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买不到巴西白糖
你好,主要是巴西甘蔗的减产引起的。
作为全球最大的糖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接连遭遇极端天气。在经历近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后,该国又面临数十年来最严重的霜冻,这严重影响巴西的甘蔗种植业。
巴西甘蔗行业组织Unica报告称,霜冻对巴西甘蔗主产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大。该国中南部地区7月下旬糖产量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1%至300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7月份每公顷甘蔗产量下降了17.9%。巴西中南部地区的糖产量预估已被下调至4.9亿吨,较上一季下降19%。
‘贰’ 关于巴西
[编辑本段]【巴西概况】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同除智利和厄瓜多爾尔尔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国家接壤,是南美洲面积第一大的国家,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是世界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北邻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西连秘鲁、玻利维亚,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东濒大西洋。巴西在历史上作为葡萄牙的殖民地长达300年之久。其国名巴西,葡萄牙语意为“红木”。在16世纪,殖民者登上巴西时,发现这里有一种名贵的树木,从中可提取欧洲难得的红色染料,遂将此木称为“红木”后演变成国名。巴西全国面积8,547,403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6%,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为世界第五大国。
[编辑本段]【巴西地理】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分布在巴西的南部,另一部分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和东南沿海。全境地形分为亚马逊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其中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有亚马逊、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亚马逊河全长6751公里,横贯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积达390万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经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圣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长2900公里,流经干旱的东北部,是该地区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线长7400多公里,领海宽度为12海里,领海外专属经济区188海里。
其中,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圣保罗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7度,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16~19度。
[编辑本段]【巴西人口】
人口概况
大西洋沿岸人口稠密,内陆地区较为稀少。
巴西全国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居世界第5名。东南地区是巴西人口最多的地区,根据IBGE 2004年数据显示该地区人口约有7800多万,相当于巴西人口总数的42%。该地区拥有巴西三个人口最多的州(圣保罗,7000万人口,MG 1900万,里约1500万)和两个最大的城市(里约和圣保罗)。在圣保罗和里约的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圣保罗、里约为支柱的商业地带,该地区聚集了约23%的巴西人口,成为该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
民族和移民
巴西种族和文化差异显着。南部居民多有欧洲血统,可溯源到19世纪初来自意大利、德国、波兰、西班牙、乌克兰和葡萄牙等国的移民。而北部和东北部的的居民部分是土着,部分具有欧洲或非洲血统。东南地区是巴西民族分布最广泛的地区,该地区主要有白人(主要是葡萄牙后裔和意大利后裔)混血人,非洲巴西混血以及亚洲和印第安人后代。
这样在整个巴西,巴西人,葡萄牙人和非洲人开始频繁混血。以前居住在这个地区的印第安人拥有这个地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黑白杂色被葡萄牙人认为是平安,并且开始向爱磨雷族人,后来引起了一场灾难,他们开始袭击并摧毁对内部的村庄。 1532年,自从SAO VICENTE建立以后,葡萄牙人开始以殖民者的身份来到这块地方。由于18世纪采矿业的发展,葡萄牙的各州君王开始纷纷来到这里,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从非洲安哥拉和米纳来的奴隶,他们都属于非洲土着人。从第一年的殖民统治开始,黑人的比例就开始极大的增长。
19世纪,亚洲和欧洲的移民化开始受到刺激,德国人开始在1818年来到这里,1875年,意大利人,1880年西班牙人,20世纪初,日本人,叙利亚人和黎巴嫩人开始相继来到这里。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东南地区发生了巴西最巨大的移民潮流,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成为这次移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那个时候开始了奴隶解放运动,当时种植园以及刚刚兴奇的巴西工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巴西历史上曾有过几次大的移民浪潮,仅1884至1962年间迁居巴西的移民即达497万多人,主要来自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波兰和阿拉伯国家。黄种人多来自日本、朝鲜和中国。巴有130万日本人,25万华人,主要集中在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
巴西人口种族构成
由于历史原因,巴西人口的种族构成十分复杂。在巴西,不同种族,多种肤色的人生活在一起,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印第安人是巴西最早的居民。16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移民进入到巴西。随着巴西种植园的兴起和矿区的开采,从1532年起,葡萄牙开始从非洲大量贩运黑奴到巴西。到1822年巴西独立前,黑人已占巴西人口的60%。19世纪以后,又有一些中国人和日本人移居到巴西。
【历史政治】
历史
古代巴西为印地安人居住地。1500年4月22日,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抵达巴西。他将这片土地命名为“圣十字架”,并宣布归葡萄牙所有。由于葡殖民者的掠夺是从砍伐巴西红木开始的,“红木”(Brasil)一词逐渐代替了“圣十字架”,成为巴西国名,并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译为“巴西”。16世纪30年代葡派远征队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总督。1807年拿破仑入侵葡萄牙,葡王室迁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迁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罗留巴任摄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脱离葡萄牙独立,建立巴西帝国。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众国。1964年巴军人政变上台,1967年改国名为巴西联邦共和国。1985年3月军政府还政于民。1989年11月15日,巴举行了近30年来第一次全民直接选举,费尔南多•科洛尔当选总统。1992年12月29日,科洛尔总统因涉嫌受贿被迫宣布辞职,副总统伊塔马尔•佛朗哥即日接任总统。1994年10月3日,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国大选中获胜,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总统。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当选。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总统,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2002年10月第四次参加总统选举并获胜,当选巴西第40任总统,2003年1月1日任职,任期4年。他是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2006年10月再次当选巴西总统,2007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职,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二位通过直接选举获得连任的总统。
巴西曾受葡萄牙统治,以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然而,巴西的葡萄牙语深受印地安及非洲语言的影响,甚至有些地名、动植物名称,都是沿用非洲方言。所以,葡萄牙语字典在巴西不是很好用,因为葡萄牙语在巴西,已经和发源地有很大的差异。巴西人通常都听得懂基本的西班牙语,至于英文,就不太普遍了。
国旗
巴西国旗为绿色长方形中央为黄色菱形,菱形中央是深蓝色圆形。圆形为天球仪,白色绶带上书以葡萄牙文“秩序与进步”。天球仪上有白色五色星,象征国家的26个行政区。绿色和黄色是巴西的国色,绿色象征森林,黄色象征矿藏和资源。
国徽
图案中间突出一颗大五角星,象征国家的独立和团结。大五角星内的蓝色圆面上有五个小五角星,代表南十字星座;圆环中有22个小五角星,代表巴西各州和联邦区。大五角星周围环绕着用咖啡叶和烟草叶编织的花环,背后竖立一把剑,剑柄在五角星下端。绶带上用葡萄牙文写着“巴西联邦共和国”,“1889年11月15日”巴西国徽(共和国成立日)。
国花为毛蟹爪兰。
国歌:Hino Nacional Brasileiro
巴西独立后的第一首国歌,是由颇有音乐才华的佩德罗一世亲自创作的。在1822年9月7日宣告巴西独立的当天,他创作了《啊祖国,啊皇帝,啊人民》的歌曲,并亲自在当晚圣保罗的爱国集会上演唱,由合唱队伴唱,这首歌成为巴西的第一首国歌。佩德罗一世退位后,里约热内卢国立音乐学院的创办者,着名音乐家弗朗西斯科•达席尔瓦谱写出一首后来成为巴西国歌的歌曲。1909年着名诗人奥里索•杜克•埃斯特拉达重新填词,经专家委员会审查,1922年被定为巴西国歌。国歌《听伊皮兰加的呼声》回顾了1822年9月7日佩德罗一世在圣保罗郊外伊皮兰加河畔发出“不独立,毋宁死!”呼声的情景,歌颂祖国获得了独立,充满着巴西人民对祖国的爱恋之情。
重要节日:
日期 节假日
1月1日 元旦日
2月中、下旬 嘉年华会(巴西狂欢节)
复活节前三天 耶稣受难日
4月21日 独立英雄纪念日
5月1日 劳动节
圣三一主日后的星期四 基督圣体节
9月7日 国庆日(独立日)
10月12日 圣母显灵日
11月2日 亡灵日
11月15日 共和国成立日
11月20日 神诞节
12月25日 圣诞节
[编辑本段]【巴西经济】
巴西货币——雷亚尔巴西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1992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4305亿美元。1994年7月1日废除原货币名称克鲁赛罗雷亚尔(废除时1美元兑2750克鲁赛罗雷亚尔),同时命名新货币名称为雷亚尔(1美元兑1雷亚尔)。2009年4月5日汇率1美元兑2.2095雷亚尔。
巴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铁矿砂储量650亿吨,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铀矿、铝矾土、锰矿储量居世界第三位。此外还有较丰富的铬矿、镍矿和黄金矿。煤矿储量230亿吨,但品位低。石油储量约36亿桶,另有相当于15亿桶石油的油页岩,天然气储量133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52.2%。工业居拉美之首。70年代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电力、纺织、建筑等。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军工等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咖啡、蔗糖、柑橘和大豆生产居世界第一位,可可、大豆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粮食基本自给,但需进口一小部分小麦。畜牧业发达。
主要旅游点有里约热内卢、圣保罗、萨尔瓦多的教堂和古老建筑、巴西利亚、伊瓜苏瀑布、伊泰普水电站、马瑙斯自由港、黑金城、巴拉那石林等。
巴西公路运输占全国运输总量的70%,铁路占17%,水路不足10%。公路总长150万千米,铁路总长3.03万千米。主要港口有维多利亚、桑多斯、里约热内卢等。全国有3家航空公司。
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欧共体、日本、中东及拉美邻国。主要进口石油、化工原料、光学仪器、小麦等。出口钢材、交通运输设备、铁矿砂、纸浆、皮鞋、咖啡、糖、大豆、橙汁等。
巴西以咖啡质优、味浓而驰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咖啡王国”之称。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1727年传入巴西。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植咖啡,加之劳动力廉价,咖啡种植业迅速兴起。19世纪,巴西的咖啡种植几乎遍及全国,随后又形成持续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咖啡繁荣期”。咖啡大面积种植,给巴西带来了财富和繁荣。20世纪初,巴西的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从而赢得了“咖啡王国”的美称。咖啡是巴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全国有大大小小的咖啡种植园50万个,种植面积约220万公顷,从业人口达600多万,年产咖啡200万吨左右,年出口创汇近20亿美元。近年来,由于出口结构的变化和国际咖啡市场不景气,巴西咖啡生产和出口量有所下降。巴西人酷爱咖啡。60年代,巴西人均年咖啡消费量达5.8公斤。近二十年来,随着其它饮料的出现,巴西人均咖啡消费量仍超过3公斤。在巴西,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各式各样的咖啡屋随处可见。人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喝到浓郁芳香的热咖啡。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叁’ 世界上产糖大国是哪个国家
世界第一产糖大国巴西糖业现状
1、总述
巴西位于南美洲的东部,东濒大西洋。国土面积为854.7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洲总面积的46%,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为世界第五大国家。巴西的经济实力居拉美之首。20世纪90年代初巴西实行对外开放以来,由于获得了国外低息贷款和先进生产技术,农业产量出现了大幅增长。目前,巴西是世界农业生产和出口大国,除小麦等少数作物外,主要农产品均能实现自给并大量出口。甘蔗、咖啡、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
巴西是世界第一产糖大国,也是一个食糖净出口国,糖业在巴西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巴西食糖生产从每年5月份开始到次年4月份结束。巴西中南部地区是甘蔗和食糖主产区,其产量分别占全国甘蔗和食糖总产量的85%和90%。食糖生产主要采用两步法,产品主要为原糖,产品质量较好,生产成本在全球产糖国当中比较低廉(约为5美分/镑),同时巴西货币汇率较低,因此巴西食糖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高。巴西食糖可供出口量在世界食糖贸易总量中占最大份额,目前巴西占据国际市场的份额已从过去15年的4%急剧上升至30%。世界食糖市场贸易量的增长率几乎等于巴西食糖出口量的增长率。
近几年,由于巴西政府大力推行食糖和酒精联产计划、扩大对食糖产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资金支持酒精储备、拓展酒精海外消费市场等糖业政策,巴西的甘蔗种植面积、甘蔗产量、食糖产量和出口量、酒精产量和出口量逐年上升。目前,巴西食糖产业每年的总产值约为200亿美元,其中60亿美元来自出口,50亿美元来自国内销售,另外87亿美元是酒精产业创造的。
2、甘蔗生产
甘蔗种植面积增加:由于食糖和酒精卖价较好,极大地鼓励了蔗农扩大甘蔗种植面积,另外,糖厂、酒精厂进行资产整合,加大甘蔗种植的投资力度也导致了巴西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03/04榨季巴西的甘蔗种植面积在02/03榨季的基础上增加了53万公顷,达到560万公顷。03/04榨季巴西的甘蔗收割面积达到505万公顷,比02/03榨季增长了5%。
在巴西第一产糖大省-圣保罗地区,甘蔗种植取代了牧草和柑橘的种植。因为据巴西农业部计算,种植1公顷甘蔗的投资成本为2122雷亚尔,比种植柑橘少73%,比发展牧草少36%,同时,种植甘蔗的平均边际利润为7.31%,高于柑橘的6.01%和牧草的3.27%。甘蔗连续增产:根据巴西农业贸易办公室的统计,由于甘蔗种植面积的扩大、适宜的天气和管理方面的改善。03/04榨季巴西甘蔗总产量达3.5亿吨,比上一榨季的3.21亿吨增加了9%。主产区中南部地区本榨季共产甘蔗2.98亿吨,比02/03榨季的2.69亿吨增加了11%。另一产区东北部地区的甘蔗产量为5180万吨。巴西03/04榨季平均单产达到68.3吨/公顷,比上一榨季提高
‘肆’ 蔗糖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国家是
蔗糖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国家是巴西。
我是在大学学习地理专业的,特意为你查了一下人文地理的教科书,上面明确写着巴西蔗糖产量居世界首位,古巴第二。
‘伍’ 中国主要从哪几个国家进口食糖
2014中国食糖进口数量排行前四名的国家分别是:巴西(179306吨)、泰国(156878吨)、韩国(21815吨)、马来西亚(1887吨)。
2014年全年中国累计进口糖348.6万吨,同比2013年全年减少23.31%。
出口方面:海关统计数据,中国12月份食糖出口食糖4,662吨,同比2013年同期增长6.99%,平均出口价格为788.19美元/吨。2014年全年我国累计出口食糖4.62万吨,同比2013年减少3.25%。12月份主要出口到香港(2733吨)、美国(704吨)、马来西亚(266吨)。
‘陆’ 巴西和中国,哪个富裕哪个国家的人,更有地位
这个你问的很笼统,不具体,不好回答。
从国家来说,巴西富裕些,巴西是拉美第一经济大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矿、铝矾土、铀、锰、锡、铬、镍、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其中已探明的铁矿砂储量为319亿吨,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二位,每年铁矿产量的77%用于出口,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30%。铀的储量为24万吨,居世界第六位。巴西是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糖果生产国。各类糖果产量每年达800亿颗。糖果业年产值为5亿美元。每年出口糖果5万吨左右。巴西被誉为柑桔王国,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可耕地面积达2.6亿公顷,人均二公顷,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粮仓”。咖啡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第一位,甘蔗、可可、大豆、柑桔产量都名列世界前茅。畜牧业以养牛为主,家禽产量居世界第四位。工业在拉美居首位。拥有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南美钢铁大国,为世界第六大产钢国,钢材出口达1200万吨,占全国钢材总量的54%。也是拉美第一、世界第九汽车生产大国。伊泰普水电站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为世界之冠。
从这些来讲,巴西是比中国富裕些的。
至于人,不知道你是指人在国内的地位还是指国际地位,在国内地位来说,肯定也是巴西,从国际地位来说,倒可能差不多。
‘柒’ 我国糖类作物发展概况
一、蔗糖业在农村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01年,我国糖料播种面积165.4万公顷,糖料总产8656万吨,面积比1991年减少了29万公顷,而总产却增加了238万吨;2001/02榨季食糖总产820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其中蔗糖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79%增加到90%左右。食糖总产居巴西、印度之后位列世界第三大生产国。
蔗糖业已成为南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2001年全国制糖行业总产值约250多亿元,其中糖料产值约170亿元。广西近年来蔗糖工业总产值达110亿元以上(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2.09%、占轻工业产值的28.49%,年上缴税收12亿元,农民甘蔗收入近60亿元,涉及农村人口2600万人,有28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50万人通过种蔗脱贫。云南每年蔗糖产值40多亿元,农民甘蔗收入25亿元,涉及600余万蔗农,“八五”以来,全省73个贫困县中有24个县的200万贫困人口靠发展蔗糖生产脱贫致富。甘蔗主产县(市)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中,有30%-70%来源于蔗糖业。因此,甘蔗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稳定地方政权、促进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疆、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蔗糖业生产现状
(一)产区布局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甘蔗生产布局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表1)。2001年广西、云南、雷州半岛等西部蔗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全国的糖料面积比重由1991年的34.6%增加到53.8%;其蔗糖产量1991年占全国的47.3%,1996年上升至62.2%,2001年达到79.3%。我国最大的蔗糖基地广西甘蔗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公顷以上,蔗糖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
(二)品种生产水平
建国以来,我国甘蔗生产经历了三次品种更新,国家和各省共审定了百余个甘蔗品种。“六五”以来审定了约60个品种,其中桂糖11、粤糖63-237、粤糖57-423、赣蔗8、川蔗8、闽糖70-611等20多个品种先后成为我国的主栽品种,累计推广5000多万亩,取得了上百亿的经济效益。但自育品种在综合性状方面始终未能取代引进品种,六、七十年代的F134、Nco310、Co740、CP49-50,八、九十年代的ROC10、F172、ROC16等都在国内大面积推广,年种植面积有的达到百万亩甚至几百万亩,已逐渐成为各地主栽品种。
我国甘蔗平均单产已从1995年的58.5吨/公顷增加到2001年的63.5吨/公顷,超过世界平均水平(60吨/公顷);单产水平在地区间分布不平衡,福建、广东单产超过75吨/公顷,广西63吨/公顷,云南56吨/公顷,而海南只有45吨/公顷。广东遂溪县已连续十年平均单产超75吨/公顷,甘蔗蔗糖份达13.5%,面积、单产、总产、产糖量三项指标均居全国县级同类型蔗区之首;广西平均单产63吨/公顷,比1990年的47.5吨/公顷提高了33.7%,而滇西南蔗区平均单产60吨/公顷以下,占总面积80%的旱地平均仅52.5吨/公顷,干旱是影响我国主产区糖料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此外,我国各主产区品种单一化、熟期单一化十分严重,加之长期连作,甘蔗黑穗病、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已成为我国蔗区危害最严重、最普遍的病害。据调查,华南各地尤其是广西旱地甘蔗的黑穗病发病率普遍达到20%,花叶病的发病株率达到30%以上,每年造成数以亿计的经济损失。
(三)加工能力及水平
2000年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对我国糖业进行史无前例的结构调整,国家拿出120多亿资金关闭破产150家制糖企业,全国糖厂由539家减少到359家,保留制糖能力780万吨,其中甘蔗和甜菜糖厂分别为340家和19家、制糖能力分别为695万吨和85万吨,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内蒙和黑龙江等省区。2000/2001制糖期全国开工糖厂数为330家,其中甘蔗糖厂282家,甜菜糖厂48家,广西、云南、广东居前三位,分别有98、84、45家开工制糖。
(四)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一是生产条件较差。我国甘蔗生产的自然环境较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多种植在干旱、瘠薄的“望田天”,甚至是30o的坡地,旱灾为害突出。广西蔗区有效灌溉面积60万亩,还占不到8%,云南有水利灌溉的高产蔗区约50万亩左右,仅占总面积的14.4%,相比之下泰国有灌溉条件的蔗田占45%,巴西占50%,澳大利亚昆士兰为55%。
二是生产规模较小。我国户均甘蔗种植面积0.4公顷,澳大利亚农场规模大多在30-250公顷,平均80公顷,泰国每户蔗农的种植面积达25公顷,巴西户均40公顷。我国糖厂甘蔗平均日处理量为1300吨,仅是国外一般规模的1/8-1/5,其中日处理量超过4000吨以上的糖厂不到30家,而国外糖厂一般都在8000吨以上。
三是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我国甘蔗平均蔗糖分13.12%、平均产糖率10.5%、吨糖耗蔗量9.35吨,而澳大利亚平均蔗糖分15.43%、平均产糖率13.58%、吨糖耗蔗量6.8-7.2吨,我国甘蔗单位面积产糖量仅为巴西、美国的76%、澳大利亚的56%。我国糖厂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出糖率低,含糖率为13%的甘蔗,加工的出糖率仅为10%多一点,即使是规模大、设备相对先进的企业出糖率也只有11.7%;我国日榨3000吨甘蔗规模的糖厂职工平均达600人以上,是国外同规模厂的3-10倍;工人人均年产糖10-20吨,与国外的200吨/年?人相差10-20倍;制糖煤耗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以上,制糖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澳大利亚从1979年开始就实现了收获机械化,巴西、古巴的机械化收获率分别达到50%和72%,而我国仍处于手工收获阶段,吨蔗收获费用35-40元,占甘蔗售价的1/4,收获支出是实行机械化收获的6.7倍,甘蔗成本占制糖总成本的比例高达75%,比其他主产国高出10个百分点。
四是企业的财务费用过高。我国80年代后期建的糖厂,由于资本金不足,基本上是靠银行贷款修建,负债率一般都在80%以上。至1998年底,制糖行业资产负债率达87.84%,其中资产负债率高于80%的企业占46%,高于120%的占14%,而国外糖厂均在50%以下。因此,我国许多糖厂平均吨糖的财务费用在200元以上,1995-1999年制糖企业累计亏损额近100亿元,此后经结构调整,行业总体效益有所回升,2000/01榨季全国食糖企业实现利润19亿元。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我国制糖成本偏高。巴西、澳大利亚和泰国是世界上三大蔗糖出口国,原糖成本分别为6.5美分/磅、7美分/磅、8.5美分/磅,折合为白糖为人民币1264-1652元/吨。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制糖成本在2700元/吨左右(甜菜糖在3000元左右)。
三、蔗糖业发展的市场前景
(一)国内市场需求
食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既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现为世界第五大食糖消费国,但人均消费水平仅6.7公斤,相比之下,世界平均水平为21.66公斤,亚洲为24公斤,发达国家甚至高达50-60公斤。食糖消费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精超量超范围的滥用。据统计,我国糖精年内销量达到1万吨左右,按400-500倍的甜度当量计算,相当于400-500万吨食糖。如果加上1995-1999年年均770万吨食糖产量,“九五”期间我国糖的年消费量相当于1170-1270万吨,人均消费甜味品实际已达到10公斤。200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到2010年我国人均年食糖摄入量为9公斤,加上工业用糖,全年食糖消费总量预计为1400万吨,若进口承诺195万吨成为现实的进口量,则国内食糖产量应达到1200万吨以上。因此,今后十年如能有效禁止糖精的使用,则我国食糖生产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国际市场供需关系
据国际有关糖业机构预测,2001/2002年度世界食糖产量为1.319亿吨,较2000/2001的1.293亿吨增加260万吨;消费量为1.325亿吨,同比增210万吨;预计库存量5990万吨,同比增40万吨,为历史最高记录,库存/消费比为46%,远大于27%的正常水平。国际糖价在2001/02榨季糖价下跌27%的基础上,预计2002/03年将继续下跌7%,国际原糖价格可能在每磅6美分左右。按照20%配额内关税(到2004年降至15%),当国际市场原糖价格8美分/磅时,每吨原糖进口加工为白糖的生产成本折合人民币约为3000元(17%的增值税、运距最短的泰国到我国每吨糖运费17美元、7%的损耗、贷款利息、装卸费等),价格每上涨或下降1美分,每吨进口糖生产成本变化300元。因此,在国际原糖价格6美分/磅时,每吨进口原糖加工为白糖后的生产成本为2400元,比国内价格低200-300元,预计配额内食糖数量可能变为现实的进口量,约占我国食糖消费总量的15%。
(三)我国蔗糖业发展潜力
从我国甘蔗生产和其他农产品的竞争力比较来看,1991-1997年甘蔗的比较优势度稳定在0.84-0.91之间,比其他农产品生产具有显着的比较优势。同时资源配置效率有所上升,生产的社会净效益从1991年的0.34元/公斤增加到1997年的0.86元/公斤。从有效保护率看,中国农产品的有效保护率1993年得到普遍提高,到1997年多数处于正保护状态,但甘蔗仍处于负保护,有效保护率一般为-71%--88%,意味着甘蔗的潜在国际竞争力将随着有效保护的提高而增强,甘蔗与其他农产品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我国甘蔗生产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应用优良品种,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制糖企业通过体制改革,减员增效,提高管理水平,可望使我国在2010年甘蔗单产达到每公顷75吨以上,产糖率达到13.3-14.0%,吨糖耗蔗量下降到7.5吨,则保持现有栽培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年产蔗糖可达1034万吨,加上甜菜糖150-170万吨,则可满足国内需求。我国原料蔗收购费用占吨糖成本的70%以上,每吨甘蔗的农业成本为140至150元(包括蔗种、种植、肥料、砍蔗人工费等),每吨甜菜的农业成本为元。如果甘蔗单产能够提高到75吨/公顷,每吨蔗的农业成本可以降到117至125元,农民承受甘蔗降价的能力将大大增强,甘蔗收购价格可以降至每吨150元左右,食糖含税生产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吨2500-2600元,则通过发展国内生产替代进口的可能性增大,我国食糖供求的回旋空间就更大。所以从动态看,我国糖业正处于一个复苏和即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糖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我国糖业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与传统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四、蔗糖业发展策略
(一)加强甘蔗优势区域规划和建设
优势产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深化体制改革、调整糖业结构和优化糖料生产布局,改善生产条件,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动力,加快良种培育和技术引进步伐,提高糖料种植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和配套保障职能,利用WTO的有利规则,增强我国食糖的竞争力。
优势产区的选建原则是形成相对稳定的连片规模化生产带,在今后十年仍是我国糖料生产的主产区,并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优势产区中的制糖企业经过了改组改制,今后五年有可能通过兼并形成大的企业集团;制糖企业布局合理,原料生产、收获、加工、销售各环节有机衔接、功能完备、运行高效;区域内以县为单位近四年来甘蔗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甘蔗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大于3。
根据以上原则,国家初步选定桂中南、滇西南和粤西为全国的甘蔗优势区域,涉及甘蔗总面积约1000万亩,占全国甘蔗面积的55%左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建设内容,一是改水治旱:加强原料区治旱工程建设,主要是田间沟渠配套、节水灌溉设施;二是良种工程建设:主要是国家、地方的育种基地、示范工程、质量标准、良种繁育、产业化建设,形成育、繁、推、销一体化的良种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三是发展中介组织,提高服务功能:主要是发展农、工、贸、信息服务的各种中介组织,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技、土肥、植保和农机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通过优势产区的建设和带动作用,到2007年,全国甘蔗平均亩产由4吨提高到4.5吨,含糖份由13.3%提高到14%;项目区内90年代新育成(引进)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甘蔗生产成本减少10%,从而提高我国蔗糖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有关政策建议
1、深化体制改革
鼓励以大型制糖企业为骨干,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共同发展,平等竞争,鼓励和吸引外资以租赁、承包、参股乃至兼并等形式参与糖业生产,促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减员增效、节能降耗,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糖厂要在制糖、造纸、制酒精等传统产品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大力发展糖基化工业,如开发可降解的塑料建材和薄膜以及糖基表面活化剂等,以提高综合利用率。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农业特产税及村提留、乡统筹费,逐步改农业税为所得税,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外支出。建议比照棉花加工企业,将糖厂收购糖料的增值税进项抵扣率从现在的10%增至13%。
2、加强宏观调控
甘蔗是一次种植、多年(至少3年)稳定收获的农作物,其种植面积不可能随市场供求瞬息变化而及时调整,而且食糖是季节生产,全年均衡销售,生产期需要大量资金集中支付。这些都需要一个平衡的供求关系和相对稳定的价格环境。国家应加强对糖料面积、价格体系(蔗价和糖价)、配额制度、贸易控制、储存机制等的宏观管理,通过配额生产、控制进口、贷款贴息及补贴等来进行有效干预,控制总量,稳定价格。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食糖安全、卫生监测体系。建立种苗及其繁殖、产地环境、农药化肥残留、病害、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相关的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增加检疫项目,增大检疫力度,增加检疫费用,构筑我国食糖进口管理的技术壁垒,抵御外来冲击。
当前,要进一步控制和限制糖精生产与销售,增加食糖消费空间。完善食糖国家和地方两级储备制度,建立宏观调控的收储机制,增加工业临时储备规模。
3、推进产业化经营
企业将糖料生产真正视为自己的“第一车间”,调动农民发展糖料生产的积极性,形成以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为龙头、以现代企业管理和高技术含量为特征、规模化高产高糖品种为原料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组建蔗农协会(组织),发挥服务和协调职能。
建立和完善糖料收购价和食糖销售价的联动机制,制糖企业对签定糖料种植合同的农户,要承诺一个最低收购保护价,并实行蔗糖价格挂钩连动。使糖厂和基地的农户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在此基础上鼓励符合公平交易的工农利益分配办法,如“分糖制”,“糖厂加农户”或“分阶断兑现收购款”等方法。例如美国蔗农与糖厂的利益分配一般是将蔗农交蔗所产糖的60%归农民,40%给糖厂;泰国按食糖销售的净收入计算,农民占70%,糖厂占30%。
4、建立健全国家糖业保护资金和风险资金
按WTO农产品协议的规定,目前我国“黄箱”政策尚有较大扶持空间,可用以增加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支出,恢复政策性信贷,扩大支持生产的贴息贷款范围,为生产者低价提供大宗农产品新品种的补贴,以及提供低价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油、农业机械的补贴。还可应用农产品协议中规定的可免于减让的国内支持措施对糖业进行保护。加大对农业研究、农作物虫害和疾病控制、质量监测、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原料基地建设,并提供营销和促销服务,提高产业化、市场化水平;扩大国家储备库容,提高调节能力。
建立、健全国家保护基金和糖业风险基金,建立以政策性糖业保险为导向、以农民合作保险为主要形式、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糖业保险体系。
‘捌’ 【巴西蔗产联盟Unica】的历史
道琼斯圣保罗消息,巴西圣保罗州蔗产联盟(Unica)的技术顾问安东尼奥-德-怕杜瓦-罗德里格斯日前在圣保罗举行的一次农业会议上表示,经对巴西中-南部地区158家食糖和酒精厂(全区共有269家食糖和酒精厂)进行调查后,Unica认为07-08制糖年(5月-4月)巴西中-南部地区的甘蔗产量可望在06-07制糖年3.71亿吨的基础上增长13%,达到4.20亿吨的水平,不过,Unica将在进一步分析卫星图片后于5月中旬才发布正式的预测数据。
虽然Unica公布的甘蔗预期产量基本与上周巴西国内经济咨询机构JOB公布的预期产量吻合,但略高于上个月圣保罗另一家糖业咨询机构Datagro预期的4.15亿吨的产量。
从目前的情况看,估计07-08制糖年巴西中-南部地区的食糖产量将达到2,750万吨,酒精产量可望达到186亿公升的水平,食糖出口量可望冲击1,900万吨,酒精出口量可望达到35亿公升。06-07制糖年期间中-南部地区累计生产了2,580万吨食糖和159亿公升酒精。
按照Unica的初步预测,估计07-08制糖年巴西中-南部地区将拿出52.7%的甘蔗来生产酒精,剩余的甘蔗,即47.3%用来生产食糖,06-07制糖年期间该区用于生产食糖和酒精的甘蔗数量各占50%。
估计新制糖年中-南部地区的吨甘蔗平均产量将略低于06-07制糖年的146.9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仅能达到144.9公斤/吨,不过,如果未来日子里中-南部地区的天气比预期的干燥,那情况很有可能会发生改变。
Unica认为,估计新制糖年全巴西的食糖出口量将达到2,160万吨,酒精出口量可望达到39亿公升。
至于巴西北部-东北部地区,Unica认为新制糖年该区的甘蔗产量将略低于06-07制糖年的5,500万吨,仅能达到5,400万吨。
巴西是全球最大的食糖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南部地区的食糖和酒精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近90%,其余的食糖和酒精产自北部-东北部地区;由于不少国家在汽油中参入酒精,目前巴西已成为全球酒精出口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