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19年横扫太平洋,日本为何招惹狠角澳大利亚
这是因为在第1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澳大利亚反对日本在南太平洋上获得的一些权力,这也使得日本对于澳大利亚怀恨在心。所以在后来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日本也曾经空袭过澳大利亚。当然这次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美军在澳大利亚有着军事基地,并且给美军的作战也提供了大量的后勤保障。为了当时打败美国军队,所以日本才会选择空袭澳大利亚。
所以我们看到在第2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选择空袭了澳大利亚。并且也造成了澳大利亚人民的伤亡,所以也使得现在日本和澳大利亚之间依然有非常多的不信任。
❷ 澳大利亚与日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它们会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
相同处:都是临海,发达国家,且税收都高,对于环境保护十分重视,消费当然也比中国要高很多,在那边学历很重要,大学生十分普遍,留学生的话,两边多差不多。经济都以出口为主。
不同处:澳大利亚的资源比日本要丰富的多,日本本来就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只有靠技术强国,澳大利亚是以蓄牧业为主,但在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在赤道,中部是大沙漠,只有在沿海地区才是经济强区,日本位与地震带,地震是常有的事,现在的日本主要以捕鱼业和电子高科技生产,顺便一提,日本的老龄化严重,两个成年人要养活4.23个人,失业率高达80%。
日本为加工贸易型经济,国内资源缺乏,依靠海运条件,进口原料,加工,出口产品;而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经济发展依赖自己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广阔的草场资源!
❸ 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关系怎么样
关系很不错的,因为有美国在中间接线的,两国都是美国佬的战略合作伙伴啊,他们三个一起,在太平洋组成一个铁三角,来围拢中国的啊!
❹ 日军对澳大利亚做了什么为何澳大利亚不接受他们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人类的一大浩劫,因为这场战争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伤害。二战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而日本就是主要的参战国和发起国。日本的主战场主要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当时日本的军国主义泛滥,日本士兵在这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其中,受到侵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就是澳大利亚。在二战结束以后,所有的被侵略国家几乎都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战败国的投降,唯独澳大利亚不肯接受,这里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而当时中国对待日本俘虏则是非常仁慈了,我们中国一向比较大度,具有大国风范,但是不代表我们忘记了家国仇恨,忘记了历史。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这段悲痛的历史,让它砥砺我们前进。
❺ 列举日本与澳大利亚的一种经济联系
日本是典型的外贸型岛国经济。钱来的快,但容易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比如金融危机使日本的经济在历史上崩溃了N次。而澳洲有点像中国,靠内需混饭的。因为澳洲四面环海,地缘偏远,不利于大量出口,适合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受英美市场的保护和大量技术专利的获得,地广人稀的所以撒点种子都丰衣足食。大多出口畜牧产品,收益无法和日本的汽车电玩相比
相似之处,资源进口的依赖大。都是资源进口国
都是发达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
❻ 奥大利亚为什么恨日本
澳大利亚一直坚持将日本裕仁天皇列入战犯审判,战争结束后提交的日本甲级战犯和处死的日本乙级丙级战犯都是所有同盟国中数量最多的。
其实按照常理来说,这个处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应该与日本并没有多大的纠纷,因为日本并没有侵略到澳大利亚,两国经济上也没有过多的来往纠纷。可是这两国的和平局面直到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开始破裂。
澳大利亚加入同盟军驻扎在新加坡的英军里对抗日本,1941年底日本进攻新加坡,仅仅一周的时间新加坡就沦陷了,英军投降,其中足足有一万五千多的澳军也被俘获,由于抵抗日军战争中澳军的善战,也导致投降后的澳军俘虏在日军那儿吃了不少苦头。一半以上的澳军俘虏被日军处决或是残杀,
澳大利亚对日军仇恨的种子算是埋了下来。隔年后,日本空袭了澳大利亚的达尔文市,死伤近千人,作为几百年来唯一一个军事打击澳大利亚本土的国家,澳大利亚对日本的仇恨算是彻底的结下来了。
照片中被斩首的人叫乔治·伦纳德,1916年出生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新南威尔士州,二战中加入澳大利亚皇家空军。
面对这个战争中残害自己同胞,战争外侵害自己国家领土的日本,澳大利亚人开始对其愤恨不已。日军的火力彻底被澳军压制,被压在地洞里,身上长青苔,有些日本兵活活在地洞中病死饿死,日本军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死在了新几内亚,最终活着回到日本的人不足一千八。一场战争中,澳军杀了二十多万的日本军,至今并没有说过一句抱歉。
澳军在新几内亚的这一战算是为之前在日军迫害下死去的同胞们报仇雪恨了。不仅在战争中狠狠压制了日军,战后日本投降后,澳大利亚也毫不放过这个侵略民族。
澳大利亚把日本天皇列为战犯,由同盟国审判,并且向远东军事法庭提供了一份多达100人的甲级战犯名单。甲级战犯交由远东军事法庭审判,而乙级丙级战犯由同盟国单独进行审判,澳大利亚的报复机会又来了。最终澳大利亚审判并处决了140名日本乙级丙级战犯,超过中国处决的110占所有同盟国之首。
由此可见澳大利亚对日本的恨至深了,当初日本战败凡是落在澳军手下的日本军几乎都被杀了,日本至今对此还耿耿于怀,澳大利亚呢也对日本至今还怀着不小的仇恨。不过也希望,仇恨最后都能过去,世界和平无战争。
❼ 为什么澳大利亚要跟日本,美国结为同盟呢,中国跟澳大利亚没有战略冲突的呀。请帮忙回答下,谢了
因该说没有,中国现在需要澳大利亚的能源以及原材料,而澳大利亚更需要中国强大的资本以及市场。澳大利亚现阶段处在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十字路口上,美军现在在日本、关岛的军事基地都涵盖在中俄的打击范围内。战时美军的军事基地是很难在中俄第一次火力打击下生存的。因而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得到凸显。美国加强在澳大利亚的军事力量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❽ 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关系怎么样
澳大利亚是日本的和好关系。
只是,战败时期定签“地位条约”,澳大利亚和美国同样,人的尊严,是比日本在上的。
❾ 日本人与狗不得入内”:二战后澳大利亚为何如此恨日本人
二战后,澳大利亚对亚洲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由效忠英国转向跟随美国,支持并参与美国对日占领,虽然只是美国的小跟班,但是却对日本进行着类似于传统欧洲殖民者的殖民行为。在本文中,你将看到战后初期日本被澳大利亚占领军欺压的“屈辱”历史。
美国于1945年8月底开始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到1952年撤离日本之前,美国军队几乎重塑了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尽管日本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殖民地,但是这段时期的军事占领多少还是给日本打上了殖民主义的烙印。联军最高统帅、美国战争英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崇尚传统的殖民方式。他按照过去殖民帝国的做法下令没收日本的土地和财产,重建这个国家的经济,从位于东京被称为“小美国”的基地发号施令干预日本政府的大小事务。众所周知的是,麦克阿瑟拒绝与日本人握手,认为这样做相当于认可日本与美国处于平等地位。在美国占领期间,甚至日本天皇都必须对麦克阿瑟行正式的鞠躬礼而不是体现民主精神的握手礼。许多日本人都对德高望重的天皇不得不向美国人鞠躬一事感到震惊,这也意味着日本人必须对美国俯首称臣。
艾克尔伯格将军(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与澳大利亚军队
这种殖民意义也延伸到了士兵们的私人生活领域里。澳大利亚士兵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有家属陪同的情况下执行海外任务。军队为家属的到来在占领区内建起了一幢幢独栋平房,当家属到达时,近500名妇女和600多名儿童住在这里,让人不禁以为这里是永久定居点而不是军事占领区的暂住地。弗兰克·克卢恩把这一定居点与英国统治印度全盛时期的英国卫戍部队相比较,从帝国拥护者的立场对此大加赞赏。令人诧异的是,澳大利亚士兵在日本的生活水平远远高出他们在国内所能实现的。所有军官和许多士兵家中都有日本“女仆”或“男仆”负责做饭、清洁和家务。有孩子的军官和士兵家中通常都有一个以上的佣人,甚至连单身汉都有家政人员照顾。这种生活对于英联邦占领军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因为在国内只有最富有的家庭才能雇得起佣人。许多人不知道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家政人员。《英联邦占领军规定》建议他们做到“举止得体、冷淡有礼”。多数人由于没有与佣人打交道的经历,于是纷纷效仿起了曾经的殖民者。他们像那些遍布亚洲的欧洲老牌殖民者一样,不管佣人年纪大小一律称呼他们为“女孩儿”或者“男孩儿”。连随军儿童也对他们的日本保姆颐指气使。克里斯汀·德·马托斯认为,这种称呼是殖民主义行为模式的典型代表,目的是为了“创造并强化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特权地位”。
军方高层也鼓励这种殖民主义行为。当时占领军的指挥官是澳大利亚人约翰·诺思科特、贺瑞斯·鲁滨逊和威廉·布里奇福德。他们认为特权和奢华享受是军事占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方不仅要求佣人的服务,还征用了14家豪华酒店供部队和随军家属舒适地疗养和度假。其中最着名的一家是川奈酒店,士兵和家属在这里整日打高尔夫、喝皮姆酒(Pimm’s),充分享受着作为统治阶级的特权。这种情况使得许多人抱着殖民者的心态在占领区生活,并且认定西方人在亚洲就应该享受特权生活。
跟喝皮姆酒这种看似无害的举动相比,澳大利亚士兵试图在占领区创造殖民文化的做法则要严重得多。英联邦占领军高层不希望士兵与日本人“结交往来”,明令禁止他们进入当地餐馆、酒吧、电影院、剧院、公共澡堂和平民家中。禁令之所以如此严苛,部分原因是为了安抚国内民众在得知日本人虐待澳洲战俘后产生的强烈反日情绪。有些媒体以占领军中性病感染率急剧上升为证据暗示占领军士兵与他们仇视的日本人保持着亲密关系。《悉尼先驱晨报》1946年的一篇报道就谴责了与日本人为友的行为,认为这么做“有损军队威望”,并且声称澳大利亚士兵“能够也必须被日本人尊重”而不是与日本人为友。公众对英联邦占领军的支持也开始动摇了。一直致力于在国内舆论界维护占领军声誉的弗兰克·克卢恩则坚称,占领军非但没有与日本人为友,反而认为“是时候该好好管教管教日本人了”,还引用了一名中士说的“决不跟这些混账东西为友”的话。
澳大利亚之所以如此积极地展现其对日本的强势和权力实在是因为这种机会千载难逢。美国率领联军占领日本,澳大利亚不过是它的小跟班而已,在大多数有关军事占领日本的历史记载里都没有提及澳大利亚。人们对澳大利亚曾是殖民地的历史还记忆犹新,而日本人直到最近才丧失了自己的庞大帝国。澳大利亚人在日本人手上遭受的屈辱,以及长期以来有关日本种族、政治例外论的看法都使得澳日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澳大利亚军方领导人对本国“威望”的自信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不过他们还是坚持主张对日本人的统治权力。因此他们在占领期间不遗余力地展示着各种趾高气扬的姿态。
英联邦占领军的部署证明澳大利亚人仍在用帝国主义的眼光打量亚洲。然而人与人的实际接触远比这复杂。占领军的种种规定无疑是助长了一些帝国主义行为,但是,并非所有澳大利亚人都遵从这些规定。与亚洲的接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多数刚到日本的澳大利亚人都对日本这个二战中的敌人深恶痛绝,但是与日本人一起生活的经历使他们的态度逐渐软化。许多澳大利亚人在目睹了战后日本困苦的生活后开始同情当地人。占领军翻译克里夫顿的《落花时节》一书不仅揭露了他的同胞在日本的傲慢行为,也反映出他与日本人的友好关系。其他一些士兵也加入了克里夫顿的行列,公然反抗占领军颁布的“不得与日本人为友”的规定。澳大利亚人与日本人关系日益亲近的一个例证是众多士兵向移民局提交请愿书,要求修改《移民限制法案》,允许他们的日籍妻子和女友进入澳大利亚。这一要求最终在1958年得到通过。罗宾·格斯特甚至认为占领军的部署实际上就是澳大利亚与日本开始交往的早期形式。占领军以外的澳日关系显得更为融洽,记者威尔弗雷德·伯切特和皮特·卢素以及传教士弗兰克·科尔德雷克和梅达·科尔德雷克的亲身经历都证明,澳日两国人民的跨文化交往多种多样,与维护国家威望和耀武扬威相比,好奇、接纳与着迷才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英联邦占领军及其新殖民主义政策是澳大利亚积极参与亚洲事务的真实写照,而士兵、家属与日本人的交往经历则淡化了这一部署的帝国主义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