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Uber断臂求生,滴滴首次盈利,全球出行市场酝酿巨变
华尔街日报消息,5月18日,Uber公司再次裁员3000人。
CEO达拉·科斯罗萨西在致全体员工的邮件中表示,Uber还计划暂停一些非核心项目,包括其孵化器、AI实验室和名为Uber Works的求职服务。同时还将关闭或合并其全球45个办公室,其中包括新加坡办公室(曾作为Uber在东南亚地区的枢纽)
显然,Uber此举无疑是壮士断腕。疫情之下萧条的出行经济早已让Uber无法扛住如此庞大的身躯前行。为了安全度过危机,这是明智之举。
Uber可以断腕自救,但有的品牌一旦断了腕,或许就凉了。仅仅是断腕,显然不足以复活Uber,亦不足以改变全球网约车市场。那么疫情之下,网约车平台的出路在何方?司机的出路又在何方?
不只是优步的滑铁卢
这已经不是Uber这个月的第一次裁员了,上一次还是9天前那一次视频会议。
5月11日那天,Uber的客户服务部负责人鲁芬·查韦洛召开了一次3分钟视频会议,裁掉了前端客服员工共计3500人。"因为出门的人越来越少,我们的企业规模也将按商业需求进行调整……今天是你们在Uber工作的最后一天"。
这位客服负责人坚强中带着哽咽:"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痛苦的信息,没有人想接到这样的电话。"
此外,Uber还关闭了全球450多个司机服务中心;今年3月,Uber表示将暂时关闭北美区的所有运营枢纽;本月上旬,Uber裁掉了迪拜31%的员工。
5月7日,Uber发布2020年一季度财报,净亏损达29亿美元,录得三个季度以来的最大单季亏损。经过多次裁员,Uber目前已经在一个月裁去25%的员工。
如今,Uber官网首页上还写着大大的"Help keep each other safe",但是Uber让自己保平安还十分艰难。
为了阻止疫情的传播,全球各国都颁布了限制令,这给Uber遍布全球的网约车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但显然不只是Uber一家在痛,狂潮之下无一幸免。
全球的网约车平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伤亡"。4月底,北美的另一家平台Lyft已宣布裁员982人,占员工总数量的17%;东南亚平台Grab则表示将限制成本;戴姆勒和宝马旗下的网约车项目同样开始进行裁员操作。
那些以开网约车为生的司机来说,面对订单大幅度下降,更使得他们叫苦连天。有部分司机要求平台方给予失业补贴,但疫情之下,正常签署劳动合同的雇佣关系的企业也未必能完全支出员工的失业补贴,更何况只是居间合同关系,平台就更不可能为司机买单了。
▲有美国Uber和Lyft司机组织车队示威,要求平台给予他们失业补贴。
国内市场网约车司机也并不好过,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国内网约车司机们的订单减少幅度达70%,如今尽管疫情已经好转,但依然没有太大的起色。在复工复产前,就有不少司机的声音,表示疫情之后不再跑网约车。
▲3月,北京为网约车安装的"安全舱"
有人在深沟,有人上高楼
不过,尽管大环境陷入困窘,却仍然有的人收获了好消息。
5月7日,滴滴总裁柳青在CNBC的采访中表示,滴滴的核心网约车业务已经小幅盈利,国内市场的客流量已经回归疫情前水平的60%-70%,为2月份最低点的5倍。
此外,柳青还表示,滴滴目前没有裁员或融资的计划。据CNBC报道,滴滴已经从包括软银和丰田汽车在内的投资者中筹集到超210亿美元。
▲滴滴总裁柳青
虽然盈利时间来得比创始人程维预计的晚了近2年,但相比疫情之下三连裁的Uber而言,这是难得的好成绩。
滴滴在疫情中迎来了小捷报,当然不是疫情的功劳,主要还是因为滴滴这些年的蓄力。
Uber当初财大气粗入驻国内市场疯狂烧钱补贴吸引用户时,滴滴无力硬刚只能曲线救国,投资了北美的Lyft、印度的Ola、东南亚的Grab、巴西的99,再加上中东北非的Careem和东欧的Taxify等多家平台,搞起了"反Uber联盟"。
其后,2018年7月,滴滴出行宣布与软银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进军日本出租车打车市场;2019年6月,滴滴进入智利和哥伦比亚,目前在拉美4个国家运营……六年来滴滴虽然在国内风波不断,但同时在全球市场的暗中发力也是力度不少,6年来累计亏损390亿元,如今算是稍微收成了一点正果。5月初,滴滴国际事业部首席运营官仇广宇进一步透露,滴滴将着手开拓欧洲、中东、非洲等新市场,并收购支付公司,与有牌照的金融公司合作、拓展食品配送业务和支付业务。
▲滴滴创始人程维
而在全球的网约车势力中,身处疫情最初爆发区域,同时也作为中国区域份额的榜首,在全球疫情蔓延的环境下,滴滴选择了为网约车行业站出来。
4月24日,滴滴发布公告,将网约车防疫标准、设立线下防疫站、为网约车免费安装车内防护膜、成立医护保障车队等各种防疫经验向全球传递。
同时还在拉美、澳大利亚、日本等业务范围,逐步铺开线下防疫站。在巴西和智利,司机可以从防疫站领到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还可由移动消毒机为车辆消毒。此外,滴滴还向巴拿马、智利、哥伦比亚、日本、澳大利亚等市场的使馆、出租车公司、司机和骑手等捐赠口罩,在海外市场共计给司机、骑手发放了超过200万个口罩、消毒物资……
相比起Uber困窘的现状,滴滴如今的操作却越发有行业老大哥的风度。或许,这场疫情会成为滴滴弯道超车Uber,领跑全球出行企业的关键一战。
平台出路在何方,司机出路又在何方?
不过,尽管平台收获了正果,司机们却未必能过上好日子。在疫情后复工复产逐渐常态化的工作中,虽然滴滴上线了跑腿业务,但是对于网约车司机还有很多准入限制,面对不景气的大环境,司机们并未能通过其他业务有效增加收入。另外,在经历过多番波折与整改后,顺风车虽然重新上线,但多数业务还在发展中,疫情也使得这些业务的发展有所延后。
而Uber方面,企业的大部分营收都来自网约车业务,限制令给网约车业务造成了巨大冲击,4月其全球网约车业务量下降了80%。不过上帝关了一扇门还是打开了一小扇窗——
由于人们居家隔离,Uber的外卖派送业务UberEats带来了机会。在疫情期间,这项业务收获了大量新客户,并与许多餐厅展开了合作。一名Uber发言人解释,Uber决定终止在捷克、埃及、洪都拉斯、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乌克兰和乌拉圭的Uber Eats业务,并将阿联酋的Eats APP关闭后转移给当地出行Careem,因为Uber Eats在这些市场未能做到第一第二,Uber要将资源集中在Eats的全球头部市场。在疫情之下,虽然外卖这点杯水车薪,未必能填补网约车市场失落的巨大漏洞,但是对于一个都要壮士断腕的企业而言,已经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
在这一点,值得包括滴滴在内的所有出行平台参考学习。
尽管跑腿业务或者外卖业务的经济效益比不上网约车,但是在司机们难以为继的状况下,平台更需要首先考虑司机的生计,要让司机看到活下去的希望,平台才能有生存的活力。
在网约车业务收到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例如跑腿业务的服务权限应该考虑放开,减少对司机群体的准入限制,让临时失业的司机们能有更多的方式去维持收入。
而在平台方面考虑,还可以更大程度的拓宽思路,尝试将业务从C端延伸到B端,借助平台以往沉淀的用户,探索广告、电商等新业务模式,尝试通过流量变现,也不失为一种自救的新思路。
对于出行企业而言,疫境不只是困境,同时应该激发创新模式的催化剂,在一轮挣扎筛选之后,唯有突破思路为平台自身与司机找到创新生存模式的品牌,才可以被留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⑵ 除了网约车司机,滴滴还催生了哪些新的就业形态
中新网9月12日电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发布了《滴滴平台就业体系与就业数量测算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2018年,滴滴出行平台在国内共带动1826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包括网约车、代驾等直接就业机会1194.3万个,还间接带动了汽车生产、销售、加油及维保等就业机会631.7万个。后者是滴滴平台对出行行业上下游间接带动的就业机会和岗位。
除了带动国内就业机会,滴滴平台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上线网约车等业务,带来就业机会。滴滴突破海外出行市场的模式,陆续在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业务。2018年,有93.6万名网约车司机在海外通过滴滴平台获得收入。
《报告》同时显示,通过对整个出行行业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滴滴催生了一大批新的就业形态,具体包括网约车司机、司机服务经理、自动驾驶路测安全管理员、自动驾驶测试驾驶员等,这些新的就业形态丰富了整个出行行业的就业生态,是平台型企业带动就业的新增长点。
据了解,2019年滴滴平台的司机服务经理总数预计在2000人左右,他们服务全平台千万网约车司机,提升司机服务水平和乘客乘车体验,这已成为滴滴平台新就业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滴滴日前对外宣布了自动驾驶研发与测试提速的信息,自动驾驶测试驾驶员有望成为“香饽饽”。除此以外,还有机场接机员、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运维人员、代驾司机等新职业,目前数量在迅速增长,未来蕴含着较大的吸纳就业潜力。
对此,课题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表示,数字经济的兴起为大量从业者创造了新的就业形态,新就业形态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还呈现出巨大的分布式效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便是对我国就业市场发展趋势的科学回应,也是对新就业形态对我国就业贡献的充分肯定。
⑶ 滴滴属于哪个上市公司吗
滴滴官网
滴滴不是上市公司。
滴滴出行是全球领先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为5.5亿用户提供出租车、快车、专车、豪华车、顺风车、公交、小巴、代驾、企业级、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共享汽车、外卖等全面的出行和运输服务,日订单已达3000万。在滴滴平台,超过3000万车主及司机获得灵活赚取收入的机会。
滴滴出行致力于同城市、出租车行业及社群协作互补,通过智慧交通创新解决全球交通、环保和就业挑战。滴滴正同越来越多的汽车产业链企业建立合作联盟,携手打造汽车运营服务平台。
在全球范围内,滴滴与Grab、Lyft、Ola、Uber、99、Taxify、Careem等七大移动出行企业构建了触达全球超过80%的人口、覆盖1000多座城市的合作网络。2018年,滴滴在墨西哥和澳大利亚上线了自有品牌的出行业务,并在日本与软银成立合资公司,提供网约出租车服务。滴滴始终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创造社会价值,建设开放、高效、可持续的移动出行新生态。
天眼查资料:
⑷ 我今天用滴滴打车预约顺风车,请问这个已经成功预约了吗如果不是,那还要再做点什么求大佬助我
没有成功
根据系统提示,您的这个页面只是提交顺风车约车订单成功了,但是还没有顺风车车主接单。
(4)澳大利亚滴滴怎么样扩展阅读:
滴滴出行是全球领先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为5.5亿用户提供出租车、快车、专车、豪华车、公交、小巴、代驾、企业级、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共享汽车、外卖等全面的出行和运输服务,日订单已达3000万。在滴滴平台,超过3100万车主及司机获得灵活赚取收入的机会。
滴滴出行致力于同城市、出租车行业及社群协作互补,通过智慧交通创新解决全球交通、环保和就业挑战。滴滴正同越来越多的汽车产业链企业建立合作联盟,携手打造汽车运营服务平台。
在全球范围内,滴滴与Grab、Lyft、Ola、Uber、99、Taxify、Careem等七大移动出行企业构建了触达全球超过80%的人口、覆盖1000多座城市的合作网络。2018年,滴滴在墨西哥和澳大利亚上线了自有品牌的出行业务,并在日本与软银成立合资公司,提供网约出租车服务。滴滴始终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创造社会价值,建设开放、高效、可持续的移动出行新生态。
⑸ 滴滴打车客服电话多少
滴滴客服热线
司机客服热线 +86 400 0000 666,乘客客服热线 +86 400 0000 999
代驾客服热线 +86 400 7666 998,其他业务热线 +86 400 0000 999-9
(5)澳大利亚滴滴怎么样扩展阅读:
滴滴出行是全球领先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为5.5亿用户提供出租车、快车、专车、豪华车、顺风车、公交、小巴、代驾、企业级、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共享汽车、外卖等全面的出行和运输服务,日订单已达3000万。在滴滴平台,超过3000万车主及司机获得灵活赚取收入的机会。
滴滴出行致力于同城市、出租车行业及社群协作互补,通过智慧交通创新解决全球交通、环保和就业挑战。滴滴正同越来越多的汽车产业链企业建立合作联盟,携手打造汽车运营服务平台。
在全球范围内,滴滴与Grab、Lyft、Ola、Uber、99、Taxify、Careem等七大移动出行企业构建了触达全球超过80%的人口、覆盖1000多座城市的合作网络。2018年,滴滴在墨西哥和澳大利亚上线了自有品牌的出行业务,并在日本与软银成立合资公司,提供网约出租车服务。滴滴始终致力于提升用户体验,创造社会价值,建设开放、高效、可持续的移动出行新生态。
⑹ 滴滴出行预计2022年目标订单量达1亿,日本软银成最大获利者
近日,中国最大的乘车公司滴滴出行表示,在主要投资者日本软银的资助之下,公司的目标是到了2022年,每天拥有多达1亿张订单,并在全球拥有8亿人的每月活跃用户;而公司则在官方声明中表示,将会继续扩大乘车服务,像是乘车、搭便车、共享单车等等服务,同时,也会与车厂共同发展自驾及车队管理等相关领域,至于未来的目标订单,也就包括共乘服务及其他像是送餐等等方面的订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⑺ 与优步恩怨未了,滴滴在日本、澳大利亚及拉美地区再掀战火
2020年伊始,滴滴出行在墨西哥市场搞了个“小动作”:投放了700辆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这使得滴滴出行成为第一个在拉丁美洲运营电动车的出行公司。目前,墨西哥已经成为滴滴出行最大的海外市场。
在过去两年,滴滴出行一直在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参与对美国的Lyft、东南亚的Grab、印度的Ola、巴西的99等公司的投资;另一方面,滴滴出行更是亲自上阵,在多个海外市场运营出行业务,包括日本、澳大利亚以及多个拉美国家,其中拉美国家是滴滴出行国际化战略的重中之重。
▼
争霸拉美地区
据了解,拉美地区是当前世界互联网流量增速最快的地区,联网用户多达两亿,这使得移动出行在该地区发力成为可能。
于是,滴滴出行和优步(Uber)在拉丁美洲再次相遇。资料显示,优步2013年开始进入拉美市场,截至2019年底已经在该地区16个国家推出了打车和外卖服务,是拉美地区出行领域的“一哥”;而滴滴出行进入拉丁美洲始于2018年1月,首选市场是巴西。
相比日本,滴滴出行在澳大利亚的情况相对乐观,这要感谢优步先一步完成了市场教育。优步在2012年进入澳大利亚,用四年时间“耗”来当地网约车服务合法化,也培养了用户习惯,待滴滴出行2018年到来时,澳大利亚已经是相对成熟的网约车市场。目前滴滴出行已经在墨尔本、吉朗、纽卡斯尔、布里斯班开通快车服务,覆盖人口达200万。
目前来看,滴滴出行走出去意味着拥有更多可能。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⑻ 滴滴出行自动驾驶汽车首次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驾驶汽车将迈向新高度
无人驾驶体验场地设有上下坡、红绿灯、斑马线等场景,遇到红灯或是行人过马路时,处于自动驾驶模式的车辆会停下并等待。
叶杰平还在现场展示了滴滴基于语音和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率先在出行行业落地的驾驶员语音助手,日本的滴滴出租车司机已经可以用语音直接“免接触”接单,这一功能也将逐步推广至澳大利亚等地区。而在未来,这一语音助手也将支持全方位的语音交互服务,包括影音娱乐、信息查询、车内温度调节、主动联系乘客或客服,甚至是加油、充电、维保等服务。
在持续解决交通领域挑战同时,滴滴也在广泛合作推进AI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开放,不仅帮助行业合作伙伴更好地实现AI落地,更积极将AI技术渗透到社会公益领域,赋能环保、健康、安全等项目建设,让技术创造更大价值。
⑼ 滴滴软银合资成立了什么公司
7月19日,滴滴出行宣布与软银公司(“软银”)成立合资公司,即将在日本为本地居民和游客提供出租车打车服务和智能交通解决方案。此前,滴滴在墨西哥和澳大利亚上线了自有品牌的出行业务。
对于这次合作,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新闻稿中表示:“滴滴相信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创新能为出租车行业和公共交通产业带来新的发展。”软银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宫内谦则表示:“凭借滴滴卓越的创新能力以及软银广泛的业务基础和发达的网络覆盖,相信合资公司会为日本的消费者及出租车公司创造新的价值。”
另外,日本是除美国、中国外的第三大出租车市场,加上日本老龄化趋势明显,当地居民对出租车的需求也很旺盛。
不过与境外的香港类似,日本的打车费用也不低,这可能是打车族会考虑到的。同时,当地的政策也是一道坎。日本政策显示,在日本,共乘制度面临严格的规定,基于安全考量禁止非职业驾驶人提供出租车服务,而且仅限于通过移动平台将用户与现有出租车队提供“配对”服务。
公开资料显示,滴滴出行自2012年成立以来,目前平台服务超过200万出租车司机,为5.5亿用户提供出租车、快车、专车、豪华车、顺风车、公交、小巴、代驾、企业级、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共享汽车、外卖等全面的出行和运输服务,日订单已达3000万。
在全球范围内,滴滴与Grab、Lyft、Ola、Uber、99、Taxify、Careem等七大移动出行企业建立合作网略。
⑽ 滴滴在墨尔本推出快车服务了吗
据悉,滴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在澳大利亚当地运营,将根据墨尔本和吉朗当地司机和乘客的反馈,将网约车服务推广到澳大利亚其他地区。
在墨尔本发布之前,滴滴已经在塔拉梅林(Tullamarine)开设了一个司机中心。为了鼓励当地人们使用这款APP,滴滴在6月25日至7月底期间在墨尔本提供50%的优惠。折扣上限是每次最多10美元,每天最多可享受2次优惠。
国际化是滴滴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在过去几年,滴滴投资了亚洲的Grab和Ola、美国的Lyft、欧洲的Taxify和迪拜的Careem,还收购了巴西的99,搭建了一个几乎覆盖全球的移动出行网络。滴滴表示,这些公司总共覆盖了全球80%的人口。
2018年,滴滴将继续积极开拓拉美、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