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巴西资讯 > 巴西鱼头上为什么长包

巴西鱼头上为什么长包

发布时间:2022-06-30 11:17:30

❶ 鱼头上长出两个包,求大神指导该怎么办

鱼的常见病'头洞病'水质不好引起的。治疗一般不会彻底'可以将鱼捞出'棉签沾酒精消毒'擦去浓血'然后局部直接涂上黄粉'不严重的话有效果'

❷ 我家鱼头上长了一个白色包,怎么办

用白点净,或者高锰酸钾,略微稀释一下,把鱼捞出来,用棉布按住,用棉签涂抹患处,然后单独饲养。每日两三次抹药,一周基本就好了。
这种办法针对寄生虫和真菌霉菌。
鱼类一旦生病,死亡率很高,努力治疗一下吧,权当增加经验和乐趣。

❸ 鱼头上有包是怎么回事

多与水质有关,水质稳定了自然消退,最近有没有大量换水?可以再观察一下.什么安定剂也别加,保证温度和水质就好,最好别乱用药.只要把水质和温度控制好应该就能恢复的。能少用药就少用除非很大的毛病。

个人意见

❹ 金鱼头上长了个包怎么办

新买的金鱼头上长血包,是水霉病,又叫白毛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早春和晚秋是流行季节,多由于金鱼受伤,水霉菌侵入所引起。初期,受伤部位粘液分泌增多并有红肿现象,后期伤口处伸出许多棉絮状灰白色菌丝并出现充血、坏死、溃烂。病鱼表现出烦躁不安,活动异常,食欲减退,最后衰竭而死亡。治疗方法:(1)5kg水中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各2g,1周后即可基本治愈;(2)用2%食盐水溶液浸泡鱼体,夏天30min,冬季可适当延长时间,连续3天可得到良好效果;(3)10mg/kg亚甲基蓝水溶液,浸泡鱼体,夏天10min,冬天15min,疗效较好。

❺ 我的金鱼头上长了白色脓包一样的东西~请问这是什么病啊

白点病,小瓜虫引起的.

白点病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白点病的症状: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磨擦硬物,希望借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15—23℃的水温最适于小瓜虫繁殖。
白点病的治疗方法: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治疗药物:1。也可用5%盐水浸泡数天;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4。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6。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

注: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式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

注: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操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

❻ 为什么我的金鱼头上会长小包

长包是鱼的种类所致。
包的大小决定价值。也说明主人饲养能力。

我判断楼主养的应该是白身,红包的金鱼吧,最常见,也很便宜。不过这类鱼喂的好,长大价值也能到3,500.

想好好养鱼,可以搜搜我的养鱼帖。
针对让头包长大的帮助帖,我没发过。现在说说。
应该恒温在20度。缸内要有三只以上的鱼,都是同性,公的二母的一。原因可以想到。

在养熟之后,没事吓吓他们,会生气的鱼是好鱼,也是很好培养出大包的。

❼ 金鱼头上长了好多细小的白包。怎么办。

没有实际看到,我不敢下断言,你说的有几种可能,我一一列举,你对照一下,一定要诊断准确.

一、痘疮病——又名淋巴囊肿病毒症。
病原体] 由疱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区域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有时厚度可达1~5毫米,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的结缔纽织。这些“增生物”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脱落,接着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现新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如果占了鱼体表面积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若“增生物”不多,对鱼影响不大;一般在春季,水温15℃左右时出现病例。由于此病流行不广,甚少发生,危害不大,故未引起重视。
[防治方法] 此病可用左旋体氯霉素治疗;小鱼可用浓度为百万分之零点二二五(0.225ppm)的药液浸洗,个体大的鱼可以注射此药,均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其它方法:
1、强化秋季培育工作,使金鱼、红鲤、锦鲤在越冬前有一定肥满度,增强抗低温和抗病力。
2、经常投喂水蚤、水蚯蚓、摇蚊幼虫(血虫)等动物性鲜活食料,加强营养,增强对痘疮病的抗病力。
3、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50-6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4、用红霉素0.4ppm~1.0ppm浓度全池遍洒, 10天后再施用药一次,有一定的疗效。
5、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后,再用呋喃西林0.5ppm-1.0ppm浓度全池遍洒,10天后再用同样浓度全池遍洒,有一定的疗效。

二、疖疮病
[病原体] 为疖疮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大小为(0.5~0.6)微米×(1.0~1.4)微米,单个或两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无荚膜,无芽孢。琼脂菌落呈圆形,直径2~3毫米,灰白色,半透明,最适培育温度25~30℃。
[流行与危害]由于病灶通常在鱼体背鳍基部两侧,以及疖疮仅在皮肤局部小范围内充血发红,而且病灶向外突出形成疖疮,所以不易形成流行病。因此,无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主要危害鲤、草、青等鱼。
[症状] 此病又称瘤痢病,病灶部位不定,通常在鱼体背鳍基部两侧,皮下肌肉组织出现1个或几个红肿的隆起,形似脓疮,用手触摸,有柔软浮肿的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肌肉组织呈现出血、体液渗出,继而坏死、溃疡。由于患部在背鳍基部两侧,故导致病鱼鳍基部充血,鳍条散开,病情严重时,肠道也有充血发炎症状。
一般可根据症状诊断。当疖疮部位尚未溃烂时,切开疖疮,明显可见肌肉溃疡,有脓血状的液体。涂片检查时,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量的细菌和白血球。
[防治方法]
(1)预防
①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
②药物消毒,用2克/立方米水体呋喃唑酮药浴鱼体30分钟,可消毒受伤部位,防止细菌感染。
(2)治疗 (内服与外用)
内服:
①内服磺胺类药物,混合饲喂,连用5天;
②内服呋喃唑硐,每天1次,混合饲喂,连用20天。
③内服抗生素类,连用10天;氯霉素,连用5~10天;四环素,连用10天。
④内服氟哌酸,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为1个疗程。
外用:
①预防此病应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鱼外伤。
②待脓疮成熟后开刀排脓,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严重者立即淘汰,发现身上有鼓疱者捞出单独治疗。
③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

三、头部穿孔病
当鱼饵料中部分地或完全缺乏钙、磷或维生素D等营养素,或由于鱼受鞭毛虫类感染而导致食物运行到肠内时,这些营养素被寄生虫所吸收。同时由于大量的鞭毛虫类的感染而减弱寄主肠内粘膜的吸收能力,从而导致营养缺乏症--穿孔病。
当鱼体内缺乏钙、磷和维生素D等必需营养素中的任一种时,其皮下组织就会开始成块状的分解,尤其是在头部的软骨组织。起初这些病变并不易察觉,因发病部位的表皮依然完好,直到各个病块被撕裂,白色的软骨组织被分解而成的物质开始渗漏出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分泌物会穿透周围的组织,最后流到伤口外面来。从鱼的外表可发现在头部及眼睛周围出现1—3毫米的蛀洞,看起来就像—条条小白虫由皮肤内钻出来—样。至于大—点的洞,像几毫米直径宽的塞子被顶出来一样,洞孔随时间而扩大。
治疗时除药物控制外,还要注意在食物中有规律地添加足够量的钙、磷和维生素D,穿孔即可愈合。同时在水中添加碳酸钙和硫化镁,可以加速康复的过程及预防患穿孔病。

❽ 热带鱼的头上长了一个大包,也许是疤,怎么办

热带鱼头上长包,是水霉病,又叫白毛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早春和晚秋是流行季节,多由于鱼受伤,水霉菌侵入所引起。初期,受伤部位粘液分泌增多并有红肿现象,后期伤口处伸出许多棉絮状灰白色菌丝并出现充血、坏死、溃烂。病鱼表现出烦躁不安,活动异常,食欲减退,最后衰竭而死亡。治疗方法:(1)5kg水中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各2g,1周后即可基本治愈;(2)用2%食盐水溶液浸泡鱼体,夏天30min,冬季可适当延长时间,连续3天可得到良好效果;(3)10mg/kg亚甲基蓝水溶液,浸泡鱼体,夏天10min,冬天15min,疗效较好

❾ 鱼身上起包是什么病怎么治疗

(1)病因:秋末和冬季水温较低时出现(15度左右)

(2)症状: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一层很薄的白色的黏液,以后逐步扩大,以致蔓延全身。病灶部分的皮肤表面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腊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就会自动脱落,并于水中败坏水质,脱落部位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感染痘疮的病鱼逐渐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

(3)治疗:0.1~0.3mg/KG氯霉素药液长期药浴。用氯霉素注射鱼体,用量为每尾25mg。
起包一般来说是有寄生虫感染了,金鱼的 寄生虫有三种:鱼虱、三代虫和锚头蚤。鱼失去平衡,烦躁不安,局部红淤血鼓起,溃疡,鳞片脱落。首先在鱼体上找见成虫即可用镊子捉除,并在伤口出涂上红汞。然后鱼缸的水全部换掉,重新注入新水。最后用高锰酸钾0.1克溶于10kg水中,浴洗病鱼30-60分钟.或者用0.5%丙体六六六粉0.01克溶于10kg水中浴洗病鱼10-15分钟。洗好后再将鱼放回换过水(晒过的熟水)的缸中。
1、这是感染了白点病的症状,需及时更换饲养鱼的鱼缸或鱼盘里的水,并购买专用的鱼类白点病药物进行治疗。

2、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本病主要在水温较低的时候易发病,所以提高水的温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阅读全文

与巴西鱼头上为什么长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86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246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1016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1065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525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58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52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37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37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740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57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456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37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1007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33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98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99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1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861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