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巴西南部一交通事故致21人死亡,如何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
关于巴西南部交通事故的报道如下:
⑵ 巴西利亚是如何解决交通堵塞的
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平均每平方公里才440人。而且是规划性城市,交通公路都修得很宽敞,怎么能出现交通堵塞?
交通堵塞是人多车多或者设施不全造成的,巴西利亚不属于当中的任何一个
⑶ 解决交通堵塞有哪些措施
1、继续实行领导到岗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
密切与气象、国土、公安交管、地震等部门的联系,分析研判全国路网交通流分布特性,及时作出预判,做好应对准备。
2、加强路网监控和监测
重点加强对城市出入口高速公路、省界主线收费站、跨江河特大桥梁、特长隧道、旅游风景点周边道路等重点路段的运行监测和交通疏导。加强对可绕行路段的应急管理,注意在特定的时间上可能形成的交通高峰,避免产生严重的拥堵。
3、提高收费站通行效率
对免费通行的车辆,认真落实“入口不发卡、出口抬杆放行”的措施,合理设置临时交通标志牌,引导缴费车辆与免费车辆分车道、有序通行,做好免费与缴费时段的平稳过渡和衔接。
4、加强交通信息的引导服务
通过公路周边的信息情报板,以及各地的交通广播、电视、网络、热线电话等多种方式,及时向公众发布实时路况、气象变化、交通管制、分流绕行等信息,引导大家合理选择出行方式。
5、改进和加强高速公路服务区管理
确保高速公路的服务设施功能完好,食品、油料供应充足,车辆维修方便,环境整洁有序,为大家出行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6、做好应急保通处置工作
做好应急抢通物资的储备,进一步加强高速公路救援力量配备,发生交通事故和车辆发生故障的时候,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快速处置、快速清理现场、快速恢复交通。
7、统筹安排公路养护作业
节日期间,原则上不进行施工、养护工作,对于确需进行的养护作业路段,及早向社会发布信息,提示绕行路线;施工路段提前做好限速等标志,引导车辆顺畅通过,防止引发交通堵塞。
出行一堵就怒,自我调节
1、开车时要学会自我情绪调节,保持乐观心态
在遇到插队、别车等有意或无意的挑衅行为时,保持情绪淡定,只会对驾驶员有好处,避免进入争吵、打斗甚至撞车的麻烦里去。不妨多换位思考,多为人家找点“借口”,想象人家是遇到了急事, 对对方多一分理解和包容,这样心里就会好受多了。
2、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安全出行,从我开始”
应熟稔道路驾驶规矩千万条,安全永远排在第一条;我们更应牢记:心宽路才宽,守规人才美。自觉置身于规则的约束下,每个人上路时都能做到“彬彬有礼”地开车,心里通畅了,就会发现行车也顺畅了。
3、不开“英雄车”“斗气车”,不带着情绪上路
遇到突发状况时应时刻牢记安全为先的原则,有意识地减缓车速,让情绪尽快“降温”,避免急躁而做出冲动的行为。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十一出行“一堵就怒”?六个举措教你自我调节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交通部:7大措施缓解"十一"期间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
⑷ 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交通堵塞
世界上最长的交通堵塞发生在1980年的巴黎和里昂之间的高速公路上,长达110英里(176公里)。
发生在北京一个主干道上的长达60英里的堵车持续了9天多,像 Cortázar短篇小说里写的一样,司机们都在车上玩起了象棋 ,而当地的小商贩在路边开了许多小商店。是什么导致了这预期一月的堵塞呢?简而言之,就是高速公路上不断增加的交通压力,以及(路况)保养和施工。Britain's Sky News报道从五月份以来这条路就由于大量卡车的出现使得这里成了喧嚣之地,据说日高峰通车可达17000辆。在这个特例中,从2010年8月14日开始许多小车和卡车堵在了100国道上,这是从北京到张家口的一条主干道。
巴西圣保罗的交通堵塞。圣保罗刷新了史上最坏交通记录,全市累计295公里的交通堵塞意味着全市35%的道路(堵了)。
⑸ 解决交通堵塞有哪些措施
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拥堵愈发突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各个城市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
一、加大交通设施投入,尽快完善已规划的城市快速路网主干,主干路上无须设置红绿灯,人行路口设置天桥或地下通道,车行路口设置立交桥。城市快速路网干线尽可能延伸至内环或外环,让车辆在城市里快进快出。让城市主干道快起来,是解决交通拥堵的重中之重。
二、加大城市公共交通投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特别是快速公共交通,如:轻轨、地铁、BRT公交等,设置公交专用道,让更多市民出行更加经济、便捷。在一些城市重要的公交站点和地铁口附近建立大型立体停车场,让有车一族把车停在这些离家最近的立体停车场,然后换乘快速公交等代步工具到达目的地。
三、利用经济杠杆,改变有车族的用车习惯,让他们自觉减少开车时间,更多的选择公交出行,养成避开城市高峰高峰期用车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这是解决城市交通堵的有效的重要途径。
1、采用高油价,公交车高回补,其余车辆按照用途给予适当回补或者不回补。
2、收取时段拥堵费、采取尾号限行,尽管这种贴膏药的权宜之计并非大城市的“治堵之本” ,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国民的用车习惯。
四、交通管理部门加强交通调研,对城市各层次道路、各路段的交通设施、交通状况、堵点成因及解决方法都做到心中有数。
⑹ 巴西人口向城市高度集中 ,出现诸多问题,如
交通拥堵
交通拥堵
交通问题一直是大城市的首要问题之一。迅速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交通拥挤以及由此带来的污染、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在伦敦,由于市中心区域集中了政府机关、法院以及大量的企业、金融机构和娱乐场所,并有超过100万个就业岗位,每天在高峰时段有超过100万人口和40000辆机动车/小时进出中心城区,造成该区域严重的交通拥挤,区域内平均车速只有14.3公里/小时,成为全英国最为拥挤的区域。在巴黎,上世纪60年代,由于采取了“适应小汽车发展”的政策,结果私人小汽车与日俱增,导致市区交通严重阻塞,1973年环城快速路开通后不久就出现了持续性的拥挤。在曼谷,由于车速过慢,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停车场,甚至出现过3个月内有900名孕妇因堵车被迫在轿车中分娩的情况。 交通拥堵不仅会导致经济社会诸项功能的衰退,而且还将引发城市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成为阻碍发展的“城市顽疾”。交通拥挤对社会生活最直接的影响是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出行成本的增加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也会抑制人们的日常活动,城市活力大打折扣,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另外,交通拥挤也导致了事故的增多,事故增多又加剧了拥挤。据相关统计,欧洲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亿美元之多。第三,交通拥挤还破坏了城市环境。在机动车迅速增长的过程中,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增加,并且逐步成为城市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污染源。根据伦敦20世纪90年代的检测报告,大气中74%的氮氧化物来自汽车尾气排放。交通拥挤导致车辆只能在低速状态行驶,频繁停车和启动不仅增加了汽车的能源消耗,也增加了尾气排放量,增加了噪声。 据英国SYSTRA公司对发达国家大城市交通状况的分析,交通拥塞使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交通事故的代价约占GDP的1.5~2%,交通噪音污染的代价约占GDP的0.3%,汽车空气污染的代价约占GDP的0.4%,转移到其他地区的汽车空气污染的代价约占GDP的1~10%。
环境恶化
近百年来,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全球的气候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化锐减、臭氧层耗损、大气化学成分改变等。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预测,未来全球将以更快的速度持续变暖,未来100年还将升温1.4℃~5.8℃,对全球环境带来更严重的影响,比如农作物 环境的恶化
将减产、病虫害发生频率和危害速度将明显增加、水资源短缺将恶化等。环境污染使得城市从传统公共健康问题(如水源性疾病、营养不良、医疗服务缺乏等)转向现代的健康危机,包括工业和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噪音、震动、精神压力导致的疾病等。环境污染对城市经济的影响是很大的,世界银行曾对此做出过估算,认为由于污染造成的健康成本和生产力的损失大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到5%。
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
2002年在南非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高峰会议上,一致通过将水资源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联合国环境署同年在《全球环境展望》上指出,“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度减少或被严重污染,世界上80多个国家或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今后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在缺水型国家或地区中,大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最为严重,据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到2010年,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大中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休斯敦、雅加达、洛杉矶、华沙、开罗、拉各斯、达卡、圣保罗、墨西哥城、新加坡等都将面临严重的水荒。 此外,土地资源紧缺问题也是国际大都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所必然出现的问题。由于土地存在供给的绝对刚性,在大量的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区集聚过程中,像东京、纽约、伦敦等大都市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地紧张问题,土地对现代化大都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更加突出。如何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拓展地域范围已成为各大都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贫困
贫民窟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大中城市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现象,贫困人口多数集中于城市,而城市贫民又大部分住在贫民窟,如印度孟买、巴西圣保罗等。贫民窟带来的社 巴西贫民窟
会问题主要有:一方面,贫民窟居民大部分人处于贫困线,享受不到作为公民所应享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居住、出行、卫生、教育条件极差,不仅影响当代人,也影响下一代人的发展。另一方面,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造成国民感情隔阂,加之贫民窟游离于社区和正常社会管理之外,一些贫民窟为黑社会所控制,成为城市犯罪的窝点。1900年纽约市近400万人里就有150万居住在4.3万个贫民窟里,直到21世纪纽约还有哈莱姆贫民区的存在。目前,孟买1600万人口中有60%居住在仅占城市土地面积十分之一的贫民区和路边的简陋建筑中,贫民窟已经成为这个世界着名港口城市以及印度经济中心城市的最大特色。 城市病
贫民窟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以及本城市内人口的收入差距过大所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土地占有严重不平等,造成大量无地农民。以巴西为例,巴西绝大部分土地一直为少数大地主所控制,大量无地农民向城市流动迁移,且这种流动是单向的,他们不可能再回流到农村。二是城市化过程中就业机会严重不足。失业、就业不足、就业质量差,是造成城市贫困人口长期大量存在的重要原因。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往往把工业重点转向资本、技术密集的部门,造成劳动力大量进入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业和非正规部门,而在非正规就业部门的工资一般只相当正规部门人员工资的一半,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社会保障,得不到法律保护。三是城市规划、建房用地、基础设施、社区发展没有充分考虑低收入人群的要求。在城市贫民窟居住的人80%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他们很难在城市获得建房用地和住房,又不能退回农村,只能非法强占城市公有土地(如山头、城乡结合部的公地)和私人土地,搭建简陋住房,搞违章建筑。四是公共政策不够完善。如国家教育开支向中、高等教育过度倾斜,初等教育相对萎缩,在中等教育阶段重视普通教育和人文学科教育,而轻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不利于改善低收入阶层子女受教育和就业状况。
⑺ 交通堵塞解决方法有哪些
交通堵塞解决方法有:
1、增加道路容量
此方法是解决交通堵塞最为基本的方法,包括拓宽或新筑道路。因为当汽车使用率增高时,就需要有更多的道路来容纳车流。
不过此方法的流弊在于仅能“增加”道路面积,而无法“根治”交通堵塞,因为汽车数量并未随之减少。甚至有时,兴辟道路等于是在无形之中,鼓励更多的驾驶人开车上路。
另外,因路面空间有限,拓宽道路往往须征收土地,易产生有纷争。许多地方为避免这项纷争,往往藉取消人行道来增加车道数目,但此举往往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频率,让行人纷纷转而使用私有汽机车,让车流量占用更多道路面积。
2、减少道路交叉
此种方法包括了高架道路、地下行车道、既有铁路立体化等。这也是增加容量的一种方式。
3、限制车辆驶入
在一些城市会实施单双号车牌的制度,限制当天只准单号(奇数)或双号(偶数)的车牌车辆可驶入(如北京、杭州等)。亦有些城市会限制特定车辆如大型货车的进入。
4、充分披露交通状况
此方法要求足够数量的交通参与者公开自己的GPS信息,智能交通数据中心ITDS通过整合计算,将众人提供的交通路况再次根据道路相关性原则发送到部分车辆,引导这些车辆出于利己的考虑,提前绕行或避让堵车路段,从而整体上改善交通拥堵状况。
在一些地区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及网站有路况报道的服务,由道路使用者致电报告路况,交通管理单位亦透过车道埋设的车流量统计设备及监视镜头以找出车流量大及堵塞的路段,透过路况报道告知道路使用者。在道路上则设有电子看板显示路况供道路使用者参考。
现时一些智能手机的地图程式能透过网络,向使用者即时显示路况。
5、发展公共运输系统
相较于兴辟道路,发展公共运输系统以及调高私人汽车的驾驶成本可以改变驾驶人的通勤方式,来减少私人汽车的数量,因此根治交通堵塞的效果,较兴辟道路还来的显着。人们在不体会到交通问题前,是不会考虑公共运输的。
公共运输系统可分为公交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两种,都能解决塞车。有专用路权的公车或电车由于其是独立于其他交通体系(如道路和其他铁路)以外,运输乘客的效率更高,速度快。
因无专用路权的公车或电车仍会受道路交通影响,导致行驶效率不佳,于是推出BRT,专用路权电车或是公交专用道,提升行驶效率,让民众改而选择较不拥挤的大众运输系统,进而减少道路流量。
6、收费
用收费以抵制驾驶人的开车意愿,而减少汽车量的方法,称为“塞车费”,新加坡、伦敦及斯德哥尔摩等都市已开始实施。除了塞车费之外,在易交通堵塞的地区收取较高额的停车费也是减少汽车驶入的方法之一。而且,各条相同方向的道路如收费不均会使到收费较便宜的道路堵塞。
除了道路收费系统,增加使用社会车辆的相关收费能减轻社会车辆对路面的负荷。而续牌费也是其中一个方法,向汽油征收高税额,亦因应柴油价格低廉,向柴油社会车辆订立严格的废气排放标准,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率。
7、降低汽车依赖
车多会造成拥堵。人们用车的原因究竟是"方便"。人们可以在自己走路半径内消费,娱乐或上班,那么他们也不会开车了。 在高密度,混合用地区,所有的需求都在步行半径内。车也不是必要品了。
⑻ 交通拥堵是许多国家大城市的通病,巴西利亚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巴西利亚也没有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巴西利亚 根本就没多少车的 人多 预计会突破2000万 巴西利亚是目前世界上棚户区贫民窟面积最大的首都(整个城市后山都是) 是典型的现代都市演变的范例 都上教科书了 。
在申奥时 巴西利亚的治安犯罪 暴力犯罪 贩毒等问题 被尖锐提出 而他的申奥理念 给巴西一个机会 才吸引了奥运组委会
他的措施 也就是 1.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
2.完善交通体系,加大公共交通投入;
3.形成混合交通枢纽;
4.改善原有道路体系;
⑼ 巴西交通特点是什么 巴西旅游交通攻略
提到,巴西不禁就开始让人觉得兴奋不已,不仅是因为这里的足球赛事,还有这里的狂欢节、啤酒节等等数不清的节日,巴西人一向是喜欢庆祝的,所以,你来到这里,一定也是会被这里的热情感染。
这样的国家巴西,每一年都接受着来自全世界不同地方的游客,来到这里,我们旅游,就不得不要担心的一件事情,就是这里的交通到底如何,会不会影响自己旅游的好心情呢?
那么,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巴西旅游的交通的一些你不得不知道的攻略。
【巴西交通特点:堵!】
圣保罗的居民在他们的车子里可以做很多事情。他们刮胡子,他们上妆,他们和邻车的司机聊天、约会,他们看书,他们学外语,他们看DVD。之所以这样只因为圣保罗是世界上最堵的城市之一。
此前,圣保罗还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堵车344公里,而此前的纪录是309公里。
【巴西汽车特点:两门开,烧酒精】
汽车两门开
巴西的轿车90%以上是两门车,坐后排的人上车须将前排司机旁边那个座位的椅背向前扳倒,“屈尊”入座。
酒精燃料
巴西是世界上唯一较普遍使用酒精作汽车燃料的国家。作为世界第一甘蔗生产大国,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后,政府提出“全国酒精计划”用甘蔗渣,生产酒精代替汽油作燃料。
【巴西境内主要交通】
航空:
巴西国内主要有四家大型民用航空公司。巴西的民用机场共有62个,其中国际机场有22个。一般外国旅行者出入巴西的主要国际航空港为圣保罗的“瓜鲁里奥斯机场”和“里约热内卢的格莱昂机场”。
铁路:
着名的中央火车站,因为同名电影《中央车站》出名,现在中央火车站来往的主要是地铁和短途Supervia。然而火车旅行依然很受游客青睐,因为巴西的火车穿越风景秀丽的原野,老式的蒸气火车头令人怀旧。
公路:
公路客货运输是巴西主要的运输方式。陆路客运主要为大型豪华巴士汽车,即便宜又舒适,但从治安、交通方面考虑,并不是十分安全。
出租车:
乘坐出租车是游览里约最快但也是最贵的交通方式,巴西国内的官方出租车为黄色,十一点以后车费增加。上车时应该提醒司机打开里程表,或者谈好价钱后在上车。
公交:
在巴西搭乘公交对葡萄牙语不灵光的同学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车站和公交上只标示终点站,没有具体线路。公交到站前需要按车上的橙色按键或拉一下车顶垂下来的绳索通知司机停车。
需要注意的是,巴西乘坐公交车一定要当心扒手乘机偷窃,他们常在公车行将开动时从后门跳出。另外没有位子坐的乘客一定要抓牢扶手,因为有些司机很不体贴,常常紧急刹车,转弯时也不减速。
地铁:
里约热内卢与圣保罗都有设备一流、四通八达的地下铁交通。外国观光客搭地下铁旅游不必担心迷路,各车站以及每个车厢内都备有行车路线图。地下铁交通网终点站与公车线连接,通常一张车票可同时搭乘地下铁和公车。
Tips
巴西地铁有女性专用车厢,粉红色地铁车厢在6:00-9:00以及17:00-20:00仅限女性使用。
租车:在巴西租车的租金不低,车辆右侧行驶,而且在市区很难停车。把国内驾照在中国驻巴西领事馆公证,带着驾照、公证和护照可以到警察局换领巴西180天有效期的驾照。
好了,来到巴西,就不得不知道这些交通知识了,巴西这样一个热情的国家,自然交通也是热情的,所以这里的最显着的特点就是堵了!所以,每一个来这里的小伙伴,要做好心里准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