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如何解决环境问题

澳大利亚如何解决环境问题

发布时间:2022-05-18 22:10:33

Ⅰ 全球变暖澳大利亚应怎样做

全球变暖不是澳大利亚的错,也是澳大利亚无能为力的事情,澳大利亚人所应该做的或所能够做的,跟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做法恐怕没有什么两样,就是减少环境污染,尤其是减少碳排量而已

Ⅱ 现代澳洲人为保护环境做了哪些努力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国家之一,客观上地广人稀,环境自净能力很强,环境容量很大;主观上,政府、企业、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很高,他们建立了专门的环保机构,制定了法规政策规划,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严格

执法,加大环保宣教力度,鼓励公众参与。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在立法上,澳洲制定了《国家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澳大利亚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化保护法》、《国家野草控制战略》、《澳大利亚濒危动植物和生态区域保护战略》等法规政策。澳洲高度重视预防为主的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起,联邦和州政府均要求对重大的发展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就开始预防和减轻不当的人为开发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管理中,采取了一些具体但又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比如,在凯恩斯的库连达热带雨林要修建当时世界第一、长达7.5千米的索道,因为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环保局压了7年,最后业主交了100万美元保证金,并承诺不修公路、不破坏生态,用直升飞机运送建材,环保局才予批准,结果一年就建成,但花了上亿美元;又如,为了保护好世界上最小的企鹅(全球仅分布于南极、南非、澳洲),在面积相当于新加坡三分之一的墨尔本企鹅岛(约有10000多只企鹅),严格控制居民数量,在1000多住户中,研究人员就占了一半,对游客要求做到“三不准”,即不准吸烟、不准抚摸、不准拍照(因前些年使用闪光灯致使企鹅失明而无法出海);再如,为了保护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世界自然遗产,凯恩斯加大农业面源污染和入海河流的污染防治力度,禁止海洋探险活动,有效地防范棘冠海星对珊瑚虫的生命威胁,限制旅游开发商的不当开发和游客的过度流入。
澳大利亚物华天宝,得天独厚,但有两个遗憾:一是在国土及南极上空有一相当于美国国土面积那么大、深度与珠穆朗玛峰高度相当的“臭氧层空洞”;二是缺水。为了解决水的问题,澳大利亚创造性地建立了城市水资源管理模式,这是一个集水利水文工程、环境科学、水生生态、水资源管理、社区教育、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以及其它城市建设的各学科综合性的工作,是可持续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方面,强调要加强降水管理,建立雨水滞流坝、垃圾拦截闸、洪水预防、降水收集、处理、传输、储存、回用管理体系,降低对下游的洪峰冲击,提高水回用机会,美化城市景观。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水敏感城市设计,要求城市的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在任何涉及水的问题上都要有高度的敏感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水循环的影响,同时最大程度地增强降水系统的多功能用途。其核心思想是从家庭节水型用水器到城市的给排水设计,乃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都要体现节水。同时,为净化水质,采取了植被沼泽、过滤技术、通透性地面材料、生物活性土壤过滤、微纤维膜技术、生物拦截系统、人工湿地等措施。城市水敏感设计的目的在于保护生态系统、将降水综合到地表景观中、保证水体质量、降低地表径流量和高峰流量。此外,澳大利亚还非常重视社区参与,联邦政府组织的全国性“水体观察”项目,涵盖了土地保护组织、大中小学校、社区组织的志愿者,其中,新南威尔士州的“河流观察”项目参加的学校、团体多达几百个,有近3万成员,是世界上最大的集教育、监测、社区参与、流域健康促进等多功能群众组织,成为当地水资源及环境管理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网址:http://home.focus.cn/news/2009-12-18/159847.html
希望帮到你,望采纳,满意请点击:采纳

Ⅲ 澳大利亚关于环境问题的对外方针

1.澳大利亚环境保护概述
1.1 国民的良好环境生态意识
澳大利亚是世界环境保护做得相对较好的国家之一。在澳大利亚,政府和一些志愿者经常发起组织一些环境保护活动,如“挑战温室效应计划”及“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等,许多公民都参加过各种类型的环境运动或自然资源保护活动。澳大利亚人具有较为先进的环境理念。他们很早就摆脱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陈腐观念,树立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中心主义”价值理念。这一点,在澳大利亚国徽的设计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国徽是一个国家的最基本标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一个国家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
1/9
与当今世界其他国家的国徽相比,澳大利亚的国徽可以说是别具特色,该国徽的左边是一头袋鼠,右边是一只鸸鹋,而这两种动物,目前只有澳大利亚才是其生长地。将特有动物作为本国的标志、作为本国价值追求和人文精神的体现,这在各国并不多见。澳大利亚国徽的这种独特设计充分反映了澳洲人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其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良好环境伦理观。
不仅如此,澳大利亚还极为重视对环境道德的倡导和强化。澳大利亚学校教育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设有专门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环境道德感,增强其生态保护意识,而包括从报纸到电台的种种评论也已越来越多地涉足到了环境道德领域。培养正确的环境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已成为澳大利亚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渗透到了政府决策、企业策划和个人行为等方方面面。从这一点上来说,澳大利亚在本国的环境保护问题上似乎更倾向于“道德治理”。在澳大利亚,由于政府的正确引导,人们已经建立了一套恰当的环境道德规范,对环境与资源的认识也相应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高度已使澳大利亚人对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成为一种国民素质和人文精神,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澳大利亚的环境保护。
1.2 多样化的环境保护主体
环境保护的主体即环境保护的参与者。一般来讲,环境保护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包括中央及地方两级政府,狭义上的环境保护就是专指政府以管理者的身份对生态环境所进行的保护。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化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渐重视,环境保护的主体事实上已逐渐突破了传统范围的藩篱,在许多国家,个人及其他组织也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之一。澳大利亚就是一个极明显的例子。澳大利亚是一个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在行政机构上,它有两套政府班子,即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无论是在联邦一级,还是在地方一级,环境保护都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据统计,除了联邦政府以外,澳大利亚目前共有900多个大小不同的地方政府,最大的如布里斯班市议会,统辖70多万人;最小的如西澳大利亚州的一个郡,只有100多人。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保护本地方的环境。如地方政府有权不同意在风景区建造高楼以防止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地方政府可以通过经济刺激手段间接影响本地区企业的生产活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土地使用的控制一般要经过州长和有关部门批准等等。联邦政府的主要环境监管职责是对各州的环境与资源保护事宜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并对国际国内的环境问题承担责任。
2/9

除了各级政府实体之外,企业、环境保护组织及个人也已是本国环境保护的重要主体,他们在本国环境保护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澳大利亚拥有许多专门的环境工业公司,它们是本国环境保护的积极参与者;除此之外,澳大利亚的普通企业也对环境保护投入了较大的热情,他们对有关环境保护的许多活动都给予了各种形式的物质或精神支持。
1.3 对环境与资源的全面保护
澳大利亚是一个极为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其环境保护的范围相当广泛,从自然资源到环境污染防治再到生态区域的维护,凡涉及环境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在其环保的范围之内:
在澳大利亚,对动植物的保护是其环境保护的一个亮点。澳大利亚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但出于良好的生态责任感,澳大利亚人很少砍伐本国的森林;他们无论是在房屋的建造方面,还是在家具的用材方面,都尽力避免用木质产品。不仅如此,澳大利亚还大量引进包括中国的银杏在内的许多植物品种,以增强本国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澳大利亚政府还通过立法严厉禁止并惩罚滥捕滥杀动物尤其是珍惜野生动物的行为;并规定,由各州和地区政府来具体承担对动物的主要保护责任,联邦政府则主要负责联邦管辖领地上的特有动物,并控制动植物的进出口,签订有关保护自然的国际条约或公约等。
澳大利亚对本国境内的生态区域也给予了强有力的保护。澳大利亚是“世界遗产会议”的代表,并作为南半球仅有的四个代表国之一,成为自公约签署以来一直担任代表的国家。目前,澳大利亚共有卡卡杜国家公园、乌鲁鲁国家公园和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化石区等11处特殊区域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这些区域都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及人民的强有力保护。不仅如此,对于臭氧层的保护,澳大利亚也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和积极的参与。澳大利

Ⅳ 如何解决澳大利亚环境问题

从事社会研究的休·麦凯说:“作为澳大利亚的生活方式,拥有自己的住宅已经扎根在我们民族精神的深处。”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拥有自己的住宅依然是人们的“梦想”,而且十分盛行。许多年轻人从父母家里搬出来,到城市附近租房暂住,直到有能力在郊区购置一处带花园的住宅。

“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将会促使这些租房族变为买房族”,休·麦凯说,“他们大多可能在市中心租房暂住,但他们会开始企盼着在郊区建立自己的家园,营造出这种澳大利亚养儿育女的完美氛围”。

“外向型”的生活

出生在英国的休·特恩布尔目前在墨尔本的拉特罗布大学教授传媒研究。她注意到澳大利亚郊区不同于其他西方国家的郊区,因为澳大利亚人更加喜欢户外生活。

“你拥有的不仅仅是一个花园,而是一个户外娱乐场所。”特恩布尔女士说,“一个室内厨房和一个户外烧烤区之间的关系是很直接的--户外烧烤区让你多了一处做饭的地方,一个娱乐和享受生活的场所。这样,澳大利亚人在郊区把野外丛林生活的理想与退居室内的城市生活理想结合在了一起。在郊区,这两者才有了完美的结合。”

特恩布尔女士还指出,这种是一种与家人和朋友分享的生活方式,加上四周的高栅栏,这样邻居们也看不见你们。

环境问题



澳大利亚是地球上最为干旱的大陆,一些环境问题也由此产生。干旱总是给澳大利亚带来威胁,连年的低降水量使得大片土地无法使用传统耕作方式耕种。

各州政府经常对家庭用水和工业用水进行限制,以此来节约水资源。但是由于有大片草地和花园,加之澳大利亚人对水上运动的热爱,澳大利亚人一直是世界上的用水大户。

火灾

在澳大利亚,丛林大火会经常摧毁成千上万平方公里的森林、公园和农田。一八五零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每隔十三年左右澳大利亚就会出现一个丛林火灾频繁发生的季节。一九三九年发生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丛林大火造成了七十一人死亡。从此以后,澳大利亚人开始关注他们的生态系统。历史学家汤姆·格里菲思说,当时的一个皇家委员会曾经指出,欧洲人没能向原住民好好学习。

“原住民从不生活在丛林中心地区”,他说,“他们生活在丛林边缘。而且他们利用焚烧的方法开辟出许多通道和边界。这样即使发生丛林大火,也不会蔓延开来。”

是否采用焚烧或清除矮小灌木方法是颇有争议的热门话题。



经过两个世纪的丛林砍伐和采用欧式农业耕种法,现在澳大利亚人认识到需要改变这种做法了。由于很多支流被改道用于灌溉农田,曾经蔚为壮观的墨累-达灵河水系现已面临威胁。

森林砍伐和过度灌溉已经导致大规模土壤盐碱化。地表和地下水源盐分增高正在给大片农村地区造成影响。

演员杰克·汤普森对环境问题十分关注。“一七八八年以来,澳大利亚被砍伐的树木已达两百亿棵,这一数目真是触目惊心。”他说,“现在,我们每一天都会因为土壤盐碱化而失去一块足球场大小的土地。在我们下一代的一生中,三分之一的可耕地,也就是可用于生产粮食的土地,将因为土壤盐碱化变得无法耕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澳大利亚政府正着手进行一项为期七年、耗资十四亿澳元的项目,目的在于降低土壤盐碱度和清理河道。

Ⅳ 因天气原因,澳大利亚沿海出现大量泡沫,当地政府对此有何应急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海洋油田的开发,沿海地区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近海养殖业造成的污染,都会导致大量富含氮磷的物质,比如无机氮、石油类、活性磷酸盐等营养物质越来越多。 泡沫的形成就与蛋白质有关。

其次就是,在水质上控制,防止容易产生泡沫的水体进入,如含洗涤水,高有机物水等。就拿生活在沿海的人,他们使用的废水、污水基本都是排放在海水里,虽然一时间没什么问题,但是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泡沫,所以人们可以减少污水排放在海水的量。

最后就是用水喷淋,有效。如果说少量的话就可以用大量的水来喷淋,这样的话让泡沫减少甚至没有,但是这也只能说是少量吧,就拿这个而言吧,这是不可能吧,因为一个沿海的泡沫是不可能少量的,所以要考虑其它方法。

Ⅵ 澳洲被近百亿只兔子折腾了几十年,该如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引言:澳大利亚是一个大型的岛国,所以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都是不适合生存的,只有沿海的某些地区才适合生存。而且澳大利亚一直以来都被近百亿只兔子折腾了几十年,该如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呢?

Ⅶ 澳大利亚鸭嘴兽因干旱污染濒临灭绝,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澳大利亚的政府处理非常消极,在已有的事实面前,澳大利亚的环境部长拿老掉牙的《环境法》表示鸭嘴兽不需要保护。澳大利亚的处理非常的规矩,也异常的让人震惊,不过想想澳洲大火的时候,澳总理在旅游,环保部长这样说也就不奇怪了。具体说一下这个澳洲的八卦。

再后来,澳大利亚保护这个物种的方舟主席都发声了,表示鸭嘴兽是真的找不到了,再次上报,并且找来了媒体。

这位方舟主席叫福克纳,他的方舟团队的长期研究,在各地区发现鸭嘴兽的种群已经鲜少被发现,猜测它们的生存环境已经受到了威胁,并且表示,在已找出来的鸭嘴兽的尸体也是腹中空空,活活饿死的。在接近干涸的水滩里有各种病菌。或许是因为媒体宣传得好,福克纳的上报引起了社会的重视,至于澳洲政府,还依然在自我催眠着。

按着澳洲的效率,估计如果不是老天爷看不下去来几场大雨,鸭嘴兽估计得凉。

Ⅷ 为什么澳大利亚铁矿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

虽然五万年前就有土着人定居,但澳洲的开发史却只有200多年,十八世纪后期欧洲移民登陆并定居于此,进行农牧业生产才真正拉开了澳洲开发建设的序幕。至十九世纪中期在维多利亚州发现了金矿后,移民骤增,掀起了淘金热,一味无节制地毁林扩牧、毁草经农、过度放牧、开矿破坏,加上野兔成灾(十九世纪中期为人们休闲打猎而引进,后来由于野兔数目骤增并泛滥成灾,对植被造成严重破坏,澳政府使用一种粘液菌进行灭杀)、不合理的土地使用和低下的管理水平,使原有良好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水土流失(水蚀与风蚀)的发生与发展。由于当时人们认识的局限性,水土流失并未引起当局的重视。到了十九世纪末期,水土流失已发展成连片,出现了上千平方公里流失严重的不毛之地。至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又遇上了严重的旱灾,加上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水土流失仍未得到控制。另外澳大利亚是个平坦的国家,没有高山没有大川,所以地面水蒸发量很大,陆地面积的75%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仅1983年的那场席卷墨尔本的沙尘暴,就撒下了200万吨尘土;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一次沙尘暴,卷起的尘土随着气流围绕地球环绕了3圈;2002年掠过格里菲斯市的沙尘暴,一小时内给城市覆盖了厚厚一层沙尘,使澳大利亚当年经历了1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最近二三年澳洲却没有发生过大的沙尘暴。原因是重点围绕牧场开展了治理,阻止了土地荒漠化蔓延趋势。
在澳大利亚,农场一般被水泥柱和铁丝网分隔成了一个一个的方块,不同的方块是不同的放牧区,澳大利亚人通常不会在同一个牧区里连续放牧,而是轮流使用不同的放牧区,以便牧草能有足够的时间恢复。澳大利亚政府大力推行羊群圈养。通过割草圈养牲畜,保留草根和草茬,进而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亚养畜非常严格,养什么、养多少都不由农场主决定。澳大利亚政府每年都要对各牧场作一次普查,以确定下一年的载畜量。在同一个畜群里,牛、羊的数量搭配也是经过科学测算的,从而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澳大利亚的土地荒漠化主要体现在草场的退化上,因此澳大利亚对沙尘暴的治理主要围绕牧场来进行。 澳大利亚严格实行轮牧。为了防止羊群将草连根拔起,破坏植被,澳大利亚政府还大力推行圈养,通过割草圈养牲畜,就保留了草根,也就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亚养畜非常严格,养什么、养多少不是由农场主自行决定。澳大利亚政府每年都要对各牧场作一次普查,以确定次年的载畜量。而在同一个畜群里,牛、羊的数量搭配也是经过科学测算的,从而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虽然五万年前就有土着人定居,但澳洲的开发史却只有200多年,十八世纪后期欧洲移民登陆并定居于此,进行农牧业生产才真正拉开了澳洲开发建设的序幕。至十九世纪中期在维多利亚州发现了金矿后,移民骤增,掀起了淘金热,一味无节制地毁林扩牧、毁草经农、过度放牧、开矿破坏,加上野兔成灾(十九世纪中期为人们休闲打猎而引进,后来由于野兔数目骤增并泛滥成灾,对植被造成严重破坏,澳政府使用一种粘液菌进行灭杀)、不合理的土地使用和低下的管理水平,使原有良好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水土流失(水蚀与风蚀)的发生与发展。由于当时人们认识的局限性,水土流失并未引起当局的重视。到了十九世纪末期,水土流失已发展成连片,出现了上千平方公里流失严重的不毛之地。至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又遇上了严重的旱灾,加上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水土流失仍未得到控制。另外澳大利亚是个平坦的国家,没有高山没有大川,所以地面水蒸发量很大,陆地面积的75%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仅1983年的那场席卷墨尔本的沙尘暴,就撒下了200万吨尘土;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一次沙尘暴,卷起的尘土随着气流围绕地球环绕了3圈;2002年掠过格里菲斯市的沙尘暴,一小时内给城市覆盖了厚厚一层沙尘,使澳大利亚当年经历了1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最近二三年澳洲却没有发生过大的沙尘暴。原因是重点围绕牧场开展了治理,阻止了土地荒漠化蔓延趋势。
在澳大利亚,农场一般被水泥柱和铁丝网分隔成了一个一个的方块,不同的方块是不同的放牧区,澳大利亚人通常不会在同一个牧区里连续放牧,而是轮流使用不同的放牧区,以便牧草能有足够的时间恢复。澳大利亚政府大力推行羊群圈养。通过割草圈养牲畜,保留草根和草茬,进而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亚养畜非常严格,养什么、养多少都不由农场主决定。澳大利亚政府每年都要对各牧场作一次普查,以确定下一年的载畜量。在同一个畜群里,牛、羊的数量搭配也是经过科学测算的,从而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澳大利亚的土地荒漠化主要体现在草场的退化上,因此澳大利亚对沙尘暴的治理主要围绕牧场来进行。 澳大利亚严格实行轮牧。为了防止羊群将草连根拔起,破坏植被,澳大利亚政府还大力推行圈养,通过割草圈养牲畜,就保留了草根,也就起到了固沙的作用。澳大利亚养畜非常严格,养什么、养多少不是由农场主自行决定。澳大利亚政府每年都要对各牧场作一次普查,以确定次年的载畜量。而在同一个畜群里,牛、羊的数量搭配也是经过科学测算的,从而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Ⅸ 澳大利亚在采矿的过程中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澳大利亚环境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预防,不是先污染、后治理,而是尽量做到不造成污染。
比如对于采矿者,政府不仅要求他们在开矿前要考虑到采矿对周围动植物和人居的影响,还要求开采者要拿出矿山开采后的治理计划,即废矿场地的“恢复”问题,包括废矿填埋后上面是种农作物还是树木、花草,采矿主必须在开矿前交纳“恢复”废矿的成本。也因此这里许多昔日的废矿都矿区有环保部门,专门从事清场前植物种子和幼苗的采集、培育和采后复植。为保证原有植被,开采时并非将原有林木全部铲除无遗,而是在中间保留一条植物走廊,以确保原有动植物能继续繁衍。 澳大利亚将矿区复植作为获得开采权的先决条件,采矿公司不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采后复植计划,便不可能取得开采许可。澳大利亚矿区复植可分成三种类型:其一是在荒无人烟的最偏远地区,只要确保采后环境的安全稳定,大体恢复,不留下污染即可;其二是一种普遍做法,即要求恢复原有植被和自然面貌,数年后土着人可继续他们传统的林间采集活动,上述铝矾土矿即属此类;其三是一种高层次的做法,即创造出一个更加优美的环境。悉尼的奥运公园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一例。 变成了绿山或草场。

Ⅹ 国外环境污染治理怎么做

英国:利用技术科学治污

200多年前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钢铁、煤炭、化工和其他行业的繁荣,推动了英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对于废料处理和运营管理的疏失,也导致了化学废料流入土壤或者直接排入地下,带来非常严重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从20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就陆续制定相关的污染控制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同时进行土壤改良剂和场地污染修复研究。英国土地修复技术非常规范,目前主要采取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修复三方面的技术。

对于泰晤士河的治理,英国成立了治理专门委员会和水务局(公司),对整个流域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提出水污染控制政策法令。1850-1949年,英国政府开始第一次泰晤士河治理,主要是建设城市污水排放系统和河坝筑堤。1950年至今进行了第二次污染治理,不仅重建和延长了伦敦的下水道,还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加强工业污染治理,采取对河流直接充氧等措施治理水污染。目前,全流域建设污水处理厂470余座,日处理能力为360万吨,几乎与给水量相等。泰晤士河沿岸的生活污水都要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才能排放到河中,污水处理费用计入居民的自来水费中。

在泰晤士河的治理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同样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泰晤士河的第二次治理。科学研究帮助水务局制定合理的、符合生态原理的治理目标,根据水环境容量分配排放指标及时跟踪监测水质变化。经过100多年的综合治理,特别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高强度治理,泰晤士河已成为国际上治理效果最显着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干净的河系之一。1955-1980年间,泰晤士河总污染负荷减少了90%,河流水质已恢复到17世纪的原貌,100多种鱼重返泰晤士河。


德国:摸清家底 区别对待

在工业化过程中,德国留下了许多污染场地,有15%-20%的土地被怀疑可能受到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德国有30万块土地需要治理。在后工业化时代,土壤保护已经成为德国环保的一项重要工作。

德国的土壤保护工作做得比较深入细致,开展了污染场地调查,底数清楚,为开展土壤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首先,全面开展土壤监测。目前,德国各州都对土壤进行长期监测,全国共有800多个监测点,绝大部分是环保部门设立的,也有一些是农业部门设立的。联邦与各州政府设立土壤污染调查小组,根据土地的用途,对土壤进行监测,随时了解土壤特性的变化信息,同时观察土壤发展趋势,评估治理措施是否有效。

其次,对全国有污染嫌疑的地块进行排查、筛选,对重点污染地块进行详细调查,然后,通过情景模拟,开展土壤修复研究,制定技术方案并实施。

第三,建立污染场地数据库。如萨克森州对全州污染土地建立了一个详尽的数据库,所有与土壤保护相关的州政府部门都可以使用这个数据库,下一级地方政府也可以查找属于本地区的污染场地情况。同时,建筑公司也可利用这个数据库。通过这个数据库,可以对全州土壤保护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

德国还通过精密计算设计了一套指标来评估土壤风险:在绿色线上的,主要是预防土壤恶化;在黄色线上的,要发出警告;在红色线上的,必须进行清理。

当然,土壤保护最好的手段是尽量少用土地。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农业用地转为工业、交通、住宅用地,土地利用的转型导致了土壤污染。少用地意味着少污染。因此,现在德国对土地转型利用实行总量控制,现在每年农业土地转型利用的总量为50多公顷,到2020年年利用量不能超过30公顷;为满足建设需要,重点向城市要土地,重视土地的重复使用,避免无节制地向周边拓展,造成新的污染。


澳大利亚:改造污染土地成公园

和世界很多其他国家一样,澳大利亚也逐渐将重度污染的工厂企业慢慢搬离城市中心和住宅区周边。搬迁留下的空地会经环境署的严格评估并由开发商做出改造意见申请,获得批准之后才允许将污染地块修复和转型为非工业用地。

澳大利亚很多受污染严重的土地最终并没有转型成商住用地。一些大型的森林公园、湖滨公园,由于可以广种树木、使土壤自然修复,更适合污染土地的转型。获得过多项大奖的澳大利亚BP石油公司遗址公园就是在原BP石油公司场地改造后建成的。这座公园中,很多被污染的土壤并没有被运走,而是和有机物相结合,重新加以使用,通过自然法则,慢慢把土地净化。对于被污染土地的修复工作,澳大利亚的标准和规格非常高,曾经被严重污染的奥林匹克公园地块,已经被改造成了适合全家出游的绿色天堂。

在悉尼西区一个工厂变住宅区的地块改造中,市政厅要求改造者必须把所有被污染的土壤全部装进密封的卡车中,沿特定路线运出后,倾倒在专用的屏蔽空间内,最终用水泥板封存。光这种土壤修复就耗资500万澳币,约为2500万人民币。

阅读全文

与澳大利亚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1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2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