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澳大利亚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平坦,草原辽阔;中部大自流盆地的自流井众多,为牲畜提供了丰富的饮用水;气候干燥利于绵羊的繁殖。
澳大利亚的地形地貌:
澳大利亚的地形很有特色。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全国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在靠海处是狭窄的海滩缓坡,缓斜向西,渐成平原。东北部沿海有大堡礁。
沿海地区到处是宽阔的沙滩和葱翠的草木,那里的地形千姿百态:在悉尼(Sydney)市西面有蓝山山脉的悬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脉高大、优美而历经侵蚀的火山颈,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则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澳大利亚的约70%的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带,中部大部分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澳大利亚有11个大沙漠,它们约占整个大陆面积的20%。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平坦、最干燥的大陆,中部的艾尔湖是澳大利亚的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6米。能作畜牧及耕种的土地只有26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
(1)为什么澳大利亚农产品商品率高扩展阅读
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国。
农牧业用地4.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7。要农作物为小麦、大麦、棉花、高粱等,主要畜牧产品为牛肉、牛奶、羊肉、羊毛、家禽等。
澳大利亚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2015/2016财年,澳农牧业产值952.8亿澳元,占同期GDP的5.7%。
② 国际贸易:中国的土地比澳洲大得多,但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农产品比中国更具有优势
我们的劣势:
第一,中国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为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提供低成本、充裕的劳动力供给。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农业部门需要劳动力的合理数量为1.96亿人,但2002年农业部门的就业人口达3.25亿,剩余劳动力1.29亿人,农业部测算到“十五计划”期末,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进一步增加到1.8亿人(农业部课题组,2000年)。
第二,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目前城市化速度缓慢,乡镇企业发展受阻,城市和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即使今后20年内中国城市化率到达50%(按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总人口15亿估计),农村人口依然还有7.5亿,农村劳动力3.75-4.5亿(按50-60%的比率估计),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至少为2亿。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三,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中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比较少,初中以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9.04%,其中,文盲比重为9.56%。小学文化程度比重为34.4%(兰徐民等,2002),难以适应城市工商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澳大利亚:一是特有的地理位置,二是机械化程度高,最关键的是不搞假(无公害)。
在澳大利亚,卖假货会破产的。澳大利亚人会告诉你:在澳大利亚没有假货!你服气不!
③ 美国和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是
美国和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是都实现了地域专业化;机械化水平高。
美国和澳大利亚均为农产品出口大国,但出口的农产品有所不同,美国是一个工业和农业都很发达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经济发展;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美国的乳畜带和澳大利亚的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发展的共同 有利条件是城市、人口分布密集、消费市场广阔。
(3)为什么澳大利亚农产品商品率高扩展阅读:
美国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通过科学分化,使农业生产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形成了一些着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
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分工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④ 澳大利亚和美国农业的相同或相似点
朋友,你好!
澳大利亚和美国农业的相同点是:商品率高, 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种类丰富
⑤ 中国的土地比澳大利亚大得多,但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农产品比中国更具有竞争力
中国不如澳大利亚农产品更具竞争力的原因:
一是中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小,只有12%左右;
二是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更少;
三是中国还是传统农业为主,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成本高;
四是中国农业科技水平低于澳大利亚。
五是中国的农作物中水稻占有很多比重,而水稻种植业不利于机械化的大规模使用。
六澳大利亚传统上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澳大利亚的小麦和羊毛在世界上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澳大利亚的农业科技
澳大利亚1个农民生产的粮食和天然纤维可满足293人的需要,照此测算,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率比美国高51%,比英国高155%。另据一份报告称,澳大利亚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其
他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20%。澳大利亚农业取得这样的成就,除了它拥有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外,其技术水平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以资本替代劳动力。澳大利亚是典型的地多人少的国家,农业劳动力逐年减少。为保证农业持续发展,必须大量采用替代农业劳动力的农业机械。以资本替代劳动是澳大利亚农业技术的主导方向。澳大利亚农牧业生产经营比较粗放,但由于机械化水平高,采取合理的经营方式,农牧业生产的效率较高。以耕作为例,1950年1个劳动力每小时耕作12公顷;60年代末70年代初使用160马力拖拉机,每小时可耕作40公顷;80年代使用大型农机每小时可耕作100公顷。农业机械化的趋向是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增加农机具的数量。
努力开辟高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领域。澳大利亚在应用农业新技术方面发展很快,包括遥感技术、农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和生物技术。例如,澳研制的SATRAC系统(卫星追踪天线系统),由高密度的卫星跟踪天线和与之相匹配的图像加工系统构成,可用于作物及草场旱情监测、防火监测、检查化肥需要量、测定含盐量等。电子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场经营中。澳大利亚还利用生物技术培养出了新的动植物品种,利用无性繁殖方法开发出快速育种技术。此外,他们还选育出了抗逆性强的作物,仅小麦品种就有1000多个。生物防治也是澳大利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研究领域,例如利用金龟子分解牛粪,利用寄生沼蝇消灭造成谷物减产的蜗牛,利用狼消灭破坏草原的兔子。
⑥ 几个国家的农业特点
美国农业特点
1.“以农立国”的传统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
3.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
4.农业产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
5.农产品的经常性出现过剩,使美国农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大
加拿大农业特点
1、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居于世界前列,加拿大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
2、农业与食品业相结合
3、以大型家庭农场和高度发达的机械化相结合为特色
4、农业生产高度专业化,主要农产品的产地非常集中
5、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很大,作物单产低而不稳
巴西农业特点
1、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增产潜力很大。
2、农业以出口产品为主,但粮食尚需进口。
3、大庄园主农业和小农并存,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澳大利亚农业特点
1,农业商品率高,出口外向化程度高
2,农业信息化程度高
3,家庭农场占多数
4,农业经营向专业化发展
5,农业由畜牧业为主向畜牧业,种植业并举发展
6,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是产量产值和效益提高
俄罗斯农业特点
1, 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土地生产率较低。
2,农业投入减少,农业发展面临严重困难。
3,私有化为取向的农业改革
4,全力推进家庭农场化。
5,大力发展个人副业。
⑦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农业地域类型的不同特点是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是混合农业,特点是生产经营灵活性强、劳动生产率高、农事安排合理。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特点是农业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农场经营、规模大。
这就是二者不同的特点。
希望能帮到你。
⑧ 澳大利亚的墨累河流域农业地域类型还有优点
混合农业(小麦—牧羊带)。优点有三:一,农场成为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和休耕,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此外,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可成为麦田的肥料);二,农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种活动和牧羊活动的忙季刚好交错开来);三,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该地区的地域类型是盆地—墨累达令盆地(澳大利亚盆地)。区位优点:土壤,较肥沃,有利于牧草生长和小麦种植;水源,有墨累河和达令河,地下水丰富(自流井多);地形,中部平原,地势平坦;气候,地中海气候,半干旱,气候较干燥。
⑨ 澳大利亚农业特点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一、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耕地选择在森林和草地茂盛的地区,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清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农作物。当这片土地土壤的肥力减退,不能再生长植物时,农民就放弃它,去开发另一片土地,所以称为迁移农业。这种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如今,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低地、丘陵地区。
迁移农业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
二、季风水田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农经营;二是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机械化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种植经验丰富。
解决措施:加大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等。
三、种植园农业
种植园农业是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我国海南岛的国营橡胶农场,生产形式虽然与种植园相似,但性质、规模、管理方式都与种植园有很大差别。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生产。园内拥有一套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不少种植园不仅有农业和运输机械,还有园内的道路系统、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具维修厂、供电供水以及教育、卫生设施。
在这些地区有许多特殊的植物资源,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它们在世界的经济作物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问题:生产、销售多受发达国家市场和资本控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四、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主要分布区有美国(主要在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家庭经营,而我国的一般是国营的(主要在东北和西北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问题:农业成本高,能耗大。
五、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这种农业往往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区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生产特点: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专业化程度高。
解决措施: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等。
六、乳畜业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市场的远近和饲料的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
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新鲜牛奶。
七、混合农业
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混合农业的形式多样,但生产形式较稳定、分布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规模的,只有经济发达国家的谷物和牧畜混合农业。因此通常所说的混合农业指谷物和牧畜混合农业。
主要分布区: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
生产特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商品化程度高,市场适应性强。
解决措施:合理安排劳动力、修建水利工程等。
八、游牧业
游牧业是指靠放牧性畜为主的一种自给性农业,为典型的粗放农业,这种生产方式适于难以进行定居农业的气候干旱地区。
九、园艺业
园艺业是为城市提供蔬菜、水果、花卉等的商品性农业。这种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与现代世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有关。从事园艺业的农民实行的是密集型、专业化的生产。他们有的只生产蔬菜,有的甚至只生产一种专门用途的产品。这种农业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的周围,后来随着交通运输和保鲜技术的发展,在远离城市但气候条件适宜的地区,也发展了园艺业。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六种:
1.水稻种植业: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2.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3.种植园农业: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美国南部以及萨哈拉以南非洲
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5.混合农业: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6.乳畜业: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
[编辑本段]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是农业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
到目前为止,世界农业大体可以划分为13种不同的地域类型。他们代表着环境条件、动植物类型、发展阶段与生产方式的不同组合。
1、游牧业;2、迁移农业;3、初步定住农业;4、稻作农业;5、传统旱作谷物农业;6、传统混合农业;7、地中海式农业(谷物、果品园艺业);8、种植园农业;9、现代旱作谷物农业;10、现代混合农业;11、乳畜业;12、市场园艺业;13、大牧场畜牧业。
从发展阶段来看,1、2、3、大体属于原始农业;4、5、6、7属于传统农业;8、9、10、11、12、13属于现代农业
⑩ 澳大利亚的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是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而形成的在一定地域内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六种: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种植园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乳畜业。澳大利亚属于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这种农业往往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区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生产特点: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专业化程度高。
解决措施: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