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为什么没有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因人而异,未上高原前很难遇知。身体弱者未必反应大,体魄健壮者未必无反应。每个人的反应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一般情况下,瘦人好于胖人,女士好于男士,矮个子好于高个子,年轻者好于年老者。容易有高原反应基本有以下几类人群:
肥胖者由于耗氧量较高,出现高山病的机会一般大于较瘦者。
2.平时有低血压的人容易出现高原反应。
3.低血糖的人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4.老年人容易有高原反应。
5.亚健康人群更容易有高原反应。
可以吃一些药品或者保健食品,比如红景天,奥默蓝养片,葡萄糖口服液等等,效果不错,能够有效的缓解高原反应的情况。吸氧,吸氧可以说是最快的解决高原反应的症状,立马见效,但是不到紧急情况下不要使用,长时间的吸氧会容易对氧气产生依赖的性,不吸就很难受,有人不利于自身的调节作用。
‘贰’ 高原反应 是什么 什么样的人没高原反应 没有高原反应代表什么
高原反应,症状包括头痛、胸闷、心慌、食欲不振、气短、心悸、恶心呕吐,口唇紫绀,失眠,多梦,血压升高等(睡觉不踏实,厌食、头昏、乏力、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但是睡不着觉、短暂性脑缺血导致的短时昏迷)。
容易有高原反应基本有以下几类人群:
1.肥胖者由于耗氧量较高,出现高山病的机会一般大于较瘦者。
2.平时有低血压的人容易出现高原反应。
3.低血糖的人容易发生高原反应。
4.老年人容易有高原反应。
5.亚健康人群更容易有高原反应。
目前预防高原反应相对好的药是优易活力旅途片。
‘叁’ 国内高原与国外高原的区别
国内高原与国外高原的区别是人的高原反应不同。
地球上有许多高原和山脉,但是很少有真正高于4000米的高原。只有亚洲的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美国南部的阿尔蒂普拉诺高原。在三大高原中,帕米尔高原最高,平均海拔5850米,但总的来说,帕米尔高原是个无人区,因为它离海洋太远,气候干燥,而且大部分高原由于海拔高而常年结冰。
其原因是地球对流层在不同纬度上是不同的。例如,赤道地区的对流层高达17公里,而极地地区的对流层只有7或8公里,差异有两倍多。西藏的许多城市位于北纬30度左右,而厄瓜多爾尔尔和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的赤道附近,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只有南纬16度。
与西藏城市相比,拉巴斯地区的大气对流层相对较高,使这里的氧气含量和其它地区2000多米高的氧含量相差不大,所以不会有像在萨地区一样的的高原反应。南美洲的高地大多靠近海洋、西太平洋、地球的肺部——亚马逊雨林,氧含量相对丰富。
‘肆’ 为什么上山没有高原反应下山有反应
高原反应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50%~75%的人出现高原反应,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本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与男性的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与女性的体重指数无关,说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伍’ 这里的海拔将近5000多 为啥我就没有高原反应啊
应该有,高原上的人下来就是的,因为那的气压低,平原气压高,不适应
‘陆’ 为什么巴西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巴西高原的东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其中这一部分的成因是因为沿岸有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同时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导致的,巴西高原距离海洋相对就远,暖流的影响比较小,同时海拔比较高,迎风坡的水汽上不去,因此不是热带雨林气候
‘柒’ 印度德干高原海拔真好,平均海拔不超过600米,没有高原反应!平均海拔不超过600米的还有哪些吗
巴西高原位于南美大陆东部,介于南纬5°~30°之间,北邻亚马孙平原,西接安第斯山麓,南与拉普拉塔平原相连,东临大西洋。巴西高原为一古老高原,发育于巴西陆台,古老的基底岩系由花岗岩、片麻岩、片岩、千枚岩和石英岩等组成。地表起伏比较平缓,地势向北和西北倾斜,大部分具有上升准平原特征,海拔在300~1,500米之间。
巴西高原
‘捌’ 为什么坐飞机没有高原反应
这是因为虽然飞机飞得高,但是飞机的机舱对于飞机外面是封闭的,机舱处于一个封闭的加压状态,并且会有氧气供给。机舱中的大气压和人们平时所处的气压基本相同,人在飞机里就不会因为气压变低,而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的发病率与上山速度、海拔高度、居住时间以及体质等有关。一般来讲,平原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时,50%~75%的人出现高原反应,但经3~10天的习服后症状逐渐消失。本病的发生老年人低于青年人,女性低于男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与男性的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与女性的体重指数无关,说明肥胖男性易感性大。
(8)巴西高原为什么没有高原反应扩展阅读
高原反应主要与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等相鉴别。流感常有咽喉痛,打喷嚏,鼻塞,流涕,发热,头痛,以及全身肌肉痛。
高原反应一般不发烧,无上呼吸道其他症状,无肌肉痛。此外,晕车、急性胃肠炎、饮酒过量,剧烈运动,脱水可导致严重头痛,恶心,呕吐,尿少等类似高原反应的症状,应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