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塞拉多保护区的气候类型
塞拉多保护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
❷ 雄文,巴西为什么不能成为世界大国
雄文!巴西为什么不能成为世界大国?
格上理财2015-05-21 14:33:34阅读(381) 评论(0)
南美洲是一块地理位置不好的地方。大部分领土位于赤道带内,北部三分之二领土都位于热带。丛林地区是人类开展经济活动最困难的生态群落。只是清理土地就需耗费繁重代价。那里土地贫瘠,疾病肆虐。气候过于潮湿,谷物难以生长。即使是可通航的河流,河堤泞沼不宜建设,亚马孙河即如此。
由于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南美洲的经济政治历史一直是个棘手问题。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完全位于热带,正因如此,它们面临经济政治不稳定问题,虽然委内瑞拉发现石油改善了这个国家的经济方向。在整个热带地区,几乎所有人口都住在距海岸线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而大部分地区的海岸天然就不适合与外部世界产生互动。天然港口少之又少,且彼此距离远,大部分是深水区等。
不过,这块大陆上单一的热带环境中也有两个例外的地理特征。
第一个是安第斯山脉。安第斯山脉绵延于大陆西部边缘,因此一些滨海文化和山地文化得以产生,由于与大陆东部区块隔开,西部国家得以不受外来干涉自我发展。哥伦比亚共和国和厄瓜多爾尔尔的一部分位于热带,部分位于安第斯山,经济核心区域并不位于沿海,反而在安第斯山谷更凉爽干燥的环境发展出经济中心,某种程度上避免了热带气候的困难。往南是贫瘠的山地国家秘鲁和玻利维亚。某种程度上来说秘鲁的发展只勉力依靠首都,实际上是利马城邦,其他大部分领土除了开采资源,基本不用。相比而言,玻利维亚是内陆国家,常年受困于高原穷人与半月区(Media Luna)低地富庶农业区的争斗中。
山地与丛林极大地限制了该弧形地带国家之间——从东北的法属圭亚那到西南的玻利维亚以及他们与外界的整合程度。所有的基础交通都极端困难;热带疾病问题严峻;缺乏优良港口;与其他传统粮食生产区相比,该地区农业既属劳动密集型又属资本密集型;气候湿热阻碍了传统谷物生产;山地崎岖增加了所有事情的成本。
以往,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唯一方式是依靠其他国家(通常是本地区以外的国家)提供的投资。否则,这些国家连满足独特而庞大的基础设施需求的资金都没有。结果就是这个广阔的区域严重欠发达,大多数国家的居民都非常穷。不过有一些国家在环境的正确组合下达到了相对富裕,不过也没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地区大国——更别提世界大国了。
南美洲热带气候的第二个例外是南锥体国家的温带地理特征。在这里,夏季足够干燥,传统谷物能够成熟,而清凉的时候——尤其是冬季昆虫死亡限制了疫病的影响。与安第斯山地人口分散的情况不同,南锥体地区绵延着平坦、水量适中的土地。这块土地分布于阿根廷,还有一小部分分布于乌拉圭、巴拉圭和巴西。这块大陆上还剩下一块位于温带南锥体与安第斯山地交会的地方:智利,它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孤立的国家之一。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飞到秘鲁首都利马的时间比从伦敦飞到莫斯科的时间还要长,从圣地亚哥航行前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时间比从纽约航行至伦敦的时间还要长。所以智利对南锥体的政治活动较少参与。
山地和丛林占据着南美洲的绝大部分土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南锥体的平原是这块大陆上最肥沃的土地。它平坦的天然大草原降低了建设成本,温带气候造就了富饶的农业区。但真正优势在于该地区的河道结构。巴拉那河、乌拉圭河、巴拉圭河与拉普拉塔河——形成巨大河口,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得维的亚(乌拉圭首都)间注入大西洋——大部分河段都可通航。
与卡车运货相比,水运成本要节省10到30倍。因此,这些水运体系与陆运体系相比很容易就产生了大量财富。这个水系合起来覆盖了这块农业平原,即拉普拉塔河流域。
拉普拉塔河等河流的存在对农业区意义非凡。像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单位体积价值低——远途运输耗资巨大。水运能降低运费,不仅能将粮食作物便捷运送到下游,还能通过海洋运送到世界其它地方。与拉普拉塔河流域相比,俄罗斯的情况就截然相反。俄罗斯发生饥荒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将粮食作物高效运至城市,因为俄罗斯通航河流所处位置不当——意味着粮食作物只能通过卡车或火车运送。
南美大陆最重要的地理情况是拉普拉塔河流域的河流都是通航河流,而且通过运河和水闸可连成体系。只有北美的大密西西比河网可与此相媲美,大密西西比河网流域更广,互相连通,可通海洋。互相连通的河网能形成更大规模的经济,创造出更多的资本,养活更多的人口,极大地增强了建立单一国家政权的可能性。与此相反,北欧平原河流互不相通,因而形成多个互相敌视的民族。阿根廷控制着拉普拉塔河口和大部分通航河段。因此处于该地区的乌拉圭、巴拉圭和巴西处于不利地位。(总体上巴西实力超过阿根廷,但并非在资本创造能力绝佳的拉普拉塔河流域取胜。)
巴西地理
巴西大部分领土不位于南锥体地区。相反,巴西850万平方公里面积中大致有三分之一是大面积的丛林,其中最棘手的部分位于亚马孙河流域。尽管那里有许多开采矿产的机会,但由于基建代价高昂让人望而却步。
亚马孙流域南部有一个独特地区叫塞拉多(cerrado),这是一片广阔的热带稀树草原地区,土壤酸性很高。不过,与丛林地区相比,这里的湿热程度有所缓解,所以塞拉多能够通过强权发展经济。然而,代价巨大。除了要克服大量的基建困难——塞拉多缺少通航河流——这片土地还必须经过完全改造才能使用:清理、平整、变肥沃,付出大量劳力才将其改造得适宜种植传统农作物。还有就是距离问题。塞拉多地处内陆,所以往这运送任何补给或往外运送农产品都运费高昂。巴西过去三代人基本都在参与这种宏伟工程。
幸运的是,并非所有的巴西领土都如此难以开发。巴西大约有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传统意义的可耕地。尽管这只占巴西领土的7%,但这片可耕地面积却相当于得克萨斯州或法国的面积。这部分土地都位于巴西南部。但是大部分都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巴西的核心区只占了这片可耕地的四分之一,相当于突尼斯的大小,位于热带地区边缘,一直绵延至温带南锥体地区。这部分地区在早期殖民时代就是巴西的传统定居点,也是巴西存在三百多年来人口集中所在地。正因为如此,此处地形几乎对巴西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理解该地地形及其演化有利于理解未来几年巴西发展成大国的动力是什么——阻碍是什么。
这块巴西核心区有两大明显特点。首先,气候是亚热带气候,所以该地发展遇到的困难小于前面提到的热带区。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巴西内部是个隆升高原——叫巴西地盾——紧邻大西洋海岸,几乎巴西的全部东南陆地边界。从地盾到大西洋地势骤降,从大西洋远看,好像铜墙铁壁屹立在海岸——形成巴西沿海城市引人注目的背景。这堵铜墙铁壁被称作大峭壁(Grand Escarpment),巴西核心区的大多数城市——里约热内卢、维多利亚、桑托斯和阿雷格里港——都位于大峭壁与海洋之间的孤立、平坦的小块地带。
这种孤立地形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建成“规模经济”。标准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城市围绕某种核心经济优势建立,典型情况是河流通航终点(一定吨位货轮能最远到达的内陆地点),或是一个港口,又或是一个其它运输交叉点。随后城市可以以此扩展,主要是沿着运输通道发展,因为运输通道通往何方,意味着那里存在更大的经济机会和低廉的经济成本。只要沿线土地还算平坦,城市就能一直以较低成本延展下去。附近城市会逐渐合并,相互间共享劳动力、资本、基础设施和服务。由于协同效应,规模经济激增,这种大都市会逐渐创造更多资本和技术工人。
大都市——诸如纽约、洛杉矶、伦敦、巴黎、东京、布宜诺斯艾利斯、伊斯坦布尔和上海——构成了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这种“标准”发展模式在全世界被复制。最初的美国模式是美国东海岸从华盛顿到波士顿的巨大城市带,主要有巴尔的摩、费城、纽约、哈特福德和普罗维登斯。欧洲的类似城市群囊括了德国莱茵河谷的许多城市。这两个例子中,大小城市组合为城市/郊区群,共享资源互相支持。所有案例共同特点是城市扩展依靠的土地。
这种土地恰好是巴西核心区所缺乏的。在整个巴西南海岸,大峭壁直插入海洋。所以巴西城市被迫建立在大峭壁没有延伸至海洋的相对平坦的几个小块孤地上。缺乏海岸平原意味着主要城市间无法形成小城市。一个城市无法分享另一城市的基础设施成果,若想连通这些城市需要先爬上峭壁登上地盾,然后穿越地盾,再爬下峭壁到达另一城市,这种方式极端困难,并且糜费时间和工程。巴西没有能直接到达拉普拉塔河的通航河流,所以不得不四处筹资用于建设这个资本密集型工程。土地的根本局限性也拉高了成本,一开始就要注入巨资,增加了开发成本。孤立地形并不是能“逐渐摆脱”或“改变”的东西。地形是恒定的,这些城市就是不能互相整合——现代的、低成本城市无法建在悬崖边上。而且,由于巴西与外界沟通的主要城市都位于孤地上,所以这对巴西的发展能力造成了永恒限制。
迄今为止,巴西的主要公路和铁路也寥寥无几,即使地形允许,比南部国家更平坦地区相比建设起来造价更高。由于峭壁太陡,距海岸太近,巴西缺少一条主要的沿海道路系统。观察巴西海岸线就能明白,为什么巴西的沿海道路基本只是双车道,而沿海城市极小,勉强把能用的小块土地都凑上。巴西大部分地区仍没有铁路,巴西以出口大豆、玉米和大米而闻名,而这些货物是通过卡车运至港口,这种方式是散装货物运输造价最高的方式。
在巴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大峭壁都是直接伸入海岸。这个图片生动说明为什么大峭壁残酷地限制了里约热内卢的发展。由于缺少世界其它主要城市的那种传统海岸,巴西南部沿海城市的发展遵循相似模式。
圣保罗州是例外,中心是圣保罗市。只有圣保罗有足够的平坦土地,按标准模式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圣保罗也是巴西唯一代表着现代的、基础设施整合式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地区。所以这一地区贡献了巴西GDP的三分之一以上也就不足为奇了,尽管该地人口只占全国五分之一。就在不远的1950年,圣保罗州的经济产出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不幸的是圣保罗并非沿海城市。圣保罗的峭壁太陡,沿海孤地——桑托斯港——太小,无法充分发掘圣保罗的潜能。圣保罗坐落在巴西地盾顶部,海拔800米,距海岸70千米。(而美国密西西比河通航终点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尽管距海岸3000千米,但海拔不到200米。)巨大海拔差缓和了沿海地区亚热带气候的影响,但却极大增加了连通沿海城市和州的高成本和工程量。所以尽管圣保罗确实是个主要经济中心,但却无法与巴西沿海城市以及世界紧密相联。
缺乏规模经济、地区基础设施整合困难造成了发展瓶颈。尤其是限制了沿海孤地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在巴西港口——于是这成了巴西经济突破面临的最重大的限制因素。巴西是许多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国,但由于地理条件限制运输,城市难以整合,港口发展遭到彻底限制。巴西七大港口吞吐量总和不及美国第一大港新奥尔良,所有巴西港口吞吐量总和远远不及美国两大港新奥尔良和休斯敦总和。
巴西无法通过沿海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为那里没有足够土地,带动整个国家的发展。而爬上大峭壁发展内陆也面临新的问题。
大峭壁顶部的沿海山脉把河流切割开来。距东南沿海的几十千米的范围内,南美河流向西流,而非向东,最终注入拉普拉塔河网。早期巴西城市尝试发展内陆腹地,而最终却发现这些腹地向南与阿根廷和巴拉圭地区联系更划算,而不是与东部本国其它地区。对内陆许多地方来说,沿河顺流直下,将货物运至布宜诺斯艾利斯这种大港口更便宜、便捷,而拖着这些货物攀上并翻越巴西沿海山脉、再爬下大峭壁到达不连贯的二流巴西港口并非明智之选。同样,沿着大西洋海岸南下,顺着拉普拉塔河上溯,进入巴拉那河,比糜费巨资建立陆地基础设施更容易。巴西早期在内陆尝试整合,而结果却削弱了巴西内部联系,加强了对南边邻国的经济依赖。
这些南方邻国利用了巴西这一弱点,使巴西勉力控制国家完整。美国独立的情况是,所有殖民地都受同一行政机构管理,一起作战反对殖民地领主。而南美与此经历不同,南美是不同实体之间的松散拼凑,在历史上的那15年里,为各自的独立而战。巴拉圭1811年获得独立,阿根廷1818年独立,巴西1823年独立。一旦独立,这个地区的新国家立刻开始了争夺水路控制权的斗争,水路控制权是在南锥体地区成为主导的、综合的经济大国的关键。由于巴西是该地区最后脱离宗主国控制的国家,所以它在独立后没有充分时间巩固自身,准备独立后的战争,与其它南锥体国家相比,它的天然孤地特点让这种巩固整合难上加难。所以巴西在后来发生的战争中表现不佳。
这些早期战争造成的结果是,乌拉圭从巴西分裂出去,巴西失去了所有拉普拉塔河流域河流通航终点的控制权。所有河流的通航河段现在都被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控制着,而缺乏资金的巴西只能退居在高原亚热带地区。阿根廷和巴拉圭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增长,而巴西只靠种植园农业默默无闻超过一个世纪。
之后两代人的地区竞争集中于阿根廷与巴拉圭之间,两国争夺拉普拉塔河海运系统。1864至1870年的三国同盟战争是竞争的白热化阶段,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最终残忍地打败巴拉圭。至少90%巴拉圭男性死于这场战争,巴拉圭国基本被消灭,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口还没有恢复平衡。巴西折翼,几乎所有称得上是对手的国家都被毁了,阿根廷把巴拉圭和乌拉圭改造成经济附庸国,利用这个地区的河流体系发展成一个世界经济大国。1929年,阿根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四。而巴西之后数十年仍深陷贫困和相对孤立。
巴西也不统一。受到阿根廷及其河流的经济吸引,以及沿海孤地不连通的影响,地方主义成为巴西政治的一个主要特征。巴西内部不同地区之间联系困难,而与外界联系却相对容易,这让巴西的政治经济文化整合变得非常困难。
由于各州之间、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竞争激烈,地区主义一直是巴西政治的一个主要问题。在20世纪初期,大部分权力掌握在富裕州手中,即米纳斯吉拉斯州和圣保罗州。中央政府的控制权在这两个州中交替。这让其它州受到政治孤立,刺激他们从国外寻求经济机遇,倾向于地方认同。在大半个世纪里,“巴西”更像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民族国家概念。比如,里约热内卢州和南里奥格兰德州开始在许多方面如独立国般行事。这种事态直到最近才发生变化。
巴西的通胀陷阱
巴西最大的问题是——从殖民地据点建立起直至今天——无法保证可持续的稳定增长。世界其它地方发展经济也是有通胀倾向的:对耕地、劳动力、交通、资金和资源的需求会导致所有这些投入的价格上涨。在大多数地方,这种增长能一直持续到通胀压力出现并最终超过增长带来的任何好处。到那时,由于成本高昂增长难以为继,经济开始不景气。而巴西要承受的压力是土地、劳动力、交通基建和资本都处于极端匮乏的状态,以至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立刻会转化成通货膨胀。耕地、交通基建和资金情况已经在研究中,而劳动力问题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尤其要考虑巴西目前1亿9千4百万的人口。
劳动力问题是巴西寡头经济制度造成的,而寡头经济制度也有地缘政治原因。巴西的问题在于资本投入高和资本产出低——这与世界多数经济中心情况相反。在那些地方,资本分布相对均匀,因此保证了经济强国的民主化。
美国当时的情况是,任何人都可以离开城市前往大密西西比河流域闯荡,不出一两年就能向美国和欧洲城市输出农产品。而巴西明显不同,单是在大峭壁上修路都需要大量资金。一个普通市民在那种环境下企图自己谋条经济出路显然不现实,只有带着存款进入巴西的人才有能力“建设”巴西。所以那时的美国——后来出现了工业化——是由欧洲乡下穷人移民过去塑造的,而巴西则是由那些带着钱的富裕葡萄牙人塑造的。
http://mt.sohu.com/20150521/n413487197.shtml
❸ 从自然区位条件来看,巴西盛产咖啡的原因
巴西处于热带地区,气候较暖较潮湿,更适合咖啡生长,而且美洲地区很久以前就有种植咖啡豆的历史;咖啡树适合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年雨量为1500-2000公厘,平均温度为20米左右,不会降霜的地区。
咖啡树是喜阳作物,充足的阳光为其生长提供了条件,巴西曾是葡萄牙殖民地,为满足西欧的需求,咖啡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广泛种植,因此,巴西是咖啡的主产地。
(3)巴西的塞拉多是什么气候扩展阅读:
巴西咖啡口感中带有较低的酸味,配合咖啡的甘苦味,入口极为滑顺,而且又带有淡淡的青草芳香,清香中略带苦味,甘滑顺口,余味能令人舒活畅快。
巴西咖啡说来并没有特别出众的优点,但是也没有明显的缺憾,这种口味温和而滑润、酸度低、醇度适中,有淡淡的甜味,这些所有柔和的味道混合在一起,要想将他们一一分辩出来,是对味蕾的最好考验,
❹ 以后巴西会成为超级大国吗
巴西大部分领土不位于南锥体地区。相反,巴西850万平方公里面积中大致有三分之一是大面积的丛林,其中最棘手的部分位于亚马孙河流域。尽管那里有许多开采矿产的机会,但由于基建代价高昂让人望而却步。
亚马孙流域南部有一个独特地区叫塞拉多(cerrado),这是一片广阔的热带稀树草原地区,土壤酸性很高。不过,与丛林地区相比,这里的湿热程度有所缓解,所以塞拉多能够通过强权发展经济。然而,代价巨大。除了要克服大量的基建困难——塞拉多缺少通航河流——这片土地还必须经过完全改造才能使用:清理、平整、变肥沃,付出大量劳力才将其改造得适宜种植传统农作物。还有就是距离问题。塞拉多地处内陆,所以往这运送任何补给或往外运送农产品都运费高昂。巴西过去三代人基本都在参与这种宏伟工程。
幸运的是,并非所有的巴西领土都如此难以开发。巴西大约有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传统意义的可耕地。尽管这只占巴西领土的7%,但这片可耕地面积却相当于得克萨斯州或法国的面积。这部分土地都位于巴西南部。但是大部分都地处内陆,交通不便。巴西的核心区只占了这片可耕地的四分之一,相当于突尼斯的大小,位于热带地区边缘,一直绵延至温带南锥体地区。这部分地区在早期殖民时代就是巴西的传统定居点,也是巴西存在三百多年来人口集中所在地。正因为如此,此处地形几乎对巴西发展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理解该地地形及其演化有利于理解未来几年巴西发展成大国的动力是什么——阻碍是什么。
这块巴西核心区有两大明显特点。首先,气候是亚热带气候,所以该地发展遇到的困难小于前面提到的热带区。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巴西内部是个隆升高原——叫巴西地盾——紧邻大西洋海岸,几乎巴西的全部东南陆地边界。从地盾到大西洋地势骤降,从大西洋远看,好像铜墙铁壁屹立在海岸——形成巴西沿海城市引人注目的背景。这堵铜墙铁壁被称作大峭壁(Grand Escarpment),巴西核心区的大多数城市——里约热内卢、维多利亚、桑托斯和阿雷格里港——都位于大峭壁与海洋之间的孤立、平坦的小块地带。
这种孤立地形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建成“规模经济”。标准的城市发展模式是,城市围绕某种核心经济优势建立,典型情况是河流通航终点(一定吨位货轮能最远到达的内陆地点),或是一个港口,又或是一个其它运输交叉点。随后城市可以以此扩展,主要是沿着运输通道发展,因为运输通道通往何方,意味着那里存在更大的经济机会和低廉的经济成本。只要沿线土地还算平坦,城市就能一直以较低成本延展下去。附近城市会逐渐合并,相互间共享劳动力、资本、基础设施和服务。由于协同效应,规模经济激增,这种大都市会逐渐创造更多资本和技术工人。
大都市——诸如纽约、洛杉矶、伦敦、巴黎、东京、布宜诺斯艾利斯、伊斯坦布尔和上海——构成了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这种“标准”发展模式在全世界被复制。最初的美国模式是美国东海岸从华盛顿到波士顿的巨大城市带,主要有巴尔的摩、费城、纽约、哈特福德和普罗维登斯。欧洲的类似城市群囊括了德国莱茵河谷的许多城市。这两个例子中,大小城市组合为城市/郊区群,共享资源互相支持。所有案例共同特点是城市扩展依靠的土地。
这种土地恰好是巴西核心区所缺乏的。在整个巴西南海岸,大峭壁直插入海洋。所以巴西城市被迫建立在大峭壁没有延伸至海洋的相对平坦的几个小块孤地上。缺乏海岸平原意味着主要城市间无法形成小城市。一个城市无法分享另一城市的基础设施成果,若想连通这些城市需要先爬上峭壁登上地盾,然后穿越地盾,再爬下峭壁到达另一城市,这种方式极端困难,并且糜费时间和工程。巴西没有能直接到达拉普拉塔河的通航河流,所以不得不四处筹资用于建设这个资本密集型工程。土地的根本局限性也拉高了成本,一开始就要注入巨资,增加了开发成本。孤立地形并不是能“逐渐摆脱”或“改变”的东西。地形是恒定的,这些城市就是不能互相整合——现代的、低成本城市无法建在悬崖边上。而且,由于巴西与外界沟通的主要城市都位于孤地上,所以这对巴西的发展能力造成了永恒限制。
❺ 塞拉多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塞拉多保护区由两个部分组成,查帕达-多斯-维阿迪罗斯国家公园和艾玛斯国家公园。保护区内包含动植物及其主要栖息地,这些使得塞拉多成为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富多样性的热带生态系统之一。
查帕达-多斯-维阿迪罗斯国家公园位于戈亚斯州的北方。公园的60%位于卡尔卡温特自治区,剩余的40%位于帕拉伊苏自治区。
查帕达-多斯-维阿迪罗斯国家公园实际上是巴西中央最高的平原部分。这块区域非常美丽,它由1200米宽的瀑布和清澈的溪流组成。丘陵深入岩石组成的峡谷深处,峭壁高40米,峡谷长300米。主要的水源是佩托河,沿着佩托河,沿途有许多溪流,例如里奥普雷图瀑布和卡里奥瀑布。所有进入托坎廷斯河内的溪流都滋润了亚马逊河盆地。
查帕达-多斯-维阿迪罗斯国家公园包括着6个主要的植被类型:塞拉多、回廊森林、草原等。典型的塞拉多物种生长在具有良好排水性的巴西中部土壤中,由珍稀的多森林大草原组成,树高3-5米,达到10-60%的覆盖率。每公顷有约350-400种脉管植物。有资料证实了49个植物种族之间有186个树种,这意味着每公顷达到1035株的密度。回廊森林生长在沼泽地区和峡谷中,它们向高处生长,可以攀升20~30米,树的覆盖面达到80~90%。这个树种密度很高(145种),可以达到每公顷978株。公园也包含高纬度牧草地,这些牧草地因有隔离带而形成鲜明的特征。
查帕达-多斯-维阿迪罗斯国家公园是一个动物多样性的地区,据估计70种哺乳动物、306种鸟、53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以及49种鱼类。哺乳动物包括巨大食蚁动物,庞大的犰狳、有鬃毛的狼、美洲虎、彭巴斯草原鹿,以及巨鼠和短尾负鼠。鸟类包括黑鹰、单眼鸡、较大美洲鸵、巴西秋沙鸭等。另外还拥有1000余种蛾和160种蜜蜂。查帕达-多斯-维阿迪罗斯国家公园的价值不断增加,因为它具有宽泛的海拔范围,在过去气候变化时期允许仅有的和残存的物种生存。
艾玛斯国家公园在戈亚斯州的西南部,是色罗高地的一部分,最高海拔1000米,在河谷中最低海拔400米。它形成主要的水流,横亘在到南部的拉普拉塔和北方的亚马逊河之间。公园内部主要的水流是雅库巴河和佛莫萨河,它们都倾泻到婆罗那巴河里。艾玛斯国家公园是很有特征的,因为有高地势的牧草地、?棺树牧草地和回廊森林,被宽而高的瀑布和峻峭的峡谷所分开。公园里的山岩多数是花岗石。艾玛斯国家公园是唯一新热带区的保护区,这里随处可见各种巨大的动物。艾玛斯国家公园的鸟类包括许多草原特有的和地方特有的物种。濒危的物种包括巴西秋沙鸭、黄脸悍蚁、白翼欧夜鹰、沼泽食籽雀、黑面雀等。在艾玛斯国家公园的69种爬行物种有10种是非常稀有的。[1]
查帕达-多斯-维阿迪罗斯国家公园和艾玛斯国家公园能够使许多重要物种得以保护,包括塞拉多地区所有的庞大动物(巨大的水獭除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千百年来,这片区域在气候变化时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庇护。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中,这里对保持塞拉多地区生物多样性仍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❻ 利比里亚的主要城市是哪些
利比里亚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土地和水利等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铁矿砂(截止2014年已探明储量超过100亿吨),还有丰富的钻石、黄金、铝矾土、铜、铅、锰、锌、镍、金红石和蓝晶石等矿藏。
森林覆盖率为59%,占西非地区上几内亚森林带总面积的42%,生产紫檀木、红木、桃花心木等;
土地资源丰富,不仅适合发展优质橡胶,而且适合种植稻米、木薯、玉米、豆类、蔬菜、棕榈和椰树等。
境内河流水电储能潜力巨大。
蒙罗维亚(Monrovia)是利比里亚首都,蒙特塞拉多州首府。
市中心梅苏拉多角是繁华的商业区,街道两旁商店林立,人们熙来攘往,边观赏那琳琅满目的商品,边选购当地产的精湛新颖的手工艺品。跨过梅苏拉多桥即达市区北部的布什罗德岛,此为新兴工业区和驰名远近的西非唯一自由港——蒙罗维亚自由港。市区东部的首都山是政府机关的所在地,这里有行政大厦、国会大厦和市政大厅等。西非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利比里亚大学(建于1862年)也设在这里。此外,还有博物馆与国立图书馆等。蒙罗维亚也是全国的经济和交通中心。全国70%以上的工业企业集中在这里,其中主要有炼油、橡胶、食品、啤酒、饮料、碾米、服装、水泥和化工等。在布什罗德岛上建立了“自由工业区”,美、德、巴西等国的30多家公司已在此建厂。此外,蒙罗维亚的捕捞业与鱼类加工业也相当发达。蒙罗维亚也是全国的金融中心。
❼ 纪录片(自然) 有没有相关的影视百度网盘资源
《自然的运作》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5BgOmhs1DLe1_Q_R3PJbKg
❽ 世界十大雨林分别是哪些
塞拉多保护区由两个部分组成,保护区内包含动植物及其主要栖息地,这些使得塞拉多成为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富多样性的热带生态系统之一。
辛哈拉加森林位于斯里兰卡中央山脉的南部,这里拥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和珍惜植物,是为世界野生遗产。
蒙特克里斯托云雾森林位于萨尔瓦多,这里拥有多种多样的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很多野生动物,如:美洲狮、巨犀鸟等。
蒙特森林位于哥斯达黎加,这里拥有大量的昆虫、鸟类、植物,以及稀有的动物植物等等。
基纳巴卢山国家公园位于马来西亚,这里拥有大量稀有的物种,也可以看到很多特别花如:猪笼草、大王花等,同时这里也有很多少见的动物和昆虫。
萨伯国家公园位于利比里亚,这里有着原始雨林,并且温度和湿度较高,这里有着很多稀有的植物,因此,这里的景色十分的美丽。
阿拉斯加的温带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带雨林,阿拉斯加的温带雨林拥有茂密的雨林和雄伟的山脉。
厄瓜多爾尔尔云雾林位于安第斯山脉,这里拥有多样性的生物和大量稀少的鸟类,迷蒙的雾气和郁郁葱葱的森林。
丹特里雨林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北部,这里生存了世界上极为稀少的动物、植物,包括很多特别品种的蝙蝠、蝴蝶、青蛙及其他爬行动物,这片雨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意义三千五百万年前。
亚马逊热带雨林覆盖了南美洲的九座国家,而巴西是亚马逊雨林覆盖面积最大的国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植物环境。大量稀少而美丽的植物、动物、鸟类、鱼类生存在亚马逊雨林中。
❾ 塞拉多主要位于什么地形区
高原中央的平原部分。最高海拔1000米,在河谷中最低海拔400米。这块区域非常美丽,它由1200米宽的瀑布和清澈的溪流组成。丘陵深入岩石组成的峡谷深处,峭壁高40米,峡谷长300米。主要的水源是佩托河,沿着佩托河,沿途有许多溪流,例如里奥普雷图瀑布和卡里奥瀑布。所有进入托坎廷斯河内的溪流都滋润了亚马逊河盆地。
包括着6个主要的植被类型:塞拉多、回廊森林、草原等。典型的塞拉多物种生长在具有良好排水性的巴西中部土壤中,由珍稀的多森林大草原组成,树高3-5米,达到10-60%的覆盖率。每公顷有约350-400种脉管 植物。有资料证实了49个植物种族之间有186个树种,这意味着每公顷达到1035株的密度。回廊森林生长在沼泽地区和峡谷中,它们向高处生长,可以攀升20~30米,树的覆盖面达到80~90%。这个树种密度很高(145种),可以达到每公顷978株。公园也包含高纬度牧草地,这些牧草地因有隔离带而形成鲜明的特征。
❿ 蒙罗维亚是热带雨林气候吗类型
蒙罗维亚(Monrovia)是利比里亚首都,蒙特塞拉多州首府。位于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梅苏拉多角和布什罗德岛上,据守圣保罗河入海口,是西非重要的出海门户,非洲距南美大陆最近的港口城市。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5℃,分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年均降水量逾5000毫米,为西非海岸乃至全球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素有“非洲雨都”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