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身为同盟国的澳大利亚,二战期间为何没有被日本占领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日本倒是很想占领这样一块大肥肉,也试图占领过,但是实力不允许。随着在中国和东南亚战线的扩大,日本的陆军和海军都深陷泥沼无法自拔,并且日本惹了美国这个大块头,和美国开战之后日本的战争潜力更是到了强弩之末,自保都难,更无力对澳大利亚发动进攻。
再一个,澳大利亚属于英联邦国家,和英国一条船,而英国和美国也是一条船。美国为了战胜日本,是万万不能丢失澳大利亚这个基地的,很显然,日军并不能战胜美军,从而吃下澳大利亚这块肥肉。
因为中国和东南亚的对日本军事力量的牵制,以及日本当时国力比不上美国的事实,所以日本在二战期间确实做不到染指澳大利亚。此所谓蚍蜉撼树,心有余而力不足。
Ⅱ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没有侵略澳大利亚
日本人做梦都想占领澳大利亚并生擒麦克阿瑟,并且一天都没闲着.1942年初几个月,日本就基本占领了东南亚各国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紧接着他们就在4月兵发新几内亚争夺莫尔兹比港.只要看下地图就知,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日本和澳大利亚之间,是打开澳大利亚的大门.所以说,日本确实是在很努力地争取"一鼓作气"地拿下澳大利亚来着.于是次月珊瑚海海战爆发,无奈双方打成平手,日本砸开澳大利亚大门的行动受挫.
于是日本意识到,打败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才是当务之急.紧接着就是中途岛海战,日军惨败,太平洋战争攻守形势逆转.日本守都来不及,更别提进攻澳大利亚了.
从军事角度讲,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是第一位的,攻城略地则是次要的.如果日军能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包括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其它诸岛都是唾手可得的,所以进攻夏威夷才是正道,战略上是对的,只是因为战术原因失败了.消耗力量去占领澳大利亚不值当,那里没有日军急需的资源,但有上千万高素质的抵抗力量,而且占领澳洲这么大的地盘,需要多得可怕的兵力.
Ⅲ 为什么二战时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引起美国参战,而不攻打地理位置澳大利亚呢
日本也有攻击澳大利亚的计划,但是攻击澳大利亚也无法避免攻击美国的。。。
日本攻击澳大利亚的计划就是攻击东南亚菲律宾和印尼等国之后的进一步进化。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显然攻击澳大利亚是无法跳过先攻击菲律宾,印尼,已经西太平洋的众多岛国的。。
而菲律宾是美国的殖民地,也就是说日本的攻击计划是无法跳过美国的。
日本对东南亚的扩张计划,为了被日本本土形成多层岛链防御,但更重要的是去夺取东南亚菲律宾和印尼附近的油田。。。
因为美国虽然还没有和日本宣战,但是中国国民政府,以及在东南亚有殖民地的英国和法国都已经和日本选择,美国也已经向日本实行石油禁运。。。
日本以及它在亚洲获得的现有殖民地,包括中国,在那个时候都是不产石油的,日本要想继续战争,必须占领东南亚的油田,而菲律宾是美国殖民地,和美国交战是不可避免的。
日本偷袭珍珠港,就是为了抢占东南亚的油田。。美国预想到日本可能会攻击菲律宾,但没有与想到日本敢于直接攻击珍珠港。日本偷袭珍珠港,使得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初期,没有海上支援东南亚的能力,使得日本可以轻松迅速的攻占东南亚。并且做出了进一步扩张到澳大利亚的计划。但是扩张的途中,日本在瓜岛受到了阻力,最终没有打到澳大利亚。
Ⅳ 二战日军几乎占领整个东南亚,为何没趁势南下进攻澳大利亚
二战日军几乎占领整个东南亚,为何没趁势南下进攻澳大利亚?
鉴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勤保障能力落后,澳大利亚当地资源匮乏。对日本来说,支持数十万人的后勤工作可能很困难,而且动员澳大利亚数十万人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进攻澳大利亚的旅程是可以想象的。当地的高温和缺水足以挫败日本所谓的战斗意志。日本最多可以占领澳大利亚东部。游击战争和抗日战场一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次年,日军计划在太平洋战场上保护澳大利亚,派出2000名精锐部队,冲破澳大利亚北部的屏障——新几内亚岛,袭击澳大利亚达尔文,造成近百人伤亡。日本军队伤害了他们的同胞并侵略了他们的领土。1942年初,日本对太平洋战场的进攻势不可挡,但整个太平洋地区的规模确实很大。日本的前进速度与他们想象的相去甚远。澳大利亚离日本很远很远。事实上,这超出了作战范围来自日本的袭击。
Ⅳ 为什么日本没有侵略澳大利亚
日本指定的“大东亚共荣圈”里面已经包括澳大利亚在内。
之所以没有打下来是因为有几个因素制约了日本人。
首先是兵力不足,日本人估计占领澳大利亚需要16-20个师团,占领军的规模最少要六个师团。可是当时日本南方军兵力严重不足,主力都陷在中国战场脱不开身。
其次实日本陆海军不和,日本陆军好大喜功盲目扩大战线;而日本海军相对来说较为理智,更希望有节制的控制战线范围,因此有意无意的拖陆军的后腿。比如不提供足够的登陆舰艇、不愿意为陆军提供护航等等。
最后是澳大利亚等盟军的浴血奋战,在新几内亚岛上组织了日军的推进。整个二战期间日军对于澳大利亚本土的侵犯,仅仅限于对达尔文港等北方城市的轰炸。陆军始终未能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