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巴西资讯 > 巴西为什么只能

巴西为什么只能

发布时间:2022-06-11 20:33:10

㈠ pes2016中巴西队只能用耐克球为什么

因为耐克赞助了巴西足球队呀。
所以,巴西队的比赛都只能用耐克球。
谁赞助就是谁的足球去比赛,就这么简单的。

㈡ 巴西为什么会输

应该值得是巴西2014世界杯1比7负于德国的比赛。
1.输在“人丁不旺”

当内马尔和蒂亚戈·席尔瓦双双缺席半决赛时,有一种说法就得到了很多球迷的认可,半决赛对于巴西而言,肯定会非常艰苦,因为这意味着巴西将在防守和进攻端都缺少了绝对的核心—从最后的结果看,席尔瓦的缺阵,显然比内马尔伤停更让巴西“受伤”。

用丹特替代席尔瓦没有太多疑问,因为丹特是斯科拉里手里唯一的人选。但是谁来顶替内马尔,还是让斯科拉里颇为头疼。

尽管一度认为威廉会成为内马尔的替代者,但斯科拉里最终还是选择了伯纳德、这个本场在攻击线上毫无作为的球员。而这两名球员在本场比赛中的表现,真的可以用经历了一场“噩梦”来形容,相比于在前场“隐形”的伯纳德,全场没有一次有效抢断、反而拿到一张黄牌的丹特,的确辜负了主帅的信任。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除了丹特斯科拉里真的已经无人可用,可之前从未有过出场经历的丹特,猛然间出现在这么重要的比赛中,这本身就有点强人所难。

事实上,早在斯科拉里确定23人名单那一刻,关于巴西无人可用的讨论就从未断绝过。这大概才是巴西输球的主要原因,尽管巴西依然是一个巨大的球员“输出国”,但就像斯科拉里只能倚重年轻的内马尔一样,巴西真的进入了巨星“冰河期”。这也难怪巴西足协会在赛前向国际足联施压,希望“逆天”地取消席尔瓦的黄牌。可现在的问题是,与这场比赛的德国相比,即便巴西在防守端有席尔瓦,他们就一定能取得更好的结果吗?

2.输在“过于年轻”

内马尔22岁、奥斯卡23岁、伯纳德22岁……巴西媒体赛前一直强调,尽管如今的巴西很年轻,但年轻并不代表着他们很稚嫩。比赛是最佳的“试金石”,进入淘汰赛阶段,巴西在每场比赛都是磕磕绊绊,这支年轻的球队显然还不适应大赛的这种紧张气氛。

对于德国和巴西这种层次的球队而言,一场比赛丢5球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巴西如此狼狈的连续丢球,只能是心理出现了问题。早在半决赛开始前,斯科拉里和弟子就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斯科拉里也通过紧急征调心理师的办法,来给队员们减压。心理师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对于这些年轻的球员而言,本场比赛过早、过快的丢球,还是让他们的心理彻底失衡,在球场上显得无所适从、甚至丧失了全部信心。心理失衡影响发挥、德国顺势再入一球……正是因为队员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让巴西在短短18分钟之内就被彻底打垮。

巴西球员有多么稚嫩?克罗斯从身后抢断费尔南迪尼奥、并且将比分变成4比0的进球,就是最佳明证—作为后腰球员,竟然能够注意力这么不集中,让克罗斯捡到这么大的便宜,在这种高水平的比赛中确实非常罕见。

在如今这支巴西队中,大赛经验最丰富的是门将塞萨尔,但是缺少了后防线的保护,尽管塞萨尔干的不错,却根本无法改变球场上的被动局面。估计在这个时候,斯科拉里可能会怀念卡卡、小罗等老将,如果有一到两名有经验的老将,在失球之后安抚一下球员“受伤的心灵”,这场比赛的走势,真的可能会发生改变。

3.输在“斯科拉里”

为德国首开记录的穆勒在赛后也坦言,他也没有预料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但巴西错误地选择了对攻,这也就给德国留下了太多的空档。巴西人骨子里的确崇尚进攻,但当本队的进攻存在明显的不足却依然顽固地选择对攻,这不得不说是斯科拉里本场比赛的一大失误。

赛后的技术统计也证明了穆勒的说法,本场比赛中,巴西以18次射门领先于德国的14次射门,但是从实际效果看,巴西的效率显然比德国差了太多。在明知对手会全力进攻,而本队又缺少攻击箭头的情况下,斯科拉里依然选择攻势足球,这显然就等同于一个巨大的赌博。在整个90分钟里,弗雷德除了以此假摔,完全处于“隐形”状态,用这样的锋线和穆勒、克洛泽等人比拼进球数量,巴西不输球也简直没有“天理”。

在进攻端投入更多兵力,也就意味着巴西的防守力量会被消弱,再加上缺少防守中坚席尔瓦,巴西就只能接受被对手“蹂躏”的现实了。克洛泽的射门被塞萨尔扑出、他再次完成补射的整个过程中,巴西的整个后防线都处于“观望”状态,而巴西的多个丢球、尤其是在德国打出高效率反击的时候,巴西后防线根本没有任何应对的办法。斯科拉里为何放弃防守反击外人不得而知,但斯科拉里显然做出了一个错误的选择—过程难看可能会让斯科拉里挨骂,但连丢7球更会让斯科拉里成为“罪人”。

4.输在“各自为战”

德国能够取得一场大胜,的确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因素,但德国人在比赛中体现出来的严谨和整体性,依然是巴西所望尘莫及的。以散漫着称的巴西人,这一次让德国人好好地给上了一课。

在之前的5场比赛里,德国一共传球3095次,而巴西的传球次数只有1940次,仅从这一点来看,善于团队作战的德国,就比巴西更有整体性。而到了比赛中更是如此,巴西球员大多数情况下都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对手抗衡,而德国则通过不断的传球,将巴西的防线彻底打乱。仔细回想德国的7粒入球,除了穆勒首开记录的进球是因为路易斯盯人不紧之外,其他的6粒进球都是德国团队配合的产物。尤其是克罗斯个人打入的第二球以及赫迪拉打入的那粒进球,为他们送上助攻的赫迪拉和厄齐尔,其实已经获得了不错的射门机会,但他们还是选择了传球,将机会让给了位置更好的队友。

㈢ 巴西为什么不能成为常任理事国

巴西有着优越的天然条件,按常理说,应该是可以成为常任理事国的,但是为什么就在国际舞台上缺少那么一些存在感呢?事实上,巴西在追求大国地位道路源远流长,而长久以来,巴西被外界视为大国的“候选者”情况比较多。在上世纪70年代,经济上巴西表现抢眼,曾一度被认为“是觉醒的巨人”,然而40年过去了,巴西却依然没有迈进世界强国的门槛。

另外,巴西难以确立其强国身份的原因,也与国际形势有关系。 作为葡萄牙的曾殖民地,巴西受西方文化影响相对较深,在传统文化和民主制度方面,它属于西方世界,与第三世界国家比较疏远。



㈣ 雄文,巴西为什么不能成为世界大国

雄文!巴西为什么不能成为世界大国?
格上理财2015-05-21 14:33:34阅读(381) 评论(0)

南美洲是一块地理位置不好的地方。大部分领土位于赤道带内,北部三分之二领土都位于热带。丛林地区是人类开展经济活动最困难的生态群落。只是清理土地就需耗费繁重代价。那里土地贫瘠,疾病肆虐。气候过于潮湿,谷物难以生长。即使是可通航的河流,河堤泞沼不宜建设,亚马孙河即如此。
由于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南美洲的经济政治历史一直是个棘手问题。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完全位于热带,正因如此,它们面临经济政治不稳定问题,虽然委内瑞拉发现石油改善了这个国家的经济方向。在整个热带地区,几乎所有人口都住在距海岸线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而大部分地区的海岸天然就不适合与外部世界产生互动。天然港口少之又少,且彼此距离远,大部分是深水区等。
不过,这块大陆上单一的热带环境中也有两个例外的地理特征。
第一个是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绵延于大陆西部边缘,因此一些滨海文化和山地文化得以产生,由于与大陆东部区块隔开,西部国家得以不受外来干涉自我发展。哥伦比亚共和国和厄瓜多爾尔尔的一部分位于热带,部分位于安第斯山,经济核心区域并不位于沿海,反而在安第斯山谷更凉爽干燥的环境发展出经济中心,某种程度上避免了热带气候的困难。往南是贫瘠的山地国家秘鲁和玻利维亚。某种程度上来说秘鲁的发展只勉力依靠首都,实际上是利马城邦,其他大部分领土除了开采资源,基本不用。相比而言,玻利维亚是内陆国家,常年受困于高原穷人与半月区(Media Luna)低地富庶农业区的争斗中。
山地与丛林极大地限制了该弧形地带国家之间——从东北的法属圭亚那到西南的玻利维亚以及他们与外界的整合程度。所有的基础交通都极端困难;热带疾病问题严峻;缺乏优良港口;与其他传统粮食生产区相比,该地区农业既属劳动密集型又属资本密集型;气候湿热阻碍了传统谷物生产;山地崎岖增加了所有事情的成本。
以往,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唯一方式是依靠其他国家(通常是本地区以外的国家)提供的投资。否则,这些国家连满足独特而庞大的基础设施需求的资金都没有。结果就是这个广阔的区域严重欠发达,大多数国家的居民都非常穷。不过有一些国家在环境的正确组合下达到了相对富裕,不过也没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地区大国——更别提世界大国了。
南美洲热带气候的第二个例外是南锥体国家的温带地理特征。在这里,夏季足够干燥,传统谷物能够成熟,而清凉的时候——尤其是冬季昆虫死亡限制了疫病的影响。与安第斯山地人口分散的情况不同,南锥体地区绵延着平坦、水量适中的土地。这块土地分布于阿根廷,还有一小部分分布于乌拉圭、巴拉圭和巴西。这块大陆上还剩下一块位于温带南锥体与安第斯山地交会的地方:智利,它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孤立的国家之一。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飞到秘鲁首都利马的时间比从伦敦飞到莫斯科的时间还要长,从圣地亚哥航行前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时间比从纽约航行至伦敦的时间还要长。所以智利对南锥体的政治活动较少参与。
山地和丛林占据着南美洲的绝大部分土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南锥体的平原是这块大陆上最肥沃的土地。它平坦的天然大草原降低了建设成本,温带气候造就了富饶的农业区。但真正优势在于该地区的河道结构。巴拉那河、乌拉圭河、巴拉圭河与拉普拉塔河——形成巨大河口,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得维的亚(乌拉圭首都)间注入大西洋——大部分河段都可通航。
与卡车运货相比,水运成本要节省10到30倍。因此,这些水运体系与陆运体系相比很容易就产生了大量财富。这个水系合起来覆盖了这块农业平原,即拉普拉塔河流域。
拉普拉塔河等河流的存在对农业区意义非凡。像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单位体积价值低——远途运输耗资巨大。水运能降低运费,不仅能将粮食作物便捷运送到下游,还能通过海洋运送到世界其它地方。与拉普拉塔河流域相比,俄罗斯的情况就截然相反。俄罗斯发生饥荒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将粮食作物高效运至城市,因为俄罗斯通航河流所处位置不当——意味着粮食作物只能通过卡车或火车运送。
南美大陆最重要的地理情况是拉普拉塔河流域的河流都是通航河流,而且通过运河和水闸可连成体系。只有北美的大密西西比河网可与此相媲美,大密西西比河网流域更广,互相连通,可通海洋。互相连通的河网能形成更大规模的经济,创造出更多的资本,养活更多的人口,极大地增强了建立单一国家政权的可能性。与此相反,北欧平原河流互不相通,因而形成多个互相敌视的民族。阿根廷控制着拉普拉塔河口和大部分通航河段。因此处于该地区的乌拉圭、巴拉圭和巴西处于不利地位。(总体上巴西实力超过阿根廷,但并非在资本创造能力绝佳的拉普拉塔河流域取胜。)
巴西地理
巴西大部分领土不位于南锥体地区。相反,巴西850万平方公里面积中大致有三分之一是大面积的丛林,其中最棘手的部分位于亚马孙河流域。尽管那里有许多开采矿产的机会,但由于基建代价高昂让人望而却步。
亚马孙流域南部有一个独特地区叫塞拉多(cerrado),这是一片广阔的热带稀树草原地区,土壤酸性很高。不过,与丛林地区相比,这里的湿热程度有所缓解,所以塞拉多能够通过强权发展经济。然而,代价巨大。除了要克服大量的基建困难——塞拉多缺少通航河流——这片土地还必须经过完全改造才能使用:清理、平整、变肥沃,付出大量劳力才将其改造得适宜种植传统农作物。还有就是距离问题。塞拉多地处内陆,所以往这运送任何补给或往外运送农产品都运费高昂。巴西过去三代人基本都在参与这种宏伟工程。
幸运的是,并非所有的巴西领土都如此难以开发。巴西大约有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传统意义的可耕地。尽管这只占巴西领土的7%,但这片可耕地面积却相当于得克萨斯州或法国的面积。这部分土地都位于巴西南部。但是大部分都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巴西的核心区只占了这片可耕地的四分之一,相当于突尼斯的大小,位于热带地区边缘,一直绵延至温带南锥体地区。这部分地区在早期殖民时代就是巴西的传统定居点,也是巴西存在三百多年来人口集中所在地。正因为如此,此处地形几乎对巴西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理解该地地形及其演化有利于理解未来几年巴西发展成大国的动力是什么——阻碍是什么。
这块巴西核心区有两大明显特点。首先,气候是亚热带气候,所以该地发展遇到的困难小于前面提到的热带区。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巴西内部是个隆升高原——叫巴西地盾——紧邻大西洋海岸,几乎巴西的全部东南陆地边界。从地盾到大西洋地势骤降,从大西洋远看,好像铜墙铁壁屹立在海岸——形成巴西沿海城市引人注目的背景。这堵铜墙铁壁被称作大峭壁(Grand Escarpment),巴西核心区的大多数城市——里约热内卢、维多利亚、桑托斯和阿雷格里港——都位于大峭壁与海洋之间的孤立、平坦的小块地带。
这种孤立地形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建成“规模经济”。标准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城市围绕某种核心经济优势建立,典型情况是河流通航终点(一定吨位货轮能最远到达的内陆地点),或是一个港口,又或是一个其它运输交叉点。随后城市可以以此扩展,主要是沿着运输通道发展,因为运输通道通往何方,意味着那里存在更大的经济机会和低廉的经济成本。只要沿线土地还算平坦,城市就能一直以较低成本延展下去。附近城市会逐渐合并,相互间共享劳动力、资本、基础设施和服务。由于协同效应,规模经济激增,这种大都市会逐渐创造更多资本和技术工人。
大都市——诸如纽约、洛杉矶、伦敦、巴黎、东京、布宜诺斯艾利斯、伊斯坦布尔和上海——构成了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这种“标准”发展模式在全世界被复制。最初的美国模式是美国东海岸从华盛顿到波士顿的巨大城市带,主要有巴尔的摩、费城、纽约、哈特福德和普罗维登斯。欧洲的类似城市群囊括了德国莱茵河谷的许多城市。这两个例子中,大小城市组合为城市/郊区群,共享资源互相支持。所有案例共同特点是城市扩展依靠的土地。
这种土地恰好是巴西核心区所缺乏的。在整个巴西南海岸,大峭壁直插入海洋。所以巴西城市被迫建立在大峭壁没有延伸至海洋的相对平坦的几个小块孤地上。缺乏海岸平原意味着主要城市间无法形成小城市。一个城市无法分享另一城市的基础设施成果,若想连通这些城市需要先爬上峭壁登上地盾,然后穿越地盾,再爬下峭壁到达另一城市,这种方式极端困难,并且糜费时间和工程。巴西没有能直接到达拉普拉塔河的通航河流,所以不得不四处筹资用于建设这个资本密集型工程。土地的根本局限性也拉高了成本,一开始就要注入巨资,增加了开发成本。孤立地形并不是能“逐渐摆脱”或“改变”的东西。地形是恒定的,这些城市就是不能互相整合——现代的、低成本城市无法建在悬崖边上。而且,由于巴西与外界沟通的主要城市都位于孤地上,所以这对巴西的发展能力造成了永恒限制。
迄今为止,巴西的主要公路和铁路也寥寥无几,即使地形允许,比南部国家更平坦地区相比建设起来造价更高。由于峭壁太陡,距海岸太近,巴西缺少一条主要的沿海道路系统。观察巴西海岸线就能明白,为什么巴西的沿海道路基本只是双车道,而沿海城市极小,勉强把能用的小块土地都凑上。巴西大部分地区仍没有铁路,巴西以出口大豆、玉米和大米而闻名,而这些货物是通过卡车运至港口,这种方式是散装货物运输造价最高的方式。
在巴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大峭壁都是直接伸入海岸。这个图片生动说明为什么大峭壁残酷地限制了里约热内卢的发展。由于缺少世界其它主要城市的那种传统海岸,巴西南部沿海城市的发展遵循相似模式。
圣保罗州是例外,中心是圣保罗市。只有圣保罗有足够的平坦土地,按标准模式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圣保罗也是巴西唯一代表着现代的、基础设施整合式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地区。所以这一地区贡献了巴西GDP的三分之一以上也就不足为奇了,尽管该地人口只占全国五分之一。就在不远的1950年,圣保罗州的经济产出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不幸的是圣保罗并非沿海城市。圣保罗的峭壁太陡,沿海孤地——桑托斯港——太小,无法充分发掘圣保罗的潜能。圣保罗坐落在巴西地盾顶部,海拔800米,距海岸70千米。(而美国密西西比河通航终点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尽管距海岸3000千米,但海拔不到200米。)巨大海拔差缓和了沿海地区亚热带气候的影响,但却极大增加了连通沿海城市和州的高成本和工程量。所以尽管圣保罗确实是个主要经济中心,但却无法与巴西沿海城市以及世界紧密相联。
缺乏规模经济、地区基础设施整合困难造成了发展瓶颈。尤其是限制了沿海孤地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在巴西港口——于是这成了巴西经济突破面临的最重大的限制因素。巴西是许多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国,但由于地理条件限制运输,城市难以整合,港口发展遭到彻底限制。巴西七大港口吞吐量总和不及美国第一大港新奥尔良,所有巴西港口吞吐量总和远远不及美国两大港新奥尔良和休斯敦总和。
巴西无法通过沿海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为那里没有足够土地,带动整个国家的发展。而爬上大峭壁发展内陆也面临新的问题。
大峭壁顶部的沿海山脉把河流切割开来。距东南沿海的几十千米的范围内,南美河流向西流,而非向东,最终注入拉普拉塔河网。早期巴西城市尝试发展内陆腹地,而最终却发现这些腹地向南与阿根廷和巴拉圭地区联系更划算,而不是与东部本国其它地区。对内陆许多地方来说,沿河顺流直下,将货物运至布宜诺斯艾利斯这种大港口更便宜、便捷,而拖着这些货物攀上并翻越巴西沿海山脉、再爬下大峭壁到达不连贯的二流巴西港口并非明智之选。同样,沿着大西洋海岸南下,顺着拉普拉塔河上溯,进入巴拉那河,比糜费巨资建立陆地基础设施更容易。巴西早期在内陆尝试整合,而结果却削弱了巴西内部联系,加强了对南边邻国的经济依赖。
这些南方邻国利用了巴西这一弱点,使巴西勉力控制国家完整。美国独立的情况是,所有殖民地都受同一行政机构管理,一起作战反对殖民地领主。而南美与此经历不同,南美是不同实体之间的松散拼凑,在历史上的那15年里,为各自的独立而战。巴拉圭1811年获得独立,阿根廷1818年独立,巴西1823年独立。一旦独立,这个地区的新国家立刻开始了争夺水路控制权的斗争,水路控制权是在南锥体地区成为主导的、综合的经济大国的关键。由于巴西是该地区最后脱离宗主国控制的国家,所以它在独立后没有充分时间巩固自身,准备独立后的战争,与其它南锥体国家相比,它的天然孤地特点让这种巩固整合难上加难。所以巴西在后来发生的战争中表现不佳。
这些早期战争造成的结果是,乌拉圭从巴西分裂出去,巴西失去了所有拉普拉塔河流域河流通航终点的控制权。所有河流的通航河段现在都被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控制着,而缺乏资金的巴西只能退居在高原亚热带地区。阿根廷和巴拉圭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增长,而巴西只靠种植园农业默默无闻超过一个世纪。
之后两代人的地区竞争集中于阿根廷与巴拉圭之间,两国争夺拉普拉塔河海运系统。1864至1870年的三国同盟战争是竞争的白热化阶段,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最终残忍地打败巴拉圭。至少90%巴拉圭男性死于这场战争,巴拉圭国基本被消灭,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口还没有恢复平衡。巴西折翼,几乎所有称得上是对手的国家都被毁了,阿根廷把巴拉圭和乌拉圭改造成经济附庸国,利用这个地区的河流体系发展成一个世界经济大国。1929年,阿根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四。而巴西之后数十年仍深陷贫困和相对孤立。
巴西也不统一。受到阿根廷及其河流的经济吸引,以及沿海孤地不连通的影响,地方主义成为巴西政治的一个主要特征。巴西内部不同地区之间联系困难,而与外界联系却相对容易,这让巴西的政治经济文化整合变得非常困难。
由于各州之间、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竞争激烈,地区主义一直是巴西政治的一个主要问题。在20世纪初期,大部分权力掌握在富裕州手中,即米纳斯吉拉斯州和圣保罗州。中央政府的控制权在这两个州中交替。这让其它州受到政治孤立,刺激他们从国外寻求经济机遇,倾向于地方认同。在大半个世纪里,“巴西”更像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民族国家概念。比如,里约热内卢州和南里奥格兰德州开始在许多方面如独立国般行事。这种事态直到最近才发生变化。
巴西的通胀陷阱
巴西最大的问题是——从殖民地据点建立起直至今天——无法保证可持续的稳定增长。世界其它地方发展经济也是有通胀倾向的:对耕地、劳动力、交通、资金和资源的需求会导致所有这些投入的价格上涨。在大多数地方,这种增长能一直持续到通胀压力出现并最终超过增长带来的任何好处。到那时,由于成本高昂增长难以为继,经济开始不景气。而巴西要承受的压力是土地、劳动力、交通基建和资本都处于极端匮乏的状态,以至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立刻会转化成通货膨胀。耕地、交通基建和资金情况已经在研究中,而劳动力问题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尤其要考虑巴西目前1亿9千4百万的人口。
劳动力问题是巴西寡头经济制度造成的,而寡头经济制度也有地缘政治原因。巴西的问题在于资本投入高和资本产出低——这与世界多数经济中心情况相反。在那些地方,资本分布相对均匀,因此保证了经济强国的民主化。
美国当时的情况是,任何人都可以离开城市前往大密西西比河流域闯荡,不出一两年就能向美国和欧洲城市输出农产品。而巴西明显不同,单是在大峭壁上修路都需要大量资金。一个普通市民在那种环境下企图自己谋条经济出路显然不现实,只有带着存款进入巴西的人才有能力“建设”巴西。所以那时的美国——后来出现了工业化——是由欧洲乡下穷人移民过去塑造的,而巴西则是由那些带着钱的富裕葡萄牙人塑造的。
http://mt.sohu.com/20150521/n413487197.shtml

㈤ 作为世界第五大国家,为什么巴西迟迟没有发展起来

巴西是世界第五大领土国家,其国土面积多达85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我国和美国。同时,巴西的人口也多达2亿以上,仅次于我国、印度、美国和印尼。因此从领土和人口上,巴西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五大国家,具有成为世界强国的先天条件。

但是巴西时至今日,都没有成为世界发达国家,虽然巴西2018年的GDP总量达到1.87万亿美元,但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也只有8940美元。而同属于美洲大陆的美国,2018年的GDP总量达到20万亿美元,人均GDP更是高达42万美元。

那么,同样靠发现新大陆起源的巴西,为何没有成为像美国那样的世界强国呢?

(里约热内卢风光)

三、地理条件的困顿。

除了历史迷茫和政治乱局,巴西的地理条件,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优越。巴西属于典型的海岸山地貌。几乎整个海岸线,都被崇山峻岭阻隔于内陆之外,而炎热赤道的附近,反而一马平川。

这就造成巴西想利用海岸线,发展大工业,大物流,建设大城市,成为不可逾越的梦想。要知道,世界上大多发达国家,无不是出海便利,航运发达。

再看巴西最大的两个海滨城市,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一个位于高山和深海之间的一块小平地上,连山脚都密密麻麻布满了房子。想发展工业或是大型航运业,几无可能。而圣保罗则处于海拔700米的高山之上,比我国的山城重庆都高出600米。想要从海边卸货运到这里,山间的陡峭盘旋公路,同样令人望而却步。

这种地形地貌,使得各个城市间相对孤立。连修建高速公路、高铁都异常艰难,只能靠飞机通行。想要像咱们一样搞什么深莞惠一体、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等令国人热血沸腾高大上的名词概念,简直是痴人说梦。你还能指望巴西搞啥工业经济!能在山上挖个矿,种下大豆,多出产点粮食就不错了。

所以,在政治乱局和地形结构的先天条件限制下,巴西人也认命了,心累了。什么超级大国的梦想,让它随风而去,还是看球要紧。

㈥ 小巴西龟只能用嘴呼吸是怎么回事

白眼病很容易变成肺炎的,一定要注意啊!你的龟症状跟我以前养的龟症状一样,要是不见好转就带去宠物医院。龟平时体能消耗很少,不进食也能坚持一、两个月,过一个月不进食就得强制喂它了。我的龟那时候就没得到及时救治死了,希望你的小龟可以早日康复~~

㈦ 巴西为何成为不了世界性强国

这主要是因为巴西它的主要支柱产业是以农业为主。他的工业基础非常的差。这显然不是一个能成为世界性强国的表现。而在中低端产业里毫无竞争力可言,高科技又没有一席之地。巴西完全是依靠资源来‘’发达‘’起来的,发达以后不提高‘’内功‘’而是为了选票提高福利。这是拉美国家的通病,阿根廷就是从一个发达国家变成穷国的。说白了就是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当然,巴西也缺乏底蕴。没有大国雄心的万丈豪气。

其次,巴西的政体采用的是总统共和制,这就决定了每一任政府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其直接结果就是上一任政府制定的政策到这一任政府就被废除。许多工程往往在施工到一半的时候被迫停产。另外一点就是这种体制下的行政效率往往很低,并且贪腐严重。

㈧ 为什么我的巴西龟后面两只腿都动不了了只能用前面两只腿走路

出现这种情况,再日常饲养过程中并不是很常见,需要考虑是不是骨骼出现了问题。

㈨ 南美洲国家众多,为何只有巴西能出产很多国际超级模特

巴西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盛产美女与超模的国家,其人种的丰富性是到最大的作用的,而且目前超模文化已经在巴西形成了一种潮流,很多女孩子也会努力向这方面发展。

如今巴西已经拥有了超模文化,许多成名的超模都给了家境普通的女孩子一个登上T台的梦想,她们原本就有很良好的基因和身体素质,再加上后天的努力,也就使得巴西的超模越来越多,才能让我们见到如今这么多热情美貌颇有特色的巴西美女。

㈩ 自然条件优越的巴西,为什么无法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中

说到巴西,首先让人想到的是足球王国,它不仅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还是金砖国家、20国集团成员国。

巴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紧邻大西洋,领土面积多达851.5万平方公里,人口2亿多,是世界第五大领土大国。境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铁、镍、锰、铝、铅、锡,金等有色金属,以及石油储藏量均居世界前列。

(面对经济萎缩的巴西人)

四、沉重的税负。

在巴西,会计和律师成为最有钱景的职业,这是因为当地的税法不仅复杂,还时常修改。没有专业的财务和法律知识,稍有不慎就会违法。

巴西落后的工业基础和高福利之间的矛盾,是靠高税负来支撑的。在巴西,除了进出口贸易要缴纳名目繁多的关税,国内贸易买卖双方也要缴税。而且各个州的税收政策还不相同,就连当地税务局在处理税务违法时,有时也难以查出问题根源,只能给出一个他们认为的漏洞,来判定有罪。

沉重繁杂的税负,让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只能把商品价格大幅提升,这也是巴西物价高得离谱的原因。而高物价带来的消费低迷,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国民经济的萎缩。

正是因为有历史和现实中这些问题,具有优良历史条件的巴西,才难以实现经济的腾飞,跻身发达国家之列。

当然,如果巴西大力改革,释放潜能,利用先天的地理优势,成为世界强国,也不是没有可能。

与巴西为什么只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870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24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1018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107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52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584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524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37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377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743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57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458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376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100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33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983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30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144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86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