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澳大利亚相对贫穷
我在世界各地生活过,48年前离开了美国,甚至还在那里住过几次,所以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和系统。任何去过澳大利亚或者在远处观察过澳大利亚的人都应该很清楚,如果我们比较不同的地方和制度,澳大利亚在任何层面上都绝对不差。
因此,我很好奇有人会认为澳大利亚在任何方面都相对贫穷。
有一个答案是绝对正确的,那就是澳大利亚的制造业“很差”。它抛弃了一切,我是整个外包到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不愉快的,导致了一个更“贫穷”的国家在知道如何和能力方面照顾自己。在澳大利亚,依赖是一种常态,我们生活在一种拉拉之地,在那里,我们拒绝承认自己在几乎所有事情面前是多么脆弱。
和其他地方相比,我们的道路和基础设施好到极点。
教育是好的,但肯定不是很好,因为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不管表现如何,毕业都是理所当然的。以全球标准衡量,中国的教育也非常昂贵,主要城市的私立小学教育占主导地位,这意味着父母要支付大笔费用。
娱乐是世界级的,每个人都想来澳大利亚表演。
2. 澳大利亚人怎么生活
澳大利亚人大都肥胖,尤其是妇女。
在街头的咖啡座,默数胖妇的比例,细算之下,如果是中年妇女,三人行必有一胖妇;至于青少年,大概五、六个之中也有一个。以至于象我这样的中国胖子在澳大利亚是“小巫见大巫”了,只能算是标准身材;而中等身材的中国人来到这里简直好像是营养不良。
走在澳洲街头,见一个极其肥胖的女士穿着非常宽大的裙子,形似一个巨大的圆形的鸟笼。而那些穿着T恤、沙滩裤,顶着大肚子的男子,肥胖得连走路都困难。看那身材两头尖尖、中间胖胖的,极像澳大利亚的“袋鼠”。
传说昆士兰州有一个肥婆重330公斤,平时行动都十分困难,有一次在家中小心摔折了腿,不能动弹,当医务人员赶到她家,都无法把她从家里抬出来,最后无奈只得拆掉一面墙。可到了医院又找不到一张合适她的床,只能躺在地上进行治疗,可见这个肥婆的厉害。
澳大利亚人运动机会甚多,远足、游泳、风帆、球类活动,照理应该人人健康,不致痴肥。导游说,澳大利亚肥胖者多,主要与饮食习惯有关。澳大利亚人喜爱吃雪糕和甜食,常见街头肥胖的少女、女童,以至中年妇女,都手持一雪糕筒或雪糕条,吃得津津有味。有的人还手持两筒,吃完一筒再来一个。此外,薯条、汉堡包、炸鸡块等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都是致肥胖之物,他们乐此不疲;另外,长期以来,澳大利亚人还有不用早餐、狂吃晚餐的习惯,难怪肥婆之多了。澳洲优质的乳制品和啤酒让澳洲成为醉汉的天堂,也是肥胖人士的数目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据说另有澳大利亚人种的基因关系,人体中缺少一种氨基酸的成分,所以怎么节食也瘦不下来。
澳大利亚似乎对于“纤体”并不热衷。澳大利亚街头,报章杂志不见大量“纤体广告”,也不见街头有健身商店,大都顺其自然。据说这里180斤以上的女人有“亚级美女”之称。然而澳洲人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们不以肥胖为耻。即便是“亚级美女”,在海滩上依然会穿上艳丽的比基尼晒太阳,依然会潇洒自信地走在街上。
据说澳大利亚人是世界上最肥胖的。由于澳洲是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这里的胖人非常多。这里社会福利制度健全,上学不花钱、生孩子不花钱、买新房有补贴,其医疗、养老、生育等生老病死一系列大事都由政府或保险公司负担。所以澳大利亚人生活得很安逸,随之而来的是很多人非常懒惰。一些年青人不能吃苦,往往学没有上完就辍学,以打工为生。即使人们没有工作,澳大利亚政府也会保障他们有基本的生活水平,每月提供150澳元的救济金,并安排参加培训,然后介绍到相应的单位作双向选择。澳大利亚,地大人稀,政府鼓励生育。小孩越多领取的救济金就越多。但是一般家庭大都是2个或者3个小孩。
可以这么说,澳大利亚人工作并非为了糊口,他们挣钱只是为了更好地享受,对“存钱”一词,自然是没必要;说政府鼓励人民消费,以增加就业为目的。假若你不花钱的话,存钱则需交利息税。所以澳大利亚人没必要存很多钱。
澳大利亚实行的是周薪制,据非专家数字,澳大利亚工人最低收入每周约400澳元。澳大利亚人每星期工作五天,通常在周四、周五发薪,更多的人们往往会在发薪的前一两天就没了钱用。本着这挣了钱不花也没用的思维方式,自然会有挣了钱便及时花掉的普遍现象存在。像在澳大利亚这种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对有着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传统习俗的中国人来讲,恐怕是难以一时接受的现实。
澳大利亚工人最低收入每周约400澳元,即平均每天80澳币,约合人民币400元;中国工人最低收入每月约800人民币,即平均每天27元人民币。买一双耐克球鞋,澳大利亚120澳币,按最低收入,澳大利亚工人需工作1天半;中国230元人民币,中国工人需工作8天半,1:6。买一台1.5匹的松下空调,澳大利亚1080澳币,澳大利亚工人需工作13天半;中国3000元人民币,中国工人需工作111天,1:8。买一套普通办公套装,澳大利亚120澳币,工人需工作1天半;中国400元人民币,工人需工作12天,1:8。买一台东芝手提电脑,澳大利亚2800澳币,工人需工作35天;中国22000元人民币,工人需工作815天,1:23。买一台29寸索尼全平彩电,澳大利亚699澳币,工人需工作9天;中国6000元人民币,工人需工作222天,1:24。去医院生一个婴儿,澳大利亚免费,政府额外奖励7000;中国2000元人民币,工人需工作74天……数字很枯燥,但说明问题: 普通人在澳大利亚生活比在中国生活容易, 况且澳大利亚人年均收入为41000澳币,是最低收入的两倍。
在澳大利亚买汽车,价格相当便宜,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比如一辆奥迪八成新,或丰田八成新的轿车,仅需人民币1万元左右;如果是买桑塔纳这一档次的轿车,就更便宜了,仅需五、六千元即可。买一辆新丰田佳美小车,约25000澳币,澳大利亚工人最多需工作312天半;而在中国则需450000元人民币,工人需工作16667天。
从住房情况看,几乎所有家庭都居住在郊外的别墅,有自己的汽车、花园。都是一套一套的,用栅栏或花木隔开,干净整洁。一般家庭都有2-3辆汽车,交通相当发达。因此,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到下午5点过后车来人往,大街小巷十分繁忙。不一会,整个城市尤其是闹市中心,就归于平静。没有灯火辉煌,没有卡拉OK,呈现出一片宁静。这是因为,城市里就只是办公的地方,只有白天才感觉到城市这部机器的转动。下班后,就小鸟归巢,一片宁静。
澳大利亚是人们能想出来的最安逸社会中的一种,是一个很福利的国家。这个国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中间大两头小”,也就是极富的人和极穷的人都少,中产阶级多,国家超稳定,和平,不动乱,搞起文明的勾当极为方便。世界上任何国家要想成为一个稳定、安宁、社会治安良好、犯罪率低的国家,都必须加大中产阶级的比例,使社会财富在民众中成一种均衡存在的状态,贫富之间没有陡峭的山谷,人心间没有不平的愤恨和仇视。如果社会财富分配悬殊很大,就会暗示天理“不公”,人心里就会有刀剑。澳大利亚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人到了18岁就有一个税号,收入2万元,交税15%;收入4万元,交税21%;收入10万元,交税40%。挣的越多纳税越多。而穷,你绝不会“不聊生”,别说是质朴的良民,就是一个无赖和懒汉也一样没事儿,国家会养着你。这里有一个人性的基点,不是说不饿死人,而是要“养好人”。
中国经济正在迅猛发展, 但法规却跟不上, 成了“冒险家的乐园”。据报道13亿人口的中国已有了五千万的千万富豪, 千万富豪们在国内不可一世,有些现在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嘲讽起“海外的朋友”来。令人沮丧的事实是贫富悬殊急剧拉大,甚至富人迅速地一步步挤压穷人的生存空间。有千万富豪本来是好事, 可中国的千万富豪有哪一个敢公开他的致富历程? 有几个千万富豪可以公开传授他的成功经验?
澳大利亚也有亿万富翁,但最低收入的工人在当地也有足够的生存消费能力,不致于望富哀叹。澳大利亚没有社会弃儿,街上的乞丐不是闲得无聊就是吸毒酒鬼,单身母亲带一小孩在家无须找工作,澳大利亚政府每周会准时自动汇她帐户五百多澳币,竟然比澳大利亚工人每周最低收入还多。也许带大一个小孩的工作在澳大利亚政府眼里比最低收入的工人要贡献大。
现代澳大利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为富有的国家之一。随便问一个澳大利亚人,他们都会告诉你,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他们自豪地把自己的祖国称为:“幸运之国”或者“上帝的土地”。
旅澳匆行中,的确感受了澳大利亚人放松、欢乐、悠闲的举止心态,这与该国的高税收高福利国策,国民享有的高福利待遇不无关系。而我们似难以真正放松下来,要面对太多的生存竞争,生老病死之忧!但我想,在内心营造一个放松、宁静的心态,营造一片绿茵,不也是应对竞争、焦虑的良方嘛,或许真正的放松,才是释放想象力、创造力的自由空间。
3. 澳大利亚和中国生活有哪些不同,有对比吗
澳洲的冬天,中国是夏天,正好相反;
澳洲房子朝北好;中国朝南好;
澳洲空气新鲜;中国污染严重;
澳洲的食品管制严格,极少有食品安全的问题,中国食品安全时时有曝光;
澳洲人工昂贵;中国人工便宜;
澳洲人喜欢喝凉水冰水 ,中国人喜欢喝热水开水;
澳洲人喜欢喝咖啡,中国喜欢喝茶;
澳洲几乎没有在夏天晴天时打阳伞出行的,中国很自然普遍;
澳洲家庭洗碗机是厨房必备,中国是选配;
澳洲大部分人住在郊区的房子讨厌高楼,中国的到处高楼大厦;
澳洲路上陌生人会向你打招呼,中国只有认识的人才打招呼;
澳洲家里装修很多都要DIY,中国全部包出去;
澳洲人几乎没有人在路上走时打伞遮阳,中国有专门的遮阳伞;
澳洲找对象双方Happy是首要的,中国讲究门当户对,高富帅白富美
澳洲称呼上司直呼其名,中国称呼上司叫这个总那个长的;
澳洲孩子带眼镜的少,中国大部分孩子都带眼镜;
澳洲不结婚但住在一起的男女政府也承认;中国只承认领了结婚证的夫妇;
澳洲的老人对隔代少有全职帮助甚至替代抚养的,中国对隔代帮助抚养似乎成了普遍现象;
4. 想去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美国。穷人一个咋办,给我出点实际的建议,我很认真的。
你想走正经的方式去这些地方就是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偷渡,似乎现阶段已经取消了非法居留长达一定时间可以转正的规定,而且偷渡很危险。不建议。现在对于劳务派遣一般不能去这些国家,都去中东啊什么的。技术移民应该不限高技术,护士之类的也可以,但是相对较难。你也可以考虑先去新加坡等国家,再去往美国加拿大的方法。还是找个专业的机构去咨询一下,关于服务类技术岗位的需求。
5. 国土巨大却人烟稀少,300年来澳大利亚为何始终地广人稀
对于很多国家来说,领土越大越好,远的不说,就看日本的现状,他们恨不得把海都填了住人。可是,这对澳大利亚绝对是讽刺,因为建国三百年来,他们一直保持着地多人少的“大国”状态,以至外界总拿他们地广人稀来说事。
如此也就明白了,澳大利亚虽然经过了三百年的发展,可人口数量的上升还是困难重重。不过他们的移民是相当多的,这也是澳大利亚增加自己国家人口的一个主要方法。但因为曾经产生过种族主义政策,所以,今天的澳大利亚人口增加还是受到了影响。如此一来,澳大利亚只能继续发愁自己国家的人口密度问题了。
6. 澳大利亚人是什么样生活的如题 谢谢了
天啊 长篇大论说的好假啊澳洲人很容易满足 赚够自己花的钱就会给自己放假澳洲生活压力很小 买不起房可以租房 一周的工资基本够一个月住一个很漂亮的房子澳洲人蛮懒的 干活也很慢 什么都要按程序走 四大银行的员工也是边干活边聊天急死人的澳洲很民主 只是民主没有用 大家嚷嚷着好多东西 维权 投票 就满足了 不在意结果结果不满意 就再来一遍呗 闲着也是闲着澳洲不知道其他大学是怎样 莫纳什的老师很负责 会催你的作业 如果你肯学 还会逐字逐句的知道我们自己的E-MAIL里总是有老师发来的讲义和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章澳洲物价换算成人民币不便宜 但是其实和国内差不多 一样每月3000左右的收入 一样几块钱一个的东西 单位不同但是对于车、奢侈品来说 在澳洲就便宜 一样的 一月3000的收入 我国要十几万一辆车 澳洲3万就很好的我国要上万买LV 澳洲2千就差不多了 但房子没区别 好房子这里也要七十万左右(墨尔本) 郊区的郊区(相当于我国的农村) 也要20万 以上价格都是忽略掉货币单位的 想计算的话按6的汇率好了 一月快2万的收入和一套快500万的房子 都差不多对于生活质量要求 但看鬼佬的话 他们大多车、房都不是新的 买也买2手的 没有攀比 活得快乐就好公共设施这里很齐全 价格适中 每个区都有图书馆、健身房买东西很多人一下买一周的 因为住的离市区很远 上班下班花2个小时的大有人在也有按个买的 一个苹果两个香蕉的 家就里超市近了休闲娱乐以体育运动、PUB和出游、钓鱼为主 样式不多 不是很好玩个人观点
7. 真实的澳大利亚移民生活是怎么样的啊,能介绍
“ 廉租房”:穷人住进了天堂
在澳洲,也有“廉租房”。要能住进“廉租房”,那是不容易的,政府会作反复调查,直到确定你真有此需要,用别的办法肯定无法解决住房问题了,才会批准。所以有些廉租房的申请,有长至十年才得解决的。然而一旦进了廉租房,那简直就是进了天堂。
首先,廉租房不会小,除浴室、厨房、卫生间外,必有一间宽敞的客厅,然后,按人口分配卧室,有几个成年的孩子就给几间,孩子越多越合算。租金也的确称得上“廉”,仅为普通住房的1/4。澳大利亚水很珍贵,水费不菲,但廉租房里用水基本上是免费的。此外,电费、煤气费等,也都能打一些折。更出乎意料的还在于,因廉租房是政府房,而住户是弱势群体,所以政府处处要为他们着想,不能让他们的生活有任何不便。
住廉租房的一定是穷人,大都买不起私家车,所以,廉租房一定要盖在好地段,要离市区最近,交通也应最方便,附近一定要有公交车或火车站。在墨尔本,凡在好地段看到的三四层以上较为整齐的楼房,大抵都是政府的廉租房( 富人的私房则大都是一二层的)。
澳大利亚住宅区
穷人也应像富人一样,享受各种家用电器设备,所以,廉租房大都配有公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房顶上会另设洗衣机房,供住户免费使用。这些机器体积大,功率大,性能、质量都非常好。一旦机器有什么故障,只要打一个电话,政府马上会派人来修。
房内配有先进的厨房设备,还配上大型的电烤箱,也是随坏随修,保证住户使用。凡是政府给的设备,维修费用都由政府负责到底。屋里还都铺上地毯,地毯的定期清洗和更换,也是政府的事。
穷人应该是雇不起清洁工的,所以,廉租房的楼梯、走道等,政府也会雇人每天打扫一次。外环境当然也不能忽略,廉租房外要像富人区一样,有大片的绿地和草坪,还要有儿童游戏设施,这些也由政府负责。每到春季或秋季,修剪枝叶的车子就会开来,工人们会把周围环境打理好。
“要让穷人生活好”,这已成为一个共识。哪一届政府对穷人不够好,马上会遭到舆论和反对派的抨击。至于那种把廉租房造到连商店也找不到的遥远郊区,需要上医院时呼天不灵叫苦不迭的事,在那边是闻所未闻,难以想象的。
8. 澳大利亚与中国生活方式上的区别
一.食物的不同:
澳大利亚:一般喜欢吃牛、羊肉、鸡、鸭、蛋、野味等。
中国人:爱吃各种煎蛋、炒蛋、冷盘、火腿、虾、鱼、西红柿等。
二.口味的不同:
澳大利亚:菜要清淡,讲究花样,不吃辣,对中国菜颇感兴趣。
中国:西餐喜欢吃奶油烤鱼、炸大虾、什锦拼盘、烤西红柿等。
三.打扮的不同:
澳大利亚人的服饰与西欧人一样,均为西装革履。土着人的服饰也与西欧人一样,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衣服很少洗,显得很脏。还有的土着人赤身裸体,或在腰间扎一块布遮盖。有的佩戴臂环、项圈、前额箍和骨质鼻针。节日时,他们还在身上涂上各种颜色。
(8)澳大利亚穷人怎么生存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澳大利亚人喜欢户外运动。例如,爬上悉尼大桥,从360度欣赏悉尼海港的壮观景色。与海豚游泳,企鹅乐园,澳大利亚野生动物参观,骆驼散步,骑马,冒险,各种刺激的活动。
澳大利亚人既有西部的基安蒂,又有东部的保留。他们喜欢各种运动,如冲浪、风帆冲浪、赛马、钓鱼、地面球、澳大利亚足球、板球、橄榄球、无网球和游泳。
9. 去澳大利亚留学该怎么生活
第一,参加校内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是澳洲国民最热衷的消遣之一。澳洲人在大学阶段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不单单为了锻炼身体,更是为了培养竞争才能和领袖素质,而竞争才能和领袖素质恰恰也是各大公司对所招聘人才的重要评判标准,因为其直接锻炼了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处世的灵敏度,承受压力的能力等等。比如一个大学运动队的队长毕业后找工作,其优势绝对不可限量。多项调查表明,大学从事体育的人,毕业后比那些不沾体育的同学明显收入高,特别是企业总裁,大多从大学体育中获益甚大。
第二,积极参加校园活动。
在澳洲的大学,校园社团活动常常和功课一样重要。课外活动小组是培养未来领导人的田园,与参与体育运动不同的是,除了能够锻炼领导能力,参与过程中还可以学会怎样理解、帮助别人,满足别人的需要,以及与人沟通的技巧,这些都是赢得企业青睐的条件,同时也是澳洲文化中所谓"领袖素质"的基础。
第三,积累工作经验从快餐店打工开始。
在中国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说法,"澳洲的孩子早独立"。在澳洲,KFC、麦当劳里打工的很多都是16岁大的高中生,大学生打工更是普遍之极的现象,甚至不去打工的人反而成了少数"另类".
很多人除了完成学业,都有一份或多份兼职工作。攒下来的钱可以用作学费或零花钱,更重要的,当然是为将来的实习和就业提前"热身"。在这里的HR往往有种普片的看法,打工时锻炼的是"Transformable
SKills" (可转换技能), 比如与顾客的沟通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等等。
第四,把实习当作磨刀石。
澳洲公司大多青睐经验丰富的应聘者,而一份全优成绩单的作用相当有限。因此实习机会为毕业生谋职创造了更多的可能。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大学生,对他们来说最理想的就是在倾心已久的公司实习,并在毕业后顺利转为正式员工。即使实习单位因种种原因无意招新人,在行业领先的大公司实习经验或者一份该公司主管的推荐信,相信依然能使同行业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眼前一亮。
第五,最大程度的从学校就业中心寻求帮助及信息。
澳洲许多众大学都在校内建立了就业中心,以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率,通过企业与大学的联系增加就业信息对学生的传递。其形式基本可以分为开设各种就业技能免费workshop,
Resume Rescue
等发展课程,一对一的求职技巧辅导--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培训导师讲解如何写简历、如何寻找工作机会、如何应对面试等,请杰出校友回校分享成功的经验,或通过专门的软件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试。有的学校甚至提供免费简历修改服务(当然,次数有限),还提供模拟面试练习机会。
10. 移民澳洲能够享受到的待遇和福利
获得澳洲永久居民后
可以拿的福利大致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点:
1、免费医疗保险Medicare
凡是澳洲的永久居民,都受到政府医疗保健计划的保障,政府支付全部或大部分的医疗费用。澳洲于1984年实施全面健康保险,由政府负担绝大部分医疗保健费用。
目前澳洲和新西兰、英国、瑞典、意大利、马尔它有医疗互惠协定,所以持澳洲医疗保健卡 "Medicare",到上列国家旅游仍可享受免费的医疗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澳洲全民健保提供了高水准且免费的医疗服务,但有部分医疗是要自费的,例如:装假牙、配眼镜、心理治疗。这些方面可以通过购买私人医疗保险来解决。
2、免费义务教育
澳洲实行12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学费全免。
3、高等教育无息贷款
无论家庭情况如何,大学学费都可以享受政府的无息贷款,毕业后找到工作再偿还,如果没有找到工作或者没有达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则不需偿还贷款。但是现在这项福利只有澳大利亚公民(Citizen)才能够享受,澳洲永久居民(PR)已经无法享受了。
4、分娩津贴或者带薪产假
对于全职妈妈来说,每分娩一个孩子,可分13次(每两周支付一次)得到5,000多澳币的分娩津贴。如果产妇在过去一年中工作了12个月,并且每周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这样能够享受18周,每周570澳币的带薪产假。但是如果享受了带薪产假就无法再得到前面提到的分娩津贴了。
除此之外,孩子出生后,每两周可以领取固定的奶粉金;18岁前,享受福利部的小孩津贴;18岁后,享受学生津贴。当然获得的津贴和家庭收入有关。
5、 失业救济金
必须满18 岁以上,男性64 岁以下,女性59岁以下,皆可向社会福利局申请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金每两周发放一次,每次约330澳元/人(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而定)。凡在工作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人都可以领取,但新移民要等两年后才有资格申领。
6、养老金(Superannuation和Pension)
养老金(Superannuation或者Super)为当地政府规定企业缴纳的基金。按照澳法律规定,公司须按员工工资的9%缴纳。有些公司或者高校甚至会为员工支付按照工资的15%进行缴纳。如果没有养老金怎么办?不要紧,澳洲政府来管。
凡男性年满65岁,女性年满60岁以上,且在澳洲累计居住满10年以上的老人,每月都可收到政府支付的养老金(Pension)。Pension每年按物价指数调整,现时大约每月600 澳元左右(当然这个会根据个人或者家庭情况不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