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东南亚华人富豪那么多他们都靠什么起家
引言:我们都知道东南亚国家是海外华人华侨比较多的地方,而且在这些地方,华人富豪会比较多,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华人富豪呢?其实还要从历史原因和经商两方面去研究。
东南亚华人富豪多,主要是因为华人移民早,在东南亚,凭借着自己的经商头脑以及经营理念,将生意越做越大。
B. 华侨在东南亚多数生活在哪个国家从事什么职业,与家乡有什么联系
现在海外华人约:
海外华人有多少?这个数字,可能什么人也说不清楚。过去,有人估计有2000余万人,现在的说法是3000余万人,由于各地没有正式进行登记,也就没有准确的数字,2000余万和3000余万只是一个约略估计的数字而已,不过,多数人是持3000万这个数字的。
别说全球的华人有多少难说,菲律宾的华侨有多少,华人又有多少,谁也说不准,没有准确的数字。为什么呢?同样的原因,有关当局没有进行正式的登记,哪里有准确的数字。
过去,根据一般说法,每年向菲律宾移民局登记的华侨约有5万人,与入籍的华人加在一起,全体华人大约有150万至200万人,占菲律宾总人口的2%左右。但是,根据慈侨基金会最近从移民局获得的资料,每年向移民局登记的华侨有7万余人,如果连那些持旅游证件而没到移民局进行常年报到者算在内,菲律宾的华侨可能不止7万这个数字。
最近20年来进入菲律宾的中国公民,大约有几万至几十万之多,虽然这些人有的已经改变了身份,但是保持中国籍的也不在少数,其中可能有一部分人没有进行常年报到,如果连这些人加在一起,以10万人来算大概不为过吧?
由于缺乏正式的统计,不但菲律宾的华侨和华人数字说不准,东南亚其它的国家也存在这个问题。一次到中国出席会议,碰到印尼泗水《千岛日报》社长张明开先生,谈话中涉及印尼华人数字。他告诉笔者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印尼的华人绝大部分都加入当地的国籍,但是华人有多少?印尼官方的说法是1000万,但是根据当地华人自己估计,远远不止这个数字,大约有1600万人。1000万和1600万,相差600万人,由于没有正式的统计,何者正确就难说了。
鉴于几十年来各地对当地的华侨和华人没有正式进行登记,要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字是不可能的。菲律宾是这样,印尼也是这样,相信其它的地方也是这样,全球华人的数字,也只能约略来说,大概有3000万余人。
现在海外华人总资产有:
第六次世界华商大会,将于今年9月在华商们的母亲国隆重召开了。届时数千海内外华商才俊共聚一堂,这是何等欢喜。“华商携手新世纪,和平发展共繁荣”。这不仅是全球商界翘楚们的一次盛会,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但是海外华人华商的现状如何,我们将从12个方面做一介绍。
话题1:海外华人究竟有多少?
中国人大规模迁移海外始自19世纪中叶。1999年的资料表明,海外华人至少有3455万人。
中国人称民国外的历史虽然很长,但大规模迁移海外却是发生在19世纪中叶以后的事情。据不完全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的100年里,中国人出国人数将近1000万,足迹遍及五大洲数十个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世界经济际化的发展,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移民政策的调整,欢迎国外移民流入,致使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移居发达国家;跟随着世界性移民新潮流,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华裔人口,也向发达国家移动。世界各地的华族人口由此迅速增加。
东南亚各国是中华民族群最集中的地区。据台湾报纸报道,截至1999年底,中国大陆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外的海外华族人口总数已达3455万余人,其分布以亚洲地区为最多,共约2678.8万多人,占77.63%。其次为美洲地区,约有601.3万多人,占17.43%;欧洲有96.8万多人,大洋洲有65.5万多人,非洲有13.2万多人。
在亚洲的华族人口,新加坡约占80%,马亚西亚约占30%,泰国约占10%,在印尼和菲律宾所占的比重很小。
近20的来,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华裔人口增加很快。华裔人口在美国的少数民族中数量是最多的。根据人口普查资料,1990年美国华裔人口已达160万,自1980年以来10年间增加了一倍;至1999年底美国华裔达306万人。
华族人口遍布全世界168个国家和地区,在亚洲的科威特、伊拉克和孟加拉,美洲的尼加拉、阿鲁巴和乌拉圭,欧洲的荷兰、波兰和卢森堡,大洋洲的诺鲁、索罗门群岛及塞班岛,非洲的加纳、坦桑尼亚及莫桑比克,天涯海角,处处有华人的足迹。
话题2:何谓“海外华人”?
“华侨”、“华人”、“华裔”各有所指。关于海外华人的称谓,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海外华人如同上述是指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以外的华族人口,所以有“海外华人3000万”这句口头禅。
西方学者和中国大陆的人说海外华人,往往是指中国大陆以外的所有具有中华民族血统的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海外同胞,因此大约就有5700万多人,这是广议的说法。
海外华人90%以上已经加入其所在国的国籍,他们因此成为有别于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侨”的“华人”;所以对海外华人一般又联称“华侨华人”。在海外出生的华侨华人的子女为华裔,但往往又用“华裔”统称所有的华族人群。
中国海外移民的老一代人,包括现在年纪较大的一代人,他们离乡背井,多随海水漂流,到海外谋求生计,艰难营生。也有一些大陆商人过海经商。还有许多人是被殖民者掠卖的华工。
其主要的移民地是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沿江地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藉中国人的勤劳、智慧与拼搏进取精神,艰苦创业,始于小本经营,逐步资本积累,在世界各地发展华族农工商企业。
郭芳枫先生1911年出身在福建省同安县连花镇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由于家境贫寒,14岁那年,他只身抱着一卷草席下南洋,到新加坡谋生,先在一位亲戚开的五金店当学徒,白天劳作繁杂辛苦,晚上坚持去夜校补习功课。后来他被老板晋升为五金店经理,小店日益红火。当手中有了一定的积蓄后,请其三个兄弟也到新加坡,一起开办了一家取名“丰隆”的小店,经过半个世纪的经营与发展,终于成为当今亚洲最大的华商财团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所在国民族政策的一时调整和其他政治原因,有一部分在东南亚国家的华裔人口向邻国或美、欧、澳地区迁移。
话题3:何谓世界华商?
这是对具有华族人特质的华商企业及其经营者的泛称。一般地,国内所称的“海外华商”仅指中国境外的华商企业及企业家
顾名思义,世界华商是指在世界范围内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那一部分华族群体,其核心部分是指具有华族人特征的华商企业及其经营者。泛泛地说,世界华商也泛指包括华族经济界和非经济界的各种机构、团体和人士。
1995年开始在北京连年出版的《世界华商经济年鉴》认为,世界华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中国大陆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华商,比较集中的东南亚各国的华商,散布在北美、澳洲及世界各地的华商。
我们说到“海外华商”,当然是指中国境外的华商,或仅指中国大陆以外的华商企业及其经营者。
话题4:海外华人资产究竟有多少?
首先海外华人资本不是一个整体,它是各驻在国民族资本的一部分。估计其经济总量相当于一个台湾或接近一个韩国,其资产总额在2.5万亿美元左右。海外华人资本或资产究竟有多少?这是人们在研究和了解海外华人的经济成就或经济实力时难免感兴趣的问题 。
海外华侨华人大量聚居在东南亚各国,海外华商的资本和企业在东南亚国家也比较集中。1995年8月中旬,澳大利亚外交与贸易部发表了一份长达350页的海外华人经济网络研究报告,称逾七成的东南亚上市公司由海外华商的资本控制。略同时期,日本东京的富士通研究所调查了亚洲5个主要国家的上市公司,发现其资产额中的绝大部分为华人所有。
除了上市公司的资产统计之外,分布在亚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经济细胞主要是成千上万的中小型商贸企业,它们为当地社会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就业机会。
近20年来海外华人资本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国家,也有相当的发展。来自东南亚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华人资本,大规模地向澳大利亚输入,对那里的经济增长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外有一些研究和报道,涉及全球华人资本或资产的总量问题。进入90年代以后,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和美国俄亥俄大学海外华人问题中心等估计,当时中国境外海外华人的资产约在1.2万亿至2万亿美元之间;据2000年9月台湾的报纸报道,一项关于海外华人状况的研究估计当时海外华人的一年总所得约有2.65万亿至3.09亿美元,其经济总量相当于一个台湾或接近一个韩国,其资产总额可达2.5万亿美元。
这些估计虽然只是一种推断的结果,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海外华人资本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实力。
有的研究者认为,海外华人资本不是一个整体,不可能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来计算。早在80年代,一些日本学者和媒体有意或无意地夸大海外华人拥有的资本或资产总额。他们提出这一观点,是为了论证海外华人特别是在东南亚,华人正在同中国联合“主宰”东亚经济,这些华人资本就是所谓跨国家的“华人经济圈”的基础和根据。宣传这种耸入听闻的诊断,显然不利于亚太地区的民族和谐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是值得大家警惕的。
有研究者分析,海外华人资本由两大类组成。
第一类是华人在当地积累起来的资本。上文已经提到,早期移居各国的华人并没有携带任何资本,他们中的一些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劳动,甚至经历几代人的努力,才得以积累今日的资产。因此,他们的资本积累过程与所在国家民族资本的积累过程是一致的。特别是在50年代以后,东南亚各国原来的华侨已经陆续成为所在国的公民,他们的资本自然成为该国民族资本的一部分。
第二类华人资本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国内一些企业家,包括香港、澳门的华人企业家,在海外开始有少量的投资。60年代以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中国企业家在海外的投资额大量增加。这些华人的投资是一种资本输出。它们在投资接受国内,很自然地被看作外国资本,而不是该国的民族资本。但是,其在海外建立的合资或独资企业是在投资接受国注册的,它们的生产总值同样被计入投资接受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它们以各种形式与投资接受国内民族资本相结合。所以,这一部分华人资本也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单纯博士认为,海外华人政治上效忠于当地社会,经济上是当地主流经济中的一个有民族特色的补充部分,并可利用民族纽带进行全球经济合作。我们可以通过华人资本属性的分析,更加深入地研究各国的华裔公民在该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促进世界各民族和睦共处与经济合作,推动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话题5;世界华裔网络有何特色?
由族群关系构成的华裔网络既可规避风险又便于抢占市场,它对市场信号的反应和多元选择,比单纯依靠国际贸易和国际产业淘汰转移要优越得多。
当代世界华商的经贸网络,主要是以东南亚地区的华商网络为基础而发展、扩大起来的;而东南亚地区的华商网络的形成,更集中地体现华商网络的基本特点,它是依托于华族移民的族群关系,随着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包容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区域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之中,而扩散到全球。
近代中国的海外移民,是属于国弱外流以谋生和追求和平的生存空间为目的,自发地依靠家族和乡土关系的牵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漂洋过海,一人带一人去一家带一家去,父引子兄领弟,子代传孙,形成一条民族移民的世代走廊。
东南亚地区的移民多来自广东、福建两省和江苏、浙江一带,那里方言众多,移民们来到移居地后形成了以方言和地域为主体的群体,结成商帮,主要有广东帮、潮洲帮、福建帮、客家帮和海南帮,还有晋帮、徽帮、宁波帮等。并在帮内建立了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宗亲会和同乡会组织,以便于他们互相帮助,同舟共济。各帮移民很会经商做生意,各帮的商业活动也侧重于一些地方和某些物产。例如米业,早期是由潮洲人在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操纵和控制。华商间的业缘和物缘关系得到发展。
随着各帮移民经商生意越来越红火,宗亲与乡亲会馆便成为华商集会的重要场所。中华商会逐步突破了亲缘和地缘的限制,作为华商们业缘组织,便由此发展起来。由同姓宗亲会到异姓同乡会,由方言群的会馆到中华商会和中华总会,一层层地扩大,不是由于政治统属,而是由于族群关系的组合,构成了海外华人社会集合点和华商网络的一种形式。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华商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华商经贸网络的企业形态多种多样。母公司之下设立分公司、转投资企业等;在企业外部发展联营,建立合资企业、联营公司、联系公司、联号公司、控股公司、跨国公司等等。华商传统的合伙制向股份制发展。特别是70年代以后,华人财团的崛起,在传统伙伴制的基础上互相掺股,组成具有实力的集团,进行多角跨国经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华人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过程,对华商来说,既能有效地避开一个时期中一国国内政策对它发展的限制,或地区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外部网络的办法来分散风险;又能适时、有效地占领世界市场。
世界性的华商网络对市场信号的反应和多元选择,比单纯依靠国际贸易和国际产业淘汰转移要优越得多,它能直接参与新型产业上游产品的销售并很快引进技术,进行高效投资生产。
华人企业通过网络寻求的是市场优先效益,这就是为什么华人企业在规模、资金、技术甚至服务都无法与美、日企业抗衡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企业高效运传的原因。世界华商经贸网络在全世界的拓展,顺应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华商经贸网络及其在全世界的扩展,主要不是通过某种制度结构来体现,而是以族群联系和人际关系为基础,进而通过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而形成的。华商网络具有网状开放性和共通性的特点。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把华商企业之间的关系比作当今电脑的互联网网络。认为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特征上二埂都十分相似。互联网电脑网络中没有统一的控制中心,任何一位入网成员都可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独立和自由,网络的价值来自于信息市场的扩大;在华人圈,企业网络也可以无限扩大,没有权力中心。他说:“那是很隐形的、复杂微妙的网络。华人家族企业其实就是宗族和同乡之网,许许多多小网交织成一大面铺盖全球的网络”。作为华商网络形态之一的华商社团,日益呈现国际化、经济化的发展趋势。华人社团、华文学校、华文报纸,历来被称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进入70年代以后,海外华人经济活动迅速发展,海外华人社团组织也迅速增加,目前总数已发展到1万个左右,其中工商社团有1000多个。
这些遍布全球多资多彩的华人社团,为所在地的华侨华人服务,通过它们不断扩大华人族群与世界各国人民的联系,为世界华商经济活动的发展作出积极度的贡献。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海外华人分布范围的扩大以及华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世界性的华人社团组织相继成立。这些社团目前已多达70多个,其中近70%是80年代以后建立的。近10年来,各种国际性的宗亲或同乡恳亲联谊会纷纷召开。
潮汕人的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创始于1980年,每两年在世界各地召开。2000年11月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在客家祖地福建省龙岩市举行,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个客族社团的代表参加,其中境外代表1700多人。这些华人族亲国际性联谊聚会,进一步加强了华商的凝聚力,更为他们加强相互联系与交流,发展世界各地区商贸关系,特别是发展广大海外华商与其祖籍国的经济关系与文化交流,发挥重要的作用国际性的华商组织,有在1963年4月成立的世界华商贸易会议。
由新加坡总商会,联合香港中华总商会和泰国中华总商公共同发起的世界华商大会,从1991年开始,每两年一次相继在新加坡、香港、泰国的曼谷、加拿大的温哥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以及即将在中国南京召开。世界华商大会把世界华商的国际网络联系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C. 郭大浩的人物经历
虽已到了不惑之年,但台上的郭大浩看起来还是有如小伙子一般阳光开朗。这个“老小伙儿”从小就喜欢自行车骑行,心中一直有着一个骑自行车环游世界的梦想。29岁那年,他终于积累够了一笔资金,从1999年开始了他的自行车环球之旅。历时13年,他走遍了世界上的91个国家。期间虽然遇到过危险、受过伤,但他仍享乐其中。他现场表示道:“人就要勇于追求自己爱的生活和事业,才不枉活一生。理想不是用来说的,是用来做的。我是在波士顿偶然在网上看到了非诚勿扰,想来碰碰运气。还有四个国家我就要结束旅行了,我也很期待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真爱。旅行途中,我收集了60多位驻外大使的美好祝福,国家博物馆也将收藏这些文件。”乐嘉听后不禁心生向往,现场说道:“你做的这些事是我一直向往没有实现的,让我追随你去吧。”谈及理想的女生类型,郭大浩说道:“我比较喜欢端庄大方、诚实善良的女孩,希望今天能够遇到她,和她一起听听古典音乐、下下围棋,逛逛博物馆。”
备注:不喜欢外国女孩
巴西侨胞对郭大浩单车游世界宣传北京奥运质疑
2007年10月27日
巴西侨网讯 以宣传北京08奥运会单车环球旅行的北京青年郭大浩10月5日抵达巴西圣保罗,因到南美侨报做客并接受采访,随后几天成了巴西侨界家喻户晓的英雄,热心的侨胞设宴招待,为他捐资买自行车并赠送捐款。面对侨胞们的一片热情,这位英雄曾表示当离开巴西时,要留下感谢信,登报致意。然而事与诺违,他不但没有留下什么感谢信,临走还不辞而别。巴西侨胞与他素不相识,帮助他本来就不图回报,更不图感谢。但针对郭大浩在巴西的表现,侨胞们对他环球旅行到底是宣传北京“奥运”,还是游山逛水心存质疑。
以打着宣传北京08“奥运”旗号单车环球旅行的北京青年郭大浩,于10月5日抵达巴西圣保罗市,当天傍晚来到南美侨报做客,受到李社长以及同仁们的热情欢迎。当天晚上巴西华人协会体育部部长林旭,以华人协会名义在半亩园饭店为其洗尘,席间华协的理监事和报社编采人员陪同。当晚工作至9点的报社编辑肖敏,还放弃了一同去吃饭的机会,将郭大浩洗澡换下来的衣服洗好晾在报社。
第二天《南美侨报》在头版登出郭大浩抵圣保罗的图片新闻,并在16版上刊出介绍他环球旅行的文章,顿时成了巴西侨界家喻户晓宣传北京“奥运”的单车“英雄”。
郭大浩抵达圣保罗后被安排在圣保罗青田同乡会居住,该会会长朱苏忠与理监事们宴请了他,理监事们听说他的自行车在南非骑坏了,于是决定为他捐资买一辆新车子。除此之外,一对青田籍侨胞兄弟还向郭大浩捐款1000巴币(1巴币约等于3.5元人民币)。
在圣保罗期间,南美侨报、冀鲁同乡会、巴西中华妇女联合会,以及一些个人,都请郭大浩吃饭,大家除了敬仰他的爱国举动,还想听听这位单车旅行8年曾去过80多个国家的“孤胆英雄”的精彩故事,但是令侨胞遗憾失望的是他没能讲出像点样子的沿途艰辛困苦或惊险的故事来。
郭大浩到达圣保罗的第二天是周六,巴西冀鲁同乡会会长王兴全为了帮他修理坏了的自行车,放弃了休息时间开车载他到处找修车厂和自行车零件,因为找不到相配的零件,于是侨胞们决定捐款为他买一辆新自行车。巴西华人协会发起捐款活动,认捐金额接近一万巴币。
随后在华协体育部长林旭的陪同下,郭大浩到圣保罗一家专业自行车商店,选中了一辆美国的专业自行车,价格为5000多巴币,约合人民币近2万元。
郭大浩初到圣保罗受到侨胞热情接待和捐款很受感动,他向报社表示临走时要写一封感谢信,刊登在《南美侨报》上以示感激,他自称这一路走了80个国家,骑坏了十多辆自行车,巴西华人是第一个向他捐自行车和捐款的,实在令他感动不已。
然而,事与诺违,10月16日他离开圣保罗时,不但并没有留下感谢信,也不提登报致谢之事,临走时还不辞而别,就连那些日子天天在帮他为他联系各项事宜的林旭,也说不清他究竟是哪一天离开了圣保罗。
郭大浩在圣保罗期间,几乎天天在呆在南美侨报,使用报社的电脑和电话与国内外联系,报社的编采人员也不知他何时离开圣保罗。原因就是因为他听说华人协会为他捐款达近万元巴币,买自行车花去了5000多巴币,他向华人协会催要剩下的4000多巴币而华协没有给他,所以一气之下就不写感谢信了,还恩将仇报,不辞而别。
巴西华人协会未给郭大浩那4000多巴币事出有因:
其一,巴西华人协会的捐款是通过电话进行各侨团的认捐登记,有些款项并未实际到帐,这部分钱款要以后去催收。给郭大浩买自行车的款是华人协会先垫府的。而在这一期间,很多华人对郭大浩到底是单车游世界宣传北京奥运会呢?或者完全是一次另有其他目的的世界周游行为提出了诸多质疑。
质疑之一,郭大浩宣称他单车游世界是宣传北京的奥运会,然而他在巴西接受南美侨报记者采访或与侨胞交往接触中,并没有看见他携带任何宣传“奥运”的标志,更不要说有中国奥委会给他的授权书,甚至连一面在中国到处可以买到的“奥运”小旗子也没有,连一张“奥运”的相关图片及“奥运”吉祥物也看不到。大家百思不得其解,并不精通外语的郭大浩,拿什么宣传“奥运”?他走到哪,能亮出来的只有一面中国国旗。多位细心的侨胞在与他接触中发现,他注重收集的是各国的钱币和各国的购物发票,再就是拍一些异国的风光照片。
质疑之二,郭大浩说是他的全球游活动是中国外交部领事司组织的,但侨胞们并未看到相关的文件和证明,但是他乘飞机抵达巴西后,中国驻巴西的大使和驻圣保罗的总领事都为他获得他国入境签证给予了热情的协助,原因当然是看他在为国家奥运作宣传的份上。
质疑之三,郭大浩宣称他是骑自行车周游世界,但他所带的行李重大三四十公斤,车上又没有行李架,靠肩背如此之重的行李,骑自行车简直令人难以想象。他对侨胞介绍说,一天他平均骑60公里的自行车,然而新华网上报道,10月25日郭大浩已到达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侨胞闻讯惊讶不已。郭大浩是10月16日离开圣保罗,用了9天时间就穿过巴西、乌拉圭,到达了阿根廷首都。算算9天时间如果每天骑60公里,也不过骑了540公里,怎么可能连走三个国家?540公里也就刚刚走出圣保罗州地界而已,因此对他到底是单车游世界还是乘汽车坐飞机游世界不得而知。
正是因为侨胞们对郭大浩存在种种疑问,巴西华人协会才没有把尚未收集上来的4000多巴币捐款交给郭大浩。而郭大浩为拿到这笔捐款,想方设法催要却达到目的,于是以怨报德,撕毁承诺,不再给巴西华人写感谢信,并不辞而别一走之。尽管这样,我们给郭大浩算了一笔帐。他连得到的那辆自行车再加上青田同乡会、巴西中华妇女会、巴西商贸仲裁总会、以及个别华侨的捐款,他在巴西也获得了价值近万元巴币的资助。这还不算侨胞们请他吃饭,一些侨胞还牺牲了休息时间呀放下自己的生意为他服务。
其实,巴西华侨捐助郭大浩并不求回报、求出名、求感激。作为《南美侨报》来说,既然为郭大浩作了报道,又在文章中呼吁侨胞捐款,报社只想通过郭大浩的感谢信给热心的侨胞一个交待而已。然而,只因为华协没有满足郭大浩的全部要求,因而他全盘抹杀了全体巴西侨胞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这只能说明他心胸未免过于狭小。
最后,巴西侨胞只想对郭大浩说一句:郭大浩一路走好!既然你宣称周游世界是宣传北京08“奥运”,那就名副其实地打出“奥运”的标志来,展示“奥运”的图片,宣讲“奥运”的口号和精神,光凭一面小国旗,仅能证明你是一个中国人而已,并不能证明你是宣传奥运的中国英雄。
不过,离北京奥运会还有200多天,现在开始置办你的“奥运”行头还来得及!
(作者:钟华仁)
附件:
首先。中国驻巴西大使和圣保罗总领事为他宣传“奥运”
提词予以鼓励。
下面是巴西侨界为郭大浩支持赞助的各种活动记录公开报道;
1.
圣市华人华侨踊跃捐款协助郭大浩完成环球壮举
【本报讯】只身一人骑车进行环球旅行宣传2008年奥运会的北京青年郭大浩10月5日到达圣保罗,受到圣市侨胞的热情款待。在得知郭大浩的自行车需要全面修整后,圣保罗市各侨团和个人纷纷捐款相助。至本报截稿为止,首批捐款的侨团和个人名单如下:
巴西华人协会 :1000巴币
巴西圣保罗青田同乡会:1000巴币
巴西广东同乡总会:1000巴币
巴西中华总商会:1000巴币
巴西温州同乡联谊会:1000巴币
南美洲闽南同乡联谊总会:1000巴币
巴西福建同乡总会:500巴币
巴西江苏同乡会:500巴币
巴中工商文化总会:500巴币
巴西广州企业家协会:500巴币
巴西东北同乡会:100巴币
巴西中华书法学会:100巴币
叶康雄:500巴币
叶碎勇:500巴币
2.
圣市侨胞热情相助单车环游世界北京青年
【本报讯】为宣传2008年奥运会单车环游世界的北京青年郭大浩于10月5日到达圣保罗,受到圣保罗侨胞的热烈欢迎和热情相助。
巴西华人协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后,立即派遣该会体育部长林旭作为联络人,统筹安排郭大浩在圣保罗期间的食宿和活动。
巴西青田同乡会会长朱苏忠腾出青田同乡会会馆的会议室,作为郭大浩在圣保罗临时的“家”。朱苏忠会长和青田同乡会监事长叶先端还召集该会副会长叶康雄、顾问叶碎勇和叶王永以及联络部副主任刘利彬,在“聚福楼第一分店”为郭大浩接风洗尘。席间,得知郭大浩的自行车需要修整,叶碎勇和叶王永两兄弟当场决定资助1000巴币,协助郭大浩购买需要的自行车零件。
巴西冀鲁同乡会会长王兴全,牺牲星期六、星期日两个休息日,连续两天陪同郭大浩上街寻找合适的自行车零件。
精华电脑公司得知郭大浩需要传送照片,免费提供该公司的宽带业务。
目前,郭大浩一边办理乌拉圭和阿根廷的签证,一边整修他的自行车。这部自行车在非洲大陆经历11个月的长途旅行之后,后轴断裂,已经不能再继续使用。比较理想的方式是购买一部新的自行车,再与原车的部分零件进行组装。
3.
骑车环游世界宣传2008年奥运会 北京青年郭大浩到达圣保罗
【本报讯】骑车环游世界宣传2008年奥运会的北京青年郭大浩于昨日到达圣保罗。郭大浩将在圣保罗进行短期休整,然后出发前往乌拉圭和阿根廷。
郭大浩出生于1970年,原是北京王府饭店的工作人员。他于1999年5月1日开始进行自费单人骑车环球旅行的壮举,目前已经走过亚洲、欧洲、非洲的78个国家。
郭大浩于10月1日由南非的约翰内斯堡飞往巴西利亚。巴西利亚是他美洲之行的第一站。他计划从南美洲东岸往南行至阿根廷,然后从智利往北行穿越美洲大陆,并于明年7月从北朝鲜返回中国。
在谈到环球旅行的感想时,郭大浩说:“中国驻外使领馆的支持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善良是使我能够顺利进行环球旅行的保障。”
以上均为“南美侨报‘发稿内容。
D. 安徽一村上千人在欧洲挣钱回乡盖别墅,他们在欧洲是如何赚钱的
这个村是安徽的槐塘村,号称皖南第一华侨村,村里的大部分人都是在欧洲工作,他们从事着各行各业,有做餐饮的,有做批发的还有从事皮具工作的。
不管是第几代的华侨,他们的心中始终心系着自己的家乡,只要手中有钱就愿意为家乡投资。现在槐塘村的大部分家庭建设了独栋别墅,真正做到了把钱赚回家。
E. 请问一下,加入外国籍都是卖国贼吗,那巴西踢球人加入中国也是卖国贼
加入外国籍不能说明他是卖国贼。
只要他没有做出卖国家利益的事情,出卖国格的事情,他就不是卖国贼,国籍并不能说明什么。
巴西踢球加入中国主要是咱们国家
对球员待遇非常高,挣得钱多。
F. 民国时期谁运黄金去了巴西
民国时期只有老蒋权力最大,没有他的权力谁敢运,民国时期,中国与巴西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中国抗日战争年爆发后,巴西华侨就组织了“巴西华侨抗日救国后援会”,并踊跃捐款支援中国抗战
G. 巴西有多少华人华侨
巴西,目前有30万华人居住在这里,华人人数在世界各国中排在第二十名。整个巴西华人最密集的地方,是圣保罗的25街,这里虽然没有中式牌楼和建筑,但在很多人眼中是圣保罗的“唐人街”。
H. 巴西有多少华人华侨
6月26日,巴西总统特梅尔在总统府签署“中国移民日”法令,将每年8月15日定为“中国移民日“。
除了巴西设“中国移民日”,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5月16日),秘鲁政府颁布最高政令,宣布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以悼念中国在汶川地震中的遇难者。根据这项政令,在哀悼日,秘鲁高级官员通过中国驻秘鲁大使馆向中国地震中的死难者志哀,全国所有政府机构、军事设施、警察机关,以及所有秘鲁在国外的外交机构都降半旗。
I. 华人华侨对东南亚经济做出建设的贡献的事例
一、华侨对侨居国经济的贡献
(一)、对马来西亚橡胶业和锡矿业的贡献
马来亚橡胶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1877年开始引种到马来西亚。19世纪90年代,华侨林文庆(“橡胶种植之父”)和陈齐贤(“橡胶艺祖”)合资开始商业性种植,取得很大成功。1906年,陈嘉庚开始涉足橡胶种植,1925年拥有1.5万英亩橡胶园。马来亚橡胶业的四大功臣都是华侨——黎德利、林文庆、陈齐贤、陈嘉庚;后起之秀有陈六使、李光前等。
1920年占世界橡胶总产量的50%。是马来亚出口贸易中最大宗的商品,在输出总额中占50%左右。橡胶业的发展,促进了马来亚社会经济的繁荣。
马来亚橡胶业的开拓者是华侨,但英国人染指后,对华侨橡胶业实施吞并,华侨在橡胶业中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锡矿业。19世纪初,华侨开始开发马来亚锡矿,经过长期艰苦的采掘,形成了雪兰莪、霹雳、森美兰、马六甲等主要矿区。 (二) 、农业与传播农业技术
新加坡在开发前是荒岛,华侨进入后变成新兴城市;越南湄公河三角洲一带,经过华侨开垦,经济日益繁荣;菲律宾华侨开辟荒野,种植稻米、蓝靛、椰子、烟草;华侨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的沼泽地变为良田,等等。