希望道歉能弥合由此给澳大利亚带来的巨大创伤。他说:“现在是纠正过去错误,翻开澳大利亚历史新的一页的时候。”陆克文还专门向数万名“被偷走的一代”进行了道歉。 陆克文没有提到政府赔偿问题。在赔偿问题上,澳大利亚新旧政府目前立场相似。陆克文表示,政府将推出有助于提高土着居民生活水平的卫生、教育政策,“我们可以在不安排经济赔偿的前提下达到这一目标”。 现在土着人自己也还处于彷徨之中。失去了土地的土着人流散到全国各地,近年流向城镇,但又与城市生活、与白人不相融合。他们反对同化,也反对隔离。他们要土地,他们要找回自己的灵魂。土地不可得,灵魂无所依。
6. 澳大利亚土着的生活习惯
土着人传统上以打猎和采集为生。他们属于游牧人口,游牧地域很广,在水源附近搭起临时帐篷,食物耗尽后便再次迁移。他们与别的部落进行贸易,交换商品,如矛等。
土着人靠猎取袋鼠等动物为生,以野生植物、坚果、浆果等为辅助食物。狩猎者使用装有石刀的矛和飞去来器——一种可飞回投掷处的镖。有些部落发展了复杂的手势语,这样他们在悄悄地追踪猎物可以传达无声信息。
土着人使用哑语以免惊跑猎物。在哑语中,将拳头握紧再展开即表示袋鼠。
7. 澳大利亚大陆是谁发现的,当地的原住民是什么人
澳大利亚大陆是谁发现的,当地的原住民是什么人?
(人类起源于非洲,迁徙到世界各地)
人类的起源具有单一源头,最早是由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提出。他认为有机体具有共同的祖先,所有人类当然也具有共同祖先,最早的时候生活在非洲。这个假说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还属于推测性质,经过科学家们对线粒体DNA的研究,再加上发掘的古代标本证据,最终获得确切证实,人类单一起源假说已成为描述现代人类起源与迁徙最广泛接受的模型。
当然线粒体夏娃并不代表那个时代就只有她一个女性,只有她的线粒体基因遗传到了现在而已。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按照推理是必然存在的,而他们生存的年代则是通过追踪线粒体和Y染色体计算出来的,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有多种版本的数据。澳大利亚原住民最近共同祖先的证实,再一次为人类单一来源假说增添了可信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