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4年巴西世界杯预选赛什么时候开打亚洲有几个名额
亚洲区今年六月开始,先打主客场资格赛,种子队不参加(参加南非世界杯的四只球队和参加附加赛的巴林),部分球队要打两轮资格赛(因为排名靠后),然后决出15支球队和以上5支球队参加二十强赛,分成五个组,每组前两名晋级十强赛。10支队伍再分两组,每组前两名直接晋级世界杯决赛圈,第三名先打一轮主客场附加赛,胜者以亚洲第五的身份和大洋洲头名进行主客场附加赛,胜者晋级世界杯决赛圈。这就是乱七八糟的亚洲区的了。南美区(2011.10---2013.07)直接10支队伍打主客场循环赛去了,就和联赛一样,四个半出线名额,南美区第五和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区第四名打主客场附加赛,胜者晋级。原来的是亚洲第五和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区第四名争夺入场券,大洋区第一和南美区第五争夺一个出线名额(因为大洋区只有半个名额),但是由于澳大利亚加入亚足联,所以改成现有的名额分配。
Ⅱ 欧洲所有国家的历史时间
欧洲各国历史纪元表
公元前 150 万年 最初的人类在欧洲出现
公元前 15 万年 尼安德特人
公元前 35000 年 克罗马农人:工具革命
公元前 30000 年 岩洞艺术的起始
公元前 12000 年 覆盖北欧的冰河融化
公元前 4000 年 出现最初的耕作者,竖立起巨石建筑
公元前 2000 年 米诺斯文化时期的克里特岛:青铜时代
公元前 1250 年 多利安人开始迁徙
公元前 1100 年 迈锡尼城邦鼎盛时期
公元前 1050 年 特洛伊城被毁,铁器时代开始
公元前 776 年 首次奥林匹克运动会
公元前 753 年 罗马城建立
公元前 800 ~ 前 300 年 伊鲁特立亚人到达意大利,凯尔特人到达欧洲中部
公元前 750 ~ 前 600 年 希腊向地中海地区殖民
公元前 700 年 吕底亚人铸造钱币
公元前 594 年 雅典的梭伦改革
公元前 560 ~ 前 527 年 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图
公元前 509 年 塔克文王政权覆灭。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 490 ~ 前 480 年 米提亚战争,马拉松战争、萨拉米湾战役
公元前 495 ~ 前 429 年 伯里克利
公元前 431 ~ 前 404 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 338 年 马其顿王国腓力成为希腊的主人
公元前 356 ~ 前 323 年 亚历山大大帝
公元前 218 ~ 前 202 年 第二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 146 年 希腊成为罗马的行省
公元前 81 ~ 前 79 年 苏拉的独裁
公元前 44 年 凯撒被刺
公元前 31 年 屋大维在阿克兴海角战胜安东尼
公元前 27 年 屋大维被元老院任命为奥古斯都,罗马帝国建立
公元元年
9 年 阿尔米乌斯率领日耳曼人歼灭瓦鲁斯的军团
14 年 奥古斯都去世
43 年 罗马军团开始征服不列颠(现英格兰)
98 ~ 117 年 图拉真统治时期
235 ~ 284 年 军事混乱时期
284 ~ 305 年 戴克里先:四帝共治
312 ~ 337 年 君士坦丁在位
313 年 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米兰敕令)
330 年 建立君士坦丁堡新都,“两个罗马”
364 年 哥特人开始入侵帝国
395 年 狄奥多西死,帝国分裂为两部分
410 年 阿拉里克占领并洗劫罗马
430 ~ 460 年 圣帕德里克使爱尔兰皈依基督教
449 ~ 452 年 阿提拉和匈奴人攻入西欧
479 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498 年 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受洗
529 年 雅典关闭新柏拉图学派学校,圣本笃创办卡西诺山隐修院
527 ~ 565 年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
528 ~ 529 年 《查士丁尼法典》
532 年 尼卡暴动
622 年 阿拉伯人的首次迁徙,希吉来,伊斯兰教历元年
626 年 阿拉伯人与拜占庭人的首次较量
681 年 保加利亚人在下麦西亚定居
711 年 阿拉伯人越过直布罗陀海峡
717 ~ 718 年 阿拉伯人围攻君士坦丁堡
732 年 铁锤查理在普瓦提埃战胜阿拉伯人
751 年 建立教皇国
768 ~ 814 年 查理曼统治时期
842 年 斯特拉斯堡誓约
843 年 凡尔登分割,查理曼帝国分裂
843 年 关于使用圣像的争执结束
863 年 斯拉夫人基督教化
863 年 佛提乌分裂
911 年 法国国王天真汉查理三世承认维京人首领罗洛为诺曼底公爵
936 ~ 973 年 奥托大帝一世统治时期
955 年 莱希战役。匈牙利人败北
962 年 奥托一世大帝重建帝国
972 年 在圣山建立大劳拉隐修院
987 年 于格.加佩被选为法兰西国王
989 年 俄罗斯人基督教化
1018 ~ 1035 年 克努特一世统治英格兰—丹麦帝国
1018 年 保加利亚王国灭亡
1054 年 东西两教会的彻底分裂
1059 年 罗马教皇尼古拉二世通谕规定由枢机主教团选立教皇
1066 年 征服者威廉征服英格兰
1075 年 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关于授神职的通谕
1085 年 基督教力量从伊斯兰教徒手中收复托莱多
1095 ~ 1099 年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
1152 ~ 1190 年 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皇帝统治时期
1154 ~ 1189 年 英国国王金雀花王朝亨利二世在位时期
1180 ~ 1223 年 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奥古斯都在位
1187 年 耶路撒冷陷落,被苏丹萨拉丁占领
1189 ~ 1199 年 英国国王狮心王查理一世在位
1198 ~ 1216 年 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在位
1204 年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
1209 年 阿西西的方济各创立“小兄弟会”
1214 年 布汶战役
1215 年 英国国王无地王约翰承认臣民拟定的“大宪章”
1220 ~ 1250 年 霍亨利陶芬朝皇帝腓特烈二世统治时期
1261 年 拜占庭人从“拉丁人”手中收复君士坦丁堡
1226 ~ 1270 年 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圣路易)在位
约 1300 年 欧洲南北海路联系集市的衰落
1309 ~ 1376 年 阿维尼翁诸教皇
1316 年 欧洲饥荒,农业危机开始
1337 ~ 1453 年 百年战争
1347 ~ 1374 年 鼠疫流行病在欧洲蔓延。人口锐减
1351 年 薄伽丘写完《十日谈》
1356 年 “黄金诏书”安排帝国选举,奥斯曼人侵入欧洲
1356 ~ 1450 年左右 汉萨同盟时期勇夫菲利普接受勃艮第的公爵领地作为采地:勃艮第开始强盛
1378 ~ 1382 年 整个欧洲掀起起义运动
1378 年 天主教教会大分裂
1389 年 挪威、丹麦和瑞典卡尔马联合
1400 年左右 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15世纪”。荷兰的弗朗德勒早期艺术家
1410年 波兰打败条顿骑士团
1414 ~ 1418 年 康斯坦茨主教会议,分裂告一段落
1415 年 谴责约翰.胡司为异端分子
1417 ~ 1419 年 布鲁内莱斯基绘图设计了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
1434 年 吉尔.埃阿内斯绕过博哈多儿角
1445 年 迪尼斯.迪亚斯抵达佛得角和塞内加尔
1453 年 君士坦丁堡陷落
1461 ~ 1483 年 法国现代国家的创始者,路易十一
1469 年 阿拉贡的斐迪南和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结婚:西班牙统一的保证
1469 ~ 1474 年 葡萄牙航海家勘察几内亚湾地区
1483 年 迪奥戈.康勘察扎伊尔河
1492 ~ 1493 年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美洲大陆发现瓜纳阿尼岛
1497 年 让.卡伯特抵达北美洲海岸
1498 年 瓦斯科.达.伽马发现印度航道
1499 年 阿美利哥.韦斯普奇进入马拉开波湾
1500 年 卡布拉尔抵达美洲男海岸(巴西)
1511 年 伊拉斯谟发表《疯狂赞》
1516 年 马基雅维里发表《君主论》
1517 年 路德公开反对赦罪书
1519 年 查理五世当皇帝,路德与罗马决裂
1519 ~ 1521 年 麦哲伦和埃尔卡诺进行首次环球航行
1523 年 苏黎世议会通过茨温利的改革
1524 年 德国的农民战争
1529 年 查理五世竭制土耳其进犯维也纳
1531 年 德国新教王公组成斯马儿卡尔登联盟
1534 年 英国教会分裂
1534 ~ 1541 年 雅克.卡蒂埃在北美洲航行
1536 年 让.加尔文发表《基督教的建制》
1545 年 特兰托主教会议开始
1555 年 奥格斯堡合约
1566 年 荷兰反对西班牙腓力二世的起义
1571 年 击败土耳其的勒班陀战役
1572 年 圣巴尔泰斯米大屠杀
1577 ~ 1580 年 德雷克进行第二次环球航行
1586 年 巴伦支在北极航行
1598 年 南特敕令
1608 ~ 1615 年 尚普兰多次远征北美洲
1610 年 哈得孙沿美洲海岸及俄罗斯北部海岸航行
1616 年 哈尔托赫抵达澳大利亚西海岸
1618 年 三十年战争开始
1642 ~ 1644 年 塔斯曼抵达新西兰
1648 年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1649 年 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一世被处死,克伦威尔成为英格兰共和国的主人
1659 年 法国与西班牙签订比利牛斯合约
1661 年 路易十四的个人统治开始
1665 年 路易十四的扩张政策开始
1685 年 南特敕令被废除
1689 年 英国发表权利宣言
1700 年 西班牙的查理二世趋势,导致西班牙的王位继承战争
1700 ~ 1721 年 北方大战
1701 ~ 1713、1714 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03 年 圣彼得堡的建立
1725 ~ 1741 年 白令勘察亚洲与美洲的北海岸
1740 年 奥地利的玛丽亚.特雷西亚与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开始执政
1756 ~ 1763 年 七年战争
1762 年 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始执政
1766 ~ 1769 年 布干维尔作法国的首次环球航行
1769 ~ 1779 年 库克3次航行,使人们更了解太平洋
1772 年 《网络全书》完成
1773 年 7月 4日 美国独立宣言
1780 ~ 1784 年 联合省对英国作战
1785 ~ 1788 年 拉帕鲁兹远征太平洋
1789 年 7月 14日 巴士底狱被占领
1789 年 8月 4日 法国贵族的特权被废除
1789 年 8月 26日 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1792 年 9月 20日 瓦尔米战役
1793 年 1月 21日 路易十六被处死
1795 年 波兰被瓜分
1799 年 11月 9日 雾月18日政变
1804 年 12月 2日 拿破仑称帝
1805 年 12月 2日 奥斯特利茨
1814 ~ 1815 年 维也纳会议
1815 年 日耳曼联邦成立
1819 年 卡尔斯巴德法
1829 年 路易.布拉伊发明盲文
1821 ~ 1830 年 希腊独立战争
1830 年 欧洲第一次革命浪潮
1831 年 比利时独立
1832 年 英国的改革法令
1848 年 欧洲多起革命,大多受到武力镇压。卡尔.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
1853 ~ 1856 年 克里米亚战争
1861 年 意大利王国成立
1862 年 罗马尼亚王国诞生
1867 年 奥匈帝国
1871 年 德意志帝国统一
1896 年 第一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
1900 年 国际社会党执行局成立
1900 ~ 1914 年 社会形势紧张,国际危机
1901 年 第一次诺贝尔和平奖
1904 年 法国和英国之间的谅解协定
1907 年 关于地面战争的海牙条例
1912 ~ 1913 年 巴尔干冲突
1914 ~ 1918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6 年 凡尔登战役
1917 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18 年 威尔逊的14点
1919 年 凡尔赛条约,成立国际联盟
1922 年 向罗马进军(墨索里尼)
1923 年 鲁尔区被占领
1924 年 斯大林继承列宁
1925 年 洛迦诺协定
1923 ~ 1929 年 国际形势缓和
1928 年 百里安—凯洛格公约
1929 年 大经济危机开始
1929 ~ 1939 年 德国独裁政权兴起
1933 年 希特勒上台
1936 ~ 1939 年 西班牙战争
1938 年 慕尼黑协定
1939 ~ 1945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2 ~ 1943 年 斯大林格勒被围
1945 年 德国和日本战败
1945 年 5月 9日 德国投降
1946 ~ 1949 年 希腊内战
1947 年 6月 向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害的所有欧洲国家提供马歇尔援助
1949 年 4月 4日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 年 5月 与 10月 两个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1949 年 5月 5日 欧洲委员会成立
1951 年 4月 18日 欧洲煤钢联营集团的巴黎条约
1953 年 3月 5日 斯大林去世
1955 年 5月 14日 华沙条约
1956 年 2月 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
1957 年 3月 25日 欧洲六国签订罗马条约
1961 年 8月 修建柏林墙
1974 年 4月 25日 葡萄牙石竹花革命
1974 年 7月 23日 希腊军人政权垮台
1975 年 11月 20日 佛朗哥去世
1975 年 8月 1日 欧洲安全及合作会议成员国签署赫尔辛基文件
1979 年 6月 7~10日 首次欧洲直接普选
1985 年 12月 17日 12国签署单一欧洲文件
Ⅲ 巴西总统是谁
简述 巴西总统,是巴西联邦共和国的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巴西的总统制是在1889年推翻了佩德罗二世的巴西帝国以后建立的。此后,巴西有过六部宪法,两个独裁时期和三个民主时期。在民主时期当中,投票是强制性的。 现任总统是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来自巴西工人党。2002年当选,次年就任,任期至2011年。他得到的票数使巴西当选总统当中最多的。2006年10月1日的选举中,他得到了5820万张票。 [编辑本段]总统的权力 作为总统制国家的元首,巴西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他有效地掌握着国家政府、在国外代表这个国家、任命内阁成员和最高法院成员,同时也是巴西军队的总司令。 巴西总统还有很大的立法权力,它可以向国会提出法律建议,或者使用“临时手段”,也就是在紧急情况下,不经过国会批准就马上颁布并施行法律的权力。 [编辑本段]担任总统的要求以及任期 根据1988年宪法,巴西总统必须是在巴西出生的国民、居住在巴西、35岁以上、有党派属性并拥有一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 巴西总统的任期为四年,可以连任一次。关于连任的条款是1997年16号宪法修正案加上的。 [编辑本段]总统的特权 巴西总统可以使用阿尔沃拉达宫作为居所,普拉纳尔托宫作为办公场所。总统配有医疗和安全方面的专门人员、秘书和助手。还有专车和专机(所谓“巴西空军一号”) [编辑本段]历任巴西总统 1889年,德奥多罗·达·丰塞卡推翻了佩德罗二世的巴西帝国,建立了共和国,1891年,一部与美国宪法类似的巴西联邦宪法诞生,国名也叫做“巴西合众国”。那个时代虽然从理论上讲,巴西是个民主国家,但是实际上该国被一些地区大寡头统治者。圣保罗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大寡头交替执政。农村的选票常常被大地主控制,由于选举权有文化程度要求,只有不到6%的巴西人有选举权。而且实际上也只有富人才能选举或被选举。 1930年,惨遭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巴西爆发革命,旧的共和国终结,圣保罗州的大寡头华盛顿·路易斯成为总统,他破坏了圣米两州轮流执政的制度,在下一次选举当中还支持来自圣保罗的普列斯特斯。然而,路易斯在任期结束前3周被推翻,普列斯特斯并没有能上台。 这一时期的巴西总统有: 德奥多罗·达·丰塞卡 1889.11.15-1891.11.23 代理总统至1891年2月,巴西颁布宪法后,仍被选为总统,由于他与立法院有冲突,他试图终止宪法运作,用总统令治理国家未成,被迫辞职。 弗洛里亚诺·佩绍托 1891.11.23-1894.11.15 丰塞卡的副总统。丰塞卡辞职后继任。 普鲁登特·德·莫拉伊斯 1894.11.15-1898.11.15 是巴西第一个经普选产生的总统。 坎波斯·萨雷斯 1898.11.15-1902.11.15 罗德里格斯·阿尔维斯 1902.11.15-1906.11.15 1918年,他再次当选,但不幸在就职前去世。 阿方索·佩纳 1906.11.15-1909.6.14 阿尔维斯的副总统,在任内去世 尼洛·佩桑尼亚 1909.6.14-1910.11.15 佩纳的副总统,佩纳去世后继任,在他的任期内,巴西的奴隶制被最终废除。 赫耳墨斯·罗德里格斯·达·丰塞卡 1910.11.15-1914.11.15 为首任总统的侄子。 文塞斯劳·布拉斯 1914.11.15-1918.11.15 丰塞卡的副总统。 德尔芬·莫雷拉 1918.11.15-1919.7.28 当选总统应为阿尔维斯,但他在就职前去世,这样莫雷拉作为布拉斯的副总统接任总统。莫雷拉有心理问题,1919年,巴西新宪法诞生,他提前放弃了职务。 埃皮塔西奥·佩索阿 1919.7.28-1922.11.15 1919年当选,以便完成莫雷拉的任期。 阿图尔·贝尔纳德斯 1922.11.15-1926.11.15 华盛顿·路易斯 1926.11.15-1930.10.24 在任期完成前夕被推翻 热图利奥·瓦加斯 1930.11.3-1945.10.29 巴西大独裁者,1945年被推翻 若泽·利尼亚雷斯 1945.10.29-1946.1.31 巴西大法官,在瓦尔加斯被推翻后继任。 1945年,瓦加斯被政变推翻,但是他此后曾一度再次当选,而且他的影响力维持到第二共和国结束。这一时期巴西政局不稳。1954年,瓦加斯在政治危机中自杀身亡,此后便是一系列任期很短的总统执政。1961年,右翼的夸德罗斯上台,但7个月后辞职,当时总统和副总统时分别投票的,副总统则是夸德罗斯的政敌,左翼政治家古拉特,政治危机最终解决,古拉特当选总统,但职权较以前的总统减少。1963年,公民投票决定恢复总统制,1964年,古拉特被政变推翻。这一历史时期的巴西总统有: 加斯帕尔·杜特拉 1946.1.31-1951.1.31 巴西社会民主党人 热图利奥·瓦加斯 1951.1.31-1954.8.24 属于巴西工党,1951年再次当选,任内自杀身亡 卡菲·菲略 1954.8.24-1955.11.9 瓦尔加斯的副总统,军队阻止其行使职权。 内雷乌·拉莫斯 1955.11.11-1956.1.31 参议院议长,代总统,社会民主党人 茹塞利诺·库比契克·德奥利韦拉 1956.1.31-1961.1.31 社会民主党人,任内将首都迁往巴西利亚 雅尼奥·夸德罗斯 1961.1.31-1961.8.25 巴西天主教民主党人,在任内辞职。 若奥·古拉特 1961.9.7-1964.4.1 夸德罗斯的副总统。在任内被政变推翻 1964-1985年,是巴西的军事独裁时期,这一时期巴西的总统有: 卡斯特洛·布兰科 1964.4.15-1967.3.15 军事独裁者 科斯塔·席尔瓦 1967.3.15-1969.8.21 军事独裁者,后因中风,失去履行职权的能力,权力被军人执政委员会取代。 埃米利奥·梅迪西 1969.10.30-1974.3.15 军事独裁者 埃尔内斯托·盖泽尔 1974.3.15-1979.3.15 军事独裁者 若奥·菲格雷多 1979.3.15-1985.3.15 军事独裁者 在80年代,军队政府开始了渐进的民主化进程,1988年,新宪法获得通过,1989年,根据宪法展开的总统选举进行,巴西回归民主化社会。1985年后的巴西总统有: 若泽·萨尔内 1985.3.15-1990.3.15 费尔南多·科洛尔 1990.3.15-1992.10.2 几十年以来第一位民选总统,1992年遭弹劾,被迫辞职。 伊塔马尔·弗兰科 1992.10.2-1995.1.1 科洛尔的副总统,在科洛尔辞职后继任。 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 1995.1.1-2003.1.1 巴西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连任的总统。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 2003.1.1至今 巴西现任总统
Ⅳ 巴西独立什么时候
巴西独立是1822年9月7日。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享有“足球王国”的美誉。国土总面积854.7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总人口2.02亿。与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十国接壤。
1822年9月7日,巴西宣布完全脱离葡萄牙独立,建立巴西帝国。接着葡萄牙王子佩德罗加冕称帝,称佩德罗一世。1824年巴西颁布宪法。1825年,葡萄牙承认巴西独立。
Ⅳ 巴西世界杯预选赛什么时候开始
世界杯外围赛将提前到2010年10月份就开始进行,中国队将从第一轮开始参赛。2014年世界杯预选赛赛程如下:
第一轮、第二轮排名前6的队伍轮空
第一轮40进20,主客场淘汰赛,
时间:2010年10月13日、2010年11月17日
第二轮20进10,主客场淘汰赛,
时间:2011年3月26日、2011年3月30日
第三轮16进8,四个小组每组四队,主客场双循环,
时间:
2011年6月8日、
2011年9月7日、
2011年10月12日、
2011年11月16日、
2012年2月29日、
2012年6月3日(国际足联执委、日本足协副主席小仓纯二提出了另一个版本的时间表:2011年9月7日、2011年10月12日、2010年11月1日、2012年2月29日、2012年6月3日、2012年6月10日。是否通过要看国际足联是否批准2012年6月10日为国际足联比赛日)
第四轮:八强赛,两个小组主客场双循环,
时间:
2012年9月12日、
2012年10月17日、
2012年11月14日、
2013年2月6日、
2013年3月27日、
2013年6月8日
小组第三附加赛:
时间:2013年6月15日、2013年6月22日
亚洲第五与其他洲球队附加赛:
时间:2013年9月11日、2013年10月16日
估计等南非世界杯结束以后应该还有所调整
Ⅵ 世界上最早的普选是在哪个国家开始的什么时候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公元前5世纪左右.
Ⅶ 一战、二战的时候,拉丁美洲国家在干什么
一战、二战期间的拉丁美洲国家,受到的战争洗礼相对较少。期间主要是国家发展与种族的融合。 这也奠定了之后拉丁美洲国家的国际地位。
分析一战、二战时期的部分拉丁美洲国家,不难发现其变化及动作: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太子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在得到德国的支援后,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俄国开始总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向法国宣战。德国入侵已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同时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及维护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宣战。
战争主要在由德国和奥匈帝国还有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Central Powers),和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组成的协约国(Allied Powers)之间进行。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欧美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比对德作战)和南线(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着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战争最初在欧洲进行,但是很快就超出欧洲范围。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卷入战乱。一战中双方伤亡人数达3000多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最终以同盟国集团的德、奥匈等国战败而结束。
即1914--1918.。
与此同时
1910年--1917年,墨西哥在干革命,推翻蒂亚斯的独裁统治,挫败美国干涉,制定了1917年的新宪法;1920年起,墨西哥进入相对和平时期。
哥伦比亚就没什么大事了,无非就是种咖啡,采石油,种香蕉之类的,一直到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然后人民不干啦,1930年哥伦比亚共产党就成立了。
委内瑞拉1908年戈麦斯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开始长达27年的亲美独裁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开始在委内瑞拉建厂。战后,美国资本大批涌入。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马拉开波湖盆地油田的开发,委内瑞拉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之一。随着石油等工业部门的发展,委内瑞拉工人阶级逐渐形成。1928年 2月,爆发了大规模反独裁政权的群众运动。1935年以后,民主运动再度高涨,国家民主党 (1941年改称民主行动党 )和共产党(1937)等相继成立。
圭亚那也一样啊,被美国压榨,美国公司跑去那采资源。
厄瓜多爾尔尔在自由党人L.普拉萨·古铁雷斯任总统期间(1901~1905,1912~1916),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可可成为主要出口商品。1916~1925年,厄瓜多爾尔尔的政治、经济大权完全掌握在商业和农业银行手中。1925年一些青年军官发动起义,推翻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G.S.科尔多瓦政府(即厄瓜多爾尔尔七月革命)。
巴西1889年11月15日丰塞卡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众国。新政府打着“秩序和进步”的口号,并以总统制为基础来加强巴西的近代化,除了生产全世界四分之三产量的咖啡之外,在经济上也缔造了佳绩。后来在19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恐慌下,“咖啡经济”受到了沉痛的打击,随之而来的政变、独裁统治和君主立宪等体制使得政治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玻利维亚15世纪就被西班牙占成殖民地了,一战之前几十年和智利打仗,打了几年,输了,丢了一片领土,一战之后的十几年1932年,又和巴拉圭打仗,又被人刷了经验,又丧失了大片领土。
智利在1891年,海军军官J.蒙特发动内战,夺取政权。此后,地主阶级联合大进出口商通过国会控制政府,开始了所谓“国会共和时期”(1891~1920)。这个时期,智利经济有所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也逐渐成长起来,1909年成立了工人联合会。1912年,在L.E.罗卡瓦隆领导下成立了社会劳工党。
巴拉圭1904~1936年,自由党掌权。这期间,党争不止,党阀擅权,政治混乱,经济发展缓慢。
乌拉圭算是比较安定的国家了,在20世纪上半叶,经济稳定、社会安宁。直到1973年发生军事政变。
阿根廷1853年,乌尔基萨将军制定了第一部宪法,建立联邦共和国,乌成为阿制宪后第一任总统。1860年改为共和国。20世纪30年代起出现军、文人交替执政局面。但是政局相对其他国家来说,也算是比较稳定的。
其实一战基本上可以说算是欧洲的战争,南美地区基本没有卷入战争,所以这些国家在一战期间基本上就是采矿采石油,种咖啡种香蕉,暴力一点的国家或者地区就你打我,我打你,但都是局部战争,很少有大规模战争。
二战开始,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从39年九月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1945年5月8日,苏俄和波兰部队攻克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8月6日)和长崎(8月9日)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帝国在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并于1945年9月2日签署投降书为止。
这期间
墨西哥1920年起进入和平时期。但历届政府并没有认真贯彻1917年宪法原则和社会改革纲领。土改进行缓慢,工人生活贫困,外国资本控制着墨西哥大量财富,经济发展迟缓。1934年L.卡德纳斯当选总统。他组织资产阶级左翼激进政府,实行社会经济改革,大力推进土改,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比其执政前历届政府20年分配总额还多一倍以上。1937年实行铁路国有化,1938年将外资石油公司全部收归国有,建立石油、铁路等国家资本主义工业部门。这些改革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墨西哥虽然没有大规模卷入二战,但是众所周知墨西哥当时是美国的小弟,完全被美国控制,所以站在同盟国这边,开放了一些港口,也有派兵出战的表现。
哥伦比亚在1930年 7月成立哥伦比亚共产党。同年,自由党人E.奥拉亚·埃雷拉当选总统(1930~1934在任)。自由党再度执政后,在人民的压力下实行了一些改革。A.洛佩斯·普马雷霍第一次执政期间,于1936年修改宪法:明确三权分立原则,实行直接选举;废除天主教会对教育的垄断;规定工人有权罢工,有选择职业的自由;政府承认农民占领私人荒地的所有权,规定工人的最高工作日和失业补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工业品进口减少,咖啡输出增多,哥伦比亚的工农业都有所发展,国家黄金储备增加,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哥伦比亚与日本断交,1943年11月对德宣战。1946年,保守党人M.奥斯皮纳·佩雷斯在美国支持下当选总统(1946~1950在任)大肆迫害自由党人和劳动人民。1948年 4月,自由党左翼领袖J.E.盖坦被暗杀,导致人民武装起义。1949年保守党人L.E.戈麦斯·卡斯特罗当选总统,执行亲美独裁政策。1950年农民在山区组织游击队,多次击退政府军的围攻。1953年武装部队司令G.罗哈斯·皮尼利亚发动政变上台,1957年被迫下台。同年自由党和保守党达成协议,组成全国阵线,决定从1958年起16年内两党轮流担任总统,共同组阁。
委内瑞拉在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马拉开波湖盆地油田的开发,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之一。随着石油等工业部门的发展,委内瑞拉工人阶级逐渐形成。1928年 2月,爆发了大规模反独裁政权的群众运动。1935年以后,民主运动再度高涨,国家民主党 (1941年改称民主行动党 )和共产党(1937)等相继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委内瑞拉的食品、纺织、印刷等民族工业有所发展,一些大庄园逐渐变为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农场。1945年10月,一批青年军官和民主行动党人发动政变,推翻了I.梅迪纳·安加里塔政权,成立革命执政委员会,由民主行动党领袖R.贝坦库尔特任主席。1947年12月举行第一次普选,民主行动党人R.加列戈斯当选总统,次年 2月就职。民主行动党政府宣布实行民主自由,并对外国石油公司增加所得税。1948年11月,美国支持M.佩雷斯·希门尼斯发动政变,建立亲美军事独裁统治。1958年 1月委内瑞拉人民起义推翻了佩雷斯·希门尼斯政权。同年12月举行普选,贝坦库尔特当选总统,次年 3月由民主行动党、民主共和联盟、基督教社会党组成三党联合政府。
圭亚那继续被欧美国家压榨orz
厄瓜多爾尔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站在同盟国一边,自由党总统C.A.阿罗约·德尔里奥将加拉帕戈斯群岛租让给美国作空军基地。1941年厄瓜多爾尔尔同秘鲁发生边界武装冲突,结果失败,丧失大片国土。1944年 5月阿罗约·德尔里奥被人民起义推翻,J.M.贝拉斯科·伊瓦拉就任总统(见厄瓜多爾尔尔人民起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厄瓜多爾尔尔民族民主运动高涨。1945年颁布了一部比较民主的宪法。同年底,美国被迫撤除设在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空军基地。1947年发生军事政变,贝拉斯科·伊瓦拉政府被推翻。1948年自由党人G.普拉萨出任总统,同美国签订双边军事协定。1952年贝拉斯科·伊瓦拉第3次当选总统。同年8月,厄瓜多爾尔尔同秘鲁、智利共同签署维护 200海里海洋权的《圣地亚哥宣言》。1956年以后曾多次建立亲美独裁政权。1968年6月贝拉斯科·伊瓦拉第5次当选总统。两年后他解散议会,宣布全国戒严,独揽大权。1971年由于美国渔船不断在厄瓜多爾尔尔领海非法捕鱼,厄美关系紧张。
玻利维亚32年才被人胖揍一顿,还没缓过来
智利在1936年,激进党、共产党、社会党、民主党和劳工联盟组成人民阵线。激进党在人民阵线支持下执政,P.A.塞尔达(1938~1942)、J.A.里奥斯·莫拉莱斯(1942~1946)和G.冈萨雷斯·魏地拉(1946~1952)相继任总统。前两届政府曾大力兴办学校,成立“生产开发公司”,发展民族工业,向农民贷款,发展对外贸易。与此同时,无产阶级更加壮大。1941年国会选举时,有18名工人代表被选入国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智利保持中立。1944年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1945年对轴心国宣战。冈萨雷斯·魏地拉执政初期,曾吸收共产党人入阁。1947年起,关押并流放大批共产党人,镇压罢工工人,并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断交。1948年颁布<保卫民主法>,宣布共产党为非法。1952年,C.伊瓦涅斯·德尔坎波当选总统后,继续执行对外追随美国、对内压迫人民的政策。由于美国资本的控制,智利民族工业发展非常缓慢;农业亦非常落后,全国70%的可耕地掌握在大地主手中。人民生活日益困苦,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日益发展。
巴拉圭1936年2月17日,R.弗朗哥发动政变,夺取政权。他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一些政治、经济改革,征收大庄园主部分闲置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1939年 4月,J.F.埃斯蒂加里维亚在自由党支持下当选总统,1940年9月因飞机失事遇难。H.莫里尼戈继任总统后,实行军事独裁统治。1948年2月,“红党”把他赶下台,夺取政权,由J.N.冈萨雷斯任总统。此后政局混乱,总统更迭频繁。1954年 5月,A.斯特罗斯纳发动政变,推翻当时的总统F.查韦斯,利用红党和军队维持其统治。他对外依靠美国,对内严厉镇压反对派,执政至今。
乌拉圭继续安定
阿根廷一直在中立,因为战前阿的政策相当亲德,很晚才对德宣战,而且时任的总统倾向于纳粹制度,战后也很多纳粹逃到阿根廷。
其实在珍珠港事变后,当时乌拉圭国家党领导人的讲话最能代表南美洲国家的心声,他说:“这场战争应该由金黄头发的人和黄种人自己解决。反正这是狮子与狮子为争夺猎物的斗争。”几乎所有南美洲人也抱着这样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因此,绝大数南美洲国家都没有卷入战争。
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巴西:
巴西是惟一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南美洲国家。二战全面爆发前,巴西与纳粹德国保持着密切的经贸关系,主要是巴西向德国出口商品,德国给巴西提供军火。战争爆发前一年,德国25%的进口来自巴西。同一年,巴西开始从德国大量进口武器。自1930年起,投机分子瓦加斯统治着这个拥有四千五百万人口的南美最大国家,正如其政府成员公开所说,瓦加斯在意识形态上接近德意日轴心国。1937年11月10日,他发动政变废止宪法、禁止一切政党活动,使自己成了所谓的“新国家”的独裁者。二战在欧洲全面爆发后,美国一边观望“不出手”,一边又督促南美洲各国加入盟国阵营。1940年7月至1941年12月,美国向巴西提供了为数不少的军事、技术和财政援助。1941年2月,巴西总统瓦加斯向美国保证,如果美国受到别国攻击,巴西将全力支持美国。同一年,美国便开始支持巴西在里约热内卢附近建造大型炼钢厂,这座炼钢厂建成后就成了巴西工业化的象征。巴西在美国的支援下,很快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成为南美洲举足轻重的国家。有历史学家说:“战争期间,美国把对拉丁美洲四分之三的军事投资给了巴西。依靠美国的财政和技术援助,巴西在拉丁美洲加强了自己的优势地位,超越了阿根廷。”
为了阻止巴西与美国的交往,1942年2月至8月,德国击沉了近20艘巴西商船,巴西于8月28日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1944年6月30日,一支由美国训练和装备的26000名巴西远征军陆军部队加入美军第五师,投入意大利战场。据统计,在整个二战期间,巴西空军共执行了2550次飞行任务,有1889名巴西人阵亡,在前线阵亡的约有650人。
1933年至1938年期间,巴西与德国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关系,德国把瓦加斯威权政府看作是理想的伙伴。1938年,德国25%的进口、主要是原料和农产品来自巴西,同期巴西与美国的贸易额下降。同一年,巴西开始从德国进口武器。 1938年,瓦加斯借口加强民族主义,禁止外国人从事政治活动。这样,在巴西南方生活的八十万德国移民受到了限制,当时的德国移民接受纳粹的学校教材和宣传材料、报纸和德国乌发电影制片厂的电影。1931年起在巴西存在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有五千名党员,该党由于进行政治活动,也遭到取缔。
以下为全文转自网络:巴西是盟军的一员,早在二战初期就被美国争取,加入了盟军并获取大量的军事援助.巴西陆军在意大利有出色战绩,巴西远征军第一师在1945年7月6日回国前,在远离故土的战场,巴西远征军奋战了239天,陆军部队一共俘获了敌方将军2名、军官892名和士兵19679名,其代价是阵亡13名军官444名士兵,2064名战伤,658名事故受伤,被俘1名军官34名士兵,失踪16人。空军部队共有48名飞行员执行了445次战斗任务,出击2546架次共计5465飞行小时,投弹约1010吨,击毁了1304辆汽车、12列火车、8台装甲车辆、25座铁路公里桥梁和31个燃料库和弹药库。大队的损失是,飞机被击落22架,飞行员当中5名在防空炮火下阵亡,3名在事故中丧生,3名被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巴西除了派遣远征军直接赴欧作战,还在空运中转以及大西洋船队的护航中也作出了贡献。虽然没有远征军那么引人注目,但是这些贡献对于保护大西洋航线的畅通、巴拿马运河的防卫、加勒比、南大西洋的反潜作战以及补给运输交通线路的巩固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远赴重洋的那支远征军部队,虽然由于缺乏作战经验,在最早的战斗中发挥不佳,但是在紧张的战斗中他们也学会了本领,逐渐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可以说,对于在意大利的战斗,任何远征军将士都为此感到光荣。尽管从组织上看来,远征军是隶属于美军门下,从补给到作战几乎都听任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雇佣兵的色彩,但是他们的英勇行为以及从作战的历史来看,直到现在,巴西人还是以此为荣,并对远征意大利的行动进行着高度的评价。
虽然到了最后,几乎所有的南美国家都象征性地对轴心国宣战,但是只有巴西,才是对战争作出了有意义的贡献,通过与美国的深入合作,在巴西国内,瓦加斯总统所期待的经济军事各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参战以前所兴建的钢铁厂就是巴西的工业化所迈出的第一步,这以后,由于美国在巴西军事基地的建设,从客观上,巴西的铁道、机场、道路等交通设施比起战前也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同样,由于远征军获得的现代化武器以及在实战中取得的现在作战的经验,巴西的国防力量比起南美各国也有了巨大的差异。无形中,巴西在南美各国中的威望也上升到了不可动摇的高度。
更重要的是,远征军的士兵还在另一个意义上改变了巴西自身。由于巴西在战前和别的南美国家一样,还是一个独裁气息严重,等级差别森严的国家,这一次大规模的远征欧陆,所招募的士兵大多来自社会的底层,然而到了意大利,隶属在美军这么一支民主气息相对浓厚的军队下,平等的思想在他们身上扎下了根,也为他们培养了一种自信和自尊以及对个性的认识。他们回到了国家以后,很快便成为了推动巴西民主化的先锋力量。战后的巴西在一定程度上和别的以军人当政的南美军事独裁国家有着不同,在国内动乱政变不绝的那些国家中,唯有巴西保持着一种相对而言安定和发展的状态,这一切,和那239天的远征都应该有着一定的联系。而新一代巴西总统中甚至也有原来远征军的成员。由此可见,那一支规模不大的远征军,对于战后所巴西起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的.
巴西是积极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唯一南美国家,两万六千名巴西士兵在意大利战线与盟国并肩作战,参战给巴西带来了军事现代化、使巴西获得了进入工业时代的入场券,在南美洲拥有了更大的实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西加入到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源源不断地供应盟军战略物资,派兵作战.积极配合盟军的军事行动,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贡献出自己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铺平了道路。
所以,拉丁美洲的各个国家在一战、二战时期主要动向概括为: 融合、抗争、发展。
Ⅷ 巴西建国多少年
要看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了,1822年9月7日建立巴西帝国[3],1889年推翻帝制成立共和国[3]。1891年建立合众国。1967年改为现国名。
古代史上的巴西在沦为殖民地之前是有文字记录的。玛雅文化的一个分支就在巴西。在沦为殖民地以后。有关巴西历史的文字记载全部被西方人以异端邪说全部焚烧干净
Ⅸ 巴西的首都在什么时候由里约热内卢改为巴西利亚的
巴西:从里约热内卢到巴西利亚
拉美第一大国巴西历史上南富北穷,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早在1822年,就有人倡议把首都从南部滨海的繁华城市里约热内卢迁往内地。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亚斯州一片荒原上选中新都地址,定名为巴西利亚。1960年4月,巴西首都正式迁往巴西利亚。迁都后,巴西以首都为基地,探索出一条在稀树草原上科技兴农的新路子,不仅改变了南北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促进了全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巴西利亚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余万居民的世界名城。
巴西的旧都里约热内卢是南美洲最大都市之一,也是享誉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但其位置偏居东南一隅。1950年前后,巴西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都集中在里约热内卢周围不到全国11%的地域内,而广阔的中西部和北部亚马逊地区发展长期滞后,虽然物产丰富,但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这样就有所谓“两个巴西”的存在:一个是先进的沿海巴西,集中在东南部的狭长地带,其现代化程度堪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一个是荒凉落后的内陆巴西,是全国的“低谷地带”。
1956年上台的库比契克政府雄心勃勃,决心完成迁都的“百年大计”,以尽快克服容易引起国家分裂的严重失衡状态。在不到4 年的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和多方压力,在人迹罕至的巴西高原中部建起一座颇具特色的新都,1960年4 月21日举行了举世瞩目的迁都大典。随后几十年间,巨大的区域失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减弱。仅巴西利亚至贝伦的公路开通以后,沿线即由10万人猛增至200 万人,巴西政府从1940年就倡导的“西进”运动,直到实施迁都战略后才真正发生了效应。迁都后,原首都里约热内卢“文化之都”的形象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现在,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三地分别承担巴西政治、文化、经济方面的中心职能,各司其职,各具特色。
Ⅹ 20世纪,80年代的巴西总统叫什么
若昂·菲格雷多(João Figueiredo)1979年3月15日—1985年3月15日 国家社会党(军人) 1985年,若昂·菲格雷多下台,其权力归还予民主政府,新共和国时期(Nova República)开始。面对军事政府遗留下来的经济和民生问题,政府采取各项政策以稳定民心。最后政府成功稳定经济,并让国家再次走向繁荣。
坦克雷多·内维斯(Tancredo Neves)巴西民主运动党(坦克雷多·内维斯于1985年1月15日当选为总统,本应于1985年3月15日上任,但他就任前几天突发重病,故并未宣誓就任,并于4月21日逝世。)
若泽·萨尔内(José Sarney)1985年3月15日—1990年3月15日 巴西民主运动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