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狮子为什么濒临灭绝
这个啊,是由于狮子繁殖率低,还有就是狮群每换一头雄狮时候就会杀死小狮子。
而且小狮子的成活率还比较低,鬣狗对狮子还非常敌视!
Ⅱ 狮子的是什么
狮子(学名:Panthera leo;英文名:Lion):简称狮,古称狻猊。是一种生存在非洲与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是现存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
狮子体型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
皮毛柔软。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较发达。有"草原之王"的称号,是非洲顶级的猫科食肉动物。野生非洲雄狮平均体重240千克,全长可达3.2米。狮子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生活在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地,也出现于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击方式捕杀其他温血动物。分布于非洲草原、亚洲印度。在野外狮子活10到14年,圈养下更长寿,一般达二十余年。
狮子起源于约12.4万年前的非洲东部和南部,大约2.1万年前,狮子才开始走出非洲,最远抵达亚洲的印度等地。从分支来看,现代狮子主要分为非洲东部、南部的一支和非洲中部、西部及印度的一支。后者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这意味着狮子面临着基因多样性减损一半的风险。
在过去几十年来,生活在非洲中、西部的狮子数量大幅减少,这项新研究从基因多样性的角度说明,应该对这一支狮子加强保护,以维持整个狮子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开普狮和巴巴里狮是灭绝的两个亚种,开普狮灭绝于19世纪,没有留下任何可靠记录。巴巴里狮灭绝于上世纪前期,但动物园里还有一部分笼养的巴巴里狮,它们鬃毛更加发达,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
巴巴里狮的最后阵地是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1922年,最后一只巴巴里狮是被人类的猎枪击倒。位于印度的亚洲狮体型比非洲兄弟要小,鬃毛也比较短。它们也处在灭亡边缘。
亚洲狮曾经在亚洲地区广泛分布,但因人类的猎杀和环境的破坏,使亚洲狮几乎走向了灭绝。生活在亚洲,尤其是印度的狮子差点在20世纪初被征服印度的英国殖民者猎杀殆尽,幸好一向将狮奉为圣兽的印度人最后保住了它们,将它们安置在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内的吉尔国家森林公园内。
那里的狮子如今已繁衍了大约300-400头左右。生活在西亚的亚洲狮因偷猎而灭绝后,吉尔国家森林已成了亚洲狮最后的栖息地。
Ⅲ 体形魁梧的开普狮,为何最后依然走向了灭绝
开普狮子广泛分布在南非首都开普省和开普省周围地区,一度常见于开普镇郊区,曾是生活在地球最南端的狮子。南非过去有很多当地猎人和农民喜欢狮子的毛,能保暖寒冷,换很多钱,所以经常能抓住狮子,加上农民怨恨凯普狮,经常捕杀牲畜,所以猎人们大量捕杀了凯普狮子。
巴巴里狮子现在已经灭绝了,也许在一些马戏团能看到不纯的后代。这头狮子雄狮的平均体重在185公斤左右,战斗力也比较强,被称为北非三巨头的首领,但无法与孟加拉虎相比。亚洲狮的体型一般在190公斤左右,生活在印度一带,主要是雄鹿和梅花鹿等小动物,但也会袭击牲畜。亚洲狮子鬃毛比非洲狮子短。喀麦隆狮子雄狮的体重在170公斤左右,处于中等水平,是长鬃毛的狮子之一。喀麦隆狮子的嘴比较短,所以撕逼是吃亏的。个人觉得很壮美。
Ⅳ 巴巴里狮子的野外灭绝
到了20世纪,巴巴里狮已所剩不足600只,但人类仍然在无情地捕杀着它们。巴巴里狮的最后阵地是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到了1914年,巴巴里狮已经不到150只。1922年,最后一只巴巴里狮是被人类的猎枪击倒的。这是人类最后一次在野外见到巴巴里狮。1925年,(纯种)巴巴里狮被认为灭绝。不过在约70多年以后,专家们发现,在一些动物园或马戏团内仍有不少巴巴里狮血统的混血狮子存在,这些混血巴巴里狮子的共同特点是:鬓毛很黑且长,头颅和体型也大,四肢粗短。
Ⅳ 在20世纪有哪些动物灭绝是什么原因
旅鸽 旅鸽不幸成了那些使用猎枪的人们很容易的靶子和口中的美味。一次射击便可以从巨大的旅鸽群中打下数只鸟来。一次出猎很容易就能获得成桶的旅鸽。到了20世纪早期,一度很常见的旅鸽已经很稀少了。到了20世纪30年代,只有一只被称做“玛莎”的旅鸽生活于辛辛那提的一个动物园中。玛莎死后,旅鸽也就永远消失了。 袋狼 几万年来,它们是塔斯马尼亚岛的主要捕食动物。但是当英国人在这个澳大利亚岛屿定居后,他们为了养羊而砍倒 了大片森林。袋狼捕食羊,牧场主就向它们开火。随着供它们栖居的荒野变小,袋狼消失了。在世界各地,其他岛屿上的捕食动物也遭到了类似的命运。 巴巴里狮子 巴巴里狮的最后阵地是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脉。一九二二年,最后一只巴巴里狮是被人类的猎枪击倒的。 日本狼曾经是生活在北半球全域的狼中的一种。它肩高三十五公分,体长一米,是世界上体型最小,最为稀有的一种狼。它们曾经居住在本州、四国、九州的山林中。 日本狼 一九零五年,在日本奈良县的吉野郡鹫家口,人们捕获了一只狼,这只狼被确认为最后一只日本狼。 波利尼西亚蜗牛 它的灭绝却是一个意外:人们为了抑制非洲蜗牛的过分繁殖,引进了它的天敌肉食蜗牛,没有一丝防范意识的波利尼西亚蜗牛却遭到了灭顶之灾。时间是一九八八年。 巴切尔热带草原斑马 最后一只巴切尔热带草原斑马于一九一零年在伦敦的动物园中死去了。 瓜达鲁贝美洲大鹰 鹰的同类,又有些像隼。它的外型要比鹰大得多的多,就是这一点引发了悲剧。它生活在墨西哥领土,加里佛尼亚半岛的边际,瓜达鲁贝岛。美洲大鹰保留了祖先巨大的身材,因为没有天敌,它们几乎没有进化。一七零零年代,牧羊人人以为它会像鹫那样会袭击山羊,想尽办法对付美洲大鹰。一九零零年,最后十一只大鹰被击落了九只,两只逃走,不知所踪。 从此,再没有人看见过美洲大鹰。 卡罗拉依那鹦哥 一九零四年,最后一只野生鹦哥被人们击落了。 归究到底,这些动物的灭绝和人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Ⅵ 南联盟狮群怎么灭亡的
长期战争致使草原沙化,气候异常又导致动物稀少。迁徙的动物绕路,致使狮群失去平衡,整个食物链失去平衡,都会逐渐灭亡
Ⅶ 世界上已经灭绝的动物。(图和介绍)
渡渡鸟、欧亚水貂、台湾云豹、里海虎、巴厘虎
一、渡渡鸟(Raphus cucullatus),或作多多鸟(Dodo),又称毛里求斯多多鸟、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堪称是除恐龙之外最着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也是毛里求斯唯一被定为国鸟的已灭绝鸟类,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渡渡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亚欧水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塔斯马尼亚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里海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巴厘虎
Ⅷ 巴巴里狮子的灭绝过程
欧洲狮子在公元两世纪就灭绝了,南非的开普狮也于1865年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纯血统的巴巴里狮也灭绝了。这些悲剧的发生要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古罗马时代。
公元前46年,在尤利乌斯·恺撒统治的极盛时期,他个人出资兴建了一个体现罗马帝国威力的广场。竣工时举行了一场与之匹配的规模宏大的祭祀活动。由于当时罗马竞技场的嗜血传统,恺撒便命人将大量的野生雄狮赶进场内, 挑逗它们与训练有素的角斗士搏斗。被人从黑暗的地牢中赶到了刺眼的阳光下后,这些狮子开始疯狂地撕咬杀人。几百名手持长矛、利剑和兽网的角斗士奋力冲杀,观众席传来了此起彼伏的欢呼喝彩声。历史上没有当时角斗士伤亡人数的记录,而当表演结束时,400多头雄狮已倒地而亡。 那些死在恺撒及其前后的统治者手中的狮子几乎毫无例外是从它们在北非的家园,即当今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捕获的。这些被称为巴巴里雄狮(Barbary lions)或阿特拉斯雄狮(Atlas lions)的猛兽曾是古埃及人捕猎的对象,它们吞食过早期的基督徒,也曾在欧洲人设计徽章时激发起他们的灵感。它们不朽的雕像守护着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它们从肩胛骨一直披到后背中部的华美鬣鬃闻名遐迩,肘部是丛生的鬃毛,浓密的鬃毛流苏般从腹部一直延伸到大腿内侧。他们比撒哈拉亚种的同宗狮子体形更健壮,宽阔的面庞上镶嵌着一双清澈的灰色眼睛, 那是晒白了的沙子的颜色,稍淡于南方狮子眼睛特有的琥珀色。 到了20世纪初,除了摩洛哥境内寒冷的阿特拉斯山区(Atlas mountains)残存着一个巴巴里雄狮种群外,其余的都已灭绝。即使在那种人烟稀少的地方,它们也只是得到了片刻的喘息。到了20世纪20年代, 这一小片避难所也没有躲过人们的枪口,最后一头有记录的野生巴巴里雄狮于1922年被一个农民射杀。除了少量的皮毛和骨骼散落在欧洲的博物馆中,巴巴里雄狮似乎已永远地消失了。 然而就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城外有一个临时的动物收养所,那里也许有开启巴巴里雄狮复活之谜的钥匙。拉巴特动物园中有23头狮子的血统可以直接追溯到19世纪它们生活在阿特拉斯山区的祖先——巴巴里雄狮。 在整个19世纪, 生活在阿特拉斯山区的柏柏尔人(the Berber)捕获到活的巴巴里雄狮后,献给摩洛哥苏丹以代替赋税。在马啦喀什(Marrakech)和非斯(Fez)的皇宫中,这些皇家雄狮得到庇护,繁衍生息, 而其他野生巴巴里雄狮早已灭绝多时。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们一直被饲养在拉巴特动物园中,由兽医布拉希姆·哈德纳博士(Dr. Brahim Haddane)继续看护着这一片僻静的繁衍地。为了确保它们不会在灾难中灭绝,哈德纳已经把60头巴巴里雄狮送到世界各地的动物园。如果巴巴里雄狮的基因依然存在,那么正是从这些摩洛哥皇家雄狮和它们后代的体内人们将会找到这些基因。 为了寻找这些基因,一个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小组必须首先对博物馆中落满灰尘的已知北非狮骨骼皮毛进行筛选。牛津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Oxford‘s Wildlife Conservation Research Unit)和分子进化研究小组(Molecular Evolution Research Group)已经在各自领域收集到了活着的或已经灭绝的狮子的样本。除了从非洲和亚洲现代狮子种群身上采集到的组织和血液外,他们还收集到曾经生活在伊朗、南非好望角地区以及北非的狮子骨骼标本。借助现代技术,遗传学家从这些死去多年的骨骼中提取出DNA,从而提供了一本简单易懂的巴巴里雄狮以及实际上所有狮子的“图谱”。 比较已知种群的DNA, 根据得出的确凿数据把狮子分成明显不同的亚种——这是多年来科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除了与非洲狮分隔了10万年左右的濒危亚洲亚种外,对于不同种群之间的进化关系人们几乎一无所知。即使是有100年历史的陈骨, 用DNA鉴定出的结果也是相当明确的。然而遗传学家面临的是耗力费钱的寻找标记(某一种群所特有的基因顺序)的过程。如果这些标记存在,而且科学家们也能找到它们,那么从拉巴特动物园的狮子身上提取的血液样本将轻而易举地证实它们是否具有巴巴里雄狮的血统。 尽管这项研究刚刚起步,最初的结果却令人欢欣鼓舞。如果皇室雄狮的血统真像历史记录中所讲的那么纯,它们的子孙将注定再次回到阿特拉斯山脉的崇山峻岭间。在这项研究中,最令人兴奋的是布拉希姆·哈德纳、牛津大学的研究小组和英国一个名为Wildlink的保护组织制定的将巴巴里雄狮放归原来生息地的计划。摩洛哥政府也已划拨出阿特拉斯山脉北中部(the Middle and High Atlas) 150平方英里(400平方公里)的无人居住区,在那里将进行首次放归。这项研究一旦离开实验室,真正的挑战就要开始。遗传学家面临的放归问题比起复杂的分子构成更令人望而却步。他们也许得搭起栅栏,储存各种猎物,还得教会被人饲养了几代的狮子如何生存,包括学会懂得人类既不是它们的守护者也不是猎物,更不是猎杀它们的人。当地居民是能否实现放归计划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他们希望狮子回来,计划才能进行。如果狮子能带动旅游业和相关的就业,这个计划就一定能成功。柏柏尔人显然支持这一选择,他们将筹建旅游公司,建造经营旅店并且——由于雄狮直接关系着他们的生计——保护它们不受伤害。这些曾因用巴巴里雄狮作赋税而使它们免遭灭绝的猎人们将很可能再一次挽救它们
Ⅸ 据有些人传言巴巴里狮是被壁虎灭绝的,是怎么回事
巴巴里狮子被壁虎灭绝了吗?我还没有听说过这句话。壁虎的食物主要是昆虫。他们似乎在食物链中彼此无关。此外,巴里狮子灭绝的原因非常清楚。这是由于人类的过度杀伤。摩洛哥和其他北非国家的王室长期以来将巴巴里狮子囚禁。此外,他们经常在罗马竞技场与角斗士作战。它们在欧洲的动物园和公园中展出,甚至在伦敦塔中住了很短时间。然而,人类对巴巴里狮子的发展给巴巴里狮子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罗马竞技场比赛杀死了成千上万的巴巴里狮子,然后阿拉伯帝国进一步挤压了巴巴里狮子的生活空间。 19世纪欧洲猎人的到来给巴巴里狮子带来了最后一击,并迅速消灭了其余大部分巴巴里狮子。
当然,统计数据并不总是能解释人类的行为。该小组最后一次是在1956年在阿尔及利亚的森林地区发现一头狮子,当时有几人乘坐公交车在赛义夫北部看到了一头狮子。该森林在1958年的法国阿尔及利亚战争中被摧毁,因此那头最后一头狮子可能那时已经消失了。但是,如果使用统计概率对该数字有一个置信区间,则灭绝日期可能早于19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