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澳大利亚土着的生存现状
土着人自己也还处于彷徨之中。失去了土地的土着人流散到全国各地,流向城镇,但又与城市生活、与白人不相融合。他们反对同化,也反对隔离。他们要土地,他们要找回自己的灵魂。土地不可得,灵魂无所依。
今天,澳大利亚约有670,000土着居民 ,多数居住在城市,尽管种族歧视仍存在,但土着居民已开始受益于政府救助,并已经开始设法维护他们的民权、土地权。
早期与欧洲人的交往过程中,土着语言或者被遗弃,或者无人使用。1972年,政府设立双语教育工程。今天,许多孩子在学校先学他们部落的语言,然后再学英浯。许多土着语言都出版书籍,并有无线电和电视广播。
B. 全球最另类的4个古老民族,不可思议的现状!
1.爱斯基摩人Eskimo
居住地:北极圈附近
历史上,欧洲人发明了Eskimo(爱斯基摩人)这个词,用来形容那些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勤劳的黄种人。Eskimo的原意是穿雪鞋的人,令人联想到Husky(哈士奇),但并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
爱斯基摩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除了吃海豹、吃海鸟、吃北极熊、住冰屋之外,他们有一种特殊的亲吻--爱斯基摩亲吻Eskimo kiss,又叫kunik,即两人见面会相互摩擦鼻子表示喜爱。当他们相互摩擦鼻子时,其实是在相互嗅对方头发和脸颊的气味。即使两人很久没见面,闻一闻味道就能迅速回忆起来。那么为什么不真的亲亲呢?因为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如果两个人亲亲,难免会有唾液分泌,这样两个人就黏在一起啦!
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立法的影响,爱斯基摩人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但他们的“现代化”生活却使他们更加贫穷,失业率更高。而政府对这一文化的忽视,导致爱斯基摩人并不能跟上现代化的节奏,也诱发了更多的社会问题,特别是酗酒。
2.阿米什人Amish
居住地:美国/加拿大
阿米什人是从德国南部、瑞士迁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如今的阿米什人说的宾夕法尼亚州式的德语。阿米什人的生活十分简单,对高科技接收十分缓慢,甚至不接收。在美国,普通民众还会特意空出一个周末去体验这种纯朴的民风生活。
阿米什人衣着有规定,为着避免产生虚荣心,攀比心理,他们对衣服的款式完全不在意,就像制服一样。阿米什人也是最虔诚的基督徒,一旦在某个教堂受了洗礼,他就必须遵守教堂守则,比如限制或者禁止使用电缆、电话、汽车等。
居住地:新西兰
Maori(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原住民,几个世纪都与世隔离。17世纪,欧洲人来了,从此毛利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毛利人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他们寿命和收入较低,犯罪率较高,医疗问题很多,教育成就也少。
毛利人打招呼的方式也是用鼻子相碰代替贴面礼,叫做hongi。当你走近毛利人,你会发现男性整个面部布满了纹身,女性的纹身则是在嘴唇和下巴,这是毛利人特有的,叫moko。以前,moko代表神圣的社会地位,现如今只是为了凸显自身的文化。
毛利人是新西兰的第二大种族群体,另外还有十几万的分布在澳大利亚。毛利人使用着自己特有的语言--毛利语,新西兰的很多城市和街道都是毛利语命名的,比如着名的旅游胜地Rotorua(罗托鲁阿)。现在,毛利语出现复兴的现象,一些毛利人坚持给孩子使用毛利语名字,例如 Whanganui 和 Onehunga。
文章来源:留学咖啡馆,关注我们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留学咖啡馆”(ID:liuxue_efair),了解更多留学日志,更多国内外热点资讯。
关注微信“不言理想国”(ID:yousayutopia),了解更多各国留学生真实的留学生活。
C. 面积达769万的澳大利亚,殖民300年后为何仍地广人稀
小编认为,面积达769万的澳大利亚,在殖民300年后仍是广人稀。这个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历史原因,澳大利亚是唯一一个拥有一块完整陆地的国家,英国殖民踏上了澳大利亚,对原本就人数稀少的澳大利亚能进行了屠杀,导致澳大利亚人口集聚减少。第二个就是气候地貌原因,澳大利亚有2/3的陆地不适宜人类生存。
好了,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到这里吧,我相信大家的想法各有各的不同,如果大家有什么想要和我们分享的,都可以在评论区下方留言讨论哦。
D. 简述毛利人及其文化在新西兰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毛利人是新西兰的少数民族。属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使用毛利语,属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有新创拉丁文字母文字。信仰多神,崇拜领袖,有祭司和巫师,禁忌甚多。相传其祖先系10世纪后自波利尼西亚中部的社会群岛迁来。后与当地土着美拉尼西亚人通婚,发生混合,因此在体质特征上与其它波利尼西亚人略有不同。新西兰官方文献证明,毛利人是四千多年前从台湾迁出的原住民,毛利人参访台湾阿美族太巴塱部落祖祠,发现门窗开的位置、建筑梁柱等结构都和毛利人聚会所相同
他们对族人聚首的时刻,如葬礼尤为重视,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会面的难得时刻,总趁机回乡。说毛利人一旦离开人世,便会与祖先会合,并凭着他们赐给的力量,赋予子孙精神力量与指引。毛利人极重视他们的传家宝物,如权杖、绿玉项链等,深信它们蕴藏着祖先的灵气。他们会将这些家传之宝传给世代子孙。过去,毛利人与他们居住的环境有极密切的关系,并创造及流传着许多相关的神话传说,如森林之神及大海之神等。透过传统歌曲舞蹈流传坊间,成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毛利人一般说来也已被其他新西兰人接受,虽然有些人在城市中找房子可能遇到困难,另一些人如果要和欧洲血统的新西兰人结婚,也许会遭到反对,但就绝大部分而言,偏见并不是根深柢固的。许多毛利人害怕文化优势甚于歧视,总希望保持他们的毛利人特性。差不多所有毛利人都有一些欧洲祖先,某些认为他们自己是毛利人的人,实际上其欧洲祖先尤为突出。因此他们的特性与其说是遗传学的,不如说是文化上的。
对于大多数毛利人而言,做毛利人意味着承认和尊敬他们的祖先,有对家庭土地的要求,有在他们祖先的村庄内被接纳为这块土地上的人民(people of the land)的权利。它意味着被接纳为团体成员的资格,并和团体成员一道共同承认毛利人的独特思想和行为方式。现在已经恢复了一些对毛利语(Maori language)的教学,1987年毛利语被规定为新西兰的一种官方语言。
在当代新西兰,许多毛利人的文化习俗仍被保存下来。一切毛利人的正式集会都伴随着毛利语的演讲、战歌,正式接待宾客时都要互相以鼻子摩擦表示欢迎(称为hongi),有时还举行一种作为仪式的挑战;在预先烧热石头的地炉上烹调食物。在毛利人村庄中用作开会和典礼中心的雕有图案的房屋,仍在建筑。
E. 在哪里才能了解毛利人的
新西兰的少数民族。属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使用毛利语,属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有新创拉丁文字母文字。信仰多神,崇拜领袖,有祭司和巫师,禁忌甚多。相传其祖先系10世纪后自波利尼西亚中部的社会群岛迁来。后与当地土着美拉尼西亚人通婚,发生混合,因此在体质特征上与其它波利尼西亚人略有不同。19世纪初英国人入侵前约有20多万人,分为50个部落,有部落联盟。原始公社开始解体,阶级分化明显。社会以父系大家族公社为单位,有的开始向大家庭过渡。采用夏威夷式亲属制度即伯叔父与生父同一称呼,伯叔母和生母同一称呼,侄甥与儿女同一称呼。经济以农业为主,行刀耕火种;部分人从事渔猎和采集;手工业发达。殖民时期惨遭屠杀,人口一度锐减。1907年新西兰独立后,民族权利受到尊重,人口逐渐回升。现代毛利人已接受英裔新西兰人的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均已发生变化,多会讲英语,许多人进入城市当雇工。部落界限已被打破,民族意识开始形成。民族文化得到复兴和发展。
毛利人约于一千年前由太平洋中部,从传说中的哈瓦基乘木筏迁徙至此,并从此定居。今天,生活于城市的毛利人,依然继承了毛利的传统文化。他们对族人聚首的时刻,如葬礼尤为重视,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会面的难得时刻,总趁机回乡。说毛利人一旦离开人世,便会与祖先会合,并凭着他们赐给的力量,赋予子孙精神力量与指引。毛利人极重视他们的传家宝物,如权杖、绿玉项链等,深信它们蕴藏看祖先的灵气。他们会将这些家传之宝传给世代子孙。过去,毛利人与他们居住的环境有极密切的关系,并创造及流传着许多相关的神话传说,如森林之神及大海之神等。透过传统歌曲舞蹈流传坊间,成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怀唐伊条约》的签订,保留毛利人的土地及其他资源的拥有权,使这种独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保存,现在成为新西兰一大旅游特色。
F. 毛利人的介绍
新西兰的原住民,少数民族,属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使用毛利语,属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有新创拉丁文字母文字。信仰多神,崇拜领袖,有祭司和巫师,禁忌甚多。相传其祖先系10世纪后自波利尼西亚中部的社会群岛迁来。后与当地土着美拉尼西亚人通婚,发生混合,因此在体质特征上与其它波利尼西亚人略有不同。新西兰官方文献证明,毛利人是四千多年前从台湾迁出的原住民,毛利人参访台湾阿美族太巴塱部落祖祠,发现门窗开的位置、建筑梁柱等结构都和毛利人聚会所相同。
G. 毛利人的历史发展
19世纪初英国人入侵前约有20多万人,分为50个部落,有部落联盟。
现在毛利人总人口70多万人,其中新西兰有62万,澳大利亚有12.6万,英国有8千人,美国和加拿大有4千左右。
毛利语是新西兰官方语言之一, 另一种官方语言是英语。
原始公社开始解体,阶级分化明显。社会以父系大家族公社为单位,有的开始向大家庭过渡。采用夏威夷式亲属制度即伯叔父与生父同一称呼,伯叔母和生母同一称呼,侄甥与儿女同一称呼。经济以农业为主,行刀耕火种;部分人从事渔猎和采集;手工业发达。殖民时期惨遭屠杀,人口一度锐减。1907年新西兰独立后,民族权利受到尊重,人口逐渐回升。现代毛利人已接受英裔新西兰人的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均已发生变化,多会讲英语,许多人进入城市当雇工。部落界限已被打破,民族意识开始形成。民族文化得到复兴和发展。
毛利人约于一千年前由太平洋中部,从传说中的哈瓦基乘木筏迁徙至此,并从此定居。今天,生活于城市的毛利人,依然继承了毛利的传统文化。他们对族人聚首的时刻,如葬礼尤为重视,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会面的难得时刻,总趁机回乡。说毛利人一旦离开人世,便会与祖先会合,并凭着他们赐给的力量,赋予子孙精神力量与指引。毛利人极重视他们的传家宝物,如权杖、绿玉项链等,深信它们蕴藏着祖先的灵气。他们会将这些家传之宝传给世代子孙。过去,毛利人与他们居住的环境有极密切的关系,并创造及流传着许多相关的神话传说,如森林之神及大海之神等。透过传统歌曲舞蹈流传坊间,成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怀唐伊条约》的签订,保留毛利人的土地及其他资源的拥有权,使这种独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保存,现在成为新西兰一大旅游特色。
在新西兰,你会时刻感觉到毛利文化的存在。一个民族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生活。同样,其中毛利人的碰鼻礼和纹面广为我们所熟悉。 到了19世纪的初期阶段,他们就开始跟欧洲人交易,交换枪,衣服和许多西方先进的科技品。白人也开始来跟毛利人买地及砍伐开垦。到1840年的时候两百个毛利领袖就跟英国政府签定了怀唐伊条约,新西兰从这时候就合法的成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之一。但是西方人也带来了很多疾病,因为毛利人对这些疾病没有免疫力,不少人得到感冒的时候在五天内就去世了。
从1860年代到1870年代之间,许多毛利族感觉到西方帝国主义的威胁及侵略性,他们就不愿意在继续卖土地给英国政府,有几个族就在奥克兰南边的怀卡托地区联合起来,成立他们自己的王国并反抗英国殖民政府,引起十年的“新西兰土地战争”或“毛利土地战争”。当然,西方先进的枪与大炮很容易就胜过毛利人的石器文化,但在1864年的战争当中,一些毛利反抗者在一个叫(Ruapekapeka Pa)的地方第一次用堑壕战的战术。英国殖民政府军队用大炮轰炸那个“帕”后,认为他们已经胜利了便前进,其实那毛利反抗者已经躲在了堑壕底下,等英国军队到来。十分钟内就有一百个白人被打死。 除了音乐和舞蹈外,在美术方面,木雕也表现了毛利的文化特征,无论是独木舟上的雕刻,城塞村入口处的雕刻,集会场所前面及周围的雕刻等,皆充分显示了毛利人将雕刻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而目前这种木雕品已成为赠送他人的最佳礼物。
毛利人木雕工艺出众,石雕手艺也不错。最着名的是在新西兰绿石上雕刻提基神像,该绿石被毛利文化视为护身符,是非常珍贵的。
游客可拜访一户毛利族会堂,观赏毛利传统迎客仪式。每一户毛利会堂皆由家园的老树沃卡巴巴(whakapapa)所雕琢而成。
H. 澳大利亚的土着都被灭绝了吗
没有,澳大利亚现在还有三十多万土着人口,这些土着人占澳大利亚人口的1%多一些。
I. 毛利人是什么人种
是大洋洲人种。
四大人种:
亚洲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
一、亚洲人种
亦称黄种人。主要特征是黑色且较为硬直的头发,眼有内眦褶,体毛不甚发达,肤色中等。主要包括分布在亚洲东南部的东南亚人、东部的东亚人以及位于南北美洲的大陆上的印第安人。
二、非洲人种
亦称黑种人。主要特征是黑色呈小卷曲状的毛发,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两个类型,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鼻矮,通常为圆颅型,肤色相对较深;后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北的地区,鼻高唇薄,总体肤色较深。
三、高加索人种
亦称白种人。主要特征是呈大波浪状且较为细软的毛发,毛发颜色主要有:白、金、红、棕、黑等主要的五种大色调,颧骨不明显,鼻高唇薄,通常为长颅型,肤色较浅。白色人种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后的北非土着,后来经过长期的演化和定居,扩散到北非、西亚、中亚、南亚、欧洲以及16世纪以来逐渐扩散至整个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四、大洋洲人种
亦称棕种人。主要特征是黑色呈小波浪状且较为粗糙的毛发,鼻高唇薄,通常为长颅型,肤色中等。主要分布在位于远东大洋洲上的岛屿上,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例如新西兰北岛上的毛利人等。一般的衣物是用稻草编织而成的,而在建筑物的周围则一般会采用石雕来做装饰,海岛文明显着,在文明上主要是继承了隶属于古代美洲的印第安文明。
(9)澳大利亚毛利人现在怎么样了扩展阅读
毛利族:
毛利族 (Māori)是新西兰 的原住民。在毛利语这个词其实是“正常”或“普通人” 的意思,因为当时的欧洲人问他们说他们民族的名字应该怎么称,他们就回答说他们是正常人——他们把外国人看做是不正常或反常的人(Pakeha)。许多考古学和历史学家认为他们是从库克群岛和波利尼西亚地区的来源,甚至科学家发现毛利人和台湾原住民的基因是很接近的,在他们语言文化上也蛮相同。现在他们的人口将近三十九万人。
种族历史:
根据他们毛利长子的传说,在公元 800年 的时候,有一位人叫库佩(Kuрe)爱上个村人的妻子,然后有一天他就把她丈夫杀死。库佩怕那村庄的人发现后会报仇,他就准备好他的生活用品,准备离开那个岛。划船好几个周夜后库佩终于预见一片很陌生的新地,这个特别大的陆地上有很长的一片白云,所以库佩就称这地为“阿提呵罗啊” (Aotearoa),英文为Land of the long white cloud,意思就是“长白云之乡” 。
库佩他就划船回到他家乡跟他村的各位报告说这一大块新的岛无人居,土地肥沃,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巨鸟后来被称为“墨阿”(Moa)。
初期的时期只有一些岛民到“啊提呵罗啊”专门来寻找与打猎这个“墨阿”巨鸟,他们一边点火烧森林,一边打猎,所以这种“墨阿”巨鸟在几百年后欧洲人发现新西兰时,早就绝种消失了。
在南岛的西海岸有一位女青年发现了一种绿玉他们称为“软玉”(Pounamu).这是被毛利人视为圣物的材料,许多人形像,尠配件,武器等都用这种玉石制成的。 十四世纪 ,僻居南太平洋的毛利人,开启了新西兰 文明史。数百年来他们发展出严谨的部落制度,阶级制度。在西方文明尚未到达之前,毛利一直生活在他们传统社会形态之中。
他们吃的食物是从岛群带来的甘薯 ,芋头,山芋等蔬菜。毛利人也带了砪,狗,老鼠。老鼠后就吃很多新西兰栬土的鸟蛋。毛利人大部分是吃螃蟹,頙虾,鳗鱼,等海鲜食物。
在主后1200年的时候,有七个独木舟同是从南太平洋的岛国同时来到“啊提呵罗啊”。这是第一次计划好的岛民移民。在这一两百年内的时期,毛利人就住到新西兰的北岛跟南岛各地了。
J. 什么是毛利人
毛利人简介
(Maoris)
新西兰的少数民族。属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使用毛利语,属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有新创拉丁文字母文字。信仰多神,崇拜领袖,有祭司和巫师,禁忌甚多。相传其祖先系10世纪后自波利尼西亚中部的社会群岛迁来。后与当地土着美拉尼西亚人通婚,发生混合,因此在体质特征上与其它波利尼西亚人略有不同。19世纪初英国人入侵前约有20多万人,分为50个部落,有部落联盟。原始公社开始解体,阶级分化明显。社会以父系大家族公社为单位,有的开始向大家庭过渡。采用夏威夷式亲属制度即伯叔父与生父同一称呼,伯叔母和生母同一称呼,侄甥与儿女同一称呼。经济以农业为主,行刀耕火种;部分人从事渔猎和采集;手工业发达。殖民时期惨遭屠杀,人口一度锐减。1907年新西兰独立后,民族权利受到尊重,人口逐渐回升。现代毛利人已接受英裔新西兰人的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均已发生变化,多会讲英语,许多人进入城市当雇工。部落界限已被打破,民族意识开始形成。民族文化得到复兴和发展。
毛利人约于一千年前由太平洋中部,从传说中的哈瓦基乘木筏迁徙至此,并从此定居。今天,生活于城市的毛利人,依然继承了毛利的传统文化。他们对族人聚首的时刻,如葬礼尤为重视,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会面的难得时刻,总趁机回乡。说毛利人一旦离开人世,便会与祖先会合,并凭着他们赐给的力量,赋予子孙精神力量与指引。毛利人极重视他们的传家宝物,如权杖、绿玉项链等,深信它们蕴藏看祖先的灵气。他们会将这些家传之宝传给世代子孙。过去,毛利人与他们居住的环境有极密切的关系,并创造及流传着许多相关的神话传说,如森林之神及大海之神等。透过传统歌曲舞蹈流传坊间,成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怀唐伊条约》的签订,保留毛利人的土地及其他资源的拥有权,使这种独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保存,现在成为新西兰一大旅游特色。
在新西兰,你会时刻感觉到毛利文化的存在,一个民族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生活。同样,其中毛利人的碰鼻礼和纹面广为我们所熟悉。
毛利人是天生的艺术家,尤其对音乐和舞蹈有独到之处。从传教士那里学习赞美歌的旋律和和声,再经过巧妙的运用,发展成毛利人明朗愉快的音乐。和夏威夷草裙舞类似的毛利歌舞,除了在罗沱路亚以毛利音乐表演外,在新西兰的节日庆典上,也是主要的。
除了音乐和舞蹈外,在美术方面,木雕也表现了毛利的文化特征,无论是独木舟上的雕刻,城塞村入口处的雕刻,集会场所前面及周围的雕刻等,皆充分显示了毛利人将雕刻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而目前这种木雕品已成为赠送他人的最佳礼物。
毛利人木雕工艺出众,石雕手艺也不错。最着名的是在新西兰绿石上雕刻提基神像,该绿石被毛利文化视为护身符,是非常珍贵的。
游客可拜访一户毛利族会堂,观赏毛利传统迎客仪式。每一户毛利会堂皆由家园的老树沃卡巴巴(whakapapa)所雕琢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