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问下:现在国家对利用秸秆生产生物燃气系新能源方面有哪些财政、资金、政策扶持高手来!!急急急!
每个省和每个省不同,刚帮你响朋友要了一个江苏省的文件,看看可不可以,实在不行,你去政府网站查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苏政办发〔2009〕133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农作物秸秆
综合利用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委员会制订的《江苏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0-201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为切实做好规划实施工作,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综合利用,是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提高秸秆利用水平、增强耕地地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分解落实任务,强化检查考核,确保取得实效。发展改革、农业、农机、科技、环保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共同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二、多渠道利用秸秆。各地要根据规划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秸秆资源状况等,统筹规划,多策并举,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积极发展秸秆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多形式利用,不断拓展秸秆利用渠道,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三、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扶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将秸秆综合利用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对秸秆还田、秸秆能源化、秸秆饲料化、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等给予扶持。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对利用秸秆发电、加工板材等综合利用的企业,税务等有关部门要根据秸秆实际利用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税收、电价补贴等优惠政策。
四、强化宣传教育和执法检查。要大力宣传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提高全社会综合利用秸秆的自觉性。要根据规定,抓紧划定并向社会公布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区域。在夏秋收种的关键时段,各级政府要组织环保、农业等部门加强巡查,依法监管,及时制止露天焚烧秸秆的违规行为。要采取卫星遥感、实地考察、综合分析等方式,加强检查考核,确保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二○○九年十二月二日
江苏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
(2010—2015年)
江苏既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随着我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连年丰产,秸秆产生量越来越大,目前全省秸秆年产量达4000万吨左右。为切实加大秸秆转化力度,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我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特别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号)下发后,我省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省政府常务会议作了专题研究。2009年5月20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秸秆综合利用地方性法规。5月21日,省政府召开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推进工作会议,对贯彻《决定》、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办发〔2008〕105号文件和《决定》规定,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和弃置问题,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印发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9〕378号)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秸秆资源潜力与综合利用现状
我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耕地面积7100万亩。长江、淮河贯穿江苏南北,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四季分明,平原广阔,土壤类型以潮土、水稻土为主,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全省分太湖、沿江、丘陵、里下河、沿海和徐淮六大农区,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玉米为主,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
(一)全省秸秆资源潜力。江苏秸秆资源总量较大、品种多样,但主要类型以稻麦黄色秸秆为主,可利用潜力巨大。
1.资源总量。近年来,全省年产秸秆量基本稳定在4000万吨左右,资源量位居全国第四。2008年,全省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1369万亩,秸秆资源总量4011万吨,利用量2366万吨,综合利用率59%,尚有1645万吨未合理利用。
2.全省秸秆以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秸秆为主,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0%以上。其中,水稻秸秆1836.83万吨,占总量的45.8%;小麦秸秆1015.62万吨,占25.3%;油菜秸秆299.1万吨,占7.5%;玉米秸秆198.14万吨,占4.9%。
3.全省秸秆资源量总体呈由南向北逐步递增,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5.1%、27.2%和57.7%。
4.全省农作物收获峰段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小麦、油菜等收获期由南向北从5月下旬开始历时一个月,水稻、玉米、棉花、大豆等收获期由北向南从9月下旬开始历时一个半月。夏季主要农作物(小麦、油菜)秸秆量1314.72万吨,占全省总量的32.8%;秋季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棉花、大豆)秸秆量2235.62万吨,占全省总量的55.7%。
5.近年来全省秸秆产量持平略增、总体稳定。从变化趋势看,一方面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设施农业投入力度加大,大田农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秸秆总量将呈略减态势;另一方面农业科技进步将使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增加,秸秆量随之增加。综合考虑增减两方面因素,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秸秆量将在3900—4100万吨之间小幅波动。
(二)秸秆综合利用现状。我省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从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宣传教育、执法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手抓秸秆禁烧,一手抓多形式利用,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地方性法规,从执法监管、目标任务、政策制定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二是形成了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加强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明确市、县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发展改革、环保、农业、农机等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初步建立,省市县乡村秸秆禁烧监管网络逐步完善。三是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成效已经显现,为在面上推开、实现整体突破创造了较好条件。四是上下联动、多策并举的政策体系逐步形成,财政投入逐步加大,市场化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综合利用领域不断拓宽,已初步形成了多领域、多形式秸秆综合利用格局。
2008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量2366万吨,综合利用率59%,其中秸秆肥料化占23%、能源化占20%、工业原料化占8%、饲料化占5%、基料化占3%。
1.秸秆肥料化利用。包括秸秆直接还田和加工商品有机肥。秸秆直接还田主要包括机械化还田、覆盖还田、快速腐熟还田、稻麦双套还田、堆沤还田等。2008年,全省秸秆肥料化利用量920万吨,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23%,其中秸秆直接还田利用率22.5%,商品有机肥利用率0.5%。苏南、苏中、苏北肥料化利用率分别为31.1%、22%、21.2%。
秸秆直接还田是当前我省秸秆肥料化利用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最现实、最易于推广操作的秸秆利用方式,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苏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投入力度大,机械更新较快,机械化还田率较高,接近50%;苏中、苏北地区机械更新速度较慢,机械化还田率仅为20%。近年来,先后组织实施10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5个试点县和30个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乡镇建设,启动秸秆还田财政补贴试点工程,要求示范县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达到50%以上,为在全省全面推行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奠定了良好基础。
快速腐熟还田、覆盖还田、稻麦双套还田、堆沤还田等非机械化还田利用方式近几年来也呈上升趋势。秸秆有机肥加快发展,对改善土壤性质、提高肥力具有良好效果。全省现有28家秸秆有机肥定点生产企业,生产商品有机肥约50万吨。
2.秸秆能源化利用。包括农村直接生活燃料、秸秆发电、沼气、气化、固化成型和炭化。随着近年来秸秆发电步伐的加快,秸秆能源化利用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2008年,全省秸秆能源化利用近800万吨,占秸秆资源总量的20%,其中农村直接生活燃料利用占16.5%,发电、沼气、气化、固化成型和炭化利用等占3.5%。各种利用方式中,秸秆直接用作生活燃料的比例在下降,苏南地区下降较快,苏中、苏北地区虽呈下降趋势,但仍约占18%左右;秸秆发电的比例呈快速上升趋势,秸秆沼气和秸秆气化加快推广,秸秆固化和炭化已步入实用阶段。
秸秆发电。据测算,每2吨秸秆的热值相当于1吨标准煤的热值,其平均含硫量仅0.38%,远低于煤1%的含硫量,且秸秆焚烧后的灰烬含有丰富的钾、镁、磷和钙等成分,可用作高效肥料。秸秆发电分直燃发电、混燃发电和气化后发电三种方式,我省以直燃方式为主。直燃发电是通过在高温高压锅炉中直接燃烧经过预加工的秸秆产生热能,再进一步转化为电能。目前,用于直燃发电的秸秆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为黄色秸秆,主要是玉米、小麦、稻草等秸秆,具有体积大、重量轻、密度小等特点,为保证单位时间内的上料量,需将秸秆按一定的规格打捆后输送至炉膛内燃烧;第二类为灰色秸秆,主要是棉花秸秆、树枝、木材下脚料等密度较大的木本类植物,需破碎加工后输送至炉膛内燃烧。两类秸秆的化学和物理特性有所不同,收集、贮运、处理难度和燃烧特性差异明显,用黄色秸秆作原料发电比灰色秸秆技术难度大、成本高,而我省秸秆发电又以黄色秸秆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秸秆发电企业的秸秆资源利用量。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核准28家秸秆发电企业,有7家企业已并网发电。
秸秆沼气。我省农村沼气起步早、发展快,是提供农村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截至2008年底,全省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50.9万个。随着技术的逐步完善和推广应用,秸秆沼气发展步伐加快,全省已有1万多户使用秸秆沼气,利用量1万吨左右,不仅为农村沼气拓展了发展空间,而且为秸秆利用开辟了新途径。随着农村居民集中点建设步伐加快,秸秆沼气集中供气正在逐步推广,目前金坛等地已开展试点工作。
秸秆气化。秸秆通过热解气化将低值的秸秆资源转化为高值的燃气,提高了农村生活用能质量和效率,方便了农民群众生活。近年来,我省部分地区开始推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试点工作,以村为单位实行集中供气。每个供气300户的秸秆气化站(必要基础设施、1台机组、500立方米储气柜、300户管道及灶具配件、2名维护人员)总投资在120—150万元,正常运行年消耗秸秆量为280吨,每公斤秸秆可产气2立方米,每个农户每天需用气5立方米。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建成秸秆气化站72处,年利用秸秆量约2万吨。已建成的秸秆气化站主要分布在南京、徐州、连云港等地,占全省的50%以上。
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和炭化。秸秆固化成型是在机械设备的压力作用下,将秸秆压缩为成型燃料,可以替代木柴、原煤、燃气等燃料,广泛用于取暖、生活炉灶、锅炉、生物质发电厂等,是高效利用秸秆资源的有效途径。目前,我省秸秆固化成型燃料规模还不大,但发展前景广阔,江宁、丹阳、泗阳等地已开始试生产,苏州已开发出水稻秸秆压块成型技术。高邮市积极推进秸秆固化成型,市财政投入1000万元,在20个乡镇各建立一个秸秆固化加工厂,建成100个收贮点,进行企业化运作。
秸秆固化成型后再经炭化,单位热值提高,取用方便,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家用取暖炉、供暖锅炉、工业锅炉及秸秆发电等方面,目前在我省尚处于起步阶段,泰兴、溧水、溧阳等地秸秆炭化开始试点,已生产出燃料块、蜂窝碳、碳粉、机制木炭等。
3.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秸秆作为工业原料,目前主要应用于板材加工、造纸、建材、编织、化工等领域,全省年利用量已达320万吨,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左右。苏南、苏中、苏北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率分别为4.8%、5.6%、9.2%。
秸秆板材、造纸、编织等行业发展较快,已初步形成产业化规模,形成了一批规模化企业。苏北地区秸秆资源丰富,工业原料化利用规模较大,走在全省前列,特别是秸秆制板产量已占全国的1/5。灌南县大盛板业有限公司引进英国核心技术,用麦秸秆生产“均质板”装潢材料,新型、环保,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秸秆造纸主要以江苏新大纸业为主,年秸秆用量已近20万吨,并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发展势头较好,其规划的扩能增产项目投产后年秸秆用量预计将达80万吨。秸秆编织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已形成一批秸秆编织专业村、专业镇,赣榆县草帘编织年利用秸秆量突破100万吨,销售收入3亿元,产品远销山东、河北、东北等20多个地区,还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张家港市一家企业以稻草为原料生产榻榻米出口,年利用秸秆超过5万吨。其他地区在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秸秆用量较大的特色企业,部分地区还利用秸秆制作工艺品、花盆等。
秸秆新型建材、秸秆化工等新领域开始起步并加快发展,为秸秆深度利用拓展了新空间。利用秸秆生产秸秆墙体材料、秸秆彩瓦、秸秆防火板、秸秆装饰材料等新型建材势头较好,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秸秆化工实现突破,世界上最大的酶发酵基地落户苏州太仓,利用国际先进的酶技术生产第二代燃料乙醇,2010年将投入规模化生产。另外,利用秸秆还可提取焦油、木醋酸、木糖醇等物质,徐州市苏能秸秆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开始生产。
4.秸秆饲料化利用。主要指通过氨化、青贮、微贮、揉搓丝化等处理技术,增加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秸秆转化率,秸秆饲料化已成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重要途径。2008年,全省饲料化利用秸秆量210万吨,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5%左右。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饲料化利用率分别为5.5%、4.7%、5.2%。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业发展和饲料出口带动,日本、韩国每年从我国进口饲料高达2000多万吨,推动了秸秆饲料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我省秸秆饲料产业也呈加快发展势头,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明显,张家港市格瑞恩饲料公司已研制出秸秆高能饲料,并成为我省奶牛养殖主要饲草饲料来源;灌南、赣榆等地大力推广秸秆氨化养畜技术;泰兴市利用秸秆调制技术,有效解决了山羊冬季饲草问题;东台市利用青贮、微贮和氨化处理秸秆量约占全市秸秆资源总量的12%。
5.秸秆基料化利用。包括食用菌基料和育苗基料、花木基料、草坪基料等,目前主要以食用菌基料为主。秸秆作为良好的食用菌基料,搭配必要的培养基生产食用菌,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生产食用菌后的基料富含营养,既能加工成饲料实现过腹还田,也可作为优质有机肥直接还田,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和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省食用菌生产发展很快,部分地区已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利用格局。除用作食用菌基料外,秸秆还用作育苗基料、花木基料、草坪基料等,虽处于起步阶段,秸秆利用量不大,但呈加快发展趋势。2008年,全省秸秆食用菌基料利用量110多万吨,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3%。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秸秆基料化利用率分别为4%、1.8%、3%。高淳、金坛、沭阳、丰县等地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公司+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带动秸秆基料化的快速发展,在当地秸秆综合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淳县是全国知名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年利用秸秆量超过10万吨,约占全县秸秆总量的40%。
(三)存在问题。总体上看,我省秸秆综合利用步伐虽然较快,但仍以传统利用方式为主,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步伐还不快,产业链较短,利用结构与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比较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升,秸秆露天焚烧和弃置现象短期内难以完全禁止。
1.农民积极性问题。秸秆综合利用事关千家万户,农民是利益主体,从利益引导、政策激励、技术支撑等方面着手,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的关键。
2.关键技术问题。现有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中还存在许多技术瓶颈,严重制约利用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一些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尚未突破或不成熟。例如,秸秆还田相关配套技术与配套机具的研发力度仍然不足,缺乏适应小地块、便于操作的还田、打捆机具;秸秆发电直燃锅炉腐蚀、结焦问题严重;秸秆气化供气管网焦油清除难、系统负荷率低;秸秆固化与炭化生产设备配套率低、耗能高;秸秆饲料转化率、消化率不高。另一方面,新技术应用规模较小,适宜农户分散经营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缺乏,技术集成组合不够。
3.收集贮运体系问题。秸秆收集贮运体系是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秸秆量大、分散、体积蓬松、密度较低、收获季节性强,收割、捡拾、打捆等配套设施缺乏,造成秸秆的收集、贮运难度大、成本高,加上服务体系不健全,秸秆收集贮运问题已成为制约秸秆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4.产业化带动问题。秸秆规模化利用有赖于产业化发展的拉动。目前,社会资本投资秸秆开发利用的积极性不高,秸秆利用的龙头型、骨干型企业不多,年利用量超过20万吨的规模化企业仅有江苏新大纸业一家,除秸秆发电厂以外,大多数规模企业年实际利用秸秆量仅为2万吨左右,投入产出效率较低,仍处于小规模、低层次水平。
5.政策激励机制问题。目前,各地虽然制订了一些秸秆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但政策的覆盖面不够宽、系统性不完备、利益纽带不紧密。
(四)基本结论。根据秸秆资源量、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总体呈现以下特征:
1.综合利用水平中等偏上。2008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接近60%,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秸秆资源量相近的山东、安徽等省大体相当。
2.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工业原料化利用占主导地位。2008年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量占全省的71%,在秸秆综合利用中起着主导作用;工业化利用率目前虽仅为8%,但发展势头快、产业化程度高、未来增长空间大,地位日益突出。秸秆饲料化、基料化利用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中仅起着辅助性作用。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应突出抓好“秸秆还田、秸秆能源化、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结合秸秆饲料化和秸秆基料化利用方式,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加以鼓励和扶持。
3.区域特色初步形成。苏北和苏中地区秸秆能源化、工业原料化利用率相对较高,苏南地区秸秆肥料化利用率相对突出。2008年,全省能源化利用秸秆量达百万吨以上的是盐城、徐州、南通市;工业原料化利用量居前三位的是盐城、徐州、淮安市,系苏北和苏中地区。苏南地区秸秆还田等肥料化利用水平领先全省,无锡市达50%,镇江市达41%,苏州市达33%左右,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各地发展不平衡。一是从综合利用率看,苏南地区最高,苏北、苏中次之。综合利用率最高的苏州市、无锡市已达78%,最低的扬州市仅为44%,相差30个百分点以上。二是从未利用秸秆量来看,盐城、南通、淮安三市未利用秸秆量合计达760万吨,占全省近46%。因此,突出抓好苏北和苏中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5.瓶颈制约尚未突破。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益激励机制不健全,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二是“综合利用技术、收集贮运体系”两大关键环节支撑力度不够,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政策取向,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形成多途径、多层次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有效解决秸秆焚烧、弃置问题,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多元利用。根据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的总体特征,重点抓好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与能源化、工业化利用,实现秸秆还田与其他非农领域利用方式的共生组合,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根据各地秸秆资源的数量、品种、分布特征和综合利用现状,着力引导各地选择符合本地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秸秆综合利用结构与方式。在依法划定的秸秆禁烧范围内优先安排规模化秸秆利用项目,确保实现全面禁烧。
3.远近结合、分步实施。既要立足当前,努力实现秸秆禁烧的目标,大力推进秸秆还田等成熟适用的利用方式,又要着眼长远,充分把握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大力研发新技术,努力拓展新领域,推动秸秆利用向产业化程度高、循环链条长的深层次领域发展,实现秸秆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② 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状况两方面说说看,澳大利亚为什么能实现机械化放牧
你的问题好多啊
先看看下面的资料,有第一题的答案。
澳大利亚的农牧业
生产布局合理
澳大利亚十分重视环境保护,重视自然生态平衡。在澳大利亚几乎看不到一块裸露的土地,整个国家除了河流、街道、建筑物。到处都是花草、树木。每个城市中心地带,都有大的植物园,如悉尼的皇家植物园、海德公园,墨尔本的维多利亚植物园等。即使是在不长草的树蔸、花坛下面,也都铺上厚厚一层木屑,以防止水土流失。政府要求农田、森林、牧地和水体有一定的比例,不能无限制地扩大耕地。对农田实行轮作、轮歇以保持地力。政府还大力推动有机农业,实行秸秆还田,提倡施用有机肥。
澳大利亚人依据不同的气温、雨量、土壤等条件对农牧业生产进行合理规划。北方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是肉牛、水果、棉花、甘蔗、蔬菜的生产基地。如昆士兰州,甘蔗面积占全澳90%,棉花占50%,水果占39%,肉牛养殖占33%。东南沿海降雨相对较多,气候温和,是粮食、蔬菜、奶牛、羊、肉牛的主产地,如奶牛养殖,维多利亚州占63.8%,新南威尔士州占12.6%,昆士兰和南澳各占7%,其他各州仅占不足10%。中部内陆地区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是大草原低密度的粗放式牧业。农牧业生产的合理布局,不仅保护了生态平衡,而且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回报。
劳动者素质高
在澳大利亚,农场均为私人所有,往往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农场。家庭农场占90%以上,股份合作农场不足10%。因此,澳大利亚农民既要懂经营管理和农牧业生产知识,还要会操作农业机械,自己会找产品销售市场。他们是集生产、管理、操作、推销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农民。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耕种、施肥、打药、收获、投料、挤奶等均实现了机械化。在澳大利亚可以看到,每个农场院子里都摆满了拖拉机及各种农业机械,有些农场还有农用飞机,因此,农业生产率极高。平均每个澳大利亚农民负担耕地面积103.2公顷,生产粮食53697公斤或肉类5051公斤,养羊1615头,出栏700头,产羊毛7476公斤,养肉牛170头。在墨尔本市郊的卡德梅德农场,养殖奶牛600头,该场采用了先进的环形脉冲管道设备挤奶,一次可同时挤奶50头,由2名工人操作,2小时就可完成600头奶牛挤奶。
因特网在澳大利亚农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个农场都有自己的因特网址。他们通过因特网与农民协会联系,与市场联系,从网上获取种养信息和技术,发布产品销售信息,从网上接受农协及政府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澳大利亚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和信息化。
市场化程度高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不足3人,人均占有资源多,农业人口比重小,因此,农业生产完全是商品生产,市场化程度高。他们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发展本国农业生产,国内外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近年来,北半球国家需要大量反季节水果,他们就利用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优势,大力推广葡萄、桃、樱桃、甜柿等生产。多年来,澳大利亚政府支持农民发展出口农产品生产,但未采用欧美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的补贴仅为4%,远低于WTO成员国平均31%的水平。
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高,成本低,国内外价格一致,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如牛奶,每100公斤的平均成本,美国为27美元,欧洲为30美元以上,加拿大则高达38美元,而澳大利亚不到15美元。
在澳大利亚,超市是农产品销售链的终端,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大城市的着名超市,如科尔斯、沃尔沃斯,还是小集镇的超市,货架上都是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在盖登镇Schu lte 肉站看到,该肉站在店铺后面的加王厂内,将从定点屠宰场购进的肉进行分割、包装后摆在货架上销售。超市一般从水果蔬菜批发市场进口大包装蔬菜水果,分装成小份后出售。超市的农产品,如甜椒、南瓜、薯仔、甜柿等都有精美的包装,上面均有自己的品牌及厂名。企业通过品牌和包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扩大了市场份额。
农民协会作用大
澳大利亚的农业协会十分普及,主要是按行业组建,也有按地域组建的,协会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了多层次、多行业纵横交错的网络式的协会体系。协会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广普及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维护农产品价格链的正常运行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他们不仅游说政府的农业政策,使之有利农民,而且还与商家讨价还价,使之让利于农民。实际上,协会以第三者的身份,替代了政府的部分管理职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各种农民协会,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政府的农业政策也无法落实。
重视农业科技工作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及研究。基本上每个州和大学都设有推广示范及科研机构,形成了以政府、大学、协会、企业共同投资的农业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的推广实行项目制,每一项科技的推广,都要明确项目主体和项目资金。项目实行招标制,农业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都可以平等竞标。项目资金一般由联邦政府、州政府拨专款进行资助。政府还根据农产品的产值,向农民提取一定的科研基金,然后以项目费的形式,支持农业科研。
在不同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相适应地生存着不同的人、种群、民族,他们或者选择狩猎、或者从事农耕、或者进行游牧。自古以来蒙古高原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生存活动的舞台,尤其,蒙古民族在与草原上几百年的游牧生活中不断探索着生存的哲理,谋求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地。
内蒙古草原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是中国北方天然的生态屏障。由于地理位置、草原类型及气候的差异,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牧民的生存状况也略显不同。现在,除了内蒙古的极个别地区保留着非完整意义上的游牧生活以外,大部分地区的牧民都已经过着定居生活。定居后的牧民既有经营纯粹放牧的,也有经营半放牧半农耕的;既有生存环境较好的,也有生存环境较艰苦的。
农耕、游牧是最原始的生产方式,内蒙古幅员辽阔草场丰美适合游牧生产,牧民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已适应了游牧生活。
藏袍、蒙古袍:
藏袍既无口袋,也不用纽扣。腰间系上腰带,胸前凸突成大行囊,里面可以装随身用品,如木碗、糌粑袋、酥油盒;甚至小婴儿也可放入其中。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从后面拉到前面。这种习俗与当地的高原气候有密切关系。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藏族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多变的天气。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热。牧民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西藏牧民有时离家远出,夜宿在外,也常用宽大的衣服来盖体暖身。可见,藏袍一衣多用,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服饰。
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其式样和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盘肠"、"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鄂尔多斯等地的蒙古人还喜欢在袍外套穿长短不一的坎肩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欢穿长袍,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宽大,束有腰带,因性别不同,样式和颜色也不同。一般女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红、粉、绿、天蓝等为主色,逢节庆之时,还要配戴用玛瑙、珍珠、珊瑚、宝石、金银玉器等编织的头饰;男子则多喜欢穿棕色和蓝色的蒙古袍。
③ 黑悠悠的秸秆的功效
一年生草本,性寒,味苦、微甘;有小毒。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现亦已移植到美洲]和澳大利亚。在中国大部都能生长。绝大部分都是野生的,在95年之前出生的小孩小的时候常吃的一种东西,小的时候在路边,在草丛里总能发现它的身影,现已经不多见了。老一辈也叫他野葡萄。但好像不是龙葵。龙葵味道苦干涩。黑悠悠味道甜。这种小浆果对眼睛视力保护作用非常明显。长期食用会对眼睛近视有所改善。
④ 大气污染全球关注,燃烧秸秆是导致污染的主要原因吗
首先可以确定,烧秸秆肯定会造成大气污染,特别是农村地区集中烧秸秆燎荒的季节,烟雾遮天蔽日,能见度甚至不足20米,如果烟雾弥漫区域刚好位于高速公路途径地,那将造成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另外,燃烧秸秆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甚至含有大量可吸入颗粒,如果长期在这种烟雾环境中呼吸,会极大的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前些年很多北方省份先后发出政策,禁止露天燃烧秸秆,即便要燃烧,也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气象条件下进行。
最后是森林火灾,今年年初时,澳大利亚森林大火肆虐的事件我们都清楚,当时从卫星地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环绕澳洲周边的南半球,完全处在一片烟雾笼罩当中。但澳洲大火仅仅是地球森林火灾的一个缩影,像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我国西南原始森林、北美西部森林(美国、加拿大)等,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火灾,这类火灾因为比较难扑灭,再加上燃烧范围比较广,所以产生的污染气体非常多,远高于问题所说的燃烧秸秆。
⑤ 澳大利亚或因极端天气遭受巨大经济打击,这是为何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正所谓“蝴蝶效应”,一个微小的变化也会给人类带来影响,若是极端天气,那给经济带来的损伤也不言而喻。今天我们就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一切的原因。
第一,澳大利亚的极端天气日益恶劣,每年可能给澳大利亚经济带来超过1000亿澳元的损失。
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但是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人,人们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到大气层中,工业污染,工业废水,都排到了河流中,澳大利亚农场众多,不乏有燃烧秸秆垃圾的现象,与此同时,带来的是火灾,洪水,干旱,风暴。过度利用土地,造成土地水土流失,从而干旱频繁出现,土地植被覆盖率降低,从而引起沙尘暴。这一切所造成的后果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应该减少碳排放率,目前澳大利亚很多技术都在投入之中,尽量减少碳排放量,那就要改变澳大利亚人民的意识形态,让环保成为可能。
⑥ 为什么中国不把秸秆弄成澳大利亚那样
因为中国人还没有人家那个习惯,我们中国的传统是烧掉烧掉,制造空气污染。
⑦ 秸秆到底怎么样才能高效利用
秸杆综合利用主要途径和方法
1、秸杆还田。利用秸杆还田机械将秸杆粉碎埋入田中,增加了地壤的有机质,改善了地壤结构,节约了化肥,提高了产量。约能提高粮食产量10—15%,节约投资3050元,每亩增加经济收入40—60元。但一是因为秸杆还田机价格较高,农机作业时向农民收取了一定费用,增加了农民负担;二是耕地用的小型拖拉机及秸杆还田机质量不过关,土壤深翻不够,影响播种质量,致使农民热情不高,进行秸杆还田者甚少。建议有关部门一是对购买秸杆还田机和大型拖拉机者补助1000—5000元,提高其购买积极性;二是对秸杆还田者给予一定奖励(如种子、农药),减轻其负担。
2、秸杆饲料。利用微生物对秸杆进行发酵,生产动物饲料。
(1)青贮饲料。将收获后的秸秆切碎后装入青贮窖内,隔绝空气,经微生物发酵作用制成饲料,其有效的保存了青绿植物的营养成份,含水量达70%,适口性好,消化率高,但贮藏技术要求高。建议在养羊、养牛较集中的地区,如黄洞、北阳等山区或牛场,建立青贮窖或青贮塔,发展青贮饲料,大规模养羊养牛,发展山区经济。
(2)微生物饲料。利用光合细菌、放线线菌、酵母菌、乳酸菌、曲霉菌等菌群,对秸秆进行发酵,将其中的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动物易消化吸收的单糖、双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利于动物采食,增加营养,刺激吸收。建一个1万吨工厂需投资30—50万元,当年可收回投资。
(3)颗粒饲料。秸秆主要由植物的细胞壁组成,易消化部分少,钙、磷等元素含量低,牛、羊采食量小,消化率低。建议采用上海等地的颗粒饲料机械,将秸杆粉碎后,加入其他营养成份,制成颗粒饲料,利于牛羊育肥。
3、秸杆气化。秸杆在缺氧状态下加热反应,可生产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1斤秸秆气化后可产生1m3可燃气,美化了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1)气化站。投资30—40万元的气化站,可供300户左右农户用气,每m3气成本为0.07元,售价0.1元,除家庭生活用气外,还可在村里利用余热建浴池,提高经济效益,解决农村“洗澡难”问题。气化站投资较大,虽然省、市科技部门补助部分资金,但仍有一定缺口,建议由集体经济较好的行政村建设。
(2)气化炉。我县农民技师吴忠研制出的家用气化炉,每台造价600元左右,每公斤秸秆可产气2m3,适用于家庭,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建议改进后在部分农户试用。
4、秸秆建材。将秸秆粉碎后和助剂、稀料混合,注模成形,生产各种高密度和中密度板材,也可直接生产出复合地板、家俱、厨房用具及带工艺性的浮雕门柱等模压制品,用这些材料生产出的产品具有阻燃、防潮、隔音、不变形、不开裂、强度高的优点。四川大学又开发出秸秆/塑料复合材料,产品性能更优,成为“绿色材料”的代表。此类项目投资约100—300万元。目前我县已有企业表示愿意投资生产,建议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另外,秸秆还可生产可降解快餐盒、新闻纸和减压包装材料,也可用于食用菌生产等方面。如利用得当,可形成秸秆—饲料—养殖、秸秆—肥料—种植、秸秆—气化—能源、秸秆—纸浆—纸产品、秸秆—板材—建筑装饰、秸秆—食用菌等多个产业链,初步消灭“秸秆污染”。
⑧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后,东部河流中下游水质恶化,西部调入区土地盐碱化加重,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次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后,东部河流中下游水质恶化,西部调入区土地盐碱化加重,主要原因是:大量的水被调到西部,导致东部河流水量减少,海水倒灌使东部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坏。西部地区不合理灌溉,不注意排灌结合,加之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土地盐渍化严重。
措施:营造植被,涵养水源;有计划进行调水,控制调水量,尤其是东部旱季时,要保证东部河流中下游的水位、水量,防止海水倒灌;西部地区有灌有排,合理灌溉;农作物收获后可以利用秸秆将地面覆盖,减少水分蒸发;营造植被;
⑨ 大豆杆子能干什么
大豆秸秆是一种非常规性饲料资源,经研发生产后,可增加适口性、提高消化率、提高营养价值。饲喂草食动物或作为配制全价饲料的基础日粮,对草食家畜的饲养和增重,提高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有良好的作用。
作用:大豆秸秆饲料来源广、数量大,大豆秸秆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戊聚糖,借助了瘤胃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可被牛羊消化利用。我国养牛总数量占世界第5位,养羊占世界第13位,正在实现三个转变:即役牛饲养向肉用型转变,养牛散养向圈养转变,饲料由单一饲料向复合饲料转变。 大豆秸秆蛋白质含量为10%-12%,质量较好。秸秆饲料一是可直接节省大量的精饲料粮食,百斤秸秆可顶替3公斤粮食。二是牛羊秸秆饲料过腹还田增加了土壤的能力。三是大豆秸秆饲料可减少生物能损失,防止焚烧造成环境污染和蛋白质资源损失。四是解决了圈养提高存栏率的问题。五是秸秆饲料真正达到了大豆“吃干榨净”的目的。
产值:
辽、吉、黑东北三省年约产大豆秸秆近375万吨,占全国大豆秸秆总量的60%。而目前大豆秸秆利用率不到3%,在秸秆利用率还属空白。东北三省仅有6%-8%的肉牛是由农作物秸秆饲料转化而来的少量的大豆秸秆被牛羊不合理的肯食掉,大量的大豆秸秆都被当作燃料焚烧,造成宝贵资源的极大浪费。国外西欧各国对大豆秸秆的利用情况比较好,大约有40%的大豆秸秆被用作牛、羊的配合饲料。据联合国粮农组织90年代的统计资料表明:美国约有27%,澳大利亚约有18%,新西兰约有21%的肉类是由大豆秸秆为主的秸秆饲料转化而来的。由此可见,我国的大豆秸秆资源还是大有利用潜能的。因此,研究效果好、成本低、适合国情的大豆秸秆处理方法,致力于改善大豆秸秆适口性,提高消化率,增加营养价值,提高酶解能力,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与发展方向。
⑩ 秸秆气化炉有什么缺点
使用过程繁琐
1.秸秆气化炉的原料,必须事先粉碎才能使用。这就要求用户具备粉碎设备。现实是不可能每家为了气化炉而买一台粉碎机,若此这必将增加使用成本,且增加劳动强度,这必然影响了秸秆气化炉的推广。
2.气化炉的燃料必须干透才能使用。水分大,燃气多,影响了造气。水分过大,甚至于中断产气并产生大量的有害烟雾。
3.在点炉前必须将燃料在气化桶中压紧压实,不可留有空隙,否则气化不好,产生大量的烟雾,而且在燃烧过程中往往会形成烧空状态,上边的料下不来,不能正常产气。如若打开炉盖,气化之中的烟气就会冒到整个室内,而使人无法忍受。
4.秸秆气化炉只能一次性填料,一次性使用,不能连续加料,因此产气量有限,而限制了气化炉的使用价值,如用气取暖是绝不可能的。
5.柴草气化炉在使用中必须使用鼓风机,甚至于还用抽风机,这不仅仅关系到用电成本的问题,而且在经常断电地区或无电地区就无法使用。
编辑本段污染环境严重
柴草经过气化的气体,成份复杂,必须经过过滤才能使用。然而在过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焦油,废水及诸多有害气体。这些过滤物无法分解,长期停留在环境中,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影响人体健体,影响水源,影响土地的正常使用,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使使用者长期处于恶劣的有害环境中,严重的影响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很多家庭虽然购买了气化炉,但往往用了几天后就不再使用了,这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秸秆气化炉功能单一
一般来说,柴草气化炉经过过滤以后的燃气,其燃烧效果确实让人满意,热值也较高,可以满足做饭烧水的需要。但是却不能满足采暖和其他功能的需要。因为,它是一次性投料,一次性使用,燃烧时间短。若再使用时就必须重复前面的程序,所以在整过使用过程中,程序复杂,影响使用价值。
得失对比
综上所述,作为秸秆气化炉从使用角度来说是有可取之处的,但是,从综合评价来说,却是失大于得。以复杂的使用程序和高昂的环境污染作代价,换取一点燃气显然是不合算的。因此,从长远来说,如果秸秆气化炉克服不了上述的缺点,则这种老式的汽化炉是毫无前途的,必将彻底被淘汰,若听之任之,将继续破坏我们的环境!虽然现在还有一些客户,但是大多数是被电视里片面的宣传而误导,因为在电视中只说好听的,只演好看的,也就是说只让观众看到灶头气化的那一面,而根本不谈污染的严重和程序的复杂,所以人们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甚至更有甚者干脆用一根软管将液化气引入灶头,,冒充秸秆汽化产生的汽,以迷惑群众。而当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汽化炉并非如此神妙,几乎很难有人坚持使用气化炉达一个星期以上。可见,若气化炉不彻底改造就绝不可能发展起来。
出路
其实,秸秆气化炉从将生物质转化为燃气的角度来说是有可取之处的,但问题在于要以保护环境为基本原则去设计一种高性能、无污染的炉具才能闯出一条新路。为此,我国科学工作者通过五年多的努力,已经研制出一种国家提倡的,无污染的半汽化炉(免风机全功能生物质锅炉)。该生物质半汽化炉彻底改变了常规的秸秆汽化炉所存在的缺点,因此半汽化炉就成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目前,已在我国南北地区得到重点的推广运用。这对我国节能减排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国策作出了新贡献。为了推广该项成果,济南市东方龙科技实业公司已将这种生物质半气化炉推广到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韩国等一些国家。由于这些国家都建立了大型农场,原料来源广、需要供暖设备多,而这种半汽化炉符合这些国家的环保要求,因此受到特别的青睐。这也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对保护世界环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做出的更大范围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