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布列斯特的基本信息
布列斯特,Brest,白俄罗斯的州。面积32,300平方公里 。
和木材加工。用泥炭发电。
交通便利,莫斯科-华沙铁路和公路横贯州内。人口137.7万(1981) 。
一、概况
布列斯特州是白俄罗斯6个州之一。1939年建省,位于白俄罗斯西南部,面积为3.27万平方公里,人口为150万,布列斯特州西邻波兰,南接乌克兰,与白俄罗斯的格罗德诺州、明斯克州和戈梅利州均有交界。该州有16个地区,20个城市,9个村镇,2178个农村居住点。布列斯特市是白俄罗斯西南部重镇,布列斯特州首府,在布列斯特市居住人口为30万,该市位于白俄罗斯和波兰的边境,穆哈维茨河与布格河的交汇处。其名称来自于白俄罗斯语,意为“白桦树”。
布列斯特州是通往西欧国家的门户,处于从东到西、从南至北交通枢纽的十字路口。这里有欧亚大陆桥最大的列车换轮站,水陆交通发达。她既是柏林-华沙-布列斯特-明斯克-莫斯科运输走廊上的一颗明珠,同时也是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到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必经之地,布列斯特铁路枢纽是欧洲中部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充分保证了独联体和西欧国家往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方向去的中转运送任务,独联体国家向西欧国家陆路出口的80%货物都由此过境。
“布列斯特英雄要塞”和“别洛韦日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布列斯特的标志,白俄罗斯也因此享誉盛名。
布列斯特要塞位于白俄罗斯与波兰边境,穆哈维茨河与布格河交汇处,距首都明斯克349公里。1830年在布列斯特老城基础上构筑,始为临时工事,1833-1842年间改建为永久工事。该要塞坐落于穆哈维茨河与布格河两河支流及渠道分割成的4个小岛上,由中央工事和3个桥头堡组成。中央工事为环形封闭式两层设垒营房,长1.8公里,砖墙厚2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要塞外围又增筑了两道堡垒地带,变得更加坚固。该要塞现只保存部分遗迹。1918年3月3日苏维埃俄国与德国及其盟国在要塞内签订了着名的布列斯特和约,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到宝贵的“喘息时机”。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军队从这里开始进攻苏联,卫国战争就是从布列斯特要塞开始的。驻守在布列斯特要塞的苏军,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英勇抗击突袭而来的德国法西斯军队。守卫要塞的苏军官兵浴血抵抗月余后几乎全部牺牲,在伟大卫国战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1965年要塞被授予“英雄要塞”称号。布列斯特英雄要塞纪念建筑群是为纪念反法西斯英雄,于1971年9月建成。纪念建筑群规模之大和气势之宏伟居白俄罗斯所有同类建筑之首。主建筑物刺刀状方尖碑高达100米,象征胜利者的军人塑像高达33.5米。主建筑碑前铺设有中央广场。
别洛韦日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4.5万公顷,系欧洲最大、最古老的原始森林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遗产。林区景观优美,动植物种类繁多,许多为世界珍稀品种。夏季为旅游、度假圣地。林中野牛为欧洲最大动物,世上稀品,壮者体长3.5米,高2米,重1000公斤,寿命25-30年。森林公园中心的村庄维斯库利建有20世纪50年代的前苏联领导人官邸,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维奇在此签署《独联体成立协议》,宣告苏联不复存在。
二、工业和经济
布列斯特州有330多家企业,其中非国有企业占65%以上。其年外贸总额达到数十亿美元。轻工业、食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在工业体系中占主要地位。
布列斯特州工业产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0%,并且拥有全国唯一的国有煤气炉灶、照明灯生产厂。地毯、各式长短袜、木制压板,面板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粗糖、奶酪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布列斯特州还生产肉制品和奶制品加工设备、餐饮器具、自动生产线、锻造冲压设备、无线电产品、交流电动机、油漆颜料和许多其他产品。
最主要的出口商包括:合资企业、开放型股份公司Brestgasoapparat(生产煤气炉灶),闭锁型股份公司Pinskdrev(生产家具、层压木制塑料、胶合板、火柴),巴拉诺维奇机床生产厂Atlant(生产冰箱压缩机),平斯克工业贸易联合企业Polesie(生产针织品、纱)巴拉诺维奇纱棉纺织厂(生产纱、原色布匹),闭锁型股份公司扎宾卡制糖厂(生产白砂糖),闭锁型股份公司平斯克人造皮革生产厂(生产装饰皮革、油布),闭锁型股份公司布列斯特地毯厂(生产地毯及相关产品),国有单一制花岗石生产厂Granit(生产建筑用碎石和沙)。
布列斯特州的生产潜力能够有效地根据消费市场的需求增加产量。走出1991-1994年的经济低迷后,生产节奏明显加快。
在甜菜、亚麻纤维、蔬菜和薯仔生产得到很好发展的情况下,布列斯特州开始致力于发展肉奶畜牧业。全州牛肉年产量达3.5万吨,生猪年产量达4.7万吨。整体来看,全州生产能力达到年产肉制品25万吨,鲜奶近百万吨,能够满足本州对畜牧产品的需求并出口。
建筑行业的企业主要生产建筑用石灰、砖、钢筋混凝土建材、陶制面板及各类非金属建材。
米卡舍维奇市有全国最大的花岗岩出产地,生产建筑用碎石,斯托林地区有丰富的粘土矿,生产抗冻系数100以上的砖。马洛里塔地区有白土矿,储量约5亿吨。白土矿层下是石英矿层,能用于生产钢筋混凝土和硅酸盐混凝土。
布列斯特州有500多家外资企业。1996年设立了布列斯特自由经济区。在自由经济区注册的企业超过90家,其中70%有外国资本。外资最主要来源于俄罗斯、德国、波兰、捷克和意大利等国。
从1998年5月开始,布列斯特州成为跨国组织“欧洲布格河地区”的成员,波兰的柳布林斯基省和乌克兰的沃伦斯基州也是该组织成员。
三、布列斯特自由经济区
布列斯特自由经济区是根据1996年3月20日白俄罗斯总统令成立,以其规范、开放性的政策法规、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对欧贸易桥头堡的特点成为投资的首选地区。
布列斯特自由经济区具有以下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
1、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低赋税。
2、具有非常有利的地理位置,地处欧洲大陆中心,与欧盟国家相邻,面向独联体市场。
3、拥有巨大的交通枢纽,可以使用一切交通方式进行物流。
4、拥有与俄罗斯的统一海关区域以及通向所有独联体国家市场空港的绿色通道。
5、现代化的工程运输设施。
6、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和经验丰富的工人。
7、在自由经济区内注册成立的企业手续简单、享有各种税收和优惠待遇(如进口原材料和设备免税,出口制成品免税等)。
自由经济区“布列斯特”面积约8000公顷,包括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Kozlovichi是其中最重要的,面积6000公顷,位于布列斯特西北部,沿白俄罗斯与波兰边境,从欧洲到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货物运输公路干线横穿于此,是欧盟东部边境最大货港之一。
第二部分“机场”,面积1200公顷,位于最重要的国际公路干线E-30柏林-华沙-布列斯特-明斯克-莫斯科附近,有布列斯特国际机场,跑道长2600米。这里基础设施完备,路网发达,是建立和发展现代工业、公共服务业和商业的良好基地。
第三部分,总面积151公顷,包括布列斯特5大工厂。这些企业位于城市的工业区,其生产布局可以节省大量建设资金和时间。
在经济特区的投资者来自于20个国家。主要有:俄罗斯- 27 % ,波兰- 23 % ,德国- 11 %。其园内企业的实际投资金额约5亿美元,就业人数约15000人。
分析布列斯特自由经济区企业显示: 工业生产量,出口的货物,就业人数平均每年增加百分之二十。
本地生产一千多类工业产品和其他商品,最主要的有:家具、海鲜、肉类、糖果产品、涂料、搪瓷、天然气、电力、筑路机械和设备等。优先投资的领域是高科技的无线电电子、工程、医药和汽车行业。布列斯特特别关注该经济区的出口和进口替代产业。
四、体育运动
布列斯特建立了发达的体育基础设施,解决了群众学习体育以及专业训练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有体育城-赛艇通道、室内竞技舞台、射击场、维多利亚综合运动体育场、棒球场、布列斯特综合运动场、象棋-跳棋俱乐部、网球场、游泳馆,滑板运动场地设施等。布列斯特有2个体育和娱乐综合运动场、4个体育场、9个室内游泳池,健身房100多个、45个体育俱乐部和分会等。布列斯特已注册登记了许多国家级和国际性体育比赛和竞赛。2007年9月布列斯特成为第一届欧亚青年运动会的举办地。
五、历史与文化
今日的布列斯特是白俄罗斯的一个工业中心城市,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文化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1942年,布列斯特军民凭借要塞,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英勇抗击突袭而来的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要塞牵制了大量德军,德军久攻不下,守卫要塞的官兵几乎全部壮烈牺牲。1971年,为纪念反法西斯英雄,在此修建了布列斯特英雄要塞纪念建筑群,它包括高达100米的方尖纪念牌,长明火和保卫要塞纪念馆等。积极修复和重建58米的历史建筑物被赋予了推动历史文化的价值。13世纪的224个木制建筑遗迹, 一个玻璃帐篷和混凝土博物馆Берестье,考古学和民族学的价值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义。
迄今为止,在布列斯特有 16个俱乐部(3个文化俱乐部,5个协会,8个其他机构),4个艺术学校,戏剧、音乐、木偶剧、音乐爱好者协会,2个博物馆和5个图书馆等。
B. 巴西与俄罗斯关系
巴西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可以上溯至1828年,但由于苏维埃革命和巴美自动结盟战略,苏联与巴西两国先后在1917年和1947年两次中断外交关系,两次断交时间长达42年(第一次断交期为1917~1945年,第二次断交期为1947~1961年)。尽管两国自1961年恢复了外交关系,但在长达21年(1964~1985)的巴西军政府执政时期,巴俄双边关系发展较为缓慢。1985年,巴西恢复民主体制后,其多元化外交也得到了强化,1987年,时任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访问巴西,两国政府签署《共同申明》,这也是自1961年复交以来的首个双边政治文件。苏联解体后,巴西于1991年12月26日承认俄罗斯联邦合法地位,成为拉丁美洲地区首个承认俄罗斯联邦的国家。但作为两个独立主权的国家,巴西与俄罗斯的关系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进入相对平稳发展的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巴西卢拉政府强调“新兴大国联盟”的外交理念,加之“金砖国家”机制逐步成型,巴俄双边关系进入一个相对较快的发展阶段,两国关系的内涵也有了较大的丰富。相比巴西与其他新兴大国(中国、印度、南非)的互动程度,现阶段的巴俄关系总体趋于平淡。
一、政治关系:战略互需与机制建设
20世纪90年代中期,巴西政府调整了90年代初期“宁做第一世界之尾,不当第三世界之首”的国家身份定位,重新强调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地区大国”“在经济全球化中拥有多重利益的国家”和“西半球一体化的重要参与者”。[1]当时,巴西外交决策者认为,作为具有大陆规模的国家,巴西有必要加强与同类型国家之间的合作,而中国、印度、俄罗斯不仅与巴西同为地区大国,而且也有着相似的国际身份,巴西政府外交思维的改变成为推动巴俄政治关系改进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以及俄罗斯政局逐步趋于稳定,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回归务实目标。普京强调要恢复俄罗斯的强国地位,就必须与世界经济实现一体化,展开东西方平衡的多向外交以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融入欧洲,维持全球战略平衡,外交政策为国内经济发展服务。[2]这成为普京总统在其第一任期(2000~2004)内的重要外交政策内容,其中“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不仅成为俄罗斯融入全球化的重要方式,而且也成为当时的普京政府平衡与西方关系的战略途径之一。
进入21世纪,巴西与俄罗斯的政治关系获得了快速发展,两国不仅保持着政府首脑的频繁互动,而且双边政治对话机制的活力也逐渐得以体现。2000年6月,巴西副总统马尔科·马西埃尔(Marco Maciel,1995~2003)访问俄罗斯期间,两国政府同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02年,时任巴西总统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访问俄罗斯,恢复了自1988年若泽·萨尔内(José Sarney)总统访问俄罗斯以来中断了15年的两国领导人的直接对话,两国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03年,卢拉就任总统后,“南南外交”和“总统外交”在巴西外交政策中得到强化,这直接促使巴俄高层互访频率明显加快。俄罗斯方面,2004年11月,普京成为首位访问巴西的俄罗斯总统;2008年11月和2010年4月,梅德韦杰夫总统先后两次访问巴西。巴西方面,卢拉总统先后3次访问俄罗斯(2005年10月、2009年6月和2010年5月),两国政府在卢拉首次访问俄罗斯期间签署了《巴俄战略联盟双边协议》(Acordo Bilateral Brasil-Rússia de Alian a Estratégica),确定了巴俄政治关系的基础。2010年5月,两国签署《战略伙伴行动计划》,进一步确定了双边合作的内容及框架。与此同时,两国政府还签署了“2010~2012年政治磋商计划”,磋商内容包括多边、地区和双边三个维度:多边事务的重点包括安全与稳定、联合国议程、裁军与防核扩散、联合国人权事务、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毒品走私及有组织跨国犯罪、国际经济及金融形势、环境与气候,等等;地区事务的重点为拉丁美洲局势、与欧盟的关系、与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中东和苏丹冲突、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前苏联地区一体化进程;双边协商的优先议题主要为巴俄关系、对外政策规划。
外交政策契合度的提高以及政治关系的提升推动了巴俄双边对话机制的正常运行。1997年,分别由巴西副总统和俄罗斯总理联合主持的巴俄高级合作委员会(Comiss o Brasil-Rússia de Alto Nível de Coopera o,以下简称“巴俄高委会”)成立,当时俄罗斯仅与美国、法国、中国和乌克兰等4个国家之间存在由总理主持的高级别定期协商机制。巴俄高委会下设政治事务委员会和政府间经贸与科技合作委员会,其中政府间经贸与科技合作委员会下设经贸及工业合作,金融及银行间合作,能源合作,太空合作,军事技术合作,科学与技术合作,文化、教育和体育合作等7个分委会。2011年5月,巴俄两国在莫斯科召开了第5届高委会,双方均强调加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是各自政府外交政策的优先目标之一。[3]
对巴西而言,俄罗斯的战略意义在于其世界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而巴俄关系的政治重要性体现在两国针对裁军、联合国改革及其作用的强化、反对恐怖主义和有组织犯罪,尤其是维护和平、民主和尊重人权等挑战的相互协调上。对俄罗斯而言,加强与巴西关系不仅仅因为该国在拉丁美洲的“分量”,而且也是由冷战后全球化的形势决定的。俄罗斯前外长及前总理普里马科夫认为,巴西与俄罗斯都经历了经济的开放与调整,都面临国际贸易竞争自由化的挑战,在政治方面,两国均有全球利益,都寻求实现区域一体化以及在国际范围内合作伙伴的多样化。[4]联合国改革问题是巴俄两国政治关系的重点,在这一问题上,俄罗斯的立场较为灵活,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表示,任何关于联合国改革的决议必须基于联合国成员国的共识,这一点是保证联合国安理会合法性和有效性、联合国内部团结的关键所在。虽然拉夫罗夫承认联合国安理会需要改革,如果它的成员国能够反映当今国际新格局,那么它的效率势必有所改善。但是他也强调,联合国改革不应仅局限在安理会的扩大上,而应是一个更广泛意义上的改革,包括联合国大会、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相关改革。此外在表决联合国改革问题上,拉夫罗夫明确表示“安理会不履行本该属于联合国大会的职能,并且安理会不能就一些不涉及具体冲突的、抽象的议题开展讨论”[5],其意即指包括安理会扩大在内的联合国改革应取决于联合国内部的共识,而非安理会现任常任理事国的态度。对于巴西的“入常”,俄罗斯政府早在2002年与巴西签署的《巴西—俄罗斯共同申明》中便明确了对巴西“入常”的支持态度。时任巴西总统的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对此声称:“俄罗斯政府的政治态度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第一个明确支持巴西的国家,这也显示了俄罗斯政府切实发展与巴西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意愿。”[6]
但是在其他场合,俄罗斯政府官员多次强调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候选国应在本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并且本地区国家对其候选国的资格应达成一定的共识。因此,综合俄罗斯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的立场,其对包括巴西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入常”愿望的认同实际上是以“联合国成员国共识”和“地区共识”为前提条件的。针对这一点,巴西学术界有观点认为,作为拥有否决权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实际上不愿意改变联合国安理会现有的权力结构。
二、经贸关系:规模有限
自2000年以来,巴俄双边贸易有了较快增长,但由于双边贸易基数较小,巴俄贸易总量非常有限。2000年巴俄双边贸易额仅为9.9亿美元,到2008年两国贸易额达到79.8亿美元,8年时间大约增长了7倍。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巴俄贸易在2009年降至42.8亿美元,同比降幅高达46%。尽管在随后的2010年和2011年,巴俄双边贸易有所恢复,到2011年回升至71.6亿美元,但尚不及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仅相当于2011年中巴贸易额(771亿美元)的1/10。未实现卢拉在2009年提出的“巴俄双边贸易到2010年超过100亿美元”的目标。从两国具体进出口额来看,巴西基本上一直处于顺差位置(2000~2011年,巴西仅在2000年出现1.5亿美元的逆差)。2011年,巴西对俄罗斯的出口额以及巴西从俄罗斯的进口额分别为42.2亿美元和29.4亿美元,均不及2008年的水平(46.5亿美元和33.3亿美元),巴西实现约12.8亿美元顺差。
总体而言,巴俄双边贸易规模与两国经济及贸易规模很不相符。以2011年为例,巴西对俄罗斯的出口额占巴西总出口的比重仅为1.6%,占俄罗斯全年进口总量的比重约为1.4%。与此同时,2011年巴西从俄罗斯的进口额占当年巴西总进口额的比重约为1.3%,占俄罗斯当年总出口额的比重仅为0.6%。但是,如果比较10年前的情况,巴俄双边贸易远远落后于各自进出口贸易的总体增长速度,也就是说,巴西或俄罗斯在对方市场中的份额实际处于“缩水”状态。2001年,巴西对俄罗斯出口占当年巴西出口总量、俄罗斯进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8%和2.6%,高出2011年上述两项比值(1.6%和1.4%);同年,巴西从俄罗斯的进口额占当年巴西进口总额、俄罗斯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约为0.8%和0.5%,略低于2011年上述两项比值(1.3%和0.6%)。
造成巴俄贸易规模有限的主要因素包括:(1)两国对对方市场均缺乏了解,均非对方国家的传统贸易伙伴,两国对对方市场的开发力度尚显不足;(2)两国的出口产品结构类似,初级产品及资源密集型产品均为两国的主要出口产品,经济互补性的欠缺使两国经贸往来缺乏足够的驱动力;(3)巴西、俄罗斯均为贸易保护主义相对较为严重的国家,贸易保护措施直接限制巴俄双边贸易的开展;(4)两国之间尚缺乏便捷的贸易渠道,比如俄罗斯对巴西的出口多数是由国际中介商来运作,这无疑降低了两国之间的贸易互信程度。另外,虽然两国在高科技领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但巴西对俄罗斯在与贸易相关的配套管理、银行融资的保障缺乏足够的信任,这是限制两国科技互补性发挥的重要障碍。[7]
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巴西对俄罗斯的出口主要以基础产品以及低附加值的半制成品为主。2011年,基础产品、半制成品和制成品占巴西对俄罗斯出口的比重分别为49%、43.8%和7.2%。而从出口产品种类来看,粗糖、牛肉和猪肉为巴西对俄罗斯的主要出口产品,占出口的比重分别为43.7%、24%和7.6%。相反,俄罗斯对巴西出口则主要以化工和军工产品为主,2011年,俄罗斯对巴西出口的三大产品为硝酸铵、尿素、磷酸二氢铵,分别占俄罗斯对巴西出口额的15.7%、15.5%和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