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三种猛禽有哪些

澳大利亚三种猛禽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4-29 20:52:08

㈠ 澳洲界的澳洲界的鸠鸽

澳洲界的鸠鸽类种类繁多,主要盛产大型和美丽两大种类,其中新几内亚的几种美丽的凤冠鸠是最大型的鸠鸽类,而一些小型的果鸠则甚至更加华丽。澳洲界的猛禽种类不是很多,其中昼行性猛禽中没有旧大陆其它地区可见的兀鹫类,夜行性猛禽中只有鹰鸮和草鸮两大类,这里也是鹰鸮的分布中心。澳洲界的夜鹰类比较多样,其中耳夜鹰、蟆口鸱和裸鼻鸱可以算是澳洲界的特色类型,而其中一些在临近的东洋界也能见到。冢雉科是澳洲界代表性的雉鸡类,以独特的繁殖习性而着称,并不靠体温来孵化而是用类似爬行动物那样将卵埋在地下。澳洲界是不会飞的鸟类的大本营。走禽类是冈瓦纳的特色鸟类,在澳洲界非常繁盛,分布于澳大利亚的鸸鹋和分布于新几内亚以及澳洲北部的鹤鸵是仅次于鸵鸟的大型鸟类,鸸鹋也是出现于澳大利亚国徽上的澳洲象征性动物之一。新西兰特产的几维是新西兰的国鸟,也是新西兰的象征。新西兰已经灭绝的恐鸟比鸵鸟更加巨大,其灭绝相信和人类的捕捉有关。在新西兰和太平沿岛屿由于与世隔绝,还有一些非走禽类也失去了飞行能力,包括一些秧鸡和其他鸟类。新西兰和太平洋群岛的鸟类种类虽少,但是有一些特有的类群,其中最着名的是特产于新西兰的刺鹩、垂耳鸦;特产于新喀里多尼亚岛的濒于灭绝的鹭鹤和特产于夏威夷的各种管舌鸟。这些与世隔绝的的鸟类适应能力比较差,目前有很多受到外来物种的侵扰而濒于灭绝或者已经灭绝,如一些管舌鸟、吸蜜鸟、刺鹩和垂耳鸦。

㈡ 澳洲的森林大火持续那么久,为啥说鸟是帮凶

澳洲森林大火牵动着人心,关于造成这场大火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在这之中有一种说法比较另类,那就是澳洲森林大火是鸟类引发的,那么这种说法靠谱吗?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澳洲的一些鸟类真的会有意地纵火,当地的土着早就观察到了这种现象,他们还将这种会纵火的鸟类称为“火鹰”。澳洲的第一次鸟类纵火记录发生在1980年,在一场发生在澳洲北部卡卡杜国家公园附近的火灾中,消防员迪克.尤森和他的同伴们一起目睹了一只啸栗鸢的表演。

上图为1900年至2019年整个澳洲的平均降水量,可以看到2019年的降水量少了很多,这就是这次大火如此凶猛的主要原因。

㈢ 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国宝动物分别是什么

澳大利亚:袋鼠、考拉。

(3)澳大利亚三种猛禽有哪些扩展阅读:

袋鼠是任一种属于袋鼠目的有袋动物 ,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其中,有些种类为澳大利亚独有。不同种类的袋鼠在澳大利亚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从凉性气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热带地区。袋鼠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

树袋熊,又称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英文名Koala bear来源于古代土着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为树袋熊从他们取食的桉树叶中获得所需的90%的水分,只在生病和干旱的时候喝水,当地人称它“克瓦勒”,意思也是“不喝水”。

白头海雕(学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又称为美洲雕。是大型猛禽,成年海雕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长。眼、嘴和脚为淡黄色,头、颈和尾部的羽毛为白色,身体其他部位的羽毛为暗褐色,十分雄壮美丽。

红胸鸲,又叫知更鸟。这是一种食虫的益鸟,性情温顺,体态俏丽,雄鸟上胸前有漂亮的深红斑,由于红胸鸲对英国农业生产曾起到重要作用,被英国人民誉为“上帝之鸟”。

河狸(学名:Castor fiber),是河狸科、河狸属的动物。河狸躯体肥大,雌、雄无明显差异,头短钝,眼小,颈短,四肢短宽,前肢短,足小、具强爪,后肢粗壮有力,尾大、扁平。

河狸夜间活动,白天很少出洞,善游泳和潜水,不冬眠,自卫能力很弱,胆小,喜食多种植物的嫩枝、树皮、树根,每年繁殖1次,每胎1-6仔,栖息于寒温带和亚寒带森林河流沿岸,主要分布于欧洲,其他地区数量较少。

㈣ 澳大利亚与世隔绝,长出了哪些标志性动物

最近澳大利亚的大火牵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持续四个月的大火不但侵蚀了很多人类的家园,也给澳大利亚本土的许许多多动物带来了灭顶之灾。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作为考拉重点保护区域的新南威尔士州已经有至少三分之一的考拉被大火烧死,整个国家有数以亿计的动物死于火灾,甚至有很多分布区域狭窄的野生动物可能已经灭绝,例如山袋貂Burramys parvus和几种吸蜜鸟科物种。网上还有很多袋鼠和考拉在火灾中奔逃和丧生的照片,让人看着十分揪心,也很心疼这些走投无路的、绝望的动物。虽然澳洲很多当地人已经加入到救助野生动物的行列,但整个澳大利亚的生态圈仍然是岌岌可危。

澳大利亚的物种地域性和独有性都很高。在澳大利亚拥有的所有原生野生动物中,有大约84%的哺乳动物、45%的鸟类、89%的温带鱼类是澳大利亚独有的。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澳大利亚没了,就会有很多种类的野生动物随之一起消失,所以澳大利亚目前还拥有全世界最高的物种灭绝率。出现这种奇特情况的原因,是大洋洲长期与世隔绝造成的,这块大陆很古老,而且距离其他大陆较远,气候多变、环境复杂,既有高山、盆地、平原,又有雨林、沙漠、湿地。在综合环境的长期影响下,澳洲的动物与外界(其他大洲)的动物产生了趋同演化,但是彼此之间又都带有明显的共通性。

举个例子,蜜袋鼯是澳洲特有的动物,但是它的外形和滑翔的本领都与鼯鼠很像;袋貂是澳洲特有的动物,但是它因为外形相似被很多当地人称为“负鼠”,而负鼠是美洲的有袋类动物;已灭绝的袋狼无论是相貌还是造型都跟犬科动物极为接近;袋食蚁兽虽然长得不像食蚁兽,但是习性和生态位都与之类似,并因此得名。不光这些,有袋类动物中还有袋鼬、袋獾、袋熊、袋狸、袋鼹、袋猫,这些都是“袋”字加上澳洲本土没有的、但是与它们都很相似(趋同演化的结果)的动物组成的名字。它们的长相各不相同,但都属于后兽下纲的有袋类动物,由此可见在澳洲大陆和周边岛屿这片封闭的环境下,即便是单一类型的动物也可以演化出丰富的、多姿多彩的多样性之花。

㈤ 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袋鼠之国"

有袋类动物主要于澳大利亚及其附近岛屿,几乎占澳大利亚所有哺乳动物种数的一半,在有袋类动物中,袋鼠是最出名、最逗人喜爱的珍兽,而且绝大多数种类都分布在澳大利亚,所以澳大利亚被称为“袋鼠之国”。

其中大赤袋鼠已成为澳大利亚的象征,甚至几乎成了澳大利亚的同义词。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就绘有一只大赤袋鼠;在澳大利亚国际航班的客机上,也画有一只奔跑着的大赤袋鼠;此外,大赤袋鼠还广泛用作商标的图案。

有袋类动物和单孔类动物一样,也是比较落后的。靠育儿袋哺育后代,看上去得体,安全,舒服,其实这是进化得比较慢的动物种类之一。澳大利亚不像亚洲、非洲、美洲、欧洲等大陆那样生活着许多食草动物的天敌——大型食肉兽。如果有的话,有袋类的品种和数量都不会是今天的状况。非洲的狮子在扑食斑马、长颈鹿等食草类动物时,往往先得手的是未成年的。因为相对来说父母跑得快一些,年长者逃避时的经验也多一些。有袋类的幼儿是躲在育儿袋中,如果有敌人,幼兽似乎比“无袋类”动物安全,但这可苦了母亲,她如何能逃脱追击?最后一定母子双亡。

幸运的是,澳大利亚是个岛国,四面环水,与其他大陆隔离,捕猎食草动物的猛兽是无法到达的,因而成了袋鼠的天堂。当然,有的猛禽(如楔尾鹰)也会袭击袋鼠,不过它们主要捕食小型袋鼠和大型袋鼠的幼仔,而对成年的大袋鼠是无能为力的。

大袋鼠虽然看上去不像猛兽那样张牙舞爪,凶相毕露,却有着一套抗敌绝招。在陷入绝境时,会破釜沉舟,决一死战:它迅速跳跃到树旁,将背紧靠着树干,同时发出吓人的呼声。当对方进一步逼近时,它会突然伸直前肢,将两只匕首似的尖爪刺入对方的腹部,抓出内脏,或者用后肢猛烈地蹬对方的腹部,将它踢伤甚至踢死。如果在靠近水域的地方,大袋鼠便跳跃到齐腰深的水中,转过身子迎面等待着对方游来,然后用前肢抓住对方的头,使劲地往水下按,此刻,对方只好挣扎着往岸上逃,否则就会被淹死在水中。

此外,大袋鼠的快速跳跃也有利于逃避敌害。有时,它还会挥动粗长的尾巴回击来犯者。因此,袋鼠家族几百种品种安然地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中,它们把这种原始的动物属性保留到今天。

㈥ 澳大利亚特有动物都是什么

澳洲界包括大洋洲各地,是两个最小的动物地理区之一。澳洲界原本属于冈瓦那大陆的一部分,很早以前就和其它大陆分离,并长期与其它大陆相隔离,是各界中独立性最强的。澳洲界的动物主要是冈瓦那大陆原始动物的后裔和很多独立隔离发展的特有类型,澳洲因而也以物种最为独特而着称。澳洲界现在隔一些岛屿而与东洋界相邻,与东洋界之间也有一定的物种交流,因而与东洋界相关的另一批动物也在澳洲界占据有一定的地位,而不同类群与东洋界联系的紧密程度有所不同。澳州界以澳洲大陆和新几内亚岛为中心,二者历史上曾经长期连在一起,具有相当的一致性,但澳洲的气候逐渐干燥恶化,而新几内亚仍保持以湿热的热带雨林为主,同时,新几内亚岛虽然面积远小于澳洲大陆,但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却比较高,拥有崇山峻岭,且与东洋界更加接近,物种渗透要强于澳洲大陆,所而二者的物种相似而又有区别。新几内亚单代表一个面积较小但是物种非常丰富的动物区系,而澳洲大陆虽然面积要大很多,但是物种并不比新几内亚更丰富。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比澳洲大陆和新几内亚更加与世隔绝,拥有一些更加独特的物种,物种也远更贫乏,有时候被分别列为新西兰界和玻利尼西亚界,新西兰很早前就与大陆分离,长期孤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地理区,拥有一些珍贵的活化石。澳洲界和东洋界的交界地区称为华莱士区,同时拥有二者的部分类型,同时也有本区内的特有类型,在生物地理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澳洲界的哺乳动物只有少数几个目有代表,最有代表性的哺乳动物是单孔目和有袋目。单孔目是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特产,共有三种,其中鸭嘴兽是澳大利亚特产,针鼹(左上)为两地共有,原鼹原来也产与澳大利亚,但现在只见于新几内亚。有袋目并非起源于澳洲界,而可能是在冈瓦那大陆尚未分离的时候从南美经南极到达澳洲的,但是因为在澳洲缺少有胎盘类的竞争,有袋目在澳洲界得到最大的繁盛。有袋目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的澳洲动物,考拉、大袋鼠等几乎成了澳洲的象征。有袋目在史前时期的南美洲占据了食肉性动物和食虫性动物的生态地位,而在澳洲则几乎占据了哺乳动物的各个生态位,成为澳洲的主宰,并且进化出了与其它大陆的不同真兽类相对应的不同类型,从小型的食虫类型直到大型的草食类型,现在也有人将有袋目进一步划分成几个不同的目。澳洲界的哺乳动物缺少体形巨大的成员,现存体形最大的肉食有袋类是袋獾(左下),而最大的草食有袋类也是澳洲最大的陆生动物是大袋鼠。但是在史前时期动物的体型要大很多,肉食的袋狮体型和大型猫科动物相仿,而草食的双门齿兽则大如犀牛。澳洲界原产的有胎盘类只有一些蝙蝠和啮齿类,它们显示出与东洋界的一些联系。蝙蝠中大蝙蝠亚目和小蝙蝠亚目的成员均有分布,这些蝙蝠和东洋界的比较接近。啮齿类中仅有鼠科,但种类比较多,是鼠科的分布中心之一,并且有独特的水鼠亚科。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的哺乳动物尤其贫乏,仅有蝙蝠和啮齿类,有些小岛则甚至没有哺乳动物。其中髭蝠科是新西兰的特产,原本有两种,现仅存一种。髭蝠(右图)是最适应地面行走的蝙蝠,在地面非常敏捷。

澳洲界的鸟类很有特色,多是些独特的类群,有些东洋界有一定联系,另外一些古北界的候鸟在澳洲界越冬。澳澳洲大陆澳洲界的鸣禽中按照西伯利的分类体系明显以鸦小目的种类占绝对优势,澳洲界绝大多数鸣禽都属此类,而这里也是鸦小目的起源和分布中心。鸦小目鸟类中最着名的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琴鸟和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的各种极乐鸟,琴鸟和极乐鸟也分别是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的国鸟,这两类鸟均以华丽的羽饰而着名,琴鸟还擅长模仿,而极乐鸟则有优美的炫耀舞姿。澳洲界比较常见的鸦小目鸟类还包括各种吸蜜鸟、园丁鸟、刺嘴莺、细尾鹩莺、鸲鹟、王鹟和钟鹊等,这些鸟类为澳洲界最繁盛的类型,其中有些为澳洲界所特有,也不少也可见于邻近的东洋界。澳洲界的攀禽以各种鹦鹉最为名,和新热带界同为鹦鹉的两个分布中心,但新热带界只是种类多,而澳洲界远更具多样性。澳洲的鹦鹉中最有特色的是头上有冠的各种葵花鹦鹉和色彩丰富的各种吸蜜鹦鹉,而虎皮鹦鹉则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鹦鹉。澳洲界另一类有特色的攀禽类翠鸟类,其中新几内亚岛是翡翠的大本营,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几种美丽的极乐翡翠,而澳洲和新几内亚的几种笑翠鸟则更加有名。澳洲界的鸠鸽类种类繁多,并盛产大型和美丽的种类,其中新几内亚的几种美丽的凤冠鸠是最大型的鸠鸽类,而一些小型的果鸠则甚至更加华丽。澳洲界的猛禽种类不是很多,其中昼行性猛禽中没有旧大陆其它地区可见的兀鹫类,夜行性猛禽中只有鹰鸮和草鸮两大类,这里也是鹰鸮的分布中心。澳洲界的夜鹰类比较多样,其中耳夜鹰、蟆口鸱和裸鼻鸱可以算是澳洲界的特色类型,而其中一些在临近的东洋界也能见到。冢雉科是澳洲界代表性的雉鸡类,以独特的繁殖习性而着称,并不靠体温来孵化而是用类似爬行动物那样将卵埋在地下。澳洲界是不会飞的鸟类的大本营。走禽类是冈瓦纳的特色鸟类,在澳洲界非常繁盛,分布于澳大利亚的鸸鹋(右图)和分布于新几内亚以及澳洲北部的鹤鸵是仅次于鸵鸟的大型鸟类,鸸鹋也是出现于澳大利亚国徽上的澳洲象征性动物之一。新西兰特产的几维是新西兰的国鸟,也是新西兰的象征。新西兰已经灭绝的恐鸟比鸵鸟更加巨大,其灭绝相信和人类的捕捉有关。在新西兰和太平沿岛屿由于与世隔绝,还有一些非走禽类也失去了飞行能力,包括一些秧鸡和其他鸟类。新西兰和太平洋群岛的鸟类种类虽少,但是有一些特有的类群,其中最着名的是特产于新西兰的刺鹩、垂耳鸦;特产于新喀里多尼亚岛的濒于灭绝的鹭鹤(左图)和特产于夏威夷的各种管舌鸟。这些与世隔绝的的鸟类适应能力比较差,目前有很多受到外来物种的侵扰而濒于灭绝或者已经灭绝,如一些管舌鸟、吸蜜鸟、刺鹩和垂耳鸦。

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爬行动物种类繁多,除特有类型外,多与东洋界有一定的联系,而少数则和新热带界相关。其中最着名的是蛇类。澳大利亚是唯一毒蛇种类超过无毒蛇的地方,不少毒蛇毒性剧烈,其中内陆太潘蛇(左上)是世界上最毒的陆生蛇类,但是这些巨毒蛇全部属于眼镜蛇类,而没有蝮蛇和蝰蛇类的成员,澳洲的那些样子象蝰蛇的成员其实也是属于眼镜蛇类。其它各大陆均占优势的无毒或微毒的游蛇类成员这里却非常少。澳洲的蟒蛇类种类比较多,是澳洲比较常见的无毒蛇。而新西兰和多数较远的太平洋岛屿则没有原产蛇类分布,在斐济等大陆性岛屿上则有少量蛇类出现,另外一些岛屿有随着人类扩散的钩盲蛇。澳洲界是巨蜥的分布中心,巨蜥也是澳洲最强大的食肉动物之一,在史前还有一些体型非常巨大的成员,是大陆上的顶极食肉动物,而在华莱士区内的科莫多龙是现存体形最大的蜥蜴,也是最着名的巨蜥。澳洲界的蜥蜴中以石龙子类、鬣蜥类和壁虎类种类最多,另有一个和壁虎有一定亲缘关系的特有的鳞脚蜥类。石龙子是爬行动物的最大一科,澳洲界和东洋界是其分布中心,在澳洲界有些体型最大的石龙子,其中最大的是所罗门群岛的猴尾石龙子,第二大的是澳洲和新几内亚岛的几种蓝舌石龙子。鬣蜥科也是以东洋界和澳洲界为分布中心,在澳洲界有一些最独特的类型,如头上有皮褶的伞蜥和身上有棘刺的魔蜥。斐济等岛屿上的低冠蜥属于在新热带界占优势的鬣鳞蜥科的成员而不属于澳洲界占优势的鬣蜥科,对于研究动物的分布有一定价值。澳洲界的壁虎中也有一些大型成员,以新喀里多尼亚岛的多趾虎体型最大,澳洲的一些壁虎有时被单列为澳虎科。鳞脚蜥科是澳洲界特有的类型,四肢退化而仅为鳞片状,外形似蛇,多体型较小。澳洲的鳄鱼种类不多,只有鳄亚科的成员,但名气很大,其中湾鳄(左下)是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分布于东洋界和澳洲界,也是澳洲界最大的食肉动物。澳洲界的龟鳖类以蛇颈龟最有特色,显示出和新热带界的一定联系。两爪鳖(右图)则是形状最奇特的龟鳖类,特产于新几内亚和澳洲北部。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上爬行动物种类较少,其中新西兰的楔齿蜥是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其祖先可以追溯到恐龙诞生之时。

澳大利亚的两栖动物只有无尾类,其中最繁盛的龟蟾类和雨滨蛙类,二者分别与新热带界最繁盛的细趾蟾和雨蛙相对应,显示出和新热带界的紧密联系。龟蟾类中最奇妙的是在腹中孵化后代的胃育溪蟾,这种蛙在几十年前不知什么原因灭绝了。姬蛙科在澳洲界北部也非常繁盛,是新几内亚岛的优势两栖动物,那里几乎半数的两栖动物都是姬蛙。滑跖蟾是新西兰唯一的两栖动物,也是无尾类中最原始的成员。其它大陆常见的蛙科在澳洲界则仅见于北部地区,在一些太平洋岛屿上也能见到。

澳大利亚的淡水鱼类特别稀少,在各界中是种类最少的,这一方面和澳洲界长期与世隔离有关,另一方面和澳洲大陆属于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河网不发达有关。澳洲界真正的淡水鱼多是非常原始的种类,如澳洲肺鱼(左上)和一些巩鱼。澳洲肺鱼和恐龙时代的角齿鱼非常相似,属于同一类群,比非洲和美洲的肺鱼更加原始,相差也比较大。巩鱼属于原始的骨舌鱼类,为澳洲界和东洋界所共有,产于东洋界的俗称金龙,而澳洲的称为喷点金龙。澳洲界的淡水鱼中还有不少为原本居住于海里后来移居到河流中的。
澳洲界以体型巨大的鸟翼蝶(左下)闻名于世。新几内亚是鸟翼蝶的分布中心,其中亚历山大鸟翼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其它的鸟翼蝶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也能见到,澳洲界和东洋界的蝴蝶等昆虫具有较大一致性,常被合称为印澳界。澳大利亚的无脊椎动物中其它比较着名的有巨型蚯蚓、原始的山虾和各种蜘蛛。澳洲有一些毒性很大的蜘蛛,如漏斗网蜘蛛(右图),属于澳洲最危险的动物之列,其危险不亚于澳洲的毒蛇。

㈦ 美国、澳大利亚的国宝动物分别是什么呢

美国国宝是白头海雕(学名:Haliaeetus leucocephalus)又称为美洲雕。是大型猛禽,成年海雕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长。眼、嘴和脚为淡黄色,头、颈和尾部的羽毛为白色,身体其他部位的羽毛为暗褐色,十分雄壮美丽。白头雕最早出现于美国的旗帜上是在独立战争期间。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并决定新生的美国必须有一个特殊的国徽。1782年6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把北美洲特有的白头海雕作为美国的国鸟,并把这种鸟作为国徽图案的主体。

㈧ 澳大利亚的国鸟是什么鸟

澳大利亚官方虽然没有选定国鸟,但民间选定两种国鸟——琴鸟和鸸鹋,都是澳大利亚的特产鸟。

1、琴鸟集形态华丽和鸣声优美于一身,舞姿优美,歌声悦耳,让人赞叹不已。琴鸟作为澳大利亚国鸟,象征美丽、机智、真诚和吉祥,深受人们的爱戴。

(8)澳大利亚三种猛禽有哪些扩展阅读:

世界各国国鸟,大致可将其评选标准分为三类。

一、民族精神象征

民族精神象征的需要确定国鸟。当年美国国会经过多番争论,最后选定了白头海雕,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它所蕴含的威猛、强悍的精神。

同样,不少国家就选择了鹰、雕、隼、鹫等猛禽作为国鸟,如菲律宾的食猿雕、阿尔巴尼亚的山鹰、厄瓜多爾尔尔的大兀鹰、比利时的红隼、冰岛的矛隼、智利的安第斯神鹫等,而雄鹰则被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印尼、波兰等数十国相中作为国鸟。

二、该国人民热爱

选择深受当地人们喜爱的常见鸟类。

三、特有珍稀物种

将该国特有的珍稀鸟类定为国鸟,如危地马拉的凤尾绿咬鹃、日本的绿雉等,从而让全国民众都来关注、爱护这些珍禽。

㈨ 介绍一下澳大利亚所有的猛禽,其中有一种通体雪白的鹰叫什么名字(学名)

雪鸮

澳洲界的鸟类很有特色,多是些独特的类群,有些东洋界有一定联系,另外一些古北界的候鸟在澳洲界越冬。澳澳洲大陆澳洲界的鸣禽中按照西伯利的分类体系明显以鸦小目的种类占绝对优势,澳洲界绝大多数鸣禽都属此类,而这里也是鸦小目的起源和分布中心。鸦小目鸟类中最着名的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琴鸟和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的各种极乐鸟,琴鸟和极乐鸟也分别是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的国鸟,这两类鸟均以华丽的羽饰而着名,琴鸟还擅长模仿,而极乐鸟则有优美的炫耀舞姿。澳洲界比较常见的鸦小目鸟类还包括各种吸蜜鸟、园丁鸟、刺嘴莺、细尾鹩莺、鸲鹟、王鹟和钟鹊等,这些鸟类为澳洲界最繁盛的类型,其中有些为澳洲界所特有,也不少也可见于邻近的东洋界。澳洲界的攀禽以各种鹦鹉最为名,和新热带界同为鹦鹉的两个分布中心,但新热带界只是种类多,而澳洲界远更具多样性。澳洲的鹦鹉中最有特色的是头上有冠的各种葵花鹦鹉和色彩丰富的各种吸蜜鹦鹉,而虎皮鹦鹉则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鹦鹉。澳洲界另一类有特色的攀禽类翠鸟类,其中新几内亚岛是翡翠的大本营,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几种美丽的极乐翡翠,而澳洲和新几内亚的几种笑翠鸟则更加有名。澳洲界的鸠鸽类种类繁多,并盛产大型和美丽的种类,其中新几内亚的几种美丽的凤冠鸠是最大型的鸠鸽类,而一些小型的果鸠则甚至更加华丽。澳洲界的猛禽种类不是很多,其中昼行性猛禽中没有旧大陆其它地区可见的兀鹫类,夜行性猛禽中只有鹰鸮和草鸮两大类,这里也是鹰鸮的分布中心。澳洲界的夜鹰类比较多样,其中耳夜鹰、蟆口鸱和裸鼻鸱可以算是澳洲界的特色类型,而其中一些在临近的东洋界也能见到。冢雉科是澳洲界代表性的雉鸡类,以独特的繁殖习性而着称,并不靠体温来孵化而是用类似爬行动物那样将卵埋在地下。澳洲界是不会飞的鸟类的大本营。走禽类是冈瓦纳的特色鸟类,在澳洲界非常繁盛,分布于澳大利亚的鸸鹋和分布于新几内亚以及澳洲北部的鹤鸵是仅次于鸵鸟的大型鸟类,鸸鹋也是出现于澳大利亚国徽上的澳洲象征性动物之一。新西兰特产的几维是新西兰的国鸟,也是新西兰的象征。新西兰已经灭绝的恐鸟比鸵鸟更加巨大,其灭绝相信和人类的捕捉有关。在新西兰和太平沿岛屿由于与世隔绝,还有一些非走禽类也失去了飞行能力,包括一些秧鸡和其他鸟类。新西兰和太平洋群岛的鸟类种类虽少,但是有一些特有的类群,其中最着名的是特产于新西兰的刺鹩、垂耳鸦;特产于新喀里多尼亚岛的濒于灭绝的鹭鹤和特产于夏威夷的各种管舌鸟。这些与世隔绝的的鸟类适应能力比较差,目前有很多受到外来物种的侵扰而濒于灭绝或者已经灭绝,如一些管舌鸟、吸蜜鸟、刺鹩和垂耳鸦。

㈩ 澳大利亚都有什么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 (Amphibian) 第一种呼吸空气的陆生脊椎动物,由化石可以推断,它们出现在三亿六千万年前的泥盆纪后期。直接由鱼类演化而来,这些动物的出现代表了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期。两栖动物生命的初期有鳃,当成长为成虫时逐渐演变为肺。两栖动物“amphibian”的字源来自希腊文的“两种amphi”和“生命bios”。这是因为两栖类可以同时生活在陆上和水中。
在6千万年前,地球南方的一块土地脱离了大陆,形成了今天的澳洲。17世纪时,欧洲人发现了这个地方,把它叫做“澳大利亚”,意思就是“南方的陆地”。1770年,欧洲人在这个神秘的地方,见到了一种奇怪的有袋动物,他们问当地的土人:“这是什么动物?”土人没听懂对方的话,就用当地语回答:“堪加鲁。”意思就是“不知道”。于是西方人至今仍把这种动物叫做“不知道”。其实,这种动物就是“袋鼠”。今天,它已经成了澳洲的象征。

澳洲红袋鼠
在澳洲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有着美丽的原始森林,辽阔的草原和沙漠,那里是袋鼠的王国,红袋鼠是这个王国中最着名的成员。
红袋鼠主要在沙漠和草原地带活动。夏天,炎热的高温使袋鼠妈妈白天几乎哪儿都不去。但是,她还得尽“母亲”的责任,因为在她的肚袋里,有刚生下来的小宝宝。小宝宝刚生下来时,全身光秃秃的,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爬到妈妈的肚袋里。那里有乳头,是小袋鼠的温床。小袋鼠要在妈妈的肚袋里呆上整整8个月。
袋鼠有许多天敌,但由于它有一双天生能跳的后腿,一跳就是5米高、3米远,使它们能够逃过天敌的追击。
提起袋鼠的“飞毛腿”,还有个传说呢!澳洲土人常常围着火堆跳舞,袋鼠看到土人的舞姿,也立起后腿跟着跳了起来,慢慢地就练成了一身惊人的弹跳本领。
小袋鼠在妈妈的肚袋里慢慢长大了,开始尝试爬出袋子,寻找小草吃。但是,天敌不会放过它们,当天敌出现时,袋鼠妈妈就会赶紧叫孩子躲进袋子里,带它们逃跑。
袋鼠遇到的灾难还有许多。比如当地土人放火烧草原,然后来猎取惊慌的袋鼠;欧洲人来到澳洲后,到处建造牧场和公路,使袋鼠王国的领地越来越小,有的袋鼠还被汽车压死。于是,19世纪时,就有人预言:袋鼠会在地球上灭绝。
不过,袋鼠有着奇妙的育儿能力和顽强的适应力,加上水源的丰富和草木的繁茂,它们仍在不断地繁衍着。小袋鼠长大后,先是跳出妈妈的肚袋,然后它们会学着大袋鼠的样子,跳来跳去。有的雄袋鼠甚至会伸出前腿,与另一只雄袋鼠比赛“拳击”,这是为了争夺“王位”。一旦一方胜利,新一代袋鼠王就产生了。于是,袋鼠王国的新一代又开始主宰那美丽而神圣的领地。

位于南半球广阔的澳大利亚,在这里栖息着的动物、草木中,有许多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珍稀品种,最多的便是袋鼠、树袋熊等单孔类动物,这些情况都在地理学上说明从前这是一个单独的岛。
澳大利亚的代表性动物是袋鼠,袋鼠也有很多种类,差不多有50种以上,其中有身长超过1米红色的红袋鼠;以及到处都看得到的灰袋鼠;还有栖息在树上的小型树袋熊等。
澳洲的树袋熊非常可爱,它的名字是由土着语“想喝水”而来,实际上树袋熊虽然不是一点儿不喝水,但它一天吃1千克尤加利树叶,其中含大量水分,所以没有喝水的必要,树袋熊只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陆东海岸,树袋熊与袋鼠一样腹部也有袋,在其中进行6个月的哺育,在袋中长大的小树袋熊在妈妈腹上紧紧抱着再生活1年就独立了。
袋熊是从树袋熊中分类出来的种类,它的体型比树袋熊还短粗,显得很可笑。在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有普通袋熊,而在南澳大利亚和昆士兰州内陆部生长着毛袋熊。

因为袋鼠繁殖力特强,澳政府每年都要有计划地捕杀一批,皮做成皮箱等物品出售,肉做成各种佳肴食品。现在去澳国的人都喜欢买一两样袋鼠皮件做纪念,或到餐馆吃顿红烧袋鼠肉,其味道很是不错,跟红烧牛肉差不多。
澳大利亚最珍奇的动物要算鸭嘴兽了。它属于当今世界极稀有的单孔动物,是介于爬虫类与哺乳类中间的一种动物,与哺乳动物共同之处是用肺呼吸,且是热血,可是它又以产卵繁殖,保留了一个爬虫类动物特征。它长得也很奇怪,既像兽又像鸭。英国动物学家刚见到标本时简直不敢想象世界上还有这种奇特动物。鸭嘴兽像鸭,像獭,像蛇,又什么都不像。这是澳大利亚独存的动物,始终处于过渡阶段,给动物进化提供了活的研究资料。
澳大利亚有500多种土生的禽鸟,其中以被命名为国鸟的鸸鹋体格最大。鸸鹋是鸵鸟的一种,属于陆地飞禽,身高1.5米,体重约40多公斤,棕色羽毛,善于奔跑,时速可达70公里,是陆地禽鸟中着名的飞毛腿。经过训练可以看门、骑玩。
澳大利亚的琴鸟招人喜爱。它像中国的孔雀一样,浑身长满了美丽的羽毛,高兴时尾巴羽毛展开,向人展示它的美丽身姿,还会发出许多悦耳动听的声音。据说琴鸟可以发出40多个音节。

海豚是海洋中人类最好的朋友,他们亲切,友好,温驯,聪明,易受训练,他们大多数都是成群结队的在海中出现,喜欢把身体露出水面,以跳跃的方式在空中旋转,来表现它们愉快的心情. 他们可爱的身姿在海洋与空中舞着,激起了一片片白色的浪花.此情此景, 不禁让人叹为观止。更感受到心灵深处那份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与关爱.
在澳洲的Nelson Bay以海豚频繁地出没而闻名,游客为了去观赏可爱的海豚到这里来的, 从悉尼出发,大概二三个小时的路程即可到达Nelson Bay,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海豚为了欢迎您的到来而做各式各样的精彩表演, 你甚至可以和海豚一起游泳,感受海洋那神奇的魔力. Nelson Bay位于悉尼的Port Stephens, 是着名的海豚港, 差不多150只瓶鼻海豚在这里安家。可爱的小天使们每天聚集在这里,等候着来自各地的游客,为人类起舞欢唱,成为这里的一个着名的风景点。在Nelson Bay也设了租船的主题旅游,您可以坐船到海的中央去观赏海豚,感受那天海合一,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神奇景象
澳洲鸸鹋

彩虹鸟:鹦鹉

鹦鹉虽不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但澳洲的鹦鹉品种和数量特别多,羽毛的花纹与色泽也多种多样,红、白、黄、橙、青、蓝、紫俱全,每只鹦鹉的身上都闪耀着绮丽的色彩。有的白头蓝背胸前绯红;有的全身雪白满头娇黄,双腿墨黑;有的紫背黄胸绿翅腿圈黯黑;还有淡黄的、湛蓝的颜色五彩缤纷,酷似雨后彩虹,澳大利亚人称它为“彩虹鸟”。

说起海马对华人来说还有印象,但说起澳大利亚动物海龙就比较陌生了,它们生长在海底的海草中,成年海龙大约有一尺长,不仔细看还当它们是浮在水里的海草,但仔细一看会发现它们还真有些龙的形态。
海龙其实动物属鱼类,它的表皮披有一层盔甲似骨质。它的视力很好,以微小的小虾及海蚤为生,由于它没有牙齿,所以当它看到食物时是整个吸进它的小嘴里的。
象所有鱼类一样,海龙也是生蛋繁殖,所不同的是海龙是由雄性海龙来完成怀孕过程的,母海龙将蛋生在雄海龙的尾部,然后就离开了;这些蛋在雄性海龙的尾部大约五个星期才孵化。
小海龙一经孵化,就能看,能游泳,而且必须自己寻找食物独立生活,因为它的爸爸不担负照看幼海龙的义务。小海龙要经过两年的生长才能成年。
澳洲界的哺乳动物
澳洲界的哺乳动物只有少数几个目有代表,最有代表性的哺乳动物是单孔目和有袋目。单孔目是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特产,共有三种,其中鸭嘴兽是澳大利亚特产,针鼹(左上)为两地共有,原鼹原来也产与澳大利亚,但现在只见于新几内亚。有袋目并非起源于澳洲界,而可能是在冈瓦那大陆尚未分离的时候从南美经南极到达澳洲的,但是因为在澳洲缺少有胎盘类的竞争,有袋目在澳洲界得到最大的繁盛。有袋目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的澳洲动物,考拉、大袋鼠等几乎成了澳洲的象征。有袋目在史前时期的南美洲占据了食肉性动物和食虫性动物的生态地位,而在澳洲则几乎占据了哺乳动物的各个生态位,成为澳洲的主宰,并且进化出了与其它大陆的不同真兽类相对应的不同类型,从小型的食虫类型直到大型的草食类型,现在也有人将有袋目进一步划分成几个不同的目。澳洲界的哺乳动物缺少体形巨大的成员,现存体形最大的肉食有袋类是袋獾(左),而最大的草食有袋类也是澳洲最大的陆生动物是大袋鼠。但是在史前时期动物的体型要大很多,肉食的袋狮体型和大型猫科动物相仿,而草食的双门齿兽则大如犀牛。澳洲界原产的有胎盘类只有一些蝙蝠和啮齿类,它们显示出与东洋界的一些联系。蝙蝠中大蝙蝠亚目和小蝙蝠亚目的成员均有分布,这些蝙蝠和东洋界的比较接近。啮齿类中仅有鼠科,但种类比较多,是鼠科的分布中心之一,并且有独特的水鼠亚科。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的哺乳动物尤其贫乏,仅有蝙蝠和啮齿类,有些小岛则甚至没有哺乳动物。其中髭蝠科是新西兰的特产,原本有两种,现仅存一种。髭蝠(左图)是最适应地面行走的蝙蝠,在地面非常敏捷。

华丽琴鸟Menura novaehollandiae
红羽极乐鸟Paradisaea raggiana
翠鸟Dacelo novaeguineae

维多利亚凤冠鸠Goura victoria
大葵花凤头鹦鹉Cacatua galerita
蓝冠吸蜜鹦鹉Vini australis
澳洲界的鸟类很有特色,多是些独特的类群,有些东洋界有一定联系,另外一些古北界的候鸟在澳洲界越冬。澳澳洲大陆澳洲界的鸣禽中按照西伯利的分类体系明显以鸦小目的种类占绝对优势,澳洲界绝大多数鸣禽都属此类,而这里也是鸦小目的起源和分布中心。鸦小目鸟类中最着名的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琴鸟和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的各种极乐鸟,琴鸟和极乐鸟也分别是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的国鸟,这两类鸟均以华丽的羽饰而着名,琴鸟还擅长模仿,而极乐鸟则有优美的炫耀舞姿。澳洲界比较常见的鸦小目鸟类还包括各种吸蜜鸟、园丁鸟、刺嘴莺、细尾鹩莺、鸲鹟、王鹟和钟鹊等,这些鸟类为澳洲界最繁盛的类型,其中有些为澳洲界所特有,也不少也可见于邻近的东洋界。澳洲界的攀禽以各种鹦鹉最为名,和新热带界同为鹦鹉的两个分布中心,但新热带界只是种类多,而澳洲界远更具多样性。澳洲的鹦鹉中最有特色的是头上有冠的各种葵花鹦鹉和色彩丰富的各种吸蜜鹦鹉,而虎皮鹦鹉则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鹦鹉。澳洲界另一类有特色的攀禽类翠鸟类,其中新几内亚岛是翡翠的大本营,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几种美丽的极乐翡翠,而澳洲和新几内亚的几种笑翠鸟则更加有名。澳洲界的鸠鸽类种类繁多,并盛产大型和美丽的种类,其中新几内亚的几种美丽的凤冠鸠是最大型的鸠鸽类,而一些小型的果鸠则甚至更加华丽。澳洲界的猛禽种类不是很多,其中昼行性猛禽中没有旧大陆其它地区可见的兀鹫类,夜行性猛禽中只有鹰鸮和草鸮两大类,这里也是鹰鸮的分布中心。澳洲界的夜鹰类比较多样,其中耳夜鹰、蟆口鸱和裸鼻鸱可以算是澳洲界的特色类型,而其中一些在临近的东洋界也能见到。冢雉科是澳洲界代表性的雉鸡类,以独特的繁殖习性而着称,并不靠体温来孵化而是用类似爬行动物那样将卵埋在地下。澳洲界是不会飞的鸟类的大本营。走禽类是冈瓦纳的特色鸟类,在澳洲界非常繁盛,分布于澳大利亚的鸸鹋(右图)和分布于新几内亚以及澳洲北部的鹤鸵是仅次于鸵鸟的大型鸟类,鸸鹋也是出现于澳大利亚国徽上的澳洲象征性动物之一。新西兰特产的几维是新西兰的国鸟,也是新西兰的象征。新西兰已经灭绝的恐鸟比鸵鸟更加巨大,其灭绝相信和人类的捕捉有关。在新西兰和太平沿岛屿由于与世隔绝,还有一些非走禽类也失去了飞行能力,包括一些秧鸡和其他鸟类。新西兰和太平洋群岛的鸟类种类虽少,但是有一些特有的类群,其中最着名的是特产于新西兰的刺鹩、垂耳鸦;特产于新喀里多尼亚岛的濒于灭绝的鹭鹤(左图)和特产于夏威夷的各种管舌鸟。这些与世隔绝的的鸟类适应能力比较差,目前有很多受到外来物种的侵扰而濒于灭绝或者已经灭绝,如一些管舌鸟、吸蜜鸟、刺鹩和垂耳鸦。

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爬行动物种类繁多,除特有类型外,多与东洋界有一定的联系,而少数则和新热带界相关。其中最着名的是蛇类。澳大利亚是唯一毒蛇种类超过无毒蛇的地方,不少毒蛇毒性剧烈,其中内陆太潘蛇(左上)是世界上最毒的陆生蛇类,但是这些巨毒蛇全部属于眼镜蛇类,而没有蝮蛇和蝰蛇类的成员,澳洲的那些样子象蝰蛇的成员其实也是属于眼镜蛇类。其它各大陆均占优势的无毒或微毒的游蛇类成员这里却非常少。澳洲的蟒蛇类种类比较多,是澳洲比较常见的无毒蛇。而新西兰和多数较远的太平洋岛屿则没有原产蛇类分布,在斐济等大陆性岛屿上则有少量蛇类出现,另外一些岛屿有随着人类扩散的钩盲蛇。澳洲界是巨蜥的分布中心,巨蜥也是澳洲最强大的食肉动物之一,在史前还有一些体型非常巨大的成员,是大陆上的顶极食肉动物,而在华莱士区内的科莫多龙是现存体形最大的蜥蜴,也是最着名的巨蜥。澳洲界的蜥蜴中以石龙子类、鬣蜥类和壁虎类种类最多,另有一个和壁虎有一定亲缘关系的特有的鳞脚蜥类。石龙子是爬行动物的最大一科,澳洲界和东洋界是其分布中心,在澳洲界有些体型最大的石龙子,其中最大的是所罗门群岛的猴尾石龙子,第二大的是澳洲和新几内亚岛的几种蓝舌石龙子。鬣蜥科也是以东洋界和澳洲界为分布中心,在澳洲界有一些最独特的类型,如头上有皮褶的伞蜥和身上有棘刺的魔蜥。斐济等岛屿上的低冠蜥属于在新热带界占优势的鬣鳞蜥科的成员而不属于澳洲界占优势的鬣蜥科,对于研究动物的分布有一定价值。澳洲界的壁虎中也有一些大型成员,以新喀里多尼亚岛的多趾虎体型最大,澳洲的一些壁虎有时被单列为澳虎科。鳞脚蜥科是澳洲界特有的类型,四肢退化而仅为鳞片状,外形似蛇,多体型较小。澳洲的鳄鱼种类不多,只有鳄亚科的成员,但名气很大,其中湾鳄(左下)是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分布于东洋界和澳洲界,也是澳洲界最大的食肉动物。澳洲界的龟鳖类以蛇颈龟最有特色,显示出和新热带界的一定联系。两爪鳖(右图)则是形状最奇特的龟鳖类,特产于新几内亚和澳洲北部。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上爬行动物种类较少,其中新西兰的楔齿蜥是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其祖先可以追溯到恐龙诞生之时。

科莫多巨蜥Varanus komododensis
伞蜥Chlamydosaurus kingii
低冠蜥Brachylophus vitensis

东部蓝舌石龙子Tiliqua scincoides

两栖动物
多趾虎Rhacodactylus leachianus
斑点楔齿蜥Sphenodon punctatus

澳大利亚的两栖动物只有无尾类,其中最繁盛的龟蟾类和雨滨蛙类,二者分别与新热带界最繁盛的细趾蟾和雨蛙相对应,显示出和新热带界的紧密联系。龟蟾类中最奇妙的是在腹中孵化后代的胃育溪蟾,这种蛙在几十年前不知什么原因灭绝了。姬蛙科在澳洲界北部也非常繁盛,是新几内亚岛的优势两栖动物,那里几乎半数的两栖动物都是姬蛙。滑跖蟾是新西兰唯一的两栖动物,也是无尾类中最原始的成员。其它大陆常见的蛙科在澳洲界则仅见于北部地区,在一些太平洋岛屿上也能见到。

滑跖蟾Leiopelma sp.
淡水鱼
胃育溪蟾Rheobatrchus silus
绿雨滨蛙Litoria chloronta

澳大利亚的淡水鱼类特别稀少,在各界中是种类最少的,这一方面和澳洲界长期与世隔离有关,另一方面和澳洲大陆属于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河网不发达有关。澳洲界真正的淡水鱼多是非常原始的种类,如澳洲肺鱼(左上)和一些巩鱼。澳洲肺鱼和恐龙时代的角齿鱼非常相似,属于同一类群,比非洲和美洲的肺鱼更加原始,相差也比较大。巩鱼属于原始的骨舌鱼类,为澳洲界和东洋界所共有,产于东洋界的俗称金龙,而澳洲的称为喷点金龙。澳洲界的淡水鱼中还有不少为原本居住于海里后来移居到河流中的。
澳洲界以体型巨大的鸟翼蝶(左下)闻名于世。新几内亚是鸟翼蝶的分布中心,其中亚历山大鸟翼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其它的鸟翼蝶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也能见到,澳洲界和东洋界的蝴蝶等昆虫具有较大一致性,常被合称为印澳界。澳大利亚的无脊椎动物中其它比较着名的有巨型蚯蚓、原始的山虾和各种蜘蛛。澳洲有一些毒性很大的蜘蛛,如漏斗网蜘蛛(左图),属于澳洲最危险的动物之列,其危险不亚于澳洲的毒蛇。

阅读全文

与澳大利亚三种猛禽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80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4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9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3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9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9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6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30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92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5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1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