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西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主要分布在东部(或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以高原和平原为主)气候湿润,热量充足等地方。
巴西以国土面积、可耕地资源、气候特点等优势以及世界对农产品需求增长为依据,确定“以农立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巴西有优质高产良田3.88亿公顷,其中的9000万公顷尚未被利用;2.2亿公顷的牧场。
2004年的农牧业产值180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农村劳动力177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数的37%;农产品出口值390亿美元,占出口总量的40%,农业被视为拉动巴西国民经济的火车头。
(1)巴西种植什么粮食扩展阅读:
农牧业 可耕地面积逾27亿亩,已耕地7670万公顷,牧场1.723亿公顷,咖啡、蔗糖、柑橘、菜豆产量居世界首位,是全球第二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第一大大豆生产国、第四大玉米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和鸡肉出口国。2017年粮食总产量2.377亿吨,其中大豆、玉米、大米三大农作物产量分别达1.14亿吨、9784.3万吨和1232.8万吨。
除小麦等少数作物外,主要农产品均能自给并大量出口。能源结构 使用可再生能源较多的国家,2015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所占比例达41.2%,其中甘蔗制乙醇和水力发电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16.9%和11.3%。
乙醇、水电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比分别为41.1%和27.5%。有相对完善的核燃料循环工业。有铀矿采冶、纯化、铀转化、浓缩和核燃料元件生产能力。现有运行核电机组2台,在建机组1台。
依托农业优势,巴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绿色能源研发,从甘蔗、大豆、油棕榈等作物中提炼燃料,成为世界绿色能源发展的典范。巴西不仅是世界生物燃料生产和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全国范围内不供应纯汽油的国家。巴西消费的燃料中有46%是乙醇等可再生能源,高于全球13%的平均水平。
② 巴西种植小麦吗
巴西种植小麦,但不多,需进口。
因为小麦属于温带植物,巴西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不适合种小麦的。巴西主要的农作物有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甘蔗、棉花、玉米、柑橘、大豆。
③ 巴西气候高温多雨水稻为主要的粮食作物这句话是否正确
巴西气候高温多雨水稻为主要的粮食作物这句话是不正确。巴西在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下,主要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等种植面积大。
④ 巴西农业特点
巴西农业特点:
1、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增产潜力很大。 巴西的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巴西仍处在“拓展农业边疆”的发展阶段,耕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巴西中西部着名的“稀树草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国家可耕地总面积为2.8亿公顷。
近20年来,巴西的耕地面积每年递增1.84%,从3440万公顷扩大到4950万公顷,但仍只占到国土面积的6%,人均0.3公顷(4.75亩)。巴西农业增产的潜力极大,甚至有专家认为,巴西将是“21世纪的世界粮仓”。
2、农业以出口产品为主,但粮食尚需进口。 政府鼓励生产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赚取更多的外汇,同时也可减少对咖啡、可可等传统出口作物的过分依赖。农业仍是国家赚取外汇的主要行业之一。
3、大庄园主农业和小农并存,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巴西的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均衡。全国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园主手里,其规模大得惊人,最大的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公顷。他们经营现代化的商业性农场,以生产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农产品为主。
另一方面,占农场总数85%的是自给性小农,以生产木薯、黑豆等为主,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还有无地的农民1200万,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多半仍处于赤贫状态。
(4)巴西种植什么粮食扩展阅读:
巴西农业政策
1、结构政策,土地改革计划的目的是吸引农民到内陆的中西部开发后备耕地资源,通过大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竞争力的提高;而家庭农业支持计划则专门针对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小农,通过该计划使小农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以防止破产的小农向大城市过快流动而带来社会不稳定,最终保证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
2、巴西后备耕地资源丰富,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开发,政府一直努力吸引南部地区的农民到这些地区从事农业。促进土地改革的主要工具是土地征用(land confiscation),征用之后分给农民(如早期时为每个农场提供300公顷),使得45401个家庭得以在农村定居下来;
另一项措施是于1999年成立“土地银行”,由联邦政府向农民提供信贷用于购买农村地产,从而推动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这类信贷额高达2.67亿雷亚尔,1.56万家庭从27.6万公顷土地中受益。
3、对农民只征收个人所得税,所得税税率为27.5%,但是年收入在15000雷亚尔以下的免征所得税。如果亏损,三年之内可以在税前所得中抵扣。
⑤ 巴西的农产品中产量居世界第一名的是
咖啡、蔗糖、柑橘生产居世界第一位。
农牧业 可耕地面积逾27亿亩,已耕地7670万公顷,牧场1.723亿公顷,咖啡、蔗糖、柑橘、菜豆产量居世界首位,是全球第二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第一大大豆生产国、第四大玉米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和鸡肉出口国。
2017年粮食总产量2.377亿吨,其中大豆、玉米、大米三大农作物产量分别达1.14亿吨、9784.3万吨和1232.8万吨。
(5)巴西种植什么粮食扩展阅读:
巴西农业的发展前景:
1、农业资源利用率较低,增产潜力很大。 巴西的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巴西仍处在“拓展农业边疆”的发展阶段,耕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巴西中西部着名的“稀树草原”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1%,其国家可耕地总面积为2.8亿公顷。
近20年来,巴西的耕地面积每年递增1.84%,从3440万公顷扩大到4950万公顷,但仍只占到国土面积的6%,人均0.3公顷(4.75亩)。巴西农业增产的潜力极大,甚至有专家认为,巴西将是“21世纪的世界粮仓”。
2、农业以出口产品为主,但粮食尚需进口。 政府鼓励生产大豆等出口作物,以赚取更多的外汇,同时也可减少对咖啡、可可等传统出口作物的过分依赖。农业仍是国家赚取外汇的主要行业之一。
3、大庄园主农业和小农并存,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巴西的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均衡。全国的良田大部分掌握在大庄园主手里,其规模大得惊人,最大的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公顷。他们经营现代化的商业性农场,以生产大豆、甘蔗、咖啡、可可等出口农产品为主。
另一方面,占农场总数85%的是自给性小农,以生产木薯、黑豆等为主,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收入都很低。此外,巴西还有无地的农民1200万,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多半仍处于赤贫状态。
巴西的地区发展也很不均衡。在经济发达的南部、东南部地区,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大量的资本投入。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是巴西的欠发达地区。
特别是东北部,虽有不少河流湖泊,但是没有灌溉系统,由于气候干旱,农业基本上“靠天吃饭”,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小农主要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有的甚至刀耕火种,对资源的破坏相当严重。
⑥ 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农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地带请简要分析该地带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巴西以咖啡质优、味浓而驰名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咖啡王国”之称。咖啡原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1727年传入巴西。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植咖啡,加之劳动力廉价,咖啡种植业迅速兴起。19世纪,巴西的咖啡种植几乎遍及全国,随后又形成持续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咖啡繁荣期”。咖啡大面积种植,给巴西带来了财富和繁荣。20世纪初,巴西的咖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从而赢得了“咖啡王国”的美称。咖啡是巴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全国有大大小小的咖啡种植园50万个,种植面积约220万公顷,从业人口达600多万,年产咖啡200万吨左右,年出口创汇近20亿美元。近年来,由于出口结构的变化和国际咖啡市场不景气,巴西咖啡生产和出口量有所下降。巴西人酷爱咖啡。60年代,巴西人均年咖啡消费量达5.8公斤。近二十年来,随着其它饮料的出现,巴西人均咖啡消费量仍超过3公斤。在巴西,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各式各样的咖啡屋随处可见。人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喝到浓郁芳香的热咖啡。
⑦ 巴西的农作物集中分布在那一带是说明其社会经济因素
由于巴西属于热带气候且生长期长,所以巴西的作物生长周期相比美国传统的作物周期要复杂得多。以下是巴西每个月作物的生长预期以及典型的天气现象。
九月
巴西南部的冬小麦已经接近成熟。
巴西南部的玉米种植开始。
巴西中部以及马托格罗索州的大豆及玉米的种植开始。
巴西中部开始高温多雨的天气。
巴西南部会有零星的阵雨,气温炎热。
十月
巴西南部小麦进入收割期、玉米开始种植。
巴西南部的大豆种植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巴西中部的大豆和玉米的种植工作继续。
巴西的降雨频率加快,每周1-2次,但是雨量分布不均匀。
巴西中部、南部依旧高温。
十一月
11月上旬是主要的大豆种植时期;全季玉米的种植工作已经完成。
早期播种的大豆将于月底开花。
早期播种的玉米将开始授粉。
降雨频率加快,每周3-4次,巴西中部依旧高温炎热。
十二月
大豆种植工作已经完成,早期播种的大豆开始开花、结荚。
开始喷射农药防止大豆锈病。
玉米完成授粉并开始灌浆。
巴西中部棉花种植开始。
巴西中部开始每天下雨,巴西南部的降雨稍少一些。
云层和降雨使温度维持在32.2℃。
一月
大豆已经开花或结荚。
巴西中部一些早播的大豆已经可以收割。
第一批早收的大豆被装运加工。
继续喷射农药防止大豆锈病。
玉米处于灌浆的阶段
巴西降雨高峰期,巴西中部一天降雨2-3次,天气阴沉沉的、高温、潮湿,像温室一样的天气条件。
二月
大豆进入灌浆期。
早播的大豆进入收割期,玉米的收割开始。
收获的大豆运抵港口,二月初新豆的出口开始。
大豆锈病的防治工作主要集中在晚熟的大豆上。
收割完大豆的地里,开始转播二季玉米。
巴西中部依旧多雨,南部的降雨频率降低。
三月
主要的大豆收割月,全季玉米收获完成。
大豆集中出口。
大豆锈病影响晚熟大豆的关键时期。
二季玉米处在生长阶段。
巴西南部开始播种冬季小粮食作物。
降雨频率越来越低,月底天气变得越来越干燥;温度变得更加温和。
四月
大豆收割完成。
大量的卡车运送大豆到港口,大量的船只准备装载。
二季玉米完成早期生长阶段或者进入生殖生长阶段。
巴西中部的降雨频率越来越低,南部开始干旱;温度更加温和。
五月
二季玉米开始进入灌浆期,部分早播的二季玉米开始收割。
巴西中部的棉花处在生殖生长阶段。
巴西中部的降雨结束,干旱的季节开始;巴西南部有零星的降雨。
巴西中部依旧温暖,但是南部已经开始变冷。
对巴西中部而言,这是个干燥的季节,降雨非常稀少,温度通常在26.7℃-32.2℃之间,但有时会高于32.2℃,有时也会有短时的较冷的天气。
巴西南部较冷,而且偶尔还会有轻微的霜冻或是降雨。
剩余的二季玉米在这一时期收割。
巴西中部的棉花进入收割期。
巴西南部的小粮食作物开始进入生长阶段。
巴西农民正在积极销售粮食作物,他们关注着美国潜在的天气问题,寻找销售机会。
巴西农民开始制定下一年的种植计划,并购买相关物资。
⑧ 巴西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
巴西的主要农作物有:大豆、甘蔗、玉米、稻米、咖啡、子棉、木薯、柑桔、烟叶、芸豆、香蕉、小麦、马铃薯、西红柿、葡萄。
巴西农业部和巴西地理统计局统计的巴西主要农作物信息:
巴西是农牧业大国,农牧业是巴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巴西以国土面积、可耕地资源、气候特点等优势以及世界对农产品需求增长为依据,确定“以农立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巴西有优质高产良田3.88亿公顷,其中的9000万公顷尚未被利用;2.2亿公顷的牧场。2004年的农牧业产值1802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农村劳动力177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数的37%;农产品出口值390亿美元,占出口总量的40%,农业被视为拉动巴西国民经济的火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