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分水岭对澳大利亚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大分水岭阻挡了东南信风进入澳洲大陆,促使大陆东侧成为迎风坡,降水丰富,大陆西部成为背风坡,降水稀少。
2. 澳大利亚西部的大分水岭是属于什么地形那为什么叫大分水岭呢
澳大利亚西部的大分水岭分西、中、东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原,中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其名称是大分水岭。大分水岭是澳大利亚东部新南威尔七州以北山脉和高原的总称。
大分水岭,位于新南威尔士州以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自约克角半岛至维多利亚州,由北向南绵延约3000公里,宽约160公里至320公里,海拔一般约800至1000米,其中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全国的最高点。
地貌
山脉东坡较陡,降水丰富,气候湿润;西坡较缓,处于背风位置,气候干旱。它是澳大利亚大陆太平洋水系和印度洋水系的分水岭,其北部处于热带气候区,中部处于副热带气候区,南部地处温带气候区。这绵长的大山系像一座天然屏障,挡住了太平洋吹来的暖湿空气,使山地东西两坡的降水量差别很大,生长的植物也迥然不同。东坡地势较陡,沿海有狭长平原,降水充分,生长着各种类型的森林。西坡地势缓斜,向西逐渐展开为中部平原,这里降水较少,长年干旱,呈现一片草原与矮小灌丛的景象。它的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米,是澳大利亚全国的最高点。
水利工程
澳大利亚东部有自北向南纵贯的大分水岭(海拔一般为800米~1000米),墨累--达令盆地处于大分水岭的西部。从东部海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在大分水岭的东侧降下丰富的地形雨。在大分水岭的西侧,气流下沉,降雨稀少。而墨累--达令盆地正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因此,较为干旱。为此,澳大利亚政府不惜余力地修建水利工程,在雪河及其支流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经隧洞或明渠。将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达令盆地。这就是澳大利亚文明世界的雪河调水工程。调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一是大大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的发展;其二是产生了巨大的发电效益,电能输送到堪培拉、悉尼等重要城市;其三是为调水建造的16座大大小小的水库,点缀于绿树雪山之间,形成了旅游胜地;其四是西部的水质大为改善,生态环境宜人。
3. 澳大利亚四面临海,大型沙漠却多达11个,澳大利亚为何如此干旱
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拥有撒哈拉沙漠的非洲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可事实上,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却是位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那么,这块大陆有多干旱呢?
副热带高压阻止水汽凝结成雨,东部的大分水岭又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温暖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再加上西部海洋中来自南极地区的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这是澳大利亚如此干旱的三大主要原因。
在机缘巧合之下,澳大利亚大陆凭借仅仅769万平方公里的体量,集齐三大干旱条件。在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澳大利亚大陆纵使四面都是大海,也逃不过成为世界上最干旱大陆的命运。
4. 大分水岭对澳大利亚地理环境有怎么样的影响
主要是风向和水汽的影响吧,造成迎风坡与背风坡气候的不同!
5. 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
为何要写两遍,如果只写一遍,使得字体间距过大,很容易与其他周围的字给“带走”了
6. 澳大利亚为什么四面环海,还是那么干旱缺水
经过的湿气流少,水蒸气达不到形成降雨的密度。地球上的湿气流动向是有规律的,比如有的海域经常下雨,有的海域却连海龙王也喊天干。另外澳大利亚地势平坦也是原因之一,没有高山阻挡仅有的湿气流
7.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原因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原因是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较为干旱。
澳大利亚东部有自北向南纵贯的大分水岭,墨累——达令盆地处于大分水岭的西部。从东部海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在大分水岭的东侧降下丰富的地形雨。在大分水岭的西侧,气流下沉,降雨稀少。而墨累——达令盆地正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因此,较为干旱。
(7)澳大利亚为什么不炸了大分水岭扩展阅读:
澳大利亚政府不惜余力地修建水利工程,在雪山河及其支流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经隧洞或明渠。将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调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一是大大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的发展;其二是产生了巨大的发电效益,电能输送到堪培拉、悉尼等重要城市;其三是为调水建造的16座大大小小的水库,点缀于绿树雪山之间,形成了旅游胜地;其四是西部的水质大为改善,生态环境宜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分水岭
8.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是怎么形成的东部算是在板块内部吧
大分水岭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长期作用挤压形成的。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板块边界属于相互俯冲型的消亡界,边界处以海沟为主。大分水岭确实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是由于地壳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跟喜马拉雅山脉那种板块抬升型是不同的。
9. 澳大利亚缺水,但地下水多,为什么还要东水西调,而不是开采地下水
澳大利亚东部有一山脉叫做大分水岭,位于新南威尔士州以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自约克角半岛至维多利亚州,绵延约3000千米,宽约160千米~320千米。这绵长的大山系像一座天然屏障,挡住了太平洋吹来的暖湿空气,使山地东西两坡的降水量差别很大,生长的植物也迥然不同。从东部海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在大分水岭的东侧降下丰富的地形雨。在大分水岭的西侧,气流下沉,降雨稀少。而墨累——达令盆地正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因此,较为干旱。为此,澳大利亚政府不惜余力地修建水利工程,在雪河及其支流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经隧洞或明渠。将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达令盆地。这就是澳大利亚文明世界的雪河调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