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ArcGIS中进行地形图配准
在ArcGIS中进行地形图配准的常用方法:
(1)打开 ArcMap,增加 Georeferncing 工具条。
(2)把需要进行纠正的影像增加到 ArcMap 中,会发现 Georeferncing 工具条中的工具被激活。
(3)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即控制点。可以是经纬线网格的交点、公里网格的交点或者一些典型地物的坐标,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如果我们知道这些点在我们矢量坐标系内坐标,则用以下方法输入点的坐标值,如果不知道它们的坐标,则可以采用间接方法获取。
(4)首先将 Georeferncing 工具条的 Georeferncing 菜单下 Auto Adjust 不选择。
(5)在 Georeferncing 工具条上,点击 Add Control Point 按钮。
(6)使用该工具在扫描图上精确到找一个控制点点击,然后鼠标右击输入该点实际的坐标位置:
(7)用相同的方法,在影像上增加多个控制点,输入它们的实际坐标。
(8)增加所有控制点后,在 Georeferencing 菜单下,点击 Update Display。
(9)更新后,就变成真实的坐标。
(10)在 Georeferencing 菜单下,点击 Rectify,将校准后的影像另存。
❷ 如何使用arcgis进行地形图的地理配准
找控制点,有公里网格的地形图,选取公里网格交叉点作为控制点,用ARCGIS配准工具打点,输入交叉点的数值进行配准。
❸ 用arcgis做地形分析
你要做坡度、坡向图,你可以这样做,先用CAD画好等高线图和一些控制点(你知道高程的一些点,一般是最高点,最低点等等),然后生成TIN,在arcgis里面的空间分析里面,然后用tin转成dem,用dem就可以生成坡度、坡向了。这些都在arcgis的spatial analysis里面。如果不懂可以找一本汤国安的《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第九章,讲的很详细。
❹ 求助Arcgis地形图怎样打开
文字怕是要把标注打开,配置下标注字段,然后记得arcgis中有工具直接转为CAD图的
❺ ArcGIS如何进行地形图区域划分
制作视频中的区划图,前提得有矢量的区划数据,可以精准叠加在影像图上面的。
如果没有区划数据,并且没有什么精度要求,只为了展示效果,那么可以在一个文件夹中右键-新建-shape file,新建一个面要素,坐标系跟影像图一致,然后开始编辑,照着效果图绘制一个区划矢量,新增name字段,输入区划名称;得到区划矢量后,右键-属性-符号系统,里面可以选择按类型划分,选择name字段,选择一种颜色样式,再选择属性-标注选项卡,勾选是否显示标注,标注字段选择name,大致就有视频中的区划效果了。更精细点的,把区划图斑全部合并,形成整个区域的边界矢量,把边界矢量轮廓效果设置为铁路线之类的,填充为无色。
如果对区划矢量有精度要求,则需要去每个区划的边缘走一趟,测量一批坐标点作为节点,以表格形式在arcmap中添加,显示XY数据,将点按测量顺序连成线,再转成面要素,输入属性信息,再如上操作编辑展示效果即可。
❻ 怎样用arcgis画三维地形图
1.从DEM创建TIN。(你也可以在ArcGIS10中创建一个地形)
2.使用栅格域工具来创建一个高程区域的多边形。
3.使用要素类转要素类工具(禁止使用环境设置中Z值)。
4.缓冲多边形来(例子中的缓冲距离为1米)扩展外边区域。
5.添加字段,并指定基础高程。(这取决于数据,我选择了1310底高程为海拔栅格值1200。)
6.从一个新的多边形创建TIN,并基于新字段制定一个硬线。
7.使用拉伸工具创建多面体。
8.打开ArcScene,添加加强显示效果的多面体和栅格数据。
❼ arcgis如何制作地形图
1.从DEM创建TIN。
(注释:其实就是创建TIN,不一定非得从dem中创建,只要创建出tin就好。创建tin即Create Tin)
2.使用栅格域工具来创建一个高程区域的多边形
(注释:最开始找不到栅格域工具,以及什么叫高程区域的多边形,高程区域的多边形按照我的理解是你创建tin的轮廓,也就是tin的水平投影。栅格域工具即Raster Domain)
3.使用要素类转要素类工具(禁止使用环境设置中Z值)。
要素类转要素类,feature class to feature calss,禁止环境设置中的Z值在environment中设置,有个Z value 设置为disable就可以了。
4.缓冲多边形来(例子中的缓冲距离为1米)扩展外边区域
(注释:缓冲多边形,需要将你所处理的tin全部包围在多边形之中,这样才能保证做出来的立体模型图完全在你想要的范围之内,是不是不缓冲也可以呢?这个我没试,如果有兴趣,可以试试,我只是照着步骤完整的操作了一遍。缓冲多变形,其实就是将多边形往外延伸一圈,利用工具buffer)
5.添加字段,并指定基础高程。(这取决于数据,这个数据可以设置基础高程为1200,高程表面模型的高程为1310。)
(注释:这一步的目的就是用来给多面体打基础,按照我的理解,两个面中间进行拉伸,就得到了多面体,你的数据高程面在1310左右,你想让数据面的点都能在立体块上显示,那么可以设置基础高程为1200,这样1200至1310均为模型块,如上图显示的那样是个四方块,四方块的底部高程就是基础高程1200。添加字段有两种方式,可以右键点开相应多边形的表格,然后添加,或者采用工具add field)
6. 从一个新的多边形创建TIN,并基于新字段制定一个硬线。
(注释:这一步可以参考第一步,基于新字段生成一个硬线,我的理解是在上面设置基准高程为1200的基础上,用转换工具,将多边形转换成多线段,然后再创建TIN,Create Tin)
7.使用拉伸工具创建多面体
(注释:多面体的创建其实就是上层的tin与底层的tin进行拉伸,就可以得到多面体,其中用拉伸工具的过程中,还会让你选择中间的一个特征层,也就是填充物,可以选择线,也可以选择面,个人选择的是一个面,如果觉得说得不够清楚的话,可以参见拉伸工具,Extrude Between (3D Analyst))
8..打开ArcScene,添加加强显示效果的多面体和栅格数据
(注释:这一步,添加的数据是刚生成的多面体以及最初你的dem格网,或者生成的tin数据,个人采用的是tin数据)
9.右键单击目录内容中的栅格数据。选择“属性”>“基础高程”,并选择你使用的TIN
(这一步就不解释了,相信都能看得懂)
10.选择三维效果工具条,选择多面体,设置多面体的显示优先级要低于栅格数据
(注释:这一步也就是要将栅格数据置于多面体顶部,渲染栅格数据后进行显示,这样的立体图效果就会明显很多。三维效果工具条参见3D effects toolbar,多面体的优先级要低于栅格数据,可以参见 set the priority)
至此,就完成了一个三维地形图的制作。
❽ 怎样在ARCGIS里加载地形图,请说说详细步骤。
要看你所要加载的地形图是什么格式的?
一般的加载方法都是点工具条上的图标类似“+”的按钮,工具名是“加载数据”。
如果是SHP,TAB,KMZ,E00等电子格式的数据,直接就可以加载进去了。
如果是栅格数据,可能后面还要做配准等工作。
如果是MXD的工作空间文件,用ARCGIS直接打开就是了。
❾ 如何在arcgis中进行地形图配准
我不知道你这个只是做练习还是什么,我说下大概步骤:
1、用ArcGIS工具 Arc Toolbox->DataManagement(数据管理工具)->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投影和变换)->Define Projection(定义坐标系)来统一投影坐标到Xian80 3度分带35度代下中央经线105E。
2、在Georeferencing工具条下,对照行政区划底图在影像上找对应的点进行地理配准。
PS:这个是如果做练习可以这样做,如果真正做项目你配准的底图需要坐标系统完全正确的.而不是直接定义坐标统一一下就算了
❿ Arcgis中澳大利亚投影坐标应该选择哪一个
这个要看分带的,6度分带或3度分带,不同的带,投影是不同的,如果采用的是WGS84的地理坐标,就可以统一投影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