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一部电影中有叫陈德成,铜钱鸡,玉麒麟的,是什么电影啊
叫做【打擂台】
打擂台(2010)
点击播放更新描述或海报导演:
郭子健
/
郑思杰
编剧:
郭子健
/
郑思杰
/
谭广源
主演:
黄又南
/
泰迪·罗宾
/
梁小龙
/
陈观泰
/
贾晓晨
/
欧阳靖
/
邵音音
/
陈惠敏
/
罗永昌
/
罗莽
类型:剧情
/
喜剧
/
动作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
中国大陆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2010-06-03(香港)
/
2010-06-04(中国大陆)
片长:98
分钟
又名:
Gallants
剧情简介
·
·
·
·
·
·
公司小职员梁景祥(黄又南
饰)为人懦弱,是个时常受气的角色。这日他为公司奔赴某村收地,不料路上被几个恶人暴打,幸有罗新门高徒林良淳(梁小龙
饰)出手相救。梁景祥感佩良淳,追索至罗记茶楼试图拜其为师。罗新门罗新师傅(泰迪罗宾
饰)三十年前名动武林,但因在一次比武中不幸中风昏迷至今,导致罗新门败落,只有首徒陈德成(陈观泰
饰)与林良淳二人勉力维系一门生计,昔日武馆也早已沦为茶楼。
梁景祥的到来,激起了罗新门与庞青(陈慧敏
饰)一派的旧日恩怨;更因特殊身份卷入了罗新门与开发商的冲突。混乱中,昏迷的罗新师傅突然醒转,老师傅的第一个重要决定,便是参加由庞青主办的擂台比赛……
⑵ 武汉哪里有武馆学散打的!
汉阳,麒麟路那边就有!
⑶ 赵冀龙的个人履历
2001年,初到澳洲留学,在悉尼St.Marks学校组建该校唯一的功夫课外活动小组,传授功夫以壮华人留学生身心。
2002年,被Asialook演艺经纪公司选中,参演当地品牌广告,如浪琴表、Lavalife交友网站等。
2003年,带领徒弟龙溪、Rajvinder Singh 等在麦觉理大学开办武术班以传授武功。
2004年,被选为某汽车广告男一号,但在得知该品牌为日本牌子后拒演。
2005年,创立麒麟武馆。开馆期间,战胜多方挑战与压力,始终屹立不倒,成为澳洲武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收学员时遵守50%原则,半数是华人学员,半数是其他种族学员,目的是既让华人学员强壮身心,也让外国学员了解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时至今日,每当澳洲华人遭受其他人种欺负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仍是麒麟武馆。
2006年,带领武馆参加澳洲川渝同学会,澳洲留学生俱乐部等大型社团的公益活动。
2007年,开设高端定制私教课程。首批学员有知名投资人Antonio Alberga等。2008年,在非洲经商期间,培训南苏丹副总统府保镖。2010年起,经常到悉尼当地多所学术机构如澳洲自然疗法学院等进行讲学,推广龙拳道。并成为澳洲武术界收费最高的功夫教师。
2011年,接受澳洲华语电台专访。2012年4月回国,目标是让更多国人了解实战派武术。2012年,以特约武术家身份在中国特种部队王中王-雪豹突击队传授实战功夫。2012年,成为CCTV-5武林大会历史上最年轻的专家评委。2012年,以实战武术专家身份参加CCTV-4体育在线,与大洪拳掌门人当场切磋,势均力敌。
2013年,春节接受天津电台《夜访百家》专访。
2013年,与澳洲最大传媒集团ABC环球集团联合举办“功夫自卫养生公益课堂”。
2013年,接受澳洲发行量最大的华人刊物之一City Walker杂志专访后,其负责人现场拜师,因言辞恳切,感动赵冀龙,后来成为赵冀龙的弟子。
⑷ 麒麟舞的传承现状
海陆丰麒麟舞
海陆丰的麒麟舞,主要活动于春节期间和喜庆节会。是广东汕尾海陆丰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样式之一。原为古代原始体育活动,与民众反抗强暴、异族入侵有关,后衍变成盛会节日、共庆瑞祥的文娱活动。
麒麟舞舞队的组成基本上由乡、社为主体,特别是同姓的乡村。麒麟舞的表演形式各个班子不尽一样,舞麒麟时,有的班子有引舞的人,有的则无,如附城镇圆山村的青麒麟,就有两个弄狮人,一者戴着面目狰狞面具(傩戏的面壳)扮成魁星,手提仙拂,不时扰弄麒麟;一者则头戴哪咤帽,背挂宝剑,手提弄狮球,不时同麒麟戏耍。
表演形式与程序:海陆丰麒麟舞乞今为止还保留传统的表演方式,通常以农村的晒场、空地为表演场所,由一人舞动麒麟头、一人牵动麒麟尾。在大锣、大鼓、大唢呐的伴奏下,开始舞动麒麟,先朝天拜三下,接着绕圆场和朝场地四个角落觅食,此时唢呐吹奏的狮诗《吃四门》,然后在场地中间舞弄,表演出打滚、舐脚、洗须、咬骚等风趣动作及喜怒哀乐的情绪。
麒麟舞后为武打表演,这是海丰麒麟舞的传统精华,先后表演打拳、弄棍、搬刀、舞尖串、尖串对铁尺、辗藤牌(一人拿虎叉,一人左手执藤牌护身、右手持刀。其打法是以叉戳盾,以盾抵叉,并拿刀就地翻滚,作砍马足状),最后集体搬棍对打,随着吹打乐节奏的加剧形成表演的高潮(舞蹈化的武术表演),以上表演项目每个班子不一定样样都有,但起码要有五项,故叫“搬五彩”。每次表演以班里师傅再次舞起麒麟头鸣炮参拜结束。
东江麒麟舞
惠州小金口——“麒麟舞之乡”
小金口麒麟舞起源于清朝干隆年间
2007年惠州小金口首届麒麟文化节,除“麒麟舞”外,还有龙形拳、醒狮舞等表演。甄林林介绍说,这是为了保护和发掘东江文化遗产,做大做强小金口“麒麟舞”文化品牌。这是首届麒麟节,要争取每年举行一次。
8月6日至7日两天,省文联、省民协专家组到我市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办事处进行专题考察,专家组一致通过对小金口街道办事处申报“广东省麒麟之乡”的申请,同意由省文联和省民协命名小金口街道办事处为“广东省麒麟之乡”。同时,省文联、省民协同意于2008年3月26日在小金口举办广东省麒麟文化节暨全省第二届麒麟舞大赛。
据有关志书记载和小金口的老人回忆,惠城区小金口的东江麒麟舞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朝干隆年间,小金口就已经有组建麒麟队开展麒麟舞活动。叫“武麒麟”,因为当时战争频繁,兵荒马乱,盗贼四起。为了防止流寇和盗贼打家劫舍,祸害村民,每个自然村都办起武术馆,武术馆内有武术队、麒麟队,各村的青壮年人都学会舞麒麟和打龙形拳等,既作为强身健体,又护村守寨,保佑一方父老乡亲平安。村里上到耄耋老者,下至黄毛小儿,人人都能舞几趟麒麟。村民婚嫁、岁时节会,都要舞一番麒麟,以求祥瑞。
由于惠州市地处东江中游,小金口又位于东江边,因此从清代到民初,小金口的麒麟舞都统称东江麒麟舞,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套路,培养出数以千计的麒麟舞传人。
小金口麒麟队由8支发展到20支
随着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打造文化大市活动的深入开展,小金口街道办事处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先后投入800万元完善了一批文化场馆,并购置设备器材,建起了“省特级文化站”中心馆场、客家国画院、7个村级文化室和39个组级文化室;充分利用这些文化场所,深入挖掘流传于民间的文化、文艺队伍和艺人,先后组建了文联、声乐队、书画协会、象棋协会、龙舟队、醒狮队和麒麟队等15支各具特色的客家文化队伍,文化站被省文化厅授予“省特级文化站”称号。
在文化建设中,小金口街道办事处注意弘扬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重点发掘、推广东江麒麟舞,先后投资20余万元来改革、包装、推广。全镇10个村(居委会)麒麟舞队已由8支增加到20支,队员200多人,最年长的93岁,最年轻的才15岁,参与麒麟舞活动的群众达1000余人。东江麒麟舞也得到全面的创新,形式上从过去的一个门派变成多个门派相融。2005年,惠州市授予小金口街道办事处为“麒麟舞特色之乡”, 叶屋村民小组、九一村民小组被命名为“麒麟村”。68岁的麒麟舞师傅叶阳星被市文化局评为惠州市“民间艺术师”。
参加首届泛珠三角民间艺术节获银奖
2005年9月,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9省市和香港澳门参加的首届泛珠三角民间艺术节在广东省汕尾市举行,小金口麒麟队以独特的风格和精彩的表演一举夺得银奖。2006年元旦,小金口10支麒麟队、30名队员组队参加“文明之光”惠州军民春节联欢晚会,并作为开场第一个节目表演。
2006年2月12日,在惠州市元宵节文艺巡游中,小金口10支麒麟队又为巡游队伍开路,惠州市民再次领略了东江麒麟舞的风采。同年5月,又参加在深圳市举办的麒麟协会大展览,并获表演二等奖,6月,应邀参加广东省非物资文化遗产展览。
2007年3月26日,小金口首届麒麟文化节隆重举办,在文化节大型文艺展演上,麒麟舞大放异彩,受到了中外客商及广大市民、游客的高度评价。
2007年6月23日,央视《激情广场》在东江公园隆重举行。小金口街道办事处组织的东江麒麟舞在《文明惠州·激情广场大家唱》开场节目中的精彩表演,搏得观众的阵阵掌声。有了一定名气的东江麒麟舞也得到社会的青睐,不断接到来自本地和外地的演出邀请,小金口街道办事处已成立东江麒麟舞协会,把东江麒麟舞作为特色文化产业来发展。还决定将每年的3月26日定为“麒麟文化节”。
客家麒麟舞
樟木头镇是东莞市的纯客家镇,麒麟舞已有450多年的历史。
樟木头镇对麒麟舞这门古老民间艺术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出现了五个方面的转变:一是时间上的转变,从过去冗长的1小时缩短为10分钟左右;二是形式上的转变,从过去单打、双打到现在加入群体打斗表演;三是内容上的转变,从过去仅以拜门表演到文艺演出表演;四是服饰上的转变,从过去旧式的服饰到更具时代感的服饰;五是队伍上的转变,从过去以自然村组队到跨村表演节目组队。这些转变,极大丰富了客家麒麟艺术内涵,为该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前的樟木头麒麟以耐用着称,整只麒麟是用黄竹扎框,优质沙纸糊面。其最大的特点是体形靓,体宽、个高、尾长;画在麒麟上的牡丹、桃花、菊花、蝴蝶等更是色彩鲜艳、细腻生动,使整只麒麟舞起来威武、轻盈,充满灵性。麒麟纸扎艺术的失传,使得樟木头镇许多人对此怀着几许惆怅,也意识到应当恢复这一祖艺。
黄阁麒麟
“黄阁麒麟”已盛行一百多年了。百多年来,每逢佳节喜庆,神诞醮会,秋色出游,农民就舞起麒麟表达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故民间有“麒麟献瑞”一说。
黄阁麒麟舞来自民间,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经民间艺人重新改编的黄阁麒麟舞,从麒麟的造型到舞蹈技艺都有了提高,并加入了脍炙人口的广东音乐《得胜令》、将锣、排鼓与广东大笛演奏、单打等八音锣鼓有机地融为一体作伴奏,充满了热烈的喜庆气氛和浓厚的广东特色。
2000年11月9日,由黄阁镇大塘村30多个地道农民组成的麒麟队,代表广东省参加了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的“山花奖”首届全国民间广场歌舞大赛。他们表演的“黄阁麒麟舞”,与来自全国的18个民间艺术表演队进行决赛,这些队是从全国200多个队中筛选出来的,最后黄阁麒麟队以总分第一名荣登“山花奖”榜首,还获得杭州市民间艺术最高奖“金桂花奖”
黄骅麒麟舞
主词条:黄骅麒麟舞
素有“北方麒麟”之称的黄骅麒麟舞,最显着的特点是高大威猛,闪、转、腾、挪之间展示出表演者高超的技巧,高难的动作,与北方人豪爽侠义的性格特征相吻合。它与江苏、湖南等地小巧玲珑的的“南方麒麟”相映成趣,共同演绎和诠释着此种华夏民族优秀民间舞蹈艺术的底蕴与内涵。
黄骅麒麟舞凭借高大的艺术造型,揉进杂技表演中惊、险、奇的高难度动作,带给观众不同凡响的艺术震撼力。由于麒麟造型扎制用料庞杂、造价较高、费时费力、表演动作难度大等原因,黄骅麒麟舞表演规模日渐缩小,面临失传的危机。
⑸ 清朝官服,为什么文官衣服上画的是鸟类而武馆衣服上画的兽类有什么深层含义吗
我国清代文武官员穿着补服,在服饰的前胸和后背正中均缀饰一块绣有飞禽或走兽的丝筛,称“补子”。它又因丝绣的技巧,染工的技法,成了艺术珍品。
饰以禽兽纹样来区分官员等级的方法最早源于唐代女皇武则天时期。在此之前的官服多采用佩印绶制和色制,是以佩饰的数量和服装的颜色等来区分等级。武则天把饰有动物纹样的绣袍赐给文武官员,以此来作为品级官位的区别。这种创意一改朝服等级的形象,使人一看便知。
清早期,只有武官为补服制,而补子可随意缀织于朝衣、短褂、皮褂、马褂之上。到了顺治九年后,对补服的制作有了改变,几乎全盘承袭了明朝的定制,只有个别纹样有所删改。各级官员补服为石青色,款式也一致,为圆领、对襟、平袖过肘、身长过膝,区别仅在于补子形状和纹样的不同。
清代的补子直接袭于明朝,但也有所发展和变化,二者的主要区别,首先在于型制上。明代补子施于袍,清代补子用于褂。明服为团领衫,前胸补子是完整的一块,清服是对襟褂,前胸的补子被一分为二。明代的补子既有单独缀织到补服上的,也有事先直接织绣在补服上的,清代则为单独织绣成后再缝缀到补褂上的。明代的补子大约40厘米见方,清代的补子稍小,约30厘米见方;再有就是明代的补子多以红色等素色为底,金线绣花,清代的补子则是以青、黑、深红等深色为底,五彩织绣,色彩艳丽。明代补子四周多为光边,清代补子四周加工精细,多采用花边,并具有装饰效果。明代文官四品以下的补子,多绣有一对飞禽,清代的禽兽均绣单只。
明代的补子只饰于前胸后背,清代宗室的圆补有的不仅饰胸,还有的饰于两肩之上。
缀绣在清代官服上的补子,是识别官员等级的一种标识。它只不过是绣工的复杂程度和颜色的差别。补子随着官职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限制,不能大量制作。因此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如今,它已成了一种珍贵的文物藏品。
官员所缀绣的补子图案各有不同,主要以文官采用飞禽饰样,武官采用走兽图案,用以显示出武官的威武气势。而官员的元配夫人为朝廷命妇,亦可随夫婿官阶,可在正式的霞帔胸、背部分缀有补子。
补子分圆补和方补两种。圆补用于贝子以上皇亲者,上为五爪金龙纹,分别饰于左右肩上及前胸和后背。方补均用于文官和武将等官员。
文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仙鹤,二品为锦鸡,三品为孔雀,四品为云雁,五品为白鹇,六口若悬河为鹭鸶,七品为(氵 鸡)(氵 束 鸟),八品为鹌鹑,九品为练雀。
武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一品为麒麟,二品为绣狮,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品绣彪,七品绣犀牛,八品与七品相同也是绣犀牛,九品绣海马。
清代的补服制度严格,任何人不得逾越。年羹尧的儿子因穿了四团龙补服一项,在给年羹尧定罪时,就有这一项:“非其人,不得服其服,顺礼也。”
当时,也有官员因自己的职位低,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私自找绣工制作的。加工厂清廷三令五申禁止私自制作比自己官职高的补子,但为了利益仍有造假之事发生。制作这些补子的机构,是皇家专门织造绸锦缎的织造衙门。皇家织造衙门聚集了天下的能工巧匠,他们用各种绣丝彩料,运用和继承精湛的织绣技术手法,织绣出了誉满天下的传统服饰。这些补子如今已成了珍贵的文物和艺术珍品了。
⑹ 海丰麒麟舞的历史渊源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四大祥瑞神兽(龙、凤、麒麟和龟)之一,古书说它“音中钟吕,行中规矩,游必择地,祥而后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不群居,不侣行,不罹罗网”。嘉祥古属大野,据《春秋》及其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记载,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大野获麟,获麟之地就在山东嘉祥,嘉祥于金皇统年间置县,取其嘉美祥瑞之意而得名。嘉祥县城西今有麟冢和获麟台遗址。嘉祥的《麒麟传说》历史悠久,主要是根据史书记载而衍生的,透射出人们喜爱吉祥、追求幸福生活的心理。《麒麟传说》在嘉祥已经流传了千百年,可以说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现今已经由传说衍化成为一种吉祥文化。《麒麟传说》是一部深深的扎根于汉族民间,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劳动人民朴素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珍贵的汉族民间文学价值和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素材的特殊价值。千百年来,逢年过节,神诞醮会,集会喜庆,人们舞起麒麟,以祈求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故汉族民间有驱邪赶鬼麒麟献瑞之说。麒麟舞起源于唐代后期,历史悠久。传说麒麟是独角兽,而海陆丰麒麟的金角特别高大,额上有八卦以镇压邪秽之物。该舞以其独特的麒麟头、面阔口大,勇猛威武的艺术造型,配以传统的汉族民间音乐牌子鼓,气氛热烈欢快。几年来,该节目分别获得广东首届“黄阁杯”麒麟大赛和全国首届麒麟舞大赛金奖。
舞狮是广东汕尾民间融武术、舞蹈、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汉族舞蹈表演艺术形式。春节期间,汕尾地区各门派武馆的“虎狮”到各家各户拜年庆贺是汉族传统民俗之一。“虎狮”象征威武无畏,能驱邪逐妖,满足民众迎祥纳福,风调雨顺的心愿。优美动听的音乐和其舒展可爱的舞蹈动作,赏心悦目,高潮迭起的武术表演,扣人心弦,具有较高的审美、娱乐价值。
⑺ 怎么学习麒麟鞭
找一个好师傅,可以去当地武馆或者武术名人拜师,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勤奋练习。
买好一只麒麟鞭,在网上找到高清视频,循序渐进的练习。
⑻ 海丰麒麟舞的道具纵览
汕尾汉族传统舞狮,主要有舞麒麟(虎狮)和舞狮猊,其演绎方式及礼节不尽一致,下面浅述舞麒麟的习俗与例规。麒麟的制作以竹篾、纸为主要材料,先用竹篾扎成狮头形状,糊上纸张,眼、耳、嘴等处均粘上猪鬃、马鬃或植物纤维,晾干后,涂上各种颜色,再上光油定形。狮头的四周贴有许多美丽的图案,正面额头上的图案叫八卦,或绘上“火拓”及“八宝”,形状如一束火焰;头顶上的图案称“火雁”,是一只大雁在飞翔的形状,喻意“辟邪”、“展法”;后面的图案为“金钟”,是一朵花的形状。除了虎狮头,同时还要制作配套用品“狮被” 等(个别狮班要配制引舞用品,即傩戏面壳“魁星面具”、“翘髻面具”、“哪咤帽”、“弄球”)。新麒麟(虎狮)要挂红球,用红布条在中段扎成一朵红缨球,球内藏有五色丝线一束、缝针数枝、小圆镜一面,扎实挂在狮头顶部(金角尖端),布条两端垂挂在狮耳。然后请师公(道士)念经作法开光(以后每年开棚前须开光一次)。出狮时平头(虎叉)开路,神旗随后,狮爷(狮头)居中,左右由四名棍师保护。后面是手执红帖和拿着礼篮的管事、提有姓氏及武馆字号灯笼的壮汉,紧接着是鼓乐、彩旗、及全班成员(手执刀、尖串、剑、棍、铁尺、半砍刀、藤牌刀等队伍)。海丰麒麟舞至今为止还保留传统的表演方式,通常以农村的晒场、空地为表演场所,首先安放好狮爷(在大鼓前面“丁字草席上”),吹乐手及壮士站在虎狮两边。开鼓时刻全班成员起立,用大鼓、大锣、大镲、大唢呐、螺号,吹击 “催鼓调”,以震天动地之声,起壮狮威开场(亦兼“退土去煞”之意)。接着司狮爷及狮尾的师傅互相抱拳行礼,闻乐起舞,绕场一周,以示祝愿新的一年合境平安,风调雨顺。吹击乐先奏引子“催鼓调”连下“凤立松”;吃四门和咬虱用“山坡羊”、“双清调”、“兆昌”;尾段用“福德词”;行拳用“景天罗”、“九连环 ”等;舞棍吹“过江龙”、“倒卷珠帘”、笛套等;打五彩用“武打调”(散调)。
⑼ 海丰麒麟舞的表演礼节
汉族传统舞狮,“盘五彩”的历史悠久,相沿成俗至今。海陆丰各地主要有少林和峨嵋两大门派武馆,大部分武馆都设有狮班,通过“出狮”,一方面能满足民众的习俗需要,一方面既可张扬武功,又可树立在武林中的权威和地位。所有狮班还有很多传统规矩。其规矩(礼节)有:
一、狮班在出狮前要择日拜祖师爷,投“圣杯”问明在某时某地开鼓。按常规,从哪里开鼓便要在哪里休鼓(收狮迹)。狮班如果出狮就必须连出三年后才能休狮,不过,这由各门派灵活掌握、变通。
二、狮班进村入乡时要起鼓乐,参拜各方土地爷、庙宇、祖祠、(如有祀祖师爷必参拜),到各家各户参拜时,户主要燃放鞭炮和送红封包以表谢意。
三、如果狮班在路中相遇,远处必停鼓乐,由双方管事互送拜年帖(礼帖),全班人员静默靠路边走过,各把狮爷搁置右手边胸前(手要平肩)。全体人员过后,回首再起锣鼓互相行礼。若遇到特别友好的狮班,还要行双狮会礼。
四、狮遇龙时,狮必让道蹲下向祥龙参拜, 然后交换礼帖。
五、到他乡舞狮,若遇有狮班正在表演时,必须停鼓乐就地等待,待其舞完离开远处,方可起鼓进乡。
六、狮班在某地方开场,舞完后刚离场,若有其它狮班随着在原处开演,鼓头不得重位。
七、若碰到正在唱曲的曲班,必先停鼓乐,然后走近曲班起鼓参拜田老爷,再互送拜年帖后即停鼓离开。
八、过渡船时,上船前起鼓参拜渡神,狮爷先乘渡船过对岸,然后是鼓乐、人员依次过渡,上岸到齐后再起鼓乐回首参拜渡神。
九、狮班出离乡口时,要再回首参拜后停鼓乐。
十、若狮队出游途中偶遇丧事时,暂停鼓乐而让过以避免惊扰归仙者灵魂 。
十一、狮班每到一处,若皆地有武林世家及德高望重的武林前辈,管事必带着四式礼品先登门送上红帖,然后,狮蹲低进门参拜,完毕蹲低倒退而出,再在门口起首参拜,同时武林前辈燃放鞭炮,以示互敬。
十二、抱拳行礼:方式很特别,即行礼时左手为掌,右手为拳,左手伸出四指、拇指屈进去,以左掌盖在右拳上,礼仪的意思是:左掌为文(青龙),右拳为武(白虎)。伸直四指表示四海为一家、而屈大拇指则表示不当老大,掌盖拳则是谦让,止戈为武。
总之,从请起狮爷开场、参拜、行礼、双狮会等等套路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规范动作,如高、低、快、慢、猛、恶、轻、柔以及七情所表达的动态、静态都要发挥得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